围观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曹操 作者:陈舜臣
书评:其实我也满腹柔情
读陈舜臣曹操
小皮
有这么个人。
他曾经是有名的混混儿,装病骗过叔父为自己的顽劣寻找开脱;他被人说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他曾经发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语,他曾经为报父仇发动战争,屠戮无数,血流成河;他曾经贪求美色,饱受诟病;他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下令杀死了当朝皇后。
他也曾胸怀大略,意图匡扶天下;他也曾经不事权贵,归隐乡里:他也曾求贤若渴,夤夜赤脚见客;他也曾满腹宿命,东观沧海:他也曾屯田垦荒,劝农助桑;他也曾以少胜多,击千里;他也曾功亏篑,落荒而逃。
这个人是曹操,古往今来最受争议的人物。
三国前夜的代枭雄,虽然他生前直没有看到三国时代的来临,但是他的生却都是在为三国时代的降落吹响号角,而且是当之无愧吹得最响亮的人之。
他像是段双面胶,面是邪恶,面是圣者。
曹操作为个存在于历史长河中近两千年的人物,那些平板样的结论只不过是他的复杂性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之,是历史长河冲刷出来的几块大的石头而已。日籍华裔的历史小说家陈舜臣先生用他的著作曹操,推开了另扇窗,呈现个不再脸谱化的曹操。
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他的喜怒哀乐,领略了他的百感交集,看见了他的七情六欲,也见识了他的雄才大略。个血肉丰满立体精彩的曹操,仿佛穿过了层层的历史迷尘,在读者面前,踏着东汉末的节奏,敲打着自己的生活乐章。
书中抛开了那些风雷激荡的战争和权诈的小说性浓厚的情节,靠深厚的史学修养,凭借着高超的推理技巧,陈舜臣先生着力还原了当时的真实生活。风云际会,以曹操生平为主线,从他的日常起居生活着手,辐射他的敌人或友人的生活,整个贯穿起来好比部东汉末的社会写实纪录片。
在陈先生的笔下,曹操不再是民间文学和官方粉饰中的那段双面胶,而变的雄才大略有情有义。除了济南治平征讨董卓收复青州荡涤徐州挟天子大败袁绍赤壁惜败平定关陇九锡加冕确立子嗣这些大事件以外,也有曹操的各项文化艺术才能,以及他和敌友下属们的互动关系,儿女情长同样穿插期间。作者更是创造性地引进了曹操的宗教观念,虽不信神,但是他的自我救赎始终离不开佛教这个影子。并且引发出的与西域通商致富的情节,宗教和商业掺杂在起让他的职业发展高速前进,由此衬托出曹操政治智慧的高超。
而作者虚构出来的,直站在曹操身后的红珠,这对堂兄妹若隐若现的不伦之恋,和以后各个关键时刻红珠带给自己的吉利堂哥的支持和慰藉,让波诡云谲中多了几许朝霞的色彩,也使得曹操多了几丝普通人的平和与惆怅。
侧重于日常生活的情节的铺陈,和细致入微的刻画,真让人怀疑陈先生是不是穿越时空到曹操的屋外,用唾沫化开窗纸,悄悄的记录下了曹操的言行。
至于陈氏笔法,可略举例,在曹操大败袁绍之后,远征乌丸彻底灭掉了袁绍残部,这段经历中的战争场面未作描写,只是在远征之前通过对话形式表现了当时的情境,然后笔带过“不久,公孙家便送来袁家兄弟和速僕丸的首级”,句话就交代了战争的全部。后面也未像三国演义的描述般,大量描写甄氏的出场。却使曹操开始思谋着下场战争是水战,要如何操练
接下来笔锋转,曹操站在了碣石之上,开始面对着大海直抒胸臆,他的思绪没有停留在刚刚取胜的这场战争上,也没有说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是胸中升腾出吞吐宇宙的气象,精心的描述了周遭的景物,慷慨激昂之中颇有几分沧海桑田的悲怆,而这些的背后却隐隐能看到宏图大展要统华夏的壮阔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而在曹操听闻父亲惨遭不幸之后,撕心裂肺的表现,更可以为这位多血质的人物加上句注脚:其实我也满腹柔情
光和元年1
东汉灵帝熹平七年178年三月,改年号为光和。
此年,曹操二十四岁,任顿丘县令。顿丘县乃东郡十五城之。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郡距洛阳约八百余里。汉朝时,里约为四百多米,故东郡距京城也就三百数十公里。从幅员辽阔的中国版图来看,这已经可以说是很近的距离了。而从东郡到曹操的故乡沛国谯县的距离也不过大抵如此。
两年前,自任命为顿丘县令以来,曹操每次心血来潮,不是随意前往洛阳,就是擅自返回故乡谯县。
“擅自离开任地,可无碍”堂弟夏侯惇对返回谯县来家造访的曹操说道。
“无须担心,无人会过问此事。”曹操答道。
“你真是鲁莽”
“被你这个鲁莽之人称为鲁莽,岂不乐哉”曹操笑道。
夏侯惇曾经怒之下,将侮辱自己老师的人杀死。那时他不过十四岁而已,却因“烈性之人”之名,让人惧怕。如今,有此称号的堂弟反而说自己是鲁莽之人,曹操不由苦笑。
“我们的部曲如何可有松懈”曹操问道。
夏侯惇挺起胸膛答道:“丝毫不敢大意,每日精心操练,无须挂念。”
所谓部曲,源自表示队伍单位的“营”“部”“曲”“屯”等用语,取其中的“部”和“曲”组合而来,主要指武力集团。在官兵和私兵中均可适用,但在当时,更多指的是私兵。
因政局不稳,治安混乱,地方豪族逐渐开始拥有私兵团。说到沛国谯县的豪族,首当其冲的便是曹家和夏侯家,且两家皆亲属关系,故共同训练部曲。所以,方才曹操问起“我们的部曲”之事。
“有元让在,我心安也。”曹操说道。
曹夏侯两家联合的部曲训练,全部委托于夏侯惇。元让,乃夏侯惇的别号。避开本名,以别号相称,是种礼仪。
“孟德兄,”夏侯惇也开始用别号称呼曹操,“我们这族,就指望孟德兄在朝廷迁升,威震于天下了。”
“哈哈身肩重任也。”
“孟德兄乃本族栋梁之才,理应责任重大。与其偷暇返回故乡游玩,倒不如前往洛阳多多结交达官显贵”
“许久才回故乡次,竟遭此训斥。不过,元让,你要切记,与洛阳的达官显贵相比,还是自家的部曲更值得信赖。不对,如今的世道,也只能信赖自家的部曲了。”
“如此说来,你是为了视察自家部曲才返回家乡的吗”
“正是如此。”
“那就同前去看下部曲的操练情况吧。”
“正合我意。”
“请”
夏侯惇起身朝马厩走去,曹操紧随其后。
曹操之父曹嵩,实际上出生于夏侯家。夏侯惇之父与曹操之父乃是亲兄弟。曹操之父后为曹家养子。虽收异姓之子为养子甚是罕见,但因曹夏侯两家历代联姻,关系密切,也便不足为奇了。
曹家自称是曾侍奉汉高祖刘邦的宰相曹参的后裔。夏侯家则是汉高祖的太仆牧场马厩马政的长官夏侯婴的子孙。然而,自东汉中期起,两家均趋于败落。
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宦官。
所谓宦官,是指被实施宫刑后丧失男性功能,专门用于服侍后宫的人。皇帝的后宫不允许般男子出入。东汉第三代皇帝章帝十九岁登基,三十三岁驾崩,之后的十代皇帝皆年幼时便继承皇位。十人之中,最年长的是十五岁继位的桓帝。殇帝在出生后百日便继位,翌年驾崩;冲帝二岁时继位,翌年驾崩。他们皆由皇太后垂帘听政,而能够接近宫中女性的唯有宦官。
光和元年2
宦官逐渐接近权力中心,并开始得势。除了宦官以外,能够与皇太后共议朝事的,还有皇太后的娘家人,即外戚。因此,宦官和外戚,围绕权力之争,双方对立起来。这种争斗,往往会以宦官胜利告终。因为皇帝换,相应的外戚也便随之退场,而宦官却无须更换。
外戚中的窦氏邓氏梁氏虽显赫时,却终归没落,甚至惨遭灭族。例如,和帝曾不满于外戚的专横,借助宦官之力,打倒过外戚窦氏。而在打倒外戚阎氏之后,立有功绩的十九名宦官均被封为列侯。般的文武官僚,册封为列侯乃不易之事。而宦官却轻易地跻身于贵族之列。
在体制中,君主往往会重用自己信赖的亲信。与般的士大夫相比,宦官更受到君主的信任。因为宦官总是跟随君主左右,而且大多是自幼年开始就服侍君主。士大夫各有家族,不免要为家族有所顾虑。宦官则不然,因无子,便可心意侍奉君主。
成为宦官,便可出人头地,积累财富。
世人都这样认为,而事实也是如此。若想有求于朝廷或是官府,只能依靠宦官从中斡旋。上至官职任免,下至物品买卖,若没有宦官从中斡旋则无法成功。而谢礼通常会是笔重金。
因此,有自愿接受宫刑的人,也有为自家幼子进行宫刑的人。
曹操的祖父之所以会成为宦官,曹家和夏侯家皆避而不提。
祖父曹腾自幼为宦入宫,陪伴六岁的皇太子学习,可见并非出于自愿接受的宫刑。
牺牲名少年,乃是家道中落的曹家被迫之策,应该是无奈之举吧。士大夫对宦官心怀嫉妒,同时也日益蔑视宦官。特别是十九名宦官被册封为列侯时,士大夫的愤慨超乎想象。
东汉王朝由出身于地方豪族的光武帝刘秀所建立,政权基础为地方豪族。他们终身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提高自身地位。然而,毫无家世可言的宦官却轻易跻身高位,甚至只要经宦官从中斡旋,毫无教养的暴发户也可谋得官职,这难免会招致士大夫强烈的不满。
曹家曾是地方豪族,可这族却出了位令豪族唾弃不止的宦官,也许是为了舍虚名求实利吧。
被迫之策果真没有令人失望。曹腾侍奉的皇太子终于登基,即顺帝。曹腾被任命为六百石的小黄门,之后升为中常侍,最后晋升为宦官中最高位的“大长秋”皇后侍从长。这虽只是个两千石的官职,额外俸禄却甚多。
顺帝阳嘉四年135年,特许宦官可以收养子并世袭其爵位。依靠宦官之力登基的顺帝,对宦官示好。
身为曹家牺牲品的曹腾,原本已脱离士大夫家族,却因此又得以再次成为曹家人,还要为没落的曹家谋得爵位,他从桓帝开始被封为费亭侯。于是,原本没落的地方豪族,再次显赫,并从有联姻关系的夏侯家找来养子。这名养子便是曹操之父曹嵩。
曹腾在宫中生活三十余年,侍奉过四位皇帝。有很多事必须经过他手才可办妥,所以相应的谢礼也不计其数。曹家因此成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富豪。
久居于宦官最高位的曹腾,在养子曹嵩生下长子曹操那年,于洛阳离逝。据说他在看到孙子的脸后,才安心撒手西去。
曹操不记得祖父的长相。可据本族的老人们说,曹操不知为何长得不像父亲,却更像祖父。曹夏侯两家世代联姻,所以流淌着夏侯家血液的曹操,长相与祖父曹腾相像,不足为奇。
不仅是长相,就连性格也十分相似。大长秋也偶有惊人之举。
光和元年3
本族的位老妇曾如是说过。
在权谋充斥的宫廷里,曹腾能够长立不倒,实非易事,因此被世人评为“沉稳之人”,可他也有让人无法捉摸的面,就是有时会做出些令人出乎意料的事。
曹操声不响地返回谯县,或许也是和祖父相似的个例子吧。
祖父的举动看似反复无常,事后细想必有其缘由。
曹操从母亲那里曾听到过这样的话。
曹操和堂弟并排骑着马,朝河边的练兵场而去。
前方迎面驶来辆轺车。当时的士大夫,正式访问和旅行时乘坐牛车,般的外出则乘坐匹马拉的轻快轺车。车上不挂帷幔,以便观望四方,并由自己亲自驾驶前进,这便是轺车。
“那是子岳吗”曹操问道。
子岳乃是谯县士大夫程家的主人,名峻,号子岳。
虽是同县的士大夫,因为曹家出了宦官,便受到程家的鄙视。因久未相见,且距离尚远,曹操才向当地的夏侯惇确认。
“没错,正是他。”夏侯惇答道。
靠近骑于马上的二人,程峻便停下轺车,双手抱在胸前,作揖为礼。曹操和夏侯惇也下马作揖回礼。
二
秦始皇开创郡县制度,将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其下设县。郡县的长官,全部由中央任命派遣。
相对于此,汉朝时称此制度为郡国制。秦朝在秦始皇驾崩后不久便走向灭亡,原因之便是地方力量薄弱。汉朝以此为鉴,在地方要害设置“国”,册封皇族为“王”。这就是所谓的藩屏。
郡和国虽同等级别,但郡的长官太守由中央任命,被册封的皇族没有实权,国的切事务均由中央派遣来的“相”处理。太守与相级别相当。
全国约有百余个郡与国,其下设县。
曹操的故乡谯县属于沛国。秦时的三十六郡到东汉时变成百余郡遍布全国,不易管理,遂将全国划分成十三州。沛国隶属于豫州。
州的长官“刺史”并非行政长官,仅负责巡察该州管辖下的郡国,向朝廷报告,官位等级低于太守和相。太守和相的俸禄为二千石,但刺史最初的俸禄只不过六百石而已。到东汉末期时,州的刺史才享有和太守差不多的二千石俸禄。所以,在三国志里太守和刺史频繁登场,可以认为其官职相当。
郡国其下设县,大县有住户万以上,其长官称为县令,而住户不足万的小县长官则称为县长。
曹操二十四岁,任顿丘县令,俸禄八百石。顿丘县隶属于东郡,东郡归兖州管辖。
此次,曹操跨越州界,返回故乡之事,并未向上级,即东郡太守和兖州刺史汇报。虽是擅自返乡,但了解曹操的人,猜想他此行必另有目的。
部曲的操练,在城外的涡水河畔进行,这正是曹操想要看的。
曹操下马,立于河边,问道:“方才所遇子岳,问候吾等,实乃异常,此人素来鄙视吾等”
夏侯惇撇撇嘴答道:“程家向夏侯家借三百万钱。”
“是否借给程家”
“家父爽快应之。”
“原来如此,难怪方才如此客气”
“此后,理应不会再诽谤曹家和夏侯家了。”夏侯惇说道。
此前,程峻曾四处诽谤曹家乃浊流之辈。诸如“即便金钱如山,也无法与吾等清流相提并论,曹家无有教养之人”的恶言恶语,不时传入曹家和夏侯家人耳中。
“前来借钱,真是恬不知耻大概有所耳闻卖官之事吧。”曹操说道。
“卖官”夏侯惇反问道。
“未曾耳闻吗谯县终究还是乡下同在谯县,程家却知晓此事,夏侯家未免过于悠闲了吧”
光和元年4
曹操向夏侯惇讲起朝廷卖官的传闻。但实际上,不仅仅是传闻而已。
当今皇帝灵帝十年前还只是解渎亭侯,因先帝桓帝无后,便由皇太后和太后之父窦武迎立为帝,十二岁时即位。他是第三任皇帝章帝的玄孙,但他之前先后已有七位皇帝即位,所以算是相当远的皇室旁系了,就连他本人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即位。接近皇室血统的皇族可获封为王,而他只不过是侯而已。外戚窦氏之所以选中他,源于其年幼易操控。此外,还因为他不够贤明,若是贤明有为的皇帝反倒不易于操控。
灵帝无为无能。时二十二岁,对皇帝私用之钱太少深感不满。上朝桓帝驾崩之时,国库金银已挥霍殆尽。
朕想要可自由享用的金银。
灵帝暗自思量。即位前,其所管辖领地,乃贫穷村落。解渎亭位于现今河北省与石家庄之间,亭是县之下的单位。因是皇族末支,只能忍受贫穷生活。孰料到今日即位,宫中却无多余钱财供其自由享用。
皇帝怎可如此贫穷
灵帝甚为愤慨。所有官吏皆由皇帝任免,如此来,便可收钱卖官。这就是卖官之由来。
“听说近来要在宫中西园建造宅邸,作为卖官之处所。价格也基本确定,两千石的官员标价两千万钱。程家借三百万钱,应该是中意于小县县长或是县丞之位吧。”曹操说道。
“岂有此理什么世道”夏侯惇嗤之以鼻。
“故此乃必需也。”曹操边伸手指向在河边操练枪法的部曲,边点头说道。夏侯惇声音奇怪地沉吟声。
“部曲人数如何”曹操问起。
夏侯惇缓过神来,深吸口气答道:“超过千人。”
“千人不足矣。”
“不足”
“元让,你十四岁杀人,却未问罪,可知其缘由”
“辱我师之人有错在先难道另有隐情”
“此乃表面缘由,实为县官惧怕吾家部曲也。”
“当时不过数百人而已”
“仅此数百人就足以使县官惧怕。”
“如今各地难民正结伙四处掠夺,却无人敢接近谯县。拥有千人部曲的地方,就连流亡的饥民也避而不近。以前,像程家样,对吾等心怀嫉妒,敌视吾家部曲之人,现在也甚为感激。多亏了吾家部曲,谯县才得以安居乐业。”
“元让啊,”曹操面带笑容,拍着夏侯惇的肩膀说道,“切记今后部曲的对手并非饥肠辘辘的难民,故千人尚不足矣。”
“两千如何”
“相差甚远。”曹操摇头说道。
三
“谯家居”位于谯县境内,相传此处为曹操诞生之地。
谯家居确曾为曹操故居,但曹操其实是出生在洛阳的。
其父曹嵩,仰仗养父的权威,踏上仕途官路,所以洛阳是曹家的长居之所。大长秋曹腾在孙子出生后辞世,也是死在洛阳的曹邸里。
曹操回到谯县,就部曲事对夏侯惇做出指示后,便返回洛阳。虽然从任地顿丘县前来联络,但他并不认为自己长期离守有何不妥。没有人会追究此事的,即便有,他也不会对县令之职有所眷恋。
曹操从谯县北上,刚到梁国,便遇到了朝廷派出的急使。
天下大赦,改年号为“光和”。
朝廷的使者遍布全国各地散布此消息。而且,曹操还得知,与家父交往密切的前辈桥玄也已归乡。
桥玄出身于梁国睢阳的名门,其父与祖父都曾担任过太守。桥玄以相面闻名于世,曹操想请其为己相面而登门造访。
“哦,巨高曹嵩的别名之子要请老夫相面”
光和元年5
桥玄端详曹操的面孔片刻后,突然紧闭双眼说道:
“从面相来看,你并非信相面之人。既然如此,为何登门请老夫相面”
曹操吃了惊。确实,自己本非信相面之人。然而,盯着紧闭双眼的桥玄,曹操如是想道:“来相面者,大多半信半疑,如此说来,桥玄此话人人皆可适用”
曹操素来是主张唯物论的现实主义者。尽管如此,他还是难以按捺住好奇心,恳求道:
“信与不信,视先生所言而定。先生,请讲,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介意。”
“哈哈,此话有理,”桥玄和颜说道,“不信也罢,你的面相老夫至今未曾见过。”
话音刚落,曹操放声大笑。高亢的笑声里夹杂着讥讽不屑。大笑之后,曹操说道:
“此话无法不信,今日是我与先生初次会面,先生怎可曾见过我世人面相各有差异。”
“差矣,老夫所言并非此意,纵使世人面相千差万别,却也有类。你的面相,不属于老夫所知的任类型,颇为独特。若你有才能,乃异常之才也,可谓异才也”
“所谓异才,是世间难容之才否”曹操问道。
“也许是吧,”桥玄答道,“但相反,也可认为是若无此异才,则世间难宁。”
“世间难宁”曹操正襟危坐说道,“嗯,若能有此才能,岂不乐哉”
“老夫遍览众人之面相,唯有你的面相与众不同或许可称之为命世之才也。请多多保重老夫年事已高,难以保护自家妻儿,也许将来还须拜托于你。”
桥玄动不动地盯着曹操的眼睛说道。
曹操再次放声大笑,声音却卡在喉咙里。
“你可去见汝南许子将,老夫为你写荐书。”桥玄补充说道,他始终注视着曹操的眼睛。
“多谢”
曹操躬身致谢。
桥玄,字公祖,世称“严明才略”之人。任尚书令时,曾上书揭发南阳太守盖升贪污之事。因灵帝与盖升相交甚好,虽然桥玄主张处盖升牢狱之刑,但灵帝并不听从。不仅如此,反倒起用盖升为侍中宫中侍卫官。桥玄气之下,弃官归乡。灵帝对桥玄尚有不舍,遂下此圣旨。
任命桥玄为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是俸禄两千石的顾问官,工作轻松自由。所以归乡的桥玄,仍可任光禄大夫职。
“汝南之行恰好顺路,值得前往。不必急忙赶路。”桥玄说道。
以人物鉴定家而闻名的许子将,此时正居住在其出身之地汝南,其字子将,名劭,曾任郡的功曹人事主任,但不久便辞官。
时局不稳,每况愈下。如今小人当道,仕途辛劳。
但凡有人劝他走仕途,他便以此言相拒。此事,反倒让他声名大噪。许劭之名,还借助其个人活动“月旦评”,广为世间熟知。
每月初即“月旦”许劭公开发表人物评论,对当代的名人们品头论足番。信息传播功能欠佳的时代,般人都难以了解天下形势,但几乎人人都想知道当今天下由怎样的人物掌控。许劭的“月旦评”正好可以顺应民需。他既精通相面,又善口才,所以其“月旦评”颇为有趣。有关天下人物的信息,很快便从汝南流传至中原。
“若想出人头地,必先大肆扬名。”曹操告辞之际,桥玄如此说道。
若是见到许劭,或许会成为月旦评的对象。如此来,曹孟德便会扬名天下。
汝南乃热闹之地。与沛国和梁国同属于豫州,全郡人口超过二百万。汝水流经之处,水路畅通,船只往来甚多。 小说上传分享
光和元年6
“哈哈,此处就是月旦评流传至中原的必经之路啊”曹操立于汝水河畔,喃喃自语道。
虽已递过名帖求见,但许劭那边直未见答复。初次拜见某人时,事先投递名帖,标记上投宿之地,静候答复,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静候日后,曹操便叩响了许劭的大门。前日,投递名帖时出来应门的男子打开大门,问道:“有何贵干”
“明知故问莫非早已忘记前日投递名帖之事我想见许子将。”曹操答道。
“所以方才问你为何事求见”
“求其相面。”
“请回吧。”
“你不肯代为通报吗”
曹操怒视对方。对方看起来三十五岁左右,厚唇大眼,小塌鼻,与严肃的脸庞极不相符。
“主人不见佩剑之人。”男子说道。
曹操突然拔剑而出,用剑尖抵住男子胸膛。男子往后退缩。
“你就是子将吧”曹操说道。男子微微点头。
“若予以相见,必然会解下佩剑,但在门前为何以佩剑为借口拒绝相见快给我相面”
剑尖向前逼近,许劭后退步。
“孟德果然鲁莽。”许劭说道。
“嗯何人说起过我”
“袁本初。”
“哈哈,原来是他”曹操收起剑放回鞘内。
许劭长吐口气后,说道:“句话足矣。”
“如此最好,我也讨厌长篇大论。”
“你乃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也。”
“哈哈哈”曹操高声大笑,“我也以相面回谢,你有遁甲之相,可喜可贺也”
语毕,曹操转身大步离去,前去搭船。
“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曹操自言自语道。
所谓“遁甲”,是指遮人耳目,隐己身以求免灾,故而可喜可贺。
不过,此人月旦评时会如何评论我呢
曹操在船上想到此时,不由嗤笑。
四
“许久未归,如今洛阳如何”父亲问起。
曹操答道:“酷热也。”
阴历五月已是盛夏,今年夏天格外炎热。
“酷热”曹嵩对儿子的回答报以苦笑,“你可知为父因你遭人嫉恨。”
“今后孩儿会谨言慎行,请爹安心”曹操说道。
孩提时期,曹操被叫做“阿瞒”,这并不是其乳名,而是绰号。乳名叫做“吉利”,但曹操从幼时起,就不喜欢“吉利”这个名字。
吉与利都过于俗气。
因此,曹操还是更喜欢阿瞒的叫法。
所谓“瞒”,乃“欺骗”之意,确实是很过分的名字,但因曹操从小以骗人上当为乐才得此名。
三国志武帝纪中曾记载:
少机警,有权术。
曹操从幼年起,智谋由此便可见斑。
少年时期,曹操是令人束手无策的顽童。爱唠叨的叔父经常向曹嵩告状。在严格执行株连制的年代,家族当中若出现行为不端者,全体族人都会受到牵连,所以相互提醒彼此注意也是理所当然的。即便如此,叔父也过于多嘴,少年曹操心生计。有次在路上遇到叔父,曹操立刻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叔父问起,曹操答道:“卒中恶风癫痫。”叔父连忙通知曹嵩,曹嵩大惊,立刻前往路边,只见曹操毫无异常,并说道:“啊孩儿癫痫哪有此事叔父所言皆为无中生有也”此后,曹嵩便不再听信堂弟所言了。
任侠,不治行业品行。
三国志武帝纪中曾这样记载。
曹嵩对儿子毫无办法。
根据东汉制度,郡国每二十万人口中,每年可推选名孝廉。通过笔试考察学力,录用为官的科举制度,在七世纪的隋代就已开始。在此之前,全部由有资格者推荐产生。虽是推荐孝敬和清廉之人,但这不像笔试,没有清晰的评判标准。结果,地方豪族的子弟们,依次得以推荐。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光和元年7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二十岁时,被推选为孝廉任“郎”职。所谓“郎”,就是相当于侍从和宿卫的小官吏。也可说是候补官吏。郎以上的官职的任命,也是遵循推荐制。
曹操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京城洛阳的治安工作,由东南西北四部分管,每部各设名部尉负责。
新官上任的北部尉曹操,在门前挂上十余根五色棒,凡有违反禁令者,必以此殴打。因每次都是狠心殴打,所以常常闹出人命。夜间禁止通行,违禁者殴打至死。敢于违反禁令的,都是与宦官或显贵有关系,自认为即便夜行也不会受罚的人。曹操不留情面,律棍棒惩罚他们。
灵帝宠爱的小黄门蹇硕的叔父,仗着有侄儿撑腰,冒险夜间外出。曹操全然不管其后台,棒打至死。此事震惊了整个洛阳城。
不可,此事甚过矣。
达官显贵们议论纷纷,可因曹操只是奉公行事,也无从处罚他。
此时,曹嵩为了儿子,四处赔礼道歉。
使其升官可否因现身居此职,才酿此大错。
此事便这样不了了之。
奉公行事的曹操由此得以高升级。北部尉的俸禄为四百石,其上级就是县令。
这便是曹操任顿丘县令的经过。曹操自己也知晓其中的原委。
愚蠢至极
曹操改往日的奉公行事,开始玩忽职守。平日不待在县衙,随性起,擅自外出。
曹嵩再次为儿子四处奉礼打点。
还在见学之中,故四处游历求学。
曹嵩只能为儿子如此勉强辩解。
“仅靠谨言慎行,无法安然处世,须多多磨炼才智才是。”曹嵩告诫儿子。
“孩儿请公祖先生相过面,他说我有异才,可称为命世之才。爹是想让孩儿磨炼此才能吗”曹操说道。
“有此事”曹嵩侧头说道,“想必是知道是我儿才出此吉言吧相面不足信也。”
“也许吧。公祖先生还为孩儿写了荐书,叫孩儿去拜访许子将,故意没拿出荐书,许子将却冷淡待我,谅此人也非了不起的人物。”
“但此人的月旦评却评价颇高。他为你相面否”
“他说孩儿是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
“嗯,此话甚矣”
“孩儿使其微怒,故才对孩儿用此计谋。”
“何为计谋”
“此人大概搜集了天下所有孝廉以上人的资料。他还透露是从袁本初口中得知孩儿的。”
“袁本初,是汝南出身否”
“正是,与孩儿是儿时玩伴,对孩儿甚为了解。当年在刘家抢亲之事可能早已告诉许子将不过,由此便说孩儿是英雄,也未尝不可。”
曹操在父亲面前,不敢笑得放肆。
那个年代,各地的地方豪族名门都将自家子弟推举为孝廉送往京城洛阳,这些人升迁后,大多便置居于此。和曹家样,稍有名望的地方豪族,都以洛阳为实质居住地。他们在洛阳的宅邸几乎都在同区域,所以,各家子弟有很多机会互结为友。
汝南的袁家是名副其实的名门,其子袁绍,字本初。虽然日后两人互争天下,激烈大战,但少年时代却是好友。
还未推举为孝廉之前,两人都年少气盛,正好赶上附近的富豪刘家举行婚礼。新娘是附近的儒者之女,也是孩提时的玩伴。
新娘叫做“阿真”。
我讨厌那个男人。
她如此评价刘家儿子。
曹操和袁绍对阿真困于强扭的婚姻深表同情而义愤填膺。
大闹婚礼
不如抢回阿真。
初生牛犊不怕虎,两位年轻的公子哥儿,计划把阿真从婚礼上抢走。
光和元年8
因两人常去刘家玩耍,所以熟知其内部布局和路线。
婚礼当日,两人轻而易举从新房中扛出阿真,却被刘家佣人察觉。
两人只好扔下阿真,跳墙逃跑。就在跳下墙头瞬间,袁绍扭伤了脚。
疼死我了
袁绍惨叫声,刘家追兵朝这里追来。曹操欲扶起袁绍,袁绍却说:不行,不能再走了。这时,只听曹操大叫声:
抢新娘的贼人在此
喂何出此言
袁绍大惊,跃身而起。追兵将近。袁绍不再喊疼,也忘记了疼痛,他跟在曹操身后,拼命奔跑。
就这样,两人终于逃到了安全地带。此时,已筋疲力尽。
你未免过分了
袁绍绷着脸说道。他刚才真的是寸步难行。
虽说过分,可当时我若不大叫,你怎会跃而起恐怕早已被擒。
确实如此,若被擒,则严重了。
故方才因我大叫,你才得救。
言之有理,可
袁绍语毕,凝视曹操片刻,补充道:
你是谲谋的天才
刚说完,袁绍又因疼痛惨叫起来。
袁绍肯定也将此事告诉了同乡许劭。主讲月旦评的许劭,大概也把此事当做资料装进了脑袋里吧。即便是曹操突然来访,他也可以当即作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的评论。此外,还应该掺杂了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严于职守之事吧。
“计谋吗”曹操根本不是信相面之人。
“说起计谋,也许还有其他你所不知的吧”曹嵩说道。
“何谓其他计谋”
“任北部尉时,你将小黄门的叔父棒打至死,却并未受罚,这也是计谋。”
“奉公职守,何以受罚”
“虽未受罚,却可能遭人暗杀。今只需少些银两,便可雇凶杀人。”
“孩儿晓得了。”
曹操领悟很快,想必是父亲和小黄门商谈,以银两了结此事。
“你若是普通士大夫之子,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可知否”
“是,孩儿切身感到我们家并非普通士大夫。”
曹家与宦官素有渊源。虽在士大夫中遭人蔑视,可对曹操而言,可以说这是巨大的资产。
“可为父认为并不会直如此。中常侍宦官之高官中,知道你祖父的人逐年减少,那相应的关系和情谊也随之薄弱。为父直在拼命维护这些关系。你必须立即返回顿丘归任,动身之前,勿忘先向张中常侍辞行。为父为你备好礼物。”曹嵩说道。
如今,居宦官之首者,是位叫做张让的人物。与曹操祖父曾是师徒关系。为了曹家的将来,此人是必须维护的重要人脉。
父亲为曹操而备的礼物,只不过是装有张纸的信封。曹操并未打开看。这张纸应该是有暗号,凭借此便可到某个地方换取定的银两。
张让居于大宅邸之中,大门戒备森严。曹操未递上名帖,只是报上了姓名。门卫刻薄地说道:
“中常侍大人公务繁忙,无暇会客。”
张让闭门不见。若报上父亲姓名,或是亮出自己县令的官衔,可能会被召见。但是,就像在许子将府上未掏出桥玄荐书样,相同的理由,曹操并没有那样做。这与其喜好不符。
曹操在张让的宅邸周围徘徊。墙虽高,却并非难以攀爬。曹操练得身好武艺,自信可以越墙而入。
黄昏时分,周围无人。曹操拿出随身携带的绳钩扔过墙头,沿着绳子爬入院内。
虽是初进此宅,但大致可以知晓主人身居何屋。曹操并没有压低脚步声,而是大步朝房间走去。
“有刺客”
随着喊声,杆长枪射过来。
步伐虽像往常在大路上样,可毕竟是擅自闯入者,曹操神经紧绷,环视四周。他躲过此枪,踢了脚,长枪便飞向空中。
“来者何人”
又听到了其他的声音。
使用长枪的男子身边,站着位高个男子。四周昏暗朦胧,却可以看到这位男子没有蓄须。只有宦官才不蓄须,当时,般男子几乎全部蓄须。
“在下乃司隶校尉曹嵩的长男,顿丘县令曹操。”曹操拱手说道。这次官衔和父亲姓名全部亮出来了。
“为何来此”
“奉父命而来。”
“如何进入宅中为何无通报”
“因闭门不见,只好越墙而入。”
“闭门不见可曾报上姓名”
“嗯,仅报了姓名。”
“仅报了姓名原来如此,有何要事”
“奉父命而来,有物欲转交中常侍大人。”
曹操从怀中取出信封。
“过来曹操让我仔细看下你的脸。”
男子招手,曹操凑近前去,单膝着地,递上信封。男子接过去后,张嘴问道:“我已收下。可若我不是中常侍张某,该如何”
“定是中常侍大人。”曹操答道。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