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分数线,看起来就怪怪令人讨厌。
……
“完了,彻底完了。”
汉晨不停地在嘴里念着,这就算少数民族得加五十分,也才只有三百六十分。
其实,不只是汉晨完了,整个双溪中学的高中毕业班都完了,没有一个上送档线。
全军覆没的现实,让这些毕业班的老师目瞪口呆。
他们没有一个相信今年的分数线会这么高,也不相信这些学生会考成这副模样。
平时搞的全县高中毕业班联合摸底考试,县中学、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和九中都不是他们五中的对手。
真正的高考,却被县中学剃了个光头,县中学预选过关八十三人,上送档线的就有五十多名。
而且上重点院校分数线的也有七人之多,就连往年教学质量最差的二中也有四名上送档线的学生。
五中的老师们震惊了,同时也在喊“完了”。
对汉晨来说,惟一值得欣慰的是她这三百一十分,还是全年级的高考第一名。
在汉仙家几乎天天哭,哭来哭去还是说对不起阿姑,对不起阿爸阿妈,对不起阿哥。
这么多人倾注的关心和期望,的确让汉晨难以自控情绪。
汉仙不得不放下家务,自己送汉晨回家。
龙德在阿爸家里能玩耍几十天是有其打算的:第一,他要等到汉晨带回好消息,并共同庆贺;第二,要等到汉晨带回坏消息,好做阿爸一家人的思想工作,并且帮汉晨再弄个老师的位子,以安阿爸和汉晨的心。
他深知阿爸早些年的脾气怪得出奇,怕汉晨万一没考上,家里闹出乱子,甚至人命。
因为汉晨这女子心眼细,被骂了会想不开。
加上阿爸本人也是一名长期生活在压抑感特沉的环境中,一时气短也难说。
所以,龙德来红村这些日子,常常说些娃娃考不上学可走别的路,或因一时失误没考上可以下次再考之类的下风话,便于减轻压力来接受真正的失败。
彝人的世界12
这天正午,汉仙和汉晨进得屋来,汉晨一下子就跪在了阿爸的面前,眼泪直往下掉。
阿爸又一次意识到最得意的一根精神支柱的断裂、破碎。
四个娃子都纷纷落马,一直以供养子女读书考学引以自豪的阿爸,再也承受不了这失去全部精神支柱的打击,而此时此刻的他,哎!严格地说,阿爸之所以有勇气支撑到这个时候,就是因为心中一直停放着那等待起飞的精神之箭。
这让他立即从心脏发出一阵剧烈的绞痛,一口鲜血慢慢地从紧闭的嘴里挤了出来。
然后又从鼻孔里往外流,两行老泪急急地往脸颊处流。
所有的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一头栽倒在地。
幸好龙德在坐牢时与同辈的一位老医生请教过一些医术,立刻上前拦住正要抱阿爸的阿妈:“不要动他,这种时候千万不能动。”
在场的人,都只好眼睁睁地站在原地。
龙德叫汉今赶紧将开水浸在洗脸帕上拿给他,又叫汉晨到阿爸的药柜里取来麻线和油灯。
他自己轻轻地用右手拇指按住阿爸的人中穴,然后渐渐加力,左手接过汉今浸湿的洗脸帕裹在阿爸赤着脚的脚板心处。又叫汉晨将麻线点燃火递给他,按照救急的办法,搞起了针灸穴位疗法。
阿妈急忙上前问:“不会出事吧?”
龙德说:“不会,他肯定会醒,现在只是暂时昏倒,身体太弱,不知道你们在我来之前,到底在吃些什么!”
一个多小时后,才将阿爸抬到□□躺下。
龙德将汉今悄悄叫到一边,从兜里的信封里取出一百元钱。
要汉今马上到乡卫生院去购三包专门止血的西药,拣一服止吐血的中药和补身体虚弱的中药:“我开不来药,就将你父亲的病讲给医生听,医生知道该怎么拣。去买几斤猪肉和两只猪腿,如肉卖完了就去饭馆里买,高价也要买回来。还有,到乡粮站买三十斤大米。”
汉今推说不能用姑父的钱,龙德火了,直把钱放进汉今的口袋说:“十万火急的事,还不听?快去快回。”
彝人的世界13
汉今应声匆匆跑出了门,果然在两个小时后,阿爸苏醒过来。
其他的人都在床边守着他,阿爸吃力地想起来坐着说点话,被汉仙按住说:“起来干啥?也不瞧瞧自己的身体,瘦成这副模样,还去想那些不顺畅的事。你姐夫来这儿都待了几十天,还没将你的死脑筋扭过来,我才真正是替你受气的人。”
阿爸抓过汉仙的手有气无力地说:“阿姐……你虽然早些年吃的苦头多,可是你已经盼到了好日子,姐夫这人又能干,可我……却怕是……这一辈子等不到这一天了。”
龙德在一旁搭嘴说:“你少点废话,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婆婆妈妈地唠叨。你是医生出身,该叫汉收和汉粮到山上采些能治你吐血的病的中草药来才是上策。汉晨的事交给我,不用你操心。”
说完便叫汉收两兄弟,记好阿爸说的中草药的名称。
汉仙自己去了灶房,点火烧开水准备给阿爸温额去暑。
不久,汉今照着龙德的吩咐,将该买的东西都买了回来,又将剩余的钱交还给龙德。
龙德没收钱,而是说:“看看你们的样,那里能找到点贵族的血统?说话像小偷。做事像小丑。不能这样行不行?高贵一点吧。”
“汉人教我们这样讲话,能不讲吗?”汉今反问。
龙德一把推开汉今:“什么鬼话,汉人也没教错啊?是你们的心态不好。没气质,快去看你阿爸。一家人,还要我给你讲解一下什么是贵族吗?不像话,一点没彝人汉子的气度,我坐监牢的时候都没有这么悲观过。”
龙德说这一席话的时候有意提高声音,好让屋里的阿爸也能听见,便于开导思想。
晚上汉家吃过几年不见的好菜好饭后,龙德同阿妈、汉仙三个人又在灶间忙着洗碗、熬补药。
阿爸叫来四个娃娃,让汉晨将房门关上后说:“阿艳不见了,老六又死了。现在就只剩下你们四个在家里,给你们出两个问题,每个必须回答我:‘什么是读书的真正含义?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汉今,从你开始回答。”
汉今沉思了一会儿说:“读书是超越穷困、反对压迫、化解战争的一种至高境界,也是婚姻、家庭乃至死亡的惟一情感寄托。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自己和他人,同样,也是造就仕途中遇见的每颗良心。”
“汉晨,该你了。”
阿爸叫汉晨时,只用眼睛瞟了一眼就将头转了过去。
汉晨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又开不了口。
汉今在身后小声地叫她不要惊慌,慢慢讲。
汉晨把刚才想好的话在阿爸转回头的一瞬间,吓得什么都忘记了。
她还有点怕阿爸像早些年那样,一伸手就要打人。
阿爸仍头也不回地问:“怎么,哑啦?我又不是老虎,快点讲。”
彝人的世界14
汉晨只好一边想一边说:“读书是完成事业有所成就的路径,是拓展一个人思想观念的手段,是发明和创造各种财富的根源。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或超过读书人理想中的既定目标。”
汉晨吞吞吐吐地讲完自己临场发挥的话,低头退了回去。
她怕得有些快晕了,低下头听候发落。
阿爸轻轻地转过头来,看着这名高考失败的女儿,心想居然能讲出如此绝妙的话。自己实在是吃惊不小,这才发现汉晨已经长大,像是在一夜之间就长成大姑娘。
长而又黑的披肩发如一潭幽深的清泉,线条清晰可辨,圆圆的脸蛋上贴满桃花般的色彩。
尤其是那双水灵灵的眼睛更是清纯无比,加上小巧玲珑的身材,简直就是阿妈年轻时的化身。
阿爸心里惭愧,忙收回眼神,示意汉收接着讲。
“读书是让更多的人,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是幸福之路的大门。读书的最终目的是给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提供帮助。”
汉收像是背课本一样将自己想好的话,一口气背了出来,然后又得意洋洋地拉汉粮过来讲。
汉粮却不肯讲,因为他最小,读书不用心是他的特长,加上又有点调皮,所以他想不出该讲什么才好。
阿爸说:“老五,你讲吧。”
“我觉得读书是让大家胡思乱想的东西,最终目的是让人吃饱饭,穿好衣,做街上的人,还有升官发财。”
汉粮讲完,望着阿爸不敢走开。
阿爸淡笑了一下,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下了:“总算没白供你们读一阵子书,多少也懂得了些对读书识别的名堂。”
阿爸怕这几个娃娃读了一阵子书后,连自己读来干啥都不知道,也怕几个人按照课文里讲的大话、空话去不切实际幻想,刚想夸奖大家有进步时,又转念一想:“别长他们的少年狂。”
便说:“你们都说得不很对,其实,读书就是求知,没有什么别的含义,求得知识就是读书的最终目的,人们用这个目的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命运!”
“你不是读了很多书吗?为啥您的命运没有改变?”
汉粮突然接话,问阿爸。
这话把阿爸难住了,按他的习惯来说是应该有问就必须要回答,不管问话的人是谁。
可是,这个问题对他来说,简直要讲三天三夜才讲得清楚。
比如没有入到大学,生产队搞生产不许有异想天开。
生养拉大六个子女需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等无法伸张的因素,才造成了自己的这幅景象。
然而,四双眼睛都看着,总得要讲才行。
于是,阿爸也来了个临场发挥:“命运已经改变,只是在改变的时候,自己没把握好。所以将本来的好命运改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坏命运,这也是命运的改变嘛。”
“哦,原来读书还有将一个人的好命运,改变成坏命运的功能。”
汉粮似懂非懂,装作明白过来了的样子。
彝人的世界15
其实,在阿爸的脑海里,读书这个问题,的确是比较复杂化的概念。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只是有感觉而已。
至于为什么老要说这话,从来汉认真去考虑过。
读书,应该是给人类社会提出极其矛盾的一种产物。
有人,因为有了它而生活得极为艰难。
人的人,却极为富足。
读书有时也会总有满足不了的情欲、物欲、地位欲。
但是,有人却因为没有它而过得清闲自在,一无百无,一有百足。
这是有些人的共同特征,是历史的回答,变不了。
真是无知无求,无求就无害,管他前三皇、后五帝来坐庄都一样。
都事先给你一点甜瓜尝一尝,时间长了,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剥削,这是读书的后果吗?不是吗?
所以,无知的人,一生只有两件事才是自己该干的事。
一是为自己解决温饱,二是贡献自己必须要贡献给受贡者定额的果实。
如此而已。
那么,到底是读书好呢?还是不读书好?
这在整个世界的历史长河里,又分成了两大流派。
第一派主张的是不读书为好,这是人的最先本性。
认为读书除了学会糟踏人类赖以活命的地球外,别无益处。
另一派是主张读书为好,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就是因为人有控制地球一切的能力。
能给自己带来享不尽的富贵和统治其他低能动物,包括植物的地位等等。
每当,到阿爸想起这些时就鬼火冒。
但是,历史已经走进小说,已到了让人不得不要读书的地步。
为此,阿爸才想到该问一问自己的几个娃子。
回答虽然各不相同,却都是大实话。
读书本来就属于私事一类,如果读书读得连衣饭食都没有了。
还凭什么大谈治国安邦之类的空口谎言?
所以,读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解决?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