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71章

  “你把钱给俺,俺就给她见面礼,你把三金交到你娘手里,俺不就有三金讨好媳妇了!”

  后来总算听明白了传林支支吾吾的意思:和二哥借一借,婆媳见面应该有这一节礼数的,不然未来岳父家有意见。

  “那也行,给你二嫂多少见面礼,也给小芳多少,着一碗水俺得端平!”

  男孩在那边撒娇:“四年前的钱和今天的钱不一样了啊!”

  “哪不一样了?”

  “四年前更值钱,长期看人民币是贬值的!”

  老太太挺明白了,“那就再给你加二百!”

  于是母子在见面礼上商量好了,又谈了些别的。传林好像挺满意,把岳父家人夸成一朵花似的,都很会做人,也很懂事,还把人家的应景之词显摆出来:盼着早日看到亲家,商量一下孩子下一步的事。

  哎呀,老太太坐不住了,在二儿子家受了冷落,说不定在三儿子家能补回来。考虑了两天,和周围邻居一说,大伙都鼓励她亲自去看一看,武汉虽比不上北京,好歹也是大城市,让儿子领着转一转,就当旅游了;货这么大一把年纪,省个啥劲啊,这前半辈子受的苦,后半辈子有条件补,就坚决补!别让自己太不值。

  老太太心眼活动了,也觉得和这个小儿子更贴心。三个儿子,活都让大儿子干了,巴掌都

  让老二挨了,就老三最受疼爱,从小有点好吃好喝的都捣腾到他窟窿眼里了。

  老太太手里还是有些私房钱的,孩子大了,没钱都能去想办法挣,她老了,得为自己藏点棺材板钱。于是老人从床板下翻出包得层层叠叠的票子,取了十几张,咒骂了老三没有预付,然后吧大龙交给绣花,在邻居们羡慕的目光中骄傲地去武汉了。

  传林电话里嘴巴很甜地说欢迎老娘去,但一旦老太太真到了武汉,给他打电话去火车站接时,小伙子惊讶得下巴差点掉在地上,有点不明白老娘为什么在他最忙的时候给他添麻烦,而且没听出她最近一定要来啊!

  传林在岳父手下干活,显而易见并没有享受到乘龙快婿的优待,只是人家闺女有些喜欢他慵懒的小资情调,也睡过觉了,生米做成了熟饭而已。在没有得到正式认可之前他需要乖乖的,好好表现一下,他称这种状况为“先夹着尾巴做人”。先前给老家打电话,他只是想从另一方面促成他和小芳的稳定关系,如果婆家人重视一下,正式地给些钱物,让岳父家人觉得他家里人很重视,说不定能松松口,把婚事定下来,他的生活更稳定一些,毕竟在年轻人中,他的资本太有限,没房没车没存款,前途未卜,还是个外地人,他需要在这个城市先稳住脚跟。城市里谈男女朋友,自由谈是一回事,到节骨眼上双方家庭的重视也是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自己家里此时能推动一把,出点钱,他能保证将来稳定后加倍还回去。

  老太太是在这种情况下到武汉的。远远的只看到儿子一人有点着急慌忙地去接她,想象中漂亮的未来三媳妇没跟着。

  传林没吧母亲带到他和小芳的住处,虽是租来的房子,给老太太临时找了个干净的旅馆,一百块一天的那种,在市中心,也不算差。老太太进了房间,心有些凉了,一是没比上在北京住的四星级酒店,二是晚饭是不仅亲家没露面,小芳也没露面,只有儿子陪着她沉默地吃。她难受的是,儿子没瘦,没晒黑,但很饿呀,三扒两扒就把碗里盘里扒光了。

  儿子放下筷子突然问:“准备了多少见面礼啊?明天我把小芳带过来。”

  “八百。”

  传林好像给这个惊人的数字吓着了,“就给这一点?”

  “当年何琳回咱家时,俺给了五百人家也没嫌少,那五百还是你个提前塞给俺的!”潜台词是:这八百你也得回头塞给俺!

  传林脸阴郁下来,苦笑不得,“那你还大张旗鼓跑来干吗?这样看媳妇哪拿得出手?”

  老太太不高兴了,“哪有这样说话的?俺是你娘,你交了女朋友俺来看看,认认你家的门你哪有这么多屁放?这几年不是供你上学那么多钱,俺还能没钱给小芳见面礼?你这个没人心眼的憨货!”

  传林无奈,道理和母亲是讲不通的。那一晚老太太自己在旅馆里孤独地度过,本指望老三能留下来娘俩说说话的,但大学生的三儿语气多有不耐烦,留不住他,闷着气看着他一晃一晃走了。

  传林不敢把母亲的到来跟未来岳父母说,怕寒碜,跟小芳说了,说母亲要到广州看妹妹,中途下来看看她,请她给点面子,配合一下。

  小芳何等聪明之人,在其市井父母影响下,早把王家太后在二儿媳妇家的事迹查清楚了,别说婚后不让婆婆上门,就是结婚前也不可能,你们又不出房又不出车,什么都靠女方家操持,那就当上门女婿好了。女孩只管答应陪着见一面,见面礼什么的,不要!摆明了就是要和婆家人两清,互不欠,将来也是。

  第154节:婆婆来了

  第二天饭桌上,当老太太摆出八张粉红色毛爷爷时,小芳眼睛抬到老太太头顶的墙上,坚决不要。

  传林说:“这次出门没带多少钱,给你买身衣服的。”

  “还是留着阿姨自己买吧,我自己挣钱,能自己买。”

  稀稀松松吃完饭后,女孩就不冷不热的告辞了。

  老太太叹口气:“长得比何琳高,也比何琳俊,就是不会来事!”

  不仅三媳妇不如何琳会来事,三儿也不如二儿如她意。老太太还想看看儿子未来岳父家的工厂在哪里,老三推托累,哪里也不想去;老太太退而求其次,想知道儿子在什么地方住,老三推不过,就带着母亲转了好几圈,终于转到一个能俯瞰长江的整洁漂亮的花园小区里,指着某一幢高处说:“我和小芳就住在那里,二居室,里面中档装修,放心吧,生活还可以。”

  老太太稍显可怜地:“不能上去坐坐?”

  老三面有难色:“……钥匙忘到了小芳包里。”

  拿着见面礼,满怀一腔热情,却连儿子的家门也没进去,老太太回老家后难受呀,坐卧不宁,就坐在墙角避风的地方一边晒太阳一边剥僵硬的棉壳。那些嫩的,冬天来临前还没有开花的棉壳皱巴巴干瘪地缩着,只来及裂开一开一道或两道缝,能看到里面的白棉丝,需要粗硬的手指用力掰开,掰不开就用剪刀或砖头砸,才能扯出里面硬邦邦一团发黄的棉絮,留下棉壳当柴烧。越想越糟心,老太太干着活,眼角里就不由自主噙满了泪。

  一个邻居抱着簸箕路过,走走停停,老远看到她就说:“传林娘,还不去武汉享福去?让三儿媳妇孝顺你!熊老妈子在家里干坐着捡点棉花做啥呀,轮也轮到三媳妇了。”

  老太太冷笑回答:“眼珠子都指不上,还指望眼眶子?”由于怕人笑话和小视,声音很小,小得只有她自己听见。

  一个人至少难受了半个多月吧,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念叨:这个儿算是养瞎了,指不上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绣花知道了,邻居知道了,在北京的传志知道了,何琳也知道了。

  不过老太太沉闷了一段时间后,也不怎么在乎了,现在不孝顺的孩子多了去了,谁笑话谁呀。好歹她还有其他儿子指望。

  这天老太太在家接着二儿报喜的电话,先是心里凉了半截,骂媳妇不知好歹,不信她的偏方,终于生了个小丫头吧!自古的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好歹自己有个大孙子了,没那么彻心悲哀。自己去田里锄地时,把这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地顶头的邻居,而且没有隐瞒自己的不满。

  有邻居宽慰她:“城里有一个闺女的也不少,怎么不是过一辈子?人家也过得不错呀!”

  “你可别这么说,城里人也很想男孩子的,就是没那命,没摊上,没啥办法呀!”

  “你二儿在城里,有个闺女过过也不孬,你这个熊老妈子别先吃萝卜淡操心了。”

  老太太噼里啪啦把棉棵上的棉壳摔下来,收拢到簸箕里。“没有男孩子过个啥劲的?心里没劲!想想俺二儿子干一辈子将来物件给谁啊!”

  邻居笑,“人家城里没儿的物件都给了谁?”

  “给了谁?反正心里也好受不到哪里去,俺得让他俩再想想办法。”

  “你有那空给抱过来养着呗,他们再添一个。”

  “俺一把年岁了,给他们侍候孩子?”

  “谁叫你是奶奶呢,儿家有事你个老妈子不帮谁帮?”

  老太太又找到自信了,“俺得去,王八孙子没那命,不听咱的还充能,瞎能豆子!现在不能了吧?”

  邻居起哄,“不听话,你去城里骂他们!”

  “得骂!肚子不争气磕头认错有个屁用?有二两本事给俺生个孙子呀!”

  “哎呀,老妈子,还是你厉害呀,估计这回你儿子媳妇还不乖乖的,你说几是几!快点去北京吧,享福!像俺这样的,这辈子没啥指望了,老老实实拴在这几亩卡拉头子地上等死吧。”

  另一个也说:“对呀,走了还回来做啥?给媳妇侍候月子——城里媳妇兴让婆婆给侍候月子吗?”

  “兴不兴,俺都去,看看她有啥脸给俺交代!”

  “老妈子,别忒性急了,让媳妇给撵出来……”

  被邻居追捧和挤兑的王老太太很快给儿子打了电话要求北京。传志吃了一惊,“娘啊,你现在来……有用吗?”

  “咋没用?这叫啥话?儿子有孩子了,俺去看俺孙女去,谁能挡着?”

  “不是啊,何琳正在坐月子……”

  “坐月子,你娘不能帮把手?”

  “有月嫂,请了月嫂,别人不用帮了……她小姨给请的。”

  “老爷,得花多少钱啊?”

  第155节:婆婆来了

  “娘,几千块钱,你不用管了,反正就一个月。”

  “呃,生个孩子光请个侍候的人就花几千块,你咋没想着请你娘挣这几千块?”

  “娘啊,你不懂,这月嫂是经过正规培训的,科学照顾月子……”

  “再科学不就是侍候个人嘛!又不是制造飞机,不行,俺得去,你这个憨儿拦着你娘干啥?你娘去看孙女,不能看啊?”

  “娘,不是拦你,家里不是忙嘛……”

  “俺忙不忙你能担点什么事?你别拦了,你娘这次去有要事与你商量,不然也不会扔下地里的活做给你吃!”

  传志一愣,有点紧张,“什么事?”

  “你这个憨熊!俺就不能给俺刚出生的孙女塞点礼缝个小褥子做几件小棉衣?你咋就憨完了?何琳和她娘家人哪个是能动个针动个线的?当*知道孙女落地了,能装个不知道不去看看啥的,叫人笑话?家里这二亩坷拉头子地又有啥要紧的?”

  传志一想,对啊,当*来看孙女天经地义啊,老人容易隔辈亲,也是个礼数。

  于是在何琳月子里的第十六天,婆婆大驾光临了,带着菜地里的鲜玉米棒子,几斤刚摘的茄子辣椒等,一包还挺沉。传志去火车站接的她,老太太拉着个脸,心里烦,“生个小闺女!”

  传志心里急,“反正都生了,没法的事,你别回家因这个乱说话啊!”

  “生个小闺女!”

  “那也是你孙女啊!跟你说,回到家别这样烦了,何琳她能高兴?”

  “生个小闺女还怨旁人不高兴?”

  传志站住了,“娘啊,你要这态度咱不回家了,找个旅馆住下吧。”

  老太太这才算完。

  婆婆又来了,何琳何止不高兴,一听到“老公的娘或妈”就头皮发麻,心情恶劣,情不自禁发神经,快形成神经官能症了。

  传志是这样说的:“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