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61部分阅读

作品:大唐天下|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10 08:23:30|下载:大唐天下TXT下载
  快去吧。”

  此刻的墀德祖赞是万念俱灰,拔出弯刀,狠狠朝自己的脖了抹去,他是宁死不降。

  “赞普,不可。”慌得一众大臣忙拉住,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方才把弯刀抢下来。

  “隆隆!”就在这时,唐军营门大开,一队唐军从营地开出来,以战斗队形朝他们压来。

  领头的正是哥舒翰和李昌国,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以及一众将领。

  “降,还是不降?”哥舒翰的吼声如同雷霆,声音滚滚而来。

  “降?”墀德祖赞眉头一挑,从地上一跃而起,仿佛这个字眼对他是天大的侮辱似的:“哥舒翰,你要知道,大吐蕃只有战死的赞普,没有投降的赞普。”

  “不降,就打得你降。”哥舒翰冷哼一声,手一挥,率领唐军冲了过来。

  “大吐蕃的勇士们,最后的时刻到了。我们生是大吐蕃人的,死是大吐蕃的魂,决不投降,死战到底!”墀德祖赞眼里射出炽烈的光芒,一把夺过弯刀,手腕一振,一朵漂亮的刀花闪现。

  “死战到底!”吐蕃大臣以及吐蕃军队大声怒吼。

  他们虽然饿得有气无力,声音沙哑,却是吼声如同炸雷,没有丝毫屈服之意。

  墀德祖赞撒腿便奔,朝着唐军冲去,一边冲一边挥着弯刀大吼。

  万余吐蕃大军吼得山响,泼风般对着唐军冲去。他们的气势很足,着实有同归于尽的勇气,具有一往无前之势,然而,他们早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哪有力气冲锋。

  没冲出多远,就有人栽倒在地上,再也没了呼吸。

  这些吐蕃军队好象堆好的稻草被人推倒一般,齐刷刷的栽倒,再也没能爬起来。

  “虽不乏勇气,却是不识时务。”李昌国冷笑一声。

  唐军没有丝毫怜惜之心,对着吐蕃军队冲去。吐蕃军队压根就不是唐军的对手,丝毫挡不住唐军的脚步,很快就给击溃。

  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大臣不断被擒。

  “完了,大吐蕃完了!”墀德祖赞仰首向天,长叹一声,手中弯刀对着脖子抹去。然而,手腕一疼,弯刀脱手飞出。

  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站在身边,打量着他,冷冷的宣布:“你被俘了。”

  “吐蕃灭亡了!”突然之间,惊天动的吼声响彻天际。

  第一章 千古奇功

  欢呼声好不容易停歇下来,将士们依然喜悦不禁,人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此生能参与如此灭国大战,满足了,太满足了。

  哥舒翰、李昌国、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王维和众将聚在一起,商议军机。

  “各位,吐蕃已经被我们灭掉,这是天大的喜事,可是,吐蕃之事仍未完结。”哥舒翰扫视众将,只见众将裂着嘴直乐呵,不由得给他们泼冷水道:“灭掉吐蕃固然欢喜,不过,只是个开端,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做。先把你们的欢喜劲头收起来,全心全意做事。”

  “遵令。”众将轰然相应,脸一肃,脸上的笑容荡然无存。

  “都说说,我们眼下有哪些事儿要做。”哥舒翰征询众将的意见。每当下令之前,哥舒翰都要征询众将的意见,全面把握,然后才会下令,这是哥舒翰的美德。

  “大帅,得向陛下报捷,让陛下欢喜欢喜。”众将齐声道来。

  “没错,这事一定会进行。来人,向陛下报捷。”哥舒翰一抚额头,居然把如此重要的事儿差点忘了。这都是他太欢喜了,欢喜得忘了如此大事。

  立时有一队唐军领命,骑着骏马,疾驰而去,远远传来他们的吼声:“吐蕃大捷!活捉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

  听着欢快的吼声,众将的脸上又泛起了笑容,美得冒泡。

  “哼!”李昌国冷哼一声。众将脸一肃,笑容刹那不存。

  眼下商议战后事宜,若是只顾着欢喜,说不定就忘掉一件几件,那就麻烦大了。

  “吐蕃已破,我们当分兵略地。”李晟扯起嗓子,大声吼起来。如同洪钟大吕。

  “没错。此时不略地,更待何时?”众将齐声附和。

  “终于说了一件正事。”李光弼拍拍李晟肩膀,调侃一句,引来众将齐声大笑。

  李晟心直口快,打仗没说的,要说谋划就差远了,往往十谋九不中。这次却是说到点子上了。

  逻些这一战,吐蕃精锐尽失,连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大臣都被唐军活捉了,已经没有兵力防守各地,正是唐军分兵略地的良机。

  可以想得到,若是唐军此时分兵略地的话,必然是不会有象样的抵抗,只要唐军赶到,吐蕃的土地就会成为唐朝的地盘。

  这前景实在是太美妙了,众将脸上泛着笑容。()

  “还有呢?”哥舒翰问道。

  “逻些城下如此之多尸体。应当尽早处置掉,不然的话,一旦腐烂,就会引发瘟疫,后果不堪设想。”李晟想了想,再度道来。

  “真的长进了。”李昌国大拇指一竖。赞扬一句。

  李晟头一昂。胸一挺,假谦虚的笑笑,脸上的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那意思是说我当然长进了。

  “逻些城下尸体有数十万具。逻些城里还有不少,若是不尽早处置。一旦腐烂,就会引发瘟疫,此事得从快。”李光弼点头赞同,道:“此时需要的人手很多。”

  “嗯。”哥舒翰微微点头。

  “这事可以让苦难的兄弟们来做,我们只要监督便可。”郭子仪想得就更远了,连人手都安排好了。

  “郭无敌所言极是。”众将齐声赞扬。

  奴隶自从被解救后,他们对唐朝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无时无刻不在盼着为唐军做事,为唐朝效力,若是唐军要他们做这事的话,他们断不会拒绝。

  “就这么多?”李昌国问道。

  “差不多了吧。”众将想了想,再没有建议。

  “大帅,先把略地一事安排下去,我们再来说后面的事。”所有事情里,分兵略地一事最为重要,应当最先执行。

  哥舒翰重重点头,道:“郭无敌,你率五万之军,向南略地。李光弼,你率五万之军,向东略地。李翰林,你率五万之军,向西略地。李晟,你率军三万,朝北略地。”

  这四个方向,唯有北方的土地最少,因为唐军就是从北方打过来的,有三万之军就差不多了。

  “遵命。”郭子仪、李白、李光弼和李晟齐声领命,冲哥舒翰和李昌国施礼,快步而去。

  没多久,十八万唐军在他们四人的率领下,隆隆开出,奔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一场大规模的略地行动开始了。

  “监军,这处理尸体一事,还是交给王维吧。他精通此道,交给他很合适。”哥舒翰对王维的管理才干是赞不绝口。

  “好。”李昌国也是此意,自然不会反对。

  “王维领命。”王维上前一步,大声领命。

  王维转身就去忙,没多久,数十万奴隶在王维的指挥下,开始处理尸体。先是在附近的荒野之地挖万人坑,然后再把尸体运来,扔到坑里,洒上厚厚一层石灰,再掩埋。

  如此之多的尸体,若是没有石灰消毒,即使埋掉也没多大用处,尸气会渗出引发疾病。

  数十万具尸体,要清理,要运输,要埋葬,需要的时间不短,虽然奴隶众多,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只能一步一步来。

  “监军,吐蕃之地太过贫穷,大唐在这里不能驻守太多的军队,驻守吐蕃一事还是需要吐蕃人来完成。我的意思是,从吐蕃奴隶中挑选一批身强体壮,忠心可靠的人,训练他们,给他们装备,让他们协助我们的驻军,你以为如何?”哥舒翰盯着李昌国。

  吐蕃很穷,穷得只剩下牦牛粪了,要在这里驻守大量的军队,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吐蕃的力量来完成驻守。

  要依靠吐蕃的力量。当然就要召集一批身强体壮,忠心可靠的人进行训练,武装他们,让他们协助唐军。唯有如此,才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同样能够达到驻守吐蕃的目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昌国也是这个意思,两人想到一块了。

  “那就好。这事交给龙武军去做就成。”哥舒翰当即召来李毅他们,把此事交给他们了。

  龙武军是唐朝最为精锐的军队,他们去训练的话,一定会训练出一支战力强悍而又忠心可靠的吐蕃军队为唐朝效力。

  “在这之外,我们还有两件事要做。”李昌国眉头一挑,道:“一件是准备吐蕃的重建。吐蕃被我们打下来了,若是不能化入大唐版图。我们的努力只会白费。因此,我们应该着手重建吐蕃。这重建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重建逻些城,二是选拔官员,治理吐蕃。”

  逻些毕竟是吐蕃的都城,虽然已经化为废墟,却是有着很好的地理位置,若是重建的话,会对唐朝提供莫大的帮助。

  别的不说,在逻些贮存粮草军械。驻守大军,一旦吐蕃其他地方有事,唐军就能快速出动,奔赴各处。

  吐蕃被灭,吐蕃原有的官制当然不能用了。旧的官制是为赞普效力,他们只会忠心于赞普。唐朝要想得到吐蕃。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官制。提拔选举一批忠于唐朝,而又富有才干的人来治理。

  这些人当以吐蕃人居多,唐人人数不会太多,却要居于主导地位。如此,才能保证吐蕃不生乱。

  “嗯。”哥舒翰重重点头。大为赞成李昌国的话,问道:“还有一件呢?”

  “以我之见,吐蕃腹地难以筹措大量的粮草,不能驻守太多的军队。若是驻军太少的话,又不能起到震慑作用,我们当在大非川驻以重兵。一旦吐蕃腹地有事,大军可以从大非川快速增援。所以,发丁壮,在积石山中筑路,只要这条道路修好了,这事方能进行。”李昌国紧拧着眉头道。

  吐蕃太穷了,虽然腹地的地域不小,却难以筹措到大军所需的粮草,这驻军数目不能太多。吐蕃这么大的地方,若是没有足够的军队威慑的话,还不想乱就乱?

  要解决这事,困难太多了。大非川很富饶,能够筹集到大军所需的粮草,把大军驻守的大非川,就能节省很多人力物力,一旦吐蕃腹地有事,唐军可以快速增援。

  当然,必须要修一条路,把吐蕃腹地和大非川连接起来。

  这是很好的谋划,哥舒翰欣然道:“如此正好。此战之中,我们俘获了数十万俘虏,几乎全是丁壮,要他们来修路再好不过了。”

  逻些一战,吐蕃禁不起饿的人几乎全死了,老弱死得差不多了,余下的都是经得起饿的,多为丁壮,用他们来修路再好不过。

  李昌国他们最后之所以招降这些俘虏,而不是全杀了,也有要他们做苦力的意思。

  这事就说定了,李昌国他们开始做准备,准备大干一番。

  哥舒翰一声令下,数十万俘虏被唐军驱赶着进入逻些城里,开始清理逻些城里的废墟。他们虽然不愿,望着武装到牙齿的唐军,不敢不照做,开始清理。

  此时的逻些城已经是一片废墟,死尸遍地,凌乱不堪,光靠奴隶们难以在短时间内清理完成,驱赶俘虏来做再好不过。

  在唐军的监督下,俘虏不敢偷懒。若是偷懒的话,吃鞭子倒在其次,关键是怕唐军不给他们食物。

  为了解决出工不出力的问题,李昌国提议以工换食物的办法,那就是做得越多,获得的食物越多。为了食物,俘虏不敢不尽力,谁叫他们饿怕了呢?

  为了食物,俘虏拼命的干,不出数天,就把逻些清理出来了。城外的尸体全部处理掉了,只等重建了。

  第二章 分兵略地

  欢呼声好不容易停歇下来,将士们依然喜悦不禁,人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此生能参与如此灭国大战,满足了,太满足了。

  哥舒翰、李昌国、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王维和众将聚在一起,商议军机。

  “各位,吐蕃已经被我们灭掉,这是天大的喜事,可是,吐蕃之事仍未完结。”哥舒翰扫视众将,只见众将裂着嘴直乐呵,不由得给他们泼冷水道:“灭掉吐蕃固然欢喜,不过,只是个开端,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做。先把你们的欢喜劲头收起来,全心全意做事。”

  “遵令。”众将轰然相应,脸一肃,脸上的笑容荡然无存。

  “都说说,我们眼下有哪些事儿要做。”哥舒翰征询众将的意见。每当下令之前,哥舒翰都要征询众将的意见,全面把握,然后才会下令,这是哥舒翰的美德。

  “大帅,得向陛下报捷,让陛下欢喜欢喜。”众将齐声道来。

  “没错,这事一定会进行。来人,向陛下报捷。”哥舒翰一抚额头,居然把如此重要的事儿差点忘了。这都是他太欢喜了,欢喜得忘了如此大事。

  立时有一队唐军领命,骑着骏马,疾驰而去,远远传来他们的吼声:“吐蕃大捷!活捉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

  听着欢快的吼声,众将的脸上又泛起了笑容,美得冒泡。

  “哼!”李昌国冷哼一声,众将脸一肃,笑容刹那不存。

  眼下商议战后事宜,若是只顾着欢喜,说不定就忘掉一件几件,那就麻烦大了。

  “吐蕃已破,我们当分兵略地。”李晟扯起嗓子,大声吼起来,如同洪钟大吕。

  “没错。此时不略地,更待何时?”众将齐声附和。

  “终于说了一件正事。”李光弼拍拍李晟肩膀,调侃一句,引来众将齐声大笑。

  李晟心直口快,打仗没说的,要说谋划就差远了,往往十谋九不中,这次却是说到点子上了。

  逻些这一战,吐蕃精锐尽失,连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大臣都被唐军活捉了,已经没有兵力防守各地,正是唐军分兵略地的良机。

  可以想得到,若是唐军此时分兵略地的话,必然是不会有象样的抵抗,只要唐军赶到,吐蕃的土地就会成为唐朝的地盘。

  这前景实在是太美妙了,众将脸上泛着笑容。

  “还有呢?”哥舒翰问道。

  “逻些城下如此之多尸体,应当尽早处置掉,不然的话,一旦腐烂,就会引发瘟疫,后果不堪设想。”李晟想了想,再度道来。

  “真的长进了。”李昌国大拇指一竖,赞扬一句。

  李晟头一昂,胸一挺,假谦虚的笑笑,脸上的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那意思是说我当然长进了。

  “逻些城下尸体有数十万具,逻些城里还有不少,若是不尽早处置,一旦腐烂,就会引发瘟疫,此事得从快。”李光弼点头赞同,道:“此时需要的人手很多。”

  “嗯。”哥舒翰微微点头。

  “这事可以让苦难的兄弟们来做,我们只要监督便可。”郭子仪想得就更远了,连人手都安排好了。

  “郭无敌所言极是。”众将齐声赞扬。

  奴隶自从被解救后,他们对唐朝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无时无刻不在盼着为唐军做事,为唐朝效力,若是唐军要他们做这事的话,他们断不会拒绝。

  “就这么多?”李昌国问道。

  “差不多了吧。”众将想了想,再没有建议。

  “大帅,先把略地一事安排下去,我们再来说后面的事。”所有事情里,分兵略地一事最为重要,应当最先执行。

  哥舒翰重重点头,道:“郭无敌,你率五万之军,向南略地。李光弼,你率五万之军,向东略地。李翰林,你率五万之军,向西略地。李晟,你率军三万,朝北略地。”

  这四个方向,唯有北方的土地最少,因为唐军就是从北方打过来的,有三万之军就差不多了。

  “遵命。”郭子仪、李白、李光弼和李晟齐声领命,冲哥舒翰和李昌国施礼,快步而去。

  没多久,十八万唐军在他们四人的率领下,隆隆开出,奔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一场大规模的略地行动开始了。

  “监军,这处理尸体一事,还是交给王维吧。他精通此道,交给他很合适。”哥舒翰对王维的管理才干是赞不绝口。

  “好。”李昌国也是此意,自然不会反对。

  “王维领命。”王维上前一步,大声领命。

  王维转身就去忙,没多久,数十万奴隶在王维的指挥下,开始处理尸体。先是在附近的荒野之地挖万人坑,然后再把尸体运来,扔到坑里,洒上厚厚一层石灰,再掩埋。

  如此之多的尸体,若是没有石灰消毒,即使埋掉也没多大用处,尸气会渗出引发疾病。

  数十万具尸体,要清理,要运输,要埋葬,需要的时间不短,虽然奴隶众多,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只能一步一步来。

  “监军,吐蕃之地太过贫穷,大唐在这里不能驻守太多的军队,驻守吐蕃一事还是需要吐蕃人来完成。我的意思是,从吐蕃奴隶中挑选一批身强体壮,忠心可靠的人,训练他们,给他们装备,让他们协助我们的驻军,你以为如何?”哥舒翰盯着李昌国。

  吐蕃很穷,穷得只剩下牦牛粪了,要在这里驻守大量的军队,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吐蕃的力量来完成驻守。

  要依靠吐蕃的力量,当然就要召集一批身强体壮,忠心可靠的人进行训练,武装他们,让他们协助唐军。唯有如此,才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同样能够达到驻守吐蕃的目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昌国也是这个意思,两人想到一块了。

  “那就好,这事交给龙武军去做就成。”哥舒翰当即召来李毅他们,把此事交给他们了。

  龙武军是唐朝最为精锐的军队,他们去训练的话,一定会训练出一支战力强悍而又忠心可靠的吐蕃军队为唐朝效力。

  “在这之外,我们还有两件事要做。”李昌国眉头一挑,道:“一件是准备吐蕃的重建。吐蕃被我们打下来了,若是不能化入大唐版图,我们的努力只会白费。因此,我们应该着手重建吐蕃。这重建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重建逻些城,二是选拔官员,治理吐蕃。”

  逻些毕竟是吐蕃的都城,虽然已经化为废墟,却是有着很好的地理位置,若是重建的话,会对唐朝提供莫大的帮助。

  别的不说,在逻些贮存粮草军械,驻守大军,一旦吐蕃其他地方有事,唐军就能快速出动,奔赴各处。

  吐蕃被灭,吐蕃原有的官制当然不能用了。旧的官制是为赞普效力,他们只会忠心于赞普。唐朝要想得到吐蕃,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官制,提拔选举一批忠于唐朝,而又富有才干的人来治理。

  这些人当以吐蕃人居多,唐人人数不会太多,却要居于主导地位,如此,才能保证吐蕃不生乱。

  “嗯。”哥舒翰重重点头,大为赞成李昌国的话,问道:“还有一件呢?”

  “以我之见,吐蕃腹地难以筹措大量的粮草,不能驻守太多的军队。若是驻军太少的话,又不能起到震慑作用,我们当在大非川驻以重兵。一旦吐蕃腹地有事,大军可以从大非川快速增援。所以,发丁壮,在积石山中筑路,只要这条道路修好了,这事方能进行。”李昌国紧拧着眉头道。

  吐蕃太穷了,虽然腹地的地域不小,却难以筹措到大军所需的粮草,这驻军数目不能太多。吐蕃这么大的地方,若是没有足够的军队威慑的话,还不想乱就乱?

  要解决这事,困难太多了。大非川很富饶,能够筹集到大军所需的粮草,把大军驻守的大非川,就能节省很多人力物力,一旦吐蕃腹地有事,唐军可以快速增援。

  当然,必须要修一条路,把吐蕃腹地和大非川连接起来。

  这是很好的谋划,哥舒翰欣然道:“如此正好。此战之中,我们俘获了数十万俘虏,几乎全是丁壮,要他们来修路再好不过了。”

  逻些一战,吐蕃禁不起饿的人几乎全死了,老弱死得差不多了,余下的都是经得起饿的,多为丁壮,用他们来修路再好不过。

  李昌国他们最后之所以招降这些俘虏,而不是全杀了,也有要他们做苦力的意思。

  这事就说定了,李昌国他们开始做准备,准备大干一番。

  哥舒翰一声令下,数十万俘虏被唐军驱赶着进入逻些城里,开始清理逻些城里的废墟。他们虽然不愿,望着武装到牙齿的唐军,不敢不照做,开始清理。

  此时的逻些城已经是一片废墟,死尸遍地,凌乱不堪,光靠奴隶们难以在短时间内清理完成,驱赶俘虏来做再好不过。

  在唐军的监督下,俘虏不敢偷懒。若是偷懒的话,吃鞭子倒在其次,关键是怕唐军不给他们食物。

  为了解决出工不出力的问题,李昌国提议以工换食物的办法,那就是做得越多,获得的食物越多。为了食物,俘虏不敢不尽力,谁叫他们饿怕了呢?

  为了食物,俘虏拼命的干,不出数天,就把逻些清理出来了。城外的尸体全部处理掉了,只等重建了。

  第三章 王忠嗣的震惊

  原创第三章王忠嗣的震惊

  陇右节度府,王忠嗣端坐,神情专注,正在处理军务

  就在这时,一个亲卫进来,冲王忠嗣见礼,道:“禀大帅,逻些被大唐攻占,吐蕃灭亡了!”亲卫的声调极高,如同在打雷,震人耳膜。

  “吐蕃灭亡了?”王忠嗣霍的抬起头,打量着亲卫。只见亲卫高昂着头颅,挺着胸膛,眼里射出炽烈的光芒,一脸的风光霁月,仿佛这仗是他打的。

  “千真万确。”亲卫大声回答。

  “哼,休要乱说。”王忠嗣可不信,冷哼一声道:“虽说我们的大军早就到达了逻些城下,可是,吐蕃毕竟是大国,哪能是说灭就灭的,这仗没有数月相持,难以成功。”

  王忠嗣与吐蕃打了一辈,对吐蕃的根根底底极为了解,深知吐蕃有多大,实力有多雄厚,虽然唐军围住了逻些,还发生了大火,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灭的。

  “大帅,报捷的弟兄们已经到了陇右,这总不会错吧?”亲卫是王忠嗣的心腹,对他很是爱戴,对他很是崇敬,然而,此时却是出言有些不逊。

  “报捷的人到了?”王忠嗣猛的站起身,死盯着亲卫。

  “没错。兄弟们已经把他们拦下来了。”亲卫似乎知道王忠嗣不会信似的:“若是大帅有疑虑,可以问他们。”

  要是不问个清楚。王忠嗣还真不会相信。微一沉吟,道:“叫他们来见我。”

  亲卫应一声,转身离去。

  “哥舒翰,李昌国,你们胆不小,竟敢谎报军情。”王忠嗣沉吟。

  吐蕃之难打,他再清楚不过了,要他相信这是真的,还真有些难度。

  正沉吟间,亲卫带着一队疲惫不堪。而又振奋异常的唐军进来,他们正是哥舒翰派往长安向李隆基报捷的唐军。

  向李隆基报捷这事非常荣幸,他们一路上马加鞭赶路,累得够呛。上气不接下气了,却是难掩兴奋之情。

  “哦,是你,邵忠。”王忠嗣眼前一亮,指着一个兵士笑道:“我记得你。”

  “大帅,您还记得小的?”这个邵忠曾经是王忠嗣麾下的兵士,作战勇猛,曾立下军功,得到王忠嗣接见,是以王忠嗣认得他。

  “呵呵。我手下的兵,我怎能不认得?”王忠嗣重重点头,道:“天宝元年,你随我远征小勃律,曾斩杀十一个大食人,我没记错吧?”

  “大帅,你记心真好。”邵忠心悦诚服。

  “邵忠,你给我说实话,逻些真的打下来了?吐蕃真的灭了?莫要骗我。”王忠嗣盯着邵忠,眼中精光闪烁。一眨不眨,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大帅,你怎能怀疑呢?”哪里想得到,邵忠一听这话,脸上的喜悦荡然无存。一脸的气愤,声调很高。尖细刺耳:“数十万弟兄们亲眼见证,你竟敢不信,你你你冤为大帅。”

  邵忠真的气急了,有些口不择言,指责起王忠嗣了。

  “是啊。”报捷的兵士齐声附和:“数十万兄弟们亲眼见证,谁敢乱报军情?谁敢谎报?哼,亏你还是名震天下的名将之,竟敢如此说话,你这是侮辱人。”

  “你……”王忠嗣被抢白了,脸上变色,却又发作不得,一时语塞。

  “大帅不是这个意思,大帅是想知道得清楚些。”亲卫见王忠嗣吃憋,忙为他分辩。

  “那也不是你这样说话的呀。”邵忠兀自不满。

  “好好好,算我说错话了。”以王忠嗣的身份地位,当然不可能与邵忠这些小卒计较,只能把一腔怨气往肚里咽,自承失误。

  “什么叫算?你本就说错了。”邵忠揪着不放:“你信不过我们没事,信不过数十万兄弟,那就是大事。我不为我自己争,我要为数十万兄弟们争。”

  “我错了,我错了。”王忠嗣眉头拧得很紧,成一个川字,不得不再度认错。

  王忠嗣认错,这辈好象还没有过,就是他在李隆基的高压下拒绝出兵石堡城一事,也没有认过错。

  “这还差不多。”邵忠终于满意了。

  “邵忠,你给我说说,这一战的经过。”王忠嗣语气放缓,生怕又惹恼了邵忠。

  “是这样的。话说当初,大帅坚持不出兵石堡城……”邵忠心直嘴,想到就说,一来就揭了王忠嗣的伤疤。

  王忠嗣一张脸涨得通红,很是不好意思。

  想想当初,他坚持不出兵攻打石堡城,那是何等的坚决,一口咬定石堡城打不下来,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然而,石堡城一战却证明了,他的判断是何等的离谱,唐朝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是远远没有达到他说的数万代价的程度。唐朝取得的战果,远远超出了王忠嗣的预期,不仅仅拿下石堡城,是把大非川也拿下来了。

  “邵忠,休要胡说。”亲卫为王忠嗣解围。

  “本来就是嘛,做得就说不得?”邵忠不理睬,接着道:“监军定计,从大非川出发,进攻积石山,弟兄们一路苦战,终于打通积石山,进入吐蕃腹地。我们在监军的统帅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路顺风顺水,吐蕃还没反应过来,就给我们打到逻些城下了。大帅,你说监军是不是很厉害?”

  王忠嗣差点被这话给呛死。

  积石山的困难比起石堡城还要大得多,积石山中的险关要隘很多,个个不下于石堡城,唐军能够攻下积石山,谁敢说不厉害。

  “……”王忠嗣张大嘴巴,愣是没说出话。想承认吧。面上过不去,不承认吧,又无法否认。

  “要不是监军要减少伤亡,不与作困兽之斗的吐蕃狗打,我们早就打下了逻些,灭了吐蕃,哪会等到眼下呢。”邵忠的声调很高亢,尖细刺耳。

  “呃,你们走吧。”邵忠太不给人面了,听他一席话。王忠嗣的面丢得精光,挥挥手,象赶讨厌的苍蝇一般把邵忠他们赶走,真的是太丢人了。

  “吐蕃灭亡了!”

  “活捉赞普、大事相……”

  邵忠他们吼得山响。飞的离了陇右,朝长安赶去。

  听着邵忠他们的吼声,王忠嗣的心不住抽搐,紧咬着嘴唇,太过用力,嘴唇上渗出血水。

  “我真的错了。”

  王忠嗣在心里承认,在当初拒绝出兵攻打石堡城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若是他当初抓住李昌国的话,打下石堡城、拿下大非川、打通积石山、灭掉吐蕃的奇功就是他的。

  想想当初,李昌国从安西都护府去往长安,路过陇右之时求见他。他不屑见面。这过去多长时间,李昌国就建立如此奇功,把吐蕃给灭了。

  “哎!”千古奇功啊,就此错失,王忠嗣的肠差点悔青了。

  雅鲁藏布江河谷,吐蕃百姓牧羊放牛,骑着骏马,挥着鞭,唱着牧歌,牧歌悠扬动听。

  这是一片方圆数百里的草场。在这里放牧的吐蕃百姓不少,有上百帐幕。

  没有牧羊放牛的吐蕃百姓聚在一起,成群,议论纷纷。

  “算算时间,赞普率军攻打唐军。要成功了吧?”

  “那是必须的。大吐蕃什么时间吃过亏的?唐军只能在河湟之地耍威风,他们抢了大吐蕃的大非川。他们一定守不住,大吐蕃一定会夺回来。”

  “这次,唐军不知死活,来到大非川,那是自寻死路,赞普一定会打得他们匹马无还,就象当年薛仁贵一样惨败。”

  唐军的行动很神速,很就把逻些围住了,再也没有消息透漏出来,这些吐蕃百姓得到的不过是旧闻,他们还不知道,吐蕃已经灭亡了。

  “隆隆!”正议论间,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蹄声响起。

  只见一队军队正朝他们营地驰来。这支军队盔明甲亮,不计其数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猎猎作响,上书一个“唐”字。

  “瞧,大吐蕃打了胜仗了,缴获了唐军的旗帜,凯旋归来了吧。”

  “还有好多的盔甲,这肯定是唐军的盔甲,如今成了大吐蕃勇士的奖赏。”

  “走,迎接凯旋归来的勇士们。”

  吐蕃百姓还在做着白日梦,以为是吐蕃打败了唐军,抢了唐军的盔甲和旗帜在显摆。这种事情,以往又不是没发生过,而是发生过很多起。

  吐蕃人对唐军的盔甲情有独钟,谁都知道这是当时好的盔甲,若是能拥有一副那是无上美事。再打着唐军的旗帜显摆,这就是衣锦还乡。

  “勇士们,欢迎你们归来!”

  “凯旋归来的勇士们,欢迎你们!”

  吐蕃百姓欢天喜地的赶来,如同迎接老祖宗似的,满脸的笑容,嘴角都裂到耳根了。

  “我们是唐军,他们竟然迎接我们,是他们疯了,还是我们疯了?”

  “吐蕃狗还在做白日梦呢,他们的梦该醒了。”

  唐军看在眼里,惊在心头,好一阵惊诧。

  逻些被唐军攻破,吐蕃灭亡了,赞普、大事相这些大臣给唐军活捉了,吐蕃灭得干脆彻底,这些深山老林中的吐蕃百姓竟然还在做白日梦,以为吐蕃大败唐军了,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要不是唐军亲眼见到,打死也不会信。

  “我们是唐军,你们被俘了。”唐军拔出横刀,泼风般冲过去,把这些吐蕃百姓围住,大声吼道:“归顺大唐,饶你们不死。若敢说个不字,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莫要逗了,你们哪是唐军呢。”吐蕃百姓仍是不信。

  “你会信的。”唐军手起刀落,一颗人头滚落。

  “真是唐军。”吐蕃百姓呆若木鸡,不敢不信。未完待续

  第四章完美胜利

  第四章完美胜利

  长安,玄武门,龙武军把守,戒备森严,水泄不通。

  在玄武门外,围着很多百姓,他们个个伸长脖,睁大眼睛,打量着龙武军,不住的作着各种动作,那意思就是“有没有消息?”

  龙武军的军纪极严,轻易不能与百姓说话,只能微微摇头,以此来回答百姓的询问。

  瞧他们的动作,非常熟练,不知道历练了几百几千遍。

  自从逻些被围的消息传来后,长安百姓就在盼着胜利的消息,一有空他们就会赶到玄武门外,等候捷报。

  他们的心情非常迫切,恨不得立时得到消息。然而,一场灭国大战,哪是那么容易完成,别说吐蕃这样的万里疆域大国,不是说灭就灭的,他们一等没有捷报,二等没捷报。

  尽管如此,他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反倒是越来越炽烈,用他们的话来说,越是如此,吐蕃灭得越彻底。

  没过多久,逻些大火的消息传来,长安百姓好一阵兴奋,因为这会大大缩短吐蕃灭亡的时间,赶到玄武门守候的百姓就多了。

  龙武军暗中统计过,每天赶到玄武门的百姓不下十万人次,有些人一天要来好几次。不为别的,他们只想在第一时间听到捷报。

  “这次,吐蕃是灭定了。逻些被大唐数十万大军团团围住,吐蕃狗是插翅难逃,除了被斩尽杀绝。没有别的结果。”

  “那是,赞普、大事相……他们一定会被我们活捉。他们被围在逻些城里,想逃也没地方可逃,除了做俘虏以外。没有别的出路。”

  “那不一定,要是他们抹脖的话,就太可惜了。”

  “你这什么话呀?只要有监军在,赞普想抹脖都没机会。你也不想想,监军是何等了得,他是天上神仙下凡呢。”

  “就是哦,你看看监军打的仗,哪一仗不是困难重重。而又是天大的胜利。鹰愁崖够险够绝了吧,就连汉代的霍去病都止步于此崖下,监军却能爬上去。还有石堡城,王忠嗣是天下名将却不敢打。监军就能打下来。积石山够难打了吧,比起石堡城难上百倍千倍,华夏数千年没人打下来,就是秦皇汉武也不能,监军却是打下来了。赞普想在监军面前抹脖。想都莫想,监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