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复原了,你将他身上武功恢复了吧,让他去追查幻像的下落。”
说话间,小富贵轻轻地走了进来,低声道:“万岁,太上皇他要您过去一趟。”
“噢?”望着小富贵欲言又止的样子,李明问道:“他让我过去干什么?是不是我裁减宫女的事情被他知道了,不是说过么,这件事情要瞒着他,是谁这么嘴快?”
小富贵急忙跪下道:“万岁,这不关小富贵的事,是几个才人,听到奴才的传令,通过她们身边的小黄门给太上皇身边的一些殡妃传信,想让她们求太上皇留下她们,这下太上皇不就知道了吗?这……您不知道,才人们和殡妃的关系往往都是于良好的。”
“好了,我知道了,你派人通知太上皇,说我忙完了公务之后就去见他,这样吧,把晚宴设到太上皇那里,我晚上和他一起吃晚饭。”
小富贵答应一声下去了,望着老厨子,李明苦笑道:“看来,有时候多了一个太上皇还真是束手束脚。”
“你的意思,是要除掉他?”老厨子脸上毫无表情,但说出的话却石破天惊。
李明一口将喝下的茶水喷了出来,边咳嗽着,边怪异的望着老厨子奇道:“你怎么会这么想,难道我就是那种不择手段的人吗?”
“我怎么知道?”老厨子面无表情的道:“我只是听你的语气中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我并不赞成,可你一定要这么做的话,我也没有办法拒绝。”
李明哭笑不得的擦着下巴上的茶水,道:“你听着,我现在还没有到那种不择手段的地步,相对于权力来说,我更看重亲情,所以你说的那种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
老厨子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一丝笑容,道:“这么说还让我放心,我还真以为你要去干掉他,你现在同在林家庄的时候大不一样了。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给我的感觉,你好像越来越冷酷了。”
李明无奈的摇了摇头,躺倒在躺椅上叹道:“也许你说的对吧,人的性格受环境的影响太大,皇帝这个位置,本来就需要一个冷到这里,他闭上眼睛,静静的不出声了。在他心里,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从本性上来讲,他不希望自己变成这样,他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向往自由的,皇帝的生活真的很不适合他。
转眼外面的天已经黑了下来,冬日的天一天比一天短了,在小富贵的提醒下,李明这才想起来要和李嵩一起吃晚饭的。
自从回到皇城后,李明一直没时间去和李嵩见上一面,两人尽释前嫌后关系变得还是不错的,将近一个月没见面,李明还真的有点想他。
李嵩早在自己的寝宫准备好了饭菜,看见李明进来,热情的站起身来将他拉了进来,有李明提供给他的药品,_使他的身体保持得还不错,一个月的时间,脸上居然胖了不少,而且也开始变得有光泽了。
坐下后,李明首先拿起李高的手腕把了把脉,这个动作让李嵩感动不已。口中连连道:“我的身体这段时间非常好,有你在我身边,我一点都不担心。”
李明放下手,点了点头说道:“保持得不错,这样下去得话,大哥还能享上一二十年得清福。放心吧,有我在保你没有事情。”说到这里,他将面前得酒杯端起一饮而尽,接着笑道:“除了不能过量饮酒之外,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去生活。”
李高感慨的叹了口气道:“一个月前,我还在病魔中挣扎,谁又能想到今天我又能坐在这里和你一起喝酒呢?哎,人生一世,能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好,我现在算是全明白了。什么权力,什么天下,全是过眼云烟,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好好享受才是正理。所以,现在对于传给你皇位的事情,早已没有了遗憾。不过兄弟,今天我不得不操点心,管管你的私事了。后宫殡妃、宫女黄门,这是一个皇宫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做皇帝的特权,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拥有的,你不能说放就放了呀。这么一来,皇室的祖制岂不是要改变了,听我一句,放弃你那些过分理想的想法吧,我知道你想同一般人不一样,但也不能相差太远了吧。”
李嵩上来就提这事情,倒也省了李明的解释。望着李高,李明笑笑道:“大哥既然这么说了,我也想对你说一下我的想法。你说的没错,我的想法同大多数人都不太一样,全在于我的心全部都用在了黎民百姓的身上。对我来说,做皇帝不是一种享福,而是一种责任,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宁愿在碧泉岛上做我的岛主,而不是在皇宫中当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这是我的性格决定的,对我来说,当皇帝并不是为了享受,既然我做到了这个位置上,那就要尽力的去做好,改变后宫的祖制就是我首先要进行的工作之一。”
“在我的计划中,是想要花上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来逐步的让这个社会步入一种相对开明,相对民主的时代,也就是说,让天下的百姓都获得更多的权利,这种权利不仅仅是生存权,而是更多,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产生一种翻天覆地的进步。大哥,我要做的不仅仅是维持大唐这个天下的安稳,还有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说到这里,李明苦笑着望着木然而又非常疑惑的李嵩,摇了摇头道:“我已经尽量的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我的目标和理想了,不过看这个样子,大哥还是没听明白,我还是用一句话来总结吧,总的来讲,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让大唐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下你明白了?”
李嵩木然的摇了摇头道:“我还是不明白,你解散后宫和天下百姓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后宫殡妃,宫女等人一年的耗费也仅有百万两白银而已,作为一个大唐来说还是能够维持的。”
李明苦笑着解释道:“大哥知不知道,一百万两白银可以有多大的作用吗?哎,算了,大哥,给你解释这些都有些太艰难了,百姓的事情你接触的太少了,根本就不明白昔通人的疾苦。我节省这百万两白银,足能解决两个州所有百姓的温饱问题。大哥,在大唐境内,现在还有七成以上的百姓吃不饱饭啊,所以,后宫这件事情我是一定要进行下去的,大哥,既然将大唐交给了我,你就放心的让我去干吧。”
李高闷闷不乐的将一杯酒倒进嘴里,叹道:“我说不过你,不过,后宫的事情牵涉到祖制呀!”
没等他说完,李明便打断了他的话头,道:“大哥,祖制是可以改变的,从我大唐成立至今也有一千多年了,期间祖制改变了多少,大哥,我想要开辟一个全新的大唐盛世,一个不亚于当年太宗皇帝贞观年间的盛世,所以有一些东西是一定要改变的。”
“噢?”李高的兴趣一下就被提了起来,他很有兴趣的望着李明,问道:“听你的意思,似乎你有很都想法,不过据我所知,我大唐贞观年间,所占的国土面积可比现在大的太多了,你想要恢复原有的国土,恐怕没那么容易。莫非,你准备对大周和大苏动兵?”说到这里,李嵩惊讶的快要跳起来了。
李明微微一笑,端起酒杯朝着李高遥敬了一下,道:“暂时之下,还是要以恢复大唐的经济为主,只有百姓都解决饿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我才会考虑征讨大周和大苏,我的性格就是,要么不作,要做的话,就要做的最好,大周和大苏原本就是大唐的国土,我将他们收回来,正好重振我大唐的威势,这样岂不更好?”
李明说到这里,李高激动的跳了起来,望着李明,他大叫道:“李明!如果你真的有这个决心,真的有这个野心,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无条件的支持你!别说撤掉后宫了,就算是不让我做这个太上皇我也愿意!”
李明微笑道:“大哥放心,现在大苏国趁着我们内部混乱的时机大举入侵我南滇府,这本身就给我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只要大唐稍微稳定一些,我就会亲自带兵南下的,怎么样?这下你不阻止我进行祖制的改革了吧!”
李高坐下来,重重的摇了摇头道:“只要你允诺这么做,我绝对不会阻拦你的,行了,以后你的事情我不会多管了,希望你也不要让我失望。”
李明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道:“大哥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回寝宫的路上,老厨子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对李明问道:“刚才你和太上皇的话我都听到了,你不是最讨厌战争的吗?怎么会想起来要征讨别的国家呢?那样一来,不是要造成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吗?”
李明微微一笑,快走几步将小富贵他们拉下,然后低声笑道:“统一天下是我早在一两年前,在大漠的时候就下定的决心,这个世界还很落后,人们还都很愚昧,既然我已经决定要为天下的百姓做点什么了,那就干脆做彻底一点,让我的思想和观念覆盖整个世界,这样做虽然在短时间里会造成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但相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是必要的,没有阵痛哪来的新生命呢,为了让更多的后代过上更好的日子,适当的牺牲是有必要的。”
老厨子茫然的摇了摇头,闷闷道:“不明白,你说到额太深奥了,有很多事情我都不明白,算了,我也不好奇了,老老实实跟在你身边就是了。真是的,这两天我的问题是不是特别多,要是不耐烦的话就说一声,我也就是好奇,没别的意思。”
李明失口笑了起来,道:“怎么会呢?我知道你的性格,所以绝对不会怪罪你的,以后在我面前,有什么话尽管说,你一直也没把我当一个皇帝看待,希望以后也不要有所改变。过两天,等我那些手下适应了独立工作之后,我再跟你修炼第十重的太清功。”
两人一路有说有笑,慢慢的消失再夜色之中。
两天之后,李明将所有的工作全部交给了高韦,然后决定在老厨子的指点下好好修炼自己的武功。
虽说身边有老厨子这个高手保护使李明对练武的事情变得有些漫不经心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在皇宫呆着,也不可能一辈子让老厨子来保护,按照自己的性格,在大唐和天下稳定之后,肯定会出宫去游历天下的,当年乾隆皇帝的风采一直让他折服,如今自己当上皇帝了,势必也要在将来做一个逍遥皇帝,因此,早点把武功恢复了有很大的好处。
进入正式修炼之前,他让老厨子恢复了杨平的武功,然后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他。
两天没见,杨平苍老了不少,见到李明,眼眶中情不自禁的充满了泪花,招呼他在自己前面坐下,李明和颜悦色的问道:“这两天休息的还好?你今年也有六十多的吧?怎么样,身体还能承受的下去吗?如果自己觉得状态不好的话,可以尽管对朕提。朕会给你安排个合适的地方。”
杨平忍了很久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哗哗的流了下来,他离开坐位跪倒在李明面前呜咽道:“感谢万岁的挂念,老奴还能为皇上效劳,请皇上不要考虑老奴的身体,有什么事情尽管盼咐,老奴定当尽力而为。”
李明点了点头,微笑道:“这样就好,朕还真担心你的身体状况,既然没有什么事情,那么朕就交给你一件重要的任务。”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变得严肃了起来,望着跪倒在眼前的杨平道:“由于你的轻信,造成了长乐公主的逃脱。这给我大唐日后的安全带来了莫大的隐患,同时,一股暗流在我大唐潜伏着,随时都在威胁着我们,朕必须要将这些潜在的威胁全部清理干净,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全面发展。因此,朕命令你即日立即赶往林州,秘密调查幻象和长乐公主他们的下落,务必要找到他们的老巢,以便朕能将他们一网打尽。这次任务,朕会派五名亲卫队员跟随着你,作为你的助手和联络员,他们手中有最新的通讯工具,能保证你随时和朕联系。另外,在你出发后,朕还要传令林家庄出动人员前往林州配合你的调查。朕希望凭借你的能力,能够顺利的找到他们隐藏的地方,要记住,你这个任务关系到整个大唐的安危,因此你务必要尽快完成。”
杨平抬起头来,苍老的眼眶中居然露出狂热的光芒,他凝望了一眼李明,随即在青砖地面上重重的叩了三个头,口中道:“老奴感谢万岁的宽容和大度,能够让老奴有戴罪立功的机会,请万岁放心,林州虽大,老奴也一定会将它翻个水落石出,拼了这条老命,老奴也要完成万岁交代下来的任务,否则,老奴让随行的人员带着老奴的脑袋来见您。万岁,老奴不在您身边,请您务必保重自己。”说完,他对着李明又叩了三个头,缓缓的站起身来退到门口,对站在一旁的乙一说到:“请给我配备随行人员,我现在就要出发。”
得到李明的同意,乙一带着杨平下去做出发的准备了,望着杨平消失的背影,季明若有所思的问道:“依你看,杨平现在可靠吗?”
老厨子的声音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了出来:“按照我的看法,他应该没有什么反抗你的理由,就像你说的,他一辈子都生活在皇宫里,对皇室的忠诚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李明微笑着点了点头,坐在哪里半天没有吭声,他在等乙一回来,虽说将朝政交给了高韦,但还有很多事情在缠绕着他,不交代清楚的话他是不会安下心来修炼武功的。
一个小时后,乙一匆匆的赶了回来,手中还拿着一张电报纸。
走到李明身边,他轻声的汇报到:“马林的电报,是关于那个燕子的行踪。”
李明的兴趣顿时就被勾了起来,他急忙接过电报,细细的看了起来。
根据李明的盼咐,马林在没有恢复燕子武功的情况下将她放走了,然后,在她身后派下了跟踪人员。
失去武功的燕子根本就摆脱不了跟踪人员的监视,因此她的一举一动都被电报传会了马林那里。
出了碧泉岛之后,燕子乘船朝着南郭城这个方向行来,半道上,她在湖州境内下了船,然后雇了一辆马车,在湖州境内绕了一大圈,最后居然转向了林州。在林州的紫胶城,她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五六天,没见她有任何其他的行动,马林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于是就给李明发了这封电报。
看完电报,李明不由得感到非常奇怪,他第一次遇到燕子的时候是在云沙城,本来以为燕子是在那里长大的,这次她被释放之后也会回到沙漠中。却没想到,她居然会在紫胶城住了下来。紫胶城这个地方对于李明来说是记忆尤深的,当初从皇城逃出去之后,他就是在通往紫胶城的路上进入了密林中的古怪大阵的,因此对那个地方,李明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恐,尤其是陷入林中那些天的遭遇,更让他终身难以忘记。
低头考虑了一阵,李明也没想出燕子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好在她身后有监视的人员,也不怕她对自己再有所不利,因止,李明很快的将她放到了一边。
“我闭关之后,这个地方全部封锁,除了高韦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人不许入内,所有亲卫队员以此为中心布下三才大阵日夜防守,直到我出关为止。另外乙一通知一下林霜,让他给林家庄传递消息,让他们派出一两百武功比较高明的弟子赶往林州,协助杨平搜查幻象和长乐公主的下落。”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自语道:“燕子也赶到了林着,长乐公主他们也在林州,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杂谈 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定(一)
“给马林发报,让他的人务必盯住燕子,不许让她逃脱了,通知杨平他们同马林的监视人员汇合,将监视燕子和搜索长乐公主的任务合并在一起。”这件事情越想越蹊跷,不由得让李明格外重视了起来。
将事情基本安置妥当之后,李明和老厨子一起开始正式的闭关。
说是闭关,其实也就是在李明的寝宫中抓紧时间修练武功而已,眼下大局已定,各地已经没有大的战争,单凭他手下的那些人足以能够应付,没有必要让他事必躬亲了,只有等大唐全部统一之后,李明才能在整个社会的改革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他选择这个时候开始恢复武功也是有道理的。
太清功第十重心法修练的基本思路是破而后立,这对李明来说正好合适,似乎这套心法是专门为他定身制作的一样。
在老厨子的保护和指引下李明在寝宫中专心地修练了起来。
有了以前修练内功的经验和根基,再加上李明自己对于内功修练的一些独特认识,使得他的修练进度非常顺利,短短半个月时间,就独自通过了初步的经络重整阶段,以往被打得乱七八糟的经络被重新疏通,基本恢复了正常人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了巩固和拓展经络的修练。
此时,在南州前线,一场惨烈的决战即将展开。
尉迟雄大半辈子都在同苏国的部队作战,对于他们的战斗方式非常了解。苏国多密林峻岭、少平原,部队都以丛林步兵为主,士兵身材矮小,但却异常灵活,身上所穿的藤甲采用原始密林中的百年老藤反复浸泡油脂制作而成,轻便而又坚固,非常适合在密林中的行动。南州虽然不像苏国境内那样多密林,但也是处处灌木丛生,使得苏国军队的优势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反观李明的部队,主要以平原作战为主,讲究的是大规模兵团的冲击战术,在南州这个地方根本就施展不开。在初战之后,经验丰富的王文就立即在原地扎营结寨、坚守不出,使用强弓硬弩阻挡对方的进攻,硬是将苏国的四十万大军拖在了那里,使他们一步也前进不得。面对王文,苏国部队一筹莫展。强攻多次都是大败而归,他们又不敢放弃眼前的部队绕道而行,一旦被王文的部队从背后追击的话,很快就会造成全军的溃败,这是作战中最忌讳的事情,而且王文部队中的游骑兵能够很快的绕过大片的灌木丛林,从侧面对他们远程打击。因此,双方部队就在南州僵持了下来。
尉迟雄到达之后,对王文前一阶段的战术大为赞赏,在地形限制的情况下,王文的选择也许是最正确的,最起码,他为尉迟雄的到来赢得了时间。
尉迟雄原来在南滇府的那些士兵都是非常熟悉林中作战的,但是在南滇府一役中却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如今李明的部队中根本就没有类似的士兵,虽说尉迟雄熟悉对方的作战方式,却也无可奈何,没有合适的部队,任何人在这个地方也无法战胜多达四十万的苏国部队。自到达那天起,张猛、尉迟雄和王文就凑到一块,不停地研究作战方案,但不管什么方法,没有合适的兵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发挥自己部队的特长,将敌军吸引到平原地带去作战。
这种以退为进的作战方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作为统领全军的王文,心中也是有诸多顾虑的,李明的所有部队出征以来,从来没有过败绩,一直是他的部队赶着敌人前进,现在要他主动撤军,将南州大片的土地放弃到敌人手中,恐怕不是李明能答应的,纵然只是一种战术,但敌军过处,南州各地的百姓肯定要大受茶毒,这种结果恐怕也不是李明愿意看到的。
作为军团总指挥的王文一直都为这个计划犹豫着,他比张猛和尉迟雄更了解李明,牺牲平民的生命来换取作战的胜利,这是李明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最后纵然能全部消灭入侵的敌军,李明也会追究他的责任的,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王文绝对不会这么做。
虽然暂时王文还不愿意采取撤退的策略,但先手的准备还是要做的,万一到最后迫不得已采取这个策略的时候,可以让南州百姓少受一点损失。
在犹豫了数天之后,王文给统帅部和总理署分别发了一封电报,申请可以将南州境内的百姓迁移出去。
迁移百姓是一个无比浩大的工作,要让土生土长的百姓离开他们的家园到其他的地方去,阻力肯定很大,而且安置、迁移百姓所耗费的费用是巨大的,所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非常大。目前李明手下的官员非常吃紧安排不出多余的人手来处理这件事情,王文这个电报在圣手王和高韦的手中搁置了好几天,两人也通过电报相互沟通了多次意见,却不能做最终的决定。
李明目前正在闭关修练,曾经交待过高韦,没有天大的事情不要打搅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让高韦做主,话虽这么说,但这件事情实在是过于重大,让高韦如何敢做主,在李明寝宫外面,高韦数次都要下决心闯进去,但最终都将脚步收了回来。高韦也明白,李明现在应该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否则他也不会将国事都交给自己,如果贸然进去打搅的话,恐怕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到那时候,悔之晚矣。
但是前线的情况瞬间百变,稍微耽搁就会失去战机,眼看寒冬就要来临如果再拖下去,只能更加麻烦。在圣手王和高韦等人的反复磋商后,他们终于咬牙下了决心,从湖州的驻军中抽调出三万人专门用于南州百姓的搬迁工作。
南州这个地方人烟稀少,处处都是大片的灌木丛。相对的也比较闭塞,医神教在这里的势力并不强大,在动员工作上肯定不太顺利,越是愚昧贫穷的地区,对故土的依恋就越重,高韦在隐居前曾经游历天下,对这一点了解最深。眼下,也只有将尽量多的百姓迁移进湖州了。好在现在湖州铁路正在修筑中,民工多少都是不够的。
此刻在中州,从不同的部队抽调出来的那些受过山地训练的士兵正聚集在幽州的边界,准备开始征服幽州的行动。
李皎最多的时候曾经控制过六个州,明扬城一役一下被李明占领了泽州和中州两个重要的地方,如今,也只剩下位于中州西部的幽州还剩下一点抵抗力量了,根据情报部门的调查,幽州目前共有八万防守士兵,都是擅长在山地作战的当地人,这对李明的部队来说,无疑又是一个考验。
为了保证幽州战斗的胜利,卓君豪正带领他精心挑选的十万大军赶往幽州边境,幽州多山,无论是重甲骑兵、游骑兵还是重装步兵,在那里都没有任何优势,只有目前在边界待命的那一万多经过训练的山地兵还能给幽州带来一定压力,为了征服幽州,卓君豪调集了十万大军,试图以优势的兵力来弥补兵种上的不足。
这次他带了一万重甲骑兵,一万游骑兵和六万重装步兵,同时还带了两万投石兵和两千台投石机,在幽州边境上,早已征集好的五万后勤部队也整装待命,可以说,卓君豪为了征服幽州,抽尽了中州多余的兵力。
在雨州的冷痕倒是非常顺利,大兵压境之下,雨州各处官府很快就归顺了,只要官府归顺,百姓就好办了,李明的口碑在百姓心目中是非常高的。冷痕大军过后雨州一片平静,除了官员们效忠的对象改变了之外,没有任何变化。冷痕顾不上更换当地官员,目前碧泉岛训练出来的后备官员已经全部被用在了中州,没有多余的来接替,暂时只能使用原来的人了。
在征服雨州之后,冷痕大军跨入定州地界,在这个地方,林家庄的影响非常大,在林凌峰的努力之下,各地官员主动上表效忠,就这样,冷痕大军就在定州停下,等待统帅部进一步指示。
这一切,李明都不闻不问。
这些天来,他完全沉浸在一种全新的认识之中,经过老厨子这种对武学有独特认识的高手的指点,李明顿时感到以前所学的是那么粗浅,以前所认知的武学是多么可笑。在老厨子不停的教诲下,李明这才感到武学的深奥,这是一种与常规理论完全不同的一种境界,是用常规无法解释的,只有自己体会领悟了,才能得知奥妙。李明没日没夜沉浸其中,第一次感到武学还有这么玄妙的空间,那是一种同尘世完全不同的世界,是常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至此,李明才真正知道,老厨子为什么甘愿一辈子做一个厨房的杂工了,对于参透这种境界的高手来说,尘世间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没有任何区别了。
整整十多天时间,他都沉浸在这种玄妙的境界中不能自拔,这让老厨子都惊讶不已,说实在的,第十重心法并没有涉及到武学境界的问题,这一切纯粹是老厨子自己传授的,作为他这样的人,其实是非常寂寞的,达到他这种境界的高手实在是凤毛麟角,即使有这样的高手,比如杨平,却也谈不到一块去。
因此他非常希望李明能够早日达到能同他有共同语言的境界,在修炼过程中,常常有意识的给李明传授这种高深的武学境界,没想到,李明居然很快的就能领悟到他的想法,这让他感到惊讶的同时,又感到欣喜若狂。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李明度过了最初的关口,开始朝着第十重心法最后的阶段冲刺了,了解了老厨子讲解的境界后,对他的帮助是巨大的,现在他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修炼,将身体上地修炼和意识上的修炼综合起来。齐头并进,使得他的进度惊人。
寝宫外面,两千多名亲卫队员轮流值班,在寝宫周围布下了一做三才大阵,严密的护卫着寝宫的安全,虽说已经将近一个月了。他们在瑟瑟寒风中却没有一点怨言。保护李明是他们的职责,只要李明不出事,怎么样他们都行。
在这段时间里,大唐地局势又发生了很大地变化,首先是冷痕那边,在接到统帅部新的任务后率领大军继续朝着西南方向进军,进入以前他们不知道的、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那些州府,那些地方以前都是皇帝直辖的区域。因此在看到冷痕那无边无际的大军,以及冷痕手中的圣旨后,没有一个决心抵抗的,短短半个月时间,冷痕顺利地收回了两个州的控制权。
卓君豪那边,他已经带领十二万作战部队和五万后勤部队进入了幽州。在那一万多经过实战训练地山地兵的开路下,他们先是先灭了李皎设在边境山区的五千多士兵,然后翻越幽州境内地一座山峰,向着幽州境内挺军进发。
南州的移民工作也在艰难的进行着,很多地方,都是士兵将那些人的房屋强行焚毁,然后将他们押送走地,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加快移民的进度,让王文他们早点解决苏国的部队,作为在南州僵持了两个月的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难过的,王文的部队还好办一点,他的补给物品可以从湖州和南郭城那里供给,可苏国的军队就比较苦了,两国的边境被密林覆盖,林中道路非常难行,补给要想从苏国运送到南州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南滇府的那点存量根本就不够用,南州又不是一个富庶的大唐腹地。
李明的管理机关已经全部搬迁到了南郭城,大唐原有的那庞大的机构使他们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办公,由于李明还没有出关,在机构设置上暂时还是按照原来的样子,张瑶和蔓儿也跟随着搬迁的官员来到了皇城,在小富贵的安排下暂时在后宫住了下来,本来在大唐是不允许女人当政的,不过李明的手下可不管那么多,张瑶和蔓儿是行政总监,李明不在的时候她们就是在发施号令的最高领导,因此,她们到来之后,每天早朝上都坐在大殿里处理总理署、统帅部等部门报上来的问题,这让在皇宫中畅达的小富贵坐立不安,女人当政的事情他是看不惯的,不过,作为李明的亲信,他还不至于跑到李嵩面前去告状,相反的,他还在处处利用自己黄门总管的特权,尽力的阻止这个消息传到李嵩那里。假如让李嵩知道现在坐在大殿上当政的居然是两个女人的话,不知道又要生出什么枝节来。
对于张瑶和蔓儿来说,这段时间是最难过的了,李明的寝宫就在她们居住的旁边,几步路就能到达,可是为了不影响李明练功,她们强行忍住冲进去的冲动,每天晚上都要冒着寒风在李明的寝宫外面徘徊,直到深夜才回去睡觉。而第二天早晨,两个人还要早早的爬起来处理繁重的政务,虽说李明曾经盼咐过,各部门的事情可以由他们自己决定,不过习惯了岛上那套处理政务方式的圣手王他们还是要将一部分难以决断的事情推到张瑶她们两个人身上。
开始闭关一个月半之后,李明终于艰难的突破了太清功第十重的心法,顺利地将自己体内的经络恢复了原状,由于有以前的基础,他又仅用了三天时间,就突破了太清功第一重心法,久违的内息又重新出现在他的体内。
到了这个地步,李明已经重新开始步入正常的修炼道路了,本来按照老厨子的意思,是要李明马上接着修炼第二重心法的,作为他来说,没有什么比武功更重要的了,初为人师的他遇到了李明这么一个武学天才,早已经将外界的所有事情都忘记了,在他来说,恨不得李明一直都呆在这里,顺利的突破太清功全部的境界,然后才让他出关。
不过,李明毕竟不是老厨子,在顺利的体会到体内久违的内息后,他立即就回到了现实,在将第一重内功巩固一下之后,立即就决定出关了。
巍峨宽阔的皇宫大殿中,一场激烈的争论也在进行中。
年关将至,远在南州的王文再也忍受不了两军相持的局面了,南州的冬天虽然不至于太冷,可是遍地的沼泽和潮湿阴冷的气候让很多北方去的士兵纷纷染上了重病,这种情况随着天气日益变冷也越来越严重了,目前,他的部队因为疾病而减员了五成之多,再这么下去,不用对面的大苏国部队进攻,他们自己就要垮下来了,虽说李明军中的军医不少,却也无法医治这种水土不服带来的疾病
无奈之下,王文连续五天给圣手王发了无数的电报,要求实行他们早已制订好的计划。
但是,南州百姓的移民工作进行得相当缓慢,固守家园的百姓根本就不愿意离开他们的故土,无论前去做工作的人怎么说,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两万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根本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一个月的时间,南州百姓还有一多半留在原地,如果这个时候采取行动,势必会失去他们原来的初衷。
因此,现在在皇宫大殿上,观点不同的两派人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高韦为首的总理署人员坚决反对现在就开始行动,因为那样的话,南州超过半数的百姓都将陷入战乱中,这是高韦所不能容忍的,他的意见是要调动皇城的二十万兵马下南州,去将生病的士兵替换回来,皇城的护卫工作就由十二个卫城中抽调出来的士兵来负责。
而以圣手王和马林为首的主战派考虑得更多的是军事行动上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从皇城调集大军赶往南州的话,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到那个时候,南州的战局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故,王文的二十万大军是李明部队中的精华。绝对不能让他们在那里涉险,同时,李蛟在泽州的败军现在正躲藏在林州,万一趁着皇城军队调走的时候攻击这里的话,单凭借没有训练和实战经验的卫城守兵是很难阻挡住李蛟的精兵的,因此,他们极力主张现在就开始南州的军事行动,这么做纵然会使南州的百姓遭殃,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由于两个集团意见不合,在早朝上,他们便在张瑶和蔓儿面前争吵了起来。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张瑶和蔓儿之间居然也产生了分歧。
作为张瑶来说,她是非常赞同高韦的观点的,让南州那么多百姓陷入战乱中,无论如何他都心有不忍,因此当两方在早朝上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之后,张瑶第一句话就是:“高韦考虑的有道理,我们不能让百姓遭受任何损失。”
这一句话一出口,顿时在朝中引来不同的反映,高韦那边是兴高采烈,但圣手王这边却面面相觑,李明不在的时候,张瑶的决定往往就是最终命令,因此,听她这么说,圣手王的脸上顿时便得焦急起来。
在这当口,坐在张瑶身边的蔓儿一反平时对张瑶言听计从的样子,居然开口反对了。
“瑶姐姐不能这么决定,从大唐的利益来考虑,我们不能让自己的部队就这么陷入险境,如果牺牲一部分百姓能够打败入侵的敌军的话,这是值得的。”
张瑶愕然回头,直盯盯地看着蔓儿,惊讶地说道:“妹妹怎么能这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