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的大秘密(代前言)
历史上有许多秘密,后人无法了解它的事实真相,以至成为千古之谜。例如“刀声斧影,千古疑案”,宋太祖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被后来成为宋太宗的赵匡义所害;《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博尔济吉特皇太后究竟下嫁了多尔衮没有;西施究竟是被越王沉于河了,还是和范蠡逃亡五湖了;同治帝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因嫖娼而死于性病,等等。现在,不少学者还在研究,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也许以后会随着科学的进步、考古的新发现而得出结论,或许历史真相将永远无法揭开。
但是,以上都属个别问题、个别事件,而根本问题是绝不应该成为秘密而纳入历史的隐私的,这就是性。对于人类来说,性带有最大的普遍性,谁不是父母性生活的产物呢?在通常情况下,人到了一定年龄,谁不结婚、性交、生儿育女呢?然而就是这么一件自然、正常与普遍的事,千百年来,却变成了历史的隐私。中国丰富、悠久的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文化却变成了一个秘密,被淹没与埋葬了,这实在是太不可理解了。
20多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例如做了许多研究,进行了许多考察,搜集了许多性文物,出版了许多书,举办了多次展览,建立了性文化博物馆,都是为了挖掘这个秘密,揭露这个隐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使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为现代社会的文明建设服务。
我们的工作引起了全国以至国际性的关注,人们认为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认为我们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国外的读者与观众普遍认为,我们对中国性文化的研究和性文化博物馆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向前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也以我们的事业而自豪,深深地感到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可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性文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少人对性文化有兴趣,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那些大厚本的书,怎样使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最轻松的方式来了解中华性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些人要更深入地弄懂中华性文化的真谛,甚至要拜我们做老师,那么,提供给他们怎样的资料算是好教材呢?最近播出了多部关于性文化的电视专题片,不少人看过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电视画面往往是一掠而过,怎样使它文字化?凡此等等,都促使我们编写这本《历史的大隐私—中华性文化史二十讲》,既有理论而又简明通俗,有许多图片与故事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以加深对中华性文化的理解。
我们认为,人们了解性文化是有意义的,它能使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性,破除性的神秘感,了解人类社会生活一个重要方面的发展规律,一步一步地建设性文明,使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安定,子孙后代更健康地成长。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许多代人群策群力、前赴后继的努力,但愿这本《历史的大稳私——中华性文化史二十讲》能成为这奔腾向前的大河中的一朵浪花,对建设中华性文明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刘达临?胡宏霞
2007年2月7日于中华性文化博物馆
第一讲 驱散“最黑暗的乌云”(1)
一、女人在军事会议上大谈性交
人们要了解性文化,研究性文化,首先要从对性有个正确的态度谈起。
春秋时,秦国有一位宣太后,虽然是太后,可是执掌大权,朝廷的政事、军事她都要参与。有一次,楚国攻打秦国周边的一个小国,这个小国派了使臣到秦国来求救,于是秦国召开军事会议,商量这个仗怎么打。宣太后在会上发表了一通意见,她说:她过去和丈夫性交时,丈夫一条大腿压在她的身上,她感到吃不消;而当丈夫全身压在她的身上时,她却不感到重了。秦宣太后的意思是指在打仗时,要集中兵力,攻其一点,而用了一个物理学上的“压强”理论,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使敌方吃不消,从而打败对方。可是她却以性交做比喻,而且这话是在“庙堂”之上,由一位堂堂的太后对外国使节讲的,后世有不少人对此难以理解。例如清代学者王士祯就评论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为什么一个堂堂的太后会在朝廷的军事会议上大谈性交呢?为什么后人会“大奇”呢?这都是和对性的态度分不开的。
时至今日,许多人尽管在内心中对性十分感兴趣,可是在表面上,对性还是采取了一种回避和掩盖的态度,认为性是污秽不洁之事,这种观念和上古时期人们的性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原始社会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古人把性看得十分神圣而自然,对性交加以崇拜固然幼稚可笑,但把性看成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却是可取的。后世的道学先生认为这是“大奇”,其实,何奇之有?古人把性交看成是神圣、庄严和自己的事,为什么不可以举例谈论?人们还应该感谢“国史之笔”记下了这件精彩的事情,让后人得以了解古人的性观念。后代学者对此大为惊诧,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以今度古,以己度人,缺乏历史观念而已。
二、性文化与性文明
人类有两大基本生活需要,一是饮食,二是性。人们借饮食以维持生存,借性以繁衍后代。所以古人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原始人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一是“饮食”,二是“男女”(性),除了这两件事以外,他们再没有其他的快乐和满足。他们对之思考,追求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于是产生了文化。
什么是文化?人们对“文化”这个词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有时它是指一种素养,有时又是指受教育程度,而最简单明了、为多数人接受的是:“文化是人类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改造。”
所谓性文化,也就是人们对性、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人类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改造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不正确的,文化永远是渐进的、不断发展的。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女子缠足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夫死妻守节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女子卖淫更是一种从古代延续而来的文化现象,当然这都是性文化中的一些消极方面。对于文化中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要研究,研究前者是为了发扬它,研究后者是为了警惕它、改正它。
文明则是积极的方面。是人们从历史传统中汲取、与其他民族交流、并在现实生活中发展而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物质生活和性生活是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从这两种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创造出高度的文化,建立起光辉灿烂的文明。人们只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且正视现实,就会发现,性及其心理、社会的衍生部分,如性别及性角色,遍及我们社会和文化的各个层面。婚姻、家庭、宗教制度、道德观念、法律体系、个人关系的架构以及其他人际关系,都涉及性的因素。另一方面,性别、婚姻状态、历史条件、社会阶级、民族背景以及其他种种变化,又塑造和调整人们的性行为。同样,人类创造的形形色色的艺术、文学和通俗文化(诸如电影、电视和广告等等)都充满了性的主题,反映并影响人们的性态度。所以,我们应该研究性文化,提倡性文明。
三、性爱可以影响历史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序言》中说,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有二:一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一是人的再生产。这个论断被称为是“两种再生产”的理论,实在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第一讲 驱散“最黑暗的乌云”(2)
过去,人们都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这当然是确定无疑的。但是从如前所述的恩格斯的“两种再生产”的理论看来,人类的再生产即性,又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呢?这个问题似乎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了。人们总认为,性只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且是“言之羞也”的私事,不把它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这种认识发生了转变。
首先,性通过影响人口而影响社会,人口过少或过多都对社会发展十分不利,于是社会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18世纪欧洲的一个小国普鲁士,患于人口不足,于是就鼓励生育,甚至鼓励滥交,使人口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史家认为这是普鲁士迅速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有些国家,在战争以后,男子锐减,于是不得不对男女的性关系十分宽容。相反,一个国家如果人口过多,那么就必须对男女性行为实行控制,如以强制或启发的形式推行避孕措施。
其次,人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性问题,在性方面得到自由和幸福,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兴亡。西方的史学家认为,社会上的纵欲之风是古罗马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不无道理的。中国自宋代中期以后,封建社会开始式微,统治阶级越是自感虚弱,对民众的控制和压迫越大,其中对性的控制也越严。但是,反作用力和作用力成正比,这种压迫往往会激起民众全面的反抗,其中也包括对婚姻性爱自由的强烈追求。
在有些重大历史事件中,或在某些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性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公元前13世纪末至公元前12世纪初爆发的特洛伊战争,斯巴达和特洛伊打了10年的仗,双方先后出动了一百多万军队、上万艘战舰,在西方古代历史上可谓惊天动地,其起因只是特洛伊王子诱拐了美丽的斯巴达王后海伦。又如,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勾引了罗马统帅凯撒,从而挑起了罗马与埃及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再如,咤叱风云、几乎征服全欧洲的拿破仑最后一败涂地,其中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他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因为拿破仑移情他人,抛弃了她,为了报复而泄漏重大军事机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这个有关爱情和性的纠纷,拿破仑或许不致失败,那么欧洲的历史又该怎么写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也几乎俯拾皆是。妹喜、妲己、褒姒都被人们视为导致亡国的妖姬,亡国的责任当然不能都推在她们身上,可是她们毕竟起了一定的作用。西施、貂蝉都是色情间谍,她们在重大的###中起了10万甲兵所不能起的作用。唐朝的武则天和清朝的慈禧,这两个女人都曾对中国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她们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开始都起源于“蛾眉惑主”。如果没有慈禧太后,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史将会是什么样子呢?明朝末年,当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犹豫不决于投靠清军和闯王起义军两者之间的时候,得悉闯王的部下掳掠了爱妾陈圆圆,于是拍案而起,率部降清,使清军长驱直入,入主中原,这就是所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如果当初闯王的部下不是掳掠了陈圆圆而是保护了陈圆圆,从而争取了吴三桂,中国近数百年的历史又该怎么写呢?
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当然有它的必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其中也有为偶然因素所影响的许多曲折,性就是影响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偶然因素之一。
四、对性抱一个正确的态度
性关系到世界上每一个人,性爱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又是那么重要,可是历史发展至今,人们对性的态度还往往不能从偏见与误区中解脱出来。
我们常常说要提倡性文明,那么什么是性文明呢?就是要以自然、健康、科学的态度对待性。首先对性的态度要自然,反对性神秘感,如果对性抱有一种神秘的态度(许多人自小就潜移默化地养成性神秘感),那么就根本谈不上以健康、科学的态度对待性。
恩格斯非常反对对性抱有一种神秘感和掩盖的态度,他直言不讳地说:
我不能不指出,德国社会主义者,也应当有一天公开地扔掉德国市侩的这种偏见,小市民的虚伪的羞怯心,其实这种羞怯心不过是用来掩盖秘密的猥亵言谈而已。例如,一读弗莱里格拉特的诗,的确就会想到,人们是完全没有生殖器官的。但是再也没有谁像这位在诗中道貌岸然的弗莱里格拉特那样喜欢偷听猥亵的小故事了。最后终有一天,至少德国工人们会习惯于从容地谈论他们自己白天或夜间所做的事情,谈论那些自然的、必需的和非常惬意的事情,就像罗曼语民族那样,就像荷马和柏拉图、贺拉斯和玉外纳那样,就像《旧约全书》和《新莱茵报》那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6页。)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啊,要认识你自己。那么多少年过去了,人对自己认识了吗?在20世纪初,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许多人,也许大多数人,对性的看法,仍然比对人生其他要素的看法不合理。杀戮、瘟疫、精神错乱、黄金和宝石——事实上成为热切希望和悲惧对象的这一切事物——过去是被人们透过一层魔法或神话般的云雾去看待的;而现在,除个别情况外,理智的阳光已经把云雾驱散。剩下的最黑暗的乌云笼罩在性的领域内,这也许是很自然的,因为性关系关系到大多数人一生中最动感情的那部分生活。”现在,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最黑暗的乌云”被驱散了没有呢?
我们研究性文化,就是要推进性文明,驱散这“最黑暗的乌云”。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第二讲 人性与兽性(1)
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这个进化过程非常漫长,从动物进化到人的决定性一步是手足分工,直立行走。
人类的性进化是整个进化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在人的身上当然还遗留着动物的本性,这就是本能。“饮食”和“男女”就是人和动物所共同具有的基本本能。但是人是高于动物的,人类的性也是高于动物的,人类的性不仅有其自然性(本能),还有它的社会性。人类经历了许多方面的性进化,这种性进化可以分为性的生理进化、心理进化和社会进化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使人类从兽性中解脱出来,一步步地向完善的人性发展。
一、性的生理进化
首先是性的生理进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男子的###更加突出体外,便于在性交时插入;睾丸则在体外,便于精子在较低的温度下贮存;女子的阴门更加凹入体内,避免海水、砂石等杂物侵入。男子###勃起的长度约是大猩猩的5倍,人类的睾丸也比人类遗传学上的两个近亲——大猩猩和黑猩猩大了许多。
雌性动物都有发情期,在发情期之外的时间不能交配。而人类没有发情期,一年四季都能性交,这就大大有利于繁衍后代。
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使人类通常使用的性交体位由动物通常使用的“后入位”改为面对面的“前入位”,这种改变对性心理和性社会的进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女性还出现了高度发达的性刺激感受器官——阴 蒂。它是女性性唤起和达到性高潮的主要刺激点,它对加强性刺激、增强性交效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切生物结构功能的变化都是为了更有利于繁殖后代,人类性生理的进化其主要作用也在于此。
二、性进化的相互影响
人类性生理的进化还不能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性心理的进化和性社会的进化则完全是文化现象了。
然而,正是性生理的进化推动了性心理和性社会的进化。例如,由“后入位”改为面对面地性交,可以在性交过程中观察到对方丰富的面部表情,这种视觉形象会进入大脑而激发性心理。手足的分工使人类在性活动中出现了爱抚行为,能使男女双方有效地交流性感情,并通过“性前戏”与“性后戏”而大大增强性交效果。由于手足的分工,女性能用手来反抗、抵御那种违背自己意志的性交,从而使性交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由于女性发情期的消失,人类就能有频繁的、持续不断的性交活动,这样就能巩固两性之间性的“记忆”,从而为逐渐固定配偶、逐渐脱离杂交状态创造了条件。
这一切都说明,人类性生理的进化为性心理、性社会的进化打下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性生理的进化使人类在许多方面异于动物(当然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性别差异、青春期的发育与性欲等等),而性心理、性社会的进化更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个特征。人类的性文化正是人类的性心理、性社会发展、变化、综合、升华的结果。
性的心理进化始于性崇拜,重点表现在观念的形成与爱情的产生,爱情使人类的性活动达到了一个高级阶段。性的社会进化主要表现在社会通过道德、法律、知识、习俗对性实行控制,其中婚姻制度的建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古文字中的性
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既然社会化,人和人之间就要不断地沟通、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而沟通与协调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和文字。不久前,有的语言学家追溯汉字的起源,发现最初的汉字(甲骨文)至少有160多个字与性有关。他发现古人以正三角△象征男根,倒三角和□状物象征女阴(△和都是表现男女阴毛的分布状况),从而使我们能辨认古文字的本义。这样,从许多文字的起源,就可以说明性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内容。例如:
“母”字的甲骨文就像一个跪着的女子,两点表示双乳。
“孕”字的甲骨文多么像一个身体里怀着孩子的女人。
甲骨文的“吉”,上部为一男根,下部为一女阴,男根与女阴相接,真是大吉大利。
甲骨文的“不”字,上部是一个倒三角形“”,恰似女性阴阜的造型。下部如流淌状的三条竖线,则代表着女性每月一次的经血。所以,“不”字的本义源自女性经期来临,表示在这一短暂时期的性交拒绝,“不”做爱。
“仑”字现代简化为“仑”字,有规矩之意。甲骨文的“仑”字上面为一阳具,下面是个木栅,有阻挡之意,指阳具不可乱来。
甲骨文的“婪”是一个会意字。“林”中加“女”,意指女子在野外林地与男子苟合。在家里做爱还不够,还要到树林里来做,实在太贪婪了。
“高”字是指女阴在城墙下面,而男根却在城墙上面,太高了,够不着。
金文的“臾”字,两边乃是两只手,中间是一个生殖器突出的侧面人形。两形会意,表示男子的自慰,即双手抚弄男根。自慰的时间当然长不了,所以叫“须臾”。
“妥”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妥”字,左边是一只手(爪),右边是一个跽坐的女人形。金文的形体也基本上同于甲骨文。小篆的“妥”字则把手爪之形放在女子的头上,这不仅是为了结构合理,而且也更显示文字的本义——用手安抚或压制一位女性,使其“安定”下来。
“”与“奸”本为两字,汉字简化方案将其合并为一字,“”被“奸”字所包括,“奸”成了“”的简体字。甲骨文的“”字,是一个由三个“女”组合而成的复合字。三女一堆,文字中没有任何其他符号,显然,她们之间只有相互交谈了。在古人看来,凡事须拿出来公开讲说,女子私下凑在一起,唧唧喳喳,不是争讼,便是弄私,有悖于古代社会“公开”的原则,因此是一种弄私行为。《说文》将其释为:“,私也。”
“爽”是一个象形字。郭沫若认为,甲骨文的“爽”字,“实像人形而特大其二乳,其所垂者乃是乳房也”。这是用强调双乳的人形,表示处在哺乳期的女性。
“会”是“”的简化字,甲骨文的“会”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某一氏族的成年男子集体到一个与之有“普那路亚”关系的氏族去,与那个氏族的女子做性的交往。上面的正三角和下面的口各象征男女生殖器,中间的“日”表示聚会场所,古文左面的三撇表示众多。
“享”字的甲骨文,上部的正三角与下面的口分别表示男女生殖器,中间以两竖相连,使之更加逼真,意指两性相交是一种享受。
第三讲 一切为了要有后代(1)
人类性心理进化的一个明显表现是性崇拜,性崇拜就是原始人群把性神化了的一种观念。
一、性崇拜的起源
性崇拜是原始初民对自身的性结构、性功能和性愉悦不能理解时所产生的一种崇拜和信仰。原始初民已经有了思维活动,这是人之所以异于动物的一个特点。他们对周围事物常常问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会打雷、闪电、刮风、下雨,可是他们的知识水平又不足以使他们对此有科学的认识,于是就认为有神力、魔力在,编造出一些雷公、电母、雨师、风伯的神话来,于是产生了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还包括山崇拜、水崇拜等等。性崇拜的产生也是同样,原始初民在性交时感受到无比的快乐,甚至有一种腾云驾雾、欲仙欲死的感觉,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看到,从女人腹中会钻出一个新的生命来,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也归于有神力、魔力在,从而产生了性崇拜。
对原始人来说,他们经常把自然崇拜和性崇拜结合在一起。例如他们崇拜山、崇拜水,巍巍高山、滔滔河水常使他们浮想联翩,他们常把形状和男根相似的山峰、和女阴相似的岩洞看成是性的神灵而加以顶礼膜拜,认为它们会保佑自己或家庭消灾免祸,夫妻恩爱,早生贵子。例如四川盐源的公母山、江西龙虎山的金枪峰和羞女岩、广东丹霞山的阳元石和阴元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人根峰和母门洞等。在江西龙虎山的羞女岩前,千百年来人们在那里烧香祈祷,有个大香炉上镌刻了“大地之母”几个字。山山水水是自然物,千万年前就存在了,不是什么文化,但是人们奉之为神明,朝它烧香磕头,却是一种文化现象。
天工开物,这些自然物的造型都很奇特。例如广东丹霞山的阳元石,不仅形状极似男根,而且顶端宛如龟头。江西龙虎山的羞女岩,是一个十多米高的岩洞,其缝宛如女阴,顶端还有不少灌木,宛如阴毛。据说以前洞内还有潺潺流水,可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有个女武装人员骑马过此地,见到民众朝一个女阴状物烧香磕头,就大骂下流,拔出枪来“砰砰”向洞内打了两枪,于是流水不淌了。
据民间传说,一个地区,有“男”必有“女”。例如,在四川盐源,有公山就有母山;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有人根峰就有母门洞,等等。但是广东丹霞山在开始时似乎是个例外,那里只有阳元石,那么峻拔突立,可是没有“女”的和它匹配。有人说,和江西龙虎山的羞女岩“结亲”吧,有人又说不行,那里已经有金枪峰了,一女岂可嫁二夫?两个“男”的会打起来的。就在这议论过程中,有个老猎人说:“我们丹霞山地区怎么没有‘女’的呀!有的。有一次我追几只野兔,野兔一钻就不见了。我拨开藤蔓一看,原来里面有个洞,可太像女阴了!”众人一听,就去找,这个洞就是后来与阳元石匹配的阴元石。阴元石半张半合,有人说这是女阴在性交兴奋之余的一种状态,这真是太神了。
除了山水崇拜与性崇拜有关外,动植物崇拜也和性有关。如古人以鸟、龟、蛇、蜥蜴等象征男根,以贝壳、鱼、莲花等象征女阴。
二、性交通达于天
在南朝梁武帝大同五年(公元539年),连年大旱,许多老百姓携儿带女地外出逃亡,也有许多灾民饿死了。梁武帝向上苍烧香求雨,都没有用。他问大臣这是什么原因,大臣们分析的原因之一是,国内旷男怨女太多,人性干涸,阴阳不调,所以感于上天,上天也晴雨不调了。于是皇帝以七事祷雨,其第六事就是“会男女,恤怨旷”,提倡男婚女嫁。说也奇怪,过了不久,天上就下雨了。
这当然是一种巧合。不过,古人相信一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人类的婚姻、性交能通达于天,而天地之气也会影响人类的性。这种观念包含着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也是一种自然物,而天地万物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不过,在有些方面,可能过于神化了。
例如,古人很提倡到田野去交合,认为这会使土地肥沃,同时,男女在性交时得天地之气,也有益于健康。这种“野合”之风影响十分久远,在流传至今的古代春宫画中,不少都表现男女在花园中或野外性交。清代的著名画家马相舜仿仇英笔意,画了一幅《山林野合图》的长卷,描绘一对夫妻带了两个侍女到山林游玩,先脱下衣服以山泉沐浴,然后在山林中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姿势性交。
第三讲 一切为了要有后代(2)
古人又认为,在风雨阴晦或雷电交加时不能性交,在野外的坟冢旁不能性交,因为“阴气”太重,会损害人的健康,如果致孕,则对后代不利。
古人还认为,人的性交、生育是和谷物的生长相互影响的。古人处于农业社会中,十分重视农业丰收,因为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但是他们在庆丰收或祈丰收仪式中往往加入性的内容。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些有性交崇拜含意的仪式往往和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乞求人丁兴旺结合在一起。例如有些苗族地区,在鼓社(相当于宗族)的石窟里,供奉着“央公”、“央母”这一对祖妣神的木雕像和泥塑生殖器;在“央公”、“央母”两旁还放了一对酒糟桶,桶内盛放酒糟,象征繁殖人类的精液。鼓社节的祭祖仪式是最隆重的典礼,性交崇拜则是整个典礼的最高潮,人们要把一根碗口般粗大、根须发达的杉树或枫树装饰成男性生殖器模样,由画着花脸的“告端”(代表男性祖先)扶置于小腹处,象征性地向妇女追逐,被追逐者必须含羞表示接受。在有的地区,这种活动的形式则是一个人背着一个有明显的女性生殖器特征的“央母”木雕,在前面跳跃;另一人手持有明显的男性生殖器特征的“央公”木雕,在后面跳跃,并随着鼓声将“央公”不断地迎向“央母”,作性交状。
南方还有些少数民族在重大节日前要上山去找“母石头”,即一块天然的、中间有孔的石头,在过节时用一根木棒去捅这个孔,以模拟性交。
这种现象在亚洲、非洲一些国家都有存在。如日本至今在某些地区还保留着一种名为“丰年祭”的风俗,一年一度,人山人海。他们除了抬着年糕、谷米等外,还扛着、捧着大大小小的木阳具游行,而且欢呼雀跃。过去,在游行队伍中还有一些全裸的女子走在队伍前面,后来被政府禁止,而以一些浓妆艳抹的新娘代替了。祈求丰收本来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什么要和性这种人和人的关系联在一起呢?这实际上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像梁武帝时三年大旱,人们认为风不调、雨不顺是和人间男旷女怨紧密联系的。据说日本“丰年祭”之俗是从中国唐代传过去的,但是在中国早已失传,而日本仍保存至今。
三、性崇拜的核心——生殖崇拜
性崇拜可以分为生殖崇拜、生殖器崇拜和性交崇拜三个方面。在性崇拜的几个内容中,生殖崇拜是最主要的。
任何生物都要繁衍后代,才能存在到今天。动物的生殖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的行为,对人来说,生殖也是生存、繁衍的一种自然需要,生殖崇拜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观念表现。人和动物一样,不管自己意识与否,都在不断地生殖、繁衍后代。可是,对于人类来说,生殖不只是一种纯自然的、动物性的行为,而且是性的社会属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因为在原始社会不存在固定的婚姻与家庭形式的条件下,男性不关心也不知道自己的后代,而分娩的痛苦又对女性不利,因此,对个人来说,生育并没有什么价值和乐趣。但是氏族、部落等群体为了生产和战争,必须保持并扩大人口,生殖就成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性要求,成为个人的义务。所以,生殖崇拜不是个人自发的行动,而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表现。
最初,原始初民不了解生育是怎么回事,只见到妇女分娩时的痛苦、流血、嚎叫,然后一个婴儿钻出来了,使他们感到神奇与恐怖。以后,当他们的社会组织从原始群发展到氏族、部落以后,人们逐渐懂得了人多力量大,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既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捕鱼、打猎活动,又不能抵御野兽的袭击,更会在战争中被杀戮,受欺凌。所以,作为群体来说,必须鼓励生育,提倡繁衍人口,生殖变成了一件十分神圣而伟大的事情,成为个人对群体应尽的义务。所以,氏族中如有妇女分娩,人们都要向神灵祈祷;如果有妇女因难产而死,则要像对待在战争中战死的英雄那样,举行最隆重的葬礼。
我国20世纪前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说:“在原始人类的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而传种是婚姻的惟一目的。”“结子的欲望在原始女性是强烈得非常,强烈到恐怕不是我们能想象的程度。”“个人的存在是为他的种族存在而存在的,一个女人是在为种族传递并繁衍生机的功能上而存在的。”“在某种社会状态之下,凡是女性,生子的欲望没有不强烈的。可不要把它和性的冲突混杂起来,这是一种较洁白的、闪着灵光的母性的欲望,与性欲不同。”(《闻一多全集》第1卷《说鱼》)
反映古代生殖崇拜的文物真是不可胜数。古代有张仙送子、观音送子、麒麟送子的神话。岩画上有生育一大群孩子的内容。孕妇陶俑被看成是吉祥物而作为墓葬品。蛙因腹大、产子多,就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东汉时流行一种四乳镜,在铜镜的背面镌刻着4个乳头以象征哺育。安徽芜湖的田间矗立着一个“石和尚”的雕塑,一个和尚握着自己的阳具,据说不育的妇女去摸一摸这个阳具,就能生孩子。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摸儿洞”,据说把手伸进去摸一摸即可得子。
在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的石雕花园中心,有一个明代的石雕,上面是个老爷爷背孙子,还有一个大阳具。老爷爷面含微笑,很高兴,因为他有了后代了,有后代靠什么呢?就靠这个大阳具,靠性。这个放在中心位置的石雕,反映出中国古人对性的中心思想。
生殖崇拜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可以说一直影响到现代。在中华性文化博物馆里展出一张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照片,一个城市家庭生了8个孩子,站成一排,老大、老八是男孩,其他都是女的。它反映出这家人家的一种思想、一种追求:他们希望添丁进口,特别希望生男孩,生一个还不够,想要两个,来个“双保险”,可是从第二个孩子开始,就生女孩了,于是不甘心,再生,又是女孩,再生??一直到第8个,是个男孩,这才画上休止符。这种心理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中国人喜欢生孩子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生殖崇拜对现代社会残余的、变化了的影响。
第四讲 人们把性神化了
原始初民的性崇拜除了生殖崇拜以外,还有性交崇拜与生殖器崇拜。
一、性交能辟鬼神
原始初民对性交是崇拜的,首先是因为性交能使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难以形容、欲仙欲死的快乐,认为其中一定有神力或魔力在。以后,又把性交与生育联系起来,认识到只有性交才能使女子怀孕、分娩,产生一个新的生命,于是对性交更加崇拜了。
中国的古人认为性交能辟鬼神。古代有一种“避火图”,实际上是一卷春宫画,把它吊在房梁上,据说火神(是个女的,常穿红衣服)就会害羞,不敢来了,于是家中就不会有火灾了。古代还有一种“护书”,内容也都是性交图,古人认为性交图能辟鬼神,鬼神不敢上门,就能保佑家宅平安了。
古代还有一种花钱,又称“春钱”,上镌有不同体位的性交浮雕。古人常在钱箱或装有贵重物品的箱内放上一枚以祛邪,认为这样一来鬼神就不敢把箱内物品偷走了。少数民族多盛行模拟性交的舞蹈,例如苗族在盛大节日中常有这个内容,一人持一露###的男性木雕人,另一人持一女性木雕人,边唱歌跳舞,边相互磕碰,模拟性交,象征人丁兴旺,繁荣发达。这些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二、宝塔为什么能镇河妖
生殖器崇拜也是性崇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原始初民来说,形成对生殖器的看法有一个过程。原始初民们早就发现,男女两性在外表上的最大差别主要在生殖器上,其次是在发育后的女性乳房上。他们最初只认识到通过性交、即男女生殖器的接触可以获得极大的愉快,以后认识到了性交与生育的联系,只有通过性交才能繁衍后代,因此更加认为生殖器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古人对生殖器的崇拜既包括男根崇拜,也包括女阴崇拜。古人常用石头、陶器等制成类似男女生殖器一类的东西而加以顶礼膜拜。对男根崇拜物称为“祖”,如“石祖”、“陶祖”。在绍兴大禹陵中有一个4000多年前的“窆石”,有一人多高,就是一个男根崇拜物。在云南剑川有个石钟山,山上有剑川石窟,窟中有许多1000多年前的佛像,佛像中间有个女阴状的石雕,当地的白族人称它为“阿白”,意思是婴儿的出生处,即女阴。今人多把女阴看成是淫秽不洁之物,认为怎么能和佛像放在一起,其实在古代,人们同样把女阴看成是神圣之物。
生殖器崇拜有许多象征物,例如古人常以鸟、龟、蛇等物象征男根,至今许多人还把###称为“鸟”、“鸡鸡”、“雀雀”。古人还以柱状物、塔、华表等物象征男根。“青龙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宝塔为什么能镇河妖?就是因为它象征男根,而男根是压邪的。古人还以孔状物或花、鱼、贝壳等物象征女阴。例如古代有一种羊头玉环,环状物为女阴的象征,羊则为吉祥物,加在一起就是“女阴吉祥”,充满崇拜之意。
古代曾流传女阴可以破敌的故事。清人俞蛟的《临清纪略》中记载: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山东发生了以王伦为首的暴动,官兵守城,王伦的军队攻城。城上的官兵看到王伦军队有个穿黄绫马褂的人,在离城墙仅几百步处坐着,口中念念有词,官兵用密集的炮火轰他,可是铅丸打到离他的身体不远处就坠地了。官兵认为他有魔法,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有个老兵急忙叫了一些妓女上城墙,裸露下身,以阴户对准这个人,然后开炮,才几发炮弹就把这个人打倒了。
这类记载似乎不是个别的。在有些古书上也记载了所谓“阴门阵”,即组织一大群妇女,裸露阴部以“破敌”,这真是太荒诞不经,太愚昧落后了。但是,无论这类记载是?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