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2部分阅读

作品:大唐天下|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10 08:23:30|下载:大唐天下TXT下载
  人侧身相请。

  “我再一次,我不是丝绸。”封常清有些郁闷,提醒他们一句。

  “呵呵!”胡人发出一阵畅笑声:“谁叫大人和丝绸来自同一个地方呢?”

  “们就记得丝绸。我们大唐还有茶叶、香料、美yu、珠宝……”封常清一句数落的话还没有完,胡人的眼睛泛红了,恨不得把封常清变成这些传闻中的珍宝。

  “这是们的待客之道?”封常清有些不耐烦了。

  不能怪封常清,实在是这些天,他与波斯人打叫道让他异常惊讶,这些波斯人见到他,个个跟叫化子见到金元宝似的。

  “大人,请!”几个波斯人大是尴尬,讪讪一笑,把封常清请了进去。

  山谷里风雪迷漫,灰门g门g一片,不见帐幕,不见住处,跟旷野似的。

  来到山谷深处,有一个山洞,波斯人把封常清请了进去。

  这个山洞看上去很平常,没有任何异处,直到深入十几丈后,方才发现,这是一个住处。有不少身材高大的波斯人守卫,见到封常清,友好的点头打招呼。

  封常清一扫,发现他们眼里更多的是企盼。

  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在几个身材高大的波斯人护卫下,快步到来,冲封常清见礼道:“舒莱克见过封将军!”

  一口流利的汉语,字正腔圆,很是地道。

  封常清颇有些讶异,打量着舒莱克,只见其人身材并不是很高,中等个头,也不魁梧,颇有些瘦削。不过,其人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让人仰慕的气质。

  “封常清见过先知。”封常清回礼。

  “请!快请!”舒莱克亲热的执着封常清的手,拉着封常清朝里走。

  朝里行了十来丈,来到舒莱克的住处,很是简陋,只有一张卧榻,以及一些被褥。好在升了几堆火,倒也暖和。

  舒莱克扶着封常清坐在一个石墩上,冲封常清歉意的笑笑道:“贵客远来,多有怠慢,还请封将军见谅”

  封常清接过茶一喝,这是老茶,还是粗茶,放下茶盅,笑道:“先知清贫若此?”

  “哎!”舒莱克脸上闪过一抹怒色,叹息道:“自从大食东侵,灭我国之后,我们摩尼教就成了异教徒,处处受制,时时刻刻有性命之忧,境况越来越差。”

  摩尼教是波斯帝国的国教,波斯帝国被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摩尼教自然也就成了伊斯兰教的眼中钉,rou中刺,阿拉伯帝国对摩尼教进行无情的镇压,教徒死伤惨重。

  要不是因为摩尼教的历史悠久,已经存在数百年了,根基深厚的话,早就给阿拉伯帝国灭了。

  尽管如此,教徒死的死,散的散,摩尼教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若不是有唐朝在后面支持的话,摩尼教不定早就给阿拉伯帝国剿灭了。

  “近半年来,阿布?穆斯林跟疯狗似的,四处杀人,不明青红皂白,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活人,都会给杀死。”舒莱克的手紧握在一起,脸色发白,恨声道:“自我教兴起以来,从未有如此浩劫。”

  阿布?穆斯林要和唐朝大战一场,加快了剿灭摩尼教的步伐,舒莱克的日子更加难过了。

  “先知有何谋划?是继续与阿布?穆斯林周旋?”封常清此来就是要与舒莱克面商,也不绕弯子,直接叩问。

  “不知大唐能给我们何种支持?”舒莱克黯淡的眸子焕发出光彩。

  第二十七章 高仙芝的对策

  第二十七章高仙芝的对策

  第二十七章高仙芝的对策

  舒莱克这个摩尼教的领袖,很可能是摩尼教历史上最艰难的领袖之一。

  摩尼教数百年的历史,可以根深叶茂,尤其是作为波斯帝国的国教,倍受人尊敬,教众无数。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阿拉伯帝国崛起,灭了波斯帝国。

  在摩尼教历史上,帝国灭亡之事发生过不少,对于摩尼教的影响并不大,不管哪个国家,都会尊重摩尼教,即使不尊为国教也不会禁止。

  偏偏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帝国,帝国即宗教,宗教即帝国。如此一来,摩尼教就成了异端,教众就成了异教徒,按照阿拉伯帝国的律法,他们要么改信伊斯兰教,要么被处死。

  改信伊斯兰教,那是不可能的,结局只有一个了,那就是被处死。

  自此以后,摩尼教的日子就难过了,只要有阿拉伯帝国身影的地方,就是他们恶梦发生的地方,死伤的教徒不知道有多少。

  好在,波斯帝国的末任太子俾路斯在唐朝的帮助下向东撤退,摩尼教跟着撤退,得到唐朝的帮助,才能延续下来。

  然而,上百年来,唐朝历经波折,有软蛋的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更有武则天称帝,唐朝的国情大有变化,让摩尼教的日子愈发难过。

  幸运的是,自从李隆基登基后,唐朝的国力急剧增强,边境越来越安定,唐朝大力经营西域,对阿拉伯帝国进行了有力的钳制,摩尼教才有了喘息之机。

  要不然的话,摩尼教早就给阿拉伯帝国铲除了。

  就在这苟延残喘之际,阿布?穆斯林跟疯了似的,四处追杀摩尼教徒,竟然到了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人就杀的程度,这对于处于困境中的摩尼教来,无异于雪上加霜,使得舒莱克的日子更加难过。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想到了唐朝,不得不向唐朝求助。

  如今,封常清来了,他恨不得立时从封常清嘴里抠出答案,一句话问完,一双眼睛瞄着封常清,眼里尽是企盼的神色。

  封常清看在眼里,不由得暗自叹息,摩尼教这个昔日的波斯国教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出人意料,微一凝思,反问一句:“先知需要何种帮助?”

  这话很有技巧,是在探寻舒莱克的底线。

  “这……”舒莱克原本以为封常清冒着酷寒,顶着风雪前来见他,一定是巴不得立时得到他的承诺。真要那样的话,封常清一定是带着大批厚礼前来,哪里想得到,封常清竟然很淡然,仿佛只是在絮叨,而不是与他谈国政大事。

  “若是先知不愿的话,封常清告辞了。”封常清精明人一个,以退为进。

  “封将军,您误会了,我不是不愿,而是不知从何起。”舒莱克知道封常清不是易与之辈,若是再与他玩机心的话,那是白费力气,叹息一声道:“自从失国以来,我们摩尼教的处境越来越难。尤其是这半年来,阿布?穆斯林成了疯狗,四处杀人,我们的处境更难。吃穿住用、武器盔甲,我们都缺,什么都缺。”

  到此处,眼里泪水滚来滚去,长叹一声道:“摩尼教堂堂国教,几时如此困窘?”

  有数百年历史的大教,竟然需要向人伸手要东西,这无异于乞讨,他还真是很伤感。

  要是在亡国之前,他们是要什么有什么。甚至不需要,只需要一个暗示,波斯帝国的国王就会颠儿颠儿的送东西给他们,还生怕他们不接受。

  如今,这一切只是美好的回忆罢了,越想越是让人伤感。

  “需要多少?”封常清对摩尼教的境况并不陌生,淡然道。

  “这个……”封常清这话是在o摩尼教的底,只要舒莱克出数字,封常清就能推测出个大概,舒莱克有些犹豫了。

  “先知不把大唐当朋友,封常清告辞了”封常清哪有不明白他的想法,站起身手,一抱拳,转身就走。

  “封将军,您请留步!”好不容易把封常清盼来,若是就此离去,那是天大的损失。

  光损失还是轻的,自此以后得不到唐朝的支援,摩尼教的覆灭就是必然的结果,舒莱克忙拉着封常清,陪着笑脸,道:“封将军,您误会了。我是在计算,需要多少合适。”

  这话太没力气了,封常清也不点破,见好就收,道:“不知先知计算需要多少时间?我的时间有限,太长的话……”

  “不会太长,我已经算好了。”舒莱克勉力挤出一丝笑容,道:“武器盔甲需要两千,粮草需要得多些,加上老弱,四五千人的口粮。”

  完,紧盯着封常清,生怕封常清拒绝似的,很是紧张。

  封常清张了张嘴,没有话。

  “封将军,要是要得多了的话,再少点也成。”舒莱克一脸的笑容,恨不得chou自己一个耳光,曾几何时,堂堂摩尼教的领袖竟然跟个乞丐似的,一点一点的讨要东西。

  “就这么点?”封常清展颜一笑。

  “我要少了?”舒莱克一脸的意外。

  “先知,给个明白话,我们准备了五千武器铠甲。”封常清笑道。

  “五千?”舒莱克一脸的喜色,仿佛叫化子捡到金元宝似的,满面红光。

  长期的困境磨难,已经使得舒莱克喜怒不形于色,可是,这是这些年最大的一个好消息,要他不欢喜都不成。

  “粮草呢?”舒莱克强抑心神,忙问道。

  光有武器,没有粮草的话,他的日子同样难过,他心急。

  “先知,坐下。”封常清笑着拉着舒莱克坐了下来,道:“粮草没有准备。”

  “没有粮草?”舒莱克大是失望。

  “先知,有所不知,这粮草很笨重,运输起来不方便,与其给们粮草,不如给武器。”封常清解释道:“有了武器,还愁没有粮草?”

  并非安西都护府没有粮草,并非运不过来,而是高仙芝和封常清他们故意不给的。原因在于,有了粮草,这些摩尼教徒吃得天饱地饱,不去打阿拉伯人,对唐朝没好处。

  是以,他们商议来商议去,只给武器,不给粮草。没有了粮草,肚子饿了,这些异教徒不得不动弹,不得不找阿拉伯帝国的晦气,对唐朝才有帮助。

  舒莱克的眼睛猛的亮起来了,沉滛着道:“有理!有理!”

  “先知,有了武器,与大食异教徒们大战,不就有了粮草?”封常清引you起来,道:“到那时,不仅有粮草,还有更多的教众归来。只要先知这旗号一立,失散的教众一定会归来!先知麾下的人马就多了,粮草要多少有多少。”

  这话虽有夸大之处,却是很有道理。这些年来,舒莱克东躲西藏,很少现身。若是他举起旗帜,招蓦旧部,再有唐朝给他的武器,就能给阿拉伯帝国重大打击。

  “就算这样,我的信徒长年失散,这战力不太强。”舒莱克虽然欢喜,却是没有忘形,很是清楚利弊。

  “这不要紧。我们可以派出一支大军前来与们一同作战。”封常清又抛出一个you饵。

  “太好了!太好了!”舒莱克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心情了,大吼起来。

  在波斯帝国灭亡之前,波斯帝国派使者前去长安求见唐太宗,请求唐朝发兵解救波斯帝国的危难。在当时,条件不成熟,唐太宗最后拒绝出兵。

  紧接着,波斯帝国就灭亡了,恢复故国一直是他们的梦想。要想恢复故国,必须要唐朝出兵才成,这是他们盼望了上百年的美事,乍闻这好消息,他哪能不ji动的。

  接下来,两人商议联兵之事,得极是投机,舒莱克不时发出阵阵舒畅的笑声。

  xxxxxxxxxxxx

  龟兹,安西都护府,高仙芝的帅帐。

  众将个个阴沉着脸,极是难看。

  他们刚刚得到消息,石国投靠了阿拉伯帝国,这对于情势极为不利的安西都护府来,无异于雪上加霜。

  石国一直是唐朝的属国,虽然多有阳奉阴违之举,却没有投靠阿拉伯帝国。石国投靠了阿拉伯帝国,使得安西都护府少了一个屏障。

  谁都知道,来的大战必然是一场惊天大战,以阿布?穆斯林眼下的布置看,他一定会出动大军对安西都护府发起猛攻。

  而安西都护府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唐朝的增援,面对阿拉伯帝国的大军,这局面本就够难的了,再有石国投敌一事,这局势越加艰难了。

  “都护,末将愿出战石国,一举夺回石国!”李嗣业忍不住了,猛的站起来,大声请命。

  “末将愿往!”众将齐刷刷站起,齐声请命。

  高仙芝却是皱着眉头不话,沉滛不决。

  众将很是不满,齐声道:“都护,这有何犹豫的?大食敢对石国下手,我们为何不敢?”

  “休得胡!什么敢不敢的?”高仙芝眼睛一翻,精光暴射,道:“阿布?穆斯林这一手tg好的,给了我机会。”

  “这个……”众将有些无言。石国被阿布?穆斯林拿下了,高仙芝竟然叫好。

  “我们眼下打下来,那是打草惊蛇,阿布?穆斯林反而可以从容应对。”高仙芝沉滛着道:“这事,我们要装作不知道,一如往昔。在阿布?穆斯林即将动手之际,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石国,就会打乱阿布?穆斯林的谋划,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

  第二十八章 倾国之兵

  第二十八章倾国之兵

  第二十八章倾国之兵

  雅鲁藏布江已经断流,厚厚的冰层冻结了流淌的河水,好象一条yu带,伸向远方。 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在雅鲁藏布江两岸,一队队吐蕃军队正在快速行军,他们要赶去逻些听侯赞普的调遣。

  自从墀德祖赞决心要复仇,要夺回大非川后,他的命令就传到了吐蕃的高山密林,吐蕃人从险山恶水中开出来,赶往逻些。

  一路上,吐蕃人议论纷纷,得最多的就是打唐朝一事,依他们想来,唐朝不堪一击,收回大非川是必然之事。

  不仅如此,吐蕃还有巨大的缴获,比起当年攻占安西四镇的收获还要大。

  是以,吐蕃人特别兴奋,话的声音很是高亢,尖细刺耳。

  “唐人真是蠢,竟敢进攻大非川。大非川是大吐蕃的重地,薛仁贵兵败大非川,给唐人的教训还不够吗?”

  “唐人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薛仁贵兵败已经数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妄想又增长了。这次,大吐蕃一定要给唐人一个狠狠的教训,要他们永远也忘不了。”

  “教训太轻了,一定要让唐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大吐蕃收复大非川后,立即出兵河湟之地,打下河湟之地后,立即出兵长安,灭了唐朝。”

  “长安,那是天下间最为富饶的城池,金银珠宝堆成山,漂亮的丽人比牦牛身上的牛ao还要多,真要进了长安,那就是进入了花花世界,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可以睡金山银山。”

  吐蕃人是越越兴奋,眼睛放光,一串串美妙的星星浮现,仿佛他们已经打进长安了似的。

  就这般,吐蕃人一边行军,一边议论如何打唐朝,在他们嘴里,唐朝跟纸糊泥捏的没差别,只要吐蕃大军一到,长安就是手到擒来。

  心情高兴,充满希望,吐蕃的行军异常轻快,走路象在飞,好似踩着风火轮似的。

  xxxxxxxxxxxx

  逻些,已经成了一片兵的海洋。

  自从墀德祖赞的命令发出后,吐蕃军队就从高山密林里赶来,一队接一队的开到,集结在逻些的吐蕃军队成倍成倍增长,很快的,帐幕一座接一座,不知道有多少,一眼望不到头。

  逻些城方圆不过十几二十里,眼下已经剧增到一百多里。

  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吐蕃军队赶到,帐幕还在增长。

  “赞普,是赞普!”

  吐蕃人爆发出一阵惊天的吼声,脸上泛着喜悦,仿佛大过年似的。

  墀德祖赞带着群臣,骑着骏马,在军营中巡视。

  一眼望去,只见帐幕横成行,竖成列,极有章法,墀德祖赞大为满意,暗中点头。

  这事来还有一番曲折,若不是当初墀德祖赞使用雷霆手段,逻些城早就成了狗窝牛圈。

  吐蕃军队初到之时,大是兴奋,以为逻些城是他的家,想怎么扎营就怎扎营,一时间营地乱糟糟的,东一团西一簇,要想跑马送信都要费很大的功夫。

  若仅仅如此的话,还不会惹得墀德祖赞使用雷霆手段,更让人受不了的是,牛马粪到处都是,一脚下去,很可能踩到臭哄哄的粪便。

  吐蕃人是游牧民族,过着迁徙的日子,大军朝逻些开来,随来的家眷不少,骑着骏马,赶着牛羊,来到逻些,逻些一时就成了最大的聚集地,牛羊成群,骏马成堆。

  更要命的是,吐蕃人自与牛马hun在一起,没有整洁的意识,更没有注意逻些城整洁的想法,逻些城的牛马粪堆成了山,一时间臭气熏天,墀德祖赞在红山宫也能闻到刺鼻的臭味。

  实在受不了,墀德祖赞下令,进行整顿,清理牛马粪。

  对这道命令,吐蕃人丝毫不放在心上,不与牛马hun在一起,闻不惯牛马粪,还能叫吐蕃?

  几次下令无效,墀德祖赞怒了,当场杀了几个头领,如此一来,吐蕃人终于怕了,不敢不执行墀德祖赞的命令。

  就这般,在墀德祖赞的命令下,吐蕃人开始收拾打理逻些,井井有条,章法自成,才有眼前这番景象。

  听着吐蕃人的欢呼声,墀德祖赞大是欢喜,如此得民心,何愁不能收复大非川?何愁不能进军河湟之地?何愁不能打进长安?

  带着群臣巡视一通,墀德祖赞很是兴奋,回到红山宫,进入正殿,坐了下来,叫佣仆送上酒菜,与群臣一边饮宴,一边商议军机。

  “大吐蕃的勇士正从高山密林赶来,要不了多久,大吐蕃的倾国之兵就会聚集。到那时,我们出兵大非川,与唐军大战一场,们都,这胜负之数如何?”墀德祖赞大口吃rou,大口喝酒,极是畅快,声调高了许多。

  当初,乍闻大非川丢失的消息,墀德祖赞大是愤怒,一怒之下,把桑布扎家族全部斩杀,一个不留,哪怕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也没有放过。

  如今,看着越来越多的吐蕃大军赶到,他的心气又足了,腰板又硬了,如此之多的吐蕃大军,还愁收复不了大非川?

  “赞普,眼下赶到逻些的勇士已经赶过了三十万。等到进兵之际,赶到的勇士不会低于五十万。”大论的声调很高,有些尖细刺耳了,几乎是唱出来的:“松赞干布之时,大吐蕃总共不过四十万大军。如今,大吐蕃的勇士不会低于五十万,这是何等的美事!”

  松赞干布是一个伟大的赞普,奠定了吐蕃的发展,可是,那仅仅是个基础。随后数十年,吐蕃大举扩张,地域更加广阔,口众更多,能够调集的军队增加了好几十万。

  “若不是孙波茹的十万大军损失殆尽,若不是丢了大非川,吐蕃的勇士会更多,不会低于七十万!”论接过话头,大声道来。

  “是呀!”群臣大声附和,既是兴奋,又是愤怒。

  兴奋的是,吐蕃曾经很强盛,可以调集七十万大军,这在吐蕃历史上是绝无仅有一的次。

  想想唐朝,全国总兵力也才五十四五万,吐蕃就有七十万大军,这足以让吐蕃群臣狠狠赞美一通。

  愤怒的是,孙波茹的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还丢了大非川,使得吐蕃的实力削弱了很多。

  “唐人可恨可恶!”

  “一定不能饶了唐人!”

  “打进长安!打进长安!”

  紧接着,群臣就是破口大骂,口水乱飞,差点把红山宫给淹没了。

  “够了!”墀德祖赞脸一沉,沉声喝道:“骂无济于事,骂不死李隆基!们都,这一仗该如何打?”

  大军已经调集了,该如何用兵,这需要谋划。

  大论脸上泛着笑容,率先开口,道:“薛仁贵进军大非川,十万唐军挟怒而来,气势正盛,再者,唐军的战力比大吐蕃的勇士更强,最后却是大败而归,原因何在?就在于,臣祖上断了他的粮道,焚毁了他的粮草,薛仁贵不得不退兵。”

  打败薛仁贵的是松赞干布时期四贤之一,时任大论的禄东赞之孙,是眼下这个大论的祖辈。吐蕃的官爵、土地、权力都是世袭的,他的祖辈是大论,他也就是大论。

  一提起祖上最得意的一件事,大论眼睛眯到一起了,笑得跟弥勒佛似的。

  吐蕃与唐朝打了上百年,却是少有胜仗,象打败薛仁贵这样的仗对于吐蕃来,更是万中无一,谁能不美呢?

  “大论的意思是,这一仗还是断敌粮道,焚唐军的粮草?”墀德祖赞大声喝道。

  “赞普英明!”大论美滋滋的赞颂一句,实则是在赞扬自己。

  “大论所言虽是有理,却也不尽然。”论却是反对,道:“大非川虽是一马平川,利于驰骋,其周边却是多高山密林,要断敌粮道,有成算。可是,要焚唐军的粮草,谈何容易?要知道,当年一战,若不是郭待封未与薛仁贵及时汇合,给了大吐蕃可乘之机,那一仗谁胜谁败还不一定。”

  论所言很中肯,却是引得一众吐蕃大臣直皱眉。

  “如今,哥舒翰本是一员良机,其麾下更是英雄汇聚,李昌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甚至连李白这样的文人也是良将,要想焚其粮草,大论可有妙策?”论一副没有看见群臣不愿多的样儿,反问一句。

  “论,可有妙策?”墀德祖赞却是微微点头,大为赞许这话。

  他是吐蕃历史上的雄主,对兵事极为精通,自然知道论所全是实情。当年那一仗,要不是郭待封违抗军令,吐蕃很可能吃了败仗。

  “赞普,臣以为此战大吐蕃需要实行两策。”论信心十足,不待墀德祖赞问计,便道:“第一策,派出股军队与唐军周旋,滋扰唐军的粮道,若能切断就切断,不能切断就退去,再找机会。在高山密林里作战,唐军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却不是大吐蕃勇士的对手。”

  吐蕃人天生就是跋山涉水的好手,这是他们的看家本领,若真这样打的话,对唐军是个巨大的威胁。

  “第二策呢?”墀德祖赞微微颔首。

  “第二策就是拖!”论大声剖析,道:“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李隆基在向大非川大举增兵,虽然我们不知道详尽的数目,却可以估算,不会低于十万。若是大吐蕃的勇士在大非川与唐军硬撼,即使我们有五十万,未必能打败二十万唐军。是以,大吐蕃应该拖。二十万唐军驻在大非川,求战不得,退又不能,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尽管唐朝国力雄厚,也是难以为继,只要拖下去,唐军不得不退。到那时,就是大吐蕃大举进攻的时候。”

  “嗡!”他的话音刚落点,殿里爆发出嗡嗡的议论声。

  第二十九章 进军积石山

  第二十九章进军积石山

  “闭嘴!”

  “一派胡言!”

  “这是长唐军志气,灭大吐蕃威风!”

  论一语落点,一片指责声响起,声音如同雷霆,差点把殿顶掀飞了。

  论的是实情,却是不能给吐蕃群臣接受,谁愿意瞧自己呢?尤其是吐蕃群臣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人,要他们接受吐蕃军队的战力不如唐军,还真有些难度。

  “论,是在论兵,还是在灭自己威风?”大论不紧不慢的问道。

  论不赞成他的看法,这让大论很是不爽,此时不针对论,更待何时?

  “我的是实情。”论争辩一句。

  “那是鬼话!”群臣一片指责声响起,不屑的裂着嘴角。

  “大吐蕃打败薛仁贵一战,大吐蕃付出了多少代价,们知道吗?”论一点退缩的意思也没有,大声反问道:“葛尔钦陵率领四十万吐蕃大军,与薛仁贵十万大军决战,竟然不能全歼薛仁贵的十万唐军,不是他不想,而是做不到,因为大吐蕃伤亡惨重。”

  葛尔钦陵就是禄东赞之孙,极善用兵,号称吐蕃历史的第一名将,有战神的美誉,就是他打败了薛仁贵。

  “薛仁贵的粮草被焚,粮道被切断,没有援军,孤军奋战,即使这样,仍是大吐蕃伤亡惨重。葛尔钦陵知道,若是要全歼薛仁贵。不是做不到,是得不偿失,大吐蕃的代价会更加高昂,不得不与薛仁贵结盟”论就事论事,声调越来越高,大声质问道:“们只顾着高兴,竟然忘了这等大事。”

  “这个……”群臣张大了嘴巴,难以反驳。

  毕竟当年那一战,个中因由他们都知道,若是吐蕃有实力全歼薛仁贵,为何放走他?

  墀德祖赞眉头紧拧着论所言,他以为有理,却是不甘心,一天不收复大非川。一天不打败唐军,他的心就一天不得安宁,他等不起。

  “哼!”

  大论深知墀德祖的心思,冷哼一声,道:“论。这是危言耸听。当年一战,自然如所,可知道,七十年过去了。大吐蕃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七十年间,沧海变桑田。吐蕃经历了很多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力更加强盛了,自墀德祖赞,下至群臣一听这话,眼睛放光。

  “当年打败薛仁贵,大吐蕃得到大非川,国力剧增。数十年来,大吐蕃东征西讨,疆域急剧扩大,已成万里大国,论疆域不在唐朝之下。”大论得意洋洋的细数起来:“北至石堡城,南到天竺,东到巴蜀,西与大食接壤。”

  经过数十年的扩张,吐蕃的疆域扩大了很多,单论疆域面积,不比唐朝多少。

  “大吐蕃的疆域是扩大了很多,可是,口众、技艺、兵甲之利,有哪一样比得了唐朝?”论大声反驳:“唐朝有七千万口众,大吐蕃万里疆域的口众不过两千万,与唐朝差了整整五千万。技艺精湛、兵甲之利,大吐蕃一样也比不了唐朝。”

  论科技、文明、装备的精良,吐蕃与唐朝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吐蕃无论如何不是唐朝的对手。

  “是大吐蕃的人,还是唐人,尽为唐朝话。”大论厉喝一声,宛若雷霆。

  “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吐蕃若不能正视与唐朝的差距,这仗还怎么打?”论一点也不退让。

  “够了!”眼看着两人还要吵下去,墀德祖赞大喝一声,瞪了一眼论,道:“大论,接着。”

  论气呼呼的坐了下来,紧咬着嘴唇,不再言语。

  “虽然大吐蕃的兵甲不如唐朝精良,可是,经过数十年发展,大吐蕃的技艺融天竺、中原、大食技艺于一炉,虽然不如,却也差距不大。”大论得意洋洋的盯了一眼论,接着细数吐蕃的进步。

  吐蕃的地理位置很好,南邻印度,东邻唐朝,西与大食接壤,对这三方技艺都有涉略。尽管如此,不过是窥其皮毛而已,在大论嘴里却是自成一家了,好象吐蕃的科技很发达似的。

  “嗯!”群臣重重点头,这样的好话,太好听了。

  “大吐蕃从唐朝那里缴获了不少兵甲,组建了禁军,禁军之善战不在唐军之下。”大论听了群臣的赞赏,更加得意了,道:“更别,大吐蕃还有兵力优势,五十万对二十万,还打不过?”

  以五十万对二十万,这是很大的兵力优势,吐蕃群臣信心有些爆棚,自信满满,齐声赞同:“五十万打不过二十万,我们枉为大吐蕃的勇士!跳到青海湖淹死算了!”

  墀德祖赞眉头散开,根根向翻,很是欢喜。很显然,大论这话到他心坎了。

  “李隆基增兵十万,那是最低估算,要是他多增兵,又如何?”论突兀的插了一句。

  “哼哼!”大论一连串的冷哼,得意的扬扬下巴,道:“唐朝全国不过五十余万兵力,那么大的疆域,驻守要就耗去二十万大军,安西都护府需要数万,李隆基能调到大非川的顶多二十万。再多,他拿不出来。”

  到此处,大论略一停顿,声调转高道:“就算李隆基增兵二十万,在大非川的唐军共计三十万,又能奈何大吐蕃?大吐蕃勇士以五十万打三十万,照样能打胜!”

  “一定胜!”

  群臣齐声响应,异常响亮,声震屋瓦。

  “大吐蕃早已非昔日的大吐蕃了!”大论猛的站起身,右臂重重挥出。很是大气,极有力道,宛若惊雷闪电。

  “必胜!必胜!”群臣再度响应。

  “好!好!得好!”墀德祖赞脸泛着笑容,站起身来。双手下压,示意群臣禁声。

  群臣知道墀德祖赞有话要,立时闭嘴。

  墀德祖赞扫视群臣一眼,并没有急着话,而是沉吟一阵,这才道:“论所言有理,大论所言更有理!论的是实情,大吐蕃的勇士与唐军正面硬撼。还未有取胜之事!不过,这是数十年前的事了,以大吐蕃眼下的实力,即使硬撼不能胜过唐军。以五十万对三十万一定能胜过!”

  论暗自叹口气,却是无可奈何,谁叫吐蕃给仇恨蒙蔽了眼睛呢?

  “这一仗,就依大论谋划,大吐蕃的勇士在大非川与唐军决战。”墀德祖赞到这里。眼睛一翻,精光暴射,道:“论所言断敌粮道亦是重中之重,这事就交给论处置。”

  断敌粮道虽然重要。却是偏师,也就是。论不能参与在大非川与唐军的正面大决,相当于他给放弃了。

  大论明白其中诀窍。大是得意,咧着嘴笑了。

  xxxxxxxxxxxx

  大非川,唐军营地,人欢马嘶,一派热闹景象。

  三十万唐军集结在这里,操练,兵士挥汗如雨,却是没有丝毫怨言。

  经过刻苦训练,初来时的不适应已经消除,个个龙精虎猛,只等着进军吐蕃了。

  龙武军在李昌国的训练下,进步更加神速,到如今不仅滑雪技巧大进,就是借助雪撬作战也是精熟于胸,若是在下山途中遇到吐蕃军队,一定够吐蕃人喝一壶的。

  粮草更是不缺,堆积如山,就算与吐蕃打一场消耗战,也不用为没有粮草发愁。

  李林甫立了军令状,但凡饿死一个人,唯他是问。他是到做到,尽管这是冰天雪地,粮草却是源源不绝的运到。

  就是李白也是感慨了一句“此人虽是j臣,却也有才!”

  这应该是李白这辈子第一次赞扬李林甫了。

  万事俱备,只等时间到来!

  很快的,新年到了。新年那天,大非川了,唐军欢天喜地,欢呼声响彻天际。

  他们都知道,新的一年到了,平定吐蕃一战就要爆发了。这是他们最盼望之事,谁能不欢喜?

  一转眼,正月过去,到了二月。

  二月春寒料峭,若是在长安的话,虽然还是冷,却也不是那般刺骨割肉般的难受。偏偏大非川的春天来得晚,按照正常季节,差不多要四月才会冰雪融化。

  哥舒翰的帅帐,李昌国、哥舒翰、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王维,以及一众将领都在。

  “眼下已是二月了,虽然仍是天寒地冻,冰雪未化,是该我们行动的时候了!”李昌国出了众将心中所想。

  “开始了!”众将虽然早已猜到了,听了这话,仍是兴奋不已,齐刷刷的站起起,挺立如同苍松。

  “呜呜!”更有将领激动难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咚咚!”战鼓声响彻天地,唐军列成阵势,一个个军阵,庞大惊人,气势惊天。

  龙武军的阵势列在最前面,最为显眼,今天是龙武军出征的日子。其余的唐军,是来为他们壮行的

  李昌国一身戎装,来到龙武军阵前,扫视一眼龙武军,只见龙武军个个眼里闪着炽热的光芒,战意高炽,大是满意,大声训话道:“弟兄们:破灭吐蕃的时候到了!”

  “破灭吐蕃!”

  “破灭吐蕃!”

  三十万大军齐声呐喊,声震长空,地的冰雪禁受不住,发出一阵阵咔嚓咔嚓的响声,一条条裂纹延伸向远方。

  “此战极为困难,有死无生,有没有孬种?”李昌国并没长篇大论的激励军心,而是很简短的喝问。

  “没有!”

  “龙武军只有英雄好汉!没有孬种!”

  郭子仪率领军龙武军,大声怒吼,这是最好的回答。

  李昌国没有再训话,手中马鞭朝积石山方向重重一劈,宛若惊雷闪电,一拍马背,率先冲了出去。

  “隆隆!”

  龙武军紧随其后,蹄声如雷,朝积石山驰去。

  很快,龙武军就到了积石山前,毫不犹豫的进入了积石山

  第三十章 旗开得胜

  第三十章旗开得胜

  积石山绵延千里,海拔极高,主峰海拔不下七千米,其中山涧、沟壑、高峰多不胜数。 -

  此时的积石山为冰雪覆盖,一派银装素裹,绵延千里,好象一条冰霜巨龙,非常大气。

  第一道扼守通道的关隘叫尼鲁隘,耸立在两座插天高峰之间,进出积石山的道路从关隘中通过,若是不能打下来的话,一切皆是虚幻。

  李昌国率领龙武军沿着道路朝前疾驰,来到离尼鲁隘五里处停了下来。李昌国飞身下马,落地无声。

  龙武军全体下马,除了两百龙武军外,其余的龙武军牵着战马,隐藏在山林间。

  李昌国、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聚在一起,低声商议。

  “此关,我们多次踏勘,很是熟悉,就照往昔拟就的谋划实行。”李昌国大声下令道:“我?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