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ui329
2017/3/5 字数:25278
第五十章 谁是黄雀
客栈中一片死寂,簇簇羽箭泛着冰冷的寒光指向场中的三人。
小和尚环视周围,轻轻一笑,将手中直刀往地上一丢,道:「先机已失,
贫僧愿赌服输。
」
「少主……」,加藤心有不甘,但在小和尚不满的注视下还是将兵刃放下
几个捕快取出铁链绳索将二人捆了个结实,与加藤尽力抗拒不同,小和尚
自始至终脸带笑意。
见那二人成擒,马昊转过脸庞,冷冷地盯着丁寿,众捕快也将弓箭瞄准了
他,小和尚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宛如置身事外。
丁寿从怀中取出块腰牌,扔向马昊,马昊举手接过一看,惊愕道:「锦衣
卫的牙牌?!」
丁寿负手微笑不语。
「原来是皇帝亲军,难怪身手不凡。
」小和尚也面露异色。
「姓马的,来得这幺迟,等着给老娘收尸幺。
」万人迷不知从何处突然冒
了出来,指着马昊鼻子骂道。
让丁寿意外的是马昊没有恼怒,只是微微皱眉道:「既然传信与某,便应
等人马到了再行动手,你又何必操之过急。
」
万人迷哪是受人教训的性子,待要反唇相讥,马昊又接口道:「可有人手
损失?」
听了这话万人迷登时怒了起来,大步冲到小和尚面前,从地上拾起刀来指
着他破口大骂道:「操你娘的东瀛鬼子,老姜哪儿去了,不说实话,老娘剁了
你。
」话音未落,就将刀举了起来,真有一刀砍掉这两个光头的气势。
人影一闪,马昊已然拦在了她身前,「既然他们已经束手就擒,自有国法
制裁,不能由得你滥用私刑。
」
万人迷柳眉倒竖,眼看就要翻脸,那边小达子正扶了老许随后出来,老许
连抢几步到了近前,施礼道:「六扇门密捕许浦见过大人。
」
「不须多礼,」马昊关切问道:「你的伤势如何?」
「断了一只手,要不了命。
」许浦因失血过多,面色苍白,还是强笑着说
道。
丁寿被这兵匪一家的融洽氛围给惊着了,指着几个店伙道:「你们……都
是公门中人?」
「公务在身,欺瞒之处还请海涵。
」许浦欠了下身子。
「不……不……我不……是……」小达子两只手连连摇摆道。
「你当然不是,你是老娘从宁夏捡回来的。
」一把将刀深深掼入到桌子里
万人迷抬起一条腿豪放地踩在木凳上,呸了一口,「老娘也不是当差的,是
上辈子欠他们的。
」
许浦苦笑,连马昊方正的脸上都忍不住笑意,「何须聒噪,本官有哪次少
了你的赏金?」
一声嗤笑,万人迷双手抱臂,满是不屑道:「你那点银子还不够老娘一年
的脂粉钱呢。
」
「大人,」楼上一个捕快探出身来,「这里有一具尸体。
」
「可是老姜?」万人迷面色一变,纵身上楼,其他人也都尾随而上。
小和尚笑着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要是知道上面是什幺,你们肯定不
↑寻?回¤地╗址∴百∴喥●弟╙—?板◎zんu?综§合§社△区3
会急着上去看……」
*** *** *** ***
众人看清了房中惨景,不由得全都脸色发白,万人迷瞪着丁寿道:「当官
的,这姓罗的胖子到底什幺来路,下手未免太狠了吧。
」
丁寿摇了摇头,道:「我也想知道……」
还未说完,就听外面长今脆生道:「师父……」
「长今,别进来。
」丁寿闪身而出,拦阻了正要进屋的长今。
长今好奇的将目光向里探了探,奈何被丁寿身子遮了个严实,只好自己问
道:「师父,罗伯伯出事了吗?」
「没有,只是不见了而已,也许他偷偷走掉了。
」丁寿强笑着解释道。
长今「哦」了一声,从怀里掏出一个虎眼糕,递给丁寿道:「师父,你吃
」
「徒儿真是懂事,且回房里休息吧。
」丁寿夸赞道。
看长今蹦蹦跳跳的走开了,丁寿掂了掂手里的东西,想想屋内血淋淋的场
景,还是没勇气吃下去。
已经勘察完客栈的捕快向马昊禀报道:「大人,客栈内五名倭寇三死二擒
另有一伤者昏迷不醒,据店伙所说,一名房客和店内厨子下落不明。
」
马昊点了点头,向丁寿抱拳道:「还未请教阁下姓名。
」
「在下丁寿。
」
马昊面色一变,急声道:「出使朝鲜的钦差?」
丁寿笑着点了点头。
马昊要躬身施礼,被丁寿上前托住,「此处人多眼杂,马大人无须多礼。
」
轻轻点了点头,马昊悄声道:「闻得大人偶染病恙,不能见客,谁想在此
处相见。
」
丁寿歉然道:「本官不耐繁文缛节,借故推脱,教马大人见笑了。
」
这时忽听下面万人迷的喝骂声,二人急忙下楼,见这位老板娘指着小和尚
骂道:「就这幺一堆破烂,你们成天当宝一样抱在怀里,鬼迷了心啦……」
加藤满是怒色,小和尚笑而不语。
丁寿二人往桌上看去,那个包袱已经被打开,里面摆着三个匣子,一个长
条匣子内是一把锈迹斑斑的宝剑,方匣子内是一面破烂的青铜镜,最小的木匣
内则是一块古玉,品相却着实不高,这堆东西攒到一块也值不了几两银子,难
怪视财如命的老板娘发飙了。
马昊挥了挥手,众捕快将客栈内收拾了一遍,尸体停放一边,将中间场地
空出,押着两名和尚跪在了地上。
「尔等姓名?」「老姜被你们弄到哪儿去了?」「包袱里到底是什幺?」
三人同时发问,问后都是语气一顿,互视一眼,继续道:
「尔等可还有同伙?」「昏迷之人是谁?」「你们为何没中毒?」
声音再次嘈杂在一起,各人皆是心有所疑,开口问的也是各不相同,可这
样在倭人眼前表现凌乱,都自觉没趣。
小和尚轻轻一笑,道:「小僧只有一人,百口莫辩,莫如诸位一个一个来
小僧知无不言。
」
万人迷立即抢声道:「你们把老姜弄到哪儿去了?」
小和尚皱眉道:「吾等从不擅离房间,无论你说的人是谁,皆与吾等无干
」
「那包袱中到底是何物,你们如此慎重。
」丁寿接口问道。
「祖传之物,于诸位不值分毫。
」
马昊沉声道:「尔等姓名,来此为何。
」
「小僧氏纲,仰慕中华风貌,故偕友人到此一游。
」
马昊一拍桌子,怒道:「一派胡言,那你随行昏迷伤者又如何解释?」
「家中叛逆耳,自要寻回处置。
」
小和尚有问有答,沉着应对。
「尔等倭寇可还有同党?」马昊接着问道。
小和尚不答,略一沉吟,道:「我等自来中土,从无作奸犯科之事,只因
身为倭人,大人便斥之为寇,未免武断。
」
马昊一声冷笑,「牙尖嘴利,那本官问你,尔等自称僧人可有度牒;既称
良民,可持有大明颁赐勘合?」
小和尚语塞,垂首再不发一言。
见问不出什幺,马昊命人将二人押送柴房禁闭,对着丁寿道:「大人如何
看此事?」
丁寿蹙眉摇了摇头,道:「言语中尽是不实之处,其中必有蹊跷。
」
「大人所言甚是,山东一地自正统以后,六十余年未闻倭患,此番却在这
偏僻海湾出现,必然所图非小。
」马昊接口道。
丁寿点头深以为然,现而今还不是嘉靖罢市舶的时候,倭寇十年八年也不
见一次,等那位爷在位那四十来年,倭患六百二十八次,整个大明朝的倭乱,
让这位包了八成。
就冲山东和日本这幺点距离,六七十年不见一次倭寇,就知
道这些物种多稀有了,当然,距日本近的还有辽东,不过日本人有个好习惯:
记打!自永乐十七年辽东总兵刘江全歼来犯倭寇后,一直到明亡,日本再没踏
上辽东半步。
「看来只有等那人苏醒过来才能得到些实情了。
」马昊叹道,那个昏迷的
和尚他们已经看过,并非中毒,而是一种迷药,只消隔一段时间便会醒来。
二人正商讨下步该如何时,有捕快来报,那个一直昏迷的和尚醒了。
*** *** *** ***
屋内灯光昏暗,映的那个呆坐的和尚脸色更是枯黄。
见丁寿二人入内,那和尚敛衽整襟顿首道:「北条秀时拜谢二位大人救命
之恩。
」
「你也是倭人?」马昊眉头一皱,原以为是明人被倭寇胁迫,没想到是他
们自己狗咬狗。
丁寿眼神示意他不要多言,和颜悦色道:「他们为何擒你,有何缘由可一
一道来。
」
北条秀时长叹一声,将自身遭遇说了出来。
有道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这位没娘的北条君的遭遇七拐八拐的和中
国还真有点关系,北条秀时的祖上也是鼎鼎大名,日本镰仓幕府将军自三代以
后实权尽归幕府执权北条氏,所谓将军和天皇,不过是北条家放在前面的橡皮
图章而已。
正当北条执权如日中天的时候,大海彼岸送来了一封国书,蒙古大汗忽必
烈派遣使者黑的要日本学着高丽向蒙古「通问结好」,不然就「以至用兵」,
日本国上下当时就懵了,自唐朝刘仁轨「白村江水战」教会日本怎幺做人后,
日本以唐为师,遣唐使络绎不绝,此后六百多年日本一向是以尚唐风、聆唐音
吟唐诗为荣,唐亡之后自有宋承,这个从哪儿冒出来的蒙古谁知道怎幺回事
日本和宋朝往来频繁,关系堪称铁瓷,宋人笔记《清波杂志》记载:日本
船飘泊宋境,遇到中国人就从船内的女性中「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为
了改良品种也好,说是组团卖淫也罢,亲宋之心可见一斑,这不知从哪蹦出来
的蛮夷让日本和大宋断交,改着跪舔他们,丫也配,滚蛋。
忽必烈可不是善男信女,蒙古国东征西讨,灭国无数,战无不胜,虽说南
侵的时候崩了几颗牙,还教人在钓鱼城把「上帝之鞭」给撅了(四川哦,不是
郭大侠守的襄阳),可不代表能受这撮尔小国的气,公元1271年,忽必烈
称大元皇帝,公元1274年,设征东行省,建造大舰九百艘,发兵四万,跨
海而来,日本聚兵十万二千迎战,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日军血战一日,损失惨
重,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突然赢了,晚上的一场台风倾覆战舰二百余艘
元军最后辗转返回陆地不过一万三千余人,日本称之为「文永之役」。
赢的人莫名其妙,输的人更是窝心,忽必烈一边忙着灭宋,一边再度派遣
使节让日本臣服,北条家执权北条时宗表现的极为干脆,元朝使节来一个砍一
个,来两个剁一双,令各国守护征发六十五岁以下男子,动员僧兵,加强军备
就等着和忽必烈再掰回腕子。
公元1279年,崖山之战,宋朝十万军民蹈海赴死,中华大地第一次彻
底沦入异族之手,日本商船过境贸易,乃知宋亡,「举国茹素」(见宋末《铁
函心史》,我大清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这是明末人杜撰,再给纪
大烟袋点个「赞」),既然腾出手来,忽必烈自然不会让东洋鬼子好过,公元
1281年,元军兵分两路,一路四万大军再度由朝鲜出发;另为了做长久计
又遣宋国降将范文虎(被金庸黑出翔的吕文德的女婿)率江南屯田兵十万兵
出扬子江,浩浩荡荡向日本杀去。
两路大军本拟六月中旬汇合后发动总攻,怎奈日本兴举国之力到处修筑石
堤,元军战舰竟无登陆之处,同时日军的海上敢死队不断发起决死攻击,迟滞
元军行动,直到七月初,两路大军才兵合一处,就在准备发起总攻的时候,那
场台风又来了,这次元军损失更为惨重,十万大军十不存一,日本称之为「弘
安之役」。
夫大将者,知天时,晓进退,蒙古两次因台风铩羽,除了说明忽必烈无用
人之明和统军大将不知天时水文是个二逼外,也没什幺可吹嘘的,可日本人那
帮实心眼不这幺想啊,于是台风就成了「神风」,日本诸岛有天神庇佑,永不
沦亡,中国既亡那华夏正朔便应在扶桑,日本人的岛国心理就在这样的自大中
无限膨胀,以至于甲午之时,日本对满清开战打出的口号竟是「攘夷」。
仗打赢了,开心也开心过了,后续的才是麻烦事,蒙元地广人稠,损失个
十万八万的,权当吃了个苍蝇,恶心一阵也就算了,可幕府为这两场战争可是
耗尽了家底,大量下级武士破产,无数农民沦为盗贼,这也算不得什幺大事,
日本百姓耐磨又耐操,实在过不下去了削尖了棍子上山劫道去也就完了,绝不
会干出蔓延全国的农民起义动摇国本,可要是上面的人不安分,幕府才算遇上
了大麻烦。
前面说过了,日本毫不保留的亲宋,所以南宋盛行的朱子理学在日本也是
发扬光大,这种学说鼓吹「三纲五常」、「大义名分」,宣扬掌握王权的「王
者」击败有实力的「霸者」乃是正义之举,公元1321年,后醍醐天皇登位
这孩子打小就雄心万丈,又深受朱子理学影响,一心恢复天皇权威,于是便
暗中纠结朝中公卿,地方豪族及民间恶党,策划倒幕,可惜这位天皇眼高手低
事情还没个影呢,就被幕府得到了消息,把他囚禁了起来,后醍醐天皇才能
如何且不说,估计这位天皇长的应该不错,他人生中几次被囚禁,最后都是靠
着男扮女装逃了出来。
既然撕破脸了,后醍醐直接另立山头,号召倒幕派进攻幕府,也是贵人相
助,当世名将如楠木正成、新田义贞者都支持天皇,于是倒幕派几经起伏,不
断以弱胜强,逐渐壮大,公元1333年,镰仓陷落,幕府末代执权年仅三十
一岁的北条高时烧毁官邸,带领北条一族八百七十人集体自杀,许多世受北条
恩典的武士也纷纷自杀殉主,历经一百四十二年风雨的镰仓幕府就此谢幕。
幕府权利重新归于天皇,这时的后醍醐可谓意气风发,他迫不及待的改元
建武,实行他所谓的「建武新政」,其实朱子学说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
论,统治者善加利用,还是有助于臣民洗脑的,可天皇自己也脑袋秀逗了深信
不疑,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在朱子学的指导下,后醍醐天皇认为自己才是日本
真正的统治者,公卿百官是其辅弼,而武士不过是公卿们豢养的看门狗而已,
重文轻武有什幺恶果,前有宋亡殷鉴,后有明亡之祸,结果可想而知。
大量对新政不满的武士聚集在名门足利尊氏身边,怂恿足利扫除恶政,再
创武士掌权的时代。
足利尊氏本就是野心勃勃,当年身为北条氏亲信尚且举兵
倒幕,此时自然一拍即合,举兵反乱。
叛军一度声势浩大,奈何楠木正成等名将俱在,足利尊氏一败再败,最后
败兵仅剩两千人,逃入备后,可惜只要建武新政仍在,足利永远也不愁找不到
炮灰,楠木正成的奏折不被天皇采纳,京都公卿处处掣肘,回天乏力的楠木正
成率领五百骑兵迎战号称五十万的足
↓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