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 11 部分阅读

作品:曹操|作者:guangooo|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7-04 21:36:11|下载:曹操TXT下载
  是,孔褒之弟孔融在家,便把张俭藏起来。张俭虽得以逃脱,孔家包庇重罪人之事却被暴露。

  孔家两兄弟遭逮捕。两人都说自己是藏匿张俭的主谋,对方不知道此事。但实际上是张俭前去投靠孔褒,只因孔褒不在,才由孔融来接待。孔融当时年仅十六岁,所以只有孔褒人受罚。

  “兄弟争死。”孔融“以此事,名震远近”。

  曹操讽刺道:“十六岁时的名声,可供其生存四十年。”

  此时,环夫人所生爱儿曹冲卧病濒死,曹操经常听闻女官之间的议论:

  但愿赦免该死之人命,救助十三岁爱儿。

  现在不正应该颁布大赦令吗

  所谓赦免该死之人命,大概就是要饶恕孔融不死吧。还有很多人会为孔融之死感到惋惜的。

  曹操突然站起来。

  这突然举动,把红珠吓了大跳。

  “有何事”红珠问道。

  “处死孔融即刻执行必须在冲儿死之前处死孔融”曹操喊道。

  在红珠的宅邸中,根本无需大声说话,曹操却像是统帅三军般大声吼叫。

  三

  以颁布恩赦乞求爱儿之命,曹操决不允许。他在决定处死孔融的同时,还公布了篇特别的文书。

  这是解释为何非杀孔融不可的文书。细细想来,孔融除了孔子子孙的名声外,还为自己创造名声。其与遭流放的不端文人祢衡的问答也以文集形式保留下来。祢衡被流放到南方,却遭江夏太守黄祖怨恨而被杀,虽是已故之人,但其不惧怕高位之人的爽直性格,至今颇有名气。但在曹操看来,二人都是有名无实之人。曹操最厌恶这种人。处死孔融的同时公布的文书中,曹操呼吁世人不要被这种人欺骗,要睁眼觉醒。

  太中大夫宫中顾问官孔融已经俯首认罪,但还有很多世人受其虚名蒙蔽,为其叹息。曹操才以此文章开始批判孔融。

  无论如何,曹操都是个“实学”之人,甚为鄙视毫无用处的学问。逐渐盛行于世间的“清谈”是受曹操唾弃之物,应该说孔融和祢衡就是深受清谈盛行影响的人。

  “这便可安心了。想到现在世上再无孔融,我就认为此次处刑实乃正确。不如再早些处刑了。”

  曹操伸出双腿说道。

  孔融遭处刑的翌日,曹冲便咽气身亡。

  只因风寒加重,便不幸离世。患病时间较短,“遗容未见憔悴”,女官如此向曹操汇报。曹冲死时,曹操没有在场。

  这段时间,曹操正忙于准备南征作战。而且,还做了很多好诗。

  爱儿夭折4

  寻求有才之人的短歌行就是这时期的作品。这是曹操的代表作,小说家称此诗是曹操在其代表性战役赤壁之战前横槊所赋之诗。曹操的部属刘馥对此诗评价道:“乌鹊无枝可依,大战在即,此话不吉。”

  曹操闻后大怒,将其刺死。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大概是从历代说书人剧本的集大成中摘取而来。说书人也曾煞费苦心,从发生赤壁之战的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阵营的死亡部属中,寻找过刘馥。但是,当时刘馥前去赴任扬州刺史,守卫遭孙权攻击的合肥城。孙权十万兵力进攻合肥城,刘馥防守百余日,最终病死在此次战役中。

  除去孔融这心头大患的同时,曹操也失去了爱子曹冲。

  对曹操来说,无暇悲痛也许是种幸运。此时天下将要属于曹家,重振天下政治才是大事。

  废止持续已久的三公制度,设置丞相及其副手御史大夫之职,且切政治事务皆由丞相处理。

  曹操当然担任丞相之职。

  辅佐丞相的是东西丞相曹掾。主簿是相当于现今内阁秘书长的重要职位,曾任元城令的司马朗被任命为主簿。但曹操认为担任文书主管的司马朗之弟司马懿,才能更为优秀,所以便通过其兄司马朗要求司马懿来自己身边侍奉,结果却被司马懿拒绝。

  患病在身。

  “患何重病,居然不能侍奉我我昨日和前日都曾见过他。看来是要派廷尉前去才可啊”曹操生气地说道。

  司马懿惧怕起来,立即前去赴任。

  这是史书记载中,第次出现司马懿的名字。司马懿别名仲达,其家族日后取代曹家的魏朝,创建晋王朝。这时,他还只是位中坚官僚。

  不过,若拒绝出仕,便派廷尉前去,这极为异常。这种异常言行,也许是因为曹操当时的精神状态也不太正常吧。

  失去曹冲的悲痛,曹操无人能讲。众人皆避谈曹冲之事,以免刺激精神尚不安定的曹操。司马仲达当时若稍有疏忽,恐怕早已被杀。

  唯例外的便是曹操长子曹丕。

  “父亲,失去爱子确为悲痛,但过度悲痛必会伤身,还请父亲节哀”

  曹丕所言是很自然的安慰话,但即便是这种安慰话也无人敢言。

  曹操目不转睛地盯着曹丕,说道:“冲儿之死对我来说,甚为不幸,但对你来说如何呢”

  曹丕微微撇嘴,沉默不语。稍后,曹操再次开口。

  “对了,甄氏的姐姐育有女,早年夭折。我不喜欢冥婚,但冲儿的母亲希望举行冥婚,此事就由你去商定吧。今后,就让据儿继承冲儿的香火吧。”

  “这也是环夫人的意思吗”曹丕问道。

  曹操未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所谓冥婚,指阴间的婚礼,也就是死者之间的婚礼。当然只是种形式而已,但也有交换彩礼的仪式。双方年龄越是接近越好。

  曹操忽然想起来,曹冲十三岁夭折,曹丕之妻甄氏的姐姐,在此前也失去了个十岁的女儿。曹操的侧室环夫人育有三子,其中曹冲是长子,其下还有曹据和曹宇,他打算让曹据继承冲儿的香火。

  甄氏原是袁熙之妻,现在却被曹丕据为己有。其父甄逸有三男五女,甄氏为末女,四位姐姐从大到小依次名为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荣的女儿也刚刚夭折,所以打算让其夭折的女儿与曹冲举行冥婚。

  “环夫人应该会满意吧”曹丕说道。

  “冲儿死后,只剩下她所生的据儿和宇儿,他们年龄尚小,不知其才能。”曹操有气无力地说道。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爱儿夭折5

  在众多侧室中,环夫人的存在逐渐显现出特别之处。她的存在威胁到了曹丕与曹植的母亲卞氏的正室地位。

  卞氏的优势在于,其儿子已经长大,长子曹丕此时已经二十二岁,末子曹植也已经十七岁,足够支持母亲。

  曹操问儿子曹丕“冲儿之死对我来说,甚为不幸,但对你来说如何呢”无非是围绕后继者问题: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曹冲已死,那对你来说,岂不是甚为幸运

  虽是不情愿之事,曹操还是暗中警戒曹丕。他是个很可能会将身为竞争对手的弟弟杀死的人。但是,曹冲之死,曹丕却毫无嫌疑。因为在曹冲发病之时,曹丕因军务离开了邺城。

  环夫人所生的曹据和曹宇尚年幼,还不知其才能。

  “你可以暂时安心了,还没有出现能与你竞争的人。”

  曹操好像在对曹丕说此话。他也无须再为后继者之事烦恼,可以专心南征作战。

  四

  在曹冲死前处死孔融,对曹操而言可以说是正确之举。若是两件事前后顺序颠倒,可能就会有人说曹操是因为曹冲之死而大怒处死孔融的。

  孔融之妻自不用说,就连其年幼的孩子都被处死,并遭弃市之极刑,即处刑后,将遗体弃于市场上。尸体无人敢去认领,若不留神自报姓名前去认领,则可能会被当做大逆不道者的家眷遭处刑。

  处刑后不久,出现了位叫做脂习的人,他抚摸着尸体,悲叹道:“文举弃我而去,我活在世上还有何意义”

  曹操曾下令,若有接近遗体者,则将其带过来。

  “认定其为与孔融同类的大逆不道者,投狱处刑。”曹操说道。

  脂习面不改色,走进牢狱。曹操暗中监视他。五日后,脂习被释放。

  “此人不像是靠名声度日之人。”曹操说道。

  敢为死刑囚犯收尸者,会以“义士”之名声名远播,所以有的人想凭借此名声度日。只要不是这种人,曹操便不想将其处死。

  曹操做好充分准备后,率兵南征。

  与骑马相比,年过半百的他更多时候是乘坐由马牵引的轺车。轺车大多是由匹马牵引,但偶尔也会由两匹马牵引,般是立乘。

  远行时,大多使用牛车,其周围不设帷帐以便眺望四方,但曹操所乘轺车可两用。

  很久没有与夏侯惇和群旋同乘过了。从少年时代开始便相交甚好的堂弟夏侯惇现在也成了位通情达理的严谨中年人,点也看不出他是十四岁时便杀过人的鲁莽之徒。

  “如此端正,不像是元让啊。听说你现在还邀请老师前来军中讲解。”

  曹操问,夏侯惇回答道:

  “只是在模仿某人。”

  在军中读书说的正是曹操。

  “最近正在读文举的文章。不愧是其临死前所作的诗文啊,原以为他只会强词夺理,可并不其然。”曹操说道。

  “言多必败事,器不密则露。看来他也深知多言会导致失败啊。”夏侯惇说道。在军中书卷不离手的他,开始背诵孔融临死前的名诗。

  “我虽无法背诵全篇,但知道诗中有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岤的佳句。”群旋说道。

  “哎呀,群旋不是连佛典那般难懂的文章都可流利地诵读吗”

  夏侯惇笑道。三人同乘牛车的场面极为少见。方才群旋是飞身跃上牛车的,从他的发言中,曹操和夏侯惇知道他是前来汇报消息。群旋主要负责搜集信息,他有信鸽这个新武器。

  “群旋,是有他人在无法言说之事吗”曹操问道。群旋摇摇头。

  “二三日后,此事便会人人皆知景升已死。”

  景升是荆州牧镇南将军刘表的别名。

  “景升虽死,但我们南征军不会变更。只是景升阵营中想必军心动摇吧。必须商谈,我们赶快回去吧。”曹操说道。

  “无须急忙返回,可在牛车中商谈。”群旋转在牛车中正坐说道。

  “景升本无战意,且其家庭事务繁杂。好像两位兄弟也想法各异。”夏侯惇说道。

  “前妻之子刘琦与后妻之子刘琮争夺激烈。现在后妻蔡氏更强大。景升本不是荆州当地人,通过与当地的望族蔡氏联姻,才得以巩固地位。当地人的势力很强大,他们不想使土地荒废。可能会不战而降吧,但是”曹操说到这,便停住。

  “但是,客将刘备玄德会如何即便刘琮投降,玄德可不会乖乖投降,还有之前那件事呢。”夏侯惇说道。

  之前那件事,指的是宫廷谋反事件。曹操阵营中的诸位将领几乎都知道那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约定,但是没人知道此约定会生效至何时,只能认为在对自己有利时,约定才会生效。

  “我不太想在荆州作战,此前这片土地直很安宁。刘备也应该不会做蠢事,听说他从襄阳请来年轻的诸葛亮做军师。”说起有人招纳人才,曹操便两眼闪光。

  “我们也不想在荆州作战。听不久前去过荆州的人说,那里的百姓正在沉迷于打赌看牛到底会长到多大。片和平景象啊。我们也不想让这样的土地因战乱而荒废。”群旋说道。

  “对了,最大的牛会有多少斤”曹操问道。

  “听说可逾千斤。若长得过大,别说拉牛车,就连小行李都无法驮运。牛身无法活动,为了增加重量,牛个劲地吃”

  听了群旋的话,大家都大声笑起来。

  “毫无用处啊,这牛就像是景升啊。”

  曹操的话又让大家安静下来。

  刘表景升,在曹操与袁绍争战之时,未采取任何措施,只是门心思保护儒者,守卫荆州和平。可惜其拥有十四万兵力,却只落得个名君的虚名。

  也曾有人将景升比作是荆州引以为傲的“大牛”。曹操再次开口说道:

  “夺取荆州之后,我要让那毫无用处的大牛发挥作用。大家将其煮而食之。”

  赤壁往返1

  江东的吴国羽翼逐渐丰满起来。

  所谓“江”即长江。长江正如其名源远而流长,西至巴蜀。其东部被称为江东,但并没有明确的起始界限,就像称呼中原样,只是种模糊的概念。

  吴国的孙氏军阀长久扎根于江东。总帅孙坚原本是反董同盟的成员之,却在岘山中箭身亡。继其位的儿子孙策也在不久前遭人暗杀,于是,其弟孙权十九岁便登上了江东军阀首脑的宝座。孙权生来双蓝眼睛,因此世人称其为“碧眼儿”。

  “我若大喝声,能否吓退碧眼儿”曹操问道。

  “不会吧。碧眼儿继其兄之位,必想称霸江东,若只因您大喝声便退缩,其颜面尽失啊”群旋答道。

  “若再威喝呢”

  “不会,不易使其退缩”

  “荆州可否行得通”

  “关键在于刘备,这家伙软硬不吃,难以对付。我们现在要站在他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了,而且他现在又多了名军师诸葛孔明。”

  “倘若斡旋是刘备,将会如何”

  “大闹场,还要尽量干出点名堂来。”群旋笑道。

  曹操大军抵达宛城。宛城即现今的南阳。

  刘表的客将刘备驻扎于宛城南面的新野。新野再向南便是襄阳,乃荆州军阀的阵地。宛城与新野相距约六十公里,而新野与襄阳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如此。

  曹操比往常更加埋头于军事会议,想借此来忘却失去爱儿之痛。虽不能忘记,却可以暂时转换下思维,冲淡曹冲之死的悲伤。紧张的军事会议旦松懈下来,曹操的脑中便浮现出曹冲的笑脸。为了驱走脑中曹冲的幻影,曹操只能埋头于作战。

  刘表逝后,襄阳便归顺于率兵南下的曹操。襄阳的归顺工作进展顺利,于是,曹军的军事会议便略过襄阳,集中精力对付南方的孙权。

  “荆州的乱军可无妨”

  曹操再三叮嘱地问道。所谓荆州的乱军,指的便是刘备的军队。

  “刘备虽然主张作战,但也无法抵挡大势所趋。倒是那位大耳因先前和主公有过节,不易降服啊。不过他也只能召集残兵败将,四处逃亡了。”乐进说道。

  乐进是名勇将,却不知曹操和刘备之间订有密约。

  襄阳归顺于曹操,刘备并不知情,此时刘备正在距襄阳仅十公里的襄城。

  刘琮继承刘表之位,投降文书全部由其署名。同父异母的兄长刘琦被任命为江夏太守,此刻正率兵前去赴任。

  “什么刘琦率有军队”曹操大声说道。

  “夏口已被东吴占领,前去赴任的太守当然自率军队,但人数并不多。”乐进表情不解地说道。

  “是由刘琮任命的吗”曹操问道。

  “想必如此吧。”

  乐进答完,群旋插嘴道:“受继室所宠的刘琮年仅二十,哪有胆量下命于兄长。也许是其兄长刘琦自行率兵前往夏口,以便逃亡吧。”

  曹操思考片刻后,说道:“如此来,投降归顺于我军的兵将便会大大减少。据密探报告,刘琦最近与诸葛孔明关系密切。我被大耳刘备欺骗了。处理完襄阳的归顺事务后,马上追击大耳。”

  之后,只闻曹操气愤咋舌之声。

  无论是在荆州还是在东吴,外来势力与当地豪族的利害并不致。荆州的军队也并非全部愿意归顺于曹操。像这样不愿归顺的抵抗派,便追随大耳刘备南下。

  曹操大军在后追击。已乘舟沿汉水南下的关羽,征用了所有船只,所以刘备大军得以先溜步。

  “战乱又将再起”曹操嘟囔道。

  倘若切进行顺利,将会终止世间战乱。这只不过是场梦而已。电子书分享平台

  赤壁往返2

  曹操南下后首先吞并了荆州兵。荆州牧刘表刚刚辞世,据说其所帅兵将足有十四万。这十四万大军分散于各地,曹操打算将其中的十万兵将收编于己。

  瞄准荆州大军的并不只曹操人,刘备也在四处召集反曹操的兵将。曹操估计这些兵将数量大概在三万到四万之间。

  据说刘表的长男刘琦,与同父异母的弟弟刘琮不和,率少数兵将前去夏口。若刘琮降服于曹操,想必刘琦会投向反曹操阵营的刘备。刘琦离开襄阳时,虽只率极少数兵将,但之前在夏口遭东吴大军攻击而藏匿在附近的荆州兵也有万到两万之多,这恐怕也要计算在内。

  在樊城的刘备先从荆州牧手中得到万兵力,加上自己手下的万兵力,再加上反曹操的三万到四万兵力,而随刘琦前往夏口的兵力也不可忽视。

  曹操势如怒涛般南下,原本可能会吓退东吴的孙权,使其不战而降服。然而,难以的荆州反曹操力量,也许会为东吴内部的主战派扩大声势。如此来,战乱又将再起。

  “看来战乱将会蔓延至下代,莫非还要牵扯到曹丕不可”

  曹操仰望天空。

  自己亲手平定天下并交付于曹冲的想法,从开始就是空想。看来下代的君主也必将四处征战了。

  与其为将来担忧,不如针对现状谋求对策,首先必须降服东吴。

  二

  建安十三年,

  荆楚傲而弗臣。

  随军南征作战的曹丕做了这样的诗句。北伐成功袁氏族后,不肯对曹操称臣的只剩下荆楚两地。

  长久君临此地的刘表于此年过世,其子刘琮降服于曹操门下,但并非全军归顺。其同父异母的兄长刘琦率部分兵力前往夏口。身为客将的刘备也反对投降曹操。

  刘琮将自己投降曹操之事瞒着身在新野的刘备。刘备则被弃于敌阵之中。

  刘备率军前去襄阳,派兵在襄阳城内大喊:

  “请问荆州牧,降服于曹操之事可否属实”

  “我们毫不知晓。”

  “请讲明事情原委。”

  联合东吴抵抗曹操,这是刘备军队唯的活路。这之前,必须要先让东吴知道自己有值得同盟为友的势力。

  “刘备打算放火烧毁已经降服于曹操的襄阳城,大家快快逃命吧。”

  听到这样的喊叫,有人便收拾家当准备逃离。据三国志记载,追随刘备的兵民十万有余,辎重数千辆。

  虽说是兵民,但除了士兵,更多的还是难民。东吴为了宣传自己,军队人数越多越好。

  曹操军队在其后追击。

  刘表饲养的千斤巨牛,转眼间便被曹操的军兵吃尽。

  刘备所率领的十余万众,大部分为难民,很快便被曹军捉拿。拥有觊觎天下之志的曹操,必须要喂养这群民众。

  “哈哈哈,刘备确实能干啊”曹丕对父亲说道。

  “这不会是那大耳人能想出来的,是诸葛军师的主意,我以为他还会有更好的方法呢。”曹操抱臂说道。

  “何种方法”曹丕问道。

  “明知故问大耳也知道最好的策略,但因我和刘表的关系,他不忍心这样做。这虽是大耳的优点,但他不可能夺取天下了。”曹操说道。

  比起奔走城内大声叫嚷,还有更好的方法。

  那就是攻打刘琮将其杀死。

  就像三国志中所载: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

  孔明也建议攻打刘琮并将其杀死,但对此刘备却说道:

  吾不忍也。

  他自己做不出这样残忍的事。

  吕布曾杀死自己的旧主并州刺史丁原,并将其部下兵力据为己有。这是当时最为迅速地集聚兵力方法。

  赤壁往返3

  “刘备并非争夺天下的对手。”曹丕说道。

  曹操沉默片刻后,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像那大耳般,说吾不忍也,可能会集聚人心。巨大的力量便会诞生于此,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性。”

  “父亲,”曹丕不动嘴唇地静静说道,“父亲是否在想若是曹冲,便可诞生此巨大力量”

  “不是,不是这样的。”曹操闭上眼睛说道,“时代不同,我原本认为自己能够早些平定天下,这样来,冲儿便可安宁地统治天下。但是,看来乱世还会持续下去。丕儿,这将是你的时代。”

  “我的时代是乱世吗”

  “你与我相似,是乱世之英雄。”

  曹操在襄阳接受了刘琮的投降。刘琮的客将刘备整日在城内大声喊叫后,向南而去。跟随刘备向南去的大军有十余万,但大部分是难民,对追击其后的曹操大军来说,他们碍手碍脚。

  张飞为刘备大军殿后,他在长坂桥大喝声,唬住曹操大军。实际上,曹操是担心孔明的诡计,打算在此地观望状况。

  曹操虽追赶急迫,却故意装出悠闲的样子以遮掩其急迫。他对襄阳作战中猎物过少感到失望。

  年轻的少主刘琮虽投降,但追随他的人却比预想的要少,主要是岳父蔡瑁等当地的豪族。反对投降的众人,都跟随刘备南去,比如伊籍陈震霍峻等人。伊籍日后在刘备阵营中,和诸葛孔明共同整顿法律及文教。

  “有用的人都被那大耳抢去。”曹丕对喜爱人才的父亲说道。

  “那大耳已经习惯逃跑,逃得真快就算是这种分秒必争之时,也要紧抓人心。定要牢记,你该多多学习”曹操说道。

  “紧抓人心”指的是刘备在离开襄阳之际,曾去拜祭郊外的刘表之墓。他在墓前号哭道:

  “景升将军啊,你的荆州竟成此局面,请原谅我吧”

  闻知此事后,不少受过刘表恩惠的人便加入南行军。

  南行的刘备接下来的工作便是与东吴联合。但是,若说是联合或合作,他的力量又显得很薄弱,因为刘备被曹操追击,所以其打算亡命至南方的苍梧。

  按现今的地名来说,苍梧相当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梧州市带,已到边境之地,比桂林还要靠南。若去那种地方,就等于放弃了对中原的妄想,打算在偏僻的乡村和平生活。

  在东吴,孙策死后的八年里,其弟孙权奠定了政治基础,但若要独力对抗曹操还有些不安。若可能的话,他想与反曹操的刘备结为同盟,或者是向曹操投降,请求其承认自己的自立。

  刘表死时,东吴曾派鲁肃前去吊唁,他与刘表的客将刘备有过接触。刘备之所以决定去苍梧,只是因为首先要求同盟的方会处于不利地位。双方均无法独力对抗曹操,所以提议结为同盟,是自然趋势。

  “看来曹操想鼓作气击溃我们。同盟之事,若是我方提出虽略有不利,但必须抓紧进行。我愿做使者前去东吴。”

  诸葛孔明自荐前去东吴。

  东吴最有权威的长老张昭属于和平派,认为投降曹操是最佳之策。但是,曾去荆州吊唁并和刘备有过接触的鲁肃却属于同盟派,认为应该和刘备联合抵抗曹操。

  相反,其妻与孙策之妻同为姐妹的周瑜虽属于抵抗派,却不赞成与刘备结为同盟。

  三

  “可否看出我着急”曹操向儿子曹丕问道。

  “再着急些也可以。作战本就该是着急之事,过于悠闲放松,反倒奇怪。”曹丕回答道。

  “那就抓紧起来吧”曹操耸了耸肩膀说道。

  赤壁往返4

  此刻曹军中,有瘟疫流行的征兆。性急的参谋主张全体撤退,但曹操却反对此刻退兵。

  瘟疫流行尚未明显化。战场上的瘟疫可以说会伴随整个战争过程,此刻日益流行起来的瘟疫虽看似恶性,却还能设法遮掩。

  “要想尽办法,以防瘟疫继续扩散,而且不许公开。”曹操说道。

  “接下来就抓紧作战吧。不夺取土地也无妨,给对手重力击后,便可退兵。”曹丕面无表情。

  “可以把土地送给前来援助的盟军。”

  曹操从开始就是这样算计的。

  荆州可以还归继承刘表之位的刘琮所有,东吴也可以仍旧归孙权掌管。只是为了今后不再敌对曹操,必须在该地安置少数的监视者,承认曹操的宗主权即可。

  对曹操而言,极为有利的是,东吴主张和平的张昭,发言力度越来越强。但是,东吴的年轻力量已经抬头,五十四岁的张昭已经无力压制他们。主战派的周瑜此年三十四岁,鲁肃年长三岁,此年三十七岁。

  曹操向孙权发出挑战状。即便是因军中瘟疫士气低落之时,也必须表面上采取强硬之策。

  近者奉辞伐罪。旌旗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所谓“会猎”,是围猎之意,旨在战争,也是种小看对方的挑战。年轻的孙权大概会恼怒,而老练的张昭则会在旁安抚,这幕正是曹操所期待的。

  刘备若再有些时间,也可能会想出将荆州据为己有的策略。就像孔明所提议,还有包括杀死刘琮吞并其兵力在内的诸多选择。但是,眼下必须和他人联合才可。

  基本上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中原基本落入曹操之手,挟天子以掌控三分之二的天下。剩余的三分之天下中,势力最强大的是江东的孙权,其他弱小军阀则分散各地。东北的公孙家已献上前来投奔的袁尚的首级,向曹操以示忠诚。他虽是独立势力,但先祖公孙度曾被曹操授予威武将军的称号。西北的马超韩遂势力并不强大。蜀国虽势力比较强大,但自从益州牧刘焉死后,其子刘璋性情温仁,无法掌控益州。

  “控制荆州后,主公可将其托付给最信任的人,之后再大举夺取益州。若荆州与益州合并,势力就不再弱小。”

  近来,孔明时常这样对刘备说。

  “只能将荆州托付给关羽。孔明必须留在我身边。”

  孔明每次说起,刘备都如此抱臂回答。

  刘备此刻,除了对付眼前的曹操之外,还要为将来做打算。

  “只能与孙权联盟。必须设法阻止孙权投降曹操。我尽量发挥三寸不烂之舌,此事不可借助我兄之力。”孔明说道。

  孔明之兄诸葛瑾,身在孙权阵营,是孙权军的重臣,但孔明不想将兄长卷入此事中。

  孔明与兄长已十五年未见,只是互通信件。孔明无子,便将兄长的次男诸葛乔收为养子。

  “听说收养了兄长之子,还改了别名,是吗”刘备问道。

  “正是,诸葛乔别名仲慎,现在已改为伯松。”孔明答道。

  诸葛乔在诸葛瑾家中是次男,所以取别名为仲慎,但成为叔父的养子后,变成长男,别名也要随之变化,便改为伯松。

  就连孩子更改别名都可做话题,可见二人主从关系至为亲密。

  四

  就这样,孔明倾尽全力要将江东的社会舆论转向主张战争。

  同是主战派,鲁肃主张联合刘备势力抵抗曹操,而另位主战派的周瑜,却认为独力便可战胜曹操。

  主公孙权在主战和投降之间犹豫不定。若是作战,手下兵力有限,且没有周瑜那般自信。重要的是孙权对周瑜怀有疑心。在江东,周瑜过于受欢迎,江东人称其为:

  赤壁往返5

  周郎

  他不仅勇猛,有胆识,还是个连男人都会着迷的美男子。“郎”是对年轻男子的称呼,饱含着笃爱之情。

  遭刺客行刺的孙权之兄孙策,曾经常说:

  若不是有我在,江东的孙家军团,早被周瑜夺取了。

  而当孙策遭行刺时,众人无疑想到了这句话。其中,有不少人认为:

  若真能如此,那也许是江东百姓的大幸事。

  但是,作为后继者,孙策之弟孙权理应被拥立为王,所以无人敢大声说此话。

  周瑜也敏锐地觉察到江东的这种氛围,所以他特别谨慎。主战派中因有僚友鲁肃,他才可无须顾虑地提倡作战,但独立为战的意见不得不稍作妥协。

  “实际作战的是我作战时可以忽略刘备。刘备阵营中虽有我方重要人物诸葛瑾之弟,但也可忽略。这是我的战争。我”

  周瑜不再自言自语。这是个家世重于切的时代。周瑜祖父之兄,还有周瑜父亲之堂兄都曾任过三公之太尉之职。

  “我是江东首屈指的名门。”

  他虽这样想,却从未开口说过。若说出口,则有违其直告诫自己的谨慎原则。

  孙权的大本营在柴桑,般军事会议都在此举行。周瑜此刻远在鄱阳,因参加军事会议,而被召回柴桑。当他抵达柴桑时,军事会议刚刚结束,周瑜并不介意,不称心的军事会议不参加也无妨。他立即出发逆江而上。

  周瑜的船队要通过刘备驻守的樊口。孙权与刘备已经结成同盟,故刘备认为周瑜会前来拜访,便派使船带着慰问品前去迎接。但周瑜却对前来的使者谢绝道:

  因军务繁忙,无法擅离职守。豫州牧若亲自来访,则可接见。

  张飞气得面红耳赤,刘备劝阻道:

  “此次结盟由我方提出,理应由我前去拜访。”

  刘备原本是打算共同商谈作战,但周瑜却完全忽略刘备。

  曹操从江陵经过华容道在赤壁布阵,希望速战速决。但若过于着急,军中瘟疫流行之事,恐怕会难以继续隐瞒下去。曹操长男曹丕率军殿后。

  “丕儿在想什么虽告诉他不可显得过于急切,但总该有个限度吧。谁叫他如此悠闲的”

  曹操猛摇着头说道,这是他陷入兴奋时的习惯动作。

  曹丕率领的殿后军终于抵达赤壁,明明是不紧不慢而来,却显得副疲惫的样子。

  “太慢了”

  在部下面前,曹操没有像方才那般猛摇头过。

  “是有点过慢了,虽缓慢可还是很劳累。”曹丕半边脸微笑,另外半边脸却露出不悦的神色。

  “这家伙到底在想什么”

  曹操也读不懂儿子的表情。

  也不明白敌军的真正表情。

  江东看似急忙备战,可又看起来不全然如此。江东侧虽已经定好内应之人,但也可能是对方的计谋。

  内应密切注视着江东主和派张昭周围人的动静,但具体的内应事宜还未决定下来。

  殿军抵达,曹丕也加入大本营,内应事宜也真正实施起来。暗地里报信的是位叫做黄盖的使者。在孙权军团中,人人皆知黄盖是和平派张昭侧的人。此时,以鲁肃和周瑜为代表的主战派因时得势。张昭虽是级别人物,但和平派的影响颇小。同属于和平派,所以般会认为黄盖也是文官,实际上并非如此。黄盖别名公覆,从孙坚时便属于孙家军团。

  擐甲身披甲胄周旋,蹈刃屠城。

  黄盖就是这样位勇猛的战士。只是从人际关系来看,他是属于张昭主和派的人,因时常逆时代潮流而不得志。

  赤壁往返6

  得知他是内应之后,曹操半信半疑,他再三提醒要多加注意联络主事。

  黄盖在内应的密书中写道:内应之船围有红色幕布。曹操从可靠的探马口中得知,在柴桑的孙权大本营中,年轻的孙权在众人面前对老成的黄盖劈头盖脸通臭骂。

  “公覆还真是能忍之人,太能忍耐了。”

  众人纷纷议论道。

  这件事是直属于曹操的探马,费尽心机才到手的消息,且有很多证据可证明此事属实,就连多疑的曹操也基本相信。

  围有红色幕布的船只约有二十艘,都是叫做“艨冲”的细长快船,漂浮在从河岸射箭不可及之处。因昨日清晨降雨,围有红色幕布的船只略显潮湿。

  江东的船只位于其后。两万孙家兵团早已登上前面的船只。因形式上是同盟军,刘备也在江上部署了二千兵力,都是从顺汉水南下的关羽水兵队中选拔而来。

  从此刻的位置来看,围有红色幕布的约二十艘船只,是先锋或是侦察队。因已接到内应书,曹操认为那是黄盖投降的船只。

  “为何久无动静”

  “大概是在等待时间吧”

  “哈哈哈”

  有人放声大笑。

  这人便是御曹司曹丕。止住笑声,他继续说道:

  “我军是否已登船”

  “健儿大部分在岸上,只有水军在船上。”名将校回答道。

  南征军大多是中原人。虽有黄河的水军,但为数不多。此次主要采用密集战法,将各船只用绳索捆绑连接起来,有人称其为水上长城。

  “通知船内之人,尽快上岸”曹丕说道。

  “你是说要上岸”

  “正是,敌军要投降,我等在岸上迎接即可,赶快卸下捆绑船只的绳索。”曹丕命令道。

  五

  “是诈降”

  曹操首先大喊,他挥动长鞭,指示道:“砍断绳索”

  “已经砍断”身边的司马回答道。

  “什么”

  曹操转过头,怒视这名司马。他原本归属于曹丕,不知有何事来到此地。未经请示便敢下令砍断绳索,下令者定是曹家的嫡男曹丕。他比父亲曹操更先步看破了敌军的诈降。

  诈降的船只上有火箭放出,接近陆地,弓箭手便纷纷跳入水中逃跑。仔细看,为了营救跳入水中的士兵,孙权的船只渐渐靠近。诈降的诸船空无人地冲进曹军阵营,这些船中装满了枯草柴火,操舵手在跳水而逃之前,已经把船只点燃。

  大火蔓延至还未来得及逃脱的曹军船只和岸上的曹军阵营。焰势猛烈,吞噬周边切,早已无法扑灭。

  “远离火势”

  曹操命令道。远离火势,实际上就是命令撤退。

  “敌军之船,在射箭不可及之处。方才是在等待我军船只及阵地干燥。若无昨夜之雨,恐怕会提前动手吧。”曹丕冷声说道。

  曹操在给孙权的挑战状中写道:“今治水军八十万之众”,但实际上远征的中原兵也不过十五万而已。十四万荆州兵中,战意旺盛的士兵多服从于刘备,约占半数。原以为剩下的七万余名会投降曹操,但因从开始便厌恶战争,大多逃亡。即便没有逃走,也缺乏战斗力。

  江东的三万精锐与中原的十五万兵力对抗,刘备率十万大军观战,关键时刻,当然会支持孙权军。周瑜惧怕刘备的势力增大,所以反对同盟。最后,虽然接受同盟,实际参加作战的刘备军仅有二千。

  火攻之后,孙权军大举进攻。但曹操军并无应战打算,味退却。

  “我军途经之后,华容道受损严重,必须边修补边通过。动员百姓大量收集枯柴稻草。”曹操命令道。

  “大军通过后的华容道早已紧急修补,已吩咐沿路村落备好枯柴稻草。”曹丕低头说道。曹操原想怒视儿子以问究竟,曹丕却迟迟不抬头。

  “这家伙难道早知我军会败退还做好了溃败的准备。肯定是不想让我看到他得意的表情,才迟迟不肯抬头的。”

  曹操如此想道。

  “丕儿,此次实在遗憾,未能夺取二乔。”曹操说道。

  “哈哈哈,孩儿并非只想要他人之物。”曹丕回答道。

  二乔是孙策遗孀及其妹周瑜之妻。这两位姐妹都以绝世美女著称。

  “乔”有身材高挑之意。两姐妹都是高挑美女,且姓氏为“桥”,所以才得“二乔”之称呼。她们的祖父桥玄曾任过太尉,与曹操之父关系甚好。桥玄曾为曹操相面后说道:“你乃异才之人,有命世之才。”

  所谓“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