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章

  越多了。于是,毛主席决定,在十一月十一日,第七次接见红卫兵。

  十日傍晚,在李剑生的住地,开来了十几辆军用大卡车,将等待接见的红卫兵们李剑拉到了西长安街集结。

  这时,李剑生见东西长安街路两旁,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他们全都是等待接见的红卫兵。队伍的外面,前三排站着解放军战士,他们负责维持次序。

  李剑生和万菊香坐在冰凉的水泥地上,虽然他们接受了上次的教训,都在身上多穿了一件衣服,但面对刺骨的寒风,他们还是觉得有些凉丝丝的。

  为了防止大家在等待的时间里睡着,冻坏了身体,带队的解放军先组织大家唱歌,然后各个队伍之间,相互不停地拉歌。

  整整一夜,在长安街的上空,那嘹亮的歌声是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十一日下午二点多钟,广播里传来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开始接见红卫兵的消息,顿时,整个长安街沸腾了,“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震撼长空。

  李剑生随着参加检阅的人群,一起向西望去,只见三辆军用摩托车,成“品”字形在最前面开道,接着是两部解放牌军用卡车,满载解放军战士并列前行。

  随后,在第一辆敞篷汽车上,站立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敞篷车以缓慢的速度向东驶来。

  李剑生所在队伍的人群,这时开始乱了起来,人们谁也顾不得谁,后面的人想清楚地看毛主席一眼,都拼命地往前挤,而个子小,身体弱的女同志,则被无情地挤向后面。

  这时候的肖勇强,发挥出了他人高马大的优势,只见他挥动着二只强壮有力的胳膊,一左一右地扒拉着,在前面开道,领着李剑生、万菊香、熊慧兰挤到了队伍的最前面,然后将身体挡住后面拥挤的人群。

  一会儿功夫,毛主席乘坐的敞篷汽车,缓缓地行驶到了李剑生的正前方。李剑生和万菊香、熊慧兰、肖勇强四人,都睁大着眼睛,仔细观看着站在敞篷汽车上的毛主席。

  毛主席身着军装,满面红光,身材魁梧,左手托着车前横栏杆,右手高举,神采奕奕地向左右两侧的红卫兵们招手致意。

  万菊香见自己这么近距离地见到了毛主席,激动得全身颤抖,双手死劲地拉着李剑生的手,嘴中不停地说道。“毛主席!毛主席!”

  李剑生也是如此,只觉得心潮彭湃、热血奔涌,情不自禁地喊起了口号:“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乘坐的敞篷汽车,虽然走得很慢,但李剑生觉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还是在一瞬间就过去了。

  望着毛主席的车队渐渐消失,李剑生激动得热泪盈眶,随着涌动的人群,高举着《毛主席语录本》,嘴中不断高呼着:“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次接见,毛主席乘坐在敞篷汽车上,尽管是时间短,一闪而过,但李剑生和同学们都清楚地见到了毛主席,记住了这终身难忘的时刻!

  第11章破处(一)

  第二天上午,李剑生和万菊香来到天安门广场,准备在这照张相,作为留念后,便准备返回南城了。

  对天安门广场的印象,李剑生记得还是在上小学时的课本里介绍的,虽然二次的接见,李剑生曾来过天安门广场,但那是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更本没有时间细看,现在亲临其地,更觉广场阔大,建筑宏伟。只是那些宏伟的建筑,皆不准进入,故宫也停止开放。凡来广场者,都要在天安门前留个影。

  广场上已经有很多人,几个照像摊点前,都排着长队,李剑生和万菊香立刻加入了排队的行列。

  这时,不时有臂带红袖章的红卫兵在散着传单。他们走到人多之处,忽然从背包里掏了一叠传单,用力向上一抛,红红绿绿的传单,自空中飘散而下,路上行人一个个张着双手,争着抢那正在飘落的传单。这种场面,李剑生在南城也见过,不足为奇。

  一个多小时后,轮到了李剑生和万菊香照相。他们摆好了姿势,一手拿着红宝书,昂首挺胸,两眼直视着前方,照了一张合影。然后又沿着长安街往西走,去参观北京的电报大楼、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等雄伟的建筑。

  长安街上,街边所有的建筑物上几乎都有大标语或革命口号。街上不时有宣传车开过,车顶上的高音喇叭,有的正在播放《人民日报》最新发表的社论,有的正在播放着批判文章,到处是一片火热的革命气氛,让人觉得心情激动,斗志昂扬起来。

  李剑生和万菊香回到住地,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这时,原本热闹的住地,已变得冷冷清清的,住在这儿的红卫兵小将们,已经打点行装,离开这里,前往别处串联去了。

  吃过午饭后,李剑生和万菊香便各自回房休息。

  李剑生见原本睡着几十个人的教室里,现在只剩下他和同学肖勇强还没走。眼下,肖勇强还没回来,只有李剑生一人,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面休息。

  第12章破处(二)

  正在兴头上的李剑生,见万菊香拒绝了自己的要求之后,顿时从头凉到脚,双眼愣愣地看着万菊香,一时真不知道说啥才好。

  万菊香见李剑生双眼呆呆地看着自己,就像个傻子似的站在那,觉得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了。

  对于这个自己深爱着的年轻人,万菊香也想尽量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以免伤到他的心。可是这次不同,李剑生的这一要求,关系到自己的名声和今后的命运。一个少女,一但失去了自己的,而被人抛弃,那她的命运将是惨不忍睹的。这种利害关系,万菊香是清清楚楚的。她不想这种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想到这,万菊香含情脉脉地看着面露不愉之色的李剑生,柔声说道:“剑生,咱们都还年轻,今后的日子还很长,等到咱们‘洞房花烛夜’的那一天,我会把一切都交给你的。”

  “这……”李剑生心中猛的一沉,不高兴地说道:“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呀?”

  万菊香耐心地说道:“这是没办法的事,再久我们也要等呀!”

  对于李剑生来讲,今天是最好的机会。肖勇强和熊慧兰外出未归,接待站的人又都走空了。如果他们明天离开这里了后,想要再找这样的好机会,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李剑生可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他想了想,只好厚着脸皮对万菊香说道;“要不这样,我把你的衣服脱掉看看总行吧?”

  万菊香见李剑生一付急不可待地样子,只好解释着:“作为一个姑娘,最要紧的就是自己的名声。如果我跟你做了这种事情后,万一被别人知道了,那我以后将怎么做人哪?”

  “你、你是怕我会变心?”李剑生听万菊香这样一说,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咚”地一下跪在地上,举起右手,信誓旦旦地说道:“我李剑生对天发誓:我今生今世,只爱万菊香一人,如果背板,必遭雷轰而死!”

  万菊香听李剑生发下了重誓,立刻心软了。她犹豫了一下,接着走上前,抱住李剑生的头,动情地说道:“你,你别这样说,我相信你!”

  李剑生见万菊香同意了,急忙站起身来,抱着万菊香走到床前,将她平放在床上,动手脱起万菊香身上的衣裤来。

  “别,别……”万菊香只是象征性地挣扎了几下,然后闭着眼,躺在床上不动了,任由李剑生将自己的衣裤脱得精光。

  李剑生见万菊香那少女青春靓丽的,毫无遮挡地展现在他的面前。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赤身的女人,于是贪婪地仔细观赏起来。

  万菊香仰面躺在床上,双目紧闭,漂亮的脸蛋上飞着一层红晕,雪白而苗条的身体上,勾画出优美的线条。

  “啊!你真是太美了。”李剑生一声轻呼,全身的热血沸腾起来,不顾一切地扑在万菊香的之上,双手忙乱地抚摸起来。

  “啊——”在李剑生用手地挑.逗和刺激下,万菊香嘴巴张开,呼吸急促起来,双手抱

  住李剑生的头,脸上泛着激动的红晕。

  看着万菊香那兴奋的样子,更加激起了李剑生心中的,迫不及待地进入了。

  “啊——”万菊香顿时觉得身体下部,就像撕裂了般地疼痛,禁不住轻声叫唤出声,眼中流下了眼泪。

  万菊香身上的最后防线,保持了十六年的处女之身,最终还是被李剑生攻破了。

  第二天一早,李剑生和万菊香、肖勇强、熊慧兰四人,离开北京南下,前往韶山、井

  冈山等地参观游览。

  二个月后,李剑生等四人返回学校。

  这次的“大串联”使李剑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回到家,李剑生讲述这次出去的经历,家人、亲戚和同学们都羡慕了好一阵子。

  从这以后,李剑生和万菊香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二人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照。

  二年多来,他们可以说是心心相印,形影不离。

  现在,李剑生送走了毕业的万菊香后,独自坐在生活了四年的单人宿舍里,心中觉得空荡荡的,脑海中充满了对学生时代生活的留恋之情。

  第13章家中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楼道里有线广播传来雄壮的歌声。把李剑生从香甜的睡梦中唤醒。这时,他不用看钟便知是清晨六点正,区广播站开始播音了。

  李剑生家住在市区内,一栋破旧的二层居民住宅楼房内,这栋楼房,每层有二十几间单间,每间十几个平方米大小,房门和房门之间是一条一通到底的走廊。整栋楼房内拥挤地住着三十来户人家。

  李剑生一家五口人,全部挤住在一间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内。因房间实在太小,人多住不下,李剑生父亲便发挥自己木工的特长,在房间三米来高的空间里,搭了一个几个平方米大小,一米来高的小阁楼,阁楼里打着地铺,睡着李剑生和弟弟,父母亲和一个妹妹睡在房间的一张大床上。

  房间剩下的空间里,摆着一张吃饭的方桌,一个菜厨、堆着几只装衣服的箱子,几张长凳,再也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

  李剑生的父亲在南城铁路局属下的一个集体企业做木工,每月工资只有三十几块钱,母亲是家庭妇女,没有参加工作,全家五口人就靠父亲的这点工资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李剑生家中弟妹三人,他是老大。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时在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初中毕业那年,李剑生本来是可以考取高中,然后上大学继续深造的,但父母亲考虑到家中困难,想让他尽快参加工作,为家里减轻生活压力,因此,让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考入了“南城铁路局建筑工程技术学校”。

  一九六八年八月,李剑生从“南城铁路局建筑工程技术学校”毕业后,正好是十八岁,被分配到“南城铁路局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六大队”工作。

  今天是李剑生第一天到“南城铁路局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六大队”报到的日子,他从阁楼地铺上坐起,弯腰拿过竖在一边的一张小木梯子,走下阁楼,准备到楼下的公用厨房里,从水缸里打水洗脸、刷牙后,便去单位报到。

  当李剑生走进厨房时,见母亲正蹲在厨房里生着煤球炉子,一股股的浓烟呛得母亲直流眼泪。

  李剑生的母亲叫刘爱秀,才四十出头的人,由于操持着贫困的家务,头发过早地变得花白了,背也有些驼。

  “妈!”李剑生心痛地叫道,将母亲拉出厨房,然后用洗脸的毛巾,为母亲擦去眼角的泪水后说道:“这么早,你到厨房来生炉子干吗?”

  刘爱秀看着儿子,高兴地说道:“你今天要去单位报到,我给你做早饭吃呀。”

  从今天开始,儿子参加工作了,变成大人了,能为家里赚钱了,母亲为他高兴呀!

  “那我来帮你生炉子吧。”李剑生转身进厨房,拿过一把破扇子,煽起了煤球炉子来。

  李剑生在技校读书的四年当中,除了星期天回家外,基本上都在学校吃、住。尽管家里生活很困难,但母亲省吃俭用,都要想办法给李剑生在学校吃饭和住宿的钱,这让李剑生心里一直觉得很内疚。现在参加工作了,他想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多尽一点自己的孝道。

  看看煤球炉子上的烟没有了,刘爱秀对李剑生说道:“好了,你先回去吧,我马上就把早饭搞好了。”

  李剑生回到家里后不久,刘爱秀便把一大碗鸡蛋炒饭端到李剑生面前,笑着说道:“剑生,吃饭。”

  李剑生端着满满的一大碗蛋炒饭,眼睛润湿了。他知道,按国家计划,像他这样的壮小伙子,每月的粮食定量才三十多斤,食用油也只有半斤,家里根本就不够吃。再加上父亲每月只有三十几块钱的工资,全家五口人,每人八块钱的最低生活标准都没达到。可见这一碗蛋炒饭,凝聚了母亲多少心血和母爱呀!

  “孩子,快吃,吃了好去上班。”看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的李剑生,母亲痛爱地说道。

  “嗯。”李剑生含着泪水,大口大口地吃起饭来。

  吃饱了肚子之后。李剑生精心打扮起来。

  他上身穿一件半新的土布白衬衫,胸前挂着一块毛主席像章,下身穿一条洗得有些发白的草绿色军裤,肩上一边背着个旧的军用书包,一边背着个红色语录袋,两根背带交叉在胸前,俊美的脸上泛着红光。

  看着比自己高出一个头,已变成一个大小伙子子李剑生,刘爱秀一边帮着拉平身上的衣服,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到了单位上,一定要好好工作,咱们家的希望可都在你身上呀!”

  “妈,你就放心吧!”李剑生坚定地说道:“我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

  说完,他转身准备出门。

  “孩子,你等等。”刘爱秀突然叫住了李剑生。

  李剑生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母亲问道:“妈,你还有事?”

  刘爱秀摸摸索索地从口袋里掏出二快钱,递给李剑生说道:“你带二块钱,路上坐车用。”

  “妈,我身上有钱。”李剑生说道:“我毕业后,学校退了我的生活费。”

  看着已经被生活快要压垮了的母亲,李剑生不忍心再要她的钱。

  “带上吧,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说不定什么时候需要钱哪。”刘爱秀硬是将钱塞在李剑生手中。

  “那我走了。”李剑生接过钱后,对母亲说道。

  “去吧。”刘爱秀点点头,再三叮嘱道:“记住,一定要听单位领导的话,好好工作。”

  “知道了。”

  说着,李剑生兴冲冲地出门,前往南城铁路局建成工程公司建筑六大队报到。

  李剑生的家住在城区的北面,而“南城铁路局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六大队”却在城区的南面,二地相隔有十几里路。从李剑生家中走到单位上,大概要一个多小时。

  因为家中生活困难,还没有买自行车,而坐公交车去单位上班,一趟就得花一毛钱。为了节省开支,李剑生只有步行去单位报到了。好就好在李剑生经常晨跑锻炼,这点路,对他来讲不算什么。

  李剑生走出家门,大约是早上六点半钟的样子。他觉得时间还早,于是一路走,一路看着街上的风景,心情愉快地往单位上走去。

  第14章路遇(一)

  第一卷起步第14章路遇(一)

  夏日的天空,一片柔和的蔚蓝色。

  晨风,带着阵阵的凉意,吹拂在李剑生脸上,使他感到格外的舒服。

  大街上的高音喇叭中,正在播放着每天从复播放着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

  干革命靠得是毛泽东思想。

  鱼儿离不开水呀,

  瓜儿离不开秧;

  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

  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听着这首天天反复播放的革命歌曲,李剑生觉得心中异常的兴奋和激动,一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热情,从心底油然而升,心想;“中国共产党,领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了。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我一定要加倍努力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的恩情。”

  李剑生边走边想着,是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兴奋,不禁在心中默默立下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我今年十八岁,从现在开始,用上十年的时间,争取当上一个工程师;然后,再奋斗十年,争取当上建筑队的大队长。到那时候,我也要扬眉吐气,改变家中现在的状况,让辛苦一辈子的父母亲也过上几天舒心的好日子,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这时,街道上的人群,已经是川流不息的。李剑生见马路上,不时地走过一队队身穿草绿色军装,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左臂带着红袖标的红卫兵小将们,他们高举着红旗,嘴里高唱着革命歌曲: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

  这些红卫兵小将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从街上走过。

  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从开展到现在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自批判《海瑞罢官》和“三家村”以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进展,北京一些中学的学生们,相继成立了红卫兵组织。

  他们的誓言是:“我们是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党中央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宣誓:为保卫党中央,我们坚决洒尽最后一滴血。”

  清华附中的红卫兵成员,在“革命就是造反”的思想指导下,贴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大字报,宣称:“我们要在‘造反’二字上下功夫,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敢革命,一句话,敢造反,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最基本、最可贵的品质,是无产阶级党性的基本原则!不造反就是百分之一百的修正主义!”

  中央一位领导写信给清华附中的红卫兵说:“在这里,我要说,我和我的革命战友都是采取同样态度的。不论在北京,在全国,在文化大革命中,凡是同你们采取同样态度的人们,我们一律给予热烈的支持。还有,我们支持你们,我们又要求你们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对犯有严重错误的人们,在指出他们的错误以后,也要给以工作和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马克思说: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如果不能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就不能得到最后地解放。这个道理也请同志们予以注意。”

  清华附中的红卫兵立即公布了这位中央领导的来信。此信在社会上一经传播,这位中央领导的形象,在红卫兵的心目中就更加显得伟大了。

  有了这位中央领导的支持,北京各学校、机关、团体中,红卫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成立起来,并逐渐蔓延到全国。随后,红卫兵组织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

  从此,由中学生首先自由组合的“红卫兵”组织,作为一种狂热的政治力量,在中国的大地上大显神通,步入中国的政治舞台。

  记得一九六六年八月,在南城市的街头,出现了一些北京来的红卫兵小将们。他们不论男女,个个身穿绿军装、腰扎武装带,臂戴红袖章,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身上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

  这些从北京的红卫兵小将们,来到李剑生就读的技校,在大操场上演讲。李剑生和同学们围在操场上,猛烈地为他们的演讲鼓掌。

  北京红卫兵的“造反精神”,被当地红卫兵看着是“首都精神”,而他们身上的这般装束,自然也就成为南城市红卫兵们效仿的对象。

  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气氛鼓舞下,李剑生嘴里哼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革命歌曲,脚步不由自主的越走越快,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到达单位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去。

  这时,一位三十来岁的妇女,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走在李剑生的前面。

  李剑生见这位少妇身高大约一米六十左右,身上穿着一套花色鲜艳的连衣裙,将她丰满的身材包裹得紧紧的。随着她地迈步,那二只雪白如藕的手臂,一前一后地晃动着,二片浑圆性感的翘臀,随着杨柳细腰一左一右地扭动,画出女人优美的曲线。

  再看她那连衣裙下面露出的二条细腿,雪白修长,配着肉色的丝袜,晶莹透亮。她的举止是那样的高雅,她的神态是那样的端庄,就像天上的仙女来到了人间,引来无数的路人,回头张望,对着她默默地行着注目礼!

  “哇!这简直就是仙女下凡,来的人间,真是太美了!”李剑生被眼前这个少妇的天生丽姿所惊呆了,在心中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李剑生一边走着,一边侧过脸,双眼直直勾勾地看着那位少妇的背影,一不小心,将头撞在路边的一棵梧桐树上,碰得李剑生头昏眼花,脑袋中一阵阵地“嗡嗡”直响。

  第15章路遇(二)

  李剑生默默地走在那少妇的后面,看着那个天仙般的美女,心中产生了一种无比亲近的感觉。

  这时,那小男孩手中玩着个小皮球,蹦蹦跳跳地走在妈妈的身边。突然,那小男孩手中玩着的小皮球,从他手中掉下,滚到李剑生脚边。

  李剑生弯腰捡起小皮球,笑着递给了回身跑来捡皮球的小男孩。

  那少妇看着李剑生,点头笑了笑,然后对那小男孩说道:“你赶快谢谢叔叔!”

  “谢谢叔叔!”那小男孩看着李剑生,天真地说道。

  李剑生摸着小男孩的头,笑着说道:“小朋友,不用谢。”

  那少妇看着李剑生,客气地笑道。“谢谢你了,小同志。”

  “没事。”李剑生摇摇头,说着与那少妇一道,往前走去。

  那少妇一边走,一边对李剑生问道:“小同志,这么早上哪去呀?”

  “我刚从技校毕业,今天去单位报到上班。”李剑生说着,向那少妇看去,只见她白净的椭圆型脸上,架着一付眼镜,小巧的红唇微微笑着,一付文静、高雅的神态,全身散发出一股少妇成熟的美、让李剑生看得有点意乱情迷的感觉。

  “好呀。”那少妇甜甜一笑说道:“年轻人,好好干。”

  李剑生点点头,随口问道:“大姐,你这么早,带着小孩上哪去呀?”

  “我家就在附近,带着小孩出来活动一下,吸收一点新鲜空气。”那少妇说着,转头向走在身边的小孩看去,只见他手中玩着的小皮球,又从手中掉下,向马路中间滚去,小孩一急,想去捡球,也向马路中间跑去。

  “噹……噹……”正在这时,一辆消防车,车头驾驶室外的踏板上,一边站着个身穿草绿色军装的红卫兵,他们一手抓住驾驶室车门,一手敲打着挂在车头二边的警铃,呼啸着急驶而来。

  那少妇见那辆消防车,风驰电击般地向着自己的小孩驶来,吓得大声惊呼道:“孩子,汽车来了,危险,快跑回来!”

  哪知,那小孩在妈妈的呼叫下,不但没往回跑,反而呆呆地站在马路中间,睁着双惊恐的眼睛,望着急驶而来的消防车,不知如何是好。

  路上行人,眼看那小孩就要被急驶而来的消防车撞上,惊叫着大声喊叫道:“不好了,快来救人哪!”

  李剑生眼看那小孩就要被急驶而来的消防车撞上,情况危急,来不及细想,就要向马路中间冲去,抢救那危急之中的小孩。

  “孩子……”那少妇一时心急,急忙向马路中间冲去,哪知一口气上不来,身体摇晃着,带着的眼镜掉在地上,人也跟着就要倒在地上。

  李剑生见状,急忙冲上前,伸手扶住那摇摇欲倒的少妇。

  “孩子,请你救救孩子!”那少妇看着李剑生,面露哀求之色地说道。

  李剑生点点头,松开扶着那少妇的手,就要往马路中间冲去。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身影在李剑生面前一闪而过,已经冲到那小孩跟前,抱起那小孩就向马路边上跑去。

  紧接着,那辆由红卫兵驾驶着的消防车,呼啸着从抱着小孩的那人身旁驶过。

  “哎呀,好险哪!”路上行人,有人发出了一声感叹。

  那少妇见自己的小孩得救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她捡起掉在地上已经摔坏了的眼镜,在李剑生的搀扶下,急忙来到那救人青年跟前,激动地拉住他的手,泣不成声地说道:“同志,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的小孩。你可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哪!”

  “没事。没事。”那年青人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脸儿红红地将抱着的小孩还给那妇女,不好意思地说着:“大婶,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时,路上的行人们都长长地出了口气,纷纷走到那救人青年跟前,将他团团地围住……一个围观的中年男子,竖起大拇指赞道:“小伙子,你这种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结果呀!”

  “对!”一位老大爷接口说道:“在思想哺育下的年轻人,就是好样的!”

  那小孩的妈妈抱着小孩,见孩子毫发无损,而救人的年青人身上的白衬衫已被弄脏了,于是感激地对那年青人说道:“同志,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我给你们单位送感谢信去。”

  “对,小伙子,你告诉我们是哪个单位的,我们一起为你送感谢信去!”哪个老大爷接着说道。

  “我……我……”此时此刻,那年青人面对着那小孩母亲的感谢和围观群众的赞扬声,脸儿红红地低着头,不知说啥才好。

  李剑生见那救小孩的青年人大约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矮胖的个头,穿着一套蓝色运动服,圆圆的脸,小眼睛,大鼻头,厚嘴唇,一看就知道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那少妇尽管体质虚弱,但还是充满感激地说道:“同志,你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和孩子的爸爸一定会重重感谢你的。”

  “大嫂,不必了。”那年青人摇摇头说道:“我真巧早晨锻炼、碰上了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说完,他挤出人群走了。

  李剑生见围观的人群散去后,站在那少妇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无力地坐在人行道上的那个少妇,只见她身上的花色连衣裙低胸开口,露出雪白的嫩肉,那条深深的向下延伸着,二边是一对饱.满的,鼓鼓涨涨地藏在里面,随着呼吸正不停地上下起伏着;那的身材上,连衣裙紧紧地绷在身上,显示出少妇的那种成熟、的美。

  在她连衣裙子的开衩处,李剑生看见了二条雪白修长的露在外面,将她风韵多姿、荡人心魄的诱惑力,更加增添了几分,使人不禁浮想联翩,产生出种种的非分之想。

  第16章路遇(三)

  那少妇低头坐在人行道上,休息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