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疗程后可做x 线造影复查。如胃的位置已复原,应停止用药;未复原,可再进行第二疗程。
'功 效' 除湿通络,敛肺涩肠。用治胃下垂。
'验 证' 据编者调查、观察,多名患者用上方治愈。
'备 注' 据《老年报》 介绍,采用此方治疗期间,应注意:1 治疗不宜在寒、署天进行,一般以室温在20c左右较好。2 治疗期间应适当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适当减少茶、汤的饮用童,少吃水分量多的食物,饮食以少量多次为好。3 禁房事。4 热敷时腹? 部可能出现较强的牵拉感,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个别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应引起注意,过敏者应停用。5 吐血的病,人及孕妇,不宜采用此法治疗。
3 .加味积术汤治胃下垂
'方 剂' 枳实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
'加 减' 消化不良者加生三仙各10克,同煎。
'制用法' 煎l5oml,日3次,食前半小时服之。
'功 效' 主治胃下垂弛缓无力、排空时间延长、水饮停留、上腹胀满、动摇有声(震水音)。
'验 证' 周某,女,33岁,就诊日期:1980年5月6日。患者上腹胀,满,食后明显,纳差乏力1年余。曾住院诊断为胃下垂,近来;上腹胀满加重,食后更甚,乃予上方加生三仙煎服,服2周后胀满减轻,4周后食后无不适,胃纳增加,体力亦好转。
'备 注' 枳实理气开胃、消食除满,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时胃肠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能使胃肠收缩节律有力。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和中,现代药理研究有增加体重,增强肌力的作用,生姜温中化饮、理气健胃,故三药合用相得益彰,能提高疗效。加强腹肌锻炼,,忌食油腻不易消化之食物。
4 。 蓖倍膏治胃下垂
'方 剂' 蓖麻子仁98% ,五倍子2%。
'制用法' 将蓖麻子外壳剥去,除瘪的,灰的,选用饱满而洁白的仁。将五倍子去除灰屑,研成细末过筛,然后将蓖麻仁和五倍子末按上述比例混合均匀,打成烂糊,制成每颗重约10克,直径1。5厘米的药饼收贮备用。成人每人用量1粒,点准百会穴(剃去一块头发,与药饼等大),将药饼紧贴百会穴上,用纱布绷带固定,不使移动。每日早、中、晚各1次以搪瓷杯盛半杯开水、将杯底置于药饼上进行热熨,每次10次钟左右,以感觉温而不烫伤皮肤为度。一次贴上药饼,可5昼夜不换。如第1次治疗完毕,自觉症状未见好,休息1天后,进行第2次治疗,一般以10天为度。
'功 效' 收敛固脱。
'备 注' 引自1974年《四川中草药通讯》 (3) 本方对子宫脱垂,脱肛也有一定疗效。
'验 证' 坚持用药,效果甚佳。余精心治疗6例,显效28例,好转18例,有效率为75。4%。
5 .二麻膏治胃下垂
'方 剂' 蓖麻子仁10克,升麻粉2克。
'制用法' 将蓖麻仁捣烂如泥后拦人升麻粉,制成直径2厘米,厚1厘米圆饼备用。将患者百会穴周围(直径2厘米)头发剃掉后,上置药饼,用绷带或其它方法固定。敷药后让患者取水平仰卧位、宽松裤带,将盐水瓶(80c)熨烫药饼,每日3次,每次3分钟。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 天,休息1天后,更换药饼。10天为l疗程。治疗以饭后2小时进行为宜。
'功 效' 升提固脱。
'验 证' 治疗268例。痊愈105例,显效70例,好转7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4%。
'备 注' 引自1987年,《上海中医药杂志》(8)。心脏病、高血压、呕吐、咯血患者及孕妇忌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暴饮幕食,不作剧烈运动,禁止房事。药饼切勿内服。以防中毒。如果胃的位置已在骼嵴连线6厘米以上,症状基本消失,则不需继续治疗。用药后患者胃蠕动增强,上升感越明显,疗效越好;个别患者用药后有恶心、胸闷、小腹牵拉性或撕裂样疼痛,一旦停止治疗,症状即消失。
6 .云芩、党参治胃下垂
'方 剂' 云芩25克,党参、黄芪、山药、当归、山楂各15克,柴胡、郁金、白术、枳壳、鸡内金各12克,升麻、陈皮、甘草各9克,大枣10枚。
'加 减' 若痛甚者,加元胡12克;若肝脾下垂者,加鳖甲31克,若溃疡者,加白岌12克,乌贼骨15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l剂。
'验 证' 用上药治疗胃下垂103例,其中痊愈者54例;显效者25例;有效者22例;无效者2例。用本方治胃下垂5…8cm的患者,一般服药15剂即可获痊愈。
7 .肉桂等治胃下垂
'方 剂' 肉桂1克(刮去粗皮),炒五倍子2克,炒何首乌3克。
'制用法' 将上药分别研为细末,混匀,每日1剂,用凉开水送服,20天为1个疗程。
'验 证' 用上方治疗胃下垂患者60多例,用药l…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正常,部分患者经x线复查,胃体上升3…5cm 。
8 .鲜仙人球瘦猪肉治胃下垂
'方 剂' 鲜仙人球50…60克,瘦猪肉30…50克。
'制用法' 先将瘦猪肉剁碎制成肉饼后,与仙人球一起煮熟,晚上睡前顿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验 证' 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肠例,均获治愈。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20例;2个疗程治愈者13例;3个疗程治愈者3例。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9 .西洋参等治胃下垂
'方 剂' 西洋参5…8克(磨汁冲服),生黄芪20…30克,白术、升麻、枳实、青皮、女贞子、枸杞子各10…12克,砂仁、甘草各8…10克。
'加 减' 若伴湿热者,加川黄连6…8克,苍术10…12克,藿香10克;若伴气滞者,加苏梗、广木香各6…9克;若伴溃疡者,加乌贼骨20克,白芨15克;若中气下陷者,加葛根15…20克,炙甘草10…12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0剂为1个疗程。
'验 证' 用上药治疗胃下垂患者101例,其中治愈者(胃下垂恢复正常,主症消失)95例;显效者(主症基本消失,胃上提3 …5cm 以上)4例;无效者(治效前后无明显变化)2例。服药期最短者l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
10 。 黄芪首乌治胃下垂
'方 剂' 生黄芪25克,何首乌、全当归、鸡血藤各15克,柴胡20克,炒葛根、升麻、山萸肉、香附各12克,生甘草10克。
'加 减' 若患者口苦泛酸者,加吴茱萸、川黄连各8…10克;若患者口淡无味者,加焦三仙、藿香各10…12克;若大便秘结者,加郁李仁、生川军(后下)各8 …10 克;若大便稀溏者,加怀山药、生薏苡仁、茯芩各10…15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早、中、晚3 次口服,半个月为l个疗程。
'验 证' 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45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40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2例。
十八、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以起病急,呕吐,腹泻,腹痛为主症,多发生于夏秋季,其发病原因多由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饮食不洁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临床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1 .龙眼核治急性胃肠炎
'方 剂' 龙眼核(即桂圆核适量。
'制用法' 将龙眼核焙干研成细粉。每次25克,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
'功 效' 补脾和胃。治急性胃肠炎。
'验 证' 张xx ,女,46岁,患胃肠炎,多次用药疗效不佳,后用上方数次,即愈。
2 .枣树皮红糖汤治肠胃炎
'方 剂' 枣树皮20克,红糖15克。
'制用法' 水煎去渣,加红糖调服,每日1次。
'功 效' 消炎,止泻,固肠。用治肠胃炎、下痢腹痛、胃痛。
'验 证' 赵xx ,男,50岁,经医院检查患肠胃炎,用上方5日好转,10日即愈。
3 .梅连平胃汤治胃肠炎
'方 剂' 乌梅15克、黄连10克、秦皮3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加 减' 泄泻次数多,日久不减者加罂粟壳10克同煎。
'制用法' 每天1剂煎2遍和匀,日3次分服。
'功 效' 乌梅收敛涩肠;黄连、秦皮清热燥湿;苍术健脾胃、厚朴导滞、消除胀满;陈皮理气和中;炙甘草、姜、枣调和脾胃,本方苦寒清热燥湿,芳香理气健脾同用,故肠炎久延,脾虚而湿热留恋者宜之。
'验 证' 张、x ,女,35岁。就诊日期:1980年9月10日。2个月来患者腹泻日3…4次,大便带粘液,伴腹胀腹痛,屡治不愈,予上方煎服3剂,腹泻次数减为日l…2次,服6剂后大便成形,每日l次。
'备 注'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此。
4 .大蒜头治腹泻不止
'方 剂' 大蒜2头。
'制用法' 烧灰存性,煮水服之。
'功 效' 解毒,消炎。
'验 证' 经读者反映,效果理想。
5 .番薯藤治急性胃肠炎
'方 剂' 番薯藤60…90克。盐少许。
'制用法' 将番薯藤加盐炒焦,冲水煎服。
'功 效' 解毒,消炎。用治急性胃肠炎之上吐下泻。
'验 证' 马x ,女,36岁,患急性胃肠炎,用上方治愈。
6 .羊肉秫米粥开胃健力
'方 剂' 羊肉100克,秫米(高粱米)100克,盐少许。
'制用法' 羊肉切丁,同秫米共煮粥食。
'功 效' 补虚开胃。治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
'验 证' 《健康保健》杂志介绍效果良好。
7 .牛肉砂仁汤健脾开胃
'方 剂' 牛肉1公斤,砂仁5克,陈皮5克,生姜15克,桂皮3克,盐少许。
'制用法' 先炖牛肉至半熟,然后将以上各味共炖烂,服前加盐调味,取汁饮用。
'功 效' 健脾醒胃。常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久服能增进健康。
'验 证' 读者反映效果良好。
十九、胃脘痛
胃脘疼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饮食不调、情志刺激、脾阳素虚、感受外寒、胃火和降所致。临床常用有效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1 .炖猪肚治胃脘隐痛
'方 剂' 猪肚(猪胃)200克,鲜姜50克,肉桂5克。
'制用法' 猪肚洗净切丝,同姜与肉桂放在碗内,隔水炖至熟烂,分2次吃完。
'功 效' 补益脾胃。疗脾胃阳虚或胃寒所致的胃脘隐痛、喜热畏寒、吐清水、口淡不渴等。
'验 证' 据多名患者反映,用上方效果奇佳。
2 。 土豆治胃脘隐痛不适
'方 剂' 土豆(不去皮)250克,蜂蜜少许。
'制用法' 将土豆洗净,切成丁,用水煮至成粥状。服时加蜂蜜。每日晨空腹食用,连服半月。
'功 效' 和中养胃。用于胃脘隐痛不适。
'验 证' 孙xx ,男65岁,久犯该病,后常食上方,渐愈。
'备 注' 禁用发芽的土豆,吃后轻者导致泻痢,重者中毒呕吐,应特别注意。
3 .白砂糖水治中虚脘痛
'方 剂' 白砂糖150 克。
'制用法' 加水煎煮至汤浓为度。饮用。
'功 效' 降浊解毒。治中虚脘痛、食鱼蟹引起的反胃不适及吃蒜口臭等。
'验 证' 经编者多次观察,该方确有良效。
4 .洋白菜粥治胃脘拘急痛
'方 剂' 洋白菜500克,粳米50克。
'制用法' 洋白菜洗净,切碎煮半小时,捞出菜不用,下米煮粥。日食2次。
'功 效' 缓急止痛。用于胃脘拘急疼痛。
'验 证' 患者反映疗效良好。
二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院痛”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且病程缠绵,治疗上颇难。多因饮食失调,或忧恩忿怨,肝郁化火,热灼胃阴,致胃粘膜受报;或脾虚失运,湿邪凝聚,湿郁日久,腐蚀胃体,日久不解,均可导致溃汤病的发生。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1 .洋白菜汁治胃溃疡疼痛
'方 剂' 洋白菜(甘蓝、圆白菜、包心菜)。
'制用法' 将洋白菜洗净,捣烂取汁。每次饮半茶杯。
'功 效' 清热散结。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也是胃癌的预防药。
'验 证' 据《药学通报》介绍,用此方治疗100名胃溃疡患者,60%的患者服药后2…5天疼痛消失,90%的患者服药7天疼痛消失。
2 .煨猪肚温中和胃疗溃疡
'方 剂' 猪肚(猪胃)l个,鲜姜250克。
'制用法' 将猪肚洗净,装入切成片的鲜姜,扎好,放入砂锅内用文火煨熟,然后去姜。猪肚切丝,拌酱油吃,汤亦同饮。每个猪肚分3天吃完,可连续吃10个。
'功 效' 温中养胃。治胃溃疡。
'验 证' 据《江苏中医》介绍,某患者胃溃疡胃痛,多方医治无效,经服此方而愈,7年未复发。又据(食物疗法精萃》介绍,此方治疗胃寒疼痛效果理想。
3 .清胃散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方 剂' 珍珠粉50克、广木香50克、人工牛黄粉10克。
'加 减' 如上腹疼痛较重时方中加延胡索50克。
'制用法' 研极细末和匀,用胶囊装每粒0。5克,每服2粒、日3次,食前1小时温开水送下。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如一个疗程溃疡尚未愈合可继续用。
'功 效'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胃热气滞之上腹疼痛或胀满暖气、嘈杂泛酸者。珍珠粉制酸收敛,人工牛黄镇静清热解毒(消炎),二者合用珠黄散有消炎促进演疡愈合之功,木香理气解痉,加延胡索活血散癖,加强理气止痛之效。
'验 证'刘xx ,男,45岁。就诊日期:1956年3月15日。上腹疼痛2年加重2周,伴嘈杂泛酸,有时院部胀满暖气,胃纳尚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报告:胃小弯角切迹处溃疡。予上方服l周后痛止,嘈杂泛酸亦减,2周后嘈杂泛酸均解,4周后作上消化道造形复查:胃小弯完形消失。
'备 注' 避免忧思恼怒七情刺激,忌食生冷酸辣油腻及不易消化之食物,注意勿过饱过饥,基饮幕食以防复发。
4 .止血散治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方 剂' 土大黄(大黄亦可)30克、三七10克、白及30克。
'加 减' 大便干或秘结者用大黄,大便稀者用土大黄,嘈杂泛酸者加乌贼骨30克共研。
'制用法' 研极细末,每服5…10克,日3次,凉开水送下。
'适应证'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呕血,便血等均可。
'功 效' 土大黄凉血止血,白及收敛生肌止血,三七祛癖止血。大黄通便之力较土大黄为强但止血之力亦较强,乌贼骨制酸收敛。本方止血而无留瘀之弊。
'验 证' 靳xx ,男,35岁。就诊日期:1976年9月15日。患者上腹时感隐痛3年,诊为十二脂肠球部溃疡,于1 周前上腹隐痛,大便黑色,潜血试验(+ + + + ) ,系上消化道出血,乃予上方,服3天后大便转为黄色,潜血试验阴性。
'备 注' 大便转为黄色,潜血试验阴性后须继续服药3…4天以巩固疗效。
5 .止血汤治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方 剂' 煅乌贼骨15克研细冲服、白及粉12克冲服、地榆炭15克、仙鹤草30克、藕节炭30克。
'加 减' 大便干燥加生大黄6克或土大黄15克均可,上腹疼者加痛痉散人汤剂中服之,每次1克,日3次。
'制用法' 先将后三味煎、2遍和匀,共约200时左右,日3次分服。待药液稍凉时将乌贼骨粉5克、白及粉4克和人调匀服之。过热则药粉溶化后凝成胶状影响疗效。
'功 效'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呕血,便血等均可。乌贼骨粉、白及粉制酸收敛生肌止血;地愉炭、藕节炭凉血止血;仙鹤草收敛? 止血并有调补气血之功,故民间称为“脱力草”。数药合用有… 协同作用,可以增强止血效力。
'验 证' 张xx ,男,45岁。就诊日期:。 1970年10月15日。患者有发有作性上腹疼痛史、冬天发作较频,饥时为甚,进食后缓解,己延5年,曾先后呕血2次,x线钡餐造影示胃小弯溃疡,近l周来上腹疼痛发作频繁,3天前发生呕吐,吐物呈咖啡色,随之大便呈黑色,潜血试验++ + + ,血色素8克,系胃溃疡出血,予上方服1天呕血即止,3天后大便转为黄色,潜血试验阴性。
'备 注'血止之后。仍须继续治疗溃疡病,以防复发。
二十一、呃逆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有几分钟或半小时1 次,亦有连续呢7…8声始停的。本症可由多种原因(如受凉、手术等)引起。中医将其分为实证和虚证。
1 .打呃食疗2 方
'方 剂' 白糖1 汤匙。
'制用法' 打呃时立即吃l汤匙白糖。持续打呃6周以上者,可重复使用此法数次。
'功 效' 止呃。对呃逆有较好疗效。
'验 证' 据《健康报》介绍,读者反映效果极佳。
'方 剂' 柠檬1个,酒适量。
'制用法' 将鲜柠檬浸在酒中,打呃时吃酒浸过的柠檬(但不能吃柠檬皮)。
'功 效' 同上。
'验 证' 《中国食品》 1985年第2期介绍,美国纽约呼吸疾病协会的科学家采用上述第一方,收到理想的成效,治愈率达达66%。《新英格兰药物杂志》 报道采用第二方的治愈率达87%。
2 .大笑止呃逆
呃逆是以胃气逆而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症。呃逆轻者数声后自愈,重者有上几十声、百余声或更多而不止者,苦极难言。笔者常用令患者大笑之法治之,屡试屡验。
'制用法' 患者仰卧床上,排尽杂念,两脚自然伸直,两臂垂直,略贴身,周身肌肉松弛。然后令其大笑,轻者笑数声呃逆即止,重者笑以疾止为度。
'功 效' 治呃逆,效果极佳。
'验 证' 我以《四川中医》 1984年第6期载之大笑止呢方法,治疗3例均效。病例:兰xx ,男,1985年9月30日诊。呃逆频作3天,曾服镇静药无效。乃嘱仰卧,以手刺激其腋下,引其大笑,约1分钟,呃逆即止。但次日又发,同法治之仍效。继给芍药甘草汤合旋复代赭汤2剂,不再复发。笔者体会:呃逆轻者大笑可止,重者以配合药物治疗为佳。
3 .黑芝麻治呃逆
'方 剂' 黑芝麻、白砂糖。
'制用法' 炒熟、杵碎,拌人白砂糖,服食数匙。
'功 效' 滋养肝肾,润肠通便。
'验 证' 黄xx ,男,48岁,1982年l月2日诊。呃逆频作,呃声洪亮,无其他不适。曾以旋复代捕石汤、丁香柿蒂汤加减投之,并给予阿托品、安定等西药,呃逆依然,又用针灸治疗,仍不能控制。1月5日半夜,患者偶服黑芝麻数匙(炒熟,柞碎,拌人白砂糖),食后呃逆即止,安静人睡。次日中午,呃逆又作,又服黑芝麻数匙,食后呃止。第3天再次发作,按原地服黑芝麻,食后呃逆停止,非常灵验,此后未再发。
'备 注' 按黑芝麻能滋养肝肾,润肠通便。用之治呃逆,可能同“香能治呃”有关。因黑芝麻炒熟杵碎后,香味浓烈。
4 .灵仙降逆汤治呃逆
'方 剂' 威灵仙15克,丁香6克,柿蒂20个,制半夏15克,制川朴15克,生姜15克。
'加 减' 病久气虚者加党参15克。
'制用法' 煎2遍和匀,l日3次分服。
'功 效' 威灵仙去腹内冷滞、心隔痰水,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有报导用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呃逆印例,疗效达90%,故与柿蒂同用降逆止呃。半夏、厚朴化痰除满。丁香、生姜温中下气。
'验 证' 袁、、,男,75岁。就诊日期:1983年10月12日。因发热入院,热解之后胸满不舒,呃逆频频,纳差乏力。舌苔薄白,脉弱。此中焦虚寒胃气上逆也。予本方3剂胸满呃逆均解,复诊:又予3剂,诸证均除。
'备 注' 胃热者忌服。
5 .米醋止呃方治呃逆
'方 剂' 米醋
'制用法' 呃逆发作时服米醋10…20ml ,一般可立即生效,止后复发再服仍效。
'功 效' 米醋味酸苦性温,酸主收敛功能散寮解毒,下气消食。故中焦虚寒胃气上逆之呃逆用之甚佳。
'验 证' 陈xx ,男,69岁。就诊日期:1975年8月15日。患者胃癌手术后5天,胃纳不振,吃流质饮食,食后胸闷气逆,频频呃逆。舌苔薄白,脉弱。乃术后胃气上逆所致。予米醋15ml频服之,服后呃逆立止。半天后又有呃逆,仍予米醋15ml,服之又止
'备 注' 如肝火犯胃,嘈杂泛酸者,忌之。
6 。 二香膏治呃逆
'方 剂' 丁香、沉香、吴茱萸各15克,生姜汁、葱汁各5毫升。
'制用法' 先将前3味药共研细末,加人姜汁,葱汁调匀如软青状,装瓶备用。用时取药膏适量,敷于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温胃散寒,降逆止呃。屡用屡验,效佳。
'功 效' 温胃散寒,降逆止呃。
'验 证' 屡用屡验,效佳。
'备 注' 引自《中医外治法奇方妙药》 。
7 。 赭沉散治呃逆
'方 剂' 生赭石30 克,沉香、法半夏各15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20克,以生姜汁调匀成膏,贴敷中脘,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l次。
'功 效' 降逆止呃。
'验 证' 治疗100例,有效率达98%。
'备 注' 笔者经验方。
二十二、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多属于功能性。
1 .苹果汤润肠胃
'方 剂' 苹果,瘦猪肉。
'制用法' 苹果2个切块,用两碗水先煮,水沸后加人猪肉200克(切片),直煮至猪肉熟透,调味服食,久食有益。
'功 效' 生津止渴,润肠健胃。治疗肠胃不适及消化不良。
'验 证' 钱xx ,男,76岁,常食用上方,肠胃通便。
'备 注' 《 淇南本草》云:“苹果熬膏名‘玉容丹’,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温疫而止寒热。”《 食疗本苹》云:“苹果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卒患食后气不通。”
2 .清拌蔓菁下气开胃
'方 剂' 蔓菁200克,酱油、醋适量。
'制用法' 将蔓菁洗净切成细丝,放人开水锅内焯熟,沥干水气,倒人碗内下调料拌食。
'功 效' 《随息居饮食谱》 载:“腌食咸甘,下气开胃,析醒消食,荤素皆宜,肥嫩者胜,诸病无忌。”
'备 注' 蔓菁是十字花科植物,也叫芜菁、圆根、扁萝卜。拌蔓菁这道菜,在《西厢记》中有载:老夫人请张生吃饭,张生问:“为什么请我?”红娘唱答:“淘下陈仓米数升,炸下七八碗蔓菁。这里的“炸”是指水炸,即用水焯熟拌吃。
'验 证' 据《家庭医生》 杂志社介绍,读者来信反映用该法疗效甚佳。
3 .胡萝卜炖羊肉补益脾胃
'方 剂' 胡萝卜6个,羊肉250克,盐少许。
'制用法' 炖熟食,后加盐。
'功 效' 健脾,养胃,温肾。用于畏寒喜暖、消化不良、腹部隐痛、阳痿、口淡无味、小便频数之脾胃虚寒、脾肾阳虚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验 证' 《健康报)推荐该方,读者多次反映甚好。
4 .茶膏糖治消化不良
'方 剂' 红茶50克,白砂糖500克。
'制用法' 红茶加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l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4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煮浓缩,至煎液较浓时,加白砂塘调匀。再煎熬至用铲挑起呈丝状,到粘手时停火,趁热倒在表面涂过食油的大搪瓷盆中,待稍冷,将糖分割成块即可。每饭后含食1…2块。
'功 效' 清神,化食。用治消化不良、膨闷胀饱、胃痛不适等。
'验 证' 用上方治疗58例,痊愈50例,8例好转。
5 .橘枣饮治消化不良
'方 剂' 橘皮10克(干品3克),大枣10枚。
'制用法' 先将红枣用锅炒焦,然后同橘皮放于杯中,以沸水冲沏约10分钟后可饮。
'功 效' 调中,醒胃。饭前饮可治食欲不振,饭后饮可治消化不良。
'验 证' 据《老年报》介绍该方效果良好。
6 .山楂丸开胃助消化
'方 剂' 山楂(山里红)、怀山药各250克,白糖100克。
'制用法' 山药、山楂晒干研末,与白糖混合,炼蜜为丸,每丸15克,每日3 次,温开水送服。
'功 效' 补中,化积。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验 证' 众多的患者反映此方效果极佳。
7 .鸡肫皮治消化不良
'方 剂' 鸡腌皮(鸡内金)若干。
'制用法' 将鸡肫皮晒干,捣碎,研末过筛。饭前1小时服3克,每日2次。
'功 效' 消积化滞。治消化不良、积聚痞胀等。
'验 证' 牛x ,男,28岁,患消化不良症,介绍用上方,治愈。
二十三、肠炎
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1 .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
'方 剂' 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
'验 证' 病例一:工x ,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大便镜检红细胞(+ + + ) ,脓细胞(+ + ) ,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9剂诸恙皆除。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病例二:黄x ,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误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 、4 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情无明显好转。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 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 注' 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 .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
'方 剂' 苦参30克。
'制用法' 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据直肠镜检病变部位的深浅而定灌肠时的深浅,如部位较高时,灌完后把臀部抬高些,以便药液充分流人。灌完睡觉,防止药液流出,第2天排便。灌肠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7天为1疗程,休息2天再做第2疗程。
'疗 效' 笔者用此法治疗1 例慢性结肠炎。3…4个疗程痊愈者6例;大便次数减少,粘液减,腹痛消失3例;1例因未忌口,饮食不当引起复发。
'验 证' 潘xx ,女,38岁,农民,患慢性结肠炎8年之久,常昼夜腹泻、腹痛,尤以夜间为甚,不论春夏秋冬,患者痛苦难忍,并明显消瘦、乏力、面色萎黄,服中西药乏效。后喜得此方,如法应用,连用2疗程,竟腹不痛,大便成形而愈。
3 .止泻散治肠炎
'方 剂' 白胡椒6粒,炮干姜、炒雄黄粉、肉桂、吴茱萸各1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将脱脂药棉蘸上药粉、敷贴于脐孔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 效' 温中、散寒、止泻。
'验 证' 效果很好,一般上午填药,下午能止泻。
'备 注' 引自《外治汇要》 。又用葱、姜、黄丹各适量,捣烂如泥,敷于脐孔上,日1或2次,适用3或4次。用治各种泄泻,效果亦佳。
4 .二香散治肠炎
'方 剂' 丁香、木香、肉桂、吴茱萸、薄荷各等份。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用时取上药末10克,以生姜汁及酒;调成糊状,炒热后,分敷于穴位上(取天枢、足三里,脾俞、;中院、命门、关元。每次选两个穴位。急性腹泻以天枢,足三里为主穴;慢性腹泻取脾俞,中院为主穴;肾虚腹泻取命门、.关元为主穴。腹泻伴恶心、呕吐者配内关穴。水泻较重者配阴陵泉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功 效' 散寒、理气、止泻。
'验 证' 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3次即止。
5 .野菊花灌汤剂治肠炎
'方 剂' 野菊花10…30克
'加 减' 如大便带脓血者加茶叶(绿茶)5…15克同煎。
'制用法' 煎汤去渣,煎液100……300ml,待温至38…40c ,排空大便,插人橡皮导管约20cm左右,保留灌肠,每晚睡前一次,最好能保留4小时以上,连灌2周为一个疗程。
'功 效' 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之湿热留恋者、证见慢性腹泻经久不愈、腹痛、大便带粘液者。
'验 证' 陆、、,男,60岁。就诊日期:1975年3月10日。患者腹痛腹泻,时发时止,已5…6年,曾住院检查诊为慢性肠炎。近来加重大便带粘液,1日4…5 次。服黄连素无效,予上方灌肠治疗,一个疗程后腹痛缓解,大便成形、每日一次,粘液消失而愈。
'备 注' 野菊花清热解毒,茶味收敛止泻。脾肾两虚之五更泄泻疗效不佳。
二十四、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多由肠道疾患引起。中医称之为“泄泻”。分急、慢性两种。急性者系指急起发病、历时短暂的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粘液的腹泻;慢性者则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稀薄或有脓、血、粘液相杂,间歇或持续历时2个月以上。
1 .野鸡肉馅馄饨治泄泻
'方 剂' 野鸡肉、葱、姜、花椒粉、盐、面粉各适量,怀山药50克。
'制用法' 野鸡肉剁成肉泥,放人葱姜末、花椒粉及盐,搅拌匀,成馄饨馅。面粉加水和面拼成馄饨皮,包馅备用。锅内水中加怀山药煮沸5…10分钟,下馄饨煮熟。食用。
'功 效' 补益脾胃。治疗脾胃气虚而致的泄泻。
'验 证' 赵xx ,男,13岁,患腹泻,用上方痊愈。
'备 注' 不宜与核桃、木耳同食。
2 .焦米粥益脾胃止泄泻
'方 剂' 白粳米100克。
'制用法' 将米炒焦,加水煮作粥。可任意食用。
'功 效' 用治脾虚泄泻,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且不思饮食。
'验 证' 据《家庭医学》杂志推荐该方,读者反映效果理想。
'备 注' 白粳米饭锅粑(焦饭)再炒成炭,研细,每服5克,温水送服,亦有上述功效。
3 .焦黄米糕消宿食止腹泻
'方 剂' 黄米。
'制用法' 将黄米碾成面,按常法蒸成黄米糕,晾凉,切成一指厚的薄片,放在将尽的灰火中偎焦黄,取出研面。每日2次,每次15克,开水送下,连服2…3日有效。
'功 效' 对肠胃功能薄弱。饮食稍有不当即致腹痛作泻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验 证' 焦x ,男,32岁,患腹泻用上方,泻止。
'备 注' 消化不良者应少食黄米糕或以不食为佳。因为糕性粘腻,难于消化,多吃可致腹泻。这是多食则泻,少食则补的功效。
4 .烤馒头治胃酸腹泻
'方 剂' 馒头l个。
'制用法' 将馒头置于烤架上,放在炉上慢烤,烤至焦黄色,只吃馒头的焦外皮。早晚各吃1次。
'功 效' 用治胃酸多、消化不良的腹泻。其道理和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服用活性炭相同。
'验 证'《家庭保健》杂志介绍疗效理想。
5 .莱菔山楂粥治急性腹泻
'方 剂' 莱菔子15克,山楂20克,生姜3片,红糖15克,大米250克。
'制用法' 先将莱菔子、山楂、姜片加水适量煎煮4o分钟,去渣取其汁液,放人淘洗净的大米煮作粥,临熟时下红糖调味。1天内分3次服下,可连服5天。
'功 效' 用治因饮食不节所致的急性腹泻。
'验 证' 王x ,男,33岁,患急性腹泻,用上方治愈。
6 .山药大枣粥治慢性腹泻
'方 剂' 山药30克,大枣10枚,薏苡仁2克,糯米30克,干姜3片,红糖15克。
'制用法' 按常法共同作粥。每日分3次服下,连续服用半月至愈。
'功 效' 补益脾胃。用治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症见久泻不愈、时发时止、大便塘稀、四肢乏力。
'验 证' 张、x ,男,35 岁,患病多年不愈经服上方好转,坚持治疗后痊愈。
7 .秫米枣丸治腹痛腹泻
'方 剂' 红高粱米120克,黑豆60克,大枣30克,神曲40克。
'制用法' 大枣煮熟去核,其他三味研成细粉,加适量枣与汤调和,捏成饼,蒸熟,焙干,轧成细粉,置砂锅内炒成黄黑色,用蜂蜜少许调捏成丸,每丸8克。晚饭后服4丸,白水送下。
'功 效' 红高粱味甘涩,温中,燥湿,收敛;黑豆除热下癖,解毒止痛;大枣健脾和胃,止泻安神;神曲则有健脾进食之功。配伍对治疗腹痛腹泻或胃气不和刺痛吐酸有较好疗效。
'验 证' 赵x ,男,36岁,患腹泻,并带有腹痛感,先用西药治未愈,后用上方,症退。
8 .炮姜粥治腹泻
'方 剂' 炮姜6克,白术15克,花椒和大料少许,糯米30克。
'制用法' 上述前四位共装在纱布包里,先煮20分钟,然后下糯米煮作粥。每日分3次服食,连服1…2周。
'功 效' 用于因受寒湿而引致的腹泻,症见大便清稀如水、院腹胀满、四肢无力。
'验 证'《老年报》介绍,效果极佳。
二十五、痢疾
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粘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感受外邪和饮食内伤,大肠气血房雍滞,血络损伤,传导功能失司所致。常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1 .大蒜治痢疾肠炎
'方 剂' 大蒜l头,白糖20克。
'制用法' 大蒜去皮切细末,用白糖拌和。每日早晚各1次,饭前吞服,连用7…10天。
'功 效' 杀菌解毒。
'验 证' 伍xx ,女,16岁,患痢疾,用上方不久即痊愈。
'备 注' 如系菌痢,同时用大蒜液灌肠则效果更佳。
2 .览菜拌蒜泥驱菌止痢
'方 剂' 苋菜100克,大蒜1头,香油少许。
'制用法' 将苋菜洗净切段备用,大蒜去皮捣烂,铁锅倒人油后立即将览菜放人,而后置于旺火上炒熟,撒上蒜泥。
'功 效'“养精益气补血,食之肥健,嗜食。”(见《 神农本草经))因此经常食用览菜能增强身体素质。对细菌性痢疾有辅助疗效。
'验 证' 刘xx ,女,15岁,患菌痢,用上方,即愈。
'备 注' 苋菜入夏上市,不但价廉,而且誉养丰富。此菜不宜久妙过熟,以免养分受到破坏,影响疗效,如直接取苋菜汁,疗效更为理想。
3 .田螺清热利温止痢
'方 剂' 田螺。
'制用法' 取田螺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日服3次,每次15克。
'功 效' 清热解毒。用治菌痢。
'验 证' 据《常见药用食物》介绍,某女,10岁,排脓性大便,里急后重伴腹痛,用此方3次即愈。
4 .葡萄汁红糖治赤痢
'方 剂' 鲜葡萄250克,红糖适童。
'制用法' 将葡萄洗净,绞取汁,放人红糖调匀。顿服,数次即愈。
'功 效' 消炎止痢。治赤痢疾。
'验 证' 据《食物疗法精萃》介绍,某人患血痢日夜十余次,里急后重,身有微热,食欲不振,服用此方1剂而愈。
5 .红枣汤治久痢不止
'方 剂' 红糖60克,红枣5枚。
'制用法' 煎汤服。
'功 效' 治痢有神效。
'验 证' 刘xx ,小儿,证见痢下赤白,红少白多,血色不鲜,伴有乳白色粘液,饮食如常,睡时露睛,舌苔白。曾处以理中合芍药汤加减治疗,效不佳。其父与一单方: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