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马上就到从军的年纪了。
“虽生成武将之子,但与兄长曹丕相比,曹植不适合做武将,看起来过于文弱。”红珠仔细地观察着堂兄之子。说曹植过于文弱,不如说其过于神经质。
据许县的传闻说,母亲卞氏最喜欢的便是曹植。曹植别名为子建。
据说,曹操最喜欢的,实际上不是卞氏所生之子,而是环夫人所生的曹冲,他比曹植年幼四岁。曹操已经年过半百,眼看就要开始考虑后继人的问题了。
主公最疼爱的定是仓舒少爷。
众女官中,拥护曹冲的声音最高。仓舒是曹冲的别名。
会是子建少爷吧。仓舒少爷的母亲是那个啊,恐怕不太可能吧。
曹冲的生母环夫人,并非曹操的正室。
对啊,但可能会有所变化,就是因为现今子建少爷的母亲啊。
女官压低声音说道。
曹植之母卞氏,现在虽是曹操的正室,但起初却是侧室。正室丁夫人因曹昂战死心生怨恨而与曹操分手,侧室卞氏才升格为正室。所以,曹冲的母亲环夫人也可能什么时候升为正室。这样来,曹操喜爱的曹冲就有望成为后继者了。
即便是曹家内部,也有这种女人之争。此时,卞氏更胜筹争夺正室之位,她的父亲卞远深受曹操信任,且卞氏自身也很懂得守护正室地位。
当时的男子,有三妻四妾极为普遍,曹操也是如此。为曹操生子,且知晓姓名的女子,就有十余位。
深受曹操喜爱的曹冲之母环夫人,除生曹冲外,还生有曹据曹宇二子。
此外,曹操的妻妾还有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称号为“夫人”者,都是身份很高的女性。“昭仪”在女官中地位也极高。“姬”则地位般。
像这样在三国志中列有人名者,都是为曹操生子的女性。从曹操之子的传记中,便可知其母亲是某位夫人。但没为曹操生子的女子中,深受曹操宠爱者也为数不少。
尹夫人是何进的儿媳,即何晏的母亲。
“真是热闹啊”红珠撅嘴说道。
确实是很热闹的行人。护卫的士兵看起来也很华丽。主要的车辆,车轮都涂成朱红,有的车窗上还装饰有鲜花。这种带有车窗的车辆,是从东汉才开始使用的。
休憩时间,红珠走近辆车子,问道:“插上鲜花,真是风雅啊,车内是何人”
“是尹夫人的家人。”车夫答道。
同时,车窗被拉开,张白净的脸朝外望来。脸上涂有脂粉当然白净,但并非女子,而是名年轻男子。从言行上便可知其尚年轻,因脂粉过重,看不出其真实年龄。东汉的贵族男子虽经常化妆,但像车内这位男子般的浓妆却很少见。
“吉利讨厌男人化妆,所以曹家的男人即便是孩子也不会涂脂粉。”
红珠自言自语说道。她对化妆的男子也没有好感。
“应该是那个男人吧”红珠点点头。
尹夫人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尹夫人的前夫是何咸,曾企图消灭宦官而遭杀害的何进是其父亲。何进之妹是灵帝的何皇后,但何进出身于市井屠夫,算不上是贵族。尹夫人与前夫所生的何晏,自幼被带至曹家抚养,所以比曹家的儿子们还要贵族气派。
那个涂脂粉的男子缓缓从车内下来,缓缓行走。急急忙忙有失贵族身份。
“你能否快点若这般缓缓行走,何不待在车内”红珠打招呼说道。
何晏不认识红珠。若是皇族之女他大致认识,但红珠看来并不是皇族之女,所以何晏就当没听见。
这时,杜夫人的轿子正好经过这里。她的前夫是秦宜禄,曾作为吕布的使者前去袁术之处。妻子杜夫人身在下邳,丈夫秦宜禄却被迫与袁术族之女结婚。若用通俗的话来说,便是杜夫人身边无郎。当时,刘备等人作为曹操的客将也身在下邳,关羽便热心地向曹操引荐杜夫人。
“何种女子”曹操心情愉悦地会见杜夫人,果真是绝世美女,正合曹操所好,便纳其为妾。
秦宜禄是受治于曹操范围内的县之长。刘备叛离时,张飞曾劝诱秦宜禄道:“区区县之长曹操不是霸占你妻吗何不与我们同叛离”
秦宜禄也有意叛离,但随行不久后,便在中途改变想法,说道:“我还是归顺曹公吧。”
张飞听此话后大怒,将其杀死。
秦宜禄有子名为秦朗,被杜夫人带至曹家养育。
秦朗的境遇几乎与何晏相同,但他却处处小心翼翼,好像是知晓自己的身份。
何晏却满不在乎,毫无顾虑地化起浓妆。
而秦朗只有用心观察,才会感觉到他的存在,是个存在感很弱的人。
何晏慢悠悠地走着,经过红珠面前说道:“走快走慢都对天下大势无所影响吧。”
“脂粉的味道女人化妆还没这么浓烈的味道,男子却化这般浓重”
红珠说完,夸张地捂住鼻子。何晏盯着眼前这位素未相识的少妇。红珠也回瞪着他。
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观沧海1
邺城虽遭战乱侵袭,但曹操主要是以水攻陷此城,所以战后并未荒废。袁家残党逃至辽西,乌丸之地,但曹操没有放松追击。
袁熙袁尚两兄弟向东逃往辽东太守公孙康之处。曹操向东北派兵,这是曹操的北伐之行。
曹操阵营中分为北伐赞成论反对北伐或是北伐慎重论两大派。反对北伐者是因为担心刘备会趁曹操北伐之际侵袭许县。
玄德无军势可攻许。
可借兵。刘备还有关羽和张飞两位猛将。
谁会借兵给玄德
荆州有众多无伤之兵,且食粮丰富。其首领景升刘表人称“八俊”之,该会很乐意帮助汉之后裔玄德吧
正因为人称“八俊”之,才不会被汉之后裔这种大话所骗,不会做出借兵这等危险之事的。
我也认为其不会借兵与刘备。刘表年事已高,且并不好战。
不对,其实权已转交给下代。
年轻代未必好战。
众参谋争辩不休,异常激烈。曹操静静地听完论争后,决定派兵北伐。
曹操虽决心已下,却未加评论。但是,北伐胜利凯旋归来后,曹操在与群臣会饮时,抚胸说道:“此胜利实在危险因听了反对北伐者的议论,所以对刘备和刘表做好了防备之心,这才会取得胜利。”
由此,曹操给足了反对北伐者面子。
攻陷邺城之时,收藏于袁家秘库中的众多文书被扣押。从包文书的信封便可知,送信人中有不少是曹操阵营的人。有的可能只是单纯的适时问候,有的可能是汇报曹操阵营的内情,还有的可能是约好双方交战时背叛曹操的文书等等。
“不看内容,全部投入火中,张不留”
曹操命令道。
满座鸦雀无声,其中可能有与袁家交好者。所有文书都化为灰烬。
“若是战败,我也可能写信,请求以我全部财宝换取我之性命。如此便可求活,又可责怪谁”
曹操笑道。
袁熙和袁尚率领残兵数千骑,投靠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原本以为曹操不会追至此处,但曹操已经来此附近,要求公孙康取袁氏兄弟和乌丸首领速仆丸的首级才肯退至柳城。
公孙家本心惧怕袁家兄弟。若穷追不舍,公孙家必会与袁家合力,但我撤退只提出要求,他左思右想之后,定会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措施。
曹操说道。
果不其然,不久,公孙家便送来袁家兄弟和速仆丸的首级。
由此,东部暂且平定。曹操又开始考虑下场战争。
“下战为水战吧。我们虽实战练习过,但必须熟练才可。若在北地训练”
曹操坐在将要撤退的战马上,反复思考对策。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太多了。他转头环视四周,发现自己生来第次见到大海。
诞生于中原的文明,原本就缺与大海关联。曹操也是中原之人。
海,晦也。
当时的辞书中有如此解说。表示大海的“苍溟”词,也有黑暗之意。中原人对大海的印象并不好。但是,曹操却想到了万物皆诞生于这黑暗的大海。这是化黑暗为光明。他停下马,叫人备好纸笔。
此刻,他内心诗兴油然而起,武将变为诗人,当即创作观沧海诗。地点在碣石,位于万里长城的东方尽头,与山海关相距不远。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继曹操的观沧海之后,中国几乎无人再做咏海诗。从这意义来看,曹操可以说是破天荒的诗人。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观沧海2
作完此诗,曹操的内心也像碣石面对的大海样,“洪波涌起”。他竖起耳朵倾听自己内心的海浪之声。
二
邺城本是袁家的根据地。曹操摧毁袁家势力后,便将曹家的中心转移至此地,并将其建设为都城。虽说如此,许县依然是曹家势力的主要都市。但是,许县靠近荆州的主要城市南阳,所以唯恐南阳首领刘表或是投靠刘表的刘备前来攻击。
曹操北伐结束后,凯旋回归邺城,其家人也大部分由许县迁至此地。邺城被东西三公里南北二公里的城墙所围,有七处城门。西北角正在建设铜雀金虎冰井之台,其中铜雀台最为有名。
城北的玄武池还在继续深挖,曹操打算将此处作为水战的练习场。为了统天下,曹操率兵南下,要与最近迅速扩展势力的吴进行对决。此前,必须对据守荆州的刘表施加攻击。刘表的阵营中,有曾是曹操客将但后来叛离曹操的刘备。完成北伐的曹操毫无休息空闲。
红珠早就已经来到邺城。
与往常样,红珠选择了处稍微远离曹操住处的闲静之地作为自己的住所。
“这次所选住所比以前更近点。”
曹操造访红珠时,红珠高兴地说道。
“你看起来很高兴啊”
红珠坐在胡椅上,曹操则盘腿坐在对面,摘掉冠帽,甚为放松。
“这样来,吉利若做坏事,便可立即知道。”
“有些过近了吧。”
“是啊吉利也已年过半百,不太会再做坏事了。袁熙弃甄氏而逃时,我原以为你会将甄氏据为己有,却出人意料地让给了儿子。已经无心和孩子争夺了吧,真是上年纪了啊”红珠仰头大笑。
“不是,老实说,是因为丕儿抢先步。听说他事先直在调查甄氏身在何处。我太大意了。”曹操苦笑说道。
“是没想到他会迷恋年长五岁的女子吧。吉利不懂男女之情的微妙啊”
“我也没有此种空闲,要想之事多如山。”
“说来也是比如后继人之事”
红珠说完,曹操面露不悦。
“贤明者将成为后继人。我尚未决定。”
“敢抢先父亲步的优秀儿子可否”
“我儿年纪尚轻,不知今后会成为何种人。”
“吉利过于疼爱冲儿。应该多多重视嫡子。”红珠说道。
此话只有红珠能说,连正室卞氏都不可言。嫡子首先便是卞氏所生曹丕,他横刀夺走父亲相中的女人,所以不招曹操喜欢。经红珠说,曹丕酷似父亲,兴起时甚至比父亲更“恶”。对父亲来说,儿子酷似自己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所以曹操想到曹丕便心生不悦,也是自然。
曹丕之下的嫡子还有曹彰,他是位体力出众之人。曹操经常对其说教道:
“你不读书,却擅长骑马箭术,只是介武夫,难成大事。”
并劝说曹彰多读诗经和尚书。但是,曹彰却反驳道:
“学问再多又有何用”
接下来的嫡子便是曹植。
只对剑术和马术饶有兴趣的曹彰,从开始便丧失了成为后继人的资格,这点连他自己都知道。那后继人之争便成了曹丕与曹植之间的争斗,但除了嫡子以外,深受曹操喜爱的曹冲也可能加入争斗之中。
“视同仁”
曹操简单地说道。
与其眼看着曹家破灭,必须不拘泥于嫡庶之分选出位救世主般的领导者。曹操在儿子年幼时,就曾说过这样的话:
“在争斗中获胜者即可成为曹家的栋梁。我若能长寿,也会支持有此想法的儿子,并指名其为后继者。但是,我死后,便不再有责任。”
观沧海3
曹操至今还是如此认为。
基本可以确定曹丕曹植曹冲三人会争夺后继者。
“吉利如此宠爱环夫人吗”
曹操没有回答红珠的提问。
“你不会回答视同仁吧,哈哈哈。”
红珠目不转睛地看着曹操的脸,笑道。曹操将盘腿坐改为正坐,说道:
“我还未做决定。曹家到底由谁继承,还须待时间才能决定。我现在正在观察其中人,但仅是观察,还未做决定。与其母亲并无关联。”
看曹操副正式姿态,红珠也不得不严肃起来。
“原来如此,冲儿确实聪明,但太过年轻了。他生于改元之年,所以应与建安同年,再怎么聪明,也只有十三岁啊。”红珠只能说到此。
环夫人之子曹冲,生于改年号的建安元年196年,所以与建安十三年时,也是十三岁。卞氏之子曹丕已经二十二岁,娶甄氏为妻,生有子名为曹睿,曹睿已三岁。
“再过五年吧”曹操突然说道。
“那就麻烦啦”红珠想道。
大概曹操是想花五年时间,确定曹冲的后继者地位吧。但是,曹丕已经顺利地在自己周围集聚众多心腹。虽晚于曹丕,但曹植也开始着手准备,至少其吹捧者都颇有谋略。
“曹家男子皆早熟”
红珠身为曹家女人,所以很了解这点。曹丕与曹植都被称为神童,曹彰虽武术高强,却前途令人担忧。曹植十岁时,便可背诵诗赋辞论等十余万言。
母亲虽异,曹冲身上也流着神童血液。论做文章,其才能不亚于号称天才的两位兄长。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像曹丕那样小看他人,或是像曹植般性格忧郁。
“要是我,也会偏袒冲儿。可是我更支持卞夫人,实在为难”
红珠与环夫人并无深交,但与卞夫人家,在曹丕和曹植出生前便关系亲密。她无法理解堂兄曹操为何如此偏爱曹冲。
三
就连曹操自己也不太明白。三人都是自己的儿子,容貌极为相似。曹冲现在手脚都比自己修长,数年后,身高肯定高于自己。
“我讨厌与自己相似的家伙。”曹操直这样认为。
他之所以讨厌曹丕,就是因为曹丕酷似自己。这种人仅曹操人就已足够。曹操想到,世间还有第二个第三个曹操,便心情不悦。但若曹冲站在身边,曹操就能安心,因为曹冲点也不像曹操。
曹冲仅容貌与父亲相似,其他均无相似之处。装作“癫痫”使叔父中计这等坏主意,不可能出现在曹冲身上。虽说如此,曹冲也不是毫无乐趣的圣人君子型少年。曹操看到曹冲,便会切身感觉到能与曹冲成为父子是种幸福。这种感觉,却在神童曹丕与曹植身上感觉不到。
曹操努力控制住自己对曹冲的偏爱,即便如此,他特别偏爱曹冲之事还是立即被人察觉到了。
这对冲儿不好,恐怕会引起其他儿子的嫉妒而遭欺负。
红珠曾忠告过曹操。
对此忠告,曹操未做回答,但他也认为自己对曹冲的偏爱必须适可而止,否则会引发曹冲遭暗杀。
“丕儿可能会这样做至少其心腹会这样做。”
曹操打算从现在开始秘密地派人保护曹冲。而且自己也要尽量注意,不特别对待曹冲。这也是为曹冲好吧。
曹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再夸耀曹冲。此前,曹操曾在家臣面前装作愚蠢父亲的样子。曹冲就是这样招人喜爱,而且聪明过人。曹操自己可能已在心底决定曹冲为曹家后继者。就连曹操这般冷静的男子,也时常会流露出对曹冲的偏爱。还好当时曹冲还未被视为嗣子候补。要是在曹家还未开始议论后继者问题的时期,即曹操还未满五十岁的四五年前,此事只是玩笑而已。 .b2.
观沧海4
曹冲是位聪明的少年,关于此有众多传说,其中也有夸大之辞。
次,东吴的孙权送来头巨象。曹操问众家臣:
“没有秤可称如此庞然大物。怎样才可知这大象重量”
于是,曹冲说道:
“此象是渡河而来吗”
“正是如此。”
曹操副“那是当然”的表情回答道。虽说是南船北马,但在北方若不渡河,则难以到达大都市。邺城附近有漳水洹水交织而成的水路网。大象当然是乘船而来。
“若能乘船,则可把船当做秤。让大象乘上船,在船身浸水处做记号,然后将土石放入空船中,看需要多少重量才可使船身浸水至此记号,这样便可知大象重量。”曹冲回答道。
他回答时,神态自若,毫不得意。曹操当然也知道称大象重量的方法。他只是想看看十三岁的少年会花多长时间想到答案,而且还可以好好观察下其想出答案时的得意表情。
曹操双手背在身后,在旁边走来走去。
“完全合格做我的后继者,剩下的是如何教育冲儿。”
若手把手地教育,会过于引人注意。
“很好称大象的方法自古便是如此。古人与今人所想方法大抵相同,还需多向古人学习。冲儿应该多读古人之书,明白吗圣贤书中皆有博学者的注解,要仔细阅读,但不可依赖它。兵法书中有父亲的注解,同样不可依赖它,要心存疑问地阅读。”曹操说道。
“何为心存疑问地阅读”对父亲的话有些不解的曹冲问道。
“要边怀疑书中注解是否有错误,边阅读。为父也是这样阅读孙子兵法的。你若是如此,可能会发现新的解释。若父子二代都解读过孙子兵法,岂不乐哉”
曹操说完,抬起头仰望着天空。
他此刻正在思考汉朝建国之初的事。高祖刘邦在天下大乱之中,灭亡秦国,最后将项羽包围在垓下,才结束战乱。天下百姓皆因战争身心疲敝。高祖死后,发生吕后之乱,诸位大臣平定乱事,迎立代王刘恒,继承皇位,即汉文帝。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并赠与匈奴钱财以免遭其攻击,民力得以充分休养。汉文帝与其子刘启景帝统治时期,被并称为“文景之治”,为下位皇帝武帝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
屈服于匈奴的时代虽缺少朝气,百姓却因无战事,得以充分休养。这已经是三百五十年前的事,但如今百姓所期待的不就是“文景之治”再现吗因置身于乱世之中,所以曹操对此事甚为了解。
实现天下太平的天子,会在泰山举行庄严的“封禅”仪式。诸臣建议曹操举行汉文帝般的封禅仪式,但曹操却以百姓休养未足,非举行封禅仪式之时为由,予以拒绝。
“此刻百姓期待的是像以前的汉文帝般的统治者吧,并非像曹某这般善战之人。我为此必须决战到底以终止战乱。”
仰望着天空的曹操,开始走动起来,因为他已经明白自己必须要做的事,即教育十三岁的曹冲成为汉文帝般的统治者。为此,曹操不得不像鬼神般奔赴战场。不可以让第二个曹操,不,是更甚于曹操的人曹丕成为下时代的主人。虽同是我的儿子,但各自使命不同。
“我要前往卞远处。”
曹操留给家臣这句话后,便朝马车走去。其妻之父卞远,此时正卧病在床,好久未见,他想去探望下。
四
曹操阵营中人才济济。新加入的人才中有很多是像陈琳样,原本属于袁绍阵营,曾经大骂过曹操的人。号称曹操左膀右臂的侍中尚书令荀彧也曾在冀州牧韩馥的邀请下前去投奔,可上任后才发现冀州已落入袁绍之手。袁绍待荀彧甚厚,荀彧却对新主人袁绍颇有微辞。他发现相互对峙的群雄之中,曹操乃杰出人物,遂于初平二年191年投奔曹操。虽说同是从投袁绍改投曹操,陈琳却是在袁绍灭亡205年时被擒,不得不降服于曹操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观沧海5
献帝被迎至许的那年,北海之相孔融,以“汉臣”身份,寄身于曹操营下。
“我乃汉朝之臣,非曹操家臣也。”
孔融向来如是说。
他直以身为孔子第二十代传人而自豪。此外,除去口辩之才,便毫无可自夸之处。倘若扣除机智口辩之才及孔子第二十代子孙的名声后,剩下的也便只有无能和傲慢了。出言谨慎固然为好,可他却偏偏无法自控,好客又嗜酒如命。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此乃孔融诗句节选,也是他的真实生活写照。与宾客高谈阔论乃其生活乐趣,而此时酒不可或缺。
曹操欲挥兵南下。派遣南征军乃大规模作战,须备足兵粮。前年,庄稼收成欠佳,曹操遂颁布禁酒令,以确保兵粮供应。
孔融却造次书信于曹操,批评禁酒令之事。
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他以此作序,论述了若不是汉高祖醉斩白蛇实为白帝之子,则赤帝高祖怎能建汉若不是景帝醉爱唐姬,岂有明君武帝之诞生想借罗列典故颂扬酒之功德。
对此,曹操以酒乃亡国之祸源进行反驳。与曹操相比,孔融在这种无谓的辩论上,更胜筹。他含笑挥笔写道:
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戎也。
原本只因是嗜酒而辩,可在曹操看来,孔融只是在强词夺理。特别是书信末尾的“非以亡王为戎也”句,显然是已经看穿对方心意的口气。
探望卞远病情之时,曹操更加清楚了孔融的无用之处。卞远为自己竭尽全力,相比之下,孔融的无能令人气愤不已。曹操站在卞远的病榻前,心中的怒火愈发燃烧。
“为何事而怒”
即便卧病在床,卞远仍在为曹操担忧。曹操深为自己的愤怒被病人察觉而羞愧,但不知为何此时的羞愧令人心感愉悦。
“我为文举而怒。”
曹操对卞远毫无隐瞒。
“建安元年,”卞远坐起身来,看着曹操说道,“你曾将大将军之位让于本初袁绍,而己任司空职。”
“司空也是三公之,那时还未与本初对峙,而他乃是我儿时的玩伴。”
“从北海流浪而来的文举就是那时辗转至许都的。当时,您奉迎天子到许都,所以文举自称为汉臣,来到帝都。”
“我任命他为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乃是次于三公的准九卿高官,享受与司隶校尉和执金吾同等的两千石俸禄,负责营造宫殿等诸事,其副官称为丞。
“但文举却不认为是受您所推荐,他认为身为孔子第二十代子孙,若无官无职对其置之不管,势必会招致天下人非议。还记得当时收到了本初的书信吧,就是关于文举之事的书信。”
“还记得,本初也非常生气,对文举”
“你刚说因文举而怒,我这才想起了十三年前的那封书信。信中写道,若文举抵达许都,立即将其杀死。”
“确有此事”
“当时你曾说本初是公子哥,不知忍耐。如今,你又如何呢”
“哈哈哈”曹操突然大声笑起来。笑声持续片刻。
等笑声停止,卞远再次开口,只说了句话:
“可杀之。”
两人顿时陷入沉默。
正在此时,卞氏走进屋来。她并不知道丈夫会来探望家父。
“在议何事”卞氏问道。她知道,曹操绝不会仅为探病而来。
“已议完。”曹操答道。杀人之事以刚才的笑声收场。
“并非紧要之事。”卞远也说道。
“我也有件并非紧要之事告诉夫君。”卞氏说道。
“何事请讲。”曹操将解下的佩剑挂回腰上,开始系腰带,准备离开。
“可否让曹丕离曹植的住所稍远些”卞氏说道。
她想让长男和三男的住所稍远些,虽未说理由,曹操已经心知肚明,他也知道为什么次男曹彰未牵扯在内。
袁氏灭亡时,十九岁的曹丕就将有美人之誉的袁熙之妻甄氏据为己有。甄氏比曹丕年长五岁,如此来,比曹植便年长十多岁了。很早之前,就听里堂年长的侍女说,曹植每次看到甄氏都神魂颠倒地发呆。
“曹植性情善感,可时间可以消磨掉他的思慕之心吧。”
曹操曾经如此认为。
然而,此期望却落了空,曹植已十七岁,虽并不是没有结交过女人,可对甄氏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少年对爱恋毫不掩饰,现在只有常年侍奉在曹家的年长侍女知晓曹植迷恋甄氏事,但此事又能掩饰多久卞氏自己都很心虚。现在还是暂且分开曹植和甄氏,静观其变吧。
此事卞远也已知晓。
“你妥善处理即可。”曹操说道。
走出室外,曹操发泄般说道:“文举这厮”
对于既非亲属又非密友的人,孔融却时常通信联系,信中所言大多是令人不悦之事。虽不知袁绍为何要将孔融置之于死地,但应该也是被孔融激怒所致吧。由此可见,孔融的傲慢无礼并不是仅针对曹操。
为家事烦心之时,曹操极易动怒。袁氏也是在相同的处境下被孔融激怒的吧。
想到孔融,曹操便觉得心神不宁。还是除掉他为好。
“他终究还是无法忍受有人高于自己啊,这点和我很相像。”
曹操抑制住激动的心情,轻抚着马头。
曹操 第四部分
将作大匠之职,曾由孔融就任。但他却将事务交给幕僚去做,自己从不亲手做事,只是和些中意的哲学伙伴高谈阔论。所谈话题均无甚用处,但因独特性,在世人中也颇有名气。
孔融得意洋洋地记录下来他与不端文人祢衡之间的问答。
“在此文集中任意摘取处,都能以大逆之罪处罚他。”
爱儿夭折1
建安十三年208年是多事之年。
在城北修建的玄武池已基本完工。曹操的南征军每日都在此训练。要是开始南征,无论如何都要倚靠船只进行水战,这是曹军所不习惯的。所以必须尽量募集居住在河川附近的当地人,才能迅速组建军队。
曹操此时居住在新都邺城。不仅玄武池是新建的,主要的宫殿也正在营造之中。像铜雀台之类的宫殿,只是取好了名字,还在紧急营造框架中。虽尚未完工,却早已显出其生机。木工土工石工成群遍及邺城之内,而其管辖者,便是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之职,曾由孔融就任。但他却将事务交给幕僚去做,自己从不亲手做事,只是和些中意的哲学伙伴高谈阔论。所谈话题均无甚用处,但因独特性,在世人中也颇有名气。
孔融得意洋洋地记录下来他与不端文人祢衡之间的问答。
“在此文集中任意摘取处,都能以大逆之罪处罚他。”
卞远说完,取出孔融和祢衡的贤人问答给曹操看。深受曹操厌恶的祢衡已被流放。
“这就是那本迷惑世人,且无聊至极却颇有名气的文集吗”
曹操从卧病在床的卞远手中接过文集,将其翻开。凡是受推荐的文章,不管其内容,曹操都会抿着嘴,钦佩地拜读。实际上,喜爱读书的他基本上读过所有有名的文章,但他却装作初次看到的样子。
“实在过分”
“能杀否”
“不杀他,日后必会麻烦。”
“祢衡已经被你流放,无法杀他。”
“不是还有孔子的子孙在吗即便是孔子的后裔,我也该让其明白大逆之罪不可饶恕。”曹操撇嘴说道。
文集中,两人以问答形式,戏谑中国最高的道德“孝”。譬如,生子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母亲只是孕育孩子的容器,孩子出生后便放任不管,“孝”字只是种多余装饰。
“孔子的第二十代子孙,怎可说出这种话若是讨厌这种装饰,文举为何不裸行”
说完,卞远咳嗽起来。
“也许就是因为此话无人敢言,他才会洋洋自得吧。就我敢言,就身为孔子第二十代子孙的我敢言,这就是其自高自大的原因吧。这不太明显了吗多看他眼,恐怕我的眼睛会烂掉。”曹操气愤地说道。
“就算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子孙,犯大逆之罪者也该遭斩。能杀他的人,世间只有位,那便是曹操你,请杀其以示天下。”
“不会是孔子在作祟吧”
“世间必会欢呼的。”
“此文集已经在世间流传了吧”
“闲人将其抄写并贩卖。听说孔融自己也雇人,抄写了多份。他们肯定是认为此文是流传于后世的名文吧”
“我决不允许”
曹操想起来,在攻陷袁氏族据守的邺城后,曾收到过孔融寄来的贺信。
“文举居然会寄来贺信,真是少见”
曹操边自言自语边打开信件。其内容是借用周武王灭殷来比喻此次大胜,自己被说成是与周武王并驾齐驱,曹操并未不悦。但是,故事来历中有处错误。
“周武王灭殷纣王,将纣王之宠爱妲己与弟周公。”
孔融写道。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武王斩纣王并将其首级挂于白旗上,同时杀死妲己。相同章节,在史记周本纪中,虽未记录姓名,却写有纣王的两位爱妾均为自杀身亡,武王向其尸体连射三箭,并用剑刺之,以钺斩其首级,挂于小白旗上后离去。
却没有书籍记录武王将妲己赐予其弟周公之事。这可能是孔融弄错,也可能是从异本中记载过。
爱儿夭折2
“武王将妲己赐予其弟周公之事,出自何典故”曹操问道。
“并无何典故,只是以今推想当时之事,认为会应当如此吧。”孔融如此回答。
袁熙之妻被誉为绝世美女的甄氏,被曹操之子曹丕据为己有。因此美女人人皆知,故众人猜想甄氏当然会被曹操占有,但出人意料的是,其子曹丕却抢先步。
知此事详情的孔融,曾大肆讽刺过曹操。如此想来,孔融所做的令曹操不可原谅之事,越积越多。
讽刺他人,使孔融感到无比愉快。他却丝毫不在乎其讽刺会给他人怎样的伤害。似乎从年幼时,他便有此倾向。十岁时,孔融的机智令周围众人惊奇,纷纷夸赞少年孔融为神童。但心里感到不痛快的人也会说道:“少年早慧之人,长大后往往极为普通。”
少年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你年少时,也被誉为神童吧”
由于孔融全然不顾他人感受,到现在该会有很多人憎恨他。所以方才卞远说,世间会为孔融之死大声欢呼的,他也知道众人皆对孔融的讥讽和傲慢态度咬牙切齿吧。
“我无法再长远地估算你的前途,患病以来,日益焦躁。还是趁我在世,多为你除掉位碍事之人吧。”
卞远的眼中涌出泪水。
“可是文举尚未率兵攻打我。”曹操的表情中还有些许犹豫。
“他比兵团还可怕,还是早日除掉为安啊”卞远的泪水中透出哀求。
二
为了陷害孔融,曹操确实想出各种计策。
无须计策你声令下便可了事,难道你不相信自己命令的力量吗
卞远说道。
曹操的计策是,利用与孔融关系不合的郗虑,弹劾孔融的小过错。孔融因此被暂时解职。曹操预计逐渐让郗虑弹劾孔融的重大过错。
为何要这般拐弯抹角
卞远说道。直接将其处死即可。此后便要率兵南征作战,必须趁此机会严肃军纪。
军队还未到出发之时。动兵之际,我也有此打算,正在寻找时机。
这我就安心了,我以为你还在顾虑孔子。
临行前,用孔子子孙血祭,再也没有比此更好的饯行了。
哈哈哈,绝妙绝妙
卞远爽朗地大笑起来,点也不像是病人。
实际上在此之前,曹操曾多次打消过处死孔融的念头,并非是惧怕孔子。孔融虽是光说不做之人,可也许还会派上用场。
恐怕没有比曹操更重视人才了吧。就在这瞬间之前,曹操都难以确定孔融到底是不是位人才。
在曹操所作的众多诗中,最有名的便是题为短歌行之诗,特别是其结尾数行脍炙人口。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无枝可依。
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乌鹊在月明星稀中向南飞去,鸟儿在树周围飞转多圈却找不到可以筑巢的枝干,是不是有才者也找不到可以侍奉的明君呢
山越高越好,水越深越好。同样,人才也是越多越好。古时周公在用膳之时,若有客来访,必会吐出口中之食急忙前去会见,生怕等待的客人会是位人才。据说,周公以此得天下民心。曹操也认为自己在善待人才方面无人能及。
曹操将平日所想借诗表达出来。但这段时间,孔融是否是人才,曹操还是没有得出结论。
“他是靠昔日的名气残喘于世的人”
得出此结论后,孔融已经再无容赦。“不管再有何事,孔融不可赦。曹操反复重复着这句话。”
曹操前去红珠宅邸。
路线与往日不同。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爱儿夭折3
“情况如何”曹操声音沙哑地问道。
“方才使者来报,还有呼吸,但请吉利做好心理准备。”红珠压低声音说道。
“已经别无他法,没办法了,已尽人事。”曹操几次想抬起低垂的头。
“真的尽人事了吗”红珠用手指弹着自己的额头。
“每个大夫都说无救了。”
“真的吗没请华佗来看吗”
“他说自己的妻子病了。华佗确是名医,但他不是靠名气为生的吧”
毫无实力,仅依靠无从根据的名声,换取每日食粮的人,最让曹操看不起。孔融便是其中人。孔融的名声源自其为孔子后裔,此外,十六岁那年发生的事也让他声名大噪。
当时是中常侍侯览的全盛时代。山阳出身的张俭为忠正之人,因弹劾宦官所做坏事而激怒侯览,不得不开始逃亡生活。
张俭与孔融之兄孔褒相交甚好,便逃去投靠孔褒。当时规定若藏匿重罪之人,经查明,将被处以连坐之刑。张俭前去拜访孔褒,孔褒却不在家中。但是,孔褒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