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部分阅读

作品:心腹|作者:绳绳兮仙游|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0 14:17:55|下载:心腹TXT下载
  下班回到家里,杨登科依然心不平,气不顺,忍不住跟聂小菊说起吴卫东的作派。聂小菊却依然信心不减,说:“好事不在忙中取嘛,你也太性急了点。”杨登科说:“我还性急?已经两个多星期了。”聂小菊说:“就是要让吴卫东悬一阵子,悬得他不得安宁了,他才体会得出五千元的分量。”杨登科说:“五千元有什么分量?你怕是小瞧吴卫东了。”聂小菊说:“再没分量,五千元也是五千元,我们结婚那阵,你交到我手上的还没到五千元呢。”说得杨登科忍不住笑了,说:“你是说五千元相当于给吴卫东送去个老婆?”聂小菊也笑道:“你净往歪处联想。”杨登科说:“这可是你说的嘛。”

  笑过,杨登科叹口气,酸溜溜对聂小菊道:“是你不让把我们的名字告诉吴母的,如果这五千元真的什么效果也没有,看你想不想得通。”聂小菊说:“怎么想不通?权当捐了灾区。”杨登科说:“你还有几分大气。”聂小菊说:“结婚那么多年了,今天才了解你的夫人?”

  正说着话,外面忽有人敲门。聂小菊起身要去开门,杨登科把她扒开,小声说:“我去开,也许是吴卫东上门答谢来了。”聂小菊说:“你想得美。”杨登科说:“说不定他手上还拿着那部面包车的钥匙呢。”聂小菊说:“如果是他,就是来退钱的。”杨登科说:“不给车钥匙,退了钱也好,免得我天天牵肠挂肚,吃不香睡不稳。”

  可趴到猫眼上一瞧,杨登科就泄了气,两手向聂小菊一摊,说:“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来了。”聂小菊说:“哪个不该来的来了?”杨登科开门的兴致都提不起来,回身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朝聂小菊挥挥手,说:“你去开门吧。”

  聂小菊打开门,一个腰圆膀阔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肩上还扛着一个脏兮兮的大麻袋。

  年轻人名叫杨前进,是杨登科老家相邻村上的,因为也姓杨,便与杨登科叔侄相称。其实彼此并无血缘关系,只能说五百年前是一家。没有血缘关系,却还有其他的关系,所以前后不出两个月,杨前进已是第三次进杨登科家了。

  杨前进是来求杨登科给他找事做的。第一次杨登科帮他找了一家超市,是杨登科电大一位同学的朋友开的,让杨前进搞搬运。杨前进牛高马大的,力气有的是,这活对路。可工资太低,一月三百元,还不够他抽烟喝酒的,第二个月他就不干了。第二次找了一份扫街道的差事,也是杨登科一位当司机的同行介绍的,四百五一月,比在超市要强些,可扫了不到一个星期,杨前进就跟街上一位混混打了一架,那混混事后喊了一帮兄弟要做了他,他没法干下去了,只得回了乡下。想不到他现在又来了,肯定又是要找工作。杨登科电大同学求过了,同行也求过了,还去求谁给他找工作?

  又高又大的杨前进扛着麻袋站在客厅中央,像一堵墙。嘴上还甜,先喊了聂小菊一声婶婶,又喊了杨登科一声叔叔,然后嘿嘿一笑,四下张望起来。聂小菊知道他是找搁麻袋的地方,因为地板太干净了,不好意思将脏兮兮的麻袋往地板上扔。聂小菊问是什么,杨前进说是西瓜,自家地里刚出产的头批西瓜,味道挺不错的。聂小菊就让杨前进扛着西瓜去了阳台上。杨聂听见西瓜二字,作业也不做了,嚷着要吃西瓜,跟进了阳台。

  那么一大袋西瓜,估计不下一百斤。杨登科知道杨前进老家还有好几里山路没通车,他尽管一身力气,扛出山也不容易。

  不一会杨聂捧着一个大西瓜从阳台上回来了。杨前进怕西瓜摔了,在一旁躬身护着。聂小菊拿来水果刀,动手破了西瓜,大家围在桌旁猛吃起来。杨前进见这一家人狼吞虎咽的样子,忘了吃西瓜,在一旁只顾乐和。

  为了这一袋西瓜,更为了那份在心头珍藏了二十多年的未了情,第二天杨登科又带着杨前进出了门。杨登科准备带杨前进到农校去碰碰运气。农校是农业局的下属单位,杨登科跟农校的马校长打过多次交道,给陈局长开小车那阵还给他办过事,也许他会买自己的账的。

  九中跟农校的直线距离并不远,坐公共汽车要绕道转车,得花上半个多小时,杨登科就带着杨前进踏上了九中后面的一条小道。一路上两人并不怎么说话。杨前进想些什么,杨登科不得而知,他只知道自己脑袋里满是杨前进妈妈年轻时的影子。他们之间有一层特殊的关系,要不那个女人也不会让杨前进一而再再而三来找杨登科了。

  杨前进的妈妈名叫邓桂花,是杨登科小学到高中的同班同学。跟当年乡下千千万万的姑娘一样,邓桂花这个名字也有些土气,人却长得出色,无论是脸蛋还是身子骨,十里八乡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杨登科是进入初中后春心初萌,悄悄喜欢上邓桂花的。到了高中,学校离村里七八里远,两人上学放学常常走在一起。也是日久生情,邓桂花也暗中恋上了杨登科,虽然彼此之间谁也没敢捅破那层纸。

  让杨登科一辈子也没法忘记的,是村子和学校之间的那个山坳。因为坳上长着不少杨梅树,当地人名之曰杨梅坳。进入农历五月,杨梅坳上的杨梅开始成熟,两人从坳上经过,经常会忍不住爬到树上摘吃杨梅。有一天老师们要开会,学校少上了一节课,提前放了学。来到坳上,时间还早,两人便乐滋滋上了一棵满是熟果的杨梅树,狼吞虎咽起来。

  这是他们吃到的最好吃的杨梅了,肚皮填饱后,邓桂花就攀到杨登科上面的高枝,说是要摘些回去给家里人吃。到了树尖,摘了几棵杨梅,邓桂花才想起没东西好装,吩咐杨登科把她书包里的书腾到他的书包里,好用自己的书包装杨梅。

  杨登科听话地照办了,然后爬到树上去给邓桂花递书包。

  就在杨登科站在邓桂花下面,抬头上望的时候,杨登科双眼花了花,全身一软,差点要从树下掉了下去。原来邓桂花伸着双手攀摘枝头的杨梅时,她那件碎花短衫也跟着提了上去,不仅露出了半截嫩腰,连那两只雪白的乳房也大胆地露了出来。原来那个年代的女孩是不兴戴乳罩什么的,容易漏兜。邓桂花比杨登科小一岁,也有十六岁了,刚刚发育成熟,两只乳房鼓鼓的,胀胀的,仿佛两只白色的雪球,一弹一弹,似要砸向杨登科。

  杨登科好不容易才稳住了阵脚,真想伸出两只手,捧住那两只雪球,紧紧搂进自己的怀抱。可惜自己一手攀着树枝,一手提了邓桂花的书包,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干着急。开始邓桂花对此毫无察觉,催促道:“你怎么啦?还没上来?”杨登科根本就没听见上面的声音,还仰着头,双眼死死盯住那对迷人的乳房。

  邓桂花没听到动静,往下一瞧,见杨登科的眼珠周圆,目光怪异,这才意识到了什么,忙用手去抚了抚掀得老高的衬衫,罩住了春光乍泄的双乳。同时折了根枝条,一边咒着杨登科,一边在他头上猛抽了几下。

  究竟是青春年少,双方都有些难为情,此后上下学途中,两人虽然仍然走在一起,却再没以前那么坦然了,彼此之间总隔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不过人有了距离,心却贴得更近了,毕业前夕杨登科大着胆子给邓桂花写了封求爱信,发誓这辈子非她莫娶。邓桂花很快回了信,还送了杨登科一双纳得细细密密的鞋垫。那时乡下姑娘是不轻易送人鞋垫的,送了鞋垫就等于以心相许,一辈子不会有二心了。

  一年后,杨登科准备按乡下习俗,到邓家去送定亲礼时,忽然得知邓父知道了两位年轻人的关系,搜出杨登科写给邓桂花的信,一把火给烧了,并将邓桂花锁在屋子里,她一天不答应跟杨登科断绝往来,一天不放她出来。还给杨登科父母传了话,说杨登科那是老鼠想吃天鹅肉,他的女儿花容月貌,金枝玉叶,要嫁也得嫁给公社和县里的国家干部,怎么会嫁给杨登科一个当农民的?杨登科要跑到邓家去,跟邓父据理力争,杨父怕他做出傻事来,死死把他摁在家里,一步不离地守了他十天十夜。

  十天后杨登科就听说邓父已将邓桂花嫁给公社一位国家干部,也就彻底死了这条心。刚好碰上部队征兵,就去报了名。那时当兵也不像现在得花大钱请客送礼,体检一合格,杨登科就换上军装去了部队。杨登科当兵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外面打拼几年,混出个人模人样来,给邓父瞧瞧,同时也不辱没了爷爷给自己取的这个名字。最理想的当然是能穿上四个口袋的军装,那转业回到地方就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国家干部了。到了部队才知道,那里并不是捡乌纱帽的地方,想做干部其实是痴人说梦,要不了三年五载就得乖乖回农村继续修地球。农村出来的知道修地球是怎么回事,杨登科不免心灰意冷了。这时机遇来了,他被选去当了汽车兵,不久又因技术过硬做上了首长的司机,成了志愿兵,转业时才得以进了机关。

  杨登科是做上首长司机后才知道邓桂花嫁的那个丈夫也姓杨,是隔壁村上人,其实并非什么国家干部,而是公社食品站杀猪的。不过那时物资短缺,猪肉按票供应,杀猪的牛气得很,比国家干部还国家干部。邓父就是认为跟杀猪的在一起一辈子都有肉吃,才逼着邓桂花嫁给了那个屠户。只是风水轮流转,几年下来,杀猪的不吃香了,食品站解散,邓桂花男人也回家当了农民,邓父让邓桂花做国家干部老婆的愿望成为泡影。

  邓桂花男人做了农民后,还放不下当干部的架子,不愿踏踏实实修地球。在农村不修地球,只能受穷,家境每况愈下,杨前进初中毕业后,连高中都读不起。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快到了娶老婆的年龄,家里还穷得丁当响,邓桂花只得要他儿子到城里来找杨登科,希望他看在她的面子上,给他找份事做做,赚点钱以后好讨老婆。杨登科觉得自己暂时虽然还不是干部,但比邓桂花的男人要有出息得多,能给杨前进找个工作,自己也有面子,便动用了能够动用的关系给杨前进找工作。不想前面两次工作杨前进都丢掉了,杨登科想不再管他的事,又念着过去与邓桂花那份旧情,只得又带着杨前进出了门。

  杨登科沉默着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后面的杨前进也不敢吱声,只管亦步亦趋跟着。也不知怎么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杨登科只要一想起邓桂花,还隐隐地觉得有些心疼。这毕竟是他的初恋,杨登科才那么刻骨铭心。按说人到中年了,经历过见识过的人和事已经不少,可再要让自己这么耿耿于怀,却根本不可能了。原来人这一辈子,不管活多久,不管多风光,初恋却永远只有一次。杨登科也就越发觉得那份感情的弥足珍贵,忍不住向杨前进问起他母亲的情况来,其实几个月前杨前进第一次来找他时,他就已经问过的。

  杨前进嘴讷,又吞吞吐吐将原来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不过这一回,杨前进一边说着自己的母亲,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说:“杨叔叔,这是我母亲特意让我带给你的。”

  杨登科掉头一瞧,竟然是一双鞋垫,一双城里人早已不怎么用的鞋垫。

  杨登科将鞋垫捧在手心,低头瞧了好一阵。他第一眼就看了出来,这双鞋垫跟当年邓桂花送给他作为定情物的那双鞋垫,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式样还是那样大方好看,针脚还是那样细密精致。杨登科顿时就百感交集了。

  不觉得就到了农校。

  农校可是正儿八经的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充足,不会太抠门,杨前进若能到里面去做份工,四五百一月估计问题不大。而且学校管理比较规范,在里面不会出什么乱子。主要还是陈局长在位时,杨登科为农校马校长帮过不止一次两次的忙,也许马校长记忆力不是太差,还能记得一些。比如当年他要找陈局长申请经费或要个职称指标什么的,都是先跟杨登科联系,等杨登科跟陈局长说好,告诉他陈局长的具体位置后,他才采取行动,所以每次都没有扑空过。为此马校长很是感激杨登科,曾拍着胸脯对杨登科表态说,有什么事尽管找他就是。以前杨登科也没什么事,从没找过他,现在要他在学校给杨前进安排个临时工做做,想必他会讲旧情帮这个忙的。

  走进农校行政大楼,正好马校长在校长室上班,见了杨登科,便很客气地过来跟他握手,将两位让到沙发上坐了。杨登科将杨前进当做自己的侄儿介绍给马校长后,也不绕弯,直接说明了来意。马校长说:“杨科你是我们的顶头上司,也清楚学校情况,今年生员下降得厉害,经费特别困难,正在清理临时工,这事确实有些难度。”

  杨登科心中有些不快,觉得马校长是编了理由搪塞自己。正想提醒他不要把过去陈局长在位时的事忘得太干净了,马校长又开了口,说:“不过话又说回来,杨科可是我的老朋友了,过去为我们学校办过不少事情,这个忙能帮不能帮我都是要帮的,何况是杨科你亲自跑了来,那我更是要尽力而为的。”

  听马校长说得这么恳切,杨登科觉得这事有些戏了,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只听马校长又说道:“是这样的,我一向反对一把手一人说了算的家长作风,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点的事情都要征求分管领导和部门意见。恰好这几天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出差去了,这事还得跟他通通气,他回来后我跟他打声招呼,再报告给你,怎么样?”

  杨登科心里就踏实了,想不到今天这么顺利,看来杨前进有些运气。便连连称谢,拿了纸笔要给马校长留电话号码。马校长说:“杨科你的电话还要留?我早就烂熟于心了。”杨登科想想也是,过去他往自己手机和家里打的电话还少么?

  吃了定心丸,两人高高兴兴出了农校,只等马校长打来电话,叫杨前进去做事就是了。

  回到九中,要进屋了,杨登科忽然想起身上还揣着杨前进妈妈送的鞋垫,又下了楼。他进了自家煤屋,打开墙边的旧柜,然后掏出鞋垫,在上面吻吻,夹到电大时学过的课本里。

  四

  一个星期眼睛一眨就过去了,杨登科一直没接到马校长的电话,心想马校长怕是把号码弄丢了,那天说是烂熟于心,八成是吹牛的,毕竟那么久没联系过了。就给马校长打了一个电话过去,问要不要把电话号码告诉他。马校长懂得杨登科的意思,说后勤副校长还没回来呢,要杨登科别急。杨登科只得盼望那个后勤副校长早点回来。

  又过了一个多星期,还没有马校长的回音。杨登科不指望马校长主动打电话了,究竟是你求人家,不是人家求你,他有什么义务给你打电话,把临时工送到你手上来?杨登科又试探着打电话找到了马校长。马校长说副校长回是回来了,不过这事看来有些为难,好几个家属包括几位校领导的老婆孩子都想在学校里做事,一时不好开这个口子。

  杨登科心里来了气,你这不是耍我杨登科么?正要摔电话,马校长在那头给杨登科出点子道:“农校归口农业局政工科直管,你能不能让蔡科长给我写个条子什么的,我有了尚方宝剑,也好堵学校其他人的嘴巴,这事恐怕就好办些了。”

  杨登科的气就消了不少。

  如今找个工作哪怕是好点的临时工,也比找个老婆还难,不是打几个电话说几句好话就能解决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马校长也是有自己的难处,才给自己出了这个主意。

  杨登科只好硬着头皮,回头去找蔡科长。想起陈局长下台后,自己成了大麻风,谁都躲着,蔡科长跟吴卫东一样,更是不想接近自己,还不知道他会不会买账呢。

  走进政工科,蔡科长正在兴致勃勃上网聊天。杨登科不好打扰他,坐在一旁干等。人不求人,一般高大,人一求人,卵短三寸。这是俚语,粗是粗俗了点,却是人之常情,谁都有过这样的感触。杨登科深谙其理,所以还耐得住性子。

  好不容易挨到蔡科长过足瘾,打着哈欠下了网,又关掉了电脑,杨登科这才涎着脸说明了来意。蔡科长先没吱声,只管笑,也不知他笑什么。没法子,现在你要求人家,所以杨登科也只好跟着蔡科长笑,笑得尴尬而难受。杨登科心下暗忖,身边没有镜子,若对着镜子瞧瞧,自己这副卵样,肯定面目可憎,惨不忍睹。

  笑过,蔡科长才说道:“这个姓马的,就知道来这一手。”杨登科也没听明白蔡科长的话,傻瓜一样盯着他。蔡科长又说道:“我已经给姓马的写过好几回条子了。”

  望着蔡科长脸上得意的笑,杨登科心想,这个姓蔡的还挺有权威的,有那么多人来找他写条子。要知道在机关里,有时权威人士的条子甚至电话,往往比正式的红头文件还要管用得多。

  蔡科长当然不可能有太大的能耐,但杨登科很清楚,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他打个电话,写个条子,也是吓得倒人的。杨登科于是挤出一脸的笑,讨好蔡科长道:“麻烦蔡大科长给我也写一个吧,以后您老人家有什么用得着我杨登科的地方,我给你当牛做马都行。”蔡科长说:“好吧,就给你写一个,至于管不管用,我可不能打保票哟。”

  手中有点权力的人,人家求他办事时,都是这么个口气。杨登科乐滋滋道:“我知道蔡科长一字千金,肯定管用。”

  蔡科长于是问清了杨前进的名字,拿笔几下写了一个条子。杨登科拿过去一瞧,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写着:请马校长解决我局杨登科同志侄儿杨前进临时工为荷。后面还郑重其事地落了蔡科长自己的大名和年月日。

  口袋里装了条子,杨登科心里自然对蔡科长又是一番感激。还骂自己过去错怪蔡科长对自己不冷不热,其实他还是愿意帮忙的。一个人究竟过不过得硬,平时是无法衡量的,看来只有到了关键时刻才看得出来。

  可最后,杨前进还是没能到农校去做事。几天后马校长打电话到司机班,说原想有了蔡科长的条子,这事应该没问题了,谁知那些也想要学校安排亲属做事的老师天天找校领导纠缠,说姓蔡的算个什么鸟?农校还是个团级单位呢,他一个小小科长,有什么资格对学校发号施令?校务会迫于压力,一直定不下杨前进做临时工的事。连蔡科长的条子都不起作用,他也没办法了。杨登科哭笑不得,也不好强逼马校长,就是逼也逼不出结果。却还得口口声声感谢他为此事费了大劲。马校长连说这是他应该做的,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他就是。

  听这口气,好像他已经为杨登科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似的。

  挂了电话,杨登科才觉得有些不对劲。他如果给你办了事,有恩于你,感谢他属于情理之中,现在他什么都没给你办,你感谢他干什么?是不是感谢得有些冤枉?杨登科一脸自嘲和无奈,觉得这确实太滑稽了点。

  老郭这时出车回来了,见杨登科脸色有些灰暗,而司机班这一下又没有其他人,就问他:“你在生墙壁的气还是生窗户的气?”杨登科就把到农校去给杨前进找临时工,又根据马校长的主意到蔡科长那里拿了条子,可最后还是没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了说。老郭就笑起来,说:“你被姓马的当猴子耍了。”

  杨登科怔怔地望着老郭,一时也没明白过来。

  老郭就告诉杨登科,马校长纯粹是拿蔡科长的条子来搪塞他的。这已是姓马的惯用手段了,每次有人找他办什么事,关系不一般的,他做主就给办了,关系不怎么样的,他嘴上都答应着,拖一段时间才说办不了,要人找蔡科长写条子。找蔡科长的人还没赶到农业局,他已先给蔡科长打了电话,要他帮忙应付应付。当事人拿了蔡科长的条子送到他手上后,他先拖上一段,拖得当事人没了脾气,才打电话,说蔡科长的条子都不起作用,这事他再没法子了。老郭还说,蔡科长起码帮姓马的写了不下十张条子了。这样显得姓马的费了心尽了力,当事人虽然达不到目的,却还得感激他。

  杨登科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弄了大半天,事没办成,自己却还要莫名其妙地感谢人家。又想起当时找蔡科长写条子时,他脸上的笑就有些异样,原来事出有因。杨登科也是百般无奈,怪只怪自己没有了后台,谁也不再把你放在眼里。如果陈局长还在台上,他杨登科还给他开着小车,姓马的还会这么对待自己吗?恐怕自己还没开金口,他就主动找了来,把事给你办得妥妥帖帖了。

  老郭见杨登科半晌没放个屁,说:“登科,凭你现在这个样子,想给你侄儿找个好点的事做,恐怕不那么轻松,你得先把自己的事情解决好了再说。”杨登科苦笑笑,说:“我也懂得这个道理,可现状如此,我有什么办法呢?”老郭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一个大活人,总不能被自己的尿憋死吧?”杨登科嘘口气,吱声不得。

  杨登科也没了信心再给杨前进找工作,劝他回去算了,说叔叔没这个能耐。杨前进眼里就红红的了,说只怪自己没争气,前面找的两次工作都弄丢了,如果就这样回去,他妈恐怕是不会让他进屋门了,这是他出门时他妈当他面说过的话。杨登科也是没法,只得让杨前进还呆几天,他再想想路子看。

  杨登科又带着杨前进跑了几个地方,有硬关系的地方不需要临时工,需要临时工的地方关系不硬。杨登科无计可施,垂头丧气去了农业局。

  这段时间局里工作多,老郭他们都在外面出车,司机班里空荡荡的,杨登科连说话的对象都找不到一个。心里更加不是滋味,只有独自坐在椅子上生闷气。当然是生自己的气,只恨自己没有卵用,连杨前进的临时工这么一点小事都办不来。又想起让杨前进这么一个又高又大的年轻人闲在家里,也不是个办法,看来只有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打发他回家了。

  正在沮丧,吴卫东从门外进来了。杨登科眼前一亮,心想是不是那五千元生效了?要不他在司机班里,吴卫东是决不会进来的。

  果然跟那五千元有关。吴卫东终于弄清楚那是杨登科所为了。杨登科悄悄佩服起聂小菊来,她分析得太准了,五千元不是个大数,可也不是个小数,搁到谁手里都会掂量掂量的,何况是吴卫东这种谨小慎微的人,不往心里去,还不是那么容易。

  看来吴卫东确是往心里去了,所以才找到杨登科这里来了。

  进屋后,吴卫东先将身后的门关上,然后过来坐到杨登科前面,将腋下的包夹紧点,轻声说道:“杨科,感谢你对我父亲的关心!”

  好不容易才用五千元换来吴卫东一句感谢,看来这世上还是钱管事呀。杨登科暗想吴卫东既然还知道感谢,那么总得给你安排点事情做做了吧?这几个月杨登科算是受够了无所事事的罪过了,那跟行尸走肉可没什么区别。杨登科说:“吴主任你说哪里去了,你是我的领导,你的父亲还不是我的父亲一样?”

  这话说得有些肉麻,杨登科自己也感觉出来了。可再肉麻,也要人家吴主任同意你肉麻呀,这比连肉麻的机会也没有要强些吧?

  杨登科还没来得及去麻,吴卫东又开了口,他说:“你的心意我领了,可你的做法有些不妥。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在一个战壕里战斗了那么多年,完全用不着来这一套嘛。你这可是要我犯错误了。”

  吴卫东能把你当成是一个战壕里的,也是对你的抬举了。杨登科还以为吴卫东这是说的客气话,究竟是五千元钱,他总不好客气话都不说一句就笑纳了吧?杨登科说:“吴主任真喜欢说笑话,这点小意思也会让你犯错误,那机关里还到哪里去找没犯过错误的人?”

  这么说着,杨登科脸上又堆满了谄笑,好像不是他送了人家钱,而是人家送了他钱一样。

  只是这天杨登科的笑脸没赔出理想中的效果,只听吴卫东说:“不犯错误我也不能要你的钱,我吴卫东可不是那种爱财的人。”

  杨登科想,吴卫东这就有点标榜自己了。不是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么?滚滚红尘,茫茫人世,谁找得到不爱财的?要说不爱财,除非你不是凡人,不食人间烟火。其实不食人间烟火也做不到,人死后做了鬼,不是还等着活人给他烧冥钱么?

  谁知吴卫东这回并不仅仅标榜自己,他还拿出了行动。他从包里取出那个杨登科十分熟悉的大信封,往桌上一放,说:“还是你自己留着用吧。”起身出了司机班。

  杨登科脑袋里一片空白,一时不知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原想钱多了又不要喂饭,吴卫东犯不着跟钱过不去,顶多也就道貌岸然批评你两句,然后给你安排部旧车开开,这事也就两抵,谁也不欠谁了。想不到吴卫东竟会来这么一手,倒是杨登科始料未及的。

  杨登科连瞧一眼信封里面的钱的欲望都提不起来,将信封往身上一塞,一脸茫然地回了家。聂小菊正在忙晚饭,见杨登科神色不对,问他出了什么事。杨登科没力气说话,把信封往她手上一扔,仰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发起傻来。给杨前进找工作,落得个处处碰壁,杨登科还能忍受,可连拿着亮花花的钞票去送人,都送不出去,这打击也太大了点。

  在这个世界上,杨登科不知道自己还能否做成一件像样点的事来。一种男人最害怕也最不愿意面对的失败感笼罩着杨登科。

  聂小菊打开信封,拿出钞票瞧了瞧,也感到有些困惑。她弄不懂吴卫东是哪根神经出了毛病,连这样熏人眼睛的钞票也打动不了他。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怎么鬼也有不肯推磨的时候了?不过聂小菊并不傻,很快就明白过来,吴卫东是不愿为了这区区五千元,冒与杨登科接近而遭康局长猜忌的风险。

  五千元送不出去,就意味着杨登科的处境一时还无从改变。聂小菊很替杨登科感到着急。可惜自己只是学校一名普通教师,也爱莫能助啊。作为一个女人,聂小菊能做的也就是多关心体贴丈夫,减轻一点他心头的失败感。晚饭过后,杨聂和杨前进都睡下了,两人进了大卧室。聂小菊偎进杨登科怀里,风情万种地去撩拨他。

  聂小菊长相身材都不俗,别看孩子都十多岁了,却风韵犹在。杨登科因为心里喜欢聂小菊,尽管是老夫老妻了,平时行使夫妻之道时还是挺有激情的。特别是碰上聂小菊主动的时候,杨登科的情绪来得更快。

  今晚却有些例外,聂小菊费了好大的劲,杨登科好像课堂上那些心不在焉的差等生,老是跟不上趟。不过聂小菊确是有一套的,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还是将杨登科调动起来了。谁知到了紧要处,杨登科又缩头乌龟一样变得不中用了。男人最尴尬的就是这样的时候,杨登科无地自容,恨不得甩自己两个耳光。

  聂小菊本来是想消解杨登科心头的郁闷的,不想这一招也失了灵,只得退而求其次,好言相慰,要杨登科不必过于在乎吴卫东。杨登科没吱声也没动弹,躺在聂小菊身边,像一只失去了知觉的冬眠的癞蛤蟆。聂小菊劝慰了一阵,见杨登科没有什么反应,搬过他的脑袋一瞧,他已是一脸的泪水。

  聂小菊心里一酸,将杨登科往怀里搂紧点。

  五

  第二天早上一家人围在桌边吃早餐时,杨登科对杨前进说:“前进,叔叔没用,没能给你找到工作。再这么瞎忙下去,难得有个结果,还不如你先回老家呆一阵子,我在城里再慢慢给你找,找好了通知你。”杨前进这段时间跟杨登科跑了不少地方,知道找工作的难处,只得听杨登科的,准备回家去等消息。

  早餐后杨前进要到车站去坐车,跟杨登科一同出了九中的大门。因农业局和车站是一个大方向,两人一起走了一段。杨登科有些内疚,又反复给杨前进作了解释。

  正说着话,有一部三菱警车从身边开了过去,杨登科一看是钟鼎文的车号,心想车站和城西派出所相挨,何不让他顺便将杨前进捎过去。立即掏出手机,调出早就输在卡里的钟鼎文的名字,连忙揿了绿键。那边很快就通了,钟鼎文见是杨登科的号子,说:“你在哪里?”杨登科说:“还能在哪里?就在你车子后面。”

  钟鼎文刹住车子,瞥瞥后视镜,见杨登科果然就在后面不远,便将车靠了边。

  两人上了车,钟鼎文说:“原来你是想坐我这不要打票的方便车。”杨登科说:“纳税人的车,你天天方便,我也方便一回嘛。”钟鼎文说:“心里不平衡了吧?那你并不是纳税人,而是吃税人,你给我下去,找一个纳税人上来。”杨登科说:“要么就不让我上来,既然上来了,想要我下去,那就由不得你了。”

  警车很快上了正轨。钟鼎文说:“真拿你没法。快说,到哪里去?”杨登科说:“跟你一个方向,车站。”钟鼎文说:“出差去?”杨登科说:“送侄儿坐车回乡下。”

  杨登科忽然想起在钟鼎文那里借的三千元钱,说:“鼎文,今天也没想到会碰上你老人家,没带钱在身上,不然那三千元也该还你了。”钟鼎文说:“等会儿下车,你别忘了数今天的车费就行了,至于那三千元,小菜一碟,以后再不要说这个还字,听着不舒服。”

  杨登科知道区区三千元,对于钟鼎文来说不算什么,他晚上带着兄弟们多到花街柳巷跑两趟就出来了,可再怎么也是人家的钱,借是借,还是还的,便说:“亲兄弟明算账嘛,你要让我以后在你面前抬不起头来?”钟鼎文说:“你也说得太难听了。”便转换了话题,说:“最近在忙些什么?”杨登科说:“也没忙什么,天天给侄儿找临时工,找了半个多月了,也找不着,所以今天让他先回去,以后找着了,再通知他也不迟。”

  听杨登科这么说,钟鼎文回头瞥了瞥杨前进,说:“你这侄儿又年轻又高大,还找不到事情做?”杨登科说:“你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你给他找份工作试试看?”钟鼎文鼻子一哼,说:“登科你也太小瞧你这位老同学了。”又问杨前进道:“你有什么特长没有?”

  还没等杨前进张嘴,杨登科先苦笑笑,说:“他要有特长,不早有着落了,还用得着你大所长来操心?”钟鼎文说:“我又不是问你。”杨前进这才嗫嚅道:“没什么特长。”钟鼎文说:“那你有什么想法没有?”杨前进说:“也没什么想法,只要给开工钱就行。”

  杨登科也是跟钟鼎文随便说说这事而已,并不真的巴望他给杨前进找什么工作,不想钟鼎文还真当作回事,胸脯一拍,说:“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见钟鼎文也不像是开玩笑,杨登科心想,都说现在当警察的手眼通天,也许找份临时工在杨登科这里千难万难,到了钟鼎文那里还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杨登科说:“钟大所长你是不是马三立,逗我玩吧?”

  钟鼎文不理杨登科,问杨前进:“你要一个月多少工资的?”

  城里的警察,杨前进今天是第一回见识,但乡里的警察他是早见识过的,知道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还没有做不到的事。而眼前这个派出所所长,杨前进第一眼就看出来了,凭他那不凡的派头和口气,决不是杨登科那样的草包。杨前进心里升起一线希望,说:“我一个农村人,没什么高要求,有四百五百一月,也就心满意足了。”

  钟鼎文头一点,说:“那我给你找个六百元一月的工作。”

  前面说过,贵都市是个农业大市,经济落后,就业形势差,下岗工人和进城的农民比空中的蚊子还多,什么岗位都有人占着,还到哪里去找六百元一月的临时工?这个钟鼎文看来八成是信口开河的。杨登科心里正在嘀咕,不想钟鼎文偏偏还要问他:“六百元一月,登科你有意见没有?”杨登科还能有什么意见,说:“哪里有这样的临时工?”钟鼎文说:“这

  就用不着你操心了。十天之内给你搞定,行不?“

  钟鼎文许下宏愿后,又建议杨登科别让杨前进回去了,有了消息好随时叫杨前进去跟用人单位见面。杨登科想,钟鼎文若能在十天之内把问题解决,杨前进自然也就没有必要来回奔波,给交通事业做贡献了,便让钟鼎文将车调了头,送杨登科回了九中。

  聂小菊下班回到家里,见杨前进还没走,一问是杨登科的同学城西派出所所长钟鼎文答应给他找工作,也很高兴,对杨登科说:“做派出所所长的都很有能耐,这事绝对没有半点问题了,也算是去了你一块心病。”

  杨登科的情绪也随之好起来,心头那沉沉的阴霾慢慢稀释了。

  人就是这样,压抑久了,一旦心情好转,体内有些东西就蠢蠢欲动,让你想有所作为。晚上杨登科变得很昂扬,跟聂小菊狠狠地疯狂了一回。事后还激情不退,又紧拥着温存了一阵。人就是这样,失而复得的东西总是显得格外珍贵,聂小菊兴奋得脸上的红潮久久未退。

  温存够了,还没有睡意,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他们好久没这么开心地聊过了。

  聊着聊着,又聊到了给吴卫东送钱的事。聂小菊说:“吴卫东不就是一个小小办公室主任么?没有他,你杨登科难道不在农业局呆了?”

  杨登科觉得聂小菊的话不无道理,在她那亮丽的春光荡漾的额上吻吻,轻声叹道:“话虽如此,可现在司机班归吴卫东直管,他要将你捂着,你能蹿得多高?”聂小菊说:“司机班归他直管,那他又归谁直管?再大的官都有人管着,何况吴卫东一个科级干部。”

  杨登科知道聂小菊的意思,却无奈道:“一级管一级,他这一关你都过不了,你连车子都没有开,天天在司机班里闲着,哪还有机会接触直管吴卫东的人?”聂小菊说:“那也不见得。吴卫东不敢接近你,是因为他还身处人下,有所顾忌,农业局里总还有无所顾忌的吧?”杨登科说:“谁无所顾忌?”聂小菊说:“康局长呀。”杨登科直摇头,说:“康局长跟陈局长是对头,我就是给陈局长开过车,他才把我当成另类的。”

  聂小菊从杨登科怀里滑出来,将身子放平,望着黑暗中的屋顶,说:“你曾给陈局长开过车,康局长把你看成是他的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陈局长已经下去半年多了,你一个司机,又不可能对他当局长的构成什么威胁,他犯得着天天把你当成敌人来提防吗?你别把自己当成康局长的假想敌人了,你也没想过,你有这个资格么?”

  这话让杨登科陡然一震。

  杨登科觉得再不能这么高估自己了。他心里不免活络起来,寻思着要不要把目标放高一点,把胆子放大一点,直接盯住康局长本人。世上的事情那是没个准的,说不定在小领导那里办不到的,到了大领导那里相反容易办成。关键当然是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主动,用时髦话说叫密切联系领导,总不能让领导主动向你投怀送抱吧。

  两人开始策划起如何向康局长靠拢的事宜来。可策划来策划去,觉得送烟送酒招人耳目,送金银首饰或古董珍玩,又怕假冒伪劣,弄巧成拙,看来还是拿钱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