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7部分阅读

作品:穷小子空手泡到了极品美女|作者:灬小米|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0 21:13:02|下载:穷小子空手泡到了极品美女TXT下载
  密的森林,青泉的水从两缝中间流去,在白炽灯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随着短促的呼吸发出阵阵的涟漪,荡起微微的波浪。那里是一片未曾到过足迹的风景地,今天我却站在她的眼前,平静已经被我所打破。站在那里,我看着四周青翠、高大、茂密的原始树林,有盘曲嶙峋的古柏,有高大挺拔的青松,地下百草丛生,野花争艳,发出一阵阵迷人的磬香。没有飞禽走兽,就连蜂蝶都没有到过。中间是一泓青泉,水面异常的平静,偶尔微风吹来才荡起盈盈水波。

  如此美丽的风景却被我误闯了进来,如此美妙的风景我怎能忍心打破。我身上所有的欲火,此刻,在这泓青泉面前完全被熄灭了。

  我停了下来,穿好了衣服。王静半天才反应过来。她躺在那里问我怎么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才好,就推我说我太累了。她开始很生气,好几次都来烦扰我,都被我蜿蜒谢绝了,我给她穿好衣服,说早点休息。我想走,可是她不让我走。我就留下来陪她,她睡在床上,我就随便拿了一张凉席睡在了地下。

  我看她有点睡不着,就给她讲故事哄她。不过她很听我的话,虽然有点生气,毕竟最后还是睡着了。

  她睡着了,可是那夜我失眠了。我在想着,我到底爱不爱她,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她我总是想到芳。我总是拿她跟芳比。也许我打心地里除了芳就再也没有喜欢过任何一个人,包括王静。虽然我表面上接受了她,可是实际上我内心世界里从来就没有喜欢过她。既然不喜欢她,何必去占有她的身体,夺了她最宝贵的东西呢?

  第一百六十四章 回家

  在最后我和王静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彼此都不是很愉快,我们动不动就抄架,她对我意见很大。好歹我们相处的日子并不多。因为马上就过年回去了。

  她走的那天,我去送她,她不让我送。说没有必要,看着她一个人提那么大个箱子,什么书籍了,衣服了,也很重。我问她为什么发火,她没有告诉我原因。我再问,她就是哭,她说我心里就根本没有她。我没有辩解,也许她说得对吧!我心里可能真的没有她。

  在我的坚持之下,我还是去送她了。一路上我们没有什么话,只要我一开口,她就把脸转过去一句话都不说。我一路跟着她,感觉好象自讨没趣一样。到了车站,我把她送上了火车安顿好了以后才下来。随着火车轰隆窿的声音,载着王静对我无限的怨恨远去了。

  我也匆匆地踏上了回去的列车。那条道路我很熟悉,临走的时候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父母他们早已经回家里。我虽然不在家,可是我知道此刻家里面的三个人在干什么。奶奶一定开始上香点灯了,祈求家神来保佑。爸爸此刻肯定又在那幅地图前开始研究地图了,他也一定艰难地计算着时间,什么时候到那里,然后就在地图上找出来,就像一个将军在研究作战地图那样认真。妈妈也一定给我在准备过冬的鞋子或棉袜子什么的。他们好像是迎接外宾一样在为我的到来做准备。

  二天的颠簸我到家了。

  我到家的时候,同往年一样都是在腊月黄昏的傍晚,我一下车就看我爸爸在村口的桥头上等着我。他看我下来,脸上很镇定,看不出什么喜悦的神气。当我走进他的时候,他只是微微地说了一句:你来了!

  我提着一个大包,里面全都是书和几件衣服。手里面提了些我在县城里买的几个橘子,我没有多称!就六七个!然后看到青菜很便宜,就买了一捆青菜,不贵就十几块钱。这些都是我买报纸挣来的钱。本想给奶奶买点东西,可是我怕她说我不节省,就像去年一样买了点香火和烧纸,算是孝敬奶奶,也算是孝敬家神的吧。我又买了点他们最爱的吃的酿皮和两罐酸奶。

  当走过些人群的时候,转过那道弯的时候,爸爸走过来说,累了没有,把包给我提。我说没有,可是他不行,偏要提。最后我坚持不过,就给了他。看着他提着那个大包,很吃力,样子也很笨拙。走路还是和以前一样,蹒跚着。我就赶紧接了过来。 他开玩笑地说, 不知怎么了,很累,可能是还没有吃饭的原因。

  进了家房子里冷冷清清的,那个破旧的火炉子摆在屋子中间,上面放着陈旧的生了锈的火钳子的。不用去揭开盖子,我知道一定没有生炉子。奶奶坐在炕上,两床厚实的羊毛大被子铺在上面,奶奶就坐在炕的一角。看到我进来,她赶紧掀开被子让我到炕上来,说下面很冷。我没有上去,她到反而跑了下来,抓住我的双手,嘘寒问暖。奶奶的手很粗糙,手上的老茧滑的我的手上全是道道的白色印子。她又用手抚摩着我的脸,问我冻了没有,饿了没有,就赶紧去给我倒开水了。我说不饿,也不冷。她说赶紧先喝点滚烫的开水,暖暖身子,我表示不喝,因为我不渴,他们两个非要坚持让我喝,爸爸说,房子里没有生火,身上不热。没有办法为了让他们安心,我喝下去了那杯开水。他们才把心放了下来。我问妈妈去那里了,爸爸说去给你姐姐帮手炸馍馍去了,今天晚上就下来。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第一百六十五章 我的担心

  我环顾了一下房子的四周,和去年差不多,甚至说还不如去年了。墙壁已经很旧了,发黄,但是已经扫过尘了。墙上的那幅中国地图依然还在,一年过去了,虽然有点发旧但是它是我们家最亮的东西,甚至比玻璃都亮。看到它,想想去年的时候,好象一切都是发生在昨天一样。家,回家的感觉真的很好。想到这里我突然在心里默默地想出一句诗来:

  家,

  游子,

  推开门,

  里面是一片春天。”

  我要去做饭,奶奶不让我做,她说大老远的来了,休息一会儿,做什么饭啊。不一会儿妈妈也回来了,来的时候背着两箱子油炸的馓子和麻花。都是姐姐给的,我知道,今年过年我们家又不炸馍馍了。不知道怎么的,看着这些,我心里不好受,可是也没有太多的悲伤,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似的。妈妈去做饭,我也跟去帮忙。

  厨房很冷,腊月里的高原到处到是这样。我家的厨房未免,好象比外面的天气更冷。室外是刺冷,厨房是冰冷的,就像掉到冰窖里一样。腊月里的个家个户都是在火炉上做饭的,我家今年又没有买煤,所以妈妈只好到厨房来。我去舀水,水缸的外面都穿上了两个破皮袄,可是里面还是结了冰。我看到妈妈在案板上切菜,她的手指都冻的皴列了,干瘪的手掌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地方,不是老茧就是苦皮,母亲很瘦,她的胳膊很小,基本上全是皮包骨头。我在灶火边烧火,边流泪,心里难受极了。妈妈擀面的时候我接了过来。

  都腊月二十几了,我们家还是没有杀猪,猪还是在圈里,因为那是给我三月份的生活费,也像去年一样。晚饭特别简单,就是白面面条,和着几个洋芋蛋,就着一碟老咸菜。这样的饭在一般人家是看不到,因为马上就过年了,个家各户都有自己杀的猪,虽然吃的都是面条但是可以看到大块的猪肉。

  我们一家人吃得很开心,我们边吃饭,爸爸还边给我们讲我曾祖父的一段故事。说解放军刚解放的时候,就住在我们家,晚上的时候一位解放军问我曾祖父,说我们村子里有没有老财。我曾祖父很严肃地说,老财没有,不过老咸菜倒是有两大缸。爸爸说完逗的我们三个人哈哈大笑。

  到了第二天,我那里也没有去,爸爸说先让我休息一天。等到明天去给我几个亲戚本家的爷爷拜年,都在县城里,有个爷爷的省城西宁。他说早一点把远出的亲戚走了也好。我问爸爸还没有到过年,拜什么年啊!没有想到爸爸说,管他到了没有,你去年没有去,要是等到正月里,有可能没有时间,再说了我们去了以后也没有什么拿,平时不要忘了人家,到时候你要是毕业了也好说话。

  我的一个本家亲戚是我奶奶的堂哥,在我们区教育局当局长。我的几个堂哥和堂姐想当初读的都不是师范类的中专学校,都是经过我们这位局长阿爷的手才分配的。现在都在当教师。我想当初要转系也是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总想着朝里有人好做官,到时候工作的事情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情。不要说我是这样的想的,就是村里的人都在这样说,你们的尕赵已经在保险公司了保险了,工作是不用愁了。不过别人说的也有道理,不要说亲戚朋友,就是亲戚后面的亲戚和同乡的人,只要是别人找上去的,没有办不到的。

  到了第二天,我很早就起来了,爸爸他们晚上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拜年的东西。不过很简单,没有名贵的酒水,也没有高级的香烟。那些东西我们拿不起,对于一个局长的来说,那些东西有人送,他并不需要。我拿了一箱子的油炸馓子,还有两条新鲜的猪肉,大约有七八十斤,这些都是姐姐给我们的,自己没有吃留着送人了。还有就是自己家里过年蒸的馒头,另外就是妈妈费工夫熬夜做的几双鞋垫。我拿里这些东西就去拜年了。算是拜年也就是早早的打个招呼吧!也算做是个走后门吧,可能天地下没有我这样的走后门拿礼物的了。

  我坐车去那位爷爷家我没有坐多长时间,因为他们都要上班,所以就在他们家吃了顿便饭。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聊到了这个话题,他说,让我自己抓紧,到时候毕业了以后,能在学校找就在学校里把合同签了,不要到家里来了。这几年的就业形式不太好,不像以前,不包分配。包括老师这一行也是招聘以后上岗,现在走一步看一步。

  从那里走出来,我心里很闷。回家后我如实向爸爸他们说了这件事情,爸爸说,不管咋样,还不是当官的一句话。你就放心读吧!

  第一百六十六章 捐钱

  每年过年我们家都是那个样子,但是就在贫困的生活中却有着感人和美丽的故事发生。蜡月二十八,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大伯来我们家借东西,他看到我们家都没有煤生火了,就叫我爸爸到他家去背两背篓的煤,我爸爸说不麻烦你了,你一个人生活也不宽余,挣钱也不容易。我的这个大伯跟我们一个姓,从三十几岁打光棍一直到现在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可是每年为了生活也要外出和年轻人一样打工。他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可是那位大伯他却说,都这么多年的邻居了,人都有个难处的时候,没关系,你尽管来背,要不过年来人的时候,房子里不热乎。晚上我爸爸没有去背,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自己亲自背着一背篓的煤送到了我们家,他硬是让我爸爸再从他那里背了一背篓。爸爸回来的时候说,实际上他个人的煤也没有几片了,可能就过个正月十五。我们家就依靠着那两背篓的煤刚刚好过了元宵节。

  临近过年的时候,村上今年要组织唱大戏,所以村里要求各家各户捐点钱做为唱戏的活动经费。实际上我们那穷地方即使捐款也捐不了多少,家里面有钱的捐个五六十,家里面如果有“十二茬庄稼”的(就是国家干部)就捐一百来块钱,如果是个体户什么的就捐三四十块钱。至于其他大部分家庭都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着,心肠最热心人也就捐个十块钱是最多的,大部分人就捐个一二块,二三块钱。捐款一结束就张榜公布。

  捐款的那天村上的书记和村长会计都我家来了,爸爸不在,书记问我妈妈捐多少。我妈妈说,你们看我这家能拿得出来多少钱啊,就捐两块吧。可是妈妈说是两块钱,她自己身上没有带一分钱,她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出一分钱来。妈妈这样说着,旁边的奶奶却发话了。

  “好书记啊!你看我们这个家,一个学生就够我们受的了。那还有什么捐的钱啊,到现在家里炉子里还没有个煤渣滓。我们拿什么捐啊,以前我们都捐过,就今年我们不捐了你看行不?”奶奶明显地不同意。她一边笑嘻嘻地给村里的领导说话,招呼他们做下来,让妈妈赶紧给倒茶,一边用眼睛斜瞅着妈妈。妈妈看到了,没有说话,就赶紧去倒茶了。农村里妇女没有什么发言权。奶奶让村里的领导做下来喝茶,他们没有坐,没有收到钱,也就走了。

  村里的领导走了以后奶奶很生气地指责妈妈,她气轰轰地说,看你倒大方,从外面借钱你借不来一分钱,捐钱倒是大方啊。你知道两块钱我的老母鸡要下几个鸡蛋啊。好歹也可以买四斤盐啊。我们家也能吃半年。

  我开始笑奶奶的小气,是个典型的小农意识,就像《死灵魂》中的泼留希金那样,只要她走过的马路就根本不用打扫了。也许我的比喻有点不合适,我奶奶其实并不吝啬,她只是比较会持家,节约。因为这几年我们家的日子过得实在艰难得很。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祸从天降

  那天爸爸回来的时候我给爸爸说了这件事情,这两天爸爸白天到山上去割草,因为要喂羊和骡子,到了晚上就去村委会排演大戏,村长就给他说这件事情,我爸爸想捐,但是可惜当时没有带钱,就把这件事情耽搁下来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就在村务公布栏上面张榜公布捐款的名单,不仅写出来了捐款人的名字,就连没有捐款的人的名字也写出来了。没有捐款的人全村就三家,其中就有我们一家。

  这件事情在我的脑海里和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看到那张大红色的榜,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无地自容。看了看那张榜,八成的人家捐的就是一二块钱,要是这样不就一块钱吗?我早就捐了。当我离开的时候,公布栏面前站满了人,他们都在议论纷纷。说着说那,他们停留很久便离开了,不知道怎么了,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总感觉到人们所有的目光都集中我的身上,就像是下了一场冰冷的暴雨一样,使我浑身发抖。离开了那里,就像离开了抢林弹雨的战场一样。

  我们家人知道了也很生气,可是生气又有什么用。当天晚上,爸爸就在吃饭的时候,给我下了一个“死命令”:好好读,毕业了以后如果我还在戏台上,你给我好好放两串一千响的炮仗子。

  但是接下来的一件事情,更是让我终生难忘。

  那是发生唱戏期间的一件事情,我们那里从正月十四就开始唱戏,要连续唱三天,到十六才结束。到了晚上就要有人守戏台,因为所有的道具都放在了戏台上。那天晚上是我爸爸和我本家的一个叔叔一起守戏台子。本来是我去守的,可是爸爸不肯,他说我熬不了夜,要是东西丢了给村里不好交代。于是他就去了,可是不幸的是,等到第二天要开戏,戏班子里的一个大铙怎么也找不到。

  听村里的老人说,那铙是我们村一个老阴阳从塔尔寺拿来的。那铙不论从打击的音质,还是从本身的制作来说都是精品。所以有好多人对那只铙都是垂延三尺。据说有一个人到我们村看了那只铙之后,想用几千块的钱来买它,但是村里的人们都没有同意。认为那是老人们留来的东西,就应该好好守着,可是,居然让我爸爸和那位本家叔叔给弄丢了。这件事情对于村里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情。当时说什么的人都有,我的说是叔叔偷的,我的说是我爸爸偷的,有的说是合伙的偷的,无原无故丢了铙,那纯粹是爸爸和叔叔在造谣,有的说肯定是另外一个人偷的,一定是早有了预谋的事情。一时间说什么的人都有。但是我那亲戚本家的叔叔散布出谣言说,一定是爸爸把那铙拿出去买了,买的钱供我上学,还说捐钱都捐不出一元钱,一定是我爸爸干的。最后,全村的人都一致都这么认为,他们把矛头指向了我爸爸。

  那段日子是我们家最黑暗的日子,每个人似乎都受到了莫大的耻辱一般。最后村里的领导找到了我爸爸和叔叔,说清楚这个铙的事情,最后是毫无结果。叔叔一口咬定是我爸爸干的,可是爸爸从来就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爸爸是个老实人,这一点在全村人心中都知道。由于当天的夜里,爸爸回过家拿过一次衣服,所以爸爸的嫌疑最大。最后村长说,实在找不到,就两个人赔偿,还要给公安局报案。最后我爸爸也不赔偿,叔叔也不赔偿,但也没有报案,山里人有山里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后,大家决定“吃咒”,“捞油锅”。

  所谓“吃咒”就是在神庙前发下誓言,如果做了亏心事情的人,就要依照誓言来应验。就跟窦娥临死之前发的誓言一样。“捞油锅”就跟厉害一点。在神佛面前先架起一口大的油锅,然后就在里面放上一枚铜钱,谁从油锅里面捞起铜钱,而且还不烫伤,说明就是清白的,否则就有嫌疑。

  当父亲当着叔叔和村领导的面说出这样话来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不知道该什么办,叔叔没有了原来的那种坚定的口气,则慢慢地说,你先不要冲动,我们在找找看。戏班子的头郭大爷为人很爽快,但是他也不赞成我爸爸的这样做法。他说实在不行我们就先从“娘娘庙”里请一下“福伸爷”,让她佛爷老人家来找一找。实在不行我看就这样办。

  村里的走了以后,奶奶也开始骂爸爸遇到事情不冷静。我们几个人都开始抱怨爸爸。因为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发这样毒誓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更赞成去派出所报案,那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山里人就信这个,他们宁愿相信“娘娘庙”里的福神爷,也不相信什么警察之类的。

  过了十六,就在正月十七的那一天,村干部和村里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从娘娘庙里请来了福神爷开始让佛爷来找那个失去的铙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美丽传说

  在我们那里关于这个娘娘庙的福神爷却有一段很动人美丽的传说。

  大约应该是在明清时候的事情吧,我们这里有一个坡叫“窑坡”,是个出了名的金场子。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挖金子的,天南海北什么地方的人都有。人们在那里不分昼夜,不分你我的一天三班倒,就是想多挖点金子。可是长年累月的人工掏金,基本上把山都给掏空了。我们那一带掏金子都是打窑洞,一般窑洞曲曲折折打进去很深很深。掏金子的人多了,整个坡都成了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了。经常发生窑洞坍塌事件,死人的事情是经常的,可是就是这样也不能阻挡人们对金子狂热的追求。人们把死的同伴草草埋了,依然在寻找着黄金的梦想。这个坡的旁边还有一条沟,我不知道以前叫什么沟,现在我们那里人都叫它“坟沟”,整条的沟里都埋的是死人,就是当时挖金子时候压死、累死的那些人的坟墓。由于当时挖金子的多半是年轻小伙子,按照风俗,年轻人不到四十死了以后是不能进族坟的。所以那里埋的多半都是些年轻人。

  在坟沟里,三步一个坟头,就是白天进去也会让人感觉到阴森森的。许多人说一到晚上那整条的沟里都会发出鬼火和冤魂的叫声,凄惨迷离,使整个窑坡的上空都充满着一股阴气。

  有一年的夏天,老天爷连降大雨,连阴带下一连下了七天。可是大雨并没有阻挡人们淘金的欲望。沙娃子们(掏金的窑工)依然挥舞着铁锹,纲钎,热火朝天的干个不停,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他们殊不知,连日的大雨窑洞有着塌方的危险。没有人知道这一点,从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一般的妇人。他们只是算计着一天进帐的金子,可以买多少粮食,可以买多少尺的布,做多少双鞋子,甚至千里之外的新媳妇们盼望着丈夫多挖点金子,自己的柜子里可以添点衣服,粉脂奁里可以多放点胭脂。一场巨大的灾难就要降临到沙娃们的头上。

  就在雨下到第七天半夜的时候,突然天气放晴,东方的天边出现了一片白色的鱼肚皮白,紧接着白色变成了橘红色的朝霞,没有过一会儿时间,橘红色又变成了紫色。就在窑洞外的沙娃子们看着这一切情景,他们都惊呆了,以为是天亮了。令他们吃惊的还在后头,天空发出万道金光,出现了七彩的虹。

  也许天起真的放晴了,雨过天晴天上不是有彩虹吗?沙娃子们这样想。

  这是一次罕见的天气奇观现象。接下来的事情就更罕见了。在那彩虹上出现了一个小圆点,隐约还在动,慢慢地开始向人们飞来。当那些沙娃子们开始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是一个人!确切地说应该是个女人。

  她骑着一匹纯白色的马,从天空飞奔而下!在离窑坡不远的一片开阔的平地上来回的奔驰。这时人们才看清楚她的本来面目。她身着一套大红的锦绣披挂,肩头上挂着一条很长的金黄色的飘带,在那块平地上骑马来回驰骋。在马跑过的地方泛起一道道的烟尘。

  只要是半夜没有睡觉的人们都看到那壮观的时刻。那些沙娃子们都争相传诵这个消息,于是窑洞里面的人都跑出来看。所有的沙娃子们都站在山头上看,黑压压的一片。可是,毕竟有被利益冲昏了头的人在,特别是那些外来客们,他们嘲笑跑出去那些人,说这么好的金子不挖,看什么红衣女子,挖了金子换了钱,回家去抱自个婆娘的沟蛋子(屁股),比看那个过瘾。

  就在人们看得正出神的时候,慢慢地那红衣女子和白马跑远了,最后消失在东方的天尽头。天也暗了下来,一切照旧。就要人们回到窑洞的时候,突然,天崩地裂,像是发生了地震一般。整个的山都摇晃了起来,人们以为是发生了地震,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整个坡上的所有的金窑洞都坍塌了!外面的人都辛免与难,里面的人没有一个生还!

  不知道里面死了多少人!但是,到第二年的时候,在窑坡那里一共有三千寡妇吊孝!

  人们说,那个解救了无数沙娃性命的红衣女子就是福神爷!从此人们就给她修缮庙宇让她享受香火!据说很灵验。我们这里人家不关有什么大小的事情,什么问卜,看祖坟,看庄廓,驱除邪门歪鬼的都喜欢去请她!

  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

  我觉得这个传说跟玛祖的传说都属于是同一个版本的!一个保护渔民,一个保护沙娃子而已!

  福神就请在了我家,奶奶是最忙的一个人。她舍不得捐一块钱,可是买香火钱她是舍得的。福神爷请到我家的那天,村里的人们都来给她进香,还有不少临村的闻讯赶来的人。一时间我们家因为她的到来而门庭若市。人们希望福神爷有灵,找到失去的铙,还好人一个清白。

  吃过饭,没有过多久就开始问卜了。问卜的人是戏班子的郭大爷,他是个唱戏迷,在我们村德高望重,由他来问就合适不过了。问卜的仪式似乎很隆重,在没有开始之前,先要上香,烧纸,焚檀香,茶酒云马一样都不能少。

  福神爷由四个年轻小伙子抬着。她坐的是一顶敞棚轿子,是属于木雕的神像。无名的艺术家给了她最慈祥的面容。她头戴凤冠,身着红衣,眉清目秀,露出微微的笑意。在她的轿子的四周挂满了刺绣的白马,各个都是刺绣中的精品。

  在问卜的时候,如果问的问题应该是“是”,那么福神爷就会自动跑到问卜着的前面;如果是问的问题是“非”,她要么就站着不动,要么就自动退到后面去。虽然是四个人抬着,但是在行动中,他们的步子是一致的。如果福神爷不想动,四个抬轿子的人想动也动不了;如果神想动,四个抬轿子的不动也由不得自己。

  先是在家里,郭大爷嘴里面念念有词,福神爷一会儿前,一会儿后,一会儿向左转,一会耳向右转,一会儿又站在原地不动。四个年轻的小伙子抬着他丝毫不费力气。突然,我不知道郭大爷问到什么了,四个人抬着那轿子飞一般地向大门跑去。我家的大门虽然大,但是四个人高高的抬那么一个轿子是绝对出不去的,我很担心要撞坏了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到门口的时候,四个人同时弯下了腿,猫着腰刚好出了大门。一出大门立即又开始飞也似的狂奔了起来,前面走的是轿子后面跟的是一大群好事的孩子和大人们。那顶轿子那也没有去,一直到了我叔叔家的大门口就停住了。轿子停在那里的时候,郭大爷有开始问,她还是一前一后,忽然左,忽然右的,最后又开始狂奔起来,把众人都领到了我们村的一个光棍汉,李二龙的家门口,李二龙是个游手好闲的家伙,平时里大家都叫他“李二楞”。最后,郭大爷说,可以回去了,真相大白于天下了。

  刚一结束,全村炸开锅了!可是,我很担心就这么个样子,能说明什么!甚至笑,福神爷比包公还厉害了!

  令我吃惊是,那个丢失的铙当天晚上就回到了山神庙!是山神庙的庙管第二天的时候发现的!

  一场戏就这样结束了!我爸爸没有事情了,我也可以平静地离开家去上学了!

  第一百七十章 欢乐的夜1

  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就有要走了,这个春节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记忆,因为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都是在贫穷和感动中度过的。日子是那样艰辛,别人都在鞭炮声中欢乐的过年,陶醉在无比的幸福和快乐中,可是对于我们这些贫穷的人家来说,过年就是一个坎,一倒很难的坎,令人感到可喜的是今年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婚丧嫁取的事情),要不然就会更令人头痛。走亲戚的礼物都是串换着拿,从我们家进来,就又到另一个亲戚家里去了,所以,年一过完,什么东西都完了。茶包完了,礼品盒也完了,因为过年我们家就根本什么都没有买。

  我联系好了安子和大海他们二人,正月十八的火车。正月十七的晚上我姐姐和姐夫也来我家里了。他们家亲戚办喜事随便到我家转一圈,算是给我送行吧!冬天的天气白天很快就过去了,吃完饭的时候,天就已经很黑了。所以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回去,就住在我们家了。夜很长,吃完饭我们就在炕上坐着,大概到了七八点的时候姐夫到外面去买了一瓶青稞酒。本来这瓶子的酒应该归我买,可是情况特殊亲戚朋友都是自带烟酒。姐夫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全家人都围坐在热烘烘的炕上,中间放着有张木制的八仙桌子,桌子上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自己家炒的萝卜皮,酸菜,和一碟子炒的肉,这肉也是姐姐早先拿来的,几个花生和糖果也是姐姐拿来的。我们一家人就那样说笑着,喝着茶,品着那一瓶青稞酒。聊一阵子,说笑一阵子,然后就喝几盅酒。大概差不多喝了半瓶子的时候,每个人都有点上头。姐夫就提议每个人要出一个节目,或来一段曲艺表演。建议一出爸爸当仁不让, 他先来了一段《三娘教子》王春娥的唱段:

  “端一把椅儿我坐机前,不孝的奴才听娘言: 娘为儿白昼织布夜纺线,一斤花能见几文钱。 你将娘捻子带线齐揪断,少了份量短工钱。 娘为儿浑身衣服补纳遍,娘为儿身穿罗裙少半边。 娘为儿东邻西舍借米面,邻居们把娘下眼观。”

  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选来这一段唱,他平时是唱“净”的,今天晚上他偏偏选了个“青衣”来唱。不过爸爸唱得很投入,特别是唱到“娘为儿东邻西舍借米面,邻居们把娘下眼观”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不错,家里为了我曾四处借钱,打工,这其中的辛酸真真的能体会也只有他们自己了。不要说邻居看下眼,我还清楚的记得我刚考上的时候,姨娘为了50块钱曾怎么的逼妈妈。就今年这个铙的事情,村里人怎么看我们家的下眼。

  ‘旁人都用午间饭,娘把早膳还未餐, 饿的娘眼前不住花儿转,有何人怜念娘可怜。你奴才一夜哭的不合眼,抱在窗下把月观。 三九天冻的娘啪啦啦颤,你奴才见月拍手你心喜欢。 常言道抓儿一尺五寸真正难,日日夜夜受熬煎。”

  第一百七十一章欢乐的夜2

  父亲唱着,他浑厚,朴实的声音和着那凄凉,酸楚的唱词缭绕在高原农家的上空,父亲的声音就像一把锋剑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心头滑过,他每唱一句,我的心头就颤一下,就滴一滴血。父亲他把全部的情感都投入到进去了,我感觉到他此刻唱得比舞台上还要好,我们默默地坐着,谁也没有发言。当我抬头看时,爸爸的眼睛擎着泪花。我忍受着心痛,眼泪想出来,但是我在告戒自己要忍住,忍住。但是不争气的那滴水最终还是流出来了。

  父亲唱完了,久久地不能回过神来。奶奶已经是哭哭啼啼地出了声音。她一边哭,一边说,尕赵,你听到了没有,为了你,别人都把我们家观了下眼子了。有些事情我不给你们说了,我自己心里知道就行了。你一定要争气啊!

  我们劝慰着奶奶,每一个人眼睛都红红的,湿湿的。爸爸说,不要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就辛苦这三年,我就不相信我们家老是这个样子。今天晚上应该高兴一点。说完,他和姐夫端起酒盅又碰了一个。

  接下来姐夫开始唱了,他来了一段“闲孝”《十劝人心》:

  “天上有个北斗星,月亮跟上太阳转,天凭日月地凭人,人留了子孙树留了根。一劝人心娘老子听。十劝人心给乡亲们听。”

  姐夫的《十劝人心》才把我们从那种悲痛中拉了回来。赢得了我们大家一致的掌声。姐夫在唱得时候一边唱一边给我们大家敬酒,他唱也唱完了酒也敬的差不多了。姐夫唱完了爸爸他们一致要让我唱一曲,姐夫还提出个要求要听听我弹的吉他,他说他们没有听过,要看看我弹得怎么样。我弹吉他可以,可是要唱歌那是赶着鸭子上架,没有办法,我只好从命了。

  我拿出吉他也来了一曲吉他弹唱,是beyoud的《真的爱你》。

  “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总是罗嗦始终关注,不懂珍惜太内疚,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母亲的爱却永远未退让,决心冲开心中挣扎,亲恩终可报答。”

  我唱的不是很好听,但是他们都没有听我唱什么,而是看着我手中的吉他,当我唱完了他们也并没有怎么喝彩。

  “你刚才唱的是什么?”奶奶问我。我虽然没有用粤语唱,再说了我也不会唱粤语,可是听惯了大戏和小曲的奶奶听流行歌曲还是有点困难。

  “这个比三弦可能有点难弹,毕竟吉他有六根弦,这个会,我估计三弦也不难!”爸爸看着今天若有所思地说。

  “这个一把多少钱?”姐夫问我。一时间他们讨论的中心都集中到我的吉他上面了。至于我唱的怎么样,他们到是没有给任何的评价。

  “我唱完了,你们也该喝酒了!”我提醒他们说。

  “哈哈。”大家都笑了。除了奶奶我们所有的人都拿起了酒盅,在酒杯清脆的碰撞声中我们一饮而尽。

  在我们的催促之下,妈妈也放开了喉咙来一段小曲,姐姐没有唱,她给我们大家扭了一段“秧歌”舞。姐姐的舞姿很笨拙,很滑稽,他极力想跳得更好看一些,可是每次都很失败。因为她毕竟没有跳过什么“秧歌”舞。都是过年从社火队里看来的。动作简单却蕴涵着幸福,舞姿粗笨却心情欢畅。

  那一夜,是我们家多年来最欢快的一个夜晚。最原始最粗放的歌声飞出了庄廓的围墙,驱走了冬月的严寒,在低矮的屋檐下,在昏暗的三间小屋中久久的回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小说吧

  第一百七十二章转系

  又是开学的时候了,如同往常一样我们三个回到了学校。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王静来的比较早。她早十几天就已经来到学校了,一到学校就开始了她的家教生活。我估计现在已经争到了差不多一千块钱了。

  在三月份的时候我和王静去看自考的成绩,七月份考试报名又要开始了。成绩依然让我高兴,我的四门考试全部通过,最高的一门考了八十几分,最底的一门刚刚好及格,还算幸运。王静没有我考的好,每门均已经全部及格了。我又报了四门,王静没有报那么多她只报了两门。我要她多报几门,她说带家教没有时间去复习和看书。我就没有多说,因为我们两个现在关系没有以前那么融洽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学期大海和安子对吉他的喜好比以前更狂热了。不论是中午休息还是晚上放学都会把吉他拿在手里不停得练习。而且越弹瘾越大,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拉着我要到学校外面的培训中心去报名学习吉他。因为那个时候我还要考七月份的自学考试,所以就没有跟他们一起去。有时候我真的想不通,大海到现在还连去年的学费都没有交,但是他还是省着钱去学习吉他了。也许人的物质在有些时候必须让位于精神吧。就像我一样,饭宁可不吃,但是也要省着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书一样。

  他们忙着学吉他,我忙着看书复习。不过今年就很少遇到王静了,她现在是疯狂的带家教,我不知道她是从那里找的家教。她说都是家长介绍的,这个东西就像生意一样,当你的生意越做越红的时候,自然会有人给你介绍生意。有一次,她要求我不要再去买报纸了,她一下子给我介绍了两个家教。带家教比买报纸要强多了。一天就那么两个小时,挣的钱比买一天的报纸还要多。我花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挣到差不多一个星期的饭钱了。

  就在这个学期学校开始了专升本的工作,班主任先把专升本的条件和要求给我们大家在课堂上宣讲了一遍,然后就把那份通知贴到了班级当中。我仔细地看了一下,要求很高,要求学校推荐的必须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我看了看那学费高得吓人。先不要说昂贵的学费的吧,就是有这么一条,每一个要求转生本的学生必须要给推荐的学校要交一万多块钱,就这么一条就让我们这些人望洋兴叹。因为老师在给我讲的时候,也捎带着提了一下说,转升本是要钱的,花费很大,虽然说是这样说,不是每一个人说上就上的。

  就在老师公布的第过后的一个星期,我们班扬帆的爸爸来了一趟学校,据扬帆自己透露的消息就是他爸爸专门就是为了专升本的事情来的。那几天扬帆表现得好象很好,天天都在班上课,没有迟到、早退或是缺课的事情。而且还到宿舍来住了,他是个装不住话的人,好象也似乎故意要像我们炫耀一下吧,他就说今天他爸爸去系主任家了,拿了什么烟,拿了什么酒,带了什么礼物等等。当然都是些名烟名酒,就拿着那些烟酒所花的钱都可以够我们一两个学期的学费了。他爸爸大概在学校住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走了,等到把一切都搞妥当以后才回去。安子曾私下里问过扬帆他爸爸给他专生本的事情搞定了没有。他说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

  因为全系来说,专生本的名额都是有限的。就我们这个专业一共才一个名额,我们就一个班,所以这个名额就落在了我们班里。但是,我们班将近有八十多个同学,所以竞争也是特别得大的。就在这个期间我们班的有好些个同学都去向老师咨询关于专生本的事情,他们都是平时学习还比较好的同学。可是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的,扬帆最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