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 165 部分阅读

作品:易鼎|作者:止水惊羽|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05 03:13:04|下载:易鼎TXT下载
  的诸侯,除不得人心又无能,凡是有着些善名和才能,活到现在少之又少,这样看来,这其中必是有着蹊跷了。

  不过,也有不信,或是信了又不在乎,毕竟各为其主,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不可接受着。

  这些人甚至也没存着活着出去的念头,对着袁俞破口大骂:“你少放屁说的天花乱坠,还不是贪恋着荣华富贵还不是贪生怕死”

  这些话,袁俞和张允信都无动于衷,张允信甚至吩咐着:“弄个营帐,好生伺候着,别太委屈了,这些人都是皇上要见得”

  才说着,就听着这老人继续喊着:“你这个狗贼,降了成国的狗皇帝”

  狗皇帝这三个字才出,本来不动声色的张允信大怒,铁青着脸,挥手立刻厉声说着:“杀了”这时,队大成军,如狼似虎抬起了火铳,甚至没有辨别对象,只听“啪啪啪啪”而响,血雾乱溅,这老人和周围几个俘虏,都打跌出去,身上猛的出现几个血肉模糊的大洞,有的当场死了,有的时没有死,凄厉喊叫着,在地上来回翻滚。

  袁俞见了,顿时渗出冷汗来。

  这过程中难免有昔日同僚对自己没有好语气,所说的话里,往往带着嘲讽的意味,但这很正常,大家都理解,可是你敢骂皇帝,这实在太脑残了吧

  果然,杀了还不泄恨,张允信咬着牙吩咐:“查,查出这人的全家,起杀了,你们是秦王的忠臣,那我就成全你”

  怒吼着,挥手,自然就有人记录和传令。

  袁俞冷汗直冒,不敢支声,这里也没有人敢求情,这可是大逆的问题。

  过了片刻,张允信才平静下来,继续对这些关押着的秦地官员的俘虏,辨认着身份。

  虽来这里时日不长,在秦地有着些年头了,七品以上官员,袁俞都是有些眼熟,当下辨了出来。

  直到事情基本办妥了,才在几名心腹亲兵的簇拥下,回到安排给他的营地帐篷内。

  城中的势力,已重新整顿过了,因着立了功的原因,并没有和秦官那样被拘押起来,他此时亦是被人监视着,却自在多了。

  “不知道会怎么样处置我,你们几个要是还跟着我,说不定要随我同卸甲归田。”袁俞对着帐篷内的几个亲兵认真说着:“你们都是有志向有才能,要是留在我身边,怕是耽误了你们的前程”

  这几个亲兵立刻筷下了:“将军,我们的命都是您给的,请您勿要再说这话了”

  “大人,您在哪里,小的跟在哪里”

  几个人,有的请求,有的自责,让袁俞叹了口气:“既你们心意已决,就留下吧。

  大营三十里处,皇帝大帐

  到了现在位份,王弘毅虽说亲征,却实际上远离第线战场,这时,正在帐内说话。

  张攸之三十岁,穿着三品官服,白净面孔上蓄着八字鬃须,给他增加了分威严,不过如果不穿官袍,谁能想到他是大成朝的宰相之

  二十三岁遇到明主,几年时间就连晋数品,成为了大学士,内阁宰相之,这人身际遇实在难得。

  “听闻你读书不倦,而且还写了林园志记”王弘毅随口说着:“真是难得,你平时主持政事,吏政民政,军事,政事繁冗之间,还能读书写文,真是难得。”

  “皇上,读书是辈子的事,以此才能涵养根性,臣才学根基浅爆,如果不再用些工夫,岂不是辜负皇上恩典”

  “再说,读书我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臣觉得这叫尽性,而不是勉力臣不觉得苦。”张攸之说着。

  听了这话,王弘毅叹着:“你有这份心,实在难得,算是得了读书人种子了。”

  还待仔细评讲,就听帐外有人求见:“报,潼关有急报”

  “看来又有捷报了”王弘毅微笑着叹息声,展开捧读,却是份奏折,说的就是已经破了潼关的事。

  张攸之见皇上只是沉吟,欲问时又不知可不可问,也是默然。

  王弘毅许久才说着:“潼关破了,真是容易,长安看来也指日可待。”

  说着把奏折稿子递给张攸之,张攸之接过来看了看,笑着:“这是喜事,皇上怎么不显开颜”

  王弘毅拿起桌上折扇,把玩了下,眸子幽黑:“朕在想这气数之事,运去如山崩啊,秦王好大基业,转眼之间就崩了。

  不过转眼之间,王弘毅就从沉思里清醒,批写着:“甚善,着有司清点功绩,将士用命,朕何吝赏赐”

  批完之后,王弘毅顺着自己思路说:“潼关破了,不知汉中这路大军怎么样,令张允信五万军当先锋,路直逼长安。”

  “再传令下去,把潼关破的消息迅速传出,必可使秦引郡县纷纷降之,这也可以加快汉中这路的会和。”

  张攸之忙躬身称是,不觉已到了黄昏,有侍卫进来点灯,十八盏明黄宫灯照亮了整个中军大帐。

  张攸之领旨后,见王弘毅若有所思,就问:“皇上,还有旨意吗”

  王弘毅怔,说着:“朕没有别的旨意,只是有些寻思出神,卿不必理会,卿你就此领旨出行吧”

  “是,皇上。”张攸之知道这位皇帝现在越来越深沉干练,难测高深,故不敢多问,退了下去。

  第三百二十章 长安下

  得知大成军攻破潼关,整个秦川为之震动,这几十年,凡和着秦王有千丝万缕联系世家都害怕起来。

  虽大成的将领并不嗜杀,自己的宗族与秦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又不识相的话,旦成军攻下秦川,他们会遭到毁灭性的清洗。

  怎么样才能保全宗族,成了这些世家主要议论的事。

  洛阳

  袁俞带着二个亲兵,漫步于街道,突然之间恍然如梦。

  大成皇帝处置下来了,给他继续担任五品武将,但必须进演武堂学习,他的军队除了个火的亲兵,都要进行整编。

  这些早有准备,但真正受到,还是情绪低落,充满了感慨,见了夜了,就进了家酒店,点了菜,片刻,个伙计进来布菜。

  八碟菜,牛肉鸡丁羊肉红焖肉鱼

  袁俞扫看两个亲兵说着:“你们都跟了我辈子,别拘束了,今天都起吃吧”

  想时秋意深了,酒是烫上来,袁俞喝口赞:“不错,是成河老曲绵中带醇”

  两人随着尝了,品着滋味也都说“不错”

  就在这时,周围有人吃酒叙话,人说着:“听说潼关破了。”

  “是啊,几万人都降了,沿途郡县路望风而降,都纷纷归降了,郭家三代治秦,养了不少人,到时都众叛亲离。”有个人感慨的说着。

  “也不能这样说,树倒猢狲散,再大的恩德也难以比得上破家灭族的风险啊,你们知道不,随县的县令赫敏,平时是个温厚的官,官声也不错,硬着要抵抗,结果被下面县尉绑了降了,县尉现在就是代理县令,而赫敏全家被抄了,大小连上仆人,总有三十四口,关的关,枷的枷,真叫个惨字。”个人摇头说着。

  “这还不算啥,袁态大人所谓太守,抵抗了三天,结果连着大儿子被下令处死,家产全部入官,二儿子入狱,听说要判流六百里,这才叫惨”

  “说的也是”原本感慨的那人自嘲笑,说:“不为自己,也要为家族,我遇到这事,也要这样。”

  这时,个人插话:“我觉得不能这样说,你们看得还是偏了些,眼见着大成要统天下,以后开创太平盛世,这时匡君扶民荣宗耀祖,也是生事业”

  这人说得振振有词:“在这时总不能抗拒王师,就算不考虑自己,也要顺应天命才是正理。”

  人拈须沉吟,感慨的说着:“说的不错,这是气数,人都有个气数,国家也有,再精明聪颖,忠心耿耿,都逃不脱这气数。生在乱世,就要从个真龙大数,这才是忠之辨。”

  话音刚落,有人又问着:“不知皇帝到了何处”

  “听说是快到长安了。”

  “快到长安秦王也算是三代基业,就没有人勤王”

  “还勤王呢,二路大军,路从汉中出,路从洛阳出,潼关破的消息传递出去,沿途郡县就纷纷归降,有抵抗的,也多半几日而平,甚至没有遇到王师,就已换了旗帜,上表归降现在二路大军,都快到了长安了,还有谁勤王。”

  说到这里,有伙计端出个火锅,炭火劈啪作响,汤里,里面有各种各样料子,鱼肚片肉片丸子

  上桌,立时香气四溢勾人馋涎,有人就笑着:“吃菜,这些事本来就不是我们说着,眼见太平了,我们都要多赚点钱,给子孙积点根基才是。”

  众人听了都说“有理”,起用菜,又找了个歌妓,在上面唱着,歌声丝丝转颤,众人都听得心里舒服,笑着饮而尽。

  袁俞听着这些话,心气渐渐平了,叹着声:“气数”

  同样取了杯,将酒口饮尽。

  宏武元年,十月二十日,长安

  王弘毅亲统率十万大军,并且和丁虎臣汇合,总计二十万,抵达了长安。

  郭文通这时上前,短短几日,他瘦了不少,向下看去,就见到城下密密麻麻都是大军,连绵数十里。

  中间个御车,被推着上前,中间人看不清楚,但龙旗,伞盖,龙牌,都是皇帝才有的规格,金光闪闪,数里之内,都能看得清二楚。

  御车所向,沿途将士都跪下,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呼唤,顿时此起彼伏盈满于野,二十万大军排列整齐秩然有序跪拜高喊万岁,就算以着郭文通刚毅,也不由脸色苍白。

  别的官员和大将,见得二十万大成军绵延数十里,阳光照耀在无数盔甲和锋刃上,映射着出的点点光芒,汇集成波涛汹涌大海,顿时人人都是脸色铁青,全身颤抖。

  王弘毅也在观看长安,几朝古城,自有着日久累积的沧桑。

  王弘毅亲眼看到这座城时,连在金陵建宫洛阳都住过的他,也不禁感慨起这座城所拥有的厚重气息。

  “吩咐照例劝降”王弘毅吩咐的说着。

  立刻有人应命,骑兵前去喊话,但没有多少意外,片刻后箭射下,表示不降。

  王弘毅见了,也不生气,吩咐:“扎营,用饭,明日再战”

  二十万大军,扎下连营足有三十里,不过早就有规矩,扎营的速度很是迅速,在扎营的同时,有人负责埋锅造饭,饭菜的香气,不会便在营地里蔓延开来。

  次日,决战的时候到了。

  王弘毅看去,只见长安城门紧闭,笑着说着:“百五十架雷霆车,这是空前的数字,就算长安城厚,又能抵抗几时,城破就在今日。”

  雷霆车这种攻城利器,运输不方便,不过能将五百斤的巨石抛到三百步,百五十架雷霆车,这是全帝国半的数字了。

  也只有皇帝亲征,并且洛阳到长安不远,才运得过来。

  声令下,第批十台雷霆车先试抛,大石划破天空,落向长安城墙,其中四块偏离,落在城下,六块落到了城墙上。

  “轰轰轰”巨石落在墙上,顿时城墙震动,碎石飞溅,周围的秦兵顿时发出连连的惨叫,被打死十数人。

  “修正目标,轮流发射”有指挥大将下达着命令。

  “轰,轰,轰”顿时在指定的里的城墙,就接受着上百雷霆车的发射的巨石,时间,满是石块在空中呼啸的声音,以及巨石撞到地上或墙上,所发出的隆然震声。

  自上午轰到下午,在下午三点时,终于段城墙,再也经不住轰击,只听声暗雷,段城墙就轰的倒了下去,裂出七八米的缝隙。

  “攻城。”王弘毅发出了命令。

  顿时战鼓交鸣,五千人的军队往城墙推进,后面又有着几批军队,形成连绵不断的攻势,务必使守军没有半点喘息之机。

  “放箭”就算被巨石轰下,还有人坚决抵抗,上百大成士兵被射成刺猬,不过在军令之下,前赴后继,不断涌入,顿时在缺口处,纷纷厮杀争夺起来。

  不断有人倒下,鲜血流了下来,惨叫连绵不断,但是对王弘毅来说,这结果已经决定了,转向左右,笑的说着:“看来今夜就可入住皇宫了。”

  不过,并没有如他所料,城破后,还有秦军坚决抵抗,两个昼夜后才平定下来,十月二十四日,才传来消息。

  王弘毅入城,进了皇宫,虽由战乱,虽长安破落很长时间,但还是宫殿重重。

  “皇上,郭文通自尽了。”才进了宫,就将上前说着。

  王弘毅听罢证,说着:“带我过去。”

  “是”这将叩拜,领着去了。

  这是处殿,进了门口就有血迹,门口处倒了二个女尸,泪痕满面,死前恸哭过,后面是又是几个尸体。

  王弘毅绕过,进了殿,殿里个书案,上面都还有着折子,对面人就端坐着,鲜血淋淋漓漓斑斑洒了地,喷着满案都是。

  王弘毅看了上去,只见这人是用剑,在脖子上划过,本来这种必非常狼狈,却见郭文通眉目间毫无愤怒和恐惧,双目紧闭,端正而死。

  此时,整个秦川的龙气,已经和大成朝的气运相连,而在这人身上,丝丝龙气顽强着存在着,这是秦国的最后气数。

  郭文通称王有三年以上,也受了位格和龙气,这时身死,死后还有恩泽,当然,这还看王弘毅的旨意,才成定局。

  见了,王弘毅目光幽幽,许久才说着:“天子死社稷,他虽不是天子,到底在最后还是条硬邦邦的汉子”

  说完,口气严峻:“传旨,以秦国公身份厚葬,此宫封存,以后是行宫所在,至于皇家园林猎场,都登录在册。”

  “是,皇上”周围自然有人应着。

  话落,龙气凝聚成形,个人影微微拜,算是谢了恩,就此不见。

  以后三天,长安几股马蚤乱,被大成军镇压下去,长安局势趋于稳定。

  十二月十日,整个秦川平定,十二月二十日,凉州派使者团觐见,并递送降表,自此,除了幽州,天下平定。

  第三百二十二章 回都上

  阴阳交界处,灰蒙蒙空间,这里只有其备神性的存在才能呆着。

  冥土,群闪烁着红光的人影,正迎接着。

  只见道强烈的红光闪过,郭文通出现了,就在这时,这群闪烁着红光的人影,起拜下:“参见主公口”

  郭文通身上闪烁着巨大红光,扫看过去,都是往昔旧臣,它默默无语,良久说着:“众卿起来吧”

  宏武元年十二月十日

  辽阔的大草原上,变的十分寒冷,积雪都铺着草原,不过还是可以打猎,并且以稀罕的猎物,还显示武功。

  支箭,心叟”的声,从射手的手中疾驰而去,将只奔跑中的猎物射倒了。

  “殿下真是好箭法”

  “这次定能满载而归”跟着的众多亲卫顿时轰然叫好声片。

  其实这样的箭法在草原上,根本算不得什么,巴鲁听了,脸上浮现出笑意来,对着身后的侍从挥手,吩咐:“将那只猎物收起来”

  “遵命,殿下”随着巴鲁的命令下,立刻有人催马上前,将那只猎物用马刀挑,提起放在了马上。

  而巴鲁没做停留,继续疾驰向前,众人见此,俱策马跟了上去。

  巴鲁回到草原有着段时日,看起来兴致还算不错。

  平时游玩的牧场里,没有新鲜的猎物可供他来玩乐,这片无人区域,有着些额外的惊喜。

  他带着数百精兵,自是不会畏惧着危险,而且这里距离着他的军营并不算远,那里驻扎着大军,能保他平安无事。

  其实,若非前来扫平附近的大小部落,他也不会来到这种地方。而现在看来这样的偏僻所在,也是有着妙处。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些中小部落,或上美女,或是上珍奇,小心翼翼的奉承着这位王子。

  而大的部落却并未放在眼里,而且大汗已是带兵回返了草原,并且对这位长子很是不满,到时少不得番争斗。

  巴鲁心忧的也是这个虽趁幽州作战,并且弟弟死亡的震动,返回草原夺权,但大汗积威甚重,草原上还是听大汗的多,现在大汗回来,迫于自己军力的各部落顿时就有了马蚤动。

  这就是巴鲁担忧的事,不过在知道大汗回军时,他写了封信,派了使者过去意思是自己只是怕草原无主而有起叛乱,只要大汗愿意承认自己是继承人,那他就愿意复归于大汗帐下。

  对巴鲁和大汗都是双赢,就不知道大汗怎么样答复。

  正在等待中煎熬,他才打猎发泄压力。

  就在这时,远远骑而来巴鲁看见,就觉得心中沉,种不祥的预感浮现了出来

  到了近前,果是派去的使者,但脸上都鞭痕,还有耳朵割了下来,这使者滚了下来,拜下哭诉:“殿下,大汗说您就别痴心妄想,这时脱了衣甲赤身前去请罪,才可宽恕。”

  “什么”巴鲁猛的大怒,脸色铁青,胸膛激烈的起伏着。

  不想到了现在,大汗还是始终把他剥离在外,看了眼被割了耳朵的使者,他猛的笑,这笑就和狼样,猛的抽出支箭,“啪”的声折了怒吼的说着:“既你不肯留情面,那就战吧”

  十二月二十二日,大成军回师金陵。

  二十万大军除部分留下来,在秦地凉州继续驻守主力都跟着皇帝回返金陵,此时的金陵,因着即将迎来新年,而喜庆洋洋。

  大军的回师,更使着金陵城的喜悦气氛越发的浓了。

  和数年前刚刚占据金陵之时相比,此时的金陵,发展的更加繁荣,虽他们回来的这天,城中戒严了,两面的景象却看的真切。

  “张卿,又有着数月不曾回来了,呵呵,金陵又有着诸多变化。”骑着马,在队伍前面走着,两旁有着兵卒挡住了那些围观的百姓,他们不断的发出欢呼之声,王弘毅见了,脸上也不禁带出抹淡淡的微笑来。

  张攸之同样骑着马,却略错着步的距离,听了皇帝的话,他笑着:“金陵本就是商贸往来很是频繁的城,昔日天下未平,往来商贾多来自甫方,可现在整个天下都被陛下平定下来,来此贸易的人,五湖四海皆有,人多了自然越发的繁荣了口”

  “这次出征,可说是险象环生,若非是上天庇佑,几乎不能安然归来,回想起来,还有几分后怕。”王弘毅听了,默然片刻,说着。

  的确,洛阳时就是最凶险的时候。

  张攸之唷然长叹:“好在陛下英明决断,承天受命,宏福齐天,现在是局势大定,想必这次过后,天下百姓都能过着安生年了。”

  “朕也想这样,不过无论是从国体,还是从大道来说,久战不可,不战也不可,而且胡人还没有平定呢”说着王弘毅向着内城行去,回过看,见微微变色的张攸之,又笑着:“朕知道年年征战,百姓早就厌倦,至少在五年内,朕不想大动干戈,朕要继续改革立新,推行我大成朝的新政,只怕胡人未必如我愿。”

  听了这话,张攸之松了口气,不说话了。

  王弘毅又吩咐的说着:“令大军归营,朕知道将士和官员都疲惫子,那就三日后大宴赏赐群臣,正巧也是过年宴,起办了。”

  “今年大家都辛苦了,朕不但要加大赏赐,也放足十天假,让大家好好休息。”王弘毅随口下达着旨意。

  并且加快速度想要更快些赶回皇宫。

  外宫门前,群内侍宫人已是候在那里,因着内外有别的缘故,内宫的嫔妃再是心中焦急,也不可能来到外面相迎。

  在这里等候着的宫人内侍,多数都是她们宫里派来,见皇帝归来,有的人立刻向着内宫飞奔而去,想必是去报信去了,更多的人起拜下:“恭迎皇上回宫,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子岁。”

  舆靠近,长可五米,横有八尺,座四周有环形红栏,宝石垂络,不可逼视。

  请着王弘毅上了舆,王弘毅上位,说:“今日朕就回宫了,有事以后再说,有急事可特奏入内。”

  “是”张攸之伏身行礼,这时这内侍就大声喊着:“启驾”

  顿时细乐声起,百侍卫太监执仪仗,向内宫行去。

  皇宫内宫,早早的就有人在候着,中间自是皇后宋心悠。

  因天气有些寒冷的缘故,太后并未在内宫门前等候,却也派了人在这里等消息。

  王弘毅的御舆到此,等候在这里的众人,“啪”的声,都跪下行礼,各自行礼山呼万岁。

  连皇后都轻声下拜,王弘毅温言说着:“都是许久不曾见了,免礼,平身吧。”

  目光扫过皇后和众妃,发现她们的脸上都带着喜悦之色,说着:“皇后上来和朕共坐,余下都跟着,起向太后请安。”

  说着又对着贵妃瑾妃点头。

  仪门进去,条莆道直通,过座玉带水桥,再行上千米,入得宫去,只见黄琉璃瓦朱红墙,宫墙太监都叩拜。

  路面清扫干净,王弘毅顾及步行跟随的妃子,速度并不快。

  而且和皇后已很久不见,宋心悠的脸上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不能在众人面前失了体统,所以端庄着坐着。

  而在身后的妃嫔,包括赵婉在内,都跟随着,盯着皇帝的身影。

  王弘毅对贵妃自然也是有着思念,但这时却要给着正妻体面,这里距离着太后的宫殿,已是不远了。

  王弘毅离别许久回来,自是要先去见过太后,包括皇后在内的这些后宫嫔妃,也是要陪着。

  浩浩荡荡的大群人,直向着太后宫殿行去。

  又穿过三道,前面是处正殿,这就是慈宁宫了,王弘毅下了舆,上了丹摒,满殿太监宫女见王弘毅进殿,都啪的行礼。

  王弘毅看了眼,抬手叫起,问:“太后精神还好进的香不”

  “皇上,太后娘娘精神不错,今天午膳进了碗饭,又进了小碟荤菜听到皇上回来了,太后更是胃口不错。”

  王弘毅听完,点点头说:“你们办的不错,今天就算了,明天朕有赏赐。”

  这次不再停留,进了殿,就看见了太后,上前行礼请安:“给母后请安。”

  太后母子相见,自是欢喜,说着:“皇帝清减了。”

  又笑的说着:“皇帝快坐下,我前面就作了梦,听着捷报很是欣喜,现在天下打下了我王家也真正出了天子了。”

  王弘毅笑了笑:“是平了天下,就剩幽州了,也不是时半时能办下,但总能办下来不知太后作了什么梦”

  太后有些恫怅:“我梦见回到了当年,陪着你父亲去县里买东西,不想转眼之间就是几十年了。”

  太后说着,就有些伤感。

  这事不大不小,由于王弘毅是穿越者,又是过继给王遵之,因此追封王遵之皇帝,但原本名义上父亲只追封许王。

  这有些难办,王弘毅说着:“国家有制度,不过母亲只管放心,我会派人专门重重祭祀。”

  说着,这才真正入座。

  第三百二十二章 回都下

  宏武二年 月

  按照着大成后宫的规矩,每日上午七点,各宫嫔妃向皇后请安。

  怀有身孕,因着行动不变,被免了请安礼,又或有触犯了龙颜或坏了宫规,被禁足或是打入冷宫而不具备朝见的资格。

  大多时要无意外,妃嫔都要每天定时的去向皇后请安,就连四正妃都不例外。

  “娘娘,天还未亮,是否先用过早膳”虽开春,只是月,天色亮的有些晚,这时距离着请安的时辰有着大半个时辰,外面天还是有些微黑。

  瑾妃的宫内,点起了琉璃灯,十分的明亮,谨妃已是起了身,宫女服侍着她穿衣净面洗漱。

  谨妃估算着时间,知道现在去还有些过早,说着:“也好,左右还有着时间,让人准备了早膳吧。”

  在准备期间,桃竹和两个宫人,给谨妃取了头饰外服,胭脂。

  琉璃灯在房间内亮着,这里布置的并不算十分华丽,却也有着贵气。因着谨妃性情淡漠,虽荣宠不断,甚少有妃嫔到这来,宫内宫人又不是很多,整个宫殿,有着些清冷的气息

  “娘娘,这发簪您戴着可真是美极了。要臣说啊,您这样的容貌实是少有。”桃竹这时将只银色的蝴蝶簪子,戴在了谨妃的头上,口中赞叹着。

  王弘毅宫制,太监和女官并举制衡,最高都是正五品,又新建内史院,却是些才学皆优又没有或者不愿出嫁的女官入内。

  王弘毅回宫后,觉得在外被称皇上多了,因此“谕:内宫人等称朕为官家,有官品内侍并女官,都自称臣,不得称奴婢而辱官也,钦此。”

  意思就是有官品的,都不得称奴婢,这会羞辱官体,桃竹是七品女官,所以必须自称臣。

  这簪子的确雕的逼真,蝴蝶在簪上微微颤着,只是动,就微微煽动,每处细节都极精致。

  谨妃倒是对银饰有些喜爱,在铜镜前照了照,轻轻笑说着:“别这般宽慰我了,且不说天下之大,什么容貌的女子不曾有就是这后宫也是年年新人,人比花娇。

  她看着铜镜内的自己,并不在意:“就是去年新入宫的那些女子,也个个美丽动人,你们又不是没有看过。”

  说到这,谨妃拿起胭脂,在唇上抿了抿。

  她虽容貌美丽并无瑕疵,可谓天生丽质,但在去请安时,淡淡妆容是必要,这是最基本的礼节。

  “娘娘,她们虽容貌不俗,可无圣眷,又能有着几日持久娘娘,要是您能早生个皇子就更好了。”这时别人都退了下去,只有桃竹人在谨妃身旁,这位跟随谨妃有着些年头的人,忍不住说着。

  “这事,在天不在人,你多想无益。”谨妃开口说着。

  见状,桃竹只好闭口不言。

  谨妃这时打扮妥当,有早膳送了过来,将手递给旁宫女,谨妃站了起来,桃竹小心扶着谨妃过去用膳。

  谨妃今日穿的是件雪裙,出去时,外面再罩上披风,就会很是暖和。

  宫人所穿的衣裳与民间的多有不同,而嫔妃的衣裳就更是精致。唯不足的就是行动不便,但是的确穿起来十分美丽,宫妃又不用自己劳作,这样的美丽衣裳,她们自是极爱。

  桃竹陪着谨妃草草用过早膳,这时外面天有些亮了,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

  “让他们准备了步辇,这就去给皇后娘娘请安。”谨妃吩咐的说着。

  和别妃嫔有些不同,谨妃这个并无子嗣,亦无家族支持很是特殊。

  她算是端庄秀丽,但是也并不特殊漂亮,在年龄上更不占优势,而且在这后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美人,尤其是新制,每年都会有着家世才学容姿不俗的少女入宫,谨妃在其中就泯于众人了。

  而且她性情淡漠,并不会善解人意,却直被帝王眷顾,这让不少人都心中不解。

  要说她受宠,她却直无子,并且也没有晋升到四妃之,要说她不守宠,每月,都有着两三日,皇帝是歇在她那里,直不曾变过。

  只有谨妃自己知道,要无奇迹发生,自己这世是断不会有着子嗣。

  且不说她是借尸体还魂而来,在身体上本就有着些问题,与般女子不同。

  而且正因为她是龙神临世,在命格上对凡人多有影响。

  以大成皇帝的情况也不会让她生育子嗣。

  她所图的,不过是这世安身立命来博个修行前途,对世间子嗣并不算非常期待,现在已是让她十分满足了。

  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她上了步辇,向着皇后所在的宫殿行去。皇后所住的坤元宫,是着重修过,在整个皇宫中,算是占地极广又极华丽的座宫殿。

  皇后和大成皇帝是患难夫妻,又是原配,有着深厚感情,而且皇帝对皇后还很是敬重,二人也有着嫡子,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十分稳固。

  每当宫内的妃嫔给皇后请安时,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明明只是个算是端庄秀丽的女人,年纪比她们大上许多,却有着这好运气,当初就选中了天子。

  现在不仅有着嫡子,后族又受到皇帝重丹,而且还很得皇帝的喜欢和敬重,有着这样的皇后坐镇,她们进了宫都难以作为。

  而谨妃这个无子,又没有家族支持的人出现时,更让众赶到的妃嫔暗暗嫉妒。

  “臣妾拜见皇后,皇后娘娘万安。”谨妃来的时间不算早,也不算晚,前面虽有着些嫔妃到了,到的不多。

  行过大礼后,皇后左右的女官,就上去扶起她,谨妃品级不低有着帝宠,不是可以随意怠慢。

  “刚才本宫还在想着,你刚刚病愈,是否免了你今天的请安,不想你竟是早早来了,快些坐下吧。”宋心悠说着,含着微笑,这态度就不同。

  皇后的端庄秀丽,足以彰显帝后威仪,素儿眼看上去,就见得紫凤之相盘旋,似乎要引之清歌,心中就是笑。

  自秦川和凉州归降后,大成的气运又凝实了几成,无论是官员和妃嫔,甚至皇后都受益不少,这普通人不知道,她却知道。

  “皇后的体恤是臣妾之幸,只是臣妾修养几日,身子已无碍了,前段时日不能给皇后请安,心中愧疚,今日又来讨扰您,还请皇后娘娘莫要嫌弃才是。”谨妃笑说着,这才坐下。

  关于她借着“生病”闭关甚至出行宫禁的事,皇后是知情,二人在众人面前这样说,不过是维持体统。

  这后宫可不止是先前老人,新来妃嫔已不少,有的因生育了子嗣而品级不低,能来这里向皇后请安,品级都是才人以上。

  就算是如此,也有着数十位在这里来请安,整个后宫要是在管理上不上些心,很容易出事,谨妃也乐意陪着皇后做这场戏。

  “你能这样,本宫很熨帖,前些日子,西秦西方有使者过来,进贡了些金表,皇上已经过目了,说可以赏赐,又发向了少府仿制,你也有块。”说着,皇后派人取出。

  大家看时,只见十块金壳怀表放在上面,大家都知道,这东西除了内阁宰相,只有太后皇后贵妃有,别的就算有了子嗣,也没有,现在却赏给了谨妃,不由引得些位分低又新进宫的妃嫔很是羡慕嫉妒。

  但无论资历帝宠品级,眼前的三人都是她们所不能比,只能是暗暗想着,屋内的女人说了会话,就听到太监传报的声音,又有着几个妃嫔到了。

  进来的几人都是新入宫,容颜美丽,又有着族人支持,她们自恃不低,不如之前的些老人来的恭顺,但也不敢误了时辰,因此几乎是在时辰快到时才前后赶来。

  几人进来,屋内的目光就若有若无的投了过去。

  不得不说,这几个上个月刚刚入宫,又受到宠幸的少女,大部分都是十五六岁,明眸皓齿,天真烂漫又有着贵气的模样实是诱人。

  可后宫里谁不知道陛下性格,就是真的美丽,也不过是初时多侍寝几次,要能恭顺懂事,有着份位,皇帝还能照顾,要是本就不晓事理又暗地里使着手段,用不了多久,就要在这后宫里被新的妃嫔淹没,因此众人只是目光扫了下,就又将目光收了回来。

  素儿更是扫过眼就收回,这些少女有些福德,在民间或可安心,但是在帝宫,这点命格远远不够,要不能谨慎聪敏,很快就会泯于平常。

  这几个新进的贵人和才人自不知众人的心思,她们在皇后面前盈盈下拜,恭敬的请安大礼。

  皇后端容从容,和她们说了两句话,就让她们起身了,和往常样,又过了会,皇后就打算让她们离开了。

  “你们这样和睦,本宫也就放心了,天色还早,怕是你们有些人也都没有用着早膳就赶过来了,天又寒冷,要是无事,各位妹妹就回了吧。”

  既皇后这般说了,众位嫔妃自然不会留下了,她们应了声,先后退出殿去。

  谨妃也正要出去,刚走到门口,却被皇后的女官给叫住了,只见她微微拜,说着:“谨妃娘娘,皇后请您留步。”

  第三百二十三章 厘清天下祭祀上

  回到殿中,这时除了皇后的人,没有别的嫔妃了,谨妃给皇后行了礼,皇后让人在中途就给她扶了起来。

  “本宫凡日不见你,觉得你有些清减了,身子还好”皇后看着落座的谨妃,微笑着说着。

  “谢皇后娘娘关心,臣妾并无大碍,进食少些,让皇后娘娘您担忧了,是臣妾的罪过。”谨妃欠身笑说着。

  皇后笑了笑,皇帝没有直接把事告知,但皇后掌握后宫大权,可以说只要她愿意,宫廷内的人,举动都知道。

  这些年来,皇后渐渐知道,这位谨妃与其说是皇帝的妃子,不如说是皇帝的内臣,掌握咒禁司,深不可测。

  这位谨妃态度恭顺,资历也够,皇后向来别眼相看,此时对谨妃的态度,皇后也很满意。

  “妹妹,此次留你说话,本宫是有件事想请妹妹帮忙。”皇后微笑的说着。

  谨妃听这句,忙敛衣欠身说“是。”又说着:“还请皇后娘娘吩咐。”

  “西苑想让妹妹过去看看,完工的怎么样,那里是皇家园林,由外人去看,本宫并不是十分放心。”皇后说了下,眸子闪过丝光。

  西苑听到这名字,谨妃心中就有寻恩,这是皇家避暑园林,皇后想让她去看看这话很是后常,又非常不后常。

  皇后喝着茶,将谨妃的表情全部落到眼中。

  让谨妃去,实是谨妃的不同。

  宫禁森严,除了太后,别的各宫妃嫔都要守着规矩,就算是皇后,大权在握,也有许多不能侵犯之处。

  谨妃却是特殊,别的不说,单是宫禁出入就非常明显。

  先不说低品的贵人才人,就算是再高些的妃子,她们的亲戚也是外人,要进宫也要皇后批准才成。

  而这些妃子更不能出宫了,除非是皇帝下旨,恩准她们去省亲,或是皇家狩猎以及避暑,否则基本辈子都要在这个后宫里生活了。

  连皇后自己,出入都很有规矩,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唯有谨妃,她可以随意出入宫禁,开始时皇后很是震惊,却没有多问,只是细细盘查记录,发觉每次进入,都有内侍侍卫处十三司参与,这明显是获得了皇帝的许可,才能这样。

  皇后主宰后宫,对这种超出常纲的事特别敏锐,这才在谨妃拜见时,提出了这件事来。

  谨妃沉吟片刻,应了诺,说:“是”

  这件事本来就是她去做的事,皇家园林的风水和结构,都由她来主持,顺便应了皇后的懿旨,没有什么可推辞,而且虽然不说,但是皇帝和谨妃并无故意避讳之意,因此应了。

  告辞出去,就通过某个渠道出去了。

  “皇后娘娘,臣听闻谨妃娘娘已是带着人出宫去了。”谨妃走后没多久,就有女官来到皇后的身前,小声说着。

  皇后闻言,点了点头:“既是这样,等着结果就是。”

  见女官退出,坐在殿内的上座的宋心悠沉思着,虽在沉思,还是端端正正而坐,青丝垂了下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