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30部分阅读

作品:冒牌知县|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20 17:07:46|下载:冒牌知县TXT下载
  李渊,那是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逼迫父亲让位的。跟咱们朝代的不一样!”

  “不管是什么原因,皇帝在位,就把皇位传给其他人,这种事情历史上有,也不少见!所以,你不能说金匮盟约是必须皇帝驾崩了才能传位!”

  “不是驾崩才传位,那你说什么时候传位?”

  “应该传的时候就传!”王著朗声道:“诸位大人,我想请大家注意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同样非常的重要,重要到如果我们不重视它,就会象程大人一样犯下大错,甚至可以犯下滔天大罪!”

  程羽苦笑,这王著套用了自己先前的一套说辞,活学活用,自己还没有办法反驳。

  王著眼见所有人都竖着耳朵听他说话了,这才使劲吞了一下口水,道:“诸位,杜太后与先帝、官家他们约定传位的这个金匮盟约,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约定?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先帝的子孙而是传位两个弟弟然后再传回给先帝的子孙,这是有道理的,而这个大道理如果我们不去注意,甚至象某些人那样故意去忽视歪曲,那就违背了杜太后、先帝他们这个金匮盟约本身的期望!”

  李英捂着脸道:“行了,你罗罗嗦嗦的作什么,痛快一点,你说这么一大堆,究竟想说什么?”

  王著没有理睬他,继续罗哩罗嗦道:“杜太后薨于建隆二年,也就是我大宋建国之后仅仅一年!那时候,先帝的长子赵德昭年仅十岁!而大宋需要征战的地方太多了,可谓强敌环伺。杜太后想到了我大宋取代的后周,当时后周的恭帝也年仅七岁,所谓‘主少国疑’,先帝就是利用了这个大好机会,陈桥兵变,取代后周而成立我大宋的。杜太后正是看到了这个危险,生怕重蹈覆辙,所以跟先帝、官家他们定下了这个盟约。”

  李英又道:“这个用意不需要你说,我们大家都知道。”

  “你知道?你知道就不会同意让你的孙子承继皇位!”

  李英皱眉道:“这跟我孙子承继皇位又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王著道:“杜太后他们订立这个盟约,不是为了把皇位旁落,而是为了避免主少国疑,所以,这个皇位的传承跟一般的皇位继承肯定是不一样。否则,赵廷美只比赵德昭小四岁,若是等驾崩了才能传,那两人年岁差不多,还不一定谁比谁先驾崩呢!杜太后难道不知道这个浅显的道理吗?所以,她当初的约定,只是安排下这样一个顺序,目的就是为了让赵德昭长大。只要等他成年,能担当大事之后,就应该而且必须传承回去!而不是要等到前面的皇帝驾崩了才传承!因为,程大人所说的谬论,完全是混淆视听!曲解杜太后和先帝他们的最初愿望。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上,你玩弄这样的手段,翼王爷给你一巴掌,已经是非常的客气了。”

  一听这话,赵弘锈非常的得意,仿佛自己早已经有了先见之明。这一巴掌出师有名了。斜眼望着程羽,那意思是,怎么样?不服再给你一巴掌。

  程羽到底是当世鸿儒,位列翰林之首,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被王著给驳斥得哑口无言。当下一声冷笑,道:“说我混淆视听?我看你才是混淆视听。”

  王著也冷笑:“请教!”

  程羽道:“你说主少国疑,现在赵廷美、赵德昭都已经不在世,就算按照你的思路,皇位要传回给先帝一脉,可是先帝的长房长孙赵恒,也才五六岁,传给他,难道就不是主少国疑了吗?”

  “嘿嘿,那赵元侃,又比赵恒大得了几岁?”

  “都是幼主,为什么不听官家的圣旨?”

  “名不正则言不顺!江山是先帝打下来的,理应由先帝的子孙传承!”

  “可是现在不是传承皇位,而是带行皇位之权,现在官家还活得好好的,不存在皇位传承的问题!”

  “皇位就是皇位,不存在代为行使的问题!官家已经深陷重围,跟被俘又有什么两样?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官家已经落入敌手,我们就必须确定新帝!这不是传承皇位又是什么?”

  “可是……”

  “行了!”花蕊皇后大声喝止了两人的争论,道:“争来争去,就是一个问题:到底是另立新君,还是找人代替官家行使皇权。你们两的意见已经说了很明白了,让其他人也说说。大家畅所欲言!”

  李英、尹辉、李继和他们三个赶紧的道:“微臣认为这只是找人代为行使皇权而已,不存在皇位传承的问题。”

  王溥、王著、赵普道:“当然是皇位传承!”

  眼看六人又要争论起来,花蕊道:“行了,已经说过的就不要再说了,要不然,这么多人便是争论到明年,也未必有什么结果!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六人这才各自怒目而视不说话了。

  杜太后的侄儿,右散骑常侍杜祝出列,拱手道:“微臣以为,先前向拱向大人说的非常的明白,官家已经被辽军俘虏,后来辽军不知道为了什么,又释放了官家和一千侍卫。以微臣所见,辽军这个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想挟持官家,号令我大宋!这一点,从官家关于割地赔款的密旨内容便已经非常的清楚,所以,以我所见,官家肯定已经被辽军挟持。当初三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辽军也想照猫画虎,来这样一手。官家已经不能自作主张,他的圣旨想必都是在辽军的威逼之下唯心写的!”

  这一番话,引得殿中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杜祝接着道:“既然官家已经被辽军挟持,我们听从这种事情下的官家的所谓圣旨,那跟听从辽军的号令又什么区别?”

  众位大臣又都连连点头。

  太子太傅王溥赞道:“杜大人说再对也没有了!所以,我们不能按照这道圣旨办理!而应该按照杜太后的金匮盟约办理!”

  程羽冷笑:“割地赔款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不理睬,但是,皇位的摄政这样的圣旨,肯定不是被胁迫的。如果辽军胁迫,他们就不应该让官家指定一个人代为行使皇权,而应该直接听从官家的号令就是了,那样不就可以直接号令我们大宋了吗?”

  见争论的激烈,大臣们纷纷出列陈述自己的意见:

  枢密副使石熙载出列道:“微臣以为,程大人说的有道理。官家虽然已经被重重包围,但是意志应该没有被强制,所以,官家的圣旨,应该遵从,要不然。就是抗旨不遵。”

  赵匡胤第二位皇后孝明皇后王氏的哥哥,国子祭酒王德显出列,躬身道:“官家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若不是被挟持强迫,不可能接受割地赔款这样的屈辱条件,所以,他应该是被挟持了。他的圣旨并不代表他自己的意愿。我们是不能按照这个来办的。”

  翰林副使柴禹锡出列道:“官家的意志究竟是否被挟持,我们都只能推测,都没有证据,既然没有证据的东西,就不能认定。既然没有证据证明官家这圣谕是不是被挟持的情况下写的,就不能无端推测。所以,微臣觉得,还是应该按照官家得圣旨来办理,由三皇子赵元侃摄政,代为行使皇帝的权力。”

  “此言差矣!”宋太祖朝的老臣、左绕卫上将军张美出列,躬身道:“官家是否已经被挟持,现在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辽军之所以这样做,要是便是我们听从官家的意思,若是我们真的按照这样做了,那就等于听从了辽军的号令了!这是绝对不行的!”

  东上阁门使兼枢密都承旨杨守素出列道:“咱们争论的是皇位的传承还是代为行使,而不是官家的圣旨是真是假。微臣以为,官家现在还活着,就不能另选皇帝。先前王大人所说的李渊、赵武灵王的事例,那是前面一个皇帝主动传位给后面一个皇帝,并没有现在我们这样,先一个皇帝还在,我们这些大臣却另外拥戴一个新皇帝。这是不符合规矩的!”

  第42o章 空口的承诺

  赵匡胤的宰相范质的儿子,户部侍郎范晏出列道:“以杨大人所见,这不是皇位传承,而是指定摄政的皇帝。我想请问,有这个必要吗?——官家已经指定了四个辅政大臣,又有花蕊皇后听政,这些都已经是代为行使皇帝权力的举措,还有必要另外再找一个皇子来摄政吗?”

  赵匡胤时工部尚书兼大理寺卿窦仪的儿子,吏部尚书窦絺出列道:“微臣赞同范大人的意见,所谓辅政大臣、听政,那都是只有新皇帝年幼的时候,需要辅佐才设立的,从来没有听说什么代为行使皇权的说法,也没有听说代替皇帝行使皇权的时候,还需要设立什么辅政大臣,听政的娘娘的,所以,凡此种种,应该是设立新君才有的举措!应当按照杜太后的金匮盟约来另立新君才是!”

  ……

  一时之间,众位达成纷纷出列,畅谈自己的想法,或者慷慨陈词,或者声泪俱下,动人心魄。整整说了一个上午。

  眼看着已经到了中午了,很多年纪比较大的老臣都已经站不住了。这才渐渐的都不说了。

  花蕊眼看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这才把目光投到了四个辅政大臣的身上:“你们四个是官家圣谕里指定的辅政大臣,你们也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赵普道:“老臣的意见已经很清楚,拿出金匮盟约也是这个目的,既然已经有这样的关于皇位传承的约定,就应该按照这样的约定来。说句不中听的话,若是没有这个金匮盟约,便是官家,也是不能承继皇位的。现在,官家已经近乎于被辽军俘虏,连割地赔款这样的丧权辱国的事情都答应了,很显然,官家已经被辽军挟持。所以,我们不能再听从官家这个时候下得圣旨,而应该严格按照盟约的约定执行,由先帝的长房长孙赵恒承继皇位!”

  赵弘锈看了一眼冷羿,又看了一眼沈伦,阴恻恻笑了笑,道:“老道也是个意思。应当由赵恒承继皇位。”

  沈伦有些心悸地看了一眼赵弘锈,迟疑片刻,道:“微臣也赞同赵大人的这个意见,不过,老臣觉得,既然朝中还有这么多大臣不同意,而主张由官家的三皇子赵元侃承继皇位,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他们的想法?”

  赵弘锈马上眯着眼瞧着沈伦:“你小子歪歪点子还不少嘛!什么叫考虑他们的想法?难不成你还准备提议搞两个皇帝出来不成?”

  沈伦忙讪讪道:“不不,当然不是,我是这样想的,官家虽然被辽军重重包围,跟被俘差不多,但是,到底是没有真正被俘,跟没有驾崩,咱们现在立了新君,要是有朝一日官家回来了,又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他爱干啥干啥去!”赵弘锈冷冷道。他外出寻仙访道,跟赵光义这位侄儿很少打交道,所以对他也没有什么感情。加上他艺高人胆大,也不惧怕死,随口就说了出来。

  可是,群臣中不少是赵光义的亲信、死党,还有赵光义那一脉的皇亲国戚,他们自然是不干的,李英当先站出来道:“翼王爷!说起来官家也是你的晚辈,你怎么能这么对待他。他之所以被辽军围困,那也是因为出征作战啊。他如果饱经磨难回来了,自然应该由他重新当皇帝,新皇帝不管是谁,都必须让位!否则,那成何体统?”

  程羽等人也纷纷赞同。

  花蕊望向冷羿。冷羿一直默不作声地听他们议论,就是要借助这一次机会,搞清楚朝廷中究竟又哪些人跟自己不齐心。又有什么样的小算盘。现在,已经看得差不多了。目前还看,朝廷中文武百官差不多是一半的一半,也就是支持先帝赵匡胤这边的一半,而支持官家赵光义的又占一半。这也难怪,官家毕竟已经统治了好几年,他又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一直在排挤赵匡胤时代的老臣,而提拔一批忠于他的人。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效果,这一次他不在,居然都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帮他说话,这就足以说明问题。这还是在自己已经提拔了一批武将的基础上才有了对恃的结果。

  这样的情况下,看来,想大获全胜是不太可能了,必须照顾到这些人的想法,不然,立赵恒的主意就不可能得到群臣的一直赞同,那就缺乏权威性,一旦将来赵光义回来,事情就不好办。

  想到这里,冷羿及时调整的策略,微笑出列道:“我说两句。”

  冷羿一出面,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都一起望着他。毕竟,他手握重兵,又有一大批将士死心塌地的追随,他的话,才是真正起作用的,这件事情向何处发展,他的意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冷羿道:“我原则上赞同赵普赵大人的意见。但是,我觉得,沈伦沈大人和李英李大人的意见也非常的有道理。所以,综合一下双方的意见,我提一个意见,大家看看如何?”

  众人都知道,决定大宋朝未来命运的时刻终于来了,就在冷羿后面的一席话里。所以,一个个竖着耳朵听着,生怕漏掉了一句,影响到自己将来的升迁。

  冷羿缓缓道:“杜太后的金匮盟约,那是杜太后跟先帝和官家他们一起约定的,都是得到了先帝和官家他们认可的。按照上面的规定执行,也不违反官家的初衷。这是其一,官家已经几乎被俘虏,辽军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绝对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点争取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以官家的为人,他绝对不可能答应割地赔款这样的丧权辱国的条件,但是现在他答应了,所以,我们可以据此判断他已经被辽军挟持,故此,他的这个圣谕,明显违背常理的部分,我们是不能执行的。不然就中了辽军的诡计了。这是其二。”

  众位大臣听他说的头头是道,纷纷点头,赵光义一脉的皇亲国戚和亲信们虽然不点头,但是也觉得他的话还比较入耳,所以都静静地听着。

  冷羿接着道:“杜太后当初跟先帝他们约定金匮盟约的原因,是因为主少国疑,而现在,我们按照杜太后他们的金匮盟约立赵恒为帝,赵恒才五六岁,同样也是主少国疑的局面。同样也是违背了杜太后他们的初衷的。但是,现在金匮盟约上的三个皇位继承人,官家已经深陷重围、齐王赵廷美已经战死疆场,武功郡王赵德昭意外身死,而按赵德昭的弟弟赵德芳也跟着官家深陷重围,都无法承继皇位,所以,我们不得不立幼主赵恒为帝。不过,只要是在幼主尚未成年,能够亲政之前,官家回朝,我们都应该重新拥戴官家,而力主新帝退位,让官家重新登基为帝。我作为辅政大臣,可以当着大家的面,保证这一点!”

  赵普是惟冷羿马首是瞻的,听了这话,也赶紧的表态道:“我完全赞同冷统领的这个意见。情非得已同时也是情理之中。”

  赵弘锈当然也是赞同冷羿的,点点头:“行啊!我也赞同!”然后望向沈伦。

  沈伦忙扮了一个笑脸,道:“我当然也赞同,不过,还有一个不明白的,今天还是谈清楚为好。——要是在新帝亲政之前,官家回来,新帝必须让位。但是,若是在新帝亲政之后,官家回来了呢?”

  冷羿笑了笑,道:“新帝都已经亲政了,那时候,我们说什么还有用吗?为什么不把事情交给两位皇帝自己去商量?”冷羿看见沈伦和李英等人还是沉着脸,便道:“当然,作为我个人,我还是希望官家来执掌朝政的,若是那时候征求我个人的意见,我就主张新帝把皇位还给官家。我相信,官家将来也一定严格按照金匮盟约的约定,再把皇位传回给先帝一脉的。官家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诸位说对吧?”

  虽然很多大臣对冷羿最后这句话都不以为然,但是,谁又会当众摇头否认呢?都笑呵呵点头称是。

  冷羿这番话两边都比较满意,李英等人眼见一半的大臣主张又赵恒承继皇位,而更要命的是,四个辅政大臣至少有三个半已经同意了由花蕊皇后的养孙赵恒承继皇位,而由花蕊皇后的养孙承继皇位,花蕊皇后自己是不可能反对的。所以,这件事情现在看来已经是难以更改了,好在冷羿等人已经公开表态,一旦官家在新帝亲政之前回来,就将皇位转交官家,便是亲征后回来,也力主交还皇位,这让他们多少有了一些保障。

  于是,李英便点点头,道:“好吧,我同意由赵恒承继皇位,只希望冷统领你们言而有信!”

  冷羿微笑道:“放心!”

  听赵元侃的爷爷李英都让步了,程羽等人自然也就没有更多的反对意见,而且,他们这儿作大臣的都知道,拥戴之功对于一个新皇帝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要是在皇帝上台的问题上坚决地反对,将来这个皇帝绝对不会给他好果子吃!现在既然已经无法阻拦赵恒当新皇帝,那么若是还不及时地转风向,从反对变为拥戴,那也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于是乎,那些反对赵恒当皇帝的大臣,在李英这些皇亲国戚都投降的情况下,自然是一个个都跟着表示拥护了。

  第421章 用人不疑

  本来以为已经顺利完结,不成想程羽再摆出一个难题。只见他躬身嚷嚷道:“启禀娘娘,微臣建议,由李英李大人加入辅政大臣!以确保将来官家回来时,辅政大臣能真的发挥作用,帮助官家重登皇位。”

  赵普道:“可是这是官家圣旨里已经定了,只有四位辅政大臣,不好再多吧?”

  程羽花白浓眉一挑,道:“你们连官家传位的圣意都能改变,现在要增加一个辅政大臣,又有什么不能的?莫非你们想搞什么猫腻,让大家不知道吗?”

  “笑话!我们是官家指定的辅政大臣,你说我们搞猫腻,岂不是说官家没眼光,挑了几个j臣?”

  “我可没这么说……”

  他们正在争论的时候,面对这个突然出现的情况,花蕊不知道该怎么办,望向冷羿。

  冷羿没有望她,但是眼角已经感觉到了她的目光,所以缓缓点点头。花蕊马上明白了。

  花蕊轻咳一声,打断了他们:“行了,都不要争论了,哀家也觉得,李英李卿家参加进辅政大臣里,这个提议很好,官家的圣意本是指定赵元侃承继皇位,但是因与杜太后金匮盟约不符,且有被辽军胁迫所为之嫌,诸位卿家一致意见改变了官家的指定,而按照杜太后的金匮盟约的约定,让哀家的养孙登基为帝。虽然符合规矩,到底也不太让官家满意,所以,让赵元侃皇子的祖父李英李卿家参与辅政,也是应该的,这样也聊以弥补对官家圣旨的违背。四位辅政大臣以为如何?”

  冷羿忙躬身道:“娘娘顾虑周全,如此甚好!”

  赵弘锈见冷羿同意了,他已经答应了女儿白虹要全力辅佐冷羿的,当然也点头赞同。沈伦本来就是李英这一边的,自然也是答应的。赵普见冷羿都点头了,便也点头同意。

  花蕊道:“那好,那就这么定了。由哀家的养孙赵恒登基为新帝,哀家垂帘听政,冷羿、赵弘锈、赵普、沈伦、李英五位大人为辅政大臣。现在面对辽军虎视眈眈,官家深陷重围,国不可一日无君,事出紧迫,因此哀家决定,明日举行登基大殿,新帝接受群臣朝拜。登基大典礼仪从简。”

  说到这里,花蕊顿了顿,又道:“另外,哀家要宣布一件事,翼王赵弘锈在出家为道之前,已经在外娶妻生子。并生有一孙女名叫白虹。哀家跟翼王赵弘锈商量了,将他的孙女白虹过继到哀家膝下为养女。过几日就正是操办典仪。同时,哀家要将白虹册封公主后,赐婚给冷羿冷统领。”

  这两个消息让众人都很惊讶,不过很快便又明白了,这肯定是花蕊为了笼络冷羿这位实权人物,将公主嫁给他,让他成为赵家的驸马,也就是皇亲国戚了。以保赵家江山的稳固。同时,又笼络了冷羿、赵弘锈两位辅政大臣,让他们团结一心辅佐新皇帝花蕊皇后的养子赵恒。这正是一举三得的妙招。

  于是乎,大臣们吩咐向花蕊皇后和冷羿、赵弘锈三人拱手道贺。

  花蕊微笑点头,又宣布道:“今日下午,五位辅政大臣到哀家寝宫商议登基及公主册封、群臣任用之事。散朝吧!”

  群臣都躬身答应,出了大殿,众大臣纷纷又过来恭贺冷羿等人五人成为辅政大臣。李英原来只是一个虚职,现在成了辅政大臣这样的实权人物,虽然孙子没当上皇帝很是沮丧,却也聊以自蔚了。

  下午,花蕊皇后寝宫福宁宫的前厅大殿里,花蕊端坐在软塌上,身旁坐着五岁的小皇帝赵恒。也不知道在他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兀自津津有味地玩着一个小玩意儿。

  冷羿他们五个辅政大臣分两边坐在交椅上。花蕊道:“五位卿家,今日有几件大事要跟你们商量。其一,便是割地赔款,这件事情明日会在大殿之后提交朝会商议,这之前,哀家想听听诸位的意见。其二,如何应对辽军,这个需要提交枢密院和宰执商量,哀家也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赵普是冷羿的马前卒,肯定是抢先发言的,欠身道:“老臣以为,这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的。更何况他们还害死了赵元佐皇子,更是跟我朝不共戴天!如何能屈从他们?尽管官家在圣旨中已经明确说了,让我们必须答应,但是,那是官家被辽军胁迫情况下作出的,我们要是听从,那就等于听从了辽军的号令,这个在上午的争论中已经说得非常的清楚,想必诸位大臣已经向德很明白了。”

  李英道:“可是,官家在圣旨里已经说了,割地赔款必须答应,违者诛灭九族啊。”

  赵弘锈道:“屁话!为了救他,就要把黄河以北的土地都割让了,还要赔钱,他的命也太值钱了吧?这可是赵家的江山,不是他赵光义一个人的江山!绝对不能让他这样败家!”

  这也就是身为赵光义的叔叔的赵弘锈,才敢这么说,听在群臣的耳朵里,都有些震耳欲聋。不由面面相觑苦笑。

  李英可是吃过赵弘锈的苦头的,他知道这位皇叔,是十分的蛮横霸道的,他才不管别的,惹怒了他,大耳刮子直接就上来了。所以也不敢再坚持。

  冷羿道:“我赞同赵大人的意见,割地赔款这样丧权辱国的事情,那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沈伦也点点头:“微臣也赞同,不能答应辽国这样无礼的要求。而且,我们还要追究他们害死赵元佐皇子的事情!”

  李英见其他四个人都答应了,而且这种事情他自己也觉得还是不要答应的好,便点点头表示赞同。

  花蕊道:“那好,你们五人一致意见,就这么定了。关于辽军,又该如何对付?”

  冷羿这次没有再旁观,拱手道:“微臣愿意领军前往讨伐辽军,以报官家兵败被俘之耻。”

  李英忙道:“你没有领兵征战过,这个只怕不行吧!”

  冷羿道:“我已经收复北汉名将杨业及其七个儿子,都是能征惯战的虎将,加上曹彬、李继隆等大将,还有我们六十万禁军,我有信心打败辽军!”

  赵普也道:“那杨业的确是非常的善于领兵,有他们辅佐,冷统领应该是战无不胜的。”

  沈伦望向赵弘锈。

  赵弘锈道:“我也觉得除了冷统领,再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另外,老道有一个要求,请皇后娘娘恩准。”

  “翼王爷请说。”

  “老道几十年都在山野修行,要说是修仙养生,老道很在行,要说行军打仗,老道就不行了,可是赵元佐他死之前又把殿前侍卫司交给了我统领,加上易州的十万禁军步军,这是把老道赶鸭子上架啊。老道是不能胜任的。所以,想请娘娘把老道的这领兵权转交给冷羿。让他一个人统领就行了。”

  “此事万万不行!”李英大声道:“这样一来,所有的兵权都在冷羿一人之手,万一他要……,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赵弘锈转身望着他,眯着眼:“怎么不行了?他马上就要成为我的女婿,啊不,准确地说,要成为皇后娘娘的驸马爷,也就是先帝的驸马爷。驸马爷领兵也不行吗?”

  李英有些尴尬,道:“可是他到底只是驸马爷,只是国戚,不是皇亲啊。”

  “屁话!”赵弘锈瞪眼道:“你李英难道就是皇亲?你不过是把女儿嫁给了官家才成为国戚的,论起来,你只不过是皇帝儿子的外公,知道什么叫外公吗?就是说不是一个家族的,是外面的!你凭什么指责他不是皇亲啊?又凭什么说他不能带兵?”

  李英老脸通红的道:“我不是说冷羿不能领兵,我是说,不宜把所有兵马都交给冷羿统领。官家也从来不把所有军队都交给一个将领统领过的。”

  冷羿道:“不是我贪权,而是辽军非常的厉害,如果不出动举国的兵力,难以彻底击败辽军的。当然,李大人的担心我知道,一旦击败辽军,班师回朝,我就交出统兵权,以免诸位担忧!”

  赵弘锈怒道:“有什么担忧的!要说担忧,兵权交给谁我都担忧!交给你李英我更担忧!”

  李英讪讪道:“我可不会领兵。”

  “你不会就闭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冷羿,他不会拥兵造反,兵权就交给他好了,换成谁,也不妥当!”

  赵普道:“我也觉得翼王爷说的很对,冷统领都要成为驸马爷了,若是这样都还怀疑,那就没有什么人值得信任的了!”

  沈伦支吾道:“要不这样如何?出兵抗击辽国,这个的确需要统一的指挥,才能发挥统筹协调好各个军队作战,以便取得更好的战绩。一旦击败辽军,那就没有必要再让一个人统领整个军队了。还是按照咱们以往的做法,不设置统兵官,只设置三衙各个军的都指挥使。统一由新帝统领,在新帝还没有亲征之前,就由花蕊娘娘代为统领。这样如何?”

  第422章 终成眷属

  冷羿笑了笑,兵权交给花蕊,那跟交给自己没有两样。等何况那是以后的事情。要击败辽军,谈何容易。只要战胜辽军,自己的威信建立起来,还有什么好怕的。便微笑望向花蕊:“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其实,我很不想统领军队,宁愿管我的审刑院更好。”

  赵弘锈一时不知道冷羿这话是什么意思。所以没有表态,李英却是生怕冷羿翻悔似的,赶紧道:“好好!有冷统领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一旦班师回朝,调兵权就交给皇后娘娘执掌,这样最好。”

  花蕊望向赵普他们几个:“你们觉得如何?”

  赵普见冷羿微笑的神情,知道他同意这个做法,便拱手道:“微臣觉得这样挺好,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闲言碎语。”

  赵弘锈道:“谁敢闲言碎语?老道把他的脑袋拧下来当泡踩!”

  李英吓得缩了缩脖子。

  花蕊望向赵弘锈:“翼王爷,您的意见呢?”

  赵弘锈又望了望冷羿:“他自己要这样做,那我也无话可说。”

  “那好,那就定了,此次出征辽国,由冷羿冷统领统一指挥所有的禁军。包括翼王爷指挥的殿前侍卫司和益州的十万步军。集中全力,击败辽军。”

  冷羿起身,躬身施礼:“微臣领旨!”

  李英道:“咱们五个辅政大臣,是不是分一下工?各负其责?要不然乱哄哄的也不好弄啊。”

  赵弘锈怒道:“分什么分?你就是会乱出主意!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不是挺好的吗?干嘛要分来分去的?”

  李英有些尴尬:“我也就是这么一说。”

  花蕊道:“翼王爷说的有道理,既然你们五位都是辅政大臣,那有什么重大事情,需要你们五个跟哀家一起商议着定,不要分工了。各个衙门都有执事的官,有什么事情上奏到哀家这里,哀家拿不定主意,会宣招你们来商议的。”

  李英道:“可是,可是我们平时作什么呢?我们这辅政大臣不能老是闲着吧?”

  冷羿笑了,对花蕊道:“娘娘,李大人想为朝廷分忧,这也是好事。那还是给他分一点事情吧。”

  花蕊点点头:“如此也好。光禄寺和鸿胪寺正缺两个寺卿,就由你兼任好了。”

  这光禄寺是掌管祭祀供应酒食的,鸿胪寺是掌管四邻各国朝贡的。都是不太紧要的差事,不过一下子掌管两个衙门,让李英已经非常的满意了。忙起身躬身道:“多谢娘娘提携!”

  冷羿又道:“石守信儿子还有其他两个驸马爷参与的谋反案,微臣请求娘娘能借着新帝登基的喜庆,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花蕊皇后点头道:“哀家准奏。”

  冷羿又道:“微臣建议在京东东路的登州建立水军,这项工作若是能交给石守信就好了。请他招募当地的水手船家,建立水军,将来可以从水6两路进攻辽朝。”

  这个话题冷羿已经跟花蕊商议过,所以花蕊自然是按照冷羿的意见点头赞同的。

  次日,举行新皇帝赵恒的登基大典。

  因为事情仓促,所以大典相对比较简单。由花蕊皇后领着小皇帝赵恒,坐在金銮宝殿上,接受五位辅政大臣率领的文武百官的朝拜。下旨改年号为“咸平”。

  这小皇帝也就是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只不过已经不是历史上本来的那个宋真宗赵元侃,而是换成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的长子赵惟正。现在更名为赵恒了。皇室血统又转到了赵匡胤一脉。

  然后,花蕊接着进行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

  花蕊皇后坐在新帝赵恒身后的珠帘后面,望着下面的文武百官,开始进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提拔升迁:

  花蕊皇后宣布停止金明池的修建。任命冷羿为一品太师、三衙都点检(相当于三军总司令),兼任三司使。同时任命冷羿为征辽大元帅,杨业为副帅,持调兵军符,领禁军四十万,奉诏征讨辽国。

  任命翼王赵弘锈为皇城使,负责统领皇城留守的戎卫御林军,杨七郎为皇城副使,协助赵弘锈统领皇城守卫御林军。

  任命沈伦为中书令,赵普为门下侍中,李英兼任光禄寺和鸿胪寺二卿。

  最重要的尚书省则直接归花蕊皇后亲自掌管。枢密院则没有变化,仍旧是楚昭辅担任枢密使。

  为了庆贺新皇帝登基,花蕊皇后以新皇帝的名义下旨,大赦天下。赦免了王承衍、魏咸信和石保吉等人谋反死罪,流放海琼州。同时,下旨赦免三家家人的株连之罪,但官降三级。

  这个赦免,对于三家人来说,简直是天降之喜。都到皇城前磕头感谢。

  花蕊又下旨将石守信释放,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禁军水军都指挥使。负责在登州招募筹建水军。石守信得知全家死罪被赦免,感激涕零,在大殿外磕头谢恩,表示一定不负重望,把大宋的水军建立起来,并尽快成军,能投入战斗。

  接着,花蕊又下旨派使臣将新帝登基的事情通报辽朝、西夏、高丽、日本、吐蕃、大理和越朝。

  群臣恭贺,京城张灯结彩,夜晚鸣放礼炮焰火,热闹非凡。

  第二天,花蕊下旨收赵弘锈的孙女白虹为女儿,以皇帝的名义册封她为楚国长公主。并赐婚冷羿为平妻,赐冷羿以袭衣、玉带、金鞍勒马,封驸马都尉。三日后完婚。

  本来皇帝嫁女儿,那礼仪是非常的烦琐的,但是现在辽军陈兵边境,冷羿身为征辽大元帅,要尽快领兵北上。所以,花蕊下旨一切从简。

  冷羿领了圣旨,散朝之后回家,路上,想着这个事情怎么跟妻子卓巧娘和妾室成珞婕她们说。

  可是,等他回到家里,家里已经张灯结彩,非常的热闹。门房等仆从见到他,都过来恭喜老爷做了驸马爷。

  冷羿这才明白,看样子,这个消息已经先自己一步传了回来。也就免得自己费脑子想该怎么跟卓巧娘他们说了。

  他进了里屋,卓巧娘和成珞婕他们正忙着布置厅堂,老太爷、太爷他们看见冷羿回来,都过来恭喜,脸上一付喜气洋洋,颇为自豪的表情。

  冷羿有些担心卓巧娘她们会不高兴,可是,她们却比老太爷他们更高兴的样子,至少,在脸上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冷羿把卓巧娘、成珞婕姐妹、小周后她们几个叫到了屋里,关上房门,红着脸说:“花蕊皇后赐婚,所以你们要多一个姐姐了。”

  卓巧娘微笑道:“官人,这个消息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皇后娘娘的恩典,也是我们冷家的荣耀。我们几个已经商量过了,不会有什么不乐意的。你就放心吧。”

  冷羿讪讪点头:“谢谢你们,这位公主,其实,你们见过。”

  卓巧娘等人这才有些吃惊,相互看了一眼。她们只知道?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