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3章

作品:大长今(下卷)|作者:美丽心点|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2:50:49|下载:大长今(下卷)TXT下载
  薜姆炊浅そ瘛n蘼垡焦僭跹己敛辉谝狻?br/>

  自从被贬为济州官婢到回宫做医女,前后不过三年多的时间,就算她学习医术,可是三年之内她又能学得多深呢?然而她不但通过了医科考试,甚至拥有了比内医院医官更高更强的实力,那可是需要通过漫长岁月的积累才能具备的丰富经验啊。内医院医官都看不出来的深层问题,她竟然准确地查看清楚并且治疗成功了。

  真是比鬼还可怕的孩子!她再也不想看见长今了,就算看上一眼,她都会心生惊悸。

  闻讯赶来的崔尚宫听都不听,便斩钉截铁地斩断了今英心里的矛盾。

  “你和她是不共戴天的命运啊。就像天上不可能有两轮太阳一样,月亮也不能有两个。只要她还在,娘娘就不会有一天太平日子!”

  (bsp;“真不知道这是什么冤孽。”

  “这孩子真像蚂蝗一样缠人,不是吗?要是放任不管,她早晚会把娘娘的血吸得干干净净,一滴不剩!”

  “可这次是她救了我的命啊,这个我不能不考虑。”

  “她能救你也能害你,你等着瞧吧。她很快就会给你带来大灾难!”

  “那该怎么办呢?”

  “医女擅自给大王的后宫行医看病,除了谋逆,还能用什么来衡量她的罪过?”

  谋逆!听着就让人直起鸡皮疙瘩,何况那些被冠以谋逆罪名的人,她们该有多惨?

  今英举棋不定,崔尚宫又开始鼓劲。

  “你要狠下心肠才对,轻率的同情会给你招来大祸。从前我给明伊灌附子汤的时候,也因犯罪感难以入睡。可是,现在我后悔当初没有做得更彻底。否则,娘娘也就不必为此操心了。”

  “我恐惧她!”

  “我说过了,你要狠下心肠!上次就应该连韩尚宫带她一并弄死,趁此机会把她送到韩尚宫身边吧。也许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崔尚宫的眼睛里杀气腾腾。最后,当天边露出朦胧的曙光,今英派侍女尚宫去找内医正。

  崔淑媛派来的侍女尚宫刚走,内医正郑润寿立即召集了所有的内医院医官和御医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医女竟然擅自行医……产室厅值班医官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第十七章 内医女(9)

  值班医官低头不语,他好象在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崔淑媛为什么晕倒,产室厅又为什么没有人,你快点儿告诉我呀!”

  “胎儿死于腹中,所以流了大量黑血,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蓄积物排了出来,然后给娘娘开了佛手散。”

  “清清楚楚的蓄积物又出来一次,这可能吗?”

  “里面竟然还有一个,我没有发现……”

  “太让我失望了。看见蓄积物出来你就放心了,你竟然没有再诊脉?”

  “对不起!”

  “为什么不在产室厅?”

  “这个……”

  “不说我也知道了,你在新任儒医的欢迎宴会上,我亲眼看见你了!”

  因为自己也难逃干系,内医正也没能尽情发泄,只好闭上了嘴巴。郑润寿,就是云岩寺里负责治疗保姆尚宫的医官,帮助御医谋害韩尚宫的人也是他,现在已经做到了正三品内医正,正训斥着手下几十名内医院医官。

  “应该按谋逆罪论处!”

  御医女本来觉得事不关己,这时也忍不住愤怒了。

  “谋逆?虽说医女擅自行医决不允许,但以当时情形推断,她的意图不是明摆着的吗?如果这种事也算谋逆,那医女不都吓得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还怎么做事啊?”

  性格豪爽的御医女在内医正面前毫不拘束,犹豫不定的值班医官也插话道。

  “依我看,判谋逆罪实在太重了。法规自然重要,但是眼看生命危在旦夕总不能袖手旁观吧,这难道不是行医者的使命吗?”

  “你还知道使命,那为什么不在产室厅而去喝酒呢?”

  听到内医正的厉声训斥,值班医官顿时缩头如乌龟了。

  “无论如何,谋逆罪的确太重了。”

  “是的,如果逆谋罪的事实传扬出去,这把火肯定第一个烧到内医院。”

  “上面肯定会追问,医女擅自行医,那医官们都在一旁看热闹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内医正认真听在心里。侍女尚宫前来转达崔淑媛的意思时,他几乎吓破了胆。

  为了平息御医对大王所做的误诊,三年前强加罪名给韩尚宫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可真是惨痛的记忆。擅自行医的人竟是长今!

  崔淑媛说她之所以回来,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要帮助韩尚宫洗脱罪名,查明真凶。就算长今不能如愿,把所有事情一一查个水落石出,可只要重新翻出这件事来,王宫上下肯定不得安宁。

  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件事情做个了断,只是没想到医官们会这么强烈反对。他想不顾一切地把罪名强加给长今,可是理由实在不够充分。

  身为内医正却无法加罪于医女,他为此坐立不安。年轻医官中已经有人察觉到他和崔判述的关系,所以他多少也有些顾忌。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先听听御医女的意见。

  “她来的时间不长,还不大懂规矩,所以惹了大祸。我一定会严加训斥,保证下不为例。”

  “这样是不是太轻了?”

  无论如何,一定要把长今赶出王宫。这么大的祸根放在身边,恐怕连觉都睡不安稳。

  “把她送到惠民署怎么样?”

  “这个主意不错,如果彻底废了她,岂不可惜了她的医术?”

  惠民署太近,他不太满意,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权且先把她送到那边,再慢慢处理也不迟。

  “好吧,就送惠民署吧。御医女马上执行!”

  长今正在给淑媛娘娘准备早晨的汤药,听到命令后不得不去收拾行李。刚听见时,她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没过多久也就明白了,不禁哑然失笑。

  她想不到今英和崔尚宫如此害怕自己,也算见识到了她们恐惧的程度,这足以证明她们的心虚。

  长今镇静自若地整理着行李。此时的长今,已经不是那个因金鸡事件被赶到茶载轩的小丫头了。她被赶到这个国家最远的地方——济州,最后不也回来了吗?何况惠民署并不比济州遥远,对那里也不陌生。

  银非跟在长今身后,急得直跳脚,长今悠然地拍拍她的后背。

  “不用担心,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长今对前来送行的银非耳语一番,便笑着转身离开了。

  第十八章 传染病(1)

  “当初说要做宫女的时候,我很想阻拦你,现在看着你这个样子,幸好当时我没有那样做。”

  听说长今去了惠民署,德九媳妇冷不丁冒出这样一句。

  “你把话说明白点儿,什么意思啊?”

  “她不是动不动就被赶出来吗?要是像普通女人一样嫁人,也会被赶出来的。”

  “如果当初嫁了人,说不定过得很好呢。”

  “可是如果女人被婆家赶出来,一辈子就完了。你看长今呢,从宫女到内医女,甚至惠民署医女,她可以随便换,这不是很好吗?”

  德九媳妇讽刺挖苦的技巧确实不容低估,但长今也只是笑笑,没往心里去。旁边的一道倒是暴跳如雷。

  “她本来就很伤心了,您就不能跟她说点儿别的吗?”

  “我也是伤心才这么说的,说是一年交两石米,可现在怎么样?别说两石了,连两斗都不到。惠民署的俸禄比内医院低多了,不是吗?”

  “钱就那么好?您就那么喜欢钱?”

  “那你呢,你就那么喜欢长今,竟然能为了她跟母亲顶嘴?你就那么喜欢?”

  长今接受医女教育就是在惠民署,所以对这里并不感到陌生。太祖元年继承高丽时代的惠民库制度,设立了惠民局,世祖12年更名为惠民署。迁都汉阳后,在建设都城时动用了大量百姓,很多人在施工中受伤,甚至还传染病大肆泛滥,据说这些人都是在惠民署接受了治疗。医药运输、收纳、救治民众,包括医学教育都是惠民署的主要任务。

  这里人很多,从提调到茶母*(朝鲜时代在官衙里负责端茶倒酒的官婢,从朝鲜后期开始秘密从事搜捕任务,相当于今天的女刑警——译者注),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据说考试成绩不好的医女被送往惠民署做茶母,而且惠民署医女在官妓中的地位最高。想成为医官的人必须先以医学训练生的身份入学,接受一定的教育,所以这里有很多预备医官。

  惠民署和活人署的设立,是为了救济那些得不到中央医疗部门照顾的普通百姓。根据字面意思来看,惠民署就是施给百姓恩惠的官厅,活人署则是救人的官厅。

  据《经国大典》记载,惠民署是为百姓治病的机关,而活人署则是为都城病人治疗的机关。很多百姓在生病却无钱医治时都来找惠民署。事实上这两处机关都是一团糟,甚至被人们称为“杀人署”。建立不久为什么被冠之以如此恶名呢,可见问题之多。

  接受医女训练的时候长今并没有发现,惠民署其实不成体系,却频繁发生违法乱纪的事。原本免费提供给百姓的药材总是不翼而飞,药材仓库里积满了灰尘。

  医官在取得独立开设药房的权力之前,也只是打发时间,从来不把心思放在为百姓治病上面。不但茶母,大部分的医女都热切盼望有一天能被哪位高官娶回家中做妾室。尽管如此,他们也敢欺生,聚在一起结党营私,从第一天起就排斥长今。

  大概是有人跟内医女交往的缘故,长今拒绝参加宴会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至于她擅自行医的消息就更不必说了。医官们拿荒唐不经不可救药的眼神打量她,医女则对长今表现出了彻骨的厌恶。长今对此毫不在意,她理直气壮地面对那些除了权威和体面什么也没有的医官,对于叽叽喳喳的医女,她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因为医女不可以擅自针灸,她也只好给医官们打杂。想来想去,长今又把一些有志于学医的训练生和妇女聚集起来,教她们学习简单的医术。当然,大多是些可以在家简单操作的应急措施。

  对于贫苦艰难的百姓来说,贵重的药材或者医学书籍都可望而不可及,因为书籍大都以难懂的汉字编著而成。长今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解释给大家听,还教她们基础的针灸法。

  政浩每天都留在惠民署,就像坚守承诺一样,他坚守着“永远守护在长今身边”。当时他正在调查药材商与崔判述之间的非法勾当,于是暗中调查惠民署的药材缴纳情况。

  根据政浩掌握的情况,药种商垄断了药材的专卖特许权,而崔判述则控制着药种商。对全国各地药材商带来的药品,他找出种种借口吹毛求疵,或是退回或是低价购入。崔判述从丧失竞争力的药材商那里以最低的价钱收购药材,转手卖给他所掌握的药种商,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谋取数倍的暴利。

  穷苦百姓自然买不起药,他们只能去找惠民署,可是从惠民署取药比上天摘星星还难。暂且不论进到惠民署的药材质量多差,而且就连这些劣质药材也被医官们伪造帐簿从而据为己有了。

  儒医出入惠民署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还是有很多人看着不顺眼。他们害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