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4部分阅读

作品:脱贫致富奔|作者:罗莉泡泡|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0 22:41:15|下载:脱贫致富奔TXT下载
  “不用麻烦了,我不渴。周掌柜我是来收货钱的,这是送货留下的单子,都是你签了字的,你看看。”夏晓晴把字据拿出来,递给周掌柜算账。

  “对,这些都是我签了字的,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账房把钱给你算出来。”周掌柜爽快地说着。

  第六十二章 收钱(二)

  趁着账房算账,周掌柜让夏晓晴去大厅稍坐,示意自己有话想跟她说。

  “二娘子,最近这皮蛋做的菜卖得不错,客人都爱吃。”周掌柜提起柜子旁的铜壶,又给夏家二娘子的杯子里加了些水。“二娘子,你家还有没有什么祖传食单,可以充作下酒菜的?”

  最近这条街上新开了一家酒楼,里面的下酒菜做得极好,吸引了不少福满楼的常客过去吃酒,周掌柜心里暗暗着急,就想找二娘子问问。

  “下酒菜?你想要什么样的下酒菜,是荤菜还是素菜?”夏晓晴一边仔细询问一边在脑海中搜索前世吃过的菜肴。

  “荤素都不拘,只要是味道好、能下酒就成。”周掌柜说道。

  “我家倒还是有些祖传的食单,只是你要的是下酒菜,我还得回家去仔细找找看。”夏晓晴已经想到好些可以用来下酒的菜肴,只是有些还没在古代做过,必须先回去实践一下,而且夏晓晴也要仔细思考一下怎样用食单给自己谋福利,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周掌柜既然想要生意好,就必须要付出一些好处才行。

  周掌柜听到二娘子说夏家还有些食单,便高兴不已,夏家的食单可是好东西,做出的东西都极好吃,只要二娘子肯帮忙,重新让顾客回来就不成问题。

  “二娘子,你放心,你家的食单子我也不是白要你的,你开个价钱,我出钱买你家的食单。”周掌柜看夏晓晴面带犹豫之色,还说要回去再想想,也知道她的想法,毕竟是家里祖传的秘方,不可能随便就告诉外人知道,便主动提出用钱换食单。

  “周掌柜,这食单毕竟是家里的东西,我做不了主,还需要回去给爹娘商量,你且稍微等等。”夏晓晴自己还没想好,是让周掌柜一次性买断食单,还是同以前一样买原料附送食用方法。一次性买断虽然马上就能得到许多银子,但长期合作下去以后的利益会更大。

  “这样啊,那你回去和爹娘商量看看吧,决定了就来找我,我每张食单出十两银子。”周掌柜直接开出了底价,让二娘子回家去斟酌。

  没想到这菜谱还挺值钱的,看来直接卖菜谱也是个好生意。夏晓晴准备回去思考一下,多写些食单子出来,反正自己脑中记得的菜谱也多,随随便便也能想出个十几道,到时候靠卖食单也能赚个百八十两。

  “行,我和爹娘商量了,就通知你。”夏晓晴答应道。

  “掌柜的,我算出来了,你看看。”账房先生早就算好了账单,在一旁等候,看两人谈得差不多了,便走了过来。

  周掌柜接过单子,仔细地看了看,说道:“没错,你去把钱拿来付给二娘子吧。”

  “二娘子,你也看看,算错了没有。”周掌柜把账单递给二娘子,客气地让她验看。

  夏晓晴来的路上早就在心里算过了,接过账单假意地算了一下,便说道:“没问题,周掌柜。”

  这周卖了两次皮蛋,第一次卖了九十枚,第二次卖了七十枚,两次一共就是一百六十枚,按每枚皮蛋一文钱的价格,共计就是一百六十文钱。咸鸭蛋一共卖了一百二十枚,三枚咸鸭蛋两文钱,九十八十文钱。再加上刘家每天还要送三十个鲜蛋到福满楼来,五天就是一百五十枚,一文钱两枚,算下来就是七十五文。再加上这次还卖了六只刚出栏的仔公鸡,每只卖了三十五文,六只就是二百一十文钱。这样算起来一共就是五百二十五文。

  周掌柜从账房先生手里接过钱银,递给二娘子,“一共是五百二十五文,你点点看。”

  夏晓晴大概地数了一下,便装进自己钱袋里,然后便告辞道:“周掌柜,这样我就先告辞了,你们福满楼还需要些什么就跟我家送货的人说,他们会通知我的。”

  “成,二娘子。你回去和爹娘商量了,就赶紧答复我。”周掌柜端着笑容,把二娘子送出了大门。

  夏晓晴出了福满楼后又去了另一家糕饼铺收钱,夏晓晴的养殖场现在每天的产蛋量达到了一百多枚,而且夏晓晴还一直在扩大再生产,所以光靠供货给福满楼是肯定不行的,夏晓晴就找了赵牙侩,让他帮忙联系卖家。说来也巧,赵牙侩的亲妹妹家就开着一家糕饼铺,每日做糕饼需要大量的鲜蛋,平日都是自己到集市上面采买,价格高又费工夫,又是还要走几家才能买齐需要的量。赵牙侩听了夏晓晴的拜托,就想到了自家妹妹以前的抱怨,马上就帮双方引见,夏晓晴和赵牙侩的妹妹秦家娘子一见如故,很快便定下了合作约定。

  夏晓晴离开福满楼往西走了两条街便到了秦家糕饼铺,糕饼铺里人来人往生意火爆,一股甜香味从里面飘散而出,看来是新做的点心出炉了。

  “大叔,这是你要的点心,一共二十文。”

  “来给你钱。”

  “好的,大叔,你拿好了,慢走啊。觉得好吃下次再来买啊。”

  生意太好,柜台里的伙计一直忙个不停。

  “客人,鸡蛋酥卖完了,下一炉还要等上一刻钟,要不你稍稍等会儿再来买。”伙计一边收拾柜台,一边和客人道歉。

  夏晓晴等那人忙得差不多了,才开口道:“小瑜哥你一个人在店里忙着呢,怎么你娘不在家吗?”

  “二娘子,你来了啊。不好意思,我刚才太忙了,没看到你。”秦天瑜摸了摸头,笑着说道。

  秦天瑜指着内室,让夏晓晴进去等,“我娘去邻居家了,马上就回来,你进去坐着等吧。”

  夏晓晴也来过几次了,便不客气地自行往里面走去,进了里屋小房间等着秦家娘子回来。

  “二娘子,你尝尝,这是我家新做的豌豆糕。”不一会儿秦天瑜就端着一碟点心和一壶茶水进来了。

  “小瑜哥,你别客气了。每次来你都清我吃点心,吃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夏晓晴不好意思地说道,她不太习惯占别人的便宜。

  第六十三章 又有八卦听

  秦天瑜摆摆手,说道:“有啥不好意思的,就全当是帮我来尝尝味道,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可得说出来啊。”

  “成,我就帮你尝尝味道。”夏晓晴知道这不过是秦天瑜客气的说辞,只是别人家的好意,也不便一直推辞,便用手捻起一块豌豆糕细细尝了起来。

  这豌豆糕的口感其实和夏晓晴在古代吃过的绿豆糕、红豆糕差不多,只是味道稍稍有点不同。夏晓晴原就不喜欢这类点心,只觉得口感太软没有嚼头,而且又太过于甜腻,现在尝了这秦家的新产品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夏晓晴脑袋一转,便想到了说法:“小瑜哥,这豌豆糕软糯香甜,味道是极好。我以前吃过另一种豌豆糕,味道也不错,只是口感要微微硬一点。”

  “还有另一种做法的豌豆糕?是啥味道?你在哪吃的?”秦天瑜有些好奇,这豌豆糕在镇子里也只有自家在卖,更没听说过还有其他口味的豌豆糕。

  夏晓晴在前世因为工作的原因去过不少城市,中国基本上走了个遍,每到一个城市她都会趁着晚上休息的时间,出去寻觅当地的特色菜肴。夏晓晴在外地吃过好几种豌豆糕,北京的豌豆黄、开封的蜜枣豌豆糕、太原的柿子豌豆糕等等,之前秦天瑜说起豌豆糕时,夏晓晴还以为他家做的便是前世自己在太原(因为陕西离山西近)吃过的那种特色糕点,没想到却是和平日吃过的绿豆糕一样的平常糕点。

  “我以前在一个亲戚家吃过的那种豌豆糕,可味道和你家这种不大一样,那种的味道也挺好吃的。”夏晓晴正在考虑,要不要把自己知道的制作方法告诉秦天瑜。“我亲戚家有一个京城那边过来的厨子,会做好多糕点。”

  夏晓晴以前在出外寻觅当地特色菜肴时,都会在网上先搜索一番,所以也看过不少关于各地美食的介绍文章。

  这豌豆糕的制作方法夏晓晴就在网上看过,如果只看过一遍,夏晓晴不会记得这样清楚,可是好几个地方都有豌豆糕,而且每种豌豆糕的做法都大同小异,夏晓晴看过好几次类似的文章,自然就记下了。

  “小瑜,快出来帮忙,客人来了。”外屋传来了叫唤声。

  秦天瑜还想再问问,可是外面客人还等着,也不能耽搁,也就只好说道:“二娘子,你坐着,我先出去忙了,等会儿有空了你再仔细讲讲你说的那种豌豆糕。”

  “小瑜哥,你先出去忙吧,有时间我再跟你仔细说。”夏晓晴还是决定把做豌豆糕的方子给秦天瑜说,反正这糕点的制作方法自己也是从网上看来的,还不知道能不能做得成,唐秦家去试试看,如果成功了,自己以后想吃了来他家买起来也方便,更能稳定双方的合作关系,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秦家娘子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手里提着两匹花布、五斤猪肉,才进了自家铺子,就看见丈夫和儿子忙得脚不沾地,便准备也去帮忙。

  “娘,你回来了。”秦天瑜眼尖,看见自家娘亲带了东西进铺子便招呼起来,“怎么拿了这么多好东西。”

  “你帮我把东西拿进去,我来称糕。”秦家娘子说罢便准备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儿子,自己来接待客人。

  “娘,还是你去你,这里有我和爹在,忙得过来。你先进去吧,夏家二娘子还是里面等着你呢,都坐了好一会了。”秦天瑜忙说道,让母亲进去。

  “哎呀,你看我这记性,把二娘子给忘了,她每次都是这个时候来,我该早点回来的。我先进去了啊。”秦家娘子怕二娘子等久了,就急急忙忙往里屋走去。

  秦家娘子把手里拿着的布匹放到一旁的立柜上,又把猪肉放到搁在一旁的篮子里,才说道:“二娘子,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秦婶子,在你家坐着又有茶水喝,又有糕点吃,等得再久我也愿意。”夏晓晴笑着说道。

  “你喜欢就多吃点,二娘子,这是这几天的蛋钱,你点点看。”秦家娘子从身上拿出钱袋,取了些钱递给夏晓晴。

  夏晓晴接过钱也没数就手巾自己的钱袋里,她还是挺信任秦婶子的。夏晓晴第一次看到秦婶子时,就对她很有好感,又经过这几次的接触,就更喜欢她了。

  “不用点了,肯定不会错的。”夏晓晴又指着花布说道:“上街去买了这么多好东西啊。”

  “哪啊,这些可不是我上街买的,都是我邻居家送的谢礼。”秦家娘子一脸高兴地说着。

  “婶子,你做了啥好事啊,让人给了这么好的谢礼。”夏晓晴看着她高兴,也顺着话问道。

  “这些是隔壁周家给的谢媒礼,我帮他家大女儿拉了红线,今天媒婆正式上门提亲了,周家一高兴非要送我好些谢礼。”秦家娘子说得兴奋,掩饰不住得意之情。“那周家的大娘子都十五岁了,这两年可把家里愁坏了,好在现在总算要嫁出去了。”

  果然已婚妇女都有给人说媒的爱好,古代女子十五岁还没人提亲,肯定有什么问题,不知道秦婶子是怎么说成的,夏晓晴也心怀八卦之情,便接着问道:“婶子,你给我说说你,是怎么一回事啊。”

  “你哥小姑娘家,知道这些做啥,今天不急着回家了啊。”秦家娘子用手点着二娘子的额头,笑道。

  “婶子,我不急,你就给我说说吧。”夏晓晴一脸媚笑道,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在古代可没有什么娱乐,就靠听点小道消息过活。

  “那成,今天你就留在婶子家吃了饭再回去,我们炖肉吃。走,跟我去厨房,我们一边做一边说去。”秦家娘子为人爽朗,家里又只有三个儿子,早就想要个女儿,看二娘子懂事又能干,早就喜爱不已。

  “好啊,我今天就在婶子这蹭饭吃。”夏晓晴也不推辞,便随着秦家娘子去了厨房。

  第六十四章 绝配

  秦家是个典型的四合院格局,院子里有三间正房,东厢西厢各有两间屋子,道座的房子因为靠近街道该改成了铺面,道座的屋子本就修得宽敞些,所以被隔成了里外两间,原来的里间改成了糕点铺,原来的外间就是刚才夏晓晴休息的客厅。

  秦家娘子提着猪肉,带着二娘子往西厢房走去,边走边介绍道:“二娘子,你来了这么几次,还没来过我家厨房你,这西厢的两间屋子都是用来做糕点的,这间是专门拿来放配料和做点心的,这一间便是厨房,专门用来蒸制和烤制糕点的。”

  夏晓晴跟在秦家娘子后面进了西厢房右间,进去才发现西厢房的左右两间屋子是相通的,靠中间的墙面上开了小门,让人方便通过。靠右厢房的里间堆满了面粉、鸡蛋、果脯等制作糕点的原料,外间的屋子中间放着一块大大的案板,案板上堆满了好些成型的糕点坯子,秦家大儿子正带着两个伙计正在做糕点。

  各种香味夹杂其中,让夏晓晴深吸了几口气。能在糕点房里工作真幸福,夏晓晴想着。

  “二娘子,这就是我家老大,你还没见过吧。”秦家娘子指着包着头巾,围着围腰,正在捏糕点的十七八岁的少年说道。“天明,这是夏家二娘子,就是她家每天给我们送鸡蛋来的。”

  夏晓晴听了介绍,便笑嘻嘻地率先打起招呼来:“小明哥好。”

  夏晓晴是现代人,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秦天明听闻母亲说话,抬起头来,看见一个八九岁大小圆脸杏眼笑嘻嘻的女娃,正和母亲一起站在门口,目光直直望着自己。又听闻女娃给自己问好,有些不好意思,脸也红了起来,但也还是回声道:“二娘子,好。”说罢便又低下头忙自己的去了。

  “我这大儿子什么都好,就是脸皮太薄,间隔生人就不好意思。”秦家娘子笑说道,“你看,脸都红了,没出息。”

  旁边做事的两个小伙计听闻,也跟着笑了起来,相比这确实是经常发生的事。

  看来秦家两个儿子,一个活泼大方,一个腼腆害羞,性格竟是完全相反,镇上有趣得紧。不知道秦家三儿子又是哪种性格,夏晓晴有些好奇。

  “走,二娘子,我们去厨房,”秦家娘子拉着夏晓晴的手,就往左边的房间走去。

  左边的屋子是一间大厨房,跟右边一样,也被分成了里间和外间,里间专门修了烤炉和灶眼,用来蒸煮烤制点心,外间也放了大案板,用来防止做好的点心,现在案板上就放了好些装饼的柳条筐。

  灶房里也有一个伙计正整理着才出炉的点心,看到师娘进来,便出声唤道:“师娘,你回来了啊。”

  “这一炉子桃酥还有多久才出炉?”秦家娘子问道。

  “这一炉是师父才做的,还要烤上两刻钟才行。今天赶集,店里的糕点卖得好,师父之前做的都卖光了。”小徒弟回答道。

  “那蒸糕还有吗?”

  “还有些,大师兄他们正做着,能赶得上卖。”

  “这就好。”秦家娘子把家里的事问了个遍,才放下心来。

  “二娘子,进来。”秦家娘子招手让夏晓晴进去里间。

  夏晓晴进去后才发现,靠几口大灶的边上还有两个小灶眼,灶上的墙根处放了些装油盐酱醋的小陶罐,小灶眼旁边还立着一个小案板,想来是秦家专门用来做饭的地方。

  秦家娘子拿起猪肉便开始收拾起来,看下家二娘子站在一旁,便拉过一个小杌子,递给二娘子,说道:“二娘子,你坐着吧。”

  夏晓晴连忙推辞:“婶子,你可别这么客气,要不我来帮你打下手吧,让我坐着看你做事,可别扭死我了。”

  “你是客人,怎么能让你做事呢,要不是我实在分不开身,连这厨房我也不会让你进。”秦家娘子挥挥手,拒绝道。

  “哎呀,婶子,这些事我在家都是做惯了的,在你家有啥做不得的,让我来帮你吧。”夏晓晴自发挽了袖子,收拾起橱柜上的青菜来。

  秦家娘子看她自发地动起手来,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便和夏晓晴说起周家的事来。“那周家是后面搬来的,但也和我家做了十几年的邻居了,他家的小娘子小时候倒也可爱脸圆圆的小嘴红红的,长得挺喜气的。可是没想到前几年,突然生了场大病,脸上就得了些麻子。那麻子再配上她的圆脸,就成了烧饼脸,之前周家怕女儿嫁不出去,也瞒着外面的人,只是有一次他家里的仆人说漏了嘴,被前面卖茶水的孙二嫂听见了,这闲话就传远了。孙二嫂和周家以前就有些过节,更是添油加醋地传,外面的人都知道周家的大女儿长了张烧饼脸,就越发没人上门提亲了。”

  “那后来呢?婶子,你是怎么说成的啊?”夏晓晴好奇地问道。麻子加圆脸=烧饼脸,倒还真贴切,夏晓晴暗自笑道,这样高难度的工程,不知道秦婶子是怎么说成功的,真是太厉害了,完全可以去当专业媒婆了。

  “这次能说成,也是凑了巧。我家铺子有个常客,隔两天就来我家买次糕点,时间一久,就和我家熟了,他家开了个书斋,就在前面两条街,家里生意也好,生活也富裕,平日没什么烦心事,就是家里的大儿子二十五了还没能订上亲。有次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家大儿子眼神不太好,看不清东西,说了好几家,女方家都嫌弃。当时我就想说这下巧了,瞎子遇到麻子,这下两个都不嫌弃。”秦家娘子讲的眉飞色舞,继续说道,“当下我就把周家大女儿的事说了,那客人马上就让我去说去。我去周家一说,周家人也高兴,能把麻子女儿嫁到富裕人家去,他们想都不敢想。我说了那家男子眼神不好,周家也说没关系,正好女儿可以不被嫌弃样貌丑陋,这样的姑爷比健全的人更好。”

  第六十五章 自己找媒婆

  麻子遇到瞎子,真算得上是茶壶装汤圆——遇了缘,乍看像自己前世在网上看过的笑话,没想到穿越到古代还会遇上真实案例。

  “呵呵……呵呵……”夏晓晴捂着嘴,不厚道地笑着。

  秦家娘子想着也觉得好笑,也哈哈大笑起来。

  “婶子,这太有趣了,两人可真真是绝配。”夏晓晴觉得自己眼泪都笑出来了,赶紧扯了袖子擦了擦。

  “谁说不是啊,连给他们和八字的算命先生都说,两人是命中注定的良配,以后两人定会衣食无忧,还会儿孙满堂。”秦家娘子对算命先生的话深信不疑,觉得自己给两家说媒,完全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婶子,还有啥有趣的事吗?再说点给我听听。”夏晓晴听得高兴,便想让秦婶子多讲一些。

  秦家娘子把去了毛切好的猪肉放到锅里煎,看猪肉表面煎得微黄,就加了水和酱油进去炖煮。

  夏晓晴把青菜都收拾好了后,就站在一旁看秦婶子做菜。

  秦家娘子和二娘子说得投机,心里也觉得痛快。秦家都是些大老爷们,家里就只有她一个妇人,丈夫也是个少言寡语的,平日在家里除了天瑜能陪她说上两句,其他的人都指望不上,只是天瑜毕竟是男孩子,自己也不好和他讲这些。现在好不容易有个人能陪着自己说说话,可把她高兴坏了,觉得自己压抑许久的欲望,终于可以发泄一番了。

  秦家娘子一边忙活着手上的事,一边滔滔不绝地给夏家二娘子讲起最近发生的趣事来。

  夏晓晴站在一旁听着,发现秦婶子知道的事可真多,这镇上好多人家的秘闻都知道,虽然秦婶子说的那些人夏晓晴并不认识,但从她的话语中夜能分辨出,应该都是些真实的事。夏晓晴没想到秦婶子交游如此广阔,连好多大户人家也认识。只不过夏晓晴转念一想,便知道之中是什么原因了。秦家开的是糕点铺,而且秦家糕点铺做的糕点味道也是这镇上数一数二的,想来肯定很多大户人家都会来她家买糕点,交际广阔也是十分正常的。

  秦婶子既然认识这么多的人,是不是也可以让她帮忙给夏大姐介绍一些相亲对象呢?夏晓晴在心里思量着。

  钱家自从上次过后便没听到消息,之前夏晓晴还有些担忧钱家的说亲,后来看到过了这么久也没有下文便放下心来。

  夏晓晴仔细考虑过,夏家住在乡下,接触的人也大多是附近的村民,以后来提亲的少不了是些农户地主之类的家庭,嫁到那些人家里,地主家庭还行,如果嫁到农户家里,夏大姐以后少不了要自己下地种田。夏家虽然经济状况不好,但怎么说都是书香门第,家里堆孩子也是爱护有加,从来没让孩子们下过地种过田,夏大姐虽然做家事有一套,毕竟也没真正干过重活,夏晓晴觉得必须杜绝这种状况。

  乡下的有钱人家毕竟有限,更不要说是有钱人家的青年才俊了,还是镇上的发挥空间更广阔一点,夏晓晴立马决定让秦婶子帮忙物色。这种关系着夏大姐终生幸福的大事,不能坐以待毙,还是应该主动出击抢得先机,免得到时又有歪瓜裂枣上门提亲,爹娘头脑一热就把大姐给嫁了,可就杯具了。

  既然打定主意,夏晓晴便把话题朝这上面引。“前几天也有人给我姐说亲了,是我们邻村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爹死得早,他娘就盼着他考上状元光宗耀祖。”

  “他家里咋样啊?”秦家婶子也同大多数中年妇女一样,最先便想到了家境问题。

  “家里又十几亩田地,都佃给别人种着,家里倒还是富裕。只是……”夏晓晴故意顿了顿,才说道,“我听别人说,他家娘亲性格有些孤僻,不爱与外人交往,也不许儿子和朋友往来。把大姐儿嫁给这样的人我觉得不太妥当,只是不知道爹娘的意思。”

  秦家娘子听了二娘子的话,微微皱了下眉,说道:“这婚姻可是大事,马虎不得,还是让你爹娘多考虑考虑。”

  “我们乡下地方,这也算得上是个顶好的人家了,又是个读书人,家里也有些田产,现在我爹娘岁有些不愿意,但以后没有更好的人家,我爹娘多半还是会同意的。”夏晓晴故作无奈地说着,然后又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激动地拉住秦家娘子说道:“秦婶子,要不你帮我姐寻个好人家吧。我姐可好了,长得也好看,菜叶做得好吃,绣得一手好女红,还识字,比镇上的女子都强。”

  秦家娘子倒也挺自家大哥说起过夏家的事,知道夏父是秀才出身,夏家外公还是举人,夏家也算是书香门第。现在夏家又十几亩地,还开了养鸡场,也算得上的中等人家,如果夏家大娘子真如她妹妹说的这么好,给她做媒倒也不是什么难事。自己和二娘子这么投缘,能帮得上忙也是好事。“成啊,我帮你留意着,你家想找个咋样的啊?”

  “我娘说只要家世清白,踏实上进的人便成。”夏晓晴概括地说着,又补充道:“商人或读书人都没关系,最好还是要能养得起家的。”

  “这好办,我帮你问问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等有了我马上通知你家。”秦家娘子觉得夏家的条件倒还简单,便一口答应下来。

  “婶子,镇上太谢谢你了。”夏晓晴感谢道。

  秦家娘子摆摆手,说道:“没事,我本就爱给人牵线搭桥,你就等着我的消息吧。”

  “有婶子在,额大姐肯定能找到一个好人家,到时候我爹娘一定会好好谢你的。”夏晓晴恭维着秦婶子。

  “你哥鬼灵精,这么小个人连姐姐的亲事也要管,小心被别人知道了笑话你。”秦家娘子笑着说道,用沾了面粉的手指刮了刮二娘子的鼻子。

  夏晓晴的鼻头沾了面粉,顿时变成了白色。“婶子,你真讨厌,还捉弄我。”

  第六十六章 豌豆糕

  “娘,你们在干啥呢?”秦天瑜走进里间,便看到自家娘亲和夏家二娘子正在笑闹着,二娘子脸上还被面粉弄得一脸白灰,娘脸上倒还干净。

  秦家娘子看儿子进来,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把笑脸一收,便问道:“你怎么过来了,没在铺子里守着啊?”

  “铺子里有爹在咧,爹让我来问问什么时候可以吃午饭,我们忙了一早上,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秦天瑜捂着肚子说道,又拱了拱鼻子深吸了几口气,问道:“娘,今天中午吃啥啊,闻着这么香。”

  “中午吃炖肉和烤饼,闻着香吧。今天二娘子也留在我们家吃饭,告诉你爹去,让他再等等,午饭还有一刻钟就能好。”秦家娘子交待着儿子,“趁现在铺子里不忙,你去屋子里拿钱去,给你爹打壶酒回来,中午就着好菜也让他喝两口。”

  “知道了娘,我这就去打酒去。”说罢秦天瑜便往外面走。

  看到秦天瑜,夏晓晴便想到了豌豆糕的事,现在自己又有事求秦婶子,何不趁机说了豌豆糕的方子,当做回报,这样一来秦婶子给大姐找对象的时候也会多上些心。“婶子,刚才小瑜哥问我豌豆糕的方子,我想起来了。”

  “豌豆糕的方子?啥方子?天瑜怎么会问你我们家做豌豆糕的方子?”秦家娘子疑惑地问道。

  “不是的,婶子。不是你家的那种豌豆糕,是我在亲戚家吃过的那种豌豆糕,是专门请京城来的师傅做的,跟你家做的味道不一样,可好吃了。”夏晓晴引诱道,住在你被提起秦婶子的兴趣。

  “京城的师傅做的豌豆糕?和我家的不一样吗?”秦家娘子听到是京城的点心师傅做的糕点,便来了兴趣。那时京城算得上是流行的发源地,各地都爱跟着京城学,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吃食点心,都是如此。

  “不一样,味道可好了,吃起来软糯弹牙,香甜可口。”夏晓晴可着劲地形容豌豆糕的味道口感。

  “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那能给我们说说吗?”开发个新品种的糕点不容易,既然二娘子知道,当然要仔细问问。

  “行啊,当时我娘看我爱吃,专门去问了这豌豆糕的做法,我也记下了。”夏晓晴先解释了一番方子的来历,怕秦婶子不相信。“这做法也简单,就是将洗净的白豌豆用磨磨成两瓣,用柳条簸箕簸净豆皮。在一口添满水的陶盘锅架在焦炭上煮开后,倒入磨好去皮的豌豆,锅开后撇净上面的沫,焖火,用温和熬一个半时辰,直到豌豆熬成糊状,加入黄色的饴糖,用大木勺搅匀。”

  “这就做成了啊?”如果是这样,倒不是多难做。

  “还没呢,还要把蜜枣在大盆里,摆成微型花样,在撒上果脯丝,倒入一层熬好的豌豆糊,再一层蜜枣,一层豌豆糊,瓷瓷实实地码个满盆,豌豆糕基本成型。之后放入井里冷藏凝结,几小时后即能食用了。卖糕前,把盆反扣到案板上,整盆糕就出来了,再用刀切成菱形的小块变成。其实做豌豆糕最好有柿子片,豌豆糕里夹着柿子片时最好吃的,只是没有柿子片,用蜜枣代替也好吃。”夏晓晴把自己记得的制作方法都说了出来,只是没说自己从没有试做过,也不知道这方子对不对。

  “二娘子,你等着,我让你天明哥来听你说,现在家里做的糕点大多他都会,你仔细说给他听听。”说罢便大声叫唤,让大儿子过来这边屋子。

  “娘,你叫我啥事啊?”秦天明把满是面粉的手举在胸前,对着母亲问道。

  “你过来试试,二娘子给你说个做糕点的方子,你仔细记下,等会做来试试。”秦家娘子交待着儿子,向二娘子请教。

  “是啥糕点方子啊?”秦天明没想到夏家二娘子年纪不大,居然还会做糕点。

  “跟你做的一样也叫豌豆糕,只是做的方法不一样,味道口感也不一样。”秦家娘子也吃过哦自家的豌豆糕,也觉得和平日吃过的绿豆糕、红豆糕差不多。想来二娘子说的这种应该更好吃才是。

  “二娘子那你给我说说看,具体是咋做的?”秦天明问着。

  秦天明平日害羞腼腆,没想到说起做糕点来,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也不脸红了也敢对着自己看了。夏晓晴又把给秦婶子说的制作方法仔细地讲给秦天明了。

  秦天明聚精会神地听着,还不时问上几句,挺二娘子一说完,便迫不及待地行动开了。

  “他就跟他爹一样,一心想着做糕点,走,我们不管他了,出去吃饭去。”秦家娘子早就趁着两人说话的时候,把饭菜端了出去。

  秦家吃饭分了两桌,铺子里的学徒是在厨房吃饭的,而秦家人都是在铺子的里间吃饭的,也好边吃饭边顾着生意,坐在里间外面来了客人招呼一声便能听见。

  夏晓晴进去发现秦大叔已经坐在里面了,秦天瑜正在给他爹倒酒。

  夏晓晴赶紧给秦大叔打招呼:“秦大叔好。”

  好儿童要讲礼貌,才会招人喜欢,夏晓晴清楚地明白这一点。

  “二娘子,别客气,坐下吃吧。”秦荣发指指座位,让二娘子赶紧坐下吃。

  秦家娘子拿过夏晓晴面前的空碗,给她盛了一大碗炖肉:“趁热吃,味道可好了。”

  “谢谢婶子。”夏晓晴也不客气,接过碗就吃了起来。只是怎么少了一个人,“婶子,天明哥呢,他不过来吃饭啊?”

  “你自个吃,不用管他,得了你那糕点方子,他哪还有心思出来吃这饭啊,不把这豌豆糕做出来,他不会知道饿。我给他留了饭菜,等晚点他自然会来吃的。”秦家娘子十分了解自己儿子,知道现在是不可能叫得动他的。

  居然还有人为了做糕点废寝忘食,见了人也动不动就;脸红,真是个奇怪的人。咦,难道是有点轻微的自闭症,这样倒还能说得通。

  第六十七章 抢名字

  别人家的事还是少问为好,夏晓晴这样想着,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夏晓晴在秦家吃的这顿饭,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愉快的,秦婶子和秦天瑜都是话多的人,自然是不会冷场滴。吃过饭后,夏晓晴觉得时间也不早了,便向秦家人告辞准备离开了。

  本来夏晓晴还想等秦天明把豌豆糕做好后尝尝看,那豌豆糕的做法还是比较费时间的,今天自己是等不到了,只好下次再来尝尝看了。

  离开的时候夏晓晴突然想到一件事,便拉着秦婶子说了起来:“婶子,我听那京城的厨子说,那种豌豆糕在京城的名字叫豌豆黄,如果你家能做出来,也可以叫这个名字,好喝以前的相互区别。”

  夏晓晴准备把清宫名小吃提前引入明朝,心想一个吃食总不会扇动蝴蝶翅膀吧,早点出现也是为后代造福。

  “豌豆黄,咋是这么一个怪名字?”秦家娘子不解地问道。

  夏晓晴大囧,这她也不知道怎么就叫这个名字,只好说道:“这我也不知道,只是听厨师这么说的。”

  “管它的,怪就怪吧,就跟着京城叫吧。”秦家娘子也不再多想,就决定跟着京城潮流走了。

  “婶子,我走了啊。”夏晓晴告别道。

  秦家娘子把夏家二娘子送到门口,塞给她一些糕点:“这些糕点你拿着,带回去给你弟妹吃去。”

  “婶子,不用了,我先走了。”夏晓晴赶紧推辞,又把糕点塞了回去,然后拔腿就跑开了。连吃带拿的事她实在是做不出来的,只好迅速消失了。

  “这孩子,真是。”秦家娘子看二娘子走远才转身进了铺子。

  给爹娘买完药,又买了些家里要吃的猪肉后,夏晓晴看看时间不早了,就去镇口坐车回家。坐在牛车上,夏晓晴算计起这些日子以来养殖场的收益来。

  这段时间养殖场卖蛋赚的三两银子,都被夏晓晴用来扩大再生产了。夏晓晴坚持了自己的一贯想法,直接购买证在产蛋期的母禽,和已经长成半大的成禽,这样一来,产下的鲜蛋马上就可以找钱回来,半大的鸡鸭鹅买回来。集中催肥一个多月就可以对外出售了,这样养殖场的资金就可以迅速流动起来,而不至于光出不进。

  现在养殖场里下蛋的家禽,就有一百二十只左右,还有四十多只马上就可以出栏的肉禽。半大的肉禽也还有五十多只,在催肥一个多月也可以出栏了。育雏场里还有一百多只人工繁殖的幼仔,只要坚持过这段时间,就基本可以不用再向外面购买鸡鸭小仔了,到时候就只需要饲料和人工的开支变成。

  夏晓晴想到今天收回来的六百多文钱,准备先把钱还给夏大姐,养殖场上周才添了家禽,场里也还储备了一些饲料,刘家嫂子的工钱也才发了,暂时是用不到钱了。

  自己查大姐一两多银子,今天换六百文,都还要差她六百多文钱。夏晓晴看着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干瘪的钱袋,感到一阵郁闷。怎么钱到了自己手里就揣不热呢,长期都是右手进左手出,这样的感受真是太不好了,都说有钱好傍身,身边缺了钱连说话都会没底气的。现在这养殖场虽说是自己在打理,可收益都是自己家的,真正到夏晓晴手里的钱,根本没有。看来自己真的要卖食单给周掌柜,赚一笔钱给自己傍身了,女人还是要有点私房钱比较好。

  福满楼想要下酒菜菜谱,下酒菜到时有许多,只是这古代缺了不少调味品,能做的菜范围就小了不少。

  其实卤菜是最好的下酒菜,只是夏晓晴不想十两银子就把这卤汁的配方卖了,她还想以后自家也开个饭馆,到时卤菜可是必不可少的特色菜肴呢。之前就算是对刘家,夏晓晴也没说出配方,每次都是自己去提钱配好,不会再弄碎了交给刘家的。刘家人单纯,也不懂高深的厨艺。不会娶探究卤料配方。可周掌柜不一样,就算是弄成碎末给他,也难保不会被厨子研究出来。

  夏晓晴在牛车上摇晃了半天,终于把要卖的方子确定下来,她准备卖两道菜的方子,一道是前世常吃的糖醋里脊,一道是香酥鸡块,这两道菜都不需要太多的配料,做起来又方便,味道也十分的好。提过香酥鸡块能卖得好,自家养殖场出产的鸡肉就能跟着大卖,说不定还能帮秦家增加一笔收入,受惠的可就不止一家了。

  夏晓晴准备回去试做糖醋里脊,在前世她没少做过,可是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西红柿出现,至少夏晓晴来了古代这么久就一次也没能看见过。她还想用饴糖和陈醋熬成酱试验一下,看效果是不是也差不多。

  夏晓晴回到家已经是申时三刻了,稍稍回屋休息了一会,夏晓晴就又开始忙碌起来。

  把买回来的猪肉切成条状,加入少许盐和料酒腌制,然后在另一个碗里放入面粉,加入水和少许蛋液,调匀成厚厚的糊糊,最后把腌制好的猪肉放到碗里挂糊备用。

  “二妞,你咋放这么多油啊?”夏大姐看到妹妹吧一罐油都倒了下去,不禁着急地说道。

  “姐,这油我是用来炸东西的,等炸完了还能继续拿来做菜用,不会浪费的。”夏晓晴知道姐姐节约,赶紧解释道。

  “那就好,可吓死我了。”夏大姐放下心来,“你这是做的啥菜啊?这肉条还要裹糊糊。”

  “我炸的这个叫酥肉,这酥肉可以就这么干吃,也可以用糖醋酱炒着吃,还可以煮汤喝。”酥肉粉条汤味道最好,可是这个时代还没有红薯,粉条也没看到,看来只有改天自己用绿豆做做看了。真是杯具,想吃个东西还得靠自己发明创造。

  “姐,你帮我看着,等这油八成熟的时候,就可以把这挂了糊的肉条放进去了。”夏晓晴交代姐姐帮自己看着锅,自己就忙着去调糖醋酱汁去了。

  第六十八章 有毒的蕨菜

  “二妞,你看看这可以了吗?”夏大姐第一次炸酥肉,拿不准火候,看到稍微变成了黄色,便问了起来。

  夏晓晴看看锅里漂浮着的肉条,外皮已经呈现出金黄的颜色了,差不多有九成熟了,就说道:“大姐,差不多了,你把它们先捞起来,把剩下的那些放下去炸去。”

  夏大姐听着妹妹的指挥做着事,没一会就把剩下的一半都炸好了。

  “这就成了吗?还做什么不?”

  “等锅里的油温升成九成熟的时候,再把之前炸过的酥肉都放下去重新炸一遍,这样吃起来会更香脆的。”夏晓晴利落地端起大盘子,把里面放着的酥肉,全部倒进油锅里。“这次稍稍炸一会儿就成了,千万不要炸久了,很容易糊掉的。”

  “二姐,你们做的啥好吃的啊,我在院子里就闻到香了?”夏二郎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手里还抱着一个大篮子。

  “二郎,这一下午你去哪儿啦?怎么现在才回来。三郎和四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