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字,杨贵妃也觉理屈,愣了愣:“好吧,这事是杨晰不对!”
杨晰一张脸涨成了紫色,这顿打是白挨了。
杨贵妃冰雪聪明之人,知道在这事上李昌国占足了理由,再追究下去也没用,赶紧转移话题,道:“李昌国,你在龙首原打杨晰,不把我们杨家放在眼里,这帐,我们好好算算。”
玉手一扬,一群如狼似虎的人冲了进来,这些人并不是龙武军,而是杨家的死士。
杨家势大,多有不法死士投靠杨家,杨国忠挑选了一批交给杨贵妃,保护杨贵妃。这事是犯忌的,可是,却没人敢说,就是李隆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而,只要他们不闹出大事,龙武军也不管。
这群死士把李昌国围在中间,个个凶神恶煞似的,只要杨贵妃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对李昌国大打出手。
这些死士虽然了得,李昌国还不放在眼里。可是,他能出手打吗?若李昌国出手,杨贵妃有一万个理由置他于死地。
“这要如何是好?”打又不能打,束手就擒李昌国又不甘,不住转念头,却是没有一个好主意,唯有暗自焦虑的份。
“娘娘,荔枝!”
一个宫女捧着银盘,上面盛着新鲜的荔枝,似刚刚摘下来。
“刚刚送到的!”宫女表功似的嚷着,把荔枝送到杨贵妃面前。
杨贵妃素爱吃荔枝,一听这话,顾不上李昌国了,伸出纤纤玉手剥食荔枝,脸上已经泛起倾国倾城的笑容。
“有了!”
李昌国眼睛猛然间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第五十二章 升一级
这是李昌国平生遇到的最大危机,若是不化解的话,他还真不知道如何收场。
整个唐朝,有人比杨贵妃的势力更大的吗?
没有!
老板是大,老板娘更大,李隆基若是唐朝的老板的话,杨贵妃就是唐朝的老板娘,惹恼了她,就是与整个唐朝为敌。
适才李昌国出手打杨晰,那是因为杨贵妃不在这里,李昌国完全可以给杨晰找个罪名。杨贵妃当前,就是大声说话都是罪过,出手揍死士,杨贵妃还不给李昌国安个冲撞的罪名?
真要如此的话,李昌国就是有百八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情势前所未有的严峻。
杨晰极是得意,冲李昌国扬起了下巴,做了一个牵狗的动作,在他的想象中,李昌国已经是他的狗,他想怎样就怎样。
宫女们暗自为李昌国叹息,如此能说会道的一个人,惹谁不好,偏偏要惹得杨贵妃生气,那不是作死么?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李昌国一脸的震惊之色,脱口吟了出来。
杨贵妃洁白的纤手正剥着一颗荔枝,满脸的笑容,媚惑力十足,整个宫殿宛若沐浴在春光中。乍闻李昌国的诗句,猛的停了下来,一双美到极致的眼睛盯着李昌国,笑盈盈的,足以把冰雪融化,惊喜的道:“你作的?”
“不是!”李昌国摇摇头否认了。
“哎!”宫女们暗自为李昌国惋惜。
杨贵妃以貌美得宠,遍寻天下名士为她写诗,就是李白也不例外。若是能写得一首好诗,不要说区区殴打杨晰之罪,就是再重十倍的罪也不是罪了,这是天赐良机,李昌国竟然错过了,这人是不是傻了?
李白为杨贵妃写诗,成为一段佳话,名重天下,若是李昌国承认了,那不是天赐良机么?如此良机错失了,谁个不惋惜?
“蠢猪!”
杨晰很是担心李昌国答应,那样的话,他就无法整治李昌国了。
“不是呀!”杨贵妃颇有些失望。
杨贵妃脸上的笑容在消失,很明显她对李昌国刚刚升起的好感不复存在了。
“是贵妃娘娘自个儿作的!”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昌国依然镇定自若,却是语出惊人。
“我作的?我没有啊!”杨贵妃素手剥荔枝,鲜嫩的荔肉露了出来,清香扑鼻,很是诱人,一脸的惊讶。
这话太绕了吧!
“贵妃娘娘丽质天生,宛若仙女临凡,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皆为诗,何须臣做?”李昌国侃侃而谈。
“咯咯!”
杨贵妃宛若百花盛开,笑得花枝招展,媚惑之力陡僧十倍,李昌国尽管意志坚定,也是差点心神失守。
“李隆基啊,你与杨贵妃朝夕相处,没有落得个精尽人亡,算你本事大!”李昌国腹诽李隆基。
“完了!完了!”杨晰知道情形不妙,暗自焦虑,却是事手无策,唯有脑门上冒汗的份。
“李昌国,你很会说话!”杨贵妃笑盈盈的冲李昌国微微颔首,极是赞许,适才的恼怒刹那不存。
“姑姑!”杨晰见势不妙,又要告刁状。
“闭嘴!”杨贵妃媚眼一瞪,杨晰如同老鼠见了猫似的,再也不敢说话了:“我看呐,李昌国打你打得轻了,如此没规没矩的。”
李昌国差点失笑出声,适才杨贵妃还要为此事着恼,转眼间就是赞成,这变脸比翻书还要快。
杨贵妃有倾国倾城之貌,遍访天下名士写诗,可是,又有哪首诗比得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呢?
李昌国一句诗说得杨贵妃心花怒放,不要说区区欧打杨晰之罪,就是把杨晰打残了,也不是罪了。此时此刻,李昌国在杨贵妃眼里是特别顺眼,怎么看怎么顺眼。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轻声吟咏,声音清脆,宛若天籁。
她每吐一个音节,李昌国只觉心脏狠狠一跳,暗自感慨:“美人的媚惑力竟若斯!”
更要命的是,杨贵妃竟然冲李昌国嫣然一笑,李昌国只觉那一笑具有天崩地裂的威力,脑袋嗡嗡直响,差点心神失守。
要是可以选择的话,李昌国宁愿选择面对千军万马,也不愿面对杨贵妃的嫣然一笑。
可是,当杨贵妃的笑容敛去,李昌国又无比失落,恨不得她永远笑下去。
“贵妃,何事如此欢喜?”
就在这时,李隆基的声音响起,只见李隆基板着一张脸,怒气冲冲的进来,一见杨贵妃笑得如同盛开的百花,怒气刹那不存,代之而起的是一脸的笑容。
李隆基的精明,李昌国很是叹服,可是,因为杨贵妃一笑而怒气不存,这也太难以让人相信了,要不是李昌国亲眼得见,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陛下,这个李昌国真是人才呢!”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杨贵妃竟然第一句话就是夸赞李昌国。
就是李昌国自己也是意外,他知道他一番表演,已经赢得杨贵妃的好感,却是没有想到好感是如此之浓。
李隆基对李昌国的欣赏众所周知,微微点头,道:“李昌国勇猛无敌,聪明伶俐,更是个忠厚人……”
“陛下,臣妾说的不是这个,李隆基还是个大才子呢,很会做诗。”杨贵妃依在李隆基身边,巧笑嫣然的夸赞李昌国。
“大才子?”李隆基一脸的疑惑。
要说李昌国勇猛无敌,李隆基相信,要说李昌国是才子,他还真不信。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陛下,你说这诗可好?”杨贵妃一边吟诗,一边回眸一笑,媚态毕露,李隆基瞧在眼里,骨头都酥了。
他与杨贵妃朝夕相处,对杨贵妃的魅力再清楚不过了,就是未有如眼前这般艳光四射,媚惑无边。
“好诗!好诗!”
李隆基好半天才清醒过来,轻轻击掌赞扬。
“陛下,你说该如何赏李昌国呢?”杨贵妃以美貌自诩,遍寻天下名士赋诗,未有如李昌国者,她是欢喜得不欢得了。欢喜中,却是没有忘了李昌国。
“嗯!”李隆基微一沉吟,道:“李昌国,你作诗有功,升一级!”
第五十三章 哥舒翰挂帅
“……”
李隆基笑眯眯的,一脸的欢喜之色,李昌国却是大张嘴,很是无言。
李昌国是在化解危机,吟出了白居易的名句,没想到竟然还能升官,尽管李昌国的心理素质不错,乍闻此言也是好一阵错愕。
“就这么定了,这次莫要推辞了!”
李昌国发愣之际,李隆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
他把“这次”两字咬得稍重,那是在告诉李昌国,上次你解太子之危升你官你推辞了,这次你不能推辞了,他这是借机在回报李昌国。
上次解救太子,李昌国立下大功,李隆基要升赏他,李昌国却推辞不受,那是为了参与石堡城之战,不得不推辞,却是博得了李隆基“忠厚人”的评价,这比什么都重要。
“谢陛下!”
李昌国明白他的意思,不再推辞。
“呵呵!”李隆基异常满意,道:“眼下,你是从四品下的官阶,再赐你爵开国县伯,赐邑千户。”
唐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按照李昌国的官阶,升一级后不过是从四品下,勉勉强强跨入了四品官员的行列,还是垫底的四品官员。
依照正常的爵位,李昌国只能是开国县子,不能是开国县伯,更不用说,李昌国的食邑不是七百户,而是千户,这是李隆基器重李昌国的表现。
“咕咕!”
杨晰看在眼里,宛若在做梦,他满打满算,他向杨贵妃告李昌国的刁状,依杨贵妃的权势,李昌国不死也要脱层皮,却是没有想到,在李昌国的巧妙化解之下,一场危机竟然成了机遇,李昌国不仅博得了杨贵妃的好感,还给升了一级,这是莫大的讽刺。
此时此刻,杨晰真有买块豆腐撞死的冲动。
“陛下,臣告退!”李昌国急着见哥舒翰,冲李隆基告辞。
“嗯!”李隆基微微点头,同意了。
李昌国转身就要走,却给杨贵妃叫住了:“等一下。”
“敢问贵妃娘娘,有何要事?”李昌国有些意外。
“这荔枝是刚送到的,就赠予你了。”杨贵妃端起鲜嫩的荔枝,递到李昌国面前。
杨贵妃说的是“赠予”而不是赏你,那是她真的很开心,对李昌国格外赏识,这比万两黄金还要让人激动,杨晰双眼睛一翻,真想晕过去。
“朕遍访名士为贵妃赋诗,未有如你诗者,这荔枝你就收着吧!”李隆基也来帮腔。
“陛下,贵妃娘娘,这不太好吧!”李昌国迟疑着,并没有接。
这荔枝不是一般的荔枝,在历史上大名鼎鼎,李昌国深知其中的意义。
“哪有不好的!朕叫他们再送便是!”李隆基一挥手,云淡风轻。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也是一脸的期待,李昌国愣了愣,接在手里,只觉沉甸甸的,杜牧的名句回荡在脑海里。
这荔枝是驿站从数千里外送来的,其中的辛酸在诗人笔下很具震憾力,更有人因此而丧命,李昌国打量着鲜嫩的荔枝,心头格外沉重。
xxxxxxxxx
李昌国住处,李昌国与哥舒翰推杯换盏,正在痛饮,两人是酒到杯干,大呼痛快。
“哥舒兄,你这次进京,可是为救王忠嗣?”喝得差不多了,李昌国这才点醒哥舒翰。
“哎!”一提起这事,哥舒翰就是愁上心头,把酒杯重重一放,道:“大帅对我是恩重如山,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救大帅,可是……”
一脸的沮丧,不住揪头发,那么好的机会都没有成功,他是懊恼无已。
“哥舒兄,你可知陛下为何罢贵妃的歌舞而见你?你可知陛下为何对你了若指掌?你可知为何安禄山为了王忠嗣麾下精锐而来,却又灰溜溜的回去?”李昌国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
“我……我哪知道!”哥舒翰迟疑了一阵,狠狠摇头。
李昌国手一招,哥舒翰附耳过来,李昌国在他耳边轻语一阵。
“啪!”
哥舒翰如同醍醐贯顶,恍然大悟,重重一把掌拍在额头上,猛的跳起来,道:“我这就去见陛下!兄弟,回头请你痛饮!”
风一般的去了,李昌国直摇头,这个哥舒翰不愧是侠客出身,如此热心肠。
xxxxxxx
太液池畔,李隆基正在散步,高力士快步而来,道:“陛下,哥舒翰求见!”
“不见!”李隆基想也没有想,一挥手就否决了,脸色阴沉,如同阴霾。
“陛下!”高力士犹豫了一下,这才道:“哥舒翰说,他愿供陛下驱驰!”
李隆基阴沉的脸色缓和下来,道:“要他进来!”
高力士应一声,快步而去,没过多久,领着哥舒翰前来。
“哥舒翰,你要如何供朕驱驰?”还未等哥舒翰见礼,李隆基就问道。
“陛下要如何驱驰,臣便如何驱驰!”哥舒翰忙回答,顾不得礼仪,盯着李隆基,很是紧张,呼吸很是急促。
“下去吧!”李隆基却是淡淡的道。
哥舒翰不愿离开,就要再说,却给高力士请了出去。
“兄弟,你误我矣!”哥舒翰边走边埋怨李昌国。此番再度见李隆基,就是得到李昌国的点拨,兴冲冲而来,却是没有想到,李隆基只有一句,再无下文,他的心情沮丧无比。
“哥舒翰,陛下有旨,要你明日早朝。”没走多远,高力士快步追来,传了李隆基的旨意,很是疑惑的打量一阵哥舒翰,这才离去。
“兄弟,难道你真的说中了?”哥舒翰惊疑不定。
次日早朝,李隆基在含元殿传下两道旨意。
第一道是关于王忠嗣的,这道圣旨,李隆基用词很严厉,把王忠嗣好一通贬损,说得一无是处,好象狗屎一样,最后才点明,把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
第二道旨意就是命哥舒翰统领诸军,攻打石堡城。
至此,攻打石堡城一事正式定下来了。
“兄弟,你真是神人!给你说中了!”哥舒翰捧着圣旨,心潮澎湃,首先想到的就是李昌国,李昌国的话在他的耳际回荡。
第五十四章 吐蕃的妄想
李昌国对哥舒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哥舒兄,陛下是要命你为将!”
“命我为将?”哥舒翰好一阵惊疑,大摇其头,道:“我虽得大帅器重,却未立功,声名不显,陛下怎会命我为将呢?”
“要不如此,陛下为何对你是了若指掌?”李昌国反问一句,接着解释道:“王忠嗣逆旨,不愿出兵,惹恼了陛下。王忠嗣毕竟是陛下的假子,很得陛下欢心,数十年的父子之情哪是说断就断的,是以,陛下是想从王忠嗣部下择一良将而任之。”
“陛下顾念父子之情,这事我赞同,可是,为何一定要从大帅部下择将呢?”哥舒翰沉吟不解。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顾念父子之情,给王忠嗣留点脸面。若是哪天陛下的怒火消了,念其旧情,要重新启用王忠嗣,这不是很好么?”李昌国为哥舒翰剖析。
如此做,绝对是一手好棋。毕竟王忠嗣有才,很得李隆基器重,说不定哪天就给重新启用了,哥舒翰点头赞同。
“其二,就是陛下顾忌自己的脸面。”李昌国说到此处,颇有些好笑,道:“天子也是要脸面的,若是用王忠嗣的部下来打这一仗,即使有人说这说那,陛下就可以说,王忠嗣又怎么了?他知人善任,部下良将成群,哥舒翰不是打下石堡城了么?”
人都是爱面子,皇帝更爱面子,因为他是九五至尊,不能犯错,即使有错,也不会认,只能通过另外的方式来弥补,这脸面对于李隆基来说就特别重要了。
“哦!”哥舒翰恍然。
“正是因为如此,陛下才关注王忠嗣的部下,才对哥舒兄你是了若指掌。”李昌国摇摇头,颇有几分讥嘲道:“可笑安禄山那肥猪,自以为算是陛下的假子,可以讨得陛下的欢心,一听说王忠嗣下狱了,就赶到长安请命,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哥舒翰再三回味李昌国的话,越想越是佩服,突然之间,大笑起来:“兄弟,你如此了得,这一次,我攻打石堡城,一定要把你弄来。你要是敢不来,我捆也要把你捆来!”
xxxxxxxxxx
吐蕃,逻些,红山宫,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朝议。
吐蕃本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小国,在松赞干布之父的治理下开始崛起,成为当地的一个霸主,算不上强大。直到松赞干布时,方才完成统一,吐蕃才真正的强大起来。
松赞干布把都城从泽当迁到逻些,也就是现在的拉萨。
红山宫,也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因为当时这里叫红山,故而称为“红山宫”。
红山宫的修建,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自此以后,就成了吐蕃的政治中心。
红山宫全呈白色,高耸在红山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圣洁,当地百姓又称为“白色的宫殿”。
在当时,红山宫共有三座九层楼宇,千余间宫殿或房屋。一座是赞普的寝宫,一座是朝会之所,一座是。
中间的正殿,就是朝会之所,吐蕃的一应国事都是在这里议决。此时,正殿里吵吵嚷嚷,极是热闹,是吐蕃赞普与众大臣在商议军机。
正中的宝座上端坐着一个中年男子,蜷曲的头发,太阳色的皮肤,整个人很是高大健壮,满脸的络腮胡,他就是吐蕃的赞普墀德祖赞。
墀德祖赞是吐蕃的一代雄主,他登基之初国内动荡不稳,反叛时有发生,他凭借不凡的政治手腕,稳定了局势,最后把吐蕃治理得异常强大,远远超过了他的祖父松赞干布时期的国力。
其中,为了借助外力稳定国内局势,墀德祖赞向唐朝求婚,唐中宗最后把他的养女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在历史上,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影响很大,最大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其次要数金城公主了。
然而,墀德祖赞狡许多智,他并没有因为娶到美貌的金成公主就满足,而是贿赂唐使,派人游说唐中宗,唐中宗本就是个软蛋皇帝,没有主见,竟然为墀德祖赞所惑,把极为重要的“河西九曲”之地给了吐蕃。
河西九曲是著名的肥沃之地,这里善养牛羊马匹,更是离唐朝的京都很近,得到河西九曲之地,吐蕃是如虎添翼,从这里出发,对唐朝大举发动战争。
墀德祖赞并没有满足这些到手的利益,他垂涎河西之地,垂涎西域,攻打小勃律,进攻河湟之地,就是出自他之手。
遗憾的是,吐蕃的进攻遭到唐朝的迎头痛击,伤亡惨重。意识到吐蕃不是唐朝的对手,墀德祖赞改弦易辙,与阿拉伯帝国结盟,共同对付唐朝,给唐朝制造了天大的麻烦。
在他下方的就是一众大臣:大论、小论、内大相、整事大相、大将……济济一堂。
“央金扎西这个蠢材,他丢了小勃律,坏我大事!”墀德祖赞声若洪钟,气吼吼的喝骂起来,眼里射出仇恨的光芒,若是央金扎西在他面前的话,一定会给他的目光撕成碎片。
“没了小勃律,大吐蕃的军队就无法进入西域,无法与大食联兵,大吐蕃和大食就给一刀切为两段,首尾难以相应!”
高仙芝南征小勃律这一仗虽然战果并不大,与李靖夜袭阴山、苏定方灭西突厥这些大战比起来,远远没法比。可是,其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把吐蕃和阿拉伯帝国切割开来,使得两国无法联兵,无法相互增援,这对吐蕃来说,那是难以忍受的事情。
因为,在唐朝、阿拉伯帝国和吐蕃三国中,实力最差的就是吐蕃,若是不能得到阿拉伯帝国的帮助,吐蕃独自面对唐朝,压力会倍增。
独自面对唐朝的后果,吐蕃是再清楚不过了,就是松赞干布最初也是瞧不起唐朝,只是因为几仗打下来,吐蕃吃了大亏,松赞干布这才不得不改弦易辙,与唐朝讲和,方有文成公主进藏一事。
“赞普息怒!”
大论站起身,冲墀德祖赞见礼,道:“虽然我们丢了小勃律,可是,我们还有石堡城!只要石堡城在手,大吐蕃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李隆基安能奈何得了大吐蕃?”
“没错!”墀德祖赞重重点头,道:“只要有石堡城在,大吐蕃随时可以出击河湟之地!这一次,我要狠狠教训李隆基,要让他知道,没了小勃律,大吐蕃也不是好惹的!”
第五十五章 监军
“一定要好好教训李隆基,要让他知道,大吐蕃不是好惹的!”
“丢了小勃律,大吐蕃就要在河湟之地找回来!”
“大吐蕃一定要打进河湟之地,要多加掳掠!”
“唐人的子女粉嫩粉嫩的,细皮白肉,瞧着就让人眼馋!”
“唐人的金银珠宝、丝绸、茶叶、香料、瓷器都是好东西,该当给大吐蕃的勇士享用!”
墀德祖赞一句话引发了一阵议论声,群臣双眼中尽是艳慕的光芒,恨不得立时打进河湟之地,把唐朝的财物据为己有。
吐蕃穷得只剩下牦牛粪,无论吃穿住用,哪一个方面都比不了唐朝。他们早就耳闻唐朝有多么的富饶,在他们的传闻中,唐朝是遍地黄金,随手一抓就是一把金银珠宝,随手一抱便是细皮嫩肉的丽人。
犹其是在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进藏之后,吐蕃人是大开眼界,平生第一遭见识了唐朝的富饶,让他们贪心大起。
有大臣说着说着,口水就流出来了。
“嗯!”
把一众大臣急吼吼的样儿看在眼里,墀德祖赞很是满意,重重点头,道:“你们能有如此战意,我很欢喜!”
说到此处,话锋一转,道:“不过,我又为你们惋惜!你们太没志气了!”
这话太让人难以理解了,群臣个个一脸的难解,打量着墀德祖赞,静等他解释。
“河湟之地固然富饶,可是,与长安比起来,屁都不是!”墀德祖赞没有让他们失望,为他们剖析道:“长安的富饶远播异域万里之外,就是大食人也是眼馋,我要的不仅仅是河湟之地,还有长安!”
说到这里,猛的站起来,右手一挥,宛若惊雷闪电,极具威势,道:“长安的金银珠宝比牦牛身上的牛毛还要多!长安的丽人比起逻些城外的青草还要多!长安的好吃好喝好玩好乐,你们听都没听过!大吐蕃的勇士们,莫要给区区河湟之地迷住了你们的眼睛,你们要睁大眼睛,盯着长安!”
“打进长安!”
他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一众大臣群情激昂,大是振奋,刷的一下站起来,冲天咆哮起来。
声响若雷,直冲霄汉。
“这就对了!”墀德祖赞挥挥手,要群臣坐下来,道:“在我继位之初,借金成公主嫁到大吐蕃的良机,从昏庸无能的软皇帝李显手是骗到河西九曲,大吐蕃离长安更近了!那时节,我就在想大吐蕃何时能打进长安,把李唐的花花江山变成大吐蕃勇士的牧场!”
“哈哈!”
这幅蓝图描绘得好,群臣一齐轰笑,蕴含无尽喜悦。
“赞普英明!”大论赞一句,话锋一转,道:“可是以大吐蕃的实力与李唐打,难有胜算。”
描绘蓝图,激励人心是一回事,真正谋划又是另一回事,必须要切合实际,这个大论精明过人,很是明白吐蕃和唐朝谁强谁弱。
“这你勿需担心。”墀德祖赞一裂嘴角,以讥嘲的口吻道:“大食人就象牦牛粪上的屎壳螂,一有机会就会扑上去。大吐蕃出兵河湟之地,大食必然会趁机出兵西域,李隆基既要兼顾河湟之地,又要顾及西域,疲于奔命,难以应付,大吐蕃的机会就来了!”
阿拉伯帝国对西域是志在必得,若是有机会的话,肯定不会放过,这话极是有理。
“赞普英明!”
群臣大是信服,齐声颂扬。
“桑布扎!”
墀德祖赞冲一个大将道:“你祖上奉松赞干布之命远赴天竺习文字,创造了大吐蕃的文字,为大吐蕃立下大功。今天,我给你一个再次为大吐蕃立功的良机。”
“请赞普吩咐!”桑布扎是一个大汉,身材高大,很是精悍,大是振奋,嗓门特别大,一句话好象打雷似的。
“我命你为孙波茹元帅,你一定要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河湟之地!”墀德祖赞一双眼睛特别明亮,如同夜晚的繁星。
“请赞普放心,桑布扎一定不负赞普期望!”桑布扎振奋异常。
“今岁,你打下河湟之地,明岁春季,我亲率大军,直奔长安!”墀德祖赞右手紧握成拳,狠狠一晃。
xxxxxxxxx
长安,大明宫,麟德殿,李隆基正与哥舒翰在商议军机。
自从哥舒翰同意出征之后,李隆基对哥舒翰的态度就由不冷不热变得很亲热了。
这也难怪,哥舒翰冒着天大的风险入京救王忠嗣,这让李隆基对他异常欣赏。毕竟,王忠嗣是他心爱的假子,虽然让他着恼,他还是希望有忠心的部下前来解救。
再加上哥舒翰有干才,深通兵道,两人竟然谈得特别投机,两人的脑袋都快凑到一起了,乍一瞧之下,这哪里是君臣,就是两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在叙旧。
“哥舒翰,你可知朕为何急着让你出兵么?”李隆基自问自答,道:“朕担心的是吐蕃那个大胡子先下手为强,突然出兵河湟之地。那样的话,大唐难以应付。你要知道,河湟之地扼在大唐进入西域的要道上,若是河湟之地不稳,大食必然会抓住机会进军西域。如此一来,大唐就要两面受敌,不太好应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进攻,把吐蕃堵在高山密林里。”
这种担心绝对不是多余的,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自从朕接到高仙芝准备攻打小勃律的军报后,朕就在担心此点。是以,朕三番五次下旨,要王忠嗣进攻石堡城,他却置若罔闻,总是找籍口推托。高仙芝南征胜利,这事就刻不容缓了!”李隆基的声调转高,恨恨的道:“朕白疼他了!”
虽然事情过去了,还是让李隆基气愤。
哥舒翰一愕,寻思该如何说话,就在这时,只见高力士快步而来,道:“陛下,李昌国求见!”
“李昌国?”李隆基一愣,随即道:“叫他进来!”
高力士应一声,快步而去,很快就领着李昌国回转。
“见过陛下!”李昌国冲李隆基见礼。
李隆基摆摆手,示意李昌国免礼:“李昌国,要是朕没猜错的话,你是前来请战的吧?”
“陛下英明!”李昌国正是前来请战的。
“石堡城易守难攻,的确需要一员猛将前去协助哥舒翰,我看你合适。”李隆基微微颔首,大为赞成。
“谢陛下!”还没有说,李隆基就准了,李昌国大喜过望。
“呵呵!”哥舒翰也有拉李昌国参战的想法,乍闻此言,大是欢喜,发出一阵畅笑声。
“哥舒翰,你那里正缺一位监军,你看李昌国如何?”李隆基猛然扭头,冲哥舒翰问道。
第五十六章 挖挖挖……挖墙角!
“监军?”
李昌国很是诧异,以为自己听错了。
对于这次请战,李昌国有着绝对的信心会成功。上次在解救太子一事上,李昌国辞让三级让李隆基对他的印象特别好,夸他是“忠厚人”,这请战成功自是在情理中。
李昌国也设想过李隆基会给他何种官职,很可能是让他当一个将军,最大的可能是让他当前锋,因为他有参与南征小勃律一战的经历。
攻打石堡城和南征小勃律颇有些相似之处,那就是在高海拔的山地上作战,这对于李昌国来说那是轻车熟路,李隆基若是要照顾他的话,把先锋派给李昌国那是再好不过。
哪里想得到了,李隆基竟然把监军一职派给李昌国。
哥舒翰是这支出征唐军的头号人物,那么,监军就是这支军队的二号人物,监军一职位高权重,极为重要,落到自己头上,李昌国还真没想到,有些晕乎乎的,以为听错了。
“全凭陛下作主!”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李昌国还没有欢喜,哥舒翰倒先欢喜上了,冲李隆基见礼,一张大嘴裂到耳根了,连大牙都露出来了。
监军一职不常设,却是必设。每当军队出征,朝廷就要派一位监军前去监督军队。军队出动后,有没有违法乱纪,有没有不顾军令乱来一气,有没有拥兵自重,这些都需要监督,是以,监军一职是不可少的。
问题是,朝廷派出来的监军往往不懂军事,却是仗势欺人,乱指挥一气,弄得怨声载道。更过份的,连将领的正常指挥都给扰乱了。
是以,历来将领对监军特别不爽,哥舒翰很是担心李隆基派给他的监军是那种屁事不懂,只懂瞎指挥的人。
李昌国不仅勇猛无敌,更是有谋略,有智计,绝对不会瞎指挥。更重要的是,哥舒翰对李昌国很是信服,两人的交情好,把李昌国派给哥舒翰当监军,这对哥舒翰来说比给他增援十万大军还要好。
哥舒翰是求之不得!
“这事就这么定了!”李隆基大气的挥挥手,一锤定音。
“谢陛下!”
这是大好事,李昌国当然不会推辞,就这样,李昌国成了攻打石堡城唐军的二号人物。
李昌国虽然很得李隆基欣赏,却是根基尚浅,根本就不可能统率一支大军,他能当上监军,成为这支出征唐军的二号人物,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这都是当日辞让三级升赏的回报,果然是有付出就有回报。
“来!过来坐下,我们好好议议。”李隆基冲李昌国招手。
李昌国应一声,坐了下来,与李隆基、哥舒翰商议军机。
李隆基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一定要打下石堡城!
打下石堡城,就把吐蕃堵在高山密林里了,河湟之地就不会再受到吐蕃的威胁,唐朝就可以把大量的兵马钱粮投入到西域,与阿拉伯帝国争锋。
二是要先下手为强,不能让吐蕃通过石堡城进入河湟之地。
石堡城是咽喉之地,若是让吐蕃通过石堡城的话,唐军要想在河湟之地围歼吐蕃军队相当困难。因为河湟之地多山,便于吐蕃作战,不便于唐军,虽然唐朝派有大军驻守,却是收效甚微。
至于把吐蕃放到河湟之地,切断其退路,再围而歼之,唐朝曾经实行过,却是没有成功,因为吐蕃人也不是吃素的。
是以,要想减小唐朝的损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唐军先一步到达石堡城前,把吐蕃军队堵在石堡城以内。
三人一通好计议,直到天黑方罢。
计议之时,李隆基的精明得到充分体现,他深通兵道,让人叹服,李昌国大是感慨:“若是李隆基不是后期厌政,而是一如既往的勤政,他一定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明君圣主!”
辞别李隆基后,李昌国和哥舒翰相偕离去,哥舒翰一把拉着李昌国,道:“兄弟,我们去痛饮一番!哈哈!你成了监军,这是天大之喜,一醉方休!”
对哥舒翰来说,李昌国当监军那是天大之喜,非要喝个痛快不可。这本是情理中事,李昌国一定会答应的,然而李昌国却是摇头,道:“今儿不了,我还有事。”
也不管哥舒翰的反应,快步而去。
哥舒翰一愣,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就要问李昌国有何事,只见李昌国右手高高举起,狠狠挖下去,大是惊奇,问道:“兄弟,你怎么了?”
“我挖挖挖……挖墙角!”李昌国一句话说完,人早就走得没影了。
“挖墙角?挖甚墙角?”哥舒翰一脸的迷糊。
xxxxxxxxxx
“我当上监军了,出征一事已定,一定要把郭子仪拽上。郭子仪,我,哥舒翰,我们三人就是强强联手,这一组合一定会震惊世人。”李昌国边走边寻思,想到高兴处,有些手舞足蹈。
哥舒翰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干,郭子仪更加了得,那是盖世豪杰,若是郭子仪参与此战,这是天大之喜,要李昌国不欢喜都不行。
“问题是,我要如何把他拽过来呢?”李昌国又发愁了:“郭子仪早有驰骋边关之心,可是,他是龙武军的柱石,龙武大将军不会放啊。”
要郭子仪上战场,郭子仪的屁股都会欢喜,问题是陈玄礼不可能放他走。
李昌国和郭子仪号称龙武军的双星,李昌国走了,要是郭子仪再走了,谁来顶这个摊子呢?陈玄礼无论如何是不会放的。
这问题的难度非常大,向陈玄礼要郭子仪,他不可能给的。
?br />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