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62章

作品:醉回七九当农民|作者:双曲线|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3 00:20:42|下载:醉回七九当农民TXT下载
  吴永成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否则,面对县委书记李建军给他布置地这些任务。他又不会像孙悟空一样,来个分身有术。总不能把他一个人瓣成两半使用吧!

  在今天早晨起来锻炼的时候,他就有意识地和县委大院传达室地那位老师傅,打听清楚了牛德望副县长的底细。

  大家别小看传达室、门卫这些地方的人,一般来说,不论是哪个单位的传达室、门卫里面,那里可以说是这个单位各种消息的发布中心。他们那些人整天呆在那里,南来北往的人都要打交道。每天又闲的没有事情可干,可不就是成天关心这些事情吗?!

  吴永成知道了牛德望是一个正牌地老知识分子。也从传达室里知道了牛德望之所以能到了这个位子,也是当时县里换届选举时,上级要求永明县的政府班子里必须要有一名正牌地、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还最好是非党人士。永明县在全县范围内选来选去,也就是牛德望符合这个条件,所以好大的一块肉馅饼。就从天而降,落到了当时担任县农机厂副厂长的老牛同志头上。县里要确定他作为副县长候选人。跟他谈话时,他一直认为县委组织部的同志们肯定是搞错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的身上居然能有这样地好事。直到当选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别人叫他“牛县长”时。他还不好意思地直摆手。

  像他这种受了多少年压制地知识分子,一旦被恢复到他应该享受的待遇时,还真地有点不适应。就像在监狱里蹲了很长时间地犯人一样,刚一回到社会上,也是必须有一段时间的心态调整过程。

  这种人,吴永成知道该怎么去和他们打交道。他们可以说是最容易得到满足了,只要你给予他足够地信任,他甚至可以为你洒尽他那满腔的热血。“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说的他们这种人!

  “牛县长,我非常高兴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我这几天因为农村整党这一块的工作的马上铺开,所以肉食厂筹备的早期工作,就得靠你和大家了。任东升不是还兼着筹备办公室的主任嘛,我和他打个招呼,让他在县委大楼里,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咱们的筹备办公室得快点开始运作。人员嘛,除了李书记点到的那些单位的人以外,我考虑再把计委的人再借调进来。咱们的肉食厂筹建工作,必须首先得立项,这样才能纳入国家考虑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中。只有在上级的有关部门备了案,资金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否则的话,谁也难为无米之炊呀?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吴永成搬着手指头,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给牛德望说着。

  “对、对、对,吴书记,你刚才还说你不懂工业呢。这谈起来建厂子,你可是那一点也不含糊啊!还有什么指示的,你就一并指示,下去我就开始一件、一件,一家、一家地去落实。对了,那个立项申请报告,你有什么指示吗?我对于那些文字性的东西,可是什么也不清楚啊!你也知道,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工科,搞文字还不如让我做几道数学题呢。大学毕业以后,也就是一直基本上

  打交道了,动笔的时候很少。”牛德望拿出一个笔成说的,认真地都记了下来。这会儿,听见吴永成好像要结束谈话,连忙把自己的难处告诉他。

  的确,申请立项、和国家开口要钱,那个立项申请报告是尤为关键的。万一申请报告报上去,上级部门认为没有那个必要的话,二话也和你不多说,立刻枪毙,而且你就是再次重新组织人手、重新进行运作,希望那也是基本上没有了了,他就是认为你们那里不需要这个项目,他倒不是担心你回去以后把这笔款子挪作他用(那会儿,有这种胆量的人很少很少,一般人是不敢冒这种风险的),而是怕白白浪费了国家的建设资金,整得个劳民伤财!

  吴永成沉吟了片刻,这个牛德望到底是个搞工业的专家,一句话就说到了事情的点子上。一定程度上,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地被上级有关部门立项,这个立项申请报告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那也是在介于这个项目属于需要与不需要两可之间的时候。而他们现在的这个肉食厂的建设,就是属于建与不建均可的情况。

  “那个申请报告嘛,大致在项目建设需要性方面,就这么写。。。。。。”吴永成字斟句酌地说:“项目建设条件:猪产业是我们永明县发展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一九八五年全县生猪存栏为十万头,出栏肥猪十万头,肥猪出栏率百分之百。养猪业产值一千七百万元,占畜牧业产值的百分之六十五。咱们这个肉食厂建成投产后,按年深加工猪肉五千吨计算,可实现产值六百万元,年利润二百多万元,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八,投资回收期一年半年。这个厂子建起来以后,不光能解决永明县境内老百姓们卖猪难的问题,还能消化掉整个梁州地区山上九县老百姓们的卖猪困难。

  发展目标方面这么写:我们准备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把我县发展成为全国优质肉猪的生产基地,永明县优质仔猪外销基地,猪肉系列加工产品外销基地,提升我县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把生猪产业建设,成为富民兴县强县的骨干产业。并且继续加大我县原有的生猪出口产业,争取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猪肉制品,打入国际市场,为国家争取更多的外汇。

  嗯,主要的先写这么多吧,其余的你们可以先自己组织的搞起来。文字方面,县委办有的是人才,机器设备方面的报价,你们可以去外地参考一下他们的情况。我记得hn省有一个河肉类联合加工厂,那个规模在全国来说,还是比较大的,你们可以打电话去问一下情况。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组织几个人,到他们那里参观参观,顺便也可以把他们那里的管理经验,给咱们带回来。”吴永成最后说道的这个肉类联合加工厂,那是后来著名的一家火腿肠的集团公司前身。他们是在一九九二年才生产出他们品牌的第一支火腿肠。

  牛德望起初还是很认真地记录着吴永成说的每一句话,可是到了后来,他的眼睛瞪得越来越大,手中的笔虽然还在本子上下意识地写划着,可慢慢的嘴巴也张大了,鼻梁上架着的那副秀朗框眼镜也快要掉下来了,他的满脸是疑惑的表情。

  一直到吴永成讲完了,牛德望才犹豫着开了口:“吴书记,这么写能行吗?咱们县里去年哪来的十万头猪的存栏数呀?咱们这不是在欺骗上级吗?”

  那会儿的人们就是这么实在。那向后来似的,人们睁着眼说瞎话,压根就不脸红的,他们即使有一说成十,那也美名其曰是为了工作的需要。

  吴永成这会儿也是为了能顺利地申报回项目来,不得已而为之。

  眼下他面对老牛同志的诘问,也只好含含糊糊地回答:“也不算欺骗吧,都是为了咱们县发展的需要。”

  “奥,是这样啊!”牛德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牛县长,这个报告的抓紧,争取两三天后我就要带着它,跑‘部’向‘钱’。”老实人就是好糊弄,吴永成心里窃喜。

  “跑步向前?”牛德望不解地问。

  “对,跑‘部’向‘钱’!”

  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零五章 跑“部”向“钱”(中)

  到这个跑“部”向“钱”,吴永成就想起来了在他的代初期的时候,不少县、地区为了自身的发展,一窝蜂的赴省、进京跑“部”向“钱”的现象。哪个难度呀,简直是大极了,他没有具体跑过,因为工作部门性质的不同。

  做那些事情的,一般是县、地区的计委部门,陪着县市、地区的领导们在跑。他也常常在饭桌上,听他们谈起过其中的酸楚,不论你是县长、还是专员,到了所要跑的部门里面,就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干事们,也敢指着你的鼻子,揪住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某一处漏洞,把你训个三进三出的。用他们的话说,要钱那个营生简直就不是人干的事情,就跟那个大街上的叫花子差不了多少。

  到了那个地步,你是县长也好,地区的专员也罢,为了和人家争取一些钱,只能放下平时在自家地方上的威风,给人家小年轻们陪着笑脸,说着永远说不完的好话。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是否真的需要建设这个项目,总是抱着“有枣处也一竿子,没枣处也一竿子”的想法,能争取到一点资金,对于地方的发展,总还是大有好处的。

  而那些掌握项目审批权部门的办事人员,也被他们这些人整得烦不可耐,脾气自然也就大得多了:徒然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不少,以往不少的扶贫资金拨下去。待过后下去验收时,往往连所申请项目地落实。根本就不见一星半点,而资金却早已经被发了工资了。那会儿,人们还不敢给他们送现金,只能是带着各地的一些土特产,日子久了,谁地脾气能好得了啊?!(你没“礼”、“油”,人家当然脾气得大了!)

  想到这些。吴永成的脑袋就大了。还是没有钱整的啊!你看人家南方那写发达地区,就从来不到上面去跑什么资金。也不用陪着笑脸抢着给人家给那三孙子。反倒是上面的人不停地往他们那里跑,美名其曰:总结经验,以利推广。

  唉,人穷了,就连地方官员们出去也低人一等啊!

  临了,吴永成表示把那部吉普车就拨给牛德望使用时。牛德望一个劲地摆手拒绝,好象吴永成要塞给他一块烧红了的木炭似的。坚决表示车暂时不需要,任务坚决保证提前完成。

  吴永成看着退出去的牛德望县长。心里感叹道:这就是中国老式地知识分子。还真如鲁迅先生所言: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地是牛奶和血!在他们的心里。永远装着的就是一种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身上背负的也永远是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进步的责任!

  吴永成吧肉食厂筹备地工作暂时移交出去以后,马上就到县委组织部朱东升部长的办公室,他得把农村整党工作也得铺开,前期工作必须做到前面。把这些事情先铺排以后,他才能安安心心地有重点地开始工作。不然,头发胡子一把抓,啥事情也干不成!

  唉,想要做点事情真累呀!吴永成这会儿就弄不清楚、他前世里看过地那些穿越者小说里,主人公那活得才叫一个自在:身边时刻有美女陪伴,手里拥有几辈子也花不完的财产,出则一身霸王之气,入则享受温柔之乡、齐人之福。那真才叫一个穿越之美呀!!

  同样,当吴永成到了朱东升地办公室时,朱东升表现得也是很不好意思,连连说;:有什么事情,只要他吴书记打发个干事叫他一声就行了,怎么还自己跑过来了呢?!要知道,在县委内部,按照分工,吴永成这个分管党务地县委副书记,正应该是他朱东升的顶头上司。

  吴永成也和他谦虚了半天,也无非就是自己年轻,党务工作方面也不十分熟悉,还得朱部长以后多多帮助之类地废话。

  在朱东升的办公室里,吴永成和他商量得把整党办公室的人员、框架先搭起,安排他先进行一系列文件的准备。

  正事未开,文件先行,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办事风格。不管做什么事情、什么工作,刚起步,上级总会下来某某工作的督促检查组,下车伊始,就是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