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2部分阅读

作品:外 星 人 揭 秘|作者:牛掉进漂流|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0 20:10:51|下载:外 星 人 揭 秘TXT下载
  224?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二、科学家认为外太空有生命

  宇宙间除地球以外; 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 一直是科学家潜心研究的课题之—。科学界认为物理定律在宇宙间普遍存在。据此推测; 在宇宙间与地球类似的星球也一定存在。因此; 外星球也一定有生命存在。但是; 这只是推论而已。

  2001年7月31日; 在美国加州举行的国际光学工程科学会议上; 研究人员说; 他们已经发现地球大气表层有相当多的非地球细菌。该细菌群和地球上的细菌很相似; 但科学家说; 这些活着的细菌位于离地球表面这么高的地方; 它们不可能来自地球。因为离地面高度16公里以上的对流层的阻隔; 低层的空气不能向上传递。这些细菌是从太空中落到大气层中的。科学家认为;相当于l/ 3吨的这种生物物质; 每天从某个星球上像下雨一样地落下来这一事实; 有力地证明了外太空存在生命。

  地外是否存在像人类一样有智慧的生命呢? 从自然法则在宇宙各处完全一样去推论; 地外智慧生命是存在的。为了证实这一推论; 人类正在日以继夜地通过射电望远镜来测听地外文明信号。

  三、人类文明水平太低

  一向自恃为地球主宰、最聪明生物的人类在地球上向来自高自大; 但相信离开地球后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据澳洲一名科学家表示; 在外太空生物眼中; 人类太过原始; 因此外太空生物根本不屑与我们接触。

  1 。 人类进化仅稍胜细菌

  新南威尔士大学天文学家莱恩威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 其他

  225?

  外星人揭秘

  跟地球类似的星球; 平均都有64亿年历史; 比仅有46亿年历史的地球多18亿年。因此按照星系际进化尺度; 人类可能仅比细菌优胜一点而已。

  他说: “我们得到的仅有线索是; 宇宙间大部分生物的进化历史; 足足比我们的早近20亿年。由此推算; 20 亿年前; 我们的祖先还不过是微小的单细胞变形虫。”

  据了解; 莱恩威弗计算多项因素后才得出这个结论; 这些因素包括各星球的组成和毁灭过程; 当中还会研究诸如铁等重原子是否存在。

  2 。 寻找外星人注定失败

  莱恩威弗表示; 高度文明的外太空生物或许不会留意到人类; 更枉论要深入接触。他称: “有如人类不会有兴趣用自己的语言跟细菌、树或海豚谈话。若我们要找跟我们有20亿年差距的外星人; 我想是全无意义的。”他又称; 致力在太空寻找生命的研究人员; 最终可能会发现“细菌和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 但肯定不会找到操英语的外星人或者跟人类相似的智慧生物”。

  地球人太低等; 外星人不屑进行第三类接触?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大胆预言; 人类将会在其他星球建立殖民地; 并设计出基因改良人种; 然而澳洲一名科学家却发表他的看法认为; 许多外星球已经比地球早演化了18 亿年; 自豪为万物之灵的地球人; 在星系际的排行等级中; 可能只比细菌再高一点而已。

  法新社的报导指出; 澳洲南威尔斯的太空学家蓝维尔; 在科学期刊icarus 发表研究论文; 他估计还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行星; 平均年龄是64亿年左右; 相较于地球的46亿年; 这些星球的演化程度恐怕要令人瞠目结舌。而把人类放进宇宙的演化史

  226?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中; 我们20亿年前的祖先; 只不过是单细胞的阿米巴原虫。

  蓝威尔根据许多不同的因素; 来判定行星的年龄; 像是行星的诞生与毁灭; 或是类似铁的重原子成分多寡; 因为在行星形成初期; 铁的元素还不会出现。不过超过地球人类演化20 亿年的生物型态为何; 蓝威尔却没有多作说明。

  蓝威尔表示; 我们在这些高级生物眼中; 不过是低等人类;当然他们也没有什么和我们打交道的兴趣。就像我们也不会用细菌、大树和海豚的语汇和它们进行沟通。我们总是认为; 所有的优种生物; 都会朝人类智能的方向进行演化。不过; 如果我们真的碰到了演化超越20亿年的外星人; 恐怕要说些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人类对于探索外太空生物兴致昂然; 不过蓝威尔表示;很可能只会找到“细菌和其他一大堆的怪东西; 不太可能会找到英语系的殖民地; 或是具有人类智能的生物。”

  第二节 探索太空的脚步

  一、探索地外智慧生命的历程

  除了地球之外; 还有别的适合生命存在的文明星球吗? 地球上的人类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吗? 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苦苦探索的问题。在思考地球以外的生物世界时; 人们编出种种动人的神话; 例如; 在中国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 还有月宫蟾蜍、玉兔、吴刚和嫦娥仙子等传说; 在西方则有天上诸神之王宙斯及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神话。

  15世纪时;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引起了人们宇宙观的大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极大地动摇了延续

  227?

  外星人揭秘

  1400多年的地心说宇宙体系。哥白尼学说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 他毫不含糊地宣扬日心说; 结果竟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关于外星人是否存在问题; 布鲁诺曾这样写到:“(宇宙中) 存在着无数颗太阳; 存在着无数颗绕太阳运转的地球; 就像七个行星 (那时人类仅发现太阳系有七颗行星) 绕着我们的太阳运转一样……在这些世界上居住着各种生物。”

  17世纪初; 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首先把望远镜应用于天文观测; 从此结束了人类肉眼观天的时代。他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高山、深谷和平原; 发现金星也有类似月亮的环形山; 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大阳黑子等等……他的一系列天文发现; 启发了他同时代人的想像力。由此; 人们自然地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行星既然是一些在很多方面与地球相似的天体; 那么; 月球、金星、火星等天体是否也有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命呢?

  从19世纪以来; 世界各地不断地出现目击不明飞行物 (英文缩写为ufo) 的报道或传闻;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空间科学时代以来;“ufo”、“飞碟”、“外星人”的目击事件与日俱增。在一些报道中; ufo像是“幽灵”一样出没于地球的各个地方。随着宇宙科学的发展; 人们愈来愈关切; 在茫茫的大宇宙中; 除了地球人之外; 究竟有没有“外星人”; 或者说; 是否存在地外智慧生命? 如果说“有”; 他们究竟是什么模样? 生活在宇宙的何方? 地球人应怎样寻找他们呢?

  对于ufo 及飞碟现象; 相信者夸夸其谈、口若悬河; 不信的人则不屑一顾。在20世纪70年代; 全世界出现ufo、飞碟热方兴未艾的同时;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各种ufo 研究组织 (大部

  228?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分是民间组织)。1978年11月27日; 联合国第33次大会特别委员会通过了一个议程: “大会要求各有关成员国采取适当措施;对地外生命; 包括不明飞行物进行科学研究和调查; 并把观测情况及对这些活动的研究通知秘书长。”请秘书长将“有关材料转交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中国政府对此项议程投了赞成票。我国于1979 年9月; 成立了一个民间社团“中国ufo爱好者联络处”; 后更名为“中国ufo研究会”; 在全国有40多个分支机构。

  此后不久; 国内惟一的一本ufo刊物《飞碟探索》杂志创刊发行。

  随着探索的深入; 人们关于地外生命的想法似乎变得愈来愈具体了。在人类文化历史上; 不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者;都有人认为地球决非智慧生命惟一的栖息地。

  依照现代天文学的观测结果; 银河系的直径为8~10 万光年; 有科学家计算过; 假如银河系有100万个文明世界; 每个世界每年必须发射10000 艘飞船; 才可能有一艘来到地球上。对ufo材料假装不知; 直至否定目击者的人格; 这是科学家的良心所不允许的; 轻蔑与无视决不是科学方法的一部分。

  1 。 外星人在哪里?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 生命的诞生必须依靠行星的物理环境。例如地球上的许多动物; 是由简单的无机物质发展而来; 其发展过程非常复杂。某些生命现象一经开始; 可能会逐步向智慧生命阶段发展; 例如哺乳动物中的从古猿进化到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天文学上的一个影子是天体演化理论。沙普利说过;“生命是广泛存在的;它是宇宙演化的自然产物”。

  229?

  外星人揭秘

  “地外生命在哪里? 他们为什么不在白宫草坪上着陆; 欢迎人类加入银河俱乐部?”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早在1939年曾这样提出问题。1943年; 在美国的一次科学家聚会上;费米又曾忽然发问:“他们在哪里?”他的谈话伙伴吃惊地问道:“谁在哪里?”“噢; 外星人。”费米说道。其实; 费米的问题是基于一系列清楚而完整的逻辑推理和观察结果。他的意思是说; 如果有的星球完成了高级智慧生命的进化过程; 他们为什么没有像我们人类一样; 出现类似的生命形式呢? 也许他们 (即外星人)尚未出现; 或许是距离我们太遥远了; 也许他们早已经来过地球了。

  导致费米发问的推理是这样的: 首先; 假设宇宙中有许多个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银河系是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直径约10万光年的盘状星系; 它自转一周需2亿多年的时间; 银河系年龄大致为100~150亿年; 银河系包含的恒星约1000亿颗; 其中与太阳极其相似的恒星至少有数十亿颗。据有人推测; 这些恒星中; 至少应有数千万颗周围有行星绕其运行; 这些行星中至少又有数百万颗具有生命生存的条件。既然认为生命不是上帝创造; 而是自然产生的; 银河系中至少应有上万个行星有生命存在; 或保守地说; 银河系中至少存在着几百个 (存在智慧生命的) 文明星球。

  有学者提出; 如果在150亿年期间; 有一个智慧生命存在的星球文明程度很高 (掌握星际航行、通讯技术); 则在5000万年至1亿年内; 该文明就应扩张到整个银河系———从一颗恒星到另一颗恒星; 传播文明并到处扩散智慧生物。但是; 当人们环视周围的宇宙空间时; 并没有观测到一个有智慧生物大量涌现的天体; 也没有可信的证据表明“外星人”曾经访问过地球。

  230?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探索太阳系外的、围绕某恒星旋转的行星;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 至今仍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天文学家早已认识到; 长期、精确地观测某颗恒星的运动; 有可能发现它周围是否有伴星存在。这是因为; 一颗具有椭圆轨道伴星绕转的恒星; 当它在天空中缓慢运行时; 在观测上会呈现出摆动现象。目前的问题是; 检测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所有技术还不够灵敏、成熟; 观测到一颗恒星的摆动; 还只是探索行星存在的一种间接技术。直接的检测意味着应得到一颗行星的图像; 以及其位置可以测量。

  1983年发射成功的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 (1ras); 曾向地球发回了一条令人振奋的宇宙信息: 在明亮的织女星的周围; 发现一些固体物质团块的存在; 虽然这些团块的温度很低。天文学家们分析认为; 那里很可能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太阳系”; 那些物质团块应属于正处在凝聚过程中的年轻行星。一旦环境条件适于生命繁衍; 这些行星上将来也可能会有外星人栖息。

  2 。 监收外星人的“电波”

  近几十年来; 射电天文学蓬勃发展; 促使人们去寻找难以想象的、遥远的地外文明。射电天文设备包括单独的射电望远镜;或组成阵列的射电望远镜、灵敏的射电探测器、处理收到的信息资料的电子计算机等。为了探索地外文明; 也为了与“他们”进行通讯联络; 应用射电天文技术是最佳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比较廉价的; 大量的信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得以发送和接收; 而且这种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致使恒星际间的“对话”有可能进行。

  前苏联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什克洛夫斯基认为; “星系际无线电通讯与恒星际无线电通讯; 有一个明显不同的重要特点; 即进行星系际无线电通讯时; 信号可一下子发送给几十亿颗恒星。

  231?

  外星人揭秘

  因此; 如果在这些恒星中; 即使只有一颗恒星周围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 这个信号也会被发现。实际上; 在被探测的星系中; 这样的文明社会可能很多。因此; 当发送各种定向的星系信号时; 发现它们的文明社会是十分有把握的。然而; 当向任何单一恒星的方位发射定向信号时; 发现那儿存在文明的概率; 或者存在生命的概率; 就极其微小。”

  在1928年4月3日; 在荷兰菲利浦公司实验室工作的挪威教授史托马; 无意中收到了一组奇怪的无线电信号; 其波长为31 。4米。这信号每隔3秒就出现一次; 极有规律。史托马向电台总监作了汇报。后者对此极感兴趣; 并认为这种信号可能来自外星人。

  于是; 他们给对方“回电”; 他们仍用31 。 4米波长; 把一组莫尔斯电码信号每隔20秒钟一次发射出去; 连续发射了15天没有回音; 就在第16天; 他们又收到了那个奇怪的、每隔3 秒出现一次的信号; 好像是有人企图与地球人联系似的。史托马惊喜之极; 于同年10月又安排了一次发射试验; 结果又收到了同样奇妙的信号。

  有关这奇妙的信号的消息轰动了新闻界; 许多电台都转而密切注视这个信号。其中; 美国就有人报告在1929 年2~4 月期间; 收到过10次这种信号。一艘法国科学考察船; 于1929年5月9日无意中也收到了同样的信号。遗憾的是; 这组奇怪的信号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信息; 却没有人能破译出来。

  直到1972年; 年轻的苏格兰天文学家罗伦无意中发现了当时史托马留下的珍贵记录。他立刻被这些信号所吸引; 并利用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对其进行研究。经过许多个不眠之夜后; 罗伦宣布; 他破译了这一信号的意思; 其内容是: 一艘来自牧夫座星

  232?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球的宇宙飞船; 正在环绕太阳系飞行。

  可是; 怎么证明罗伦所破译的真实性呢? 后来人们怀疑; 这信号根本不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 因为有些射电星常常自然地发出无线电波。虽然如此; 人们还是从中得到很大启发; 觉得应该主动地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与外星人进行联系。

  3 。 在太空中搜寻

  人类在探索宇宙中各种奥秘的同时; 也在探索人类自己: 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吗? 人类是宇宙间惟一的高级生物吗?“地外文明和外星人”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议论的最有兴趣的话题。人们多么期望能在宇宙间探索出人类的知音。

  生命确实是美妙的。正是生命的繁衍才使地球上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生命是天体演化的结果; 生命存在的条件又是非常苛刻的。根据地球型的生命域来考虑; 首先; 生命一定要生活在有坚硬外壳的行星上。那里要有适当的大气; 要有适宜的温度; 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水。同时; 行星绕着的中心天体必须是一颗稳定的中年恒星。就太阳系来说; 比较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是金星、地球和火星。其中; 地球又处于最理想的环境之中; 金星和火星现在还没有发现有任何生命的痕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探索外星人不仅作为热门话题; 而且已提到了科学议事日程;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出现在学科之中。因此; 探索地外文明绝不是凭愿望; 而是科学。作为科学; 首要的任务是寻找类似太阳系的行星系。科学家们早已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不过; 目前还没有发现一个被确认的行星系。那么; 如果万一发现有其他行星系; 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那里的客观环境一定能适合生命存在吗? 这就需要具体分析了。如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中也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如果有比较适

  233?

  外星人揭秘

  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环境; 也必须考虑; 现在有没有高级生物? 这些高级生物的文明与人类相比又如何? 总之; 只有这样具体分析; 才能明确地外文明的探索方向和结局。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

  探索地外文明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之中。探索的范围首先是太阳系内的行星世界; 然后是比较近的恒星周围有无行星系。探索的方法是首先对太阳系内行星进行全面观测和考察; 了解它们的客观环境; 然后对恒星世界进行探索。对恒星世界进行探索主要采取如下三种方法———

  一是如果地外文明社会比我们的科技发展水平还高; 相信他们或许会主动地发出联系信号寻找知音; 他们也会掌握电磁波传递信号的技术。因此; 我们要广泛地接收和研究各种来自太空的电磁波信号。

  这方面的工作已从1960年就开始了; 美国设计了一架收集21厘米波段信号的射电望远镜。选择观测太阳的近邻———波江星座18号星和鲸鱼星座52号星。然而; 一连观测几个月都毫无音信。

  1971年以后; 一些国家又观测了几十颗恒星; 仍毫无所获。探索地外文明; 犹如大海里捞针。但是; 科学工作者们没有失望。

  从1983年3 月7 日开始; 美国又执行了一项极其庞大的“探索外星人”的计划。在西班牙、澳大利亚和美国分设三座巨大的无线电天线; 连续观测4 年; 到1987年3月告一段落。观测了整个天空中距地球80光年以内的773颗中年恒星。

  1992年又执行高分辨微波巡视计划。截止到1995 年底; 共对311颗恒星进行了23000次的观测; 从接收到的几千种信号

  234?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中; 经过筛选; 对其中近百种信号进行确认; 目前还在研究之中。

  二是我们人类不能总是等待地外文明来联系; 我们也应主动地向地外太空发射出信号; 表明我们在太阳系中的存在; 呼唤知音。

  1974年11月16日; 美国利用设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山谷305米直径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对准武仙星座球状星团; 发出人类第一组信号; 共发射3分钟。电波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播; 到达武仙星座球状星团要2 。 5万年。如果那里真有我们的知音; 他们迅速回电; 又得2 。 5 万年后才能到地球。来去匆匆的电波也得5万年。这事听起来很玄; 但确是事实。这是“功在当代; 福及子孙”。我们和后人的共同努力; 才能创造人类灿烂辉煌的未来。

  三是人类发射探测器; 除探测太阳系行星外; 它们还飞出太阳系; 到恒星世界中寻找知音; 直接去登门拜访外星人; 到外星人家中去作客。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 “旅行者”1号和2号; 都已在完成了太阳系内的探测后; 肩负着人类的嘱托; 飞出了太阳系。它们携带着人类的许多信息; 作为人类的特使漫游在恒星际空间。比如;“先驱者”10号正以每小时近5万公里的速度; 朝牛郎星方向飞去。如果一帆风顺的话; 估计今后80万年内; 它将从银河系中的10 颗恒星附近掠过。足见; 探索地外文明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使命; 过于乐观是不现实的; 过于悲观也是没有根据的。

  我国也参加了国际上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工作。在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联在日本京都大会上; 包括中国在内的10 国射电天文学家联合发起; 筹划建造接收面积为l 平方公里的国际大射

  235?

  外星人揭秘

  电望远镜; 专门用来探测地外文明。目前; 国内外专家正在我国贵州省进行选址工作; 将成为我国探索地外文明的奠基工程。

  4 。 我们孤独吗?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 是否有智能生物? 是否有文明? 早在两千多年前; 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已经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了。其中有一位如此写道:“在一片旷野中只有一株麦子; 和在无限的宇宙中只有一个生命世界; 都是不自然的。”

  当哥白尼发现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后; 这些问题又被再次提了出来。布鲁诺即认为; 宇宙是无限的; 到处都有生命世界。这种观念使他被处火刑。但以后的一些天文学家仍继续思考这个问题; 比如惠更斯就写过论文说明外星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些当然都只是没有证据的哲学上的思考。直到1877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西亚帕拉里 (giovanni schiaparelli) 才似乎发现了证据: 他从天文望远镜中看到了火星上有“河道” (canali)。河道一词被翻译成英语时变成了“运河”(canal); 这个误译激励了美国商人劳威尔 (percivallobsp;他认为这些运河是火星人所开凿; 而火星人能够一致合作从事如此巨大的全球性工程; 表明他们的文明程度和技术水平都远胜于地球人。美国作家威尔斯 (h 。 g 。 bsp;以后的天文学家们用分辨率更高的望远镜观察火星; 劳威尔的“运河”便不再存在了; 但是他们发现火星表面的暗度会发生季节性的变化; 这会不会意味着火星上有按季节生长的大片植

  236?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物?1965年美国太空探测器水手4号飞过火星; 传回了22张照片; 清楚地表明了火星就像月球一样; 是一个布满陨石坑的荒凉、死寂的世界。1976 年; 另一个探测器海盗号在火星着陆;不仅没有找到任何生命的迹象; 在火星的表层; 连有机物的痕迹都未探测到。

  至此关于火星有无生命的问题似乎有了结论了。直到1996年;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的科学家宣布从一块在南极洲发现的、据说是在1 。 3万年前从火星飞来、年龄为45亿年的土豆大小的陨石中发现了火星在那时候存在微生物的四条证据。他们承认; 这四条证据的每一条分开来看; 都可以有非生物的解释;但合在一起; 却强烈表明火星曾经有过微生物。

  尽管其他科学家大都不接受这样的结论; 但这一发现经过媒体的渲染; 却重新激发了探测火星的兴趣。这一年的年底;nasa连续发射了两颗火星探测器; 传回的图像表明; 火星表面上曾经有过河流、湖泊甚至海洋。这些图像经由互联网传遍了全世界; 使得全球性“火星热”持续不退。

  地理证据表明; 在38亿年前; 火星要比现在更温暖、潮湿;大气层更厚; 更适于生命生存。那么; 有没有可能找到化石? 甚至在火星的地下还有生命存在? 以后的几年一系列的火星探测器将被发射去研究这些问题。预计到2010年; 将会在火星上建立起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地球上的互联网用户将能够随时看到火星探测器连续不断地发回的录像。这样; 我们就把互联网延伸到了地球之外; 随时可以虚拟地访问火星了。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 除了地球之外; 火星是最适宜生命生存的。如果没能在火星上找到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 那么别的大行星上就更无可能。但是太阳系还存在许多卫星值得考察。

  237?

  外星人揭秘

  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木星的卫星欧罗巴。这颗卫星覆盖着厚厚的冰层; 冰层底下可能是深达100公里的海洋。新近在南极洲的冰下湖泊发现了微生物; 使得人们更坚定了这种信念: 只要有水、有有机物、有能量; 就很可能有生命。

  宇宙中到处存在天然合成的有机物; 包括氨基酸、核苷酸碱基等构成地球生命的分子; 由陨石带到各个星球。能量也到处都可以找到; 除了阳光之外; 火山也能提供能量。所以最稀少也最关键的是水。欧罗巴上是否有海洋? 是否有生命? 预定在2003年发射的一颗探测器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如果能在火星或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发现生命; 也一定是非常简单的微生物。地外文明只能在太阳系之外找; 而按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 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只能等他们主动来跟我们联系了。

  如果其他地方存在高度发达的文明; 而他们又像我们一样好奇; 热衷于寻找别的文明; 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 大家马上想到的; 可能是“乘飞碟寻访”。但是现实并不像幻想那么美妙。

  由于各个星球之间距离极为巨大; 乘飞船漫无目的地漂游乃是一种极其昂贵、效率极低的选择。最为便宜、方便的是发射含有信息的无线电波。无线电将以光速传播; 并可向各个方向发射。

  1960年开始; 人类就开始监听从茫茫太空中传来的无线电;试图发现其中包含的智能信息; 还因此无意中发现了脉冲星。但是这种监听面临着一个问题: 宇宙中充满了各种天然形成的无线电波; 地球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工无线电波 (电台、电视、无线电通讯、雷达等等) 的干扰。

  238?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面对一架射电望远镜所收集到的巨额数据; 研究人员只能限定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研究较强的信号。宇宙无线电的背景噪音的频率大多低于1千兆赫兹; 而人工无线电噪音的频率大多高于10千兆赫兹; 在两者之间是相对平静的频带。宇宙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中性氢发射的无线电频率为1 。 42千兆赫兹; 另一种物质羟基的发射频率为1 。 64 千兆赫兹; 二者刚好都位于平静频带。氢和羟基合起来变成水; 所以1 。 42千兆赫兹到1 。 64千兆赫兹之间的频带被称为“水孔”。

  如果水的确是生命的普遍基础; 那么地外文明最有可能选择在“水”频带发射信号。目前寻找地外文明的项目都从“水孔”开始监听; 以后再扩大监听范围。

  但是如果地外文明离我们非常遥远; 他们发来的信息可能就淹没在那些被忽视的微弱信号之中了。如果要进一步分析微弱信号; 又不是任何一台计算机所能胜任的。有人想到; 每时每刻世界上都有难以数计的个人计算机开着却无所事事; 只是在运行花哨的屏幕保护程序; 为什么不利用互联网把这些个人计算机联合起来组成一台超型计算机呢?

  事实上以前已有计算机爱好者通过并联运行的方式破译密码; 也有许多数学爱好者用类似的方式寻找大素数。受此启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寻找地外智能”研究组于1999 年5 月正式启动了“家中寻找地外智能” (seti@home) 项目。每天;他们将从世界上最大的直径305米的阿雷西伯 (arecibo) 射电望远镜收集来的巨额数据拆散成无数小块; 通过互联网送到加入这一项目的个人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在处于闲置状态时即以“屏幕保护程序”的方式自动对这些数据加以处理; 处理完了又通过互联网送到伯克利;

  239?

  外星人揭秘

  在那里汇总研究。用这种方式; 可使分析工作的敏感度增加10倍。只要有一台能够上网的个人计算机就人人能够参与这个项目; 对计算机的本职工作无影响; 也不会大幅度增加联网的时间(只需在传输数据时联网; 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

  到现在; 已有170多万台计算机加入了这个项目; 运行时间累积达到了20万年; 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计算机工程。公众对寻找地外文明的兴趣; 显然是远远大于破译密码和寻找大素数的。

  但是; 破译密码和寻找大素数能够有较为确切的结果; 而寻找地外文明的结果极为渺茫。事实上; 若我们能在有生之年发现任何存在地外文明的确切证据; 是极为运气的。但是; 如果我们不去找; 那么运气也许永远不会降临。

  这样的运气会有多大呢? 在1950 年; 物理学家费米问道:理论上人类能够在100万年以后飞行到银河系的各个星球; 如果我们能; 那么那些比我们早进化100万年的外星人也应该能。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没到地球来? 他们究竟在哪里? 费米的意思; 是我们在银河系中很可能是孤独的。其实对这个所谓“费米悖论”很容易反驳: 可能没有哪个文明能够在银河系各处殖民;可能我们离其他的文明都过于遥远; 可能还没有哪个文明进化到能够在星际旅行的程度; 可能已有外星人在很久以前访问过地球又走了; 当然也有可能外星人正不为我们所知地观察着我们。

  二、载人航天工程———人类的壮举

  1968年12月;“阿波罗”号载人飞船飞绕月球; 并平安地返回了地球。人类第一次从太空观察了地球; 在宇航员眼里; 地球恰似一颗镶嵌在茫茫黑暗中的蓝宝石。宇航员告诉地球上的人

  240?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们:“地球是多么渺小、脆弱; 在浩瀚宇宙中她是一个珍贵的小斑点; 你用大拇指就能把它遮盖无遗。这时你会豁然开朗; 原来在这个小斑点上、在这个蓝白色的小东西上; 所有的一切对你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1 。 人类的太空梦想

  人类很早以前就想到太空畅游一番了。1903 年人类在地球上开设了第一家月亮公园。花50 美分就能登上一个雪茄状、带翼的车; 然后车身剧烈摇晃; 最后登上一个月亮模型。同一年;莱特兄弟在空中哒哒作响地飞行了59 秒; 同时一位名为康斯坦丁?焦乌科夫斯基、自学成才的俄罗斯人发表了题为《利用反作用仪器进行太空探索》的文章。他在文内演算; 一枚导弹要克服地球引力就必须以1 。 8万英里的时速飞行。他还建议建造一枚液体驱动的多级火箭。

  1919年; 美国马萨诸塞州性情孤僻的罗伯特?戈达德用复杂的计算说明; 登月火箭是可以制造出来的。“戈达德”这个名字在美洲大陆很快传为笑柄。戈达德在姨妈的农场里深居简出; 并于1926年3月16日成功地点燃了历史上第一支液体驱动火箭。

  1923年; 研究凡尔纳的专家兼物理学家海尔曼?奥伯特发表了一本长达92页、公式连篇的小册子。他想使这本名为 《奔向太空的火箭》的小册子成为宇航的初级课本。

  奥伯特指出; 火箭也可以在真空中飞行; 而且速度比逸出的驱动气体要快;“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一种效率特别高的飞行器;它能轻而易举地飞抵另一个陌生的天体”。他画出一张包括太空导弹的宇航站的草图。似乎很自然; 这个宇航幻想家也已考虑建造一个太空镜; 以“消灭行进的军队和后勤供给、烧毁整个城市和造成最大的损失”。奥伯特的文章激起了宇航的巨大兴趣。当

  241?

  外星人揭秘

  时人类似乎只有一个愿望————离开地球。

  2 。 载人航天从火箭和导弹起步

  1932年; 年轻的苏联成立了第一个宇航组织。该组织不久后便成为红军的一个分支机构; 因为在火星上建立共产主义之前; 工程师要研制军用导弹; 以维护地球上的秩序。

  1929~1930年度在德国取得很大成功的一部影片叫《月亮夫人》。奥伯特曾作为科学顾问参加了该片的拍摄。观众中坐着一位名为布劳恩的高年级学生和内贝尔、维利?莱和克劳斯?里德尔先生。他们联合组成了“宇航协会”; 过着僧侣般严格自律的生活。不久后; 他们在柏林的赖尼肯多夫“火箭发射地”试验喷气式火箭; 并计算出飞往火星的抛物线。陆军武器局的两位工程师瓦尔特?多恩贝格尔和卡尔?贝克尔装扮成老百姓参加了该协会;于是业余爱好者的时代便一去不复返了。经历过世界大战的老兵内贝尔出现在发射场; 他的袖子上戴着纳粹十字章。从1934 年起; 火箭研究工作在德国成为机密。

  1937年; 韦恩赫尔?冯?布劳恩成了新建的佩讷明德陆军研究所的技术主任。该研究所是坐落在波罗的海乌瑟多姆岛上的一座综合性大楼; 它由装配车间、实验台和发射装置组成。其惟一目的就是尽快研制出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恰好在1939 年秋天;这些工程师成功地把配有控制仪器的“aggregat5” (a5) 号送上了8公里的高空。据说它装有一种控制装置; 能射中地面目标。1942年10月3日;“a4”号导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此后的v2导弹弹身上画上了传说中的“月亮夫人”。它飞到了90 公里的高度。“aggregat4”号导弹是个“原始细胞”; 由此生长出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导弹和宇宙空间计划。这些计划给20世纪剩余的日子打上了烙印; 为人类的自我毁灭提供了可能。

  242?

  第六章 人类对太空的艰辛探索

  佩讷明德基地表明; 这样高度综合的导弹技术需要一定的管理和财政支持; 这只能由国家来提供——————也就是由军方来承担。布劳恩后来解释说; 他参加纳粹党、并于1940年成为党卫军冲锋队小队长是为了能够继续发展导弹计划。

  对能工巧匠来说; 佩讷明德是个天堂。最优秀的工程师云集此地; 能够立即把他们的图纸转化为成品。这里有风洞和实验室; 并研制出第一枚巡航导弹、第一个电子模拟计算器; 完善了陀螺仪控制技术、无线通讯和精密水泵。

  1944年9月8日; 当第一枚“报复性武器”v2导弹击中伦敦时; 佩讷明德人捧着香槟碰杯。在战争末期; 总共6000枚v2导弹中大约有一半被发射到安特卫普、伦敦、马斯特里赫特和其他城市。估计v2导弹使12685 人丧命; 其中2/ 3为平民。在希特勒死后两天; 这些工程师决定向美国人投诚。

  3 。 美国人抢先登月

  20世纪50年代; 有一个公认的基本思想是; 哪个国家第一个成功地建立永久性宇宙空间站; 它迟早就能控制整个地球。冯?布劳恩向美国人描述了“德国迄今为止研制和发展液体驱动导弹的概况和前景”; 其中提到了洲际导弹、潜艇导弹、太空镜和可能的登月旅行。他曾设想建立一个经常载人的、并能发射核导弹的宇宙空间站。

  他说: “如果考虑到空间站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上空飞行; 那么人们就能认识到; 这种核战争技术会使卫星制造者在战术和战略方面拥有战争史上所从未有过的最明显的优势。”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新成立的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