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上去,不惜切代价,给我把磨盘山从敌人手里夺回来”
1团1营上去了。经数小时激战,磨盘山重新回到我们手中。1团防御阵地稳住了,整个松树岭防线稳住了。
战斗至18日下午,教导旅伤亡很大,罗元发把旅直机关参谋干事等凡是能上阵的都拉上了战场。
令罗元发欣慰的是,完成抗击7昼夜的时限即将到来。
金色的晚霞消逝在远天,夜幕渐渐笼罩了陕北高原。
杨家畔教导旅指挥所里,罗元发向旅团以上干部宣布了彭总的命令:“中央机关及延安居民已安全疏散完毕,教导旅7天7夜的抗击任务已经完成,命令你们于今晚22时,将所有部队撤至青化砭以东隐蔽集结,待命歼敌。”
至此,延安保卫战宣告结束。
罗元发当时未想到,他所指挥的金盆湾阻击战,与以后著名的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起,被写进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如璀璨的明珠,夺目耀眼。
罗元发也因此被赞之为挤不烂打不垮的“铁脑壳”而威名远扬。
彭德怀深知胡宗南的脾气,说:“只要我们或做得好,他胡宗南 肯定出场,而且演得尽心尽力。”
青化砭之战,是彭德怀自撤离延安后指挥的第仗。
青化砭之战,给自以为攻占延安取得胜利的胡宗南,以当头棒,他哪里知道,这是他步步走向灭亡的开始。
这仗,距离胡宗南攻占延安,仅仅相隔6天。
3月19日,胡宗南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延安城。进城看,**留给他的,竟是座空城。
但尽管如此,胡宗南仍大喜过望,急急忙忙向蒋介石报捷:“我军经7昼夜的激战,第1旅终于19日占领延安。是役俘虏敌5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正在清查中。”
这显然是派胡言。别的不说,我军在陕北部队总共才2万余人,岂能被胡军俘虏5万余人
蒋介石信以为真。对攻占延安,早以“三分军事9七分政治”,视之的蒋介石是不会放弃好好做下这篇“文章”的。
这时正值国民党召开六届三中全会,蒋介石立即致电胡宗南:“宗南吾弟,将士用命,举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积愤,殊堪嘉尚,希望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勘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兄勉旃。”
蒋介石带了头,南京政府也动了起来,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发来祝贺长电,并给胡宗南送去枚河图大勋章。切舆论工具也动了起来,摇唇鼓舌,很是热闹。国民党中央电台说:“共军不堪击,延安老百姓放鞭炮欢迎**。”还说他们“打死了共军教导旅旅长罗元发”云云。
胡宗南时成了中外瞩目的风云人物。
但此时已住进延安的胡宗南头脑倒也清醒,他知道,这切都是在演戏。戏终有结束的时候,旦真相大白于天下,到时他怎么向他的“主子”和政府交待因此,胡宗南踏进延安,便令董钊的整1军和刘戡的整29军,全力搜索,寻找**机关和主力,尽早消灭之。
胡宗南这想法,正合**的“蘑菇战”战略构想。
何谓“蘑菇战”
**是这样解释的:“我们2万多人要消灭20多万敌军,就得有正确的作战方针。第条就是采用蘑菇战术,靠你们作磨心,牵敌人,磨敌人,让敌人围着打转。等它疲劳了,饿极了,就寻机会歼灭它。个月歼灭他几个团,过不上年光景,情况就会好转。”
对此,彭德怀早已心领神会。在部队撤离延安时,按照他的命令,黄新廷的独1旅2团2营,在延安西北方向向董钊的第1军出击,虚晃枪,假装败走,打上红旗朝安塞方向退去。
直寻找共军主力无门的董钊,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样,大喜过望,立刻报告胡宗南,说是发现了共军行踪。胡宗南惊喜万分,他判断共军主力在安塞,便立即令董钊部刘戡部全力追击,同时,又令整编31旅立即进驻拐峁镇,以便尽快占领青化砭,保证即将开往安塞的主力侧翼安全。
整31旅旅长李纪云得令后,便率部向青化砭开进。
情况不明,孤军深入,属兵家大忌。李纪云不懂,碰上个“胡”指挥,恰恰也不懂。攻占延安华而不实的胜利,早已让胡宗南热昏了头。
而如优秀猎人的彭德怀看到了。他立即命令我军主力准备伏歼31旅。
在部署作战计划时,彭德怀专门打电话给罗元发:“罗旅长,我军准备在青化砭伏击敌31旅,让你们旅参加,你看行不行”
看来彭德怀对刚从金盆湾撤下来的教导旅的战斗力有所担心。未想,罗元发听便来了精神,“彭总啊,太好了,我们旅参加。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的战士还在为这么轻易撤离延安想不通呢。打这么仗,正是对部队的个鼓舞。”
彭德怀听,说:“那好,你们旅现在归王震指挥,与2纵隐蔽集结在青化砭东南闫罗寺郝家河胡家河带,准备伏击31旅。”
彭德怀接着说:“这仗是我军撤出延安后的第仗,主席很重视,胜败影响很大。打胜了,可以给边区军民以极大鼓舞,增强胜利信心;给疯狂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可以使其陷于被动地位。因此,初战必须打胜。”
“彭总,请放心,我们教导旅保证完成任务。”罗元发说。
教导旅的官兵听说要打仗,参加“吃”胡宗南送到嘴边的“肉”,下子都来了情绪。
24日拂晓,教导旅和2纵按规定进入青化砭到房家桥大道以东设伏完毕。
青化砭在延安东北60余里,站在山头俯瞰山下,条小河由北向南蜿蜒流入延河,咸榆公路像条飘带顺河而上。公路两旁是条30多里的大川,川道两旁是连绵起伏的高山,这真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设伏天,敌人没有来,战士们有点急了。原来敌31旅在拐峁准备干粮,耽搁了。罗元发指示部队要沉住气。
入夜,罗元发接到野司指示,把部队撤到后山休息,准备好明天战斗。但战士们求战心切,随时准备吃掉这股敌人,虽然撤下来了,但谁也不愿休息,于是,拂晓前,又早早地回到了设伏地。
天色微明,两架涂有青天白日的侦察机飞了过来,在青化砭上空盘旋了阵,飞走了。
罗元发对王震笑着说:“敌人给我们报信来了。”
果然,过了不久,敌人出现了,顺着公路,长长的队伍,像毒蛇在蠕动着。
走在最前面的是31旅的便衣队,鬼鬼祟祟,猫着腰,弓着身,朝半山腰打了阵枪,除了惊飞几只山鸡外,什么动静也没有。
这下旅长李纪云放心了,他亲自带着大队人马,沿着延榆公路,大摇大摆地走来。
11时左右,敌引旅全部进入我伏击圈。
只听得声枪响,紧急着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冲啊杀啊”战士们像只只小老虎从掩体里跃出杀向敌人。
顿时,满山川枪炮齐鸣,杀声震天。
独4旅从惠家砭方向切断敌人退路,新4旅在赵家沟北山梁迎头卡住敌人脖子,教导旅从东向西,358旅由西向东,2纵由南向北,像三把利刀,下子把敌人截成四截。
整31旅在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下,既无招架之力,更无还击之手,3000余人就这样被歼灭了。
罗元发没忘记看表,整个战斗只用了1小时40分钟。
青化砭伏击战的胜利,很大地鼓舞了我边区的军民。对于教导旅的指战员来说,这仗的胜利,来得正是时候,打延安保卫战时憋的那股气,得到了释放。
令罗元发未料到的是,仅隔20天之后,教导旅又作为主力,再次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战。
整31旅被歼,胡宗南十分恼火,急于想找到我西北主力决战。他判断我西北解放军主力位于延安东北地区,于是命令董钊刘戡10万余人兵分两路北进延川清涧瓦窑堡而来。
彭德怀呢,先给他们在延安东北地区摆了座座空城,然后令新4旅和地方游击队,佯装大兵团行动,向东北撤退,作“牵驴游空城”。
从3月25日至4月6日,在胡宗南的遥控指挥下,董刘两个军,忽而由西向东,忽而由东向西,忽而由南向北,忽而由北向南,浩浩荡荡,缓慢而又艰难地举行起“武装大游行”,几度回旋,却处处扑空,直没能找到我主力。累得部队精疲力竭,筹莫展。
要打歼灭战,必然是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彭德怀把注意力盯在了守备在瓦窑堡的敌整135旅身上。
怎么打没法把整135旅调出来。
4月13日,彭德怀令1纵2个旅佯装成解放军主力,对董。刘两军实施顽强抗击,并节节诱向蟠龙以西地区。
胡宗南得知后,欣喜万分,断定与共军主力决战时机已到,便面令董刘两军向西猛追,面令整135旅从瓦窑堡南下,协同主力围歼共军。
胡宗南果然上了圈套。
彭德怀立即部署了在羊马河带伏击南下的整135旅,争取再吃它1个旅的作战计划。教导旅与2纵新4旅共4个旅担任伏击任务。
罗元发受领任务后,心情很是激动。他清楚,此次同是打伏击,却比青化砭伏击战任务要重得多,则,兵力少了。358旅独4旅和警7团担任阻敌增援;二则,必须速战速决,如敌10万余人增援成功,后果不堪设想;三呢,敌人有了青化砭遭伏击的教训后,定变得狡猾多了。
罗元发立即组织部队开进,连夜赶到了新盆河岭河胡家沟东线设伏。
14日凌晨,敌整135旅分两路沿着瓦蟠大道两侧高地南下。果然不出罗元发所料,敌人不敢走大道,而是沿着山岭推进。
敌人见四下片平静,便放心大胆地直向我伏击区拥来。
只听得声枪响,早已守候在这里的新4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截住了敌人的退路。
整135旅代旅长麦宗禹方知中埋伏,慌忙指挥部队抢占高地进行抵抗,面令左翼405团仍沿大道东侧高地迅速前进,企图与其主力29军靠拢。
当敌405团进到磁家沟东北高地时,设伏在这里的教导旅,在罗元发的指挥下,跃而起,给予迎头痛击。
敌人组织了次又次反扑,教导旅打得非常勇猛。
罗元发见正面阻击效果不太理想,便命令罗少伟率1团绕到敌人右侧。罗少伟得令后,率部迅速行动,碎然出击,敌人道两面夹击,顿时大乱,纷纷退到沟底。甲
此时,教导旅与其他兄弟部队完成了对整135旅的包围。
麦宗禹代旅长慌了,急忙向胡宗南求救,求胡派兵解围。
胡宗南接到麦宗禹的求援电报后,面命135旅就地构筑工事,不惜切代价拖住共军主力;面令董钊刘戡两军火速回转,争取与共军在羊马河决战。
胡宗南哪里知道,董刘两军被我阻击部队抓紧了笼头,脱不开身。其担任后卫的156旅,虽和135旅只隔道山梁,却被我新4旅16团2营坚决顶住,前进不得。
麦宗禹倒是听话,立即展开队伍,加修工事,妄图拖住我军,等待援兵,但正因为如此,反而连突围的机会都错过了。
战至下午4时,彭德怀来电,令打伏击的部队采取分割手段,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尽快结束战斗。
王震司令员与罗元发商量后,决定先攻东山敌405团,再取西山敌404团。
攻东山,教导旅担任正面攻击。
罗元发重新作了部署,命令罗少伟团长带1团由胡草沟向西进攻,2团团长王季龙全团由兔儿河向西南进攻。
随着嘹亮的军号声,教导旅的战士们跃出战壕,向敌群扑去。敌人经不住教导旅的猛冲猛打,很快失去了战斗力,不到50分钟,全歼敌405团,团长陈简亦被活捉。
教导旅稍加整顿,又投入围攻西山敌404团的战斗。
随着夜幕降临,围歼敌整135旅的战斗也宣告结束。
此役,教导旅和兄弟部队起歼敌5000余人,活捉了代旅长麦宗禹。
当刘戡的主力终于赶到这里时,教导旅他们早已押着俘虏。扛着战利品消失在夜色中了。
两次打伏击,教导旅都是作为主力,指战员感到打得特别过瘾。用他们的话说,叫“既啃骨头又吃肉”。
而打蟠龙,教导旅的指战员们却品尝了另番滋味。
蟠龙,是胡宗南的战略补给站,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敌人每次战后,都要回到这里补给。
打下蟠龙,不仅可以消灭敌人支“王牌”军,而且还可以动摇敌军心,增加敌补给困难,使胡宗南部队“雪上加霜”,更加陷于被动。
要打蟠龙,还得把胡宗南的主力吸引出来。彭德怀深知胡宗南的脾气,只要我们“戏”演得好,他这个“演员”不仅会出场,而且演得总是“尽心尽力”。
“戏”开演了,我359旅及其他各旅抽出1个排,组成了我军“主力部队”,在359旅旅长郭鹏的指挥下,分别扮演西北野战军各部队,摆开东西10里长的阵容,开始向北“撤退”了。
这次我军摆出副“东渡黄河进入晋绥地区”的样子。为了进步迷惑敌人,我黄河两岸的守备部队也准备了批船只,造成种我主力即将东渡黄河的迹象。
虽说已经过两次失败,但胡宗南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更加目信。他认为这回“真正”抓住了我军主力。他再次命令董钊刘戡两军于4月26日自蟠龙永坪分两路北上,携带7天干粮,向绥德急进。身处南京的蒋介石也作出了响应,他命令榆林的邓宝珊星夜南下,配合作战。
彭德怀见胡宗南已经进入“角色”,也忙调兵遣将,实施攻打蟠龙的计划。
这次彭德怀分给教导旅的任务是担任南线阻击敌人增援。
受领任务后,罗元发特意作了番战斗动员。
他说:“这次我军攻打蟠龙,是场攻坚战。蟠龙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防守这个重镇的是胡宗南装备最好火力最强的嫡系部队167旅,旅长李昆岗被胡宗南称为四大金刚之。这就说明我主力要拿下蟠龙,必经番周折,恐怕需三四天时间,这是方面;另方面,胡宗南绝不会轻易放弃蟠龙,我军打蟠龙如同在他心上剜肉,定会派兵火速增援。由此看来,彭总让我旅担任阻敌增援任务,同样是重要而又艰巨的,我们必须像打延安保卫战那样,完成这次阻敌增援任务。”
4月29日深夜,教导旅在罗元发的率领下,从甘谷驿出发了。
天突然下起大雨,道路泥泞难走,战士们在黑暗中深脚浅脚,不停向前开进。
28日黎明时分,教导旅终于赶到了青化砭附近以北的山区。这夜,部队走了50多里路。
战士们不顾浑身的疲劳和污泥,立即抢修起工事。
由于整夜暴雨,山洪四起,彭德怀决定,将攻城时间推迟天。
5月2日清晨,罗元发伫立山头,只见雨后的山山岭岭,显得格外美丽,他不禁想起几年前在金盆湾春耕的情景。突然,从北面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看来我主力向蟠龙进攻了。
5月3日中午,胡宗南的增援部队出现了。
原来胡宗南得知我主力攻打蟠龙后,叫苦不迭,连忙命令董钊刘戡大军火速回师援救蟠龙。他也知道,这时,董刘二军在绥德,距蟠龙有250多里,远水不解近渴,于是,电令驻守青化砭的251团先北上增援。
敌251团在两辆坦克的引导下,沿延河公路开了过来。
早已摩拳擦掌守候已久的教导旅1团,随着罗元发的声令下,立即冲下山去,杀得敌人狼狈逃窜,再也没敢前来挑战。
5月4日黄昏,我主力向蟠龙发起总攻。1个小时后结束了战斗。这仗,歼灭敌少将旅长李昆岗以下近7000人,缴获大量物资。
教导旅的阻击任务也随之宣告结束。
这战役,教导旅虽未捞着大仗打,但罗元发和他的战士们样,为西北野战军自撤离延安后取得的第三次重大胜利而欢欣鼓舞。
罗元发清楚,这才刚刚开始,更大的战斗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们呢
敌军长刘戡听到公路两侧解放军杀声震天,看到炮弹在自己的队伍中炸开,心中叫苦不迭
宜瓦战役,是彭德怀执行**“打到外线去”的指示,指挥打的第仗。
这仗,我西北野战军举歼灭敌整29军,给胡宗南以沉重打击,彻底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形势。
在这次战役中,时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的罗元发,纵横战场,手攻城,手打援,再次显示出他善打硬仗恶仗的指挥才能。
1948年1月28日,罗元发和政委徐立清匆匆赶到野司,参加野司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
会上,彭德怀部署了“围点打援,诱歼敌整29军”的作战计划。
“围点”,指的是攻打宜川城。宜川,位于西安东北,延安东南,洛川正东,对胡宗南来说,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从交通上讲,它是门户;从战略上讲,它是屏障。宜川与洛川延安几乎形成个等边三角形,既可与洛川形成道防线,又可支援延安。若宜川失,解放军就可直捣黄龙山区,洛川孤立,延安难保,西安也门户大开。因此,胡宗南让整27师副师长张汉初率重兵把守宜川,并对张交待,“旦共军攻城,我将调遣刘戡整29军主力前来解围,你务必据险防守星期。”
对于胡宗面的如意算盘,彭德怀可谓了若指掌。攻宜川,是打胡宗南的要害,胡必遣整29军前来拼死相救,这就为我军歼灭敌29军提供了机会。
彭德怀连敌29军“坟墓”的位置都选好了,那就是瓦子街。
当时敌29军从洛川增援宜川,可有三条路线选择:条是经瓦子街到宜川,这是条公路,便于大部队机动,距离近,增援快,可迅速解宜川之围,但此处沟深路窄,山大林密,便于解放军打伏击;二是经黄龙到宜川,虽也是公路,但路况差,距离远,不利速援;三是经过土庙梁到宜川,这条街在瓦子街以北,是条山间小路,地形复杂,翻山越岭,行动缓慢,重武器不易通过。
彭德怀分析敌人选择走瓦子街的可能性最大,当然,前提是我军要把攻打宜川的“戏”演好。
这就是彭德怀的英明了。后来的战局表明,几乎是分毫不差地按他的分析演进的。
罗元发的第6纵队的首要任务是,与许光达的第3纵队围攻宜川城。
会后,罗元发星夜返回吴堡枣林坪部队驻地,马上投入作战准备中。
2月24日夜,遵照彭德怀的命令,6纵和3纵对宜川城实施包围。25日早,罗元发率参谋长等人登上东南高地,察看宜川城地形,整个宜川城尽收眼底:周围山峦起伏,河谷交错,座椭圆形的古城堡被夹在银川河和大南川河之间。敌人的制高点凤翅山,40余丈高的山峰直指蓝天,在险峻的山坡口,敌人构筑了许多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工事和掩体,除削壁以外的山腰,都挖有很宽的外壕,并设置了鹿砦铁丝网,埋设了大量地雷。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罗元发自言自语地说:“真有夫守关,万夫莫当之势啊”
几经研究,罗元发决定采用分割包围的办法。其部署是:教导旅正面主攻牛家源,新4旅以部兵力配合;用另部兵力攻占二十里梁,然后以新4旅主攻凤翅山,协同3纵攻城。
26日17时,攻城战斗打响。
罗元发站在纵队指挥所的山头上,关注着部队作战的情况。
战士们积蓄已久的劲,下子如暴发的山洪,势不可当。战斗相当顺利,只用了半个小时,新4旅16团主攻连7连便攻上了二十里梁前沿阵地。与此同时,教导旅1团攻占了牛家源。
守城的敌27师副师长张汉初慌了。他原以为凭借坚固的工事,险峻的山峰,有利的地形,足可以抵挡阵子,没料到我军夜之间打到了家门口。他急忙向胡宗南告急求救。
胡宗南下子也紧张起来,面令张汉初坚守宜川待援,面令刘戡率部从洛川前往宜川增援。
刘戡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连军事会议也没来得及开,就拉起驻洛川的整27师和驻中部的整90师,以及军直属部队向宜川进发。
这次刘戡这么听话,是因为去年10月援救清涧廖昂不力,受到胡宗南的警告处分。
开进途中,为行进路线,刘戡内部发生了争议。刘戡不敢擅作主张,面命令部队暂停止前进,面急电请示胡宗南。
这边,彭德怀急了,他打电话给罗元发和许光达:给胡宗南加“压”。
罗元发接到命令后,指挥6纵全部上阵,对日占领了宜川城外围几个主要据点,部分部队度突入城中,在城内展开巷战。
这招真灵。胡宗南见张汉初频频告急,命令刘戡沿洛宜公路兼程向东驰援,速解宜川之急。
彭德怀见胡宗南上“套”了,27日在宜川城北上绛头村开了次紧急军事会议,主要部署围歼敌29军的任务。
会后,罗元发按照彭总的命令,对部队作了重新部署;命令教导旅1团3团和新4旅16团,继续围攻宜川。他自率教导旅2团和新4旅771团,参加歼灭刘戡29军的战斗。
随即,罗元发率部向铁笼湾开进。途中,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阵阵山风过后,下起了毛毛细雨,继而变成大雪。转眼间,地上积雪寸多厚。上面积雪,下面泥泞,滑陷,十分难走。路行军,汗水和雨雪里浸外淋,战士们的衣服全湿透了。寒风吹来,衣服上冻成层薄冰,稍活动,嚓嚓啦啦直响。但战士们情绪高涨,不停地前进。
与此同时,刘戡的29军先头部队已进入瓦子街以东地区,后续部队也向瓦子街开来。
瓦子街是从洛川到宜川公路中间的咽喉,由此到宜川西南的铁笼湾,大约15公里,公路狭窄,两侧山高坡陡,沟深谷狭,遍布梢林,确实是部队隐蔽集结打伏击的好地方。
29日,我西北野战军各纵队各自到达集结地域。
罗元发所部阵地在铁笼湾,主要阻击敌前锋部队90师。
战斗打响了
刘戡这时才发现已被四面包围,钻进了我军的口袋里。听着公路两侧解放军杀声震天,看到飞来的炮弹手榴弹在自己的队伍中炸开,心中叫苦不迭。他急忙命90师师长严明组织进攻,突破“袋口”突围。
严明也急了,指挥他的53旅向罗元发的教导旅2团阵地猛烈攻击。
罗元发指挥部队沉着应战。
敌人次又次的冲锋都被2团打垮了。阵地上硝烟和浓雾掺和在起,片昏暗,只见炮弹带着飞溅的火花在前沿炸响,枪弹像乱飞的流星从耳边掠过。
这次,敌人组织了2个团兵力向2团1营固守的两个山头冲来。两个山头失守了,敌人接着向第3个山头扑来。
罗元发急了,命令:“王团长,给我率2营上”
王季龙团长立马率2营冲了上去,固守第3个山头。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就用身边的石头往下砸。
敌军见我阵地没有什么威胁的火器,便呼呼啦啦地喊:“抓活的呀”
别看王团长身材不高,副瘦巴巴的样子,当敌人冒头的时候,他抓起支步枪,“唆”地声窜了出去,大喊声:“杀啊”战士们纷纷从战壕中跳出来,端起刺刀和敌人来了个刺刀见红。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教导旅2团已打退敌人连续20多次进攻。
情况越来越紧急。罗元发命令新4旅771团立即向左边打出去,支援2团。
经过阵猛烈的冲杀,所有的阵地全部夺了回来。
经过天的激战。敌29军全被我军压缩在乔儿沟任家湾。丁家湾附近只有几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上。
刘戡绝望了。他把惟的希望寄托在援军和飞机上。但天降大雪,飞机不能起飞。援军呢胡宗南来电告诉刘戡:“已令裴昌会兵团星夜驰援,望兄等激励将士,苦力撑持,以建不世鸿酸。”刘戡清楚这是空话,裴昌会兵团远在豫西,赶到这里绝非三五日的易事,援军无望。
刘戡望着漆黑的夜空,不禁悲叹:“天绝我也”说完,已是泪流满面。
但尽管如此,他仍命令部队连夜修筑工事,作最后的抗击。
3月1日拂晓,随着3发红色信号弹划破黎明的天空,我军围歼四军的总攻开始了。
罗元发所部负责攻打公路南侧大梁上敌61旅181团。
罗元发命令新4旅771团担任主攻,教导旅2团和随后从宜川调来的3团向敌侧翼迂回,攻敌侧背。
总攻打响后,战士们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入敌阵,和敌人搅混在起,“嘿杀”的吼声,夹杂着叮当叮当的拼搏声,震撼着山岗幽谷。
敌人也打疯了,组织了批又批敢死队反扑过来。
经2个多小时的激战,敌61旅181团全部被歼。
罗元发立即令部队向纵深发展。
下午1时,友邻4纵把敌31旅和47旅赶到紧靠公路的几个山头上,罗元发命令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把南边大梁子上的敌61旅也全压在李家畔丁家湾和小白家庄的山沟里。
敌人困兽犹斗,几次反冲锋,均无效果。又经2小时激战,敌61旅大部被俘被歼。
只剩下敌90师师部和29军军部还侥幸未被摧毁。
罗元发命令部队分头出击,乘胜追敌。
新4旅771团2营连长魏书庆率领尖刀排直插敌人心脏。敌3个连拼命反扑。
魏书庆膀大腰圆,虎虎生生,指挥作战非常勇猛。
突然,他发现右侧大树下有挺机枪,直接威胁我前进的通道,他迂回到后边,来了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上去飞起脚踢翻那个射手,端起那挺白朗宁机枪,对敌人猛烈射击。反扑的敌人被击退了。他高声喊道:“跟我追”口气追到黄龙山阵地。
这下,魏书庆更来劲了,原来这是敌人的炮兵阵地他灵机动,边继续向敌人发起冲锋,面向敌人喊话:“蒋军官兵们,再不要为胡宗南卖命了,掉转枪口吧。我们欢迎你们参加人民解放军,争取为人民立功”
敌炮兵也别无选择,稍稍犹豫片刻,便把帽子扔,掉转炮口,炮弹像雨点般飞落在敌群中间。这突如其来的轰击,只三五分钟,敌阵就更乱套了,喊爹喊娘真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窜。
下午5时,瓦子街战斗全部结束。
此战,我西北野战军全歼敌整29军,除毙伤敌5000多人外,其余近2万人做了俘虏。军长刘戡用手榴弹自毙,整90师师长严明在混乱中被我军击毙,俘虏了军参谋长刘振世及批师旅团军官。只有整27师师长等几人在被俘后,趁着混乱,钻入山中,后逃回西安。
罗元发留下教导旅侦察连打扫战场,自己率部立即奔往宜川。
此时,教导旅的1团和新4旅的16团正在攻打宜川制高点风翅山。
29日和3月1日两天,曾对风翅山发起过多次攻击,由于火力组织不周,缺乏爆破经验,进攻均未奏效。
罗元发赶到后,立即和指战员们总结研究。第二天集中了旅炮兵营的火力,采取连续爆破的方法炸开口子。经天激烈战斗,终于将红旗插上了凤翅山。
3月3日,攻城部队和3纵鼓作气,打进城内。徘徊观望的敌27师副师长张汉初走投无路,束手被擒。经过阎锡山胡宗南殚精竭虑筑起的关中屏障宜川,被彻底捣毁了
至此,宜瓦战役全部结束
6纵,这支英雄部队,在司令员罗元发的指挥下,再次显示了能攻善守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宜瓦战役,是胡宗南进攻延安以来最惨重的次失败。被视为他左右手的主力整1军和整29军,被我西北野战军狠狠地砍去个。他的四大金刚之刘戡在战斗中自毙。胡宗南痛苦不堪,自知此役之后,西北形势大为改观,他那“西北王”的宝座,已是日薄西山,名存实亡了。
3月14日,胡宗南接到蒋介石拍给他的“手启电”。蒋在电文中说:“宜川丧师,不仅为**剿匪最大之挫折,而其为无意义之牺牲,良将阵亡,全军覆灭,悼恸悲哀,情何以堪”
这是胡宗南第次受到蒋介石如此严厉的训斥。
胡宗南想起,就在年前3月14日,正是他忙于攻击延安的时候。那时他是多么趾高气扬不可世啊光阴似箭,只经过短短的年时间,昔日的威风便去不复返了。
胡宗南调来了全战区几乎所有能调动的部队,罗元发挺身而出, 筑起道铁壁铜墙
1948年秋,彭德怀决定发动秋季攻势,给胡宗南以更加沉重的打击,为战略决战创造条件。
9月12日,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在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黄龙县雷家庄举行。
会上,彭德怀部署了秋季攻势的作战计划。为配合华北野战军中原和太原战役,彭德怀把目光盯向了驻防洛河以东大荔以北的胡宗南的整17师整38师,决定先拿这两个师开刀。
罗元发第6纵队的任务是,首先攻打驻守在醍醐镇的敌整门师143团,然后在荔北抗击敌人增援部队和掩护野战军主力转移。
应该说,6纵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特别是在胡宗南实行所谓“机动防御”的“新战术”后,阻敌增援尤为显得艰难。
但对于喜欢富有挑战性作战任务的罗元发来说,正中下怀,部队已几个月没打仗了,官兵的心里早痒得难受。
尽管如此,罗元发这次显得特别慎重。
他特意向纵队侦察科长王正臣交待了侦察任务并起详细研究了侦察方案。
是夜,王正臣带领侦察员,摸进了敌人戒备森严的防御地带,机警地展开侦察活动,很快将敌人的工事构筑火力配备。兵力部署以及该地区的村落河川和道路情况弄得清二楚。
敌整17师143团驻守的醍醐镇,除团部及1个营集中于镇上外,其全都分散在周围的源上。以1个连甚至1个排据守个村落,虽然形成了纵深配备,但据点之间空隙较大。
根据这情况,罗元发决定,采取大胆分割包围,插入敌人心脏,撕破其防御体系,造成攻击良机,举歼灭该敌。
按照这思路,罗元发分别给教导旅和新4旅下达了作战任务,并特别强调隐蔽接敌,造成攻击的突然性。
10月5日夜,部队按原定计划,分头行动,进驻攻击出发阵地。
王正臣率新4旅771团,按照他们选定的路线,神不知鬼不觉地插入了敌人的防区,很快完成了对敌军的分割包围。
6日3时,罗元发声令下,纵队集中的火炮齐开火,发发炮弹准确地落在事先经多次测定的目标上,敌人时被炸得晕头转向。
炮火停,战士们各自按划定的区域开始向守敌突击。
新4旅771团4连排长魏书庆带个排负责插入敌后荔家沟,截敌通路。他们摸过散兵外壕,刚走到村口时,敌哨兵问:“谁干什么的”
魏书庆沉着答道:“兄弟,自己人”
哨兵便不吭气了。
魏书庆今队伍迅速展开,将敌人四面包围。
随着魏书庆声“打”,全排武器齐开火,打得敌人不知所措,仓皇逃窜。不到刻钟,就结束了战斗。抓获俘虏70多人,缴获机枪2挺,还有3车弹药。
上午8时左右,771团攻击的各据点都结束了战斗,全歼守敌。
新4旅16团负责向醍醐寨攻击。敌人溃逃了,16团顺沟追击。敌人刚窜人沟内,预先置伏于石家河的新4旅3团突然杀了出来。百余名敌人,放弃抵抗做了俘虏。6时30分,就全部结束战斗。
消息传来,罗元发在电话中兴奋地对新4旅程旅长说:“部队打得好,这叫敌变我变,敌人采取防御与集中机动,这就要求我们战术上更灵活,更突然,方能保证每战必胜。”
在新4旅激战的同时,教导旅向醍醐镇发起了攻击。
先头团1团在罗少伟团长的指挥下,从镇东南发动突击,邀速攻克外围地堡,随即向村西角的敌团部发起攻击,在敌人溃进中,将其歼灭。
当教导旅2团进至醍醐镇东三里处,镇内守敌开始逃窜,王季龙团长立即令各营追击。
6日上午10时,战斗全部结束,第6纵队胜利完成围歼敌整17师143团的作战任务。
下午1时,罗元发接到彭德怀的命令,向直井方向开进,参加围歼敌38师师部的战斗。
教导旅1团再次作为纵队先头团急行军向宜井奔去。刚到宜井村外,罗少伟团长见前部敌人处于慌乱之中,于是趁敌人立足未稳,声高喊:“冲啊”战士们像猛虎样向村口扑去,闪电般地冲到前沿,随着阵手榴弹的爆炸声,敌阵地迅速被占领。
罗团长命部队勇猛追击。1团官兵只恨自己少长了双翅膀,奋力追击,犹如秋风扫落叶,所向披靡。
已是夜晚,夜空中只有稀疏黯淡的星光闪烁。教导旅1团1营2连连长李金合走在前面,突然迎面跑来人喊道:“副旅长在前面等你们,快跑啊”
李连长听,知道遇上敌人了,不觉心中暗喜。他声不吭地跟着猛跑,跑进敌群后就喊:“副旅长在这里,你们快来集合”
等敌人拥到起时,他接连甩出几颗手榴弹,炸得敌人鬼哭狼嚎,喊爹叫娘
10月6日和7日两天,西北野战军作战顺利,歼敌整17师第48旅整38师第27旅,完全解放了黄河洛河之间,大荔以北广大地区。
8日,罗元发奉命率6纵集结于胭脂山乌泥庄柳家源汉村地区,休整待命。
10日下午,纵队指挥所里,罗元发正伏案研究作战计划,猛地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
罗元发拿起电话,传来了教导旅旅长陈海涵的声音:“司令员,情况紧急,刚才接2团长王季龙报告,敌人个多团的兵力北犯,路奔向柳池,另路向2团正面岔口地区前进。”
“继续监视敌人,听候命令”
放下电话,罗元发急速地思考起来:野战军主力在此,敌人仅仅这么点兵力敢冒犯吗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后面定有胡宗南主力跟进,这预示着场大战在即。
想到这里,他立即命令部队迅速占领阵地,控制制高点,加修工事,注意警戒,准备迎接来犯之敌。
同时,他将这情况报告给彭德怀。
原来,胡宗南获知我西北野战军发动荔北战役,如果此仗失败,则不仅整17师38师被歼,而且解放军将打过洛河,逼近渭河,直抵西安城郊。这还了得他急忙令第65师和第1师前往增援。
10月11日8时,敌65师先头部队向6纵的各前哨阵地发起了进攻。
罗元发下令,教导旅新4旅各前哨阵地奋力抗击,没有命令,不得后撤。同时命令纵队主力迅速占领第线防御阵地。
敌人动用了大口径火炮战车飞机等,攻势十分凶猛。
罗元发感到,自延安保卫战以来。还从未遇到如此猛烈的炮火。
战斗开始就十分激烈,敌军借助飞机br >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