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 14 部分

作品:万维宇宙|作者:未知|分类:女生小说|更新:2025-05-19 12:41:43|下载:万维宇宙TXT下载
  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走过一块荒地,如果我的脚碰上了一块石头,有人问我那石头是怎么到那里去的,我很可能回答说,那石头一直就在那里,因为我不知道它曾不在那里。要证明这样的回答是荒谬的,这可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但是,如果我在地上发现一只表,有人问我表是怎么到那里去的,我就不会用前面的答话来回答这一次的问题,我不会说,据我所知,表可能一直就在那里。可是,为什么仅因为一个是石头,一个是表,回答就该是两样呢

  表的构造精微复杂,各个部件衔接精确。它不容置疑地显示了人的设计。即使一个从未见过表的人见了表之后,也会得出结论说,这种机械装置是一个有智慧的生命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设计出来的。

  佩利接着论证道,就其构造和复杂性而言,宇宙就像一只表,只不过比表大的多罢了。因而,肯定是有一位宇宙设计者为了某一目的把世界安排成这样——“大自然的构造,就复杂性,就结构的精巧而言,超过了人工的构造。”

  结论:我们发现大自然的规律越多,就越无法解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规律为什么存在如此神奇的宇宙呢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一切为什么会精心安排呢

  2.能力悖论

  上帝能否制造一个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物体

  这个问题很麻烦:如果上帝制造不出来了,就说明上帝的制造能力不是万能的,如果上帝能制造出来,就说明上帝的举重能力不是万能的。从逻辑上看这个问题直接否定了上帝万能的说法。

  这个看似合理的问题实际存在一个基础,即上帝是什么

  上帝如果是一个人格化的神灵,那么就面临他是与万物对立的,那么就会出现上述的悖论,结果导致上帝的能力是有问题。但如果上帝就等同于万维宇宙,悖论问题的基础就不存在了。

  因为万维宇宙是独一无二的,它包含一切,不存在有其之外的东西。上述悖论存在的基础是将上帝出来,即上帝是一个东西,宇宙是另一个东西,那么就存在上帝能不能在宇宙中创造一个自己举不起来的物体。

  上帝无所不在的定义就意味上帝就是宇宙本元,那么就不存在将他与任何物体对立的问题。也就是说研究上帝和研究万维宇宙一样,宇宙本元是不存在观察主体和被观察客体问题,任何研究宇宙本元由于存在观察主体,因此仅仅是一种对宇宙本元的观察论,而不是宇宙本元的真相。

  上帝本身已经包含了一切,不存在将上帝劈成两半进行力量对比的基础,任何能劈成两半的物体本身就不是上帝。

  所以上述问题的基础是不存在的,就如同问一个人能不能打败自己这样的问题一样。

  如果你说能打败,这肯定不对,因为你打败自己,就意味着另一个自己被打败,站在另一个自己的角度你是被打输了。同理,你也不能被打败,因为如果你能被打败,就意味着另一个自己已经打赢了。

  正确的回答是没有这回事。

  因为不存在两个绝对相同的自己,有两个自己就意味可区分,即使你考虑时间问题,你也需要下特殊定义,即x时刻的你和y时刻的你进行较量,x时刻的你获胜或失败。

  这样的定义是将自己内部进行分类,无论失败与否从自己以外的角度看是没有意义。

  这就好比,人类能否打败人类一样是没有意义,因为基础不存在。人类中的一部分人能否打败另一部分人,这样的问题是有结论,但意义也不大。因为这个结果只能反映人类内部中的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之间的能力对比,并不反映人类能力本身的大小。

  所以上帝能否创造一个它自己举不起来的物体,悖论的本元是上帝的定义问题,如果将上帝定义为宇宙本元就会存在悖论的基础不存在,也就谈不上能力的大小研究问题。

  如果将上帝定义成为某个具体时刻宇宙的一个静元事物,所创造的东西对应的是上帝所产生的另一个静元事物,这两者之间是有力量对比的结果,但这个对比的结论并不是我们要研究的万能上帝本身的能力问题,而是两个上帝化身之间的局部能力对比问题。

  结论:上帝就是宇宙本元,不存在这个悖论的基础。

  3.仁慈悖论

  上帝是仁慈的,又是无所不能的,那么为什么不清理坏人和坏事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样多的坏人和坏事如果上帝是好人,为什么不帮助人类对付坏人,既然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不让邪恶发生呢

  如果上帝是一个人格化的神灵,这样的问题会直接导致上帝也不是好的神灵,那么又怎样能说是仁慈如果上帝是好神灵,那么就说明他的能力有问题,做不到不让邪恶发生,否则干脆不让邪恶发生,人类又何必烦恼去对付坏人。

  答案是:上帝就是宇宙本元,好人和坏人都是它的化身或组成部分,就上帝而言,一定要对谁好或对谁坏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是高度不同。

  比如蚂蚁有没有好坏,从蚂蚁本身而言是有好坏、甚至它们的地位也有高贵和卑微之分;从人的角度看待蚂蚁,也是有好坏之分,但程度就不同,人可能是从侵略角度考虑。比如说某些蚂蚁进攻某些蚂蚁,将俘虏当成奴隶使用,有些蚂蚁毁坏庄稼、河道等,所以这样的蚂蚁是坏的蚂蚁。但人类这样的看法是因为有参照标准的,人类是以利己和对比感受来形成蚂蚁好坏的判断标准。

  那么如果从地球角度来看,蚂蚁是什么呢都是他身体的中一个小细菌,那有谁好谁坏这个问题呢

  上帝是宇宙本元,他本身是没有任何观察角度,所以一切生灵在他看来是绝对平等,都是他的儿女。儿女再好再坏,也都是r,天下哪有父母看见儿女不顺眼就将他杀掉的道理,更不存在一定要帮谁的问题。正如在人的眼中,左手和右手是谁对谁错、谁轻谁重。

  其次是分辨不清。

  所谓好人,也不是一点都不坏,坏人也不是一点都不好,人的天性是善恶合一,任何念头过度就成为对立面。

  人如果没有xingyu,那么人就不能繁殖,如果xingyu过于强烈又不愿意控制自己,那么就必然会y乱邪恶。

  人如果没有贪欲,那么人类就不会进步,因为缺少追求就会丧失奋斗的动力,如果过于贪婪又不愿意控制自己,那么就会出现贪污、抢劫等邪恶行为。

  邪恶的人本身是人类的一个部分,邪恶的念头本身是人本能念头膨胀的产物,完全消灭邪恶就是毁灭人类、毁灭人性。

  结论:尽管上帝是万能的,也是仁慈的,但他并不想解决邪恶,因为解决邪恶就等于毁灭人类,那就违反仁慈的本性。

  4.出生悖论

  圣经说:好人死后到天堂,坏人死后到地狱。那么天堂在何处,地狱在何处如果天堂和地狱存在另外一个世界,这就会直接产生抱怨:

  上帝啊!你为什么不直接让我降临在天堂,这样我们人类不就直接可以享受幸福吗同样,上帝啊!你为什么不毁灭地狱,一定要让你的子女在地狱中忍受痛苦折磨呢

  答案是:上帝是平等的,所谓天堂和地狱就在你心中,是你自己选择了进入天堂或者地狱,并不是上帝制造了天堂和地狱。

  万维宇宙是合一体系,善和恶是归元对称。你的行为决定你的命运,只是这样的命运是不完全立即对应。经常你做了一件好事,多少年后才发觉得到好的报应,有时候也未必真的有好报。

  你给一个孤儿1元钱,从给这钱的那一刻,你的心灵就会有感触,你的灵魂已经得到一点净化,你又何必一定要求上帝迫那个孤儿在某日还给你100元钱,这样才算是给你回报呢

  上帝对善恶回报的安排,不是与你做生意,一定要小投入大回报。对善的回报就是那一刻,你的灵魂受到善的震撼!对恶的回报也是那一刻,你的灵魂受到恶的震撼!

  天堂和地狱就在人间,就在你心中,是不是一定要将你放到另一个世界给予补偿或者惩罚,这也完全取决你的心。如果你虔诚希望来生在天堂或者地狱,只要这样的念头不动摇,上帝就一定能帮助你实现梦想。

  结论:上帝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本身就是神奇的,上帝不是人格化的神,它就是万维宇宙。

  第十三章 宇宙神灵论下

  五、觉海萤火

  爱因斯坦说:“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的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云寒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无意中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当时我说时间已经被我的理论给毁灭了,真正的宇宙不存在时间概念,而我的朋友推荐给我佛经,说佛经上也是没有时间概念,都是一时。

  有幸后来拜读了几本佛经,深感佛法无边、觉海无涯,在此云寒只将自己的一点浅见提出,算是在觉海中发一点萤光。

  1.佛的本相

  佛的含义:佛字的本意是觉悟的意思,即觉悟宇宙本元,是真觉悟,不像本书是逻辑推理,这是小智慧。佛的觉悟是真正领悟宇宙本元,因为存在觉悟这样的概念,所以也将觉悟宇宙本元的生命称为佛。

  因此佛的定义本身是两个:觉悟和觉悟宇宙本元的生命。

  佛性就是宇宙本元,所谓人人都有佛性,指人人都是宇宙本元产生的。

  在佛经中因为文字翻译的问题,又追求文章的优美,所以将佛与佛性等同。从万维宇宙角度考虑,佛等于佛性;但是从单元宇宙角度考虑是三种意思:第一种是觉悟,第二种是觉悟宇宙本元的一个生命,第三种是宇宙本元。

  佛经为什么很难看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三种定义在佛经上是不分的,而我们的意识又时刻去分它,就导致看佛经变成是在看玄学。

  这不是佛祖的错误,这是佛弟子的错误,为了追求文章的优美,而使文章看不懂,丧失了写文章的缘起。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些弟子也许是有意这样写,因为大乘佛经这三种就是一个,为什么要分别呢

  佛经上的心也是不分:真心就是宇宙本元,又称如来藏识。妄心就是灵魂和思维两个合作的产物。因此,心的定义也没有分清,而文字又很简练,到处一个心字,这就导致看佛经能误解,佛学被认为是唯心论,因为佛说:万法唯心。

  实际佛学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佛真正强调的是心物一元,就是说宇宙本元是空有不二的,哪里存在唯心或唯物的问题呢

  佛经上的空也是不分:真空就是妙有,空就是宇宙本元,这个空既不是有也不是无,但另一方面,经文有的地方空就是无。因此,空的定义没有分清,导致有人错误认为四大皆空的含义就是什么都没有。如果学佛的目的就是什么都没有,那么和死亡又有什么分别呢

  佛也不是神灵,因为佛既不认同世界有主宰的说法,也不认同世界无主宰的说法,说这两种观念都是外道。佛是觉悟宇宙本元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神通,可是他很少用,因为众生平等,他显示神通就会增加众生更多不平等的妄念,也就违反万维宇宙平等的观念。

  所以将佛当一个神供养来参拜,本来就不是佛的初衷。

  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寿相、无众生相,四大皆空,既然佛都已经无我,哪里还要求你给他拜呢佛教是佛涅磐后来某些佛弟子建立的,本来就不是佛所希望的那样。

  佛弟子出于对佛的敬仰,要你烧香拜佛,真正的目标是让你自己的心变好,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求佛来保佑你。如果你给的钱越多,佛就越保佑你,那么佛祖不就成了宇宙中最大的贪污犯吗给钱消灾,佛与黑社会有什么分别

  结论:研究佛学,必须要摆脱宗教观,佛学的真相是超级哲学,是宇宙理论。佛教是不理解佛学的人产生的宗教,按照大乘佛经的理论,佛教也是一种外道。

  2.佛法本相

  西游记中唐僧到达西天,第一次来取经,阿傩、伽叶索取礼物,唐僧没有送礼,所以阿傩、伽叶给了无字的经文。唐僧再次求如来,如来笑道:“因为经不能空传,也不能轻取。原来比丘给人家讲经,要了三斗三升黄金,我还嫌他要得太少了。这些是无字真经,只是你们东土人看不懂罢了。”

  无字怎么会是真经呢

  这个c曲实际源于《金刚经》。

  佛曰: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真正的佛法是无法可说,并不是佛不想说。真正的佛经也应该是无字的,因为没有办法写。

  所有的佛经,都不是佛祖自己写的,就是因为佛祖也写不出来佛法,他的弟子写的东西已经被供在神位上了,要是佛自己写的那就更不得了,这样就产生更多的法执,因此佛自己没有写。

  佛经是佛的众弟子担心以后人们忘记佛的教诲,或者误解佛的知见,而集合研究写的。最初的佛经是大家一起研究,推敲佛讲的话记录下来。但这些经既然已经形成文字,它就符合宇宙相对论,因此也是相对的佛经,不是真正的佛经。

  诸佛为何出现在世界是为了度众生吗

  不是,因为度尽众生实无一人可度。

  《妙法莲花经》中佛告舍利弗: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

  所以佛的真正目的是让人类了解、展示、领悟、认同宇宙的真理,而不是来度人。如果你将这样的行为认定为度人,那也就等于是度人,只是这样的度不是帮你度,是启发你,让你自己度自己。

  佛真心想告诉人类宇宙的真理,那么为什么又说他没有说法

  原因是宇宙的真理不是语言和文字可以表达的,也不是人类思维所能理解的。佛说那么多的话,仅仅是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来阐述观念,因为佛真正觉悟的道理,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那么怎么办

  正是因为佛法不能说,而佛又确实说了不少法,所以佛说不能有法执,包括对佛经本身的执著。佛经也只是一种了解宇宙本元的工具,真正要了解宇宙,必须要放下佛经。

  所以金刚经最后四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法都不是佛法,因为真正的佛法不可以说和写。

  一切世间法也是佛法,因为人类所有产生的探索知识,最终目标仍是为了觉悟宇宙本元,人类产生的各种学说,只要它们能帮助人类了解宇宙的,那就等同于真正的佛法,因为目的是一样的。

  所以,云寒并不佩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云寒很赞同他对佛学的评价,说明他的宗教合一境界非常高。

  结论:真正学佛,要明白佛法也不能执著,包括金刚经也不能执著,要知道一切执著都属于魔境。连一种不能执著的本身也是一种执著,也应该舍弃。

  3.佛经方法

  佛智慧无上,深知宇宙本元,因此佛经的文章或表达方法也是极高。佛说六度菠萝蜜,即六种人生修行、觉悟宇宙本元的方法:布施、持戒、智慧、忍辱、精进、禅定。

  那么现代科学理论本身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智慧菠萝蜜,即通过对宇宙的实践来研究真理、领悟宇宙,这就是智慧菠萝蜜,这也符合佛法就是世间法的意思。因此,佛根本没有排斥科学,本身就是包含科学,只是佛的觉悟超越时空,太大的智慧难以与人明说。

  佛经浩如云海,大藏经有三万多卷。云寒只看过几本,只能说看到大海的一朵小浪花,但已经感觉到佛经的文章结构非常科学,即为了解释宇宙本元,明明知道不能说,还要说,那么怎样说。

  就是先谈两种对立的观念,然后将这两个对立的观念全部毁灭,都不对,如果你再形成一个观念,佛会再给你否定一下。这样的办法实在是高明之极,他真正的目标是要让你全部空掉,但实际上正常的人是做不到的。

  云寒是确实没有搞懂,只是明白佛是要告诉我们他知道的绝对真理,只是这真理实在太真了,不是小小的云寒能够理解的。

  结论:佛经的方法为破、立、破、立,这样的方法为妙说空说。

  六、万教合一

  1.缘起本元

  世界有很多的宗教,既然宇宙本元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宗教呢不排除有的邪教是人自己乱编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yuwang。比如有的邪教规定女弟子全部要陪教主shangchuang,这显然是教主自己编的鬼话,不过他也真是高人,还真有人相信他,搞不懂用什么方法,佩服!

  但是,世界上多数的宗教是具有很长的历史文化,如果一点都没有道理实际上也不会存在那么长的时间,因此所有的宗教只要它的教义是符合自然的,都是对宇宙本元的不同看法而已,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冲突,冲突的原因只是理解问题。

  比如,盲人摸大象,你摸到鼻子,我摸到大腿,他摸到脑袋,我们三个人就会争论大象的长相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大象,是我们自己观察认识的不同导致对大象理解的不同。

  这个道理很简单,佛学不就是一个释迦牟尼创立的吗那么后来佛经怎么有那么多本内容又互相冲突,各种门派之争更厉害。

  最著名的是禅宗传位之争,六祖得到达摩祖师的衣钵后竟然要逃跑,后来隐藏了多年才敢出山,为什么呢

  因为怕北宗的弟子杀他,可见明明是一个老师,结果弟子之间为了名利之争要自相残杀,就这还是号称四大皆空的佛弟子呢不知道佛祖看到坛经中的故事后,会不会流泪呢早知道以后会有这样法执的结局,当初何必说法。

  结论:各种宗教创立时,当初领悟宇宙本元的先知是非常伟大的,冲突是因为后来的教徒首领自己理解有偏差,导致产生各种分歧,而且以后各种控制宗教组织的首领,为了维护自己及团队的利益,一直强调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样就加剧宗教之间的矛盾。

  2.一神多神

  所有宗教可分成两大类:一神论与多神论,只要是一神论,本身就符合宇宙本元的定义,自然是相同的。

  基督教:只有一个神是上帝,上帝是万能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佛教:佛在心中,人人都有佛性。

  道教:道无处不在,在心中,在粪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些宗教的观念,就万维宇宙角度看都是说宇宙本元的特征,都说的非常好,根本就没有任何冲突。如果有冲突,那是因为你没有搞清楚,是你自己形成对错的观念,与宗教的教义无关。

  基督教说人死后进入天堂或者地狱,佛教说六道轮回,看起来是矛盾,实际还是一样的。

  所谓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恶鬼道、地狱道,这样的定义也只是虚定义,不是什么绝对不变的道。这样的分类就好比将人类分成中产阶级、低收入、富翁阶段,只是一种划分的标准,没有对错之分。你要高兴,你将人分成工农商学兵五个层次,也没有什么不对的道理啊!

  佛的语言是借人类的语言来说给人听,人不应该就语言的本身去执著,而应该就其中的道理来领悟。其实宇宙生命有很多种,将人单独作为一道是对人而说的。相信如果佛到狗类世界说法,也会说存在狗界,那就肯定会变成:天道、阿修罗道、狗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

  不这样说,狗就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不能算上一个道,这太不平等了。狗如果不能算一个道,你说的还是平等法吗一个个肯定去咬佛祖的。

  因此,佛说六道只是个虚称,是指宇宙的生命存在很多等级,是举例方便将生命的等级分成六道告诉你而已,你何必一定要认定死理,就只有六道,七道就不行吗

  正如本书说万维宇宙,实际说的意思是:宇宙是无限的维度或者没有维度,等同于永恒宇宙。你一定要断章取义认为云寒说的宇宙就是一万个维度的宇宙,那么我也没有办法,我只是想用“万”这个字来表达很多的意思,并没有说维度一定是一万个。

  所以,所谓超玄理论也是瞎凑的,你说宇宙是10维或者11维是没有任何逻辑思维的,凭什么是11维,谁规定的即使你用100个维度确实将四大力统一了,肯定还不是终极宇宙理论,因为宇宙为什么有100个维度你还是解释不了。

  圣经上是宇宙生命分成天堂和地狱这两种,佛经上是分成六种,并无根本冲突。圣经上也从来没有说天堂的生活都是一样的,而是说上帝要根据人的行为来判决。

  一神论是将宇宙本元定义为神,那么就只有一个,其他比人能力高的生命都不是神。如果不将宇宙本元定义为神,定义为大自然,那么将其他比人能力强的生命定义为神,那么很自然就形成多神论。

  如果我们现在的人类回到过去,由于我们的能力远远超过古人,谁不把你当成神仙呢因此随着未来科技的进步,人类时空旅行的到来,所谓神仙,也就是未来的人。

  结论:一神论和多神论并无冲突,圣经上也说有魔鬼,佛经上也说有天界,一神论并没有否定有其他比人高级的生命,那么本身就没有矛盾可说。

  3.崇善合一

  憨山大师云: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这是佛道儒三教合一,仍是一叶之见,应为万教合一。

  万教合一,所有符合自然,崇尚善良的宗教都可以合一,源于不同的圣贤对宇宙本元领悟后创立的,没有什么那个一定错和那个一定对的道理,如果你认为存在对错之分,只是因为你没有搞清楚宗教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也许很多宗教领袖也搞清楚这个道理,相信世界上比云寒笨的人还是少数,只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多收几个信徒,多几个坚定的信徒,所以从局部利益考虑强调自己的正统性。

  宗教也符合宇宙相对论,一方面宗教是人类心灵的归宿,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烦恼,克服面对死亡的恐惧;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利用,成为害人的工具。

  宗教首先是强调正统性,即认为自己的神是唯一的或者是至高无上的,自己捧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对,问题是这样的傲慢往往形成强烈的排它性。

  世界历史上在信仰基督教的广大欧洲地域,敬畏上帝的人常把被怀疑为巫婆的妇女烧死,宗教和科学曾经是一家,早期的哲学家多数是集哲学、科学、宗教为一身的,后来科学的发展打破了经文的束缚,教会开始干扰违反经文思想的出现,这才导致宗教与科学的分家。

  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远征,近174年的时间,以教会名义发动八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无数的生灵被以上帝的名义杀死,上帝成为的理由。

  因此,云寒认为:所有宗教,只要符合自然、崇尚善良,政府都应该鼓励发展,这样社会风气就好多了。所有宗教也不要有偏见,好好研究你自己的宗教,发扬光大,也不要说别人的宗教是错的。作为宗教首领如果能行善是正常的,如果将行善的功德归功于自己,狂妄自大,那么就已经进入邪恶的一面。

  结论:宇宙无中心,都是对的,就看你自己对不对。一切宗教如果崇善就等于一个教,互相之间非对非错。

  章结:本章通过神灵悖论,引入时空旅行能产生神话故事中的神灵能力,说明神灵的本相就是拥有时空旅行的能力。

  通过对上帝本领和佛学研究,说明一切宗教都没有根本的矛盾,都是对宇宙本元不同理解而产生的不同理论,只要是崇尚善良的宗教,是可以按一个宗教思想来看待的。

  本章核心:阐释时空神话的本领,论述万教合一的真谛。

  第十四章 宇宙映s论

  第十四章 宇宙映s论

  人死如灯灭,犹如汤浇雪;要想还魂转,水中捞明月。

  ——古谚

  一、灵魂悖论

  灵魂是人类一直讨论的焦点,大多数宗教都告诉人类,存在永恒的灵魂,即人死后,灵魂不灭。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会进入天堂或者地狱,佛教有六道轮回的说法,即转世后成为其他生命。

  现代科学对宇宙认识的不断发展,对灵魂的认识也有分歧,多数认为是不存在的,因为生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生命没有了,灵魂也就不存在基础。

  其实这两种说法不存在绝对的对错问题,它们仍然是因为认识的不同导致看法不同。

  灵魂如果说有

  那么首先是灵魂的本质是不是物质呢

  有报道说科学家对人死后进行测量,发现人死的那一刻质量有变化,认为灵魂有质量,但这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同。

  实际上,如果灵魂是物质,那么已经知道的所有物质都存在生死,有寿命。那么灵魂就存在寿命,一旦灵魂存在寿命,那么它就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那个灵魂,因为我们内心中认可的灵魂是不存在生死的,是永恒的生命之元。

  灵魂是有,还存在转世的悖论,如果说我们是有前世,甚至无数的前世,那么为什么我们记不起前世的任何事情呢尽管存在有少数能回忆前世的案例,但这些案例的实证性很差,也很难得到广泛认同。

  如果灵魂不是物质,那么对不是物质的东西我们理解很难,特别是灵魂的产生又存在悖论。

  在第一章中,云寒已经阐述过这样的问题:灵魂的数量是多少,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有限则产生生命的繁殖与灵魂的对应悖论问题,涉及灵魂的供应机制问题,无限则对应如何知道这个灵魂就是我们自己唯一对应的灵魂呢

  而且灵魂进入胎儿时间也出现问题,即在什么时间进入,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以及为什么没有出现没有灵魂的生命呢

  因此,灵魂如果说有,存在一系列的探讨问题。

  灵魂如果说无

  任何人对生命都具有无限的热爱,生命结束就什么都没有,这是人类最大的悲哀,任何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永生。

  由于我们已经被科学思维统治了,大部分人已经不再相信有灵魂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相信大部分人还是希望有灵魂的。人类从感情上一直接受不了没有灵魂的事实,否则人死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留恋。

  实际说灵魂就是不存在,也同样有巨大的悖论。

  根据量子理论,任意两颗电子必须是完全等同的,这同样地适合于任意两颗质子以及任一特殊种类的两颗粒子。这不仅仅说没有办法把两颗粒子区分开,实际它的陈述比这还要强许多。

  即如果一颗人脑中的一颗电子和一块砖头中的一颗电子相互交换,则系统的态和它过去的态不仅不能区分,而且完全相同。这理论同样适用于质子和任何其他种类的粒子、整个原子、分子等等。也就是说如果将一个人的整个物质内容和他房子里砖头的相应的粒子相交换,那么在某种强的意义上来讲,是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

  即量子理论认为把人和他房子区分开来的是把这些成分安置的模式,而不是这些成分本身的个性。

  这样又产生奇特的悖论,如果人是有限的物质组成,那么这模式就是一定的,一定的模式就意味是可以复制。当我们完全复制一个人,这两个人是不是一个人,他们的自我意识是不是只有一个呢

  这就牵涉到科学幻想的超距运送机问题

  将旅行者不用空间飞船方式运送其身体,而是从头到脚地被扫描,他身体的每一原子和电子的准确位置和完整的特征都被全部细致地记录下列,然后所有这些信息由电磁信号束以光速发s到目的地。在目的地把这信息收集到,并作为装配旅行者以及他所有记忆、企图、希望和最内心感情的复制指导书。

  假如这个机制能成功,将旅行者的原版毁灭,算不算是将这个人运送到目的地呢更荒唐的是,如果不毁灭原版,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如果复制人杀死被复制人,算不算杀人呢

  这样的故事对今天人类来说,已经不能算幻想,因为我们不仅有孪生兄弟,我们还有克隆人,一个克隆人的细胞基因是和被克隆人完全一致,他们两者之间的差距要比人的一生阶段差距要小的多,我们为什么认为以前的那个小孩就是自己,而不认为克隆人就是自己呢

  实际上完全复制一个人不存在科技上的不可能问题,即使某个科学家一定要计算推论出不可能,仍然存在特例,就算人类不能复制人,那么宇宙本身呢

  宇宙既然能将你诞生一次,你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生命,再诞生你一次,凭什么不行,只要时间是无限的,什么人不能重新合成呢

  因此灵魂如果是无,也存在一系列的探讨问题。

  那么到底灵魂是有还是无呢

  本书只能建立另一个宇宙模型,来解开灵魂问题。

  二、空间相对

  佛曰: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

  如果虚空看不见,我们怎么能说看到虚空呢如果虚空能看见,那么既然能被看见,又怎么说它是空的呢

  1887年搜寻以太的实验证明,宇宙空间不需要以太的存在,这也启发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产生,否定了绝对空间。如同宇宙相对论所述,人类首先产生绝对空间的认识,当绝对空间认识被改变时,内心是震撼的。

  空间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那么无限的单元宇宙是否有无限的恒星呢如果有无限的恒星,那么地球就应该被无限的光所照s,结果就不会形成现在的地球,比火海还要恐怖。如果无限的恒星只是因为膨胀而导致它们的光不能马上到达,那么无限的恒星质量是无穷大,又如何要膨胀呢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恒星是有限的,即物质也是有限的,那么大部分空间是什么东西不是东西又如何成为能见的虚空呢

  如果空间是有限的,那么空间的外面是什么如果是墙壁,那么有墙壁就意味是物质,这物质能否被我们炸开,如果墙壁外面还有空间,那么空间就不再是有限的。如果墙壁是不可穿越的天界,仍然存在为什么有墙壁和墙壁为什么这么厚等问题。

  空间最里面是什么

  目前的科学研究出的基本粒子是夸克和电子。电子有没有长度如果没有,那么它是个点却有质量,说明是黑d,因为对于有质量的点来说,它的万有引力是无穷大难道我们的世界是由一群小黑d组成的吗

  所谓的超弦理论也同样经不住这样的推敲。

  弦是有长度的吗如果没有长度,那么有质量就是黑d,不能解释黑d如何组成万物。如果没有质量,那么最基本的粒子没有质量,宇宙的质量就丧失基础。如果弦有长度,是多长为什么这么长能否分割如果能分割就不是最基本的粒子。如果不能分,就无法解释长度是怎样形成的

  综合论述,空间是奇特的,只有超越空间的理论才能解释空间是什么。

  根据宇宙相对论,云寒认为空间仍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它符合相对本元的原理。云寒对空间提出很多相对论的特征,其中包括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全新解释。

  空间相对论将打破我们对空间的所有偏见,从而进一步确立万维宇宙理论是终极宇宙理论的地位。由于绝对空间的概念在人类思维中非常牢固,本书第一版先阐述两种空间相对理论,以后将大规模增加各种空间相对论:

  1.静止相对

  单元宇宙物体都存在自身的空间形态,一个空间的大小是相对另一个空间而论,如果没有比较空间的大小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说太阳体积有多大,这里面仍存在空间单位的定义问题,首先是依据这样的标准,比较得出空间大小,通常是以原子为依据定义大小的。

  这样本身包含一个假设,即参照空间的标准是不变的,即原子这样的物体大小不变,但如果原子是一直在变小的,那么我们以这个标准作为参考,空间能有绝对大小吗

  结论:绝对静止空间是不存在的,我们人类无法知道自己的绝对大小,我们需要参照原子或其他标准来确定空间大小,但原子究竟变不变呢则无法判断。静止相对说明空间有多大,仍然有定义相对,即首先要选择标准,然后判断大小,但无法判断标准本身变不变

  2.变化相对

  我们现在认为的单元宇宙是从一个奇点不断膨胀到今天,这里面科学家已经采用技术认定的。但如果从一个整体系统考虑,实际上宇宙是否真的在膨胀,仍是不确定的。

  举例说明:在一个处于膨胀的气球上,气球表面上的有一个小蚂蚁,它能知道气球在膨胀吗

  如果这个蚂蚁自己处于绝对静止,不在膨胀,那么它明白气球在膨胀,因为它取气球上的任何一个参照物比较,发觉这个参照物不断变大,它就明白气球在膨胀。

  事实上它判断气球在膨胀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它事先假定了自己处于绝对静止,没有膨胀。如果它自己在缩小,气球不动,它的观察结果是一样的。它如何知道所观察的现象到底是因自己不断缩小引起的结果,还是因气球不断变大引起的结果

  答案是它无法知道。

  如果气球与蚂蚁同时膨胀,气球膨胀速度为n,蚂蚁膨胀速度为m,结果n>;m时它观察气球在变大,n=m时气球不变,n<;m时气球在变小。

  如果气球与蚂蚁同时缩小,气球缩小速度为n,蚂蚁缩小速度为m,结果n>;m时它观察气球在变小,n=m时气球不变,n<;m时气球变大。

  如果气球缩小而蚂蚁膨胀,气球缩小速度为n,蚂蚁膨胀速度为m,结果它观察气球在以n+m的速度缩小。

  如果气球膨胀而蚂蚁缩小,气球膨胀速度为n,蚂蚁缩小速度为m,结果它观察气球在以n+m的速度膨胀。

  上述推论如果改为蚂蚁在气球内,那么答案就更说不清,因为蚂蚁处于气球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也许有人说这还不简单吗,在气球外找一个物体比较,不就清楚了吗

  问题在于谁能证明你找的那个参考物就是绝对静止,不在变化中呢我们所有观察的结果实际都必须依托某个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