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 14 部分阅读

  组织骑兵团特务团抗击扫荡之敌,掩护军区机关和地方党政机关进行转移。这时日军叉进入我军二十团驻地,展开激战。这时,我侦察部队才开始报告:西面北面均有大批日伪军行动,并有坦克和摩托车。军区指示向南转移。

  上午10时左右,军区机关和区党委行署机关及各部队,汇集到12里庄带。这时,日军的合围己经构成形势异常严峻。原来这是日军蓄谋已久的“429大扫荡”,共调集1万多兵力,还有大批伪军,由日军华北司令官冈村宁茨统指挥,驻山东济南的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士桥次亲自到临清指挥。此次敌人共搞了两个合围圈:个是以武城北武官寨,12里庄带为中心的合围圈,重点合围冀南军区机关七旅群众团体学校等;另个是以邱县东目寨摇鞍镇带为中心的合围圈,重点是合围第四军分区和新四旅,四地委和专署等地方机关。当时,我正临时分管4分区。敌人按计划于4月28日夜秘密集结,29日凌晨1时统行动,称之为“429铁璧大合围”,也称“429大扫荡”。

  当日中午12时过后,形势更加严峻。日军已占领了12里庄北面的几个村庄,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疯狂向我前沿部队冲击,敌机也在上空盘旋扫射。合围圈越来越小,冀南部队军区党委机关都拥挤在12里庄东南的块狭小地区。这时范刘二同志命令部队向南和东南方向突围,骑兵团冲在前,机关乘马人员紧随其后,特务团和二十团掩护步行人员突围,规定突围后,连家为第集合点,瓦窑为第二集合点。

  突围开始后,狂风骤起,尘沙飞扬,平原大地,天昏地暗,为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战马驰骋,加上漫天风沙,像条黄龙从天而降,吓得日伪军目瞪口呆,龟缩在碉堡内不敢出来,当我马队冲出重围时,敌人才知是我军突围,急用火力封锁,把我后续人员截断。这些人员只好就地疏散隐蔽,乘风沙弥漫之际,分路分批辗转北移,寻隙突围,这批人经马庄西瓦子庄等地,于30日4时到达冀王滩附近的杨家庄。新七旅大部人员于29日15时由武城西北宋庄向东北突围出去。

  向南突出包围的人员汇集起后,范朝利刘志坚同志召集军区机关制定下步行动方案:决定连夜转移,21团从黄金庄北侧向西北转移,骑兵团特务团掩护军区区党委行署机关人员经军营村向枣强县西南转移。

  我当时正随七团驻邱县北大省庄,召开团党代表大会,4月28日晚,由大省庄带移驻马头镇西南的聂袖村。29日拂晓,旅侦察科长王万嘉向旅部报告:南面邱馆公路上有枪声,接着十团也向旅报告:邱馆公路上的敌人向我团进犯,已与我南面部队交上了火。新四旅首长决定向东北摇鞍镇转移。同时七七团团长贾建国报告:从邱县城内线获悉,敌人要进行"大扫荡",故该团向西北转移。七七团转移到马头镇西北大寨村附近,发现数百敌军也向大寨村开来,当即迎头痛击,击毙伤敌数十人,七七团随即转移到曲周东北地区,顺利地跳出了包围圈。当晚贾建国团长曾率1个连返回合围圈内香城固,下堡寺带寻找旅部,未能找到,但收容接待了被冲散的党政机关数百人。我军十团的主力也冲出了合围圈。旅直机关到摇鞍镇时,陷入了合围圈,驻梁二庄附近的我十团为掩护旅直机关突围,决定向旅部靠拢。新四旅徐深吉旅长为保存部队实力,不顾个人安危,命令十团迅速向南突围,后来转向东北方向突出了合围圈。这时,徐深吉旅长指挥十团第二营掩护旅直属队人员向东突围,杀开条血路,只有旅参谋长陈明义率直属队部冲出去了,敌人集中炮火封锁了突破口,徐深吉旅长叉组织第二次向东南突围,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率骑兵杀向敌人,不幸中弹牺牲。还有集中在旅部准备去延安学习的原十团团长陈子彬,原十团政委桂承志,也在突围中英勇牺牲。经过艰苦浴血奋战,旅直部分人员终于突出合围圈,并袭击了尘冢据点。

  新四旅部队在突围战斗中,共歼敌200余人,我方伤亡300多人,损失很大。

  各路合围的日伪军,每到处,村村地清剿,户户地搜捕,烧毁民房,残杀我军未来得及转移走的伤病员,以及干部学生群众,其情景惨不忍睹,日伪军犯下的罪行令人发指,同时也涌现出不少军爱民民拥军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如八路军拼死保护老百姓,老百姓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被围困的子弟兵穿上,老大娘认他们为自己儿子和女儿,年轻妇女为保护我军指战员,冒死假认为夫。掩护伤病员,为他们送水送饭等事例数不尽,说不完。冀南的人民和八路军血水交融,亲密无间。

  “429大扫荡”之后,冀南党政机关由武城西北转移到枣强县南部地区,继续坚持领导抗日斗争。

  日寇得到消息后,又于6月11日,对枣强县以南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铁壁合围”。总兵力近万人。

  6月9日晚,陈再道司令员和刘志坚主任率军区机关部队向外转移,到达南宫新河冀县之间的枣园地区。10日晚又向枣强县西南开进,正好走入了敌人的合围圈。11日早晨组织突围,采取与敌周旋的方式,由流常镇转移到枣强东南。跳出了合围圈,敌人向东北方向扑了空。军区机关受到较小损失。

  1942年上半年,我军与日寇共进行大小战斗811次,其中反扫荡作战369次,我主动进攻敌人370次,平均每天战斗4次以上。共毙伤日伪军4200余人,俘日军6人,伪军520余人,缴获枪支500余挺支。我军减员4330余人。

  1942年下半年,日寇比较大的扫荡有“912大扫荡”,兵力1万余人。但我军有了上半年粉碎敌人“4 29”和“611”大扫荡的经验教训,这次即展开了反合围反扫荡斗争,在日寇出动合围的途中,设下埋伏,狠狠打击,消灭了不少日伪军。如第六军分区的十九团二十团就曾取得较大战果。我第二军分区十团于9月18日攻克广宗大柏社据点,全歼守敌。二十五团攻克新河北罗口据点。在“912”反扫荡斗争中,共击毙日军50余人,我军损失很小。

  1942年5月27日,**中央北方局任命宋任穷为冀南区党委书记兼冀南军区政委。6月22日,北方局号召冀南区“全党全军与冀南千百万群众共存亡”。10月初。召开了区党委扩大会议,作出关于渡过今冬明春艰苦局面的决议,提出保护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产,增加生产,发展农副业,减租减息。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加强对敌工作,整顿党组织等。

  1942年先后进行了三次精简整编,6月2目,冀南军区发布野战旅与军分区合并的命令:其中第二军分区辖第十第二十五团。1943年初,第十团奉命调往太行。

  1943年9月,成立了**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邓小平任书记,其他领导成员有:刘伯承李雪峰李大章蔡树藩。

  第二军分区,以南宫巨鹿公路以北为活动地区,第25团以1个连进到浴阳河以西地区活动,其余进到南宫巨鹿新河之间及巨鹿以西活动,曾达到任县附近,距邢台仅数公里。

  从1942年下半年起,我率部队进入浴阳河两岸的巨鹿隆平平乡等地区开展游击战。当时的官兵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同吃同住同战斗同娱乐,虽然环境非常艰苦,战斗十分频繁,但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官兵致的原则,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战胜敌人的法宝之。

  不久我们军分区组织了7个武工队,共63人,活动在宁南南宫隆尧等县的些地区。武工队的成员大多是优秀的连排干部和班长老战士。少数是从地方抽调的干部。武工队内成立35人的调查研究组,日伪工作组,地方民运组,由政治部民运部领导。

  武工队首先打击敌特汉,镇压破坏抗日的坏分子,这对清除敌人爪牙,闭塞日伪耳目,对夺取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团结抗日力量,瓦解伪军,开展政治攻势,对日本士兵反战同盟前身是觉醒联盟冀南支部成立,瓦解日军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到10多人,他们向日军喊话,号召日军不要为侵略者卖命。这时期,日军向我投诚2人,逃亡24人,自杀9人。

  1943年1月25日至2月20日,太行分局在河南省涉县现属河北省温村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会上邓小平书记作了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与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的报告。这篇报告的大部内容已被选登在邓小平文选第卷内,他要求加强各阶层的团结,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在深入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加强抗日武装建设,开展游击战,粉碎敌人“扫荡”“蚕食”的进攻,努力扩大抗日根据地,发展生产,战胜灾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温村会议精神,给1943年的抗日斗争带来了胜利的曙光。随着国际上的反法西斯斗争不断取得胜利,日寇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1943年春,日军“扫荡”冀南达68次,共3万余人次,合计108天,其中对第二军分区“扫荡”14次,均被我们粉碎。1943年下半年,日军在冀南区总兵力7000余人,比上半年减少3000余人,但伪军却增加了3倍左右。

  1943年3月,我兼任二地委书记,全面领导二分区抗日斗争。当时,敌人仍十分猖狂,我分区宁南的敌人,集中了1000余人,个晚上包围了10多个村庄,都是由特务汉带路,使群众遭到较大损失,我对此指示部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充分发挥武工队的作用,依托主力兵团的力量,开展了对敌斗争,不长时间,就取得明显效果,日伪再也不敢猖狂行动,特务汉也夹起了尾巴,如丧家之犬。我们二分区摧毁了全区绝大部分的伪大乡组织,破获了隆平县全县的特务网,击毙特务汉29人,处决敌人坐探13人。巨鹿县城的大特务伪警备大队长王文珍被处决,就是其中例。威摄了敌人,鼓舞了群众。

  我们二分区派部队开辟邢台以东地区。包括60个村庄和柏乡县的40个村庄,都有我们的部队活动,并发展党的组织,在南宫巨鹿任县新河等地建立了游击小组62个。为了加强群众武装的领导,第二分区分成了滏东滏西2个集团。每个集团都由党政军群干部组成党委,以党委为核心实施领导。

  1943年11月,为了加强对冀南和冀鲁豫两区的领导。**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又称**平原分局。在北方局领导下,由冀鲁豫分局直接领导冀南和冀鲁豫两个区党委。到1944年6月4日,党中央批准北方局报告,决定上述两个区党委合并,并决定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新冀鲁豫军区。新组成的冀豫鲁军区由宋任穷任司令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参谋长,不久由曹里怀接任,朱光任政治部主任,付家选任后勤部长,刘德海任后勤政委。军区下辖11个军分区和水东独立团后改为第十二军分区。我担任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参谋长何济林,政治部主任姚克佑。

  1942年11月七七团归冀南第四军分区,1944年春,该团又调往延安,编入新编第四旅。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771团反击石友三

  1940年1月,石友三部先后将第129师东进纵队两个连青年纵队1个排包围缴械,并围攻东进纵队第3团及清江清河两个县大队,将清河县大队大部消灭。为了自卫,第129师趁顽军朱怀冰部南撤顽军高树勋部尚在卫河以东之际,决定集中冀南,冀鲁豫冀中军区部队,歼灭顽军石友三部及孙良诚部于卫河以西地区。2月9日,石友三部秘密南逃。第129师立即命令参战部队追击与堵截。11日,青年纵队第771团冀南军区特务团等部在清河以西之狼窝消灭孙良诚部1个团;东进纵队第2第3团及冀中军区第23团于威县东北之史家庄枣科带,与石友三部暂编第3师激战,歼其两个营;东进纵队青年纵队先造纵队筑先纵队各1个团及第386旅第4团在清河西南中兴集带,与石友三部第181师激战终日,阻滞了其撤逃。后八路军将顽军主力包围在威县东南下保寺,马呜堂窑安镇地区,并发起猛攻。13日,孙良诚部3000余人突围南撤,逃过卫河进至南乐地区。石友三部连遭围攻,伤亡惨重,于15日夜突围西逃。东进纵队宅力青年纵队之第771团与冀中军区赵谭支队等部,立即沿顽军左右两侧平行追击。此时,日伪军由广平斤县曲周永年肥乡威县出动3000余入进至广平丘县间地区,向八路军进攻,以掩护石友三部。石友三部乘机从大名临漳间渡过漳河,向清丰东南地区撤逃。战至18日,八路军停止追击。此役,八路军共毙伤俘顽军2800余人。

  1938年,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不久。国民党任命的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到达冀南。为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主任公署在南宫召开万人欢迎大会。鹿口头上表示抗日要依靠八路军,但会后不予合作。年底,国民党又任命鹿钟麟为冀察战区总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任命石友三为付总司令。石部自鲁南进驻冀南。与鹿共同推行消极抗日,积极**政策。石勾结日寇任命第二县长,第二区长。推行保甲制摊派制对八路军实施武力进攻。次扑杀清河县大队长宁心力等同志及家属50多人。为保卫根据地,党中央命令129师集中冀南冀中军区25个团,由宋任穷和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统指挥,发起反顽讨石战役。当时,石部共有兵力17万人。像条长蛇自山东盘踞到南宫威县清河冀县枣强线。宋程遵照师首长“从敌腰软肋处砍断其长蛇阵,在运动中消灭顽军”的指示,对石友三顽军发动了三次战役。第个战役于2月9日打响,东纵在清河县狼窝消灭敌军个团,在威县史家庄枣科歼敌两个营;在威县干集重创敌181师。顽军主力南逃下堡寺摇鞍镇地区,被歼2000多人。石友三率部突围西窜。第二个战役即卫河东战役,于6月下旬打响。当时,石友三由国民党支持,纠集25万人,在日军掩护下,企图卷土重来。宋任穷先发制人率部东渡卫河配合杨勇杨得志再次重创顽军。第三个战役打响时,石已面临末日,凭借深沟高垒龟缩待援。我军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双管齐下的方针。方面从军事上逼近顽军,缩小其占领地;方面向群众揭露石友三勾结日寇充当汉的罪恶勾当,并采取空室清野,断其粮源。使其军心涣散,大批下层军官和士兵逃亡。国民党当局面对声名狼藉的石友三大失所望,于1940年11月4日将其杀掉。

  这时日军又发动大规模扫荡。冀南主任公署随部队撤出南宫转入乡下。经我军大力反击,日军撤出南宫逃往新河。鹿钟麟趁机率部进驻南宫。以“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不知去向为借口”宣布撤销主任公署。宋任穷多次与鹿谈判,鹿不知悔改。129师首长刘伯承彭德怀与鹿会谈。鹿依然阳奉阴违毫无诚意。正在威县北部指挥反扫荡的宋任穷决定略施小计将鹿轰出南宫。他写给鹿钟麟封短信,并召见青纵七七团政委王贵德面授机宜。命他率个营的兵力开赴南宫依计而行。

  天傍晚,王贵德率部奔赴南宫。进城后即下达命令:

  “连,占领南宫四门”

  “二连,到北关监视鹿的河北民军,并在北关号房。”

  “三连,到各街道号房”

  各连队雷厉风行进入战斗位置。城四关各街道胡同大部分住宅都写上了“排”“班”字样。城内居民奔走相告:“八路军又打回来了。”

  鹿钟麟闻报后,坐卧不安夜不成寐。次日晨,门卫报告,八路军青纵七七团政委王贵德求见。鹿说:“有请。”王贵德进门后向鹿郑重行礼。鹿欠欠身说:“前方将士,劳苦功高。请坐,请坐。”

  王贵德拿出宋任穷的信说:“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命我将这封信面呈鹿主席。”鹿打开仅有页的信纸默读:“鹿主席,我正在指挥部队打击敌人,先派七七团政委王贵德与鹿主席联系,并保护鹿主席。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将于近日返回南宫。我随公署机关到达南宫后再去拜见鹿主席。”

  鹿钟麟见信上未提他宣布取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事,长出了口气,随手将信放到桌上。问道:“宋主任没让你捎什么话吗”

  王贵德郑重而有礼貌地回答:“宋主任让我面告鹿主席;转移农村指挥反扫荡作战的冀南党政军机关将于近日凯旋。回南宫后,宋主任要亲自面见鹿主席汇报反扫荡战况。

  “那好那好。”鹿钟麟尴尬地说:“我我我等着欢迎前方将士凯旋,为前方将士庆功。”

  王贵德回到驻地,侦查员报告,鹿钟麟的民军已经撤出南宫。接着又见鹿率其省府人员和警卫部队撤出南宫东门。

  两天后,冀南公署党政军机关陆续凯旋回到南宫。宋任穷谈及此事时说,古代军事家孙膑在马陵之战中,用“增兵减灶”之计取得了胜利。我这次用的是“大量号房”之策,轰走了鹿钟麟。可以说是“增兵减灶”的反用。

  771团在1940年

  1940年1月11日顽军石友三部与我摩擦愈演愈烈。反复无常的石友三自来冀南后,逐渐撕下了表示愿和我军团结抗战的假面具,不断制造摩擦,愈演愈烈,对我抗日军民从扣押毒打到绑架活埋,进而发展到武装进攻。11日石友三部在清河县杀害我抗日游击大队干部战士及家属50余人;24日石友三部的文大可团在临清县小营村将我青纵个排包围缴械;30日石部暂三师独立旅围攻我住清河西北杨长屯孟家村团堤之东纵三团和清河清江两县游击大队,我伤亡50余人,损失枪80余支。

  1月12日反击国民党军侯如墉部和乔明礼部的进攻。国民党军侯如墉部乔明礼部6千余人,向我驻赞皇地区之范子侠部发动进攻,我军予以反击,并向侯乔两部驻平汉线两侧的部队发起进攻,将其大部消灭。同时,冀南冀中部队各部,将盘踞在束鹿宁晋的乔明礼部主力消灭。

  1月20日1129师召开干部会议。会上,邓小平政委作了“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指出:“目前,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妥协的倾向日益严重,局部分裂已成事实,**气焰更加嚣张,由过去防止异党办法的政治为主,转而为处理异党方案,以军事为主。”要求“全体指战员和根据地的干部群众,都应该有高度的警惕性,准备应付随时可能来到的突然事变。”

  2月1日**中央作出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决定”指出:投降与倒退是目前时局中的主要危险,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团结抗日进步势力,抵制投降倒退势力,力争时局好转,克服时局逆转,随时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事变。“决定”要求,对任何投降派**派顽固派的进攻,均须在自卫的原则下,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下,给于坚决反击。

  2月2日129师首长下达冀南反顽战役的基本命令。指出:我军以消灭石军钳制高军,如高军增援则并消灭之目的进行本战役。战役统由程子华宋任穷指挥。命令还规定了“战斗纲领”“战役区分及其任务”等。战役重点是打击驻垂杨南董家庙郭固地区的石友三部。

  以东纵主力23团771团和冀中4个团为左翼队,由陈再道刘志坚指挥,其任务是将石军截断,由西北突击消灭董家庙郭固地区之石军。

  以东纵1团青纵3团筑纵1团先纵1团和386旅18团为中央队,由徐深吉吴富善指挥,协同左翼队由南突击董家庙郭固地区之石军。

  以先纵筑纵部队及曾国华支队为右翼队,位于卫河以东,由李聚奎肖永智指挥,钳制高树勋部队。

  杨勇支队进至观城朝城带,逼近高军主力活动,防其北援。

  以冀中2个团左右兵力及北面地方部队组成北支队。由王宏坤指挥,钳制181师及与其靠近之部队,截其不能南援。

  2月3日**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指出:“对石友三应采取坚决彻底全部干净消灭政策,用各种方法引其出来而消灭之,这是无可救药的反革命坏蛋,争取方针已不再适用了。”

  2月9日冀南反顽战役开始。根据党中央集总和129师关于进行冀南反顽作战的指示和命令,我军集中冀南冀中和冀鲁豫地区共25个团的兵力,在宋任穷程子华统指挥下,发起了冀南反顽战役。战役原定2月11日开始,但因石友三于9日率部秘密南窜1950:看来有人给石友三通风报信,我军得知后,立即开始追击堵截。

  当时在冀南地区的顽军共约1万7千余人,其中石友三部直属队181师暂三师特务旅等部有1万2千余人;孙良诚赵云祥邵鸿基等部共约4千5百余人。石友三部主力及孙良诚邵鸿基赵云祥部分别驻枣强南宫威县清河冀县带。高树勋主力集结于卫河以东的观城,部伸至临清冠县之间。

  战役发起后,我东纵2团3团举攻占顽军盘踞的雪塔郭固歼灭其个团另个营。接着,我军各路部队不停顿地追击堵截。

  2月11日东纵23团等于威县史家庄枣科带,又歼灭石部暂三师两个营。771团和冀南军区特务团于清河西狼窝带消灭赵云祥部个团。

  2月13日孙良诚率部逃到南乐地区和丁树本靠拢。石友三率主力逃到威县东南下堡寺摇鞍镇带,被陈再道刘志坚率领的左翼队和徐深吉吴富善率领的中央队包围。,歼敌2千余人,给石军重大杀伤。

  2月15日夜,石友三率部突围西窜,我军跟踪追击。

  2月16日在曲周县东北之南龙堂村带与敌激战,又歼灭其个营。

  2月17日驻广平邱县曲周永年肥县之日伪军,先后出动3千余人进到广平县平固店地区,掩护石部南逃。我军南下追击顽军受阻,与日军激战。

  2月18日石友三率残部从大名临漳之间渡过漳河,逃至青丰濮阳地区,与丁树本高树勋部靠拢。至此,冀南反顽战役结束。

  2月28日青纵771团昼夜兼程开赴太行,参加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八路军总部决定发起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痛击顽军,坚守太行抗日根据地。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刘伯承邓小平具体指挥太行冀南晋察冀冀中等八路军部队共13个团的兵力参战。按照刘伯承的指示,八路军部队分为左中右3个纵队。1940年3月5日2时,邓小平声令下,战役发起。中纵队按预定路线突击,直奔敌人两个师的结合部,顽军在猛烈炮火的轰击下纷纷逃窜。次日晨,中纵队左纵队从南北两面夹击顽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朱怀冰部的心脏。朱怀冰措手不及,惊惶失措,顽军抵挡不住,溃不成军,遗弃全部辎重及后方机关,急忙渡过漳河,向林县方向溃逃。邓小平下令全线追击。右纵队新编第团部甩开大步向前疾进,先敌步占领漳河以南的芦家寨,卡住了敌人的退路。中纵队也迅速向林县姚村地区行进,途中,中纵队由于两天两夜没有休息,追击速度减慢。刘伯承发去电报鼓励部队:“现在双方都很疲劳,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获得胜利”中纵队负责人李达立即把刘师长的鼓励传达给指战员,行军队列中发出阵阵呼声:“响应刘师长号召,坚决消灭朱怀冰”邓小平也随部队南下,指挥部于3月7日驻林北任村集,8日进驻姚村附近的李家岗。经两日激战,歼灭了朱怀冰部第九十七军及其他地方武装1万余人,其中生擒7000余人。朱怀冰率残部3000余人逃往林县以南,遭到埋伏在这里的别动支队截击,仓皇逃入修武县境内。3月9日,磁武涉林战役胜利结束。战役结束后,林县大部分地区处在八路军的控制之下,刘伯承邓小平认为应趁此有利时机建立抗日政权,从而形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此后,**林北县委按照邓小平指示大力开展根据地建设,林北县抗日政府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先后成立,林北逐渐成为巩固的抗日堡垒。

  向守志告诉我们,当时他才23岁,但已经是冀南军区第771团特务营营长。这天,任八路军第129师政委的邓小平来团视察,全团排以上干部集中在个农舍里等待师首长指导。“邓政委讲话很干脆,也很有鼓动性。”向老回忆说,“他谈形势讲任务,我和全团其他同志样,受到莫大的教育和鼓舞。第二天,在刘邓首长指挥下,771团发起了磁武涉林战役,仅用4天时间,歼灭顽军1万多人,迫使国民党第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同八路军达成了停战协议,从而彻底打退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第次**高嘲。”

  1943年,向老晋升为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

  1940年5月5日129师发出建军整军训令。要求所属部队必须缩小领导机关,充实战斗部队,健全各级组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6月7日冀南部队整编。根据北方局黎城会议精神和129师建军整军训令,冀南部队进行整编,东纵领导机构与冀南军区合并,陈再道任军区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副司令王宏坤,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青年纵队编为新四旅,旅长徐深吉,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富善,副旅长杜义德,参谋长李茂思不久投敌,后陈明义,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辖771团10团11团三个团。771团团长徐绍华,政委张百春,副团长贾建国,参谋长郑行衢,政治处主任吕琳。10团原青纵二团团长陈子彬,政委吴宗先,副团长邓岳,参谋长侯仁申,政治处主任沈新尧。11团原青纵三团团长李继孔,政委桂承志,副团长程其昌,参谋长陈明春,政治处主任赖达元。

  东纵编为新七旅,旅长易良品,政委文建屋,副旅长邹国厚,参谋长雷绍康,政治部主任钟汉华,辖19团20团21团三个团。19团原东纵1团团长李定灼,政委周发天,参谋长刘明鉴,政治处主任王心高后季铁中;20团原东纵2团团长徐绍恩,政委刘志朝,副团长余品轩,参谋长何济林,政治处主任李汉英;21团原东纵3团团长刘苏,政委刘诗松,副团长张贤廷,参谋长姚风林,政治处主任姚克佑。

  先遣纵队筑先纵队于冠县劝善合编为新八旅,旅长张维翰,政委肖永智,副旅长王近山,参谋长王波,政治部主任王幼平,辖22团23团24团三个团。22团团长田厚义,政委史钦琛后于笑虹,副团长徐国富,参谋长王润坏,政治处主任刘理连;23团团长郝国藩,政委李大清,副团长罗崇富,参谋长黄以仁,政治处主任刘昌;24团团长徐保山,政委蒋宏钧,副团长万德坤,参谋长赵仁山,政治处主任张谭。

  几个分区基干武装合编成新9旅,旅长桂干生,副旅长杨宏明,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王贵德。辖25团26团27团三个团。25团团长李林,政委陈伯禄,副团长黄光霞,参谋长吕琛,政治处主任贺亦然;26团团长赵鹤亭,政委王加善,参谋长王明坤,政治处主任李大磊;27团团长陈耀元,政委杨树根,副团长荣子文,参谋长张俊峰,政治处主任王顺平。

  军区骑兵团,团长黄家景后曾玉良,政委况玉纯。

  徐绍华1940年8月任八路军七七团团长,参加“百团大战”,后到延安**中央党 校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1945年11月起,徐绍华先后任东北吉东军区副旅长吉东军区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员。

  第771团团长徐绍华,政治委员张百春, 副团长贾建国,参谋长周力夫,政治处主任吕琳。

  反顽作战

  1940年1月30日,石友三策动所属部队全力向冀鲁边境的孟家村张家庄八路军东进纵队进攻,先后将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两个连青年纵队1个排包围缴械,并围攻东进纵队第3团及清江清河两个县大队,将清河县大队大部消灭,八路军遭到严重损失。 为了自卫,八路军第129师趁顽军朱怀冰部南撤石友三的部下顽军高树勋部尚在卫河以东之际,决定集中冀南,冀鲁豫冀中军区部队,形成五路二十多个团的兵力,发动讨逆战役。歼灭顽军石友三部及孙良诚部于卫河以西地区。预定的歼敌地区是石友三顽匪军三万人盘踞的河北省威县境内郭固村带的顽匪军老巢岤。

  我军以东进纵队主力青年纵队七七团及由冀中调来的刘子奇支队和二师在冀中的贺炳炎余秋里支队,张仲翰津南自卫军,冀南第四军分区部队李荣部等组成左翼队,由陈再道刘志坚指挥,任务是将石军拦腰截断,由西北突击消灭郭固董家庙地区之石军。 以东进纵队团,青年纵队三团先遣纵队团筑先纵队独立团以及三八六旅四团等部组成中央纵队,由徐深吉吴富善指挥,任务是由南向北突击消灭郭固董家庙地区之石军。 筑先纵队先遣纵队及曾国华支队为右翼队,由李聚奎肖永智指挥,任务是箝制高树勋部。杨勇支队到观城朝城带,逼近高树勋部主力,阻其北援石军。冀中赵承金谭冠三支队及冀南李林赵义京支队,由王宏坤指挥,任务是箝制石部八师及其周围部队,阻其南援。 我军原定2月11日开始反击,但被石友三发觉,石感到孤军远悬,战力薄弱,甚恐我军兴师问罪,于2月9日秘密南窜,并令高部为其策应掩护,高未执行,我军立即分数路追击堵截。

  2月9日晚,郝国藩带独立团被派为徐深吉吴富善指挥的中央纵队等五个团中的前卫团,在漫天大雪中向战役指定方向进发。当时独立团排在中央纵队前卫团的位置上,部队行军次序是:营长王希林率二营为前卫营,冯惊涛率营在前卫营后面跟进,三营以及卫西指挥部是本队。团里主要指挥员的位置是:王希林在前卫连后边,郝国藩率团部和冯惊涛在营前边。 这次战役是在农历除夕夜,由六七十华里外的山东临清县下堡寺带出发,发动的远距离奔袭合围战役,前卫二营于23时30分在距指定村庄三华里的大汶口村与敌遭遇,发现约个班的敌人,王希林判断是小股顽匪,决定迅速歼灭,占领村庄。王希林派个排猛击敌人,冲进半个村庄时,发现敌有个营的兵力,并有三挺机枪向我射击。郝国藩即令二营全队主攻,冯惊涛率连二个排迂回敌人侧翼,留个排做预备队,迅速歼灭这股敌人,为后续大部队开辟道路。

  独立团正在继续驱逐歼灭之际,指挥所俘虏了个石友三总部的传令兵,搜出石友三突围的命令,郝国藩得知石友三已察觉我军计划,企图突围逃跑,先我军到达中央纵队预定的准备发起总攻的带村庄,中央纵队司令部预定的上村被石友三总部占据,独立团遭遇的是敌人主力二团个团的兵力,是两个小时前到达的,团部这才知道整个战局变化了,独立团已经插进了敌人的心脏,距石友三总部只有三华里,寡众悬殊,与大部队失掉联系,处境危险。郝国藩当即召集参谋长罗林和营长冯惊涛王希林等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战斗,向距此七八华里的田上村撤离,郝国藩下达突围命令后,政治部主任孙建功做战场紧急政治动员,号召党团员带头,在敌人对我情况不明时,要猛打速决,不恋战,迅速脱离石军中心圈,王希林带二营作前卫开路,冯惊涛带营连作预备队断后,他们乘夜急行10余里,在田庄和石军遭遇,打死打伤石军10余人,俘虏十余名,接连又与石军战斗了数次,边打边走。石军南逃到邱县东北的王八郎寨时,乘石军停留休息之际,冯惊涛率营向石军进行猛烈攻击,击毙石军数十人,俘虏20余人。八路军主力在下堡寺带战斗十余天,消灭了石军三分之二,给石友三以沉重打击。

  八路军第129师命令参战部队乘胜追击与堵截南逃的石友三部,11日,青年纵队第771团冀南军区特务团等部在清河以西之狼窝消灭孙良诚部1个团;东进纵队第2第3团及冀中军区第23团于威县东北之史家庄枣科带,与石友三部暂编第3师激战,歼其两个营;东进纵队青年纵队先遣纵队筑先纵队各1个团及第386旅第4团在清河西南中兴集带,与石友三部第181师激战终日,阻滞了其撤逃。后八路军将顽军主力包围在威县东南下堡寺,马呜堂窑安镇地区,并发起猛攻。13日,孙良诚部3000余人突围南撤,逃过卫河进至南乐地区。石友三部连遭围攻,伤亡惨重,于15日夜突围西逃,东进纵队主力青年纵队之第771团与冀中军区赵谭支队等部,立即沿顽军左右两侧平行追击,此时在邯郸广平曲周肥乡等县的日军出动步骑炮兵3000余人,直插到侯村平固店带,向八路军进攻,以掩护石友三部南逃,石部乘机南窜到大名临漳间渡过漳卫河,向清丰东南地区撤逃和丁树本高树勋会合。战至18日,八路军停止追击,此役,八路军共毙伤俘石友三顽军2800余人。

  这次反顽战役经过了5个月的时间,八路军与顽军日军作战135次,歼灭顽军3个师,石友三及其他国民党顽军被驱逐出河北各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投降**分子与日军勾结夺取河北的阴谋,这对于巩固冀南太行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保卫山东山西华中华南以南的联络有很大意义,

  1940年6月7日,冀南部队整编。根据**北方局黎城会议精神和129师建军整军训令,对冀南的所有**控制的部队进行整编,东纵领导机构与冀南军区合并,陈再道任军区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副司令王宏坤,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刘志坚。青年纵队编为新四旅,旅长徐深吉,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富善,副旅长杜义德,参谋长李茂思不久投敌,后陈明义,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辖771团10团11团三个团。东进纵队编为新七旅,旅长易良品,政委文建武,副旅长邹国厚,参谋长雷绍康,政治部主任钟汉华,辖19团20团21团三个团。“筑先抗日纵队”和“先遣抗日纵队”合并为129师新八旅。当时下辖3个团22团23团24团。郝国藩的独立团和先遣纵队团卫河支队团合编为新八旅23团,郝国藩任团长,李大清任政委,罗崇福任副团长,黄依仁任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