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7部分阅读

作品:贺子珍与毛泽东|作者:418729879|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2 03:20:10|下载:贺子珍与毛泽东TXT下载
  “前两年,你不是在福建上杭上过师范吗?以后,又随营在训练班学习过,谁不关心你学习?”

  “那两次学习,时间都短。我现在要的是工作。孩子妨碍我。”

  钱希钧劝贺子珍:

  “大嫂,好好说,娇娇大一点,主席会考虑的。”

  “他呀,一边说你政治上不进步,一边又不让你去学习、工作,不学习,不工作,政治上怎样进步?”贺子珍不服气地说。

  “好!好!让你去进正规学校‘抗大’,吃不消不要怪我。”毛泽东的语气,有些缓和了。

  “真的!”贺子珍转怨为喜。

  “你要去,我给校长林彪说说,但要作好思想准备,不要打退堂鼓。”

  邓六金高兴地说:

  “好了!好了!子珍,把娇娇安排好,上‘抗大’去。”

  捌

  贺子珍抱着小娇娇迈进一孔窑洞,一个年轻的妇女从贺子珍手里接过小娇娇,诚恳地说:

  “贺同志,你尽管放心,孩子,我一定带好。”

  “大嫂,有空,我会随时来看孩子,托付给你了,你多操心。”

  贺子珍把小娇娇安排好后,一身轻松地迈进“抗日军政大学”校门。

  操场上,贺子珍头戴军帽,身着军装,脚打绑腿,精神地与战友们一块操练。

  课堂上,贺子珍认真听教员上课,努力记好笔记。

  晚上,贺子珍与学员们一道,在宿舍认真学习。睡觉与学员们一起,住集体宿舍。贺子珍的生活、学习,完全军事化了。

  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后,毛泽东更忙了,中央领导的重心,逐渐朝他身上转移,对贺子珍与小娇娇的关心,自然少了一些。而贺子珍呢?也只有每周休息的时候,才能回凤凰山窑洞同毛泽东相聚,还得抽空去老乡那里看娇娇,这时的贺子珍,生活显然充实得多,但却很忙碌。由于她在长征途中负过重伤,加之怀孕、生产不断,伤了身子,“抗大”军事化的学习生活,对她来说,比起其他学员,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适应得了。但倔强的贺子珍,隐忍着身体的伤残疼痛,也顾不了产后需要恢复,火热的新生活,召唤着她克服一切因难,迎难而上。但紧张的军训生活,终于击倒了贺子珍。

  一天,入厕的一个女学员惊呼起来:

  家庭矛盾显端倪(6)

  “贺子珍昏倒了。”

  大家赶快把贺子珍抬到医务室,昏迷中的贺子珍人事不省。

  医生为她打了一针强心针,贺子珍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医务室的病床上,头昏沉沉的,身体过去那些中弹的地方,一阵阵钻心的刺痛。她咬紧牙关,汗水湿了全身。

  贺子珍听见医生对送她来医务室的学员们说:

  “贺子珍同志昏厥,是由于长征负伤后,大量失血,严重贫血,产后又缺乏营养,加之学习、训练紧张造成。”

  一学员问医生:

  “那怎么办?”

  “需要休息,不能再上课了,不然,身子还要坏下去。”

  医生的这几句,昏沉沉的贺子珍,听得非常清楚,抑止不住的热泪立刻涌出来……

  玖

  贺子珍回到凤凰山窑洞,毛泽东对她进行一番安慰,对她说,好好在家休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带好小娇娇,管理好毛泽东的日常生活,整理书报文件,剪贴资料等等。这时的贺子珍,对毛泽东讲的这些,认了。自叹自己的命运如此,但在她心灵深处,总向往窑洞外面的新生活。自己呢?为什么不能投身其间?而只能做一个“局外人”。她感到深深的内疚,对自己的身体不能适应火热的生活而自谴自责起来。她埋怨自己一次接着一次的怀孕、生产,衰弱的身子,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

  当然毛泽东在安慰贺子珍的同时,也讲到等条件成熟了,要她到西安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做手术,取出嵌进肉体内的十来块弹片,如果是那样,不就对健康更有利。贺子珍牢牢记住毛泽东的话,殷切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以至,虽然贺子珍对成天呆在窑洞里不无意见。但美好的前景,总让她憧憬。有一副体格健全的身体去为革命工作的心愿,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她脑际。

  然而,当华夏的西北闪耀着共产党这颗红星,全国各地一批一批投身革命的青年奔走延安,还吸引来了西方的作家、记者之际,就在贺子珍赴“抗大”学习的时候,毛泽东接见了来延安的许多革命青年、新闻记者,再加上身上担子的重荷,以至对贺子珍连同自己的女儿娇娇的关心,仿佛有些稀薄。贺子珍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于是当贺子珍从“抗大”归来,见毛泽东成天往外跑,坐下来的时候不多,她一个人在窑洞里,总觉得有些空荡荡的。寂寞与孤独,不时袭来,不觉自伤自怜起来。

  贺子珍从“抗大”回来不久,听女伴们说。毛泽东曾经去王家坪桃园参加过舞会,说是在桃园的坝子里,跳露天交际舞。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徐海东、左权、肖克等中###政军要人,都参加了这种舞会。那些从上海等大城市过来的女青年,手把着手,教会了毛泽东跳交际舞。贺子珍感到新奇,也有些不解,男男女女在一起,挨得这么近跳舞,是否会把心跳“花”呢?无产阶级有这种文娱活动吗?老毛怎么也热心这个?不安袭击着她……

  想看书来第二华人书香吧

  延安婚变(1)

  壹

  贺子珍对延安出现的新生活正感到迷惘的时候,一天上午,她在凤凰山窑洞接待了一位美国客人。

  美国女作家、新闻记者格尼丝·史沫特莱叩响了她窑洞的门,后面跟着女翻译吴莉莉。

  贺子珍打开房门,见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人,好奇地微微一笑。吴莉莉上前当即向贺子珍介绍:

  “这是美国女作家、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女士。”

  吴莉莉随即又向史沫特莱介绍:

  “这是——”

  贺子珍自报家门:

  “我叫贺子珍,毛泽东的妻子。”

  史沫特莱微笑着友好地点点头。

  贺子珍朝窑洞里呼喊着正在早眠的毛泽东:

  “老毛!老毛!客人来了,还不赶快起来。”并礼貌地请史沫特莱与吴莉莉进窑洞内坐。

  贺子珍掀开挂在窑洞门口的一块棉门帘,史沫特莱便跨进一个黑暗的洞穴。在这一片黑暗的洞穴中,发现粗糙的桌上点着一支细长的蜡烛,若明若暗的烛光,落在成堆的书本和纸张上。

  贺子珍在延安 毛泽东从里间的窑洞里出来,披着一件棉大衣,一手扶着桌子,站在那里,对进来的客人哈哈一笑:

  “是史沫特莱女士吗?前几天,我听说你来了,欢迎你!”

  毛泽东随即伸出双手握住史沫特莱。

  史沫特莱借摇曳的烛光,仔细观察着毛泽东的面庞。

  史沫特莱对毛泽东说:

  “毛先生,打扰你睡觉,请原谅。”

  毛泽东一笑:

  “多年养成夜晚工作,上午困觉的习惯,积习难改喔!”

  贺子珍给客人端来两杯水,毛泽东对客人介绍说:

  “这是我妻子贺子珍。”

  史沫特莱会心地点点头:

  “知道,你们是井冈山上认识的,她会打仗,很勇敢,是个双枪女将。”接着伸出大拇指向贺子珍扬了扬。

  贺子珍是第一次看见外国女人,有几分好奇,同时也有此羞涩,对于史沫特莱的夸奖,只是抿嘴笑。

  第十八章延安婚变 为了使窑洞明亮一些,贺子珍将门帘卷起,用一根绳子系着,蓦地,一缕光线透进黑黑的窑洞。但史沫特莱摆摆头,用英语对吴莉莉说:

  “一支蜡烛给黑暗的窑洞创造出来的一种阴森美,被透进的亮光给破坏了,我喜欢这幅阴森的古画,在古画的烛光摇曳中摆谈,更饶有情趣。”

  吴莉莉笑了笑。

  毛泽东问吴莉莉:

  “史沫特莱女士刚才说些什么?”

  吴莉莉翻译了一遍。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

  “有意思,有意思!史沫特莱女士很富情趣。”

  贺子珍盯着女翻译,打扮洋气,轻柔的长发,曾经烫过,披在肩上,眉毛也描过,嘴唇小小的,略施胭脂,呈淡红色,樱桃小口里有一副洁白匀称的牙齿,身材窈窕,讲起话来,忸怩作态。从山沟里奔出来的贺子珍,从没见过这样洋里洋气的女人。

  史沫特莱对毛泽东说:

  “毛先生,请你谈谈个人奋斗的历史,好吗?你们的部队,是怎样从江西、福建突围出来的?听说一路上许多传奇故事,我非常有兴趣。”

  毛泽东说:

  “在保安,我已向贵国的斯诺先生谈过好几个夜晚,现在又想起一些,倒可以讲给你听听,不过,关于红军的事,你最好找找朱德,他是我们的总司令,了解的情况比我多。”

  史沫特莱点点头说:

  “朱德将军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已向我谈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将来,我一定要为他写一本大书。”

  毛泽东的话题,从史沫特莱转到吴莉莉身上。他微笑着问女翻译:

  “请问吴小姐,来延安生活习惯吗?我们这里只有小米、高粱、红豆、荞面,不像上海那样的大都会,有大米、牛奶、面包。”

  吴莉莉嫣然一笑:

  延安婚变(2)

  “毛先生,你真会开玩笑,像你们这样的高级人物,都吃小米、高粱,我们这些平凡的女子,还讲究什么?不习惯也要习惯,反正时间不长。”

  贺子珍在一旁看见吴莉莉与毛泽东说起话来,似乎有些眉来眼去,娇声娇气的,很不习惯,她心想,这是个十足的资产阶级女人。

  毛泽东对吴莉莉说:

  “你和史沫特莱女士,好好在延安看看,看看红军的生活。我住的窑洞,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要说特殊,就是多了一顶蚊帐,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指挥红军同敌人作斗争。”

  毛泽东摸出荷包里的香烟,礼貌地递一支给史沫特莱。史沫特莱一挥手,表示拒绝。毛泽东又递给吴莉莉,吴莉莉接着,瞧了瞧,毛泽东对吴莉莉说:

  “吴小姐,我们延安生产的烟卷,简直不能同上海的比,怠慢你了。”

  吴莉莉点上香烟咂了一口,呛得她直咳嗽。毛泽东对吴莉莉说:

  “我们延安的生活水平就是这样,长征的时候,抽这样的烟卷,简直是梦想喔。今天,让你来体验一下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生活。”

  史沫特莱问吴莉莉:

  “毛先生说些啥?”

  吴莉莉翻译后,史沫特莱赞扬道: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一个铁的组织,任何困难难不倒,朱德先生向我谈到的许多故事,生动说明这一点。”

  毛泽东想起今日上午还有事,便对史沫特莱说:

  “一会,我要去洛甫那里开会,今天没有时间长谈了,改日再说吧。以后,你可以到我的窑洞里来聊聊,我也可以去你府上拜访,反正彼此居住都不远,方便得很。”

  “好!”史沫特莱起身告辞,伸出柔丽而白嫩的手,同毛泽东轻握了一下:

  “再见!”

  毛泽东站在窑洞门口目送两位客人远去,贺子珍朝吴莉莉背影白了一眼。

  贰

  贺子珍听说王家坪的桃园露天舞场很热闹,毛泽东常去跳舞,自从史沫特莱来了延安之后,好像在这里开办了一间舞蹈学校,中央的许多领导人,都来这儿学跳舞,毛泽东便由史沫特莱和吴莉莉教会了,而且还产生了浓厚兴趣。她真不相信,像毛泽东这种从山沟里跑出来的人,也学会了“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令她大惑不解。

  一天晚上,她约着邓六金一块,想去看个究竟。

  贺子珍与邓六金来到桃园露天舞场,真是大开眼界,见中共和红军的要员,都下舞池了,只有彭德怀一人坐在场子边的板凳上,当看客。

  贺子珍躲在看稀奇的人群里,见吴莉莉上前邀请毛泽东跳舞,向毛泽东摊开双手,微笑着点点头,毛泽东脸带微笑伸出手牵着吴莉莉便步入舞池。

  邓六金兴致勃勃地对贺子珍说:

  “你看!主席还会跳舞哩,和他跳舞的那个烫发披肩的女人是谁?”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翻译,名字叫吴莉莉。”

  “还蛮漂亮咧!”邓六金赞美道。

  贺子珍不屑地说:

  “打扮得妖姿妖娆的,资产阶级。”

  贺子珍看了一会,对邓六金说:

  “走,六金,不看了,烦死人。”

  “时间还早,再看一会嘛。”

  贺子珍一扬头:

  “六金,你不走,那么我就先走了。”说完一扭头便离开了舞场。

  叁

  毛泽东跳舞归来,看见贺子珍在窑洞的灯下看书,对贺子珍说:

  “还在用功。”

  贺子珍没抬头地回答道:

  “我政治上落后,不用功不行,人家看不起。”

  毛泽东一听,不对劲,当即说:

  “子珍,这句话,你老记着,要记到什么时候?”

  “唉!”贺子珍叹了口气,“形势不同呐,大家都在进步,过去没有时间学习,现在有时间了,不抓紧学点东西,危险。”

  毛泽东脱下外衣,丢在炕上:

  延安婚变(3)

  “危险!有什么危险?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我危险,不进步会被抛弃。”

  毛泽东坐在炕沿,点燃一支烟:

  “是啊,进了延安,我们要学的新东西太多,比如,今晚跳舞,我就没有朱德学得快,因为他留过学,去过德国,时尚的东西,比我见得早,学习起来就快。我是个土包子,要加紧学,才能适应潮流呀,你也去看看我们跳舞,学学嘛,挺有意思。”

  “你不是不知道,我是个‘石灰佬’,看不惯那些洋玩意。男女那样搂抱着,不像话。”

  毛泽东嘿嘿一笑。

  “子珍,这又是你的不是了,这是西方的交际舞,男女在一起跳,彼此之间,既得到交流,又锻炼了身体,健康文明,你不应该反对。”

  贺子珍盯了毛泽东一眼:

  “我反对你跟那个妖姿妖娆的女人在一起跳。”

  “你说的是史沫特莱的翻译吗?”

  “不是她还是谁?”

  毛泽东笑了起来:

  “子珍,和人家跳跳,有什么关系?你怕人家把我老毛勾引去了,是不是?周恩来他们,不是也和人家跳了?”

  “反正我看不惯。”

  “慢慢的你就习惯呐。以后,革命胜利了,还要在全国跳哩!你相信不相信。”

  洛甫走进毛泽东窑洞,见毛泽东与贺子珍两人说得正起劲,可能在争论什么,但从二人面部表情视之,似有几分僵持,他也不好说什么,显得有些尴尬。

  毛泽东见洛甫不语,说:

  “洛甫,夜晚来访,定有要事。”

  “恩来在我窑洞,说请你过去一下,有件急事,须马上研究一下。”

  毛泽东拾起炕上的外衣,对洛甫说:

  “走,去你窑洞。”

  洛甫对贺子珍说:

  “打扰了,贺子珍同志。”

  “别客气,洛甫同志,有事你们去研究。”

  肆

  过草地时贺子珍用红绸做的背心送给的那个红军小妹钟月林的婚姻,是贺子珍于1936年在瓦窑堡撮合的,丈夫是曾经当过红军干部团政委的宋任穷。钟月林在延安分娩生下第一个孩子时,贺子珍天天来窑洞照料,钟月林感动地说:

  “子珍,你少跑点路,不要天天来。”

  贺子珍却说:

  “没关系,月林,我生过好多孩子,我知道怎么带孩子,我来帮你。”

  一天,贺子珍照料钟月林在返回窑洞路上,看见毛泽东的警卫员小李站在一孔窑洞前,心存诧异。心想,毛泽东一定在里面。而这孔窑洞,她知道里面住的是史沫特莱,她想进去看个究竟。

  贺子珍在窑洞前端详了一会,很快便推开窑洞的门,小李连阻止也都来不及了。

  贺子珍闯进窑洞,见毛泽东与史沫特莱、女翻译在那儿聊天,三人的关系极为融洽,谈兴正浓,神采飞扬。

  贺子珍脸一沉,气冲冲地站在三人面前,没有说话,窑洞里一片尴尬。

  毛泽东问贺子珍:

  “你来干吗?”

  贺子珍白了毛泽东一眼:

  “你能来,我就不能来?”

  见过世面的吴莉莉从中调解,用手拉了一下贺子珍,示意叫她坐下,站着干吗?

  气愤中的贺子珍,本来就不喜欢打扮妖娆的吴莉莉,便用劲摆脱吴莉莉的一双纤手,愠怒地大声说:

  “你少来这一套。”

  贺子珍心中有气,这气自然使在了她的手上,便猛一推,几乎将吴莉莉掀翻,吴莉莉立刻连哭带闹起来:

  “你凭什么打人?谁惹你了?”

  史沫特莱看见自己的翻译在哭,在叫嚷,也不知贺子珍与吴莉莉说了些什么话,但吴莉莉几乎被掀倒,她分明看得一清二楚。出于“正义”,她决定为吴莉莉打抱不平,便扬起手,朝贺子珍脸上重重击去,贺子珍一闪身,躲过了史沫特莱突如其来的打击。

  贺子珍被史沫特莱一拳激怒了,虽然没有打在身上,但遭受凌辱的一颗心,促使她必须还击。于是紧握拳头正准备还手,外面的警卫员听到窑洞里一片嚷嚷声,立刻冲进窑洞,发现怒气冲冲的贺子珍举手正欲还击史沫特莱,赶快劝架,他的手不好碰外国女人,只好把贺子珍双臂紧紧钳住,意思要她不要动手。竟导致瘦弱的贺子珍动弹不得,恰好让史沫特莱一拳打在她的右眼上,眼睛随之充血,红肿,周边黑了一圈。

  延安婚变(4)

  史沫特莱的盛怒好像还没平息,打了一拳还不解恨,还准备向贺子珍再作进攻的时候,毛泽东发话了,他先对贺子珍说:

  “子珍,你干什么?你疯了?”

  然后毛泽东转对史沫特莱说:

  “你有什么话,可以对我说,你不能再打。”

  吴莉莉翻译后,窑洞里的###,平息下来。

  毛泽东对贺子珍说:

  “子珍,我们回去。”说完,便扬长而去。

  贺子珍红肿着脸,跟在毛泽东后面,两人默默走着,谁都不愿说话。

  回窑洞的路上,贺子珍遇见“抗大”学员或熟人,颇难为情,头始终低着。

  毛泽东回到窑洞的第一句话问贺子珍:

  “痛不痛?是否上医院看看?”

  “不消了,过几天会好的。”贺子珍淡然回答道。

  毛泽东在窗下坐下来,翻阅堆在桌上的文件。

  贺子珍躺在炕上,被打的右眼肿得像个大核桃,心事重重。

  伍

  钟月林听说贺子珍被人打了,赶快约着邓六金、危秀英来看贺子珍。

  三人迈进窑洞,见贺子珍红肿着眼在整理家什。钟月林关心地问道:

  “子珍,听说你与主席闹矛盾,动手打了主席,被主席打了,是吗?伤怎么样?”

  贺子珍笑笑,不好意思地说:

  “是我不小心碰伤的,不要紧。”

  邓六金说:

  “有人讲,你打了那个洋女人史沫特莱,因为她在毛主席和那个女翻译之间拉关系,史沫特莱为了报复,才打了你,是吗?”

  “不要听外面乱说,没有的事。”贺子珍解释道。

  危秀英接着说:

  “又有人说,你挨了打,要好好教训史沫特莱,吓得她不敢回自己的窑洞,跑到斯诺的窑洞,和斯诺夫人一起睡觉,有这回事吗?”

  贺子珍笑了起来:

  “简直越传越神了,小道消息,为什么这样多?”

  邓六金说:

  “因为是毛主席家里闹的矛盾,所以大家特别关心。”

  贺子珍对女伴们说:

  “请你们不要相信,也替我作些解释好吗?”

  看来,贺子珍不愿让这件事扩大,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警卫员小李拎着一只鸡走进窑洞,喜滋滋地对贺子珍说:

  “贺大姐,钱希钧大姐叫我给你送只鸡来。”边说边把鸡放在窑洞地上。

  钟月林高兴地说:

  “子珍,你身体不好,好好补补。”

  贺子珍对钟月林她们三人说:

  “你们不走了,今天就在这里吃鸡,我请客。”

  危秀英俏皮地说:

  “算了!算了,一只鸡,还不够你同主席吃哩,哪有我们的份!”边说边拉钟月林与邓六金的衣袖。

  “走!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呐!”

  邓六金她们刚迈动脚步,还未走出窑洞,毛泽东回来。

  毛泽东看见几个女战士要走,笑着挽留说:

  “哎,怎么看见我来,就要走?不多待一会?”

  邓六金说:

  “主席,我们是来看贺子珍,你可别欺侮她呀!”

  “谁敢欺侮她?贺子珍的脾气,你们可不是不知道。”

  危秀英说:

  “主席,你如果要欺侮贺子珍,我们可要帮忙呀。”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

  “嗨,你们娘子军,可不要结成帮派来反对我。”

  钟月林说:

  “毛主席,如果你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可要向你提意见。”

  毛泽东拍胸脯:

  “我有不对,你们尽管批评,我毛泽东虚心接受,坚决改正。”

  邓六金她们齐声说:

  “好!”

  陆

  邓六金她们走后,毛泽东问贺子珍:

  “脸上的伤,怎么样?好些了吗?”

  贺子珍不语,一个人拎起地上的鸡,朝厨房走去。

  延安婚变(5)

  毛泽东坐在窑洞窗下处理桌上堆积的文件、材料。

  洛甫捏着一份材料进来,递给毛泽东。

  毛泽东阅后问洛甫:

  “张国焘怎么样?”

  “写了一份检讨。”

  “认识如何?”

  “我看还不深刻。”

  毛泽东轻微点了一下头说:

  “还需要帮助哇,这是一个大人物,不好办哩。”

  洛甫回答道:

  “批判张国焘,四方面军的许多高级干部,思想不通,别扭得很。”

  “别扭也要批判,要他们同张国焘划清界线。”

  洛甫进窑洞没有看见贺子珍,问毛泽东:

  “老毛,贺子珍呢?”

  “在厨房。”

  “她脸上的伤怎么样?”

  “肿消了些,不要紧。”

  “关于贺子珍受伤,外面传闻很多。”

  毛泽东眨眨眼:

  “听到一些,大都是些无稽之谈。”

  “贺子珍身体不好,长征中又严重受伤,可能影响她的心情,你就迁就一点。”

  毛泽东点点头。

  毛泽东将洛甫送来的文件签字后,还给洛甫。

  洛甫离开不久,贺子珍端着一罐炖好的鸡,从厨房走到毛泽东身边,将鸡放在小桌上。

  毛泽东有些不悦地说:

  “又是炖,老是炖来吃,鸡肉干巴巴的,嚼起来味同嚼蜡。”

  贺子珍一撇嘴:

  “炖鸡喝汤不是最有营养吗?”

  毛泽东站起来,在窑洞里踱了两步,停下来,大声说:

  “炒来吃,不一样也有营养?”

  “你的牙齿好,喜欢吃硬的东西,当然喜欢炒来吃。”

  “你喜欢喝鸡汤,用一半来炖,留一半给我用辣椒炒,不行吗?就喜欢独断专行。”

  贺子珍的脚跺了一下窑洞地面:

  “这叫什么‘独断专行’,你少给我上纲,这只鸡,本来就不大,又炒又炖,有啥搞头?”

  “上个月,为了你,已经吃过炖鸡,今天,就不能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什么事,不管大小,你都要作主,都要听你的,大男子主义,主观专断,一只鸡,怎么个吃法,你都要管。”贺子珍的情绪来了,激动起来,嘴巴也不饶人。

  毛泽东摇摇头:

  “好了!好了!我不管,你少扣帽子,今后,你怎么弄,我怎么吃,不发表意见啦,一个共产党员,一点不虚心,听不进一点不同意见。”

  柒

  毛泽东来延安后,由于地位的变化,他比过去更忙了,接触的人更多了,他虽然不是党中央的第一把手,但在实际上,起着一把手的作用。这样,他在自己的窑洞里待的时间,便越来越少了,与贺子珍的交谈,也就日渐稀少起来。

  贺子珍常常独居窑洞,感到孤单、寂寞,而身上的弹伤,又时时发作,令她疼痛难忍,她有许多话,想同毛泽东交谈,比如尽快去上海医治身体,取出一块块弹片,让身体早日康复,尽快踏上工作岗位,结束一个家庭妇女的身份。但每当提起此事,毛泽东总是说,条件不成熟,叫她耐心等等。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贺子珍面对火热的生活,怎么也沉不住气,不免对毛泽东责怨起来。这样,生活中遇到一些小事,如果意见不一致,便冲突起来。

  一天,毛泽东与贺子珍在窑洞拌嘴,毛泽东大声说:“谁嫌弃你?自己政治落后嘛?”

  贺子珍大声说:

  “政治落后,我工作能力差,连工作职务也没有,还不是你造成的,十年来,我几乎全在剪刀、浆糊、报纸、材料中度过,为了你,我作了多大牺牲,你也不想想?”

  “这也是工作嘛,革命需要,分工不同。”

  贺子珍感伤地说:

  “这些年来,一个接一个生孩子,占据我多少时间,要不是这样,我会比其他女同志差?”

  毛泽东语塞。

  想看书来第二华人书香吧

  延安婚变(6)

  一会,毛泽东说:

  “工作!你在‘抗大’学习,都坚持不了,昏倒在厕所,还能干别的工作?”

  贺子珍眼角溢出热泪:

  “还不是频繁生产,伤了身体,又挨了飞机轰炸,你不是不知道,我身子里,还留着十多块弹片。”

  “既然如此,就应在家里好好休息,不要想入非非。”

  “你不能丢下我不管。”

  毛泽东一拍桌子:

  “谁不管你?”

  住在隔壁窑洞的刘英,听见毛泽东与贺子珍越吵越凶,赶快过来相劝。

  刘英迈进窑洞,只听贺子珍生气地说:

  “这样的日子,我简直过不下去了。”

  “那怎么办?”毛泽东问道。

  刘英当即劝道:

  “主席,贺子珍,你们莫吵,莫吵,有话好好说。”

  毛泽东对刘英说:

  “刘英,你看她这个样子。”

  刘英说:

  “子珍身体不好,自然影响心情,主席,你要多原谅她。”

  “原谅,为了一点小事,她就弄得沸沸扬扬的,真难办。”

  贺子珍动气地说:

  “你嫌我不好,咱们离婚不行吗?”

  “离婚?”毛泽东看了一眼贺子珍。

  “离婚。”贺子珍红着双眼说。

  刘英赶快说:

  “不能这样,不能这样。”

  毛泽东随手找来一张纸,不以为然地说:

  “有啥稀奇,离就离嘛。”

  刘英从毛泽东手里拖过纸:

  “不准写,怎么能为了一点小事就离婚?”

  毛泽东从刘英手里夺过纸:

  “她要这样嘛。”

  “还不是你逼出来的。”

  “好了,好了,分开了,就不吵了。”毛泽东边说边随手写了一行字,签了自己的大名,朝贺子珍面前一推:

  “拿去,刘英,你可以当见证人。”

  贺子珍愤愤地盯了一眼毛泽东,当着刘英把毛泽东写的离婚条子撕了。

  出走延安(1)

  壹

  贺子珍与毛泽东的别扭,越闹越深了,两人一起在窑洞,话好像也越来越少了。毛泽东不在的时候,贺子珍总爱回忆起过去与毛泽东生活的日子,那些温馨的岁月,透过朦胧的烟尘,时不时走进她感伤的情怀,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恼人的回忆,挥之不去……

  1937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延安凤凰山窑洞前

  贺子珍忆起了井冈山茅坪八角楼的日子,她在小楼里为毛泽东整理文件、材料,并负责剪报。毛泽东温情脉脉地对她说:

  “子珍,你知道你作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吗?我们同中央的联系,中央对我们的指示,上传下达,都要通过你,你把秘书工作做好了,不光是对我的支持,也是对特委、前委工作的支持。”

  一会,她又忆起了吉安的岁月。

  贺子珍回吉安看望父亲贺焕文和母亲温吐秀。一进家门,贺子珍扑进母亲怀里,温吐秀对女儿说:

  “孩子,我有两年没有看见你了,比过去瘦多了,多住几天再回去。”

  21岁的贺子珍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贺子珍才在家里待了半天,毛泽东来了,一进屋就对贺子珍说:

  “子珍,跟我回去,怎么样?”

  温吐秀从里间屋子出来,看见风尘仆仆的女婿,喜悦地说:

  “子珍没来多久,你又赶来了,哎呀!两年没有见到你们呐,在这里,多住些时候。”

  第十九章出走延安 毛泽东碍难地说:

  “岳母,我是来接子珍的。”

  “怎么,你们要走?”温吐秀有些吃惊。

  贺子珍羞赧地对毛泽东说:

  “你不是同意让我在家里多住几天吗?怎么才半天工夫,就叫回去?”

  温吐秀知道毛泽东来一定有事找女儿,也不好强留,便说:

  “那我赶快去准备点菜,你们吃了饭再走。”

  温吐秀离开后,毛泽东悄悄对贺子珍说:

  “你走了,我一个人挺寂寞的,正好下午没事,就来看你了,顺便接你回去。”

  贺子珍羞涩一笑,指着毛泽东说:

  “你呀——你——”

  贺子珍又忆起了瑞金的生活。

  一天,贺子珍正津津有味地在看书,毛泽东对她说:

  “子珍,把这包药煎好,给总前委秘书古柏同志送去,他的脚扭伤了,不能下床。”

  贺子珍被书中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只顾看书,只听到毛泽东在说话,但不知说些啥,于是只得“嗯、嗯!”地答应着。

  毛泽东见贺子珍三心二意的,没有行动,火了,大声说:

  “你听见没有?叫你把中药煎好,给古柏送去!再为他烧点热水,烫烫脚。”

  贺子珍仍然不动。

  毛泽东发脾气了,提高嗓门:

  “你不像个共产党员,没有一点阶级感情,你再不去,我要开除你的党籍。”

  贺子珍见毛泽东火了,放下手中的书,也大声说:

  “你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共产党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你没看见我正在学习?这些事,警卫员不能干?他的老婆曾碧漪不能干?为什么一定要我干?”

  毛泽东见贺子珍有些倔,连声说:

  “好!好!好!你不去算啦!”随即呼唤一声:

  “小李!”

  警卫员小李走进窑洞,毛泽东对他说:

  “你赶快把这包药给前委秘书古柏同志送去。”

  小李接过药包,迅速离开窑洞。

  当天晚上,毛泽东在灯下处理完公务上床睡觉,发现贺子珍裹着一条红毛毯,自个儿睡,睁着眼睛,并没有睡着,时不时在床上辗转反侧。

  毛泽东一下笑了,摇摇头,轻声对贺子珍说:

  “好了!好了!我们两人,一个是铁,一个是钢,钢铁相碰,响个叮当。你要看书,同志也要关心嘛。”

  贺子珍怨艾地盯了一眼毛泽东,没有说什么,但终于敞开红毛毯迎进毛泽东的身子。

  第二华人书香吧 bsp;出走延安(2)

  一天,贺子珍从瑞金城外回来,发现桌上有一碗吃剩的炒辣椒,她闻了闻,耸耸鼻,明显感到变味了,便将毛泽东吃剩的半碗辣椒倒掉了。

  毛泽东回来,发现桌上的辣椒不见了,一边洗脸一边问贺子珍:

  “桌上的辣椒,哪里去了?”

  贺子珍一听毛泽东话里带着责问的口气,不高兴地回答道:

  “倒掉了。”

  毛泽东生气了:

  “为什么倒掉了?”

  看见毛泽东兴师问罪,贺子珍也火了:

  “喜欢倒。”

  贺子珍话激怒了毛泽东,他端起半盆洗脸水,用劲摔倒在地上,盆里的水,溅到贺子珍的裤脚及鞋上。

  贺子珍顿时火冒三丈,大声说:

  “你这是干什么?”

  毛泽东盯着地上躺着的木盆,慢悠悠地说:

  “你不是要倒掉嘛?”

  贺子珍大声地说:

  “你疯啦?”便怒气冲冲地跑出屋子。

  ……

  贰

  心情不愉快的时候,总爱回忆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不堪回首啊。而那些既甜蜜又温馨的岁月,不知怎么,却让恼人的情绪给稀释了,或躲在烦恼的后面,不予见面。其实,夫妻之间,在长期的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但身体伤残的贺子珍,孤独的时候,这些不愉快的事,总爱找她,渐渐的,她显得忧郁起来,充满惆怅。

  一天,何长工在延河畔遇见贺子珍。何长工见她消瘦的脸庞上不无抑郁,关心地问道:

  “子珍同志,你去哪儿?近来身体不好吗?”

  “去保姆家。”

  “看娇娇?”

  他们边走边谈。

  “娇娇长得可好?”

  贺子珍伤心地“嗯”了一声:“我要远行,看一眼娇娇就走。”

  何长工有些诧异:

  “娇娇还小,你要到哪儿去?”

  贺子珍瞧着远方说:

  “延安,不是我贺子珍待的地方。”

  “和主席闹矛盾呐?”

  贺子珍淡然地说:

  “老何,现在的毛泽东,可不是井冈山时的毛泽东呐,现在,人家不需要我了,我该走呐。”

  何长工劝阻道:

  “子珍,你说到哪儿去了?”

  贺子珍黯然神伤地说:

  “我和老毛结婚,都快十年了,十年来,我几乎都在怀孕、生孩子,简直没有多少时间好好学习和工作。后来,又挨飞机轰炸,一身是病。我知道,我落后了,可这又怨谁呢?唉,老天对我太不公了,我贺子珍为什么会这样?”

  “子珍同志,你放宽心些。你的情况,大家都知道。”

  “唉,老何,我真想念井冈山的日子,那时,我贺子珍干起来,多利索呀,可现在,我算什么呢?”

  何长工宽慰道:

  “你还年轻,身上的伤养好后,还可为党做许多工作。”

  贺子珍摇摇头:

  “不行啦,我这个样子,还能干什么?所以我决心到外面的大城市去,好好治一治伤再说。”

  “你走了,毛主席的生活,谁来照顾?”

  “这——我可管不了那么多,在他身边,人家看不顺眼,走了好些。”

  “子珍同志,你不能这样,你对毛主席有意见,好好找他谈谈。”

  “甭呐,一天吵吵闹闹的,生活在一起有什么好?分开一段时间好,远香近臭嘛。”

  走着走着,贺子珍来到李老乡家的窑洞前,对何长工说:

  “娇娇就在这里。”

  何长工说:

  “让我也进去看看。”

  他俩走进窑洞,李大嫂热情地对贺子珍说:

  “贺同志,来看娇娇,这几天,娇娇可乖呐。不哭不闹,特听话。”

  贺子珍从炕上抱起小娇娇,亲昵地拍抚着,热泪盈眶。

  何长工从贺子珍手里接过娇娇,看了又看,满腹惆怅。

  出走延安(3)

  李大嫂见贺子珍一双泪眼问道:

  “娇娇她娘,啥事伤心?”

  贺子珍强忍着泪水:

  “大嫂,我要离开娇娇好长一段时间……孩子托付给你,替我带好,谢谢你……”

  “你要走?”李大嫂吃惊地问道。

  “走!”

  “娇娇太小。”李大嫂关心地说。

  贺子珍无奈地说:

  “反正你在奶她,已经带熟了,不要紧,感谢你带孩子的一片恩情……”贺子珍说不下去,掉下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