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299章

作品:醉迷红楼|作者:中国必胜|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6:50:25|下载:醉迷红楼TXT下载
  我们要卖命保护你们这样的人,在大秦内部悠闲读书。

  那我们是不是更该不缴税?

  还有天下百姓,农民耕地,所得养育世人,更是伟大。

  连尔俸尔禄,都是民膏民脂。

  他们可不可以也不交税?

  你也不交税,我也不交税,大家都不交税。

  那你们的俸禄谁给?

  天灾之年的赈济怎么办?

  外敌入侵的时你带着一家老小,拿棺材板儿去抵挡吗?

  国税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本侯收税,可有一分一毫收进我自己的荷包中?”

  杨顺面色难看,一字一句道:“总之,你无权抓人。商税之法,乃是与民争利。”

  贾环呵呵笑着走出列,走到杨顺跟前,上头忠怡亲王赢祥已经喊出声:“贾环,不准动手!”

  贾环闻言,无语的看向他……

  赢祥顾不得他作怪,正经道:“朝堂上,有事说事,不准动手。”

  贾环无奈点头,见隆正帝也威胁的看着他,抽了抽嘴角,回过头,对杨顺道:“耍嘴皮子,我真耍不过你们。

  因为你们太能歪扯。

  但是比霸道,你们真比不过我的。

  只是如今我也大了,不似以前那样喊打喊杀。

  就连之前有些人在背后设计伏杀我,要是在以前,我一定连他家祖坟都一起查出来。

  然后连其祖宗一起,满门挫骨扬灰。

  但现在我知道,国事就是国事,打打杀杀解决不了问题。

  些许不敢上台面的挑梁小丑,总有碾杀之时。

  杨大人你看,我都长进了。

  所以咱们各退一步,你也别歪扯,我也别霸道。

  说到底,都是为了这个国嘛。

  只是我的道,和你们的道不同。

  你们的道,经过历朝历代的验证,看起来并不算太好。

  如此,何不在边边角角之处,试试新的道?

  罢了,我再退一步。

  这样,先从都中神京东西两市试起。

  三个月后,看成效再推行天下。

  如果这般收税,有碍于百姓的利益,咱们再议。

  这份诚意,总行了吧?”

  看着诚意满满的贾环,隆正帝和忠怡亲王赢祥都露出了一抹欣慰之色。

  最难得的,就是懂得让步。

  贾环,确实成长了。

  之后,满朝文武的目光,都落在了杨顺身上。

  到了此刻,已经不是周雨时等人的问题了,而是商税法到底该不该大行天下的事。

  今天真让贾环当着满朝文武打开了一个点,那三个月后,根本没有任何力量再阻拦此法大行天下。

  杨顺担心的,根本不是商税法伤害商贾和经商文臣的利益,他并不是这方面的利益代言人。

  他担心的是,眼看着贾环创建的银行所创造出的恐怖力量,一旦让商税法大行,国朝尝到了甜头,进而商事大兴。

  那么,将会给天下带来何等恐怖的变革!

  到现在,他和一群大臣都看不懂银行大兴后给大秦带来的变化究竟是怎么回事。

  儒家,对经济之道,真的很陌生。

  若是等到商税法大行,商事大兴……

  到那时,会不会是连看都看不懂这一切的天下士林的毁灭之日?

  念及此,杨顺目光坚定的看着贾环,沉沉的吐出七个字:“竖子焉敢论圣道?”

  贾环闻言轻轻一叹,心里疑惑:

  历史的变革,真的不能不流血杀头吗?

  ……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准!

  听到杨顺如此说,贾环出奇的没有一点恼意,反而满满的同情怜悯。

  他看着杨顺那张如老农一般的脸,最后一点耐心道:“杨大人,商道大兴,尤其是,与外邦的商道大兴,利国利民。

  这是已经证实了的。

  商道只要继续兴盛下去,商税日多,农税就可少收些。

  历代皇朝更替,归结到最后,都是因为农民太苦,民不聊生,易子相食,不得不被野心家聚集一起,揭竿而起,只是讨个活路。

  三年前,若不是朝廷从暹罗安南等国买粮回来赈济,你以为天下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这是滚滚大势!

  你挡不住的……”

  “妄言!”

  杨顺眼神激荡,却犹自不肯推却半步,声如钢铁般吐出两个字。

  圣道,是他们的信仰。

  从稚童开蒙之日起,他们所受到的教诲,便是圣道兴,则天下盛。

  孔孟圣道,为世间唯一正道。

  其余之道,皆为歪理邪说。

  越是有利吸引人,日后越是害人害国。

  杨顺对此,坚信不已。

  贾环如今的种种所为,他的银行诸事,看似于国朝百姓有利,可说到底,也是歪理邪道。

  不过,又一少正卯尔!

  少正卯当日之学说,不就亦是如此引人耳目,动人心弦?

  念及此,杨顺眼中陡然爆射出一股浓烈的杀意。

  所以,孔夫子诛了少正卯!!!

  贾环看到杨顺眼中的杀意,瞳孔微微收缩。

  不过,他却并没有反应。

  该说的,能说的,该做的,能做的,他都说完做罢。

  剩下来的话和事,他若再说再做,反而真成了别人的枪……

  如今,对于这种尺度,贾环愈发拿捏的清晰。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三年前在隆正帝郊迎祭天大典上,他若有这个认知,日后许多事,便不会再发生。

  可是,谁又能长个前后眼呢……

  与杨顺微微颔首后,贾环退回原位。

  这种做法,再次大大出乎了满朝文武的预料。

  也出乎了隆正帝、赢祥的预料……

  隆正帝细眉微微一挑,看向贾环。

  贾环笑道:“陛下,臣讲道理,可别人不讲道理。

  您又不准臣动手,索性自由圣裁吧。”

  隆正帝闻言,脸登时黑了下来。

  贾环这番话,倒是把他给怼到了前面。

  狠狠瞪了贾环一眼后,隆正帝哼了声。

  不过,他并不觉得棘手。

  他若连这点担当都没有,也不配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兴许,也驾驭不住贾环这样越来越滑头的臣子……

  隆正帝又瞪了贾环一眼后,沉声道:“正如贾环所言,连朕的内务府行商都要缴税,武勋亲贵们亦要缴税,天下何人还可不交税?

  此税,非用于朕身上,也不是用在哪个人身上。

  是用于国朝万民。

  国税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此为皇皇正道。

  商税法既立,可针对内务府和勋贵,也可针对文臣商贾。

  收百姓的税不叫与民争利,收商贾的税就成了与民争利了?

  谁是民啊?

  杨卿说,那周雨时每年襄助百余学子进学,所以可以不缴税。

  那么朝廷每月发放给数十万秀才的廪米银子,难道就不算襄助了?

  这些银米,皆出自国税。

  所以,这件事不要再议了,既然当初已经立法,就按商税法来办就是。

  只要朝廷不缺银,就可大幅改善民生,减免农人税赋。

  朝廷的大多问题,只要不缺银,就不算问题!”

  “陛下!!”

  杨顺大惊,厉声道:“商法一兴,地方督抚必会大肆兴商,以税负之重为政绩!

  到时民心贪利,官心不稳,商贾之势大盛,皇统危矣!

  此法,万不可行!!”

  隆正帝惋惜的看着杨顺,道:“爱卿之顾虑,朕与忠怡亲王和张廷玉都议过。

  虽然此顾虑不可不防,但终究,利大于弊!

  朕相信,有爱卿这样的忠臣替朕看守着,定然不会让人威胁到大秦的皇统。”

  隆正帝、赢祥还有张廷玉,哪个不是惊才艳艳之辈。

  就行政经验而言,一万个贾环加起来,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对于商贾资本力量的警惕,根本不用贾环提醒,三人就预料到了。

  自也有防范措施。

  只是,杨顺显然比隆正帝想的更多,也更绝望,他摇头道:“陛下,大秦容下一个大秦银行,已经是极限。

  有天家重股在其中,总可以羁绊的住。

  可一旦放开这个口子……

  前明时,晋商就敢以金银操纵朝廷。

  一国之首辅,边关之重将,他们都能左右控制,何其可怕!

  商贾,是没有底线的!!

  为了获利,他们什么都敢卖,包括卖国!!

  陛下,为祖宗社稷计,商法行不得啊!!”

  说罢,杨顺跪地,重重叩首。

  隆正帝虽然被杨顺所言所行打动,面色动容,但他心智何其坚韧。

  商道带来的利益实在太大,有了银子,朝廷真的就能解决掉大半问题。

  至于杨顺所担忧的问题,虽然可忧,但根本不是不可解的问题。

  就如贾环所言,只要中央牢牢掌握住权利,掌握住税负归中央的底线不动摇,谁敢截留商税都是死罪。

  那么,朝廷始终都会是最强大的一方。

  到时候,天下商人都没有朝廷有钱,谁敢作乱?

  治理统治天下,不是靠一味的削弱天下,而是要做到最强大!

  这,才是正道。

  念及此,心志坚定的隆正帝沉声道:“杨爱卿做好你的事即可,此事朕意已决,不必赘言。”

  杨顺闻言,一张老农般的脸上,神色满是肃穆悲壮,他缓缓取下头上官帽,置于地面金砖上,一字一句道:“若如此,臣,乞骸骨!”

  若只如此,隆正帝或许只眨一眨眼。

  就放过他。

  可是孰料,自杨顺之后,包括礼部尚书宋星河,工部尚书秦济楚,理藩院左侍郎周自恒并以下数十文臣大员,纷纷出列,跪地脱帽,乞骸骨!

  看到这一幕,隆正帝面色陡然铁青,细眸中恨意昭然爆发。

  过去的二十三年里,无数次,无数次有文臣以此法,逼迫的他不得不让步。

  因为一旦造出百官请辞的丑闻,太上皇必然会斥责他不善为君,不配为君。

  他不能让这一幕发生,所以,他不得不每每含辱退让。

  原本,在悉数清退忠顺余孽,满朝大臣多为他一手提拔起来后,隆正帝以为这种屈辱再不会有。

  却不想,今日,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么多大员,竟再次上演逼宫大戏!

  混账!!

  他们还以为,今日,还是当年吗?

  隆正帝高高在上,微微扬起下巴,薄唇紧抿,细眸眯成一条线,眸中目光明亮如刀。

  看着伏地请辞的数十朝廷大员,嘴角弯起一抹让人有些惊骇的讥讽,吐出了一个任何人都不敢置信的字:

  “准!”

  ……

  准!

  这一字,如煌煌惊雷般,震撼九天!

  包括杨顺、宋星河、秦济楚等大员在内,无数人惊骇欲绝的抬头,看向皇座上那恍若神明的帝王,不敢置信。

  连张廷玉都无比震惊动容,忍不住上前半步,正想劝谏……

  可看到隆正帝坚毅决绝的面色后,又缓缓收回那迈出的半步。

  他也反应过来,大势,早已不同了!!

  张廷玉眼神亦激荡起来!

  如今的大秦,无比强大!

  如今的皇权,亦无比强大!

  没有谁再能用这种法子作威作福,因为朝廷,不再离不开任何人!

  这三年来,这二十三年,陛下,不始终在为这一天做准备吗?

  只要有陛下在,只要有忠怡亲王在,只要有他张廷玉在。

  只要这组建了大秦最高权力的三人核心在,大秦的朝纲,便会稳如泰山。

  吏部,有的是熬资历熬到头发快花白的官员等着上位。

  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