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卷一
1.公元20世纪90年代中
海水清
一说恩公河
二说泥玩儿
三说保命岗
2.公元20世纪30年代初
送圣灯
3.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1)
卷二
4.公元20世纪30年代初
盛女
5.公元20世纪20年代中
娃娃亲
6.公元20世纪70年代初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2)
7.公元20世纪30年代初
抢绝户
8.公元20世纪30年代初
海鸭子
卷三
9.公元20世纪70年代初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3)
10.公元20世纪30年代初
万福祥老板
11.公元20世纪30年代初
投奔大哥去
12.公元20世纪30年代中
圣物八件套
13.公元20世纪30年代中
醋泡豆
14.公元20世纪30年代中
腊八粥
15.公元20世纪30年代中
盛女断指
卷四
16.公元20世纪70年代中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4)
17.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花烛之夜
18.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桩子走了
19.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将军藤
20.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小白楼之夜
卷五
21.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淑女姚佳
22.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锅底”与水库
23.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黄河大决口
24.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刷碾盘
25.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盛女圣为
26.公元20世纪30年代末
盛女圣行
27.公元20世纪60年代末
桩子伯的绝活儿
卷六
28.公元20世纪70年代末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5)
29.公元20世纪50年代末
村长吕叔
30.公元20世纪50年代末
种瓜得瓜
31.公元20世纪50年代末
禁园
32.公元20世纪50年代末
芝麻叶面条
33.公元20世纪50年代末
茅池协议
34.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
饥馑恩公祠
35.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
组织上有安排
36.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
我真是个大傻蛋
37.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
你就是只笑面虎
38.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
悲壮的阿妈尼
39.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
老革命海老
卷七
40.公元20世纪40年代初
恩公谣上篇
鹰爷
卷八
目录(2)
41.公元20世纪60年代末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6)
42.公元20世纪60年代末
恩公谣下篇
火头叔
黄泥鳅
过鱼
五龟子汤
卷九
43.公元20世纪70年代中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7)
44.公元20世纪60年代末
海黑头
45.公元20世纪70年代中
龙主任
46.公元20世纪70年代中
狗子
卷十
47.公元20世纪50年代中
何凤
48.公元20世纪70年代末
水灾
49.公元20世纪70年代末
大黑
50.公元20世纪70年代末
上访者
51.公元20世纪70年代末
失踪
卷十一
52.公元20世纪70年代末
红公鸡绿尾巴
宏村长
不能给党抹灰
卷十二
53.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8)
54.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镇老大
卷十三
55.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9)
56.公元20世纪70年代初
工农兵学员
57.公元20世纪70年代中
“金线菊”
金枝子
58.公元20世纪80年代中
胡新国
卷十四
59.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10)
60.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黑杆儿恶老雕
卷十五
61.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幻觉性伴侣
62.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星相术
63.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天上馅饼
卷十六
64.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11)
65.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
幻觉成真
卷十七
66.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12)
67.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屠夫石磙
卷十八
68.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大败“东北虎”
检查恩公祠
卷十九
69.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海黑头的天才构想(13)
70.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碾子的喜事
卷二十
71.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圈套
72.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风云保命岗
卷二十一
73.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石磙狼样的呜呜直叫
74.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兄妹三人哭成一团
75.公元20世纪90年代初
我成全你海黑头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目录(3)
卷二十二
76.公元20世纪90年代中
血祭保命岗
卷二十三
77.公元20世纪90年代中
审判亡灵
后记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1.海水清(1)
公元20世纪90年代中
过三个月,海老就满一百周岁了。
海老不是一般的百岁老人,海老是莲州地区的精神支柱。
莲州地区的基督徒,一直盛传海老是基督现世,是莲州百姓的救世主。
海老的全名叫海水清。海老的全名只有在庄重的红头文件上,或严肃的媒体报道中才出现。
有关海老传说的版本很多:做“红色种子”时,一口流利的“英格里士”感动了莲花山教堂,使意大利神甫瞠目结舌。他因而隐身教堂,以修生的名义传播革命思想,用星星之火点亮了恩公河……
海老不仅足智多谋,还英勇善战,在20世纪20年代做赤卫队长时,杀土豪劣绅如麻;30年代做恩公河游击队司令,让小日本与“白狗子”闻风丧胆……他创建的恩公河苏维埃根据地,曾一度成为革命摇篮,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其中活下来的,都成了革命的宝贵财富。他们对海老感恩戴德,尊崇有加,拿海老的话当圣旨,当金科玉律。海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该提拔时提拔,该说话时说话,该庇护时像母鸡护雏,上下彼此照应,和谐团结,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扩大了海老的地盘,加重了海老的权势。
解放后,海老是莲花山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后来一直坐在莲州地区党政一把手的位置上。80年代初退下来时,是省人大副主任,享受正省级待遇。
离休后,海老名义上是功成身退,其实并未赋闲,继任者特意为他保留了原来的办公室。地区的重大事务,还得征求他的意见。啃不动的硬骨头,还得由他出面协调。这种职退身未退的日子差不多持续了十年,直到住进了莲花山干休所。当年干休所选址时,海老圈定于此,缘于这莲花山又名保命岗,山下是奔流的恩公河,青山绿水,得天地之灵气。搬进来那日,他心血来潮,竟得一首五言诗:
坐拥保命岗,青山送天堂。
绿水荡漾处,恩公赐安详。
让他情有独钟的不仅是这条陪伴他百年的河,距干休所百步之遥,还有一座教堂,晓暮时的风琴声、唱经声清晰可闻。每逢此时,他总刻板地走进院子,坐在一把藤椅上,怀抱拐杖,双目微闭,听任天籁般的音符在胸间萦绕,结果常常是满腮泪流。
海老常常喃喃自语:“斯大林、毛泽东够伟大了吧,他们才落个‘三七开’,我老海若够上‘四六开’就不错了。”有时,他会冷不丁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发问:“你们如何评价我老海?大家如何评价我老海?老百姓如何评价我老海?”被问者昏蒙片刻后,总是笑着回答:“海老,您是革命功臣,您是革命旗帜呀,您是莲州人民的骄傲。谁不尊敬您?谁不崇拜您?”
每逢这时,海老就忍俊不禁。他笑得很淡,很自然,很惬意,有一种成就感深藏其间。
渐渐,戎马倥偬的岁月,历次政治运动的浮沉,对海老来说已成过眼烟云,激不起情绪的波动了,但亲情如陡涨的恩公河水,在他胸间激荡。他开始盘点亲情,这种思潮的起伏,对他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兄弟情深,第一个涌上来的是海桩子,他唯一的亲弟弟。但兄弟之间罅隙过深,交恶了几十年,哥哥做高干,弟弟看河堤,判若云泥。他想起海桩子的话:“兄为高官,弟为草民,老死不相往来。”若让海桩子评价哥哥,会是“四六开”吗?恐怕是倒“四六开”,甚至是倒“三七开”,没准还会认定老兄祸国殃民,一无是处,地道的白脸奸臣一个……想到与亲弟弟芥蒂的缘由,海老陡然一阵胸闷,像是被万山挤压,又像被卡死了脖子,一口气未上来,大脑蓦然一轰,昏厥了过去。
干休所的医生及时赶到,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告急电话中断了莲花山县委常委会,抢救领导小组随之成立,金果果书记亲任组长,她当即拍板:“海老是国宝,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治。”
txt小说上传分享
1.海水清(2)
干休所条件有限,转院就医势在必行。但海老有言在先:“从踏进莲花山起,我就算叶落归根了。谁要是在我不能开口说话的当儿,以救治为名搬我下山,到马克思那里,我也饶不了他。”
海老素来言必信、行必果,以铁腕政治家著称。他无须动口,一个眼神,或一个暗示,即可使人上天,也可让人入地,或使人飞黄腾达,或把人搁置冷宫,甚至打入十八层地狱,全凭他的兴趣。在莲州地区他的意愿就是天意,天意不可违。这一句“饶不了他”的背后玄机,如何不让人发怵。
就地救治,金书记一锤定音。直升机运来了省里的专家和器械,用最先进、最昂贵的“导弹头”,摧毁了海老心脏的堵塞物。
海老的心肌恢复了跳动,但大面积猝死的脑细胞没有抢救过来。从此,海老丧失了语言功能,周身也动弹不得。好在有少量存活的脑细胞,支撑着他的部分中枢神经,使他残留少许清醒。凡亲人探视,听到至情至深时,他的眼角总会有混浊的泪珠滚出。
这些流动的泪珠,虽然很有限,却是活着的标志物,证明海老还有清醒的希望。金书记明确表示,只要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决不放弃努力。这很让一些人振奋,其中当然包括跑前跑后的海黑头。对这个恩公祠土生土长的远房孙子,海老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情。要说他老人家还不够沧桑吗?尘世间的蝇营狗苟,还逃得脱他的法眼吗?可他乍一见海黑头,就让海黑头照心窝打了几枪十环。平时乡亲们找他办事,他一般敷衍一下,送几个小钱,领到餐馆,肥吃大喝一顿了事。谁知海黑头不听他这一套,说:“爷,您孙子不缺钱,您孙子的钱花不完,您孙子也不缺吸不缺吃不缺喝。您孙子吸烟只认一个牌子,大中华,软包装的,硬盒的您孙子不抽。”海老忍俊不禁,心想你就使劲吹吧,反正又不报税,恩公祠咋出你这个怪物。海黑头当真从兜里掏出一包软包装大中华,给海老敬上一支,自己也点上一支。海黑头长吸一口说:“爷,要论明钱您没有您孙子挣得多。”海老笑道:“你做啥营生?”海黑头卖了个关子说:“您孙子干啥营生待会儿再给您汇报,反正您孙子不偷不抢,挣的都是明钱。先说这喝酒,您孙子只认一个牌子,就是贵州茅台,当年出厂的您孙子不喝,您孙子只喝十年以上的陈货。”海老笑着从书架下边的暗柜里,取出一瓶喝剩下的茅台,倒半杯递给海黑头说:“你品品这是哪年出厂的?”海黑头接过凑到鼻前一闻,张口就说:“这酒不假,是1989年出厂的。”海老验证了一下包装上的出厂日期,顿时为之愕然。
接下来,这祖孙两人的关系近了不少。海老重复刚问的话题:“你是做啥营生的?”海黑头说:“您孙子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海老纳闷。海黑头说:“《周易》是灿烂的传统文化吧?您孙子就是做《周易》的营生,给人算卦测字起名看风水,这大把大把的钱就飘杨叶般过来了,想关门堵都堵不住。”海老恍然,笑道:“你这是封建迷信,要搁过去我一个电话就把你抓起来。”海黑头说:“您孙子办有执照,属合法经营,您抓孙子没理由啊。”海老说:“咋样啊?你挺会蒙人?”海黑头说:“爷,不瞒您说,您孙子的生意好着哩。您孙子的名声打出去了,光地厅级县处级找上门来的都得预约,那些小小的乡镇干部不走门子想见您孙子的面都难。”一句话将海老说得哈哈大笑。海黑头说:“您别见笑,爷,河里没鱼市上看。这年头做官的做得越大越收不住官心,大款越大越想再发大财,加上官场、商场风云际会,瞬息万变,谁不想预测一下未来,探求一下变数,防备一下克星,图个顺畅吉利呢?您孙子的生意也就因之特好。”
朝下自然过渡到了现身说法,海老半信半疑地让海黑头推算了生辰八字。之后,海黑头一本正经地说:“爷,真神不露相,露相不真神,孙子先赔礼再说话。”海老说:“但说无妨。”海黑头说:“爷,您孙子可大不敬了。”海老笑道:“你开蒙吧。”海黑头又抱拳施礼道:“爷,桩子爷是您的亲弟弟。”海老说:“你这不是废话吗?恩公祠妇孺皆知。”海黑头紧接着说:“现在您名义上就俺桩子爷一个亲弟弟,其实不然,您另有一子一女,还有两个孙女,一个曾孙女,您子孙满堂啊爷。”海老愣了一下,嘴巴张了张又合上了,同时还微闭上了双眼。海黑头说:“爷,孙子失礼了,还朝下说不?”海老无言,轻轻颔首。海黑头说:“爷,您孙子遇到难题了……”海老睁开了眼睛。海黑头说:“对一个女人,您孙子不知该咋称呼。”海老瞪着海黑头说:“你该咋说就咋说。”海黑头摇摇头:“不行!爷,这女人的身份特殊。”海老问:“是谁?你只管说。”海黑头说:“那样的话您孙子可大不敬了,这个女人就是桩子奶——盛女。”
1.海水清(3)
这一枪实实在在地照海老的心上打了个十环。
海老的额头浸出了一层明晃晃的汗粒。朝下,海黑头又打了两个十环。海黑头说:“爷,时下有个段子很流行,是说男女婚外情的,大官外遇叫游龙戏凤,小官外遇算一时冲动,百姓外遇是流氓成性。同是搞女人,游龙戏凤叫生活品位,一时冲动是活出了趣味,而流氓成性是触动刑律犯法犯罪。”海黑头这一插科打诨,把海老逗得忍俊不禁,道:“你这大官小官是如何界定的啊?”海黑头笑道:“这个嘛,因人而异,不好界定。大官泛指高干,包括省部级、地厅级,小官是县处级,囊括乡科级。爷,您是省部级,高干,大官,即便一时失足,也是游龙戏凤,这叫生活品位,没有人敢品头论足、横加指责的。”海老笑嗔道:“听你瞎扯。”海黑头感到是时候了,遂言归正传道:“爷,依照命相之规,对当属女人是以是否怀孕生子为界定的,诸如蜻蜓点水、一夜情、露水夫妻一概排除不计。爷,据此推定,您名义上就俺奶海李氏一个女人,其实不然,您另外还有两个女人……”
海老撑不住劲了,一抹额头上的汗,吼道:“别说了,你给我出去。”海黑头脸一白,讪笑着,面朝海老边朝外退边连声道:“爷,爷,孙子失礼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别跟您孙子一般见识。”等他退到门口时,海老又厉声喝道:“回来,你给我回来!”
朝下,为了避开干扰,海老带着海黑头,移师到地委招待所一间豪华包房,关上大门,听海黑头敞开侃了整整一个下午。
一个侃得满头大汗,一个听得灵魂出窍。
此后,海老不再拒绝海黑头的求见,但都是私下的,不为人知。这种交往方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再后来,海黑头成了吃皇粮的国家干部,职务是海老的生活秘书。
此刻,海黑头支开护士,俯到海老的耳边说:“爷,从此时此刻算起,距您的百岁华诞还剩九十天。您一定要撑住劲儿,到时您交代给孙子的事儿,全都会办得妥妥当当。”
病床上的海老纹丝不动。
海黑头接着说:“爷,您另外两房留下的下辈人都有下落了。”
海老仍纹丝不动。
海黑头并不灰心:“爷,那枚‘方圆梅花印’也有着落了。”
海老依然纹丝不动。
海黑头最终一枪打了个十环:“爷,保命岗开发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您一定要挺住,听听动工的炮响啊爷!”
海老的眼角缓缓地淌下两颗泪珠。
一说恩公河
恩公祠最初叫泥玩店,后来称大鳖庄,缘由是整个村子坐落在一只千年大鳖上。此鳖平常无动静,偶尔露峥嵘,能随涝起漂,随旱落势,神一样护佑着大鳖庄人。后来祖先们提升了审美品位,用“龟”替代了“鳖”,改为大龟庄。
恩公河一溜十八个村都带“龟”字,有小龟庄、黑龟庄、白龟庄、花龟庄、金龟庄、银龟庄……
鳖与龟同族同类,又称元鱼、甲鱼、团鱼,也有俗称王八的。正因为老鳖的称谓多才给人以多项选择,后世不少年轻人埋怨祖上肚里缺少墨水,啥村名不能起,偏偏相中个“龟”字?谁不知女人不守本分找野汉子了男人才是龟?这不是自己埋汰自己是啥?也有斗着天胆私下鼓捣着改村名的。村里咬文嚼字的老学究们可不依,骂他们数典忘祖,不敬不孝,还追溯渊源,引经据典,说从古麒麟、凤、龟、龙就被列为四灵;还说这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比龟金贵的没有。并搬出《尔雅》摇桩般哼唱:南方龟有九尾,见之者得富贵……
去掉“龟”字,将村名改为恩公祠者,是海老海水清。他是革命老前辈,名正言顺,一锤定音。连老学究们也哑然失语,随声附和。
全村百十户人家,一色的泥壁老屋。每户宅前,都葱茏着一株石榴、一丛翠竹。点红缀青,图个如意吉祥,有如请的门神哼哈二将。偶尔一阵小风掠过,石榴哼,翠竹哈,彼此应和,能驱鬼避邪。
1.海水清(4)
恩公河是黄河的支流,又称害河。害,方言是祸的意思。旱天要水时,它崩干亮底,得不住它的济;涝时它又成了稻谷壳子,蛤蟆尿一泡就满了,捂治不住便憋堤决口,冲个房倒屋塌,人为鱼鳖,满坡泱泱白。
恩公河原先叫“福水”,明朝万历年间的《莲州志》上,落的就是福水。我最先是听桩子伯说的,那会儿我穿开裆裤,敢在女孩儿面前露雀子,以为是件宝贝,我有她们没有,展览一下眼气她们,现在忆起来很汗颜。
恩公河的由来缘自一段动人的故事。是年,天干百日无雨,地裂成网,毒日头如倒悬的化铁炉,朝下直浇铁汁子。庄稼叶子都枯了、黄了、焦了,连风都被毒日头烤出了煳味儿,划根火柴就能“砰”的一声点燃世界。
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苟活者在垂死挣扎。
耶稣基督为救这方百姓于水火,派一只大鳖从天而降。大鳖用头,用蹼,用甲,硬是拱开一条河道,将黄河水引了过来。两岸的老百姓得救了。功德圆满的大鳖再也不走了,与民为邻,和睦相处,共享福乐。大鳖时而潜水而居,时而爬上保命岗,居高接纳阳光,听命基督圣训。
为使世代铭记大鳖宏恩,两岸百姓称此河为恩公河,把老鳖当“恩公”敬奉。还捐财物在保命岗造了恩公祠,祠内供奉有恩公铁像,终日香火不断。
所谓恩公河之“福”,是在春夏无风的日子里。河水是油油的绿,这绿是堤上茸茸的草与茂密的杂木林染就的。水面镜子一般平整且光亮,偶有飞鸟点水或轻舟荡过,水面遂折起几道皱纹或小小旋涡,水里的绿堤与密树的倒影也跟着晃动。但这动荡不会持久,稍许堤岸与树的影又会在水面上显现,一曲一弯地波动,像是被酒精作用着的醉汉。再过片刻,醉汉终于清醒了,依然是堤与树清晰的倒影,油油的绿。透过无波的水面,可以目睹游鱼的逍遥自在,领略鹅卵石的品格与雅趣。
朝霞托起旭日的时刻,恩公河是笑着的。和暖的风抖动着水面的波纹,一闪一闪地反射着阳光的璀璨,每道小小的旋流都是亮晶晶的笑涡,淳朴而可爱,让人心旷神怡。正午时分,阳光热烈地爱抚着绸缎似的水面,恩公河回应以温柔的喘息,使得沸热的空气有了潮湿与水润的气味。夕阳西斜的时候,杂木林的梢头披上灿烂的金黄,又将油油的绿涂成灿灿的黄。黑夜降临时,恩公河便开始酣睡,仿佛梦中的呓语,波浪偶尔轻拍数下堤岸而后退去,重新陷入沉寂。倏忽一阵晚风抖起,沉睡的水面遂被唤醒,涟漪的轻喧如同呓语,这周而复始的呓语,构成了恩公河的沉沉长夜。在涟漪的荡漾中,岸边的水草丛中,有不睡的细脚虫借着淡淡的月光,在草叶与茎节上爬来爬去寻觅着食物。它们或忙碌或小憩,都显得兴致勃勃,时而还低吟浅唱一曲,发泄着丰收的畅快与知足。
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如葫芦状绕过恩公祠的河堤,春绿夏红秋黄冬白,忽儿翡翠葫芦,忽儿玛瑙葫芦,忽儿金葫芦,忽儿玉葫芦。一声鸡啼狗叫,绕恩公河回旋荡漾,如同来自遥远的天际。
当然这美不胜收的景致,不过是恩公河的表面现象。平常它隐蔽罪恶,深藏不露。如果不是上游的洪峰巨手般一把撕破它温情的面纱,它残暴的性情就一直被遮掩着,让你不明就里并陶醉其间。
我太熟悉它破堤泛滥、吞噬田园的残暴了。此时,它的水呈浊黄色,显得邪恶、汹涌,狂嗥怒吼,如同一头发疯的野兽。浪头连着浪头,卷起层层泡沫,森严可怖地推进,集结够阵势后,威猛地耸起一道暗黄的拱墙,之后发出轰然巨响倒下,随之再耸起一道拱墙……浊浪排空,所到之处稼禾荡尽,庐舍为墟,令人绝望心寒,凄凉之情陡生,由不得你不感叹人之渺小。
此时成群结队的水鸟,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空盘旋。它们不时地拍打着伤感的翅膀,拖起长声唳叫出哀鸿遍野的阵势与规模。
1.海水清(5)
我感叹恩公河的道貌岸然,伪善,且包藏祸心。
我对恩公河的定位是“三七开”:三分福祉,七分患害。
我常常产生这样的遐想:如果没有传说中的恩公掘河,没有这条恩公河,两岸乡亲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境况?生活质量会不会更好一些?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便开始诅咒恩公河。
我与恩公河最初的亲密接触缘于桩子伯。
桩子伯戴过礼帽穿过大衫。在恩公祠“戴礼帽穿大衫”是高称,是指灌过墨水的文化人。这号人物稀少,比找白头麻雀都难,多少年还不出一个,出了就是扎眼的星星,挂在半空亮眼明,也挂在乡亲们的嘴皮子上,走哪儿喷到哪儿,溅一片唾沫星子。
也出过贼星,像海鸭子喝的墨水也不少,就是说人话不干人事,乡亲们捣他的脊梁骨,说他是“戴礼帽穿大衫日牛”,猪狗不如。
打我记事起,桩子伯就钻堤窨子。堤窨子,就是恩公河上的泥巴屋,我们也叫土碉堡。挖方池子,栽两根木桩,举一条横檩,棚些树椽儿,苫上胡草,再使麻稔泥一抹即成。堤上旺生胡草,用它苫屋,不透雪雨,冬暖夏凉,还耐沤,能撑几十年不糟不坨。这号堤窨子隔不远一个,如棋盘上的守河卒子。桩子伯守着恩公祠这段,赶汛期时他手头不离一面铜锣,锣槌儿跟鸡蛋样,能敲得人心乱晃。乡亲们一听到锣响,就知道堤子撑不住劲儿了,赶紧朝莲花山跑。
莲花山是座高高的圆土岗,乡亲们称它为“保命岗”。
据说基督曾有训示:
保命铜钟,不得擅动,动了铜钟,无处逃生。
此训示就篆刻在教堂前的大青石碑上,后来叫日本人的飞机炸毁了。
二说泥玩儿
恩公祠人善泥玩儿,相传自基督始。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明代野史》:朱元璋为躲避元军追杀,曾隐姓埋名在恩公祠,以捏灵狗为生。灵狗即为泥玩儿之初,凡泥捏的飞禽走兽、鱼鳖虾蟹、鬼怪神魔统称“灵狗”。朱元璋慧心灵性,捏鸟鸟飞,捏兽兽走,捏虫虫爬,捏鱼鱼游。有人问朱元璋:“你这手绝活儿是跟谁学的?”朱元璋说:“都是跟基督学的。”又问:“你咋不捏人哩?”朱元璋说:“捏人是基督的事,我只捏灵狗。”再问:“灵狗为啥是彩画黑底呢?”朱元璋说:“天分四方,东方有青龙,西方有白虎,南方有朱雀,北方有玄武。莲花山处于玄武,色为黑,灵狗的底色也当为黑。混沌初开,基督用五彩圣光划破黑暗,才见天日,灵狗因之当染五彩。”这日,朱元璋正捏灵狗,元军闻讯来了。朱元璋不慌不忙,拎起一篮子灵狗边走边撒。这些灵狗有鸟有禽有虫有兽,冲元军乱飞乱叨乱咬乱扑,朱元璋趁机逃脱。当了皇帝后,朱元璋为恩公祠一带的百姓办了两件事:一是拨重金修建了莲花山教堂,二是钦准恩公祠百姓不纳税赋专事灵狗。从此恩公祠的灵狗便蜚声远近,逢一年一度的基督圣诞,教堂前偌大场地就摆满了灵狗。是不是恩公祠的都扯开嗓门吆喝:“恩公祠的灵狗!恩公祠的灵狗!皇帝金口玉言封就的,会飞会叫唤!”
泥玩儿泥玩儿,就是泥巴玩意儿,也叫泥匠活儿。乡亲们善泥玩儿,原村名“泥玩店”的来历也缘于此。“从恩公祠过一趟,傻子也成泥巴匠”,话虽说过了,却道出几分实情。在老家,泥玩儿的传说轶闻,就像满当当的一塘水。我也是泡出来的人,夜里做梦都会扎翅膀飞,踩云朵朵,钻《山海经》,扑秦陵兵马俑……醒来,还带股仙风鬼气。
说穿了,乡亲们弄泥玩儿是用泥巴换钱,诳诳莲花山教堂、恩公祠、女娲庙的外乡人。上市的泥玩儿大多是粗制滥造,哄到钱为止。这些人携泥玩儿篮子,穿梭于教友和香客之间,如蝇附膻,撩扑不去。
桩子伯不趟此浑水。他喜欢将一方草苫铺在堤窨子门口,眯目盘坐,细品一支裹了烟精花儿的“蚂蚱头”,手边的一只小泥钟,则精妙传神,熠熠闪亮,似一触即会铮铮作响。有时是一册蓝布精装的《圣叹全集》,书已古旧,页面泛黄,桩子伯仍爱不释手。其中的“三十三快哉”,常令桩子伯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1.海水清(6)
知道桩子伯有手绝泥活儿的人,眼热他手边儿精致的泥钟,常点着票子问:“老桩子啊老桩子,如今开放搞活了,你手头这钟也该出手了吧?价钱好说,随你张口还不行?”桩子伯微微讪笑,不语。对方则穷追不舍道:“嫌钱是蒺藜狗子扎手吗?”桩子伯仍蒙眬着讪笑,显然并未将问话收耳入心。问者发迷:“这老头儿莫非走火入魔了不成?”
其实不然,桩子伯是面笑心苦,苦若黄连,他是从清人金圣叹处取一瓢饮,用以洗刷愁苦。对桩子伯此心态的破译是多年以后,当我倏忽觉得那旅者无意摄下的莲花山照片酷似桩子伯的小泥钟时,心窗豁然敞亮:桩子伯汇心智于指尖,倾绝技于小泥钟上,乍看此钟精妙绝伦,细瞧则暗影浮动,千疮百孔,熠彩神韵早已消失殆尽,不忍卒视。
泥玩儿的料就是土。这用土极有讲究,分黑土、红土、黏土、淤土、砂礓土、莲花土……共七七四十九种。是土都能做泥玩儿,有差别的是成色。有的如尿泥捏的娃娃,诡不了一时半天;有的则精美异常,受人追捧。
莲花山的土为红金土,传说是浸过血的,又叫血色土。有关这血色的阐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引经据典说,基督创世时随手捏了一只泥巴钟,朝下一扔就成了莲花山,造人用的东西能不带血色吗;有的说是历代兵燹所为,持此说者还列举了日本人在此进行的大屠杀,当时这里的血有脚脖深,如今这一带的老人仍记忆犹新。想想用渗了人血的土做泥玩儿,还能成色不足吗?
无论咋说,用莲花山的土成就的泥玩儿不变形,不裂纹,不褪色,玉润光泽,如镀了一层若金若铜的紫黄色,经得住月久年深的磨蚀,且如陈年的老酒,搁之愈久愈珍贵。
泥巴活儿,听着粗,实则细。并非是和坨泥巴,摔摔团团、揉揉捏捏就能成的。得经三道程序:一料,二工,三焙制。且不说后边的两道,单说一个取料,里边的学问就没底深。人靠心活,土靠胆聚。土失胆,即成沙。上乘泥玩儿,非土胆不能成就。我见过桩子伯提“胆”,取三尺下的净土,去杂,晾干,碾细,过罗,然后淋浆。这淋浆的架势像做豆腐。筛细的土兑水和浆,使青木棍正搅三十六,倒搅三十六,这叫“青龙闹金海”,大吉大利。之后,经滤单再提纯,淋下的浆水沉淀一个对时,浆水控掉,剩下的即为土“胆”。土胆的含量低,为千分之二三。因此“提胆”有如淘金。提过胆的土,无论任何土质皆变质变性。
三说保命岗
莲花山古属莲州,春秋属郑,战国归魏,秦置三川郡,西汉高帝十一年置县,两千年不改其制。
莲花山形状别致,底为大圆顶为小圆,近瞧满眼葳蕤草木,均属常青科,枝罩叶蒙,四季繁茂。从远处望,因了恩公河堤的阻遏,仅一柱黛色轮廓,如半截炮楼耸立云端。
桩子伯说:“莲花山是口大钟,教堂是钟鼻子,在地面上看不准,得坐飞机朝下看。”桩子伯说时没忘在我鼻梁上酸酸地一拧,然后在鞋底上抹一把。那会儿我唇上常有鼻涕滞留,白中见绿,像两条探头探脑的虫。当时我想象的飞机,跟月宫桂树一样神秘。我问:“桩子伯,您咋知道是口大钟?”桩子伯说:“我见过嘛,咋会不知道。”我惊叫道:“桩子伯你坐过飞机?”桩子伯笑着拍拍我的脑瓜说:“好好念书吧娃子,大飞机小飞机都在书本里掖着哩。”
几十年后,面对晚报披露的几幅照片,我才忆起桩子伯的笑很深刻,内容也很丰富。照片是位游客在空中无意拍下的,冲洗出来后发现,莲花山活脱脱一口倒扣的大钟,那教堂是惟妙惟肖的钟挂鼻。报纸披露后世人惊诧。
有史海钩沉者绘出当初的冬景:
教堂居莲花山之顶,飞阁冠之,下荫青松数百株,凉碧沁衿带间。风来叮咚,韵于碎玉,烛光荧然,万象凄寂,时有冻雀踢松果而坠,疑为鬼物。
1.海水清(7)
另有考古家掘出一方铺路青石,用放大镜对上面的凹凹点点照了又照,拓了带回精研数月,宣布此石为基督功德碑。碑文是:
基督创世初,河妖作怪,福水堤决。浊洪浩汤,莲州成泽国。人果鱼腹,哀鸿遍野。基督降了河妖,以铜钟镇之。继而泥捏飞龙奔马走兽游鱼,携泥裹砂,汹汹然填堵决口……福水律律然归位。水光纳天,龟鱼舒波,农利普存,歌谣载途。莲州人铭记基督功德,立碑以记。
莲花山教堂自重燃圣火,唱诗诵经如天籁之音,日日不绝,愈演愈盛。堂前人头攒动,嘤嘤嗡嗡,成蜂群蚁阵。新修缮的门楹鲜亮夺目:
山高则配天阳朱围犹堪寻圣迹;
坤厚故载万物吉光常此护灵墟。
在我的记忆里,桩子伯的堤窨子前总旺蓄几畦野花。叶伸叶展,花开花落,点缀着枯寂的夏月,也给缓至的凉风涂些鲜活。我认识的有鸡冠头,此花亮眼亮色,茎高且直,长叶绿翠,顶开的穗蕊洇透血红,酷如鸡冠。畦中,还拥挤着雏菊、金盏菊、一串红之类的艳花。后来,我才清楚这些大紫大红都是隐身草,桩子伯的真工夫下在镶红边的白花上面。桩子伯告诉我这叫烟精花,还告诉我嘴巴骨得严紧,张扬出去会惹麻烦。再后来,我从字典上查出这东西学名“罂粟”,俗称“鸦片花”。花瓣、花子、花骨朵儿都是极好的药用材料。咳了喘了,痛了痒了,熬些汤水,一喝就好。桩子伯一入冬就离不开它,当年蒋介石扒黄河大堤时,他水遁时落下了哮喘病根儿。
桩子伯喘起来像拉风箱,一拉就满脸青紫。那日,他跪地勾头拉成了弓背大虾,紫着脸示意我卷烟精花儿。这喇叭头儿跟汤水一样管事,他刚吸一口就喘息骤减,又连吸两口,“风箱”便缓停了,腰板也随之挺直,脸上的青紫也如雾散去。
那年乡亲们都一个脸色:干巴巴的菜色,当时这种颜色很流行,是修水库的烟火熏的。记得一夜间莲花山上下、恩公河两岸冒出一座座工棚,像雨后树林里钻出的鸡腿蘑菇,密密麻麻地连成了片。来自全县的三万民工,打响了恩公祠水库大会战。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一百多家食堂同时开火,高灶火旺,旺火没湿柴,烧的是就地砍伐的松柏林木。没出一月,莲花山就剃成了光光的和尚头,未剩一根绿毛毛儿,数月后莲花山开始有饥饿的外乡人露宿了。
这些饥民都是遵循十里百乡的古训,冲着煌煌的教堂来的,这一代百姓盛传历来灾荒时基督都会彰显圣灵,并托真人现世赈济灾民。尤其公元1938年,盛女(桩?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