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34章

作品:醉回七九当农民|作者:双曲线|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3 00:20:42|下载:醉回七九当农民TXT下载
  补喂配合饲料,那只是根据羊只不同生长阶段调配饲料配方。你在大学里学的就是畜牧专业。在这一方面,你应该比我懂!”

  赵平贵简直对吴永成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吴县长,你在大学的时候。不是学的国际工商管理吗?这么对畜牧这方面地专业知识,也懂得这么多哪?!”

  这些知识都是吴永成在前世的时候,通过实践经验得来地。他那会儿的乡镇工作,有几年正是集中搞绒山羊圈养工作,所以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还是记得比较清楚的。

  但他可不能这么告诉赵平贵。

  “这些知识,不一定非要专门学过,才能懂得。不论是乡村干部也好,还是县级行政干部也好,只要是为了工作需要,那就得加强学习。只有在工作上成为‘万金油’式的干部,才能适应各种工作地开展。毛主席不是说过一句话嘛:‘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永无止尽的。”吴永成一本正经地对赵平贵说。

  “奥!”赵平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可是他马上抬起头又提出另外一个疑问:“吴县长,可是要是群众问起来、为什么不让绒山羊散养,我们该怎么回答?不管圈养怎么花费成本不高,但比起来野外放牧,还是要麻烦得多啊?这个绒山羊,可不比那些肉羊啊,肉羊圈养,是为了不至于让它们在奔跑的过程中,消耗掉过量地脂肪,可绒山羊的经济价值在于它身上的绒呀?”

  这个赵平贵还真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要是换作其他的一个人,面对这么破格提拔自己的大恩人,别说还只是和他商量以后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就是马上让他去做

  合清理、、情理的事情,那也肯定是不问三七二十一服从。至于老百姓们接受不接受,他们的利益是不是受到了损害,切,谁还管他们那么多!起码,现在就要给自己的这位大恩人留下好影响。

  更何况,这位还是以后也直接掌握着自己进步与否的一县之长哪!!

  这个赵平贵要让外人评价他此时的行为,那肯定会说:嗨,这个家伙这么就是“一根筋”呀!你就不会暂时先瞎应承下来,先哄得吴永成高兴了,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就等到以后再说。如果你真的心疼老百姓们,到时候,你来一个阴奉阳违不就得了!

  不过,吴永成还就是喜欢赵平贵这种“一根筋”到底的性格。

  下载

  虽然他的这个性格,在官场上那是肯定会吃尽苦头的,但吴永成现在最需要的是能踏踏实实给他办实事的人,他可不想要那种光会嘴上花言巧语、拍马屁样样精通,可办起实事来,却啥球也弄不成的货们!否则,他也不会冒着县里各位县级领导们的白眼,破格提拔赵平贵。

  吴永成知道,他这次在破格提拔赵平贵的事情上,肯定会引起不少人们的反感,特别是那些和自己级别相差不多的同事们。

  因为本来多少年的国内官场上,就延续下来了论资排辈这种坏习惯,最讨厌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特别是那种异于常人的“火箭式”干部。

  吴永成他本人就是一个“火箭式”干部,但因为他是从省委办公厅下来的,省委比县委,那可是高的不是一级、半级啊,所以人们也就忍了,谁让人家的高哪!!

  可赵平贵这个啥球背景也没有的农民子弟,也就是凭着在吴永成身边工作过几年,一下子就从一个普通干事,越过副科一级,直接成为一个实体大局的局长,在一个小县城里,那不是太让人有些接受不了了吗??!

  “平贵,你这种肯多动脑筋、为老百姓们着想的出发点是好的。”吴永成首先肯定了赵平贵的这种心理想法,他就是要多培养一批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们的利益、实实在在为老百姓们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们,要不然,单凭他一个单枪匹马的,累死他也不会见到多少实际的效果。他可不想学习唐吉珂德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不过,你想过没有,绒山羊破坏植被的能力可是很厉害的,它们能把深埋在土地下面的草根,也能啃出来。咱们县虽然是一个林区大县,但植被要是遭到那样的毁灭性的破坏,随之会带来许多不可想象的恶劣后果,包括水土大量的流失,山洪暴发,大面积的泥石流、气温反常等等。就是到了那个时候,没有了大量的牧草,你又拿什么来继续发展畜牧业?那不是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吗??!

  平贵啊,我们搞发展,要看得长久一些,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小利益,也不能光考虑到小集团的利益,而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考虑得更多一点啊!!”

  吴永成深深地知道,在他的那个世界里,就因为不注意生态平衡,一些地方政府只为了追求政绩,而没有制定合理的科学发展规划,直接导致了原来郁郁葱葱的山岭,变成了光秃秃的黄土坡。直到全国许多地方发生了大洪大涝等灾难性的灾害以后,国家才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封山育林,不少省市纷纷出台文件,禁止游牧,大力提倡圈养牲畜。

  作为一个穿越者,吴永成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后来的许多事情,所以他现在就得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了。虽然,他现在的权利还不大,也仅仅只是一个永明县的县长,话语权也就仅仅地局限在永明县这一亩三分地上,但他没有别的选择,毕竟能减少一分损失,就能为后来多留下一片绿色的植被啊!!或许,他的这种行为,能影响到其他的地方,这也是他所希望的。

  虽然,现在这么做,可能会对永明县老百姓们的养羊事业有一点小小的损失。但愿他的这一番苦心,能被后人所理解。

  “吴县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您放心吧,我会努力去做的!!”

  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八十五章 “搭台唱戏”(上)

  同志们,这是我们永明县在我们永明县委、县政府换开的第一次全体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会议。

  在今天的大会上,我们主要是就我们县以后几年内的经济工作,作一个整体的部署和安排。今天参会的人员,除了我们永明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副科级以上的领导们以外,梁州地委副书记王春同志也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的这个大会。还有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两位领导李占林和吴永丽同志,也应邀参加我们的这次大会。

  下面由永明县委副书记、永明县政府县长吴永成同志,就我县经济工作作重要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九月一日,永明县委召开隆重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由县委书记岳岚同志主持,县长吴永成代表县委、县政府作关于近几年永明县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

  这一次会议是在永明县干部调整工作告一段落以后,吴永成和岳岚经过再三商讨后,才决定召开的,吴永成的讲话稿中主要的内容也是经过县委常委会议、县委扩大会议几次研究、讨论后才定稿的,尽管有不少人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还保留不同看法,但在吴永成的强力坚持下,县委书记岳岚也表示了一定的支持,也就算勉勉强强地拿到今天的会议上来了,

  本来,一个县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每年的年初召开的。吴永成执政永明县政府以后,总觉得时不我待,他认为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才结束一九八七年地使命。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还可以做许多地事情。而要振奋精神、快速地发展永明县的经济。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全县发展战略思想,也必须使得全县得干部群众们明白,县委、县政府是以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带领着他们往前走。

  有一句六十年代社会上流行地俗语说得好:路线对了头。一步一层楼;路线不对头,步步栽跟斗。尽管这一句话是说的那会儿“文攻武斗”时、两派内斗站队地派性问题。但套用到这里。也很能说明一定地道理。要是没有正确的发展观。是必要走许多的冤枉路,还得付出不少可以避免的代价。这是历史上多少惨痛的事实,得出地结论。

  “同志们……”

  吴永成坐在主席台的中央位置,表情严肃地望着台下四百多名副科级以上地领导们,郑重地开始讲话了。

  此时。他的心里那是一个激动呀:这可是他有生以来(包括在他地前世),第一次作为一县之长。面对全县这么多地领导们喊“同志们”呀。而台下不论年近花甲的老干部,还是正当壮年的中年干部们。还是那姿色还有几分地半老徐娘们。都是一个个全神贯注地、认真地在听他的讲话,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手里都还拿着一个小小地笔记本。虔诚地准备记录他地讲话精神。

  啊呀,牛呀,哥儿们。没有想到这个死鬼吴永成。也能凭借俺一个超越者这么牛气呀!!还真是太爽了,怪不得人们一个个都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哪。这个感觉还真是美呀!!单单中气十足地喊出这一嗓子“同志们”,也就够威风的了!!

  可威风是威风了。丫地吴永成就忘记了台上、台下。还有几百人等着他讲话哪!他喊出那“同志们”三个字以后,就光顾着楞在那里自己感觉良好了。

  足足有十多秒钟,会场上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响动,真可算是鸦雀无声了。

  正在这个时候,恰好吴永成地四姐吴永丽作为贵宾,被安排在主席台上地中央、吴永成的旁边,她听着吴永成说了三个字以后,就再也没有声音了,觉得很奇怪,稍微偏转头一看,人家吴永成那后生正冲着台下的人们运气哪,脸上还带着怪怪的一丝笑容。

  这是干球啥哩?!吴永丽心里一咯噔,五儿这不是有什么毛病吧?!这可是在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呢,千万颗不敢出什么洋相。

  想到这里,吴永丽悄悄的、在底下用脚碰了吴永成的腿一下,提醒他该开始讲话了。

  这个举动非常细微,即使坐在他们身边的人,也难以察觉。

  吴永成被他四姐吴永丽的一碰给提醒了,猛然醒悟过来:*,我这是在给人家开大会哪,干嘛呀?!有什么臭美的?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破县长吗??!

  在心里给了自己一个狠狠的鄙视以后,吴永成缓缓地开口了。

  “对于我们永明县的现状,可能在座的大家都十分清楚。我们永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三产发展缓慢。而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作物种植品种单调;产品没特色没市场,农产品深加工不够,农业潜力升值不大;工业方面,却是企业规模较小,原始积累时间太短,经济基础很弱,三产结构失调。严重的先天不足。

  也许有的同志会说,在这几年里,咱们县也不是发展起来了一个鱼湾区吗?还有一个鱼湾村,那里的生产发展,无论是农业,还是企业,在全省来说,也可以排在前几位的呀?!

  同志们,我们永明县是一个拥有着近三十万人口的县,而鱼湾区也好,鱼湾村也罢,它们在全县的经济发展和人口中,又能占到多少的比例哪?百分之三十、还是百分之四十?

  不,它们仅仅能占到的比例,连百分之八都不到!

  我们不能因为全县有一个别地方,在全省、或者是全梁州地区经济指标排在了前面,就沾沾自喜。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差得很远,我们做的还很不够。还有百分之九十二的人口,还处在温饱线上。我们县目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