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1部分阅读

作品:心理黑洞|作者:524816628|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1 09:50:56|下载:心理黑洞TXT下载
  因为这种温暖的感觉在通常排尿时是不应该发生的。就在我迷迷糊糊的脑袋还在思索那种胯下的温暖感觉是否正常时,我的那些获得自由的尿液正源源不断地流向厚厚棉垫的深处。最后,我终于惊醒,那时的胯下早已变成水乡泽国了。

  经过许多次的尿床体验后,我觉悟到一条真理: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你的视觉和触觉,否则何以我每次都看见和碰见马桶,而真的开始撒尿时,那马桶却不见了呢。我的一位患者对我说,我只有在看过一部电影之后,我才有可能了解他。那部电影叫《黑客帝国》(matrix),电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人类是由一种母体组织经过特定的数字程序化后成长出来的生物。在原初的数字世界里,所有的人类的感觉都不过是数字化的虚拟。若用母体组织那部电影的假设来评判梦境,梦境难道不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数字化的虚拟。

  关于尿床梦的心理分析:尿床可以由生理的因素造成,也可以由心理因素造成,可以是身心因素共同造成的。对小孩子的尿床,父母总以为是由孩子的生理因素和不良习惯造成的。但事实上,心理因素往往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一个孩子在出生以后,他对自己身体的掌控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对一个婴儿而言,学习对生命通道的逐步掌控意味着心理能力的逐步成熟。

  眼睛:生命信息最主要的输入通道。

  耳朵:生命信息第二重要的输入通道。

  鼻子:作为生命动力的氧气的输入通道和生命废气的输出通道。

  嘴巴:生命营养的输入通道。

  肛门:身体废弃物的输出通道。

  阴茎:血液废弃物的输出通道和作为生命种子的精子的输出通道。

  女性尿道:仅供血液废弃物的输出通道。

  阴道:精子的输入通道和婴儿的输出通道。

  乳头:哺育婴儿的营养输出通道。

  尿床意味着对尿道控制力的不足,对尿道控制力的获得,本身便是一个学习过程。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在经过不多次的尿床后,便可以掌握对自己尿道的控制。获得对尿道的控制力,作为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可以说是孩子获得自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尤其对男孩子而言,因为阴茎本身具有的双重功能,当阴茎的排尿功能被男孩子掌控以后,男孩子在潜意识上,第一次对自己的男性能力培养出原初的自信。依这样的思路下去,当阴茎开始运作它的第二个重要功能“排精”时,对精液的掌控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梦遗”。

  尿床对孩子来讲总是一件丢人的事,那是对孩子自尊的严重打击。而遗精虽然也是被他人取笑的话题,但遗精和尿床相比却有了另一层正面的意义。因为男孩子会自豪地想,我现在是一个有“精”可遗的男人了。既然把精遗在自己的睡梦里,不如想办法把精遗到该遗的地方去。虽然这样的想法很自然,但实际操作起来可并不容易。那个长大的男人有一天会发现,当他真的到了那个可以让他把精遗到该遗的地方的时候,他的阴茎再一次不听使唤,那种窘态被称为阳痿。即使他有幸把精输送到他希望的地方去,他的精还会不听使唤地过早输出,这种窘态被称为早泄。有些男人在完成输精的任务以后,阴茎依旧坚挺不倒,这种不听使唤的窘态被称为阳强。

  由上可见,从尿床到梦遗、阳痿、早泄、阳强,其核心是对阴茎的控制,任何形式的对阴茎控制的失败,都是男人自卑的缘起,而尿床是男性第一次面对阴茎控制力的问题。女性因为尿道和阴道的分开,所以女孩子尿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比男孩子简单一点。

  阴茎和尿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都已是历经几百万年时间的产物。对阴茎和尿道的掌控其实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到了人类以后,这些都成了问题。原因是,人类的思想和伦理,给人类的原始本能套上了枷锁。尿床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因父母的管教不当,所引发的孩子的内心焦虑,这种焦虑扰乱了孩子对排尿功能的自然学习。尿床的心理意义可以有许多,我们不妨可以将其罗列一下:

  负面意义:

  *尿床是“阉割焦虑”的投射,自我因为害怕阴茎的惹祸而在睡梦中让阴茎表现出无助的弱态,以逃避被阉割的命运。

  *尿床是孩子的一种自虐行为。在冬天,一个尿床的孩子很可能会让自己的身体浸在冰冷的湿床单上忍受阴湿的痛苦折磨。

  *尿床是攻击性的表达。孩子通过尿床达成对其父母的惩罚(让父母忙于洗被单)。

  *尿床是对自卑感的认同。

  正面意义:

  *尿床是孩子对子宫记忆的回归。当最初孩子被浸泡在温暖的尿液里时,那种感觉犹如回归母亲子宫。

  *尿床是孩子自由意志的原始表达,“我可以把尿撒在任何我想撒的地方”。

  *尿床是本我在睡梦中汗流浃背的舞蹈。

  *尿床是阴茎和尿道的呀呀学步。

  由上可见,尿床的意义十分丰富。即使是孩子的尿床,有智慧的父母也可以从中得到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深入了解。生命就像一条绵绵不断的溪流,任何一滴水珠,即使是孩子的尿液也都包含了生命无穷的意义。当孩子的父母可以并愿意从孩子的尿床行为中,解读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那么孩子就可以全面而健康地成长了。

  第四部分 坠入大海的梦

  第59节 坠入大海的梦

  我童年时经常做的噩梦是坠入大海。蔚蓝的大海无边无际在我的眼前展现,我被困于一张破网里,那张可恶的破网随着我的挣扎而变得支离破碎。在所有的网眼都被我抓破后,我的身体便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急速地向那恐怖的大海坠入。梦境的结局通常有两种安排,最常见的是,当我在下坠中万念俱灰时,我会马上从梦中醒了过来。经过几秒钟的确定后,方才庆幸刚才不过是虚梦一场。另一种结局颇有点恶作剧的味道,在我下坠到将近水面时,又有一张破网把我捞起,并将我举到半空之中,然后,我又重复前面所经历的悲惨一幕。这种从高空坠入的恐怖感觉对我影响至深,说实话,我至今还不敢去坐那种从高空下坠的云霄飞车呢。

  网应该意味着一种束缚,但在我坠入大海的梦里,网却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我宁愿被网束缚,也不愿意冒被投入大海的危险。大海在人类的原始意象里充满诗意的浪漫,事实上,人类的生命也起源于大海。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海在这一个层面上是自由的象征。但大海因其广大无边的吞噬力,却也同时是死亡的象征。泰坦尼克号就像我梦里的那张破网,将上千条生命丢弃在大海里。

  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由的逃避,是人类一直必须面对的两难困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社会的支持系统就像那张破网。对善于游泳并喜欢大海的人来说,破网与其说是一种支持不如说是一道风景;对不善游泳和恐惧大海的人而言,破网是救命稻草,但这救命稻草却非常不牢靠。

  大海就在人的面前,跳还是不跳,对人是一种选择但同时又不是一种选择。在下坠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到,死亡正张开大嘴,想要吞噬一切下坠的东西。我是将要死了呢,还是将要得到重生?一切正如哈姆雷特所思的:“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坠入大海的死亡感觉和从高崖跳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大海给人的恐惧是一种无边的吞噬,是对人类有限生命力、意志力、智慧力的完全考验。大海有时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回归,回归母体,与母体合一的完美。当那种完全的回归达成,人类的恐惧便自然消失,因为个体的命运与大海母亲的命运同在。

  “下海”是中国人生活中一个重大的选择。当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谈论下海时,很少有人去注意到下海这个词的心理意义。这种下海的意象,其实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集体潜意识里,或多或少地在坠海的梦境里被表达出来。那张破网就像现实中国支离破碎的社会保障系统,明明不可靠,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紧抓不放。宁愿生活在朝不夕保的紧张恐惧之中,也不愿意让自己放手一跳,进入生命的洪流中去。

  一个经常做坠海梦的孩子通常是生活在一种迷惘、不安全、缺乏信任支持的环境中。孩子在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相应能力的时候,被强迫推到生活的前台去做他们完全无法胜任的工作。如果父母以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那么孩子被锻炼出来的能力很可能如水中浮萍一样,虽有根,但却无处可扎其根。

  在这个坠海梦的情节里,另一个意象“网”,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是十分有意义的。通常来讲,网是一种束缚和拘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讲的是法律、伦理,甚至是因果报应的作用。而坠入情网,则是人类对爱情所蕴含的复杂情绪的一种评价。

  在我的坠海梦里,网的束缚和大海的危险相比,网成了安全和希望的象征。宁愿被束缚也不愿直接面对命运的挑战,这是人类的一种通病。当没有自由时,人们喊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但当自由泛滥成灾时,人们开始逃避自由。20世纪中叶,自由在美国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端状态。自由也的确激发了人的原动力、创造性。但自由所带来的无序和混乱也同时使得许多人变得迷惘,毒品在美国的泛滥可以说是自由的产物。但毒品与其说是给人提供自由,不如说是给人提供一种逃避自由的方法。当人进入毒品的网,你的确可以在毒品的麻醉下,获得一种短暂的安全感。但从毒品中醒来后,那种脆弱的安全感便会像一张破网一样,支离破碎,无法承载生命的重负。

  “破网”实在是一个非常传神的存在意象,网在束缚一个人的同时,提供一种安全感。但破网却不能满足个体自愿被束缚的愿望,同时也不能提供个体所期望的,以失去自由为代价所换来的安全感。

  人类的病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二级增益现象”,即在忍受病痛的同时,获得了某种补偿。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是他自己让自己患上心理疾病的,因为他可以从他的心理疾病中,得到他所渴望的某种存在状态,心理疾病最常见的好处是对个体该负的人生责任的逃避。

  冬天纽约的河水真冷

  我的一位患者戴威长相英俊,但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失业在家。他和他的女友琼妮生了一个女孩,已有10个月了。琼妮高薪收入,足以养活全家。但琼妮脾气暴躁,对戴维百般使性,令戴维苦不堪言。

  每次心理治疗,戴维反复重复的话题,便是琼妮如何虐待他,不尊重他。有一次,琼妮的父亲造访,私下对戴维讲,他无法理解戴维为什么可以忍受琼妮那么恶劣的脾气。

  “你看,连琼妮的父亲都这么说,可见琼妮真的是坏透了。”戴维好像找到了证据似的。

  “既然琼妮那么坏,你为什么还要与琼妮腻在一起呢?”我直截了当地问道。

  “我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才忍辱负重的呀。”戴维的理由似乎很充分。

  “难道天底下的父亲们,为了他们的孩子都必须像你这样失业在家,忍辱负重?”

  “唉,我有什么办法呢?”戴维深深地叹了口气。

  “其实,我看你失业在家,忍辱负重,可以得到不少好处呢。”

  “好处?你以为我愿意承受琼妮的那些大粪吗?”

  “你和琼妮在一起至少吃住不愁吧。”

  “唉,谁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戴维并没有否定我的论点。

  对一个放弃生活责任的人来说,与一个脾气暴躁的女友住在一起,让自己成为女友的出气筒以换取“不劳而获”的生活必需,这是受虐狂病态的潜在好处。当普通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生活报酬时,受虐狂用自己的受虐状态来换取施虐者的回报。

  戴维和琼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施虐-受虐”关系。这种关系便像一张网把戴维死死困住,而戴维也愿意让这张网网住自己那颗忧郁无助的心。问题是这张病态的网,实际上是一张破网。因为双方都具有病态的不稳定性,所以即使戴维希望自己被牢牢网住,那张网会出乎意料地突然断线。

  戴维虽然天天抱怨琼妮的恶劣脾气,但他还是会坚持忍受下去,直到有一天,琼妮把他赶出家门为止。值得好奇的是,如果琼妮真的把戴维赶出家门(那张“施虐-受虐”网终于被撕破),戴维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的坠海的梦中,当网被撕破,网中人的结局便是坠落到大海里去。大海对不会游泳的人而言,意味着死亡;但对善于游泳的鱼而言,大海意味着生命的家园。

  戴维的命运终于走到了最悲惨的那一步,他被琼妮赶出了她的家。醉熏熏的戴维在纽约寒冷的街道电话亭里,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正巧那晚我手机的电池用完了,所以我没有接到戴维的电话。当我的手机充完电以后,我看到了手机上显示的留言讯息。

  我知道戴维出事了,但我能为他做什么呢?如果我当时接到他的电话,我除了劝解以外,我还能为他做什么呢?如果他想到我这里度过一个晚上,我是答应他还是不答应他呢?如果答应他,我便成了他新的“琼妮”。如果我不答应他,我真的不知道那晚他会发生什么事。这样的两难困境,因为我手机的偶然断电而被我逃避过去,但我的心还是有点七上八下。

  第二天,我到第五大道心理治疗中心上班的时候,我接到了戴维从贝尔佛医院精神病中心打来的电话留言。他昨晚真的去跳了河,但被救了上来。戴维是自从我开始进行正规的心理治疗以来,第一个在与我的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试图自杀的患者。如果他真的自杀成功,对我的心理冲击一定是十分严重的。

  当我拨通病区的电话时,戴维在电话那头听出了我的声音。

  “嗨,戴维,你怎么了?”我问道。

  “不好意思哦。”戴维在电话那头嘿嘿一笑。

  “这么冷的天气,你下水游泳不怕冻坏了身体?”我还是忍不住和他开了个玩笑。

  “唉,我一下水,那种寒冷的感觉真让人受不了,但我想上岸又上不了,于是只能叫救命。”戴维又在电话那头傻笑。

  “老兄,下次下水之前,千万要告诉我一声,我可以在一旁帮你拿毛巾。”我从头至尾都没有提自杀两字。

  “唉,这回我真是犯了大错。如果我打通你的电话,我是不会去洗那冰冷刺骨的冷水浴的。”戴维这话使我感到一丝安慰。

  从破网里掉出来的戴维掉进了河里,但他发现那河里也不是他的归宿。对一个只图逃避的患者而言,连死都无路可去,这世界真是一个笑话。从我掉入大海的梦到戴维的真实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网和海在人生中的象征意义。

  有趣的是,网在现代电子世界里又有了新的形态,那便是“国际互联网”。继前些年人们忙于下海之后,现在人们又忙于上网。如果你还没有上网,在网民的眼里,你简直就像18世纪的老古董一样不懂现代生活。但网民自己也无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魅力有时就像一道魔咒一样把人给捆绑住了。互联网上的千姿百态,足以让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找到既能逃避现实世界,又能够获得像隐身人一样自在的理由。

  其实在互联网之前,电视网的捆绑力早已达到摄人心神的作用。我在芝加哥住了3年后,在搬到纽约之前,特地把我的一台电视机和录像机捐给我家隔壁的雷藏寺。寺里的莲紫法师问我为何要捐电视机,我笑道:“此物使我神魂颠倒,夜不能眠,所以特将此害人之物送到庙里以正法身。”像我这样如此定力修为的“圣贤”,也无法战胜电视天罗地网的摄魂大法,更何况普通心志稍弱之人呢?在纽约,我过着没有电视的生活,但泡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却每天至少几个小时。在现代的都市生活里,渴望得到空无的清净,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啊。

  第四部分 坠入大海的梦

  第60节 我很丑,所以我没法温柔

  庄子云游四海来到一位朋友家中。那位朋友家有两妻,一位绝色美丽,一位其丑无比。令庄子惊奇的是,那位美妻在家中的地位犹如粗手丫鬟,所有的累活都由她包干,而那位丑妻却犹如正宫皇后,除了享福以外竟不知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庄子请问原由。那位朋友答道:“美妻自以为美,然我不觉其美,其美又有何用?丑妻自觉其丑,然我不觉其丑,其丑又有什么关系?”

  天底下的丑女们,大概都期望找到这么一位爱丑的丈夫。但令人遗憾的是,那样的丈夫在现实中实在是凤毛麟角。于是,丑女们的日子便实在是不太好过了。

  天底下最丑的女人

  我的一位黑人女患者琦丽因其丈夫的过世而患了抑郁症。她向我倾诉她对丈夫的无限爱意,在她丈夫过世后,她是如何摧毁自己,如何丢掉工作,如何失去房子,如何放弃对自己孩子的照料,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太爱她的丈夫。

  在逻辑上,这么一位丈夫似乎一定是天下最好的丈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丈夫的死让他的妻感到世界毁灭般的痛苦,这个丈夫便一定有某些奇怪的心理问题,使得他的妻子对世界的认知产生扭曲。有了这么一个基本的预期,我便展开对她丈夫的探究。

  “你说你丈夫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我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个好法。”

  “罗得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他是我的一切。他死了,我的一切消失了。”琦丽两眼发直地嘟哝着。

  “我很明白你对罗得的感情,我只是想知道罗得是怎么待你的。”

  “罗得很爱我啊。他说他是世界上惟一爱我的人,其他的人都不可能爱我。”琦丽依旧不正眼看我。

  “罗得凭什么说世界上的其他人都不可能爱你。”我意识到琦丽死去的丈夫似乎对琦丽施展了一种催眠似的符咒。

  “罗得告诉我说,我是世界上最难看的女人。除了他以外,没有别的男人会爱上我。”

  “你就这么相信了他的话,你是世界上最难看的女人?”

  “当然没有,事实上,我为了印证我不是世界上最难看的女人,我悄悄出去偷了一次情。我只是想证明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罗得以外,还有别的男人会爱我。”

  “结果怎样呢?”

  “罗得发现了我的秘密,他把我痛打一顿。”

  “罗得居然打你?”我很吃惊那位世界上最好的丈夫居然还打老婆。

  “他打我是因为他爱我呀。”这种荒唐的逻辑我耳熟能详,因为我们中国的古老传统也一直在宣扬同样的荒唐逻辑“打是爱,疼是害。”

  “所以你还是相信了罗得的话,他是世界上惟一爱你的人。他去了,在这个世界上便无人喜欢你了。”我重申了罗得的荒谬逻辑,同时想到了庄子所见到的那位得宠的丑妻,不知她的丈夫是怎么对她讲的。如果那位丈夫灌输的是同样的逻辑,那么丈夫一死,那位丑妻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你现在是不是相信世界上没有人会爱你?”我想澄清琦丽的自我意象。

  “我是大粪,没有人要的大粪。”

  “大粪在农夫那里可是最受欢迎的东西啊。”我及时堵住琦丽的自我否定。

  “那么我不是大粪,我什么都没有。”

  “你在对我说话,那个说话的你明明存在,你怎么可以说什么都没有?”

  “那么我是卡通,没有自我的卡通。”琦丽绞尽脑汁地贬低自己。

  “我记得在《谁谋杀了兔子罗杰》中,那位可爱的卡通兔子,可是充满七情六欲呢。你也知道,卡通可是孩子们的最爱哦。”我紧追不舍。

  琦丽看了我一眼,她突然笑了出来,那双发直的死鱼眼睛里,闪亮起一点欢乐的火花。我盯住那一点火花,想把我的火从眼睛的交流中传递过去。琦丽明显感到了我的火,她把头又转向别处,但她的身体的姿势已逐渐变得放松起来。我知道要把她从她丈夫的魔咒里解救出来,还需要漫长的心理治疗,但我已成功地踏出了第一步。

  自以为大粪一堆,

  却原来是农家至宝。

  改口什么都不是,

  却无法否定自身存在。

  那么便叫我卡通吧,

  难道那不是孩子们的最爱?

  第四部分 坠入大海的梦

  第61节 把自己贬低为大粪的患者

  心理治疗有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面对这么一个拼命把自己贬低为大粪的患者,我得紧随她的逻辑并将她的谬论各个击破。对自己长相的美丑其实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所以长相其实只是患者将其内心的自我感受投射的一个目标。对长相某一部分的特别关注,有时表现为强迫症,有时表现为偏执狂。

  骨盆的结构问题

  我有一次在校园里碰到一位女学生,她羞答答地想问我一个秘密的问题。在诊疗室坐下后,我把门特地关好,以示对她的那个秘密问题的重视和保密。

  女学生看了我一眼道:“我一直觉得我骨盆的位置与其他女孩子的不一样。”

  对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不由自主地朝那女孩子的骨盆看了一眼。虽然马上意识到不合适,但不看一眼我也没法发表我的意见啊。既然已看了一眼,我不妨直言道:“我看不出你的骨盆与别的女孩子有什么不同啊?”话一出口,马上又觉得不妥。因为我的话已把我放在一个专家评判的位置上,这话似乎是说,只要我看来没问题,你就没有问题。而言下之意是:为了让我这个专家为你做最权威的诊断,你得敞开自己让我了解个明白。

  意识到我回话的问题所在,我补充道:“我不是人体结构专家,我实在也不懂女孩子的骨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建议你最好是去找一个妇科医生诊断一下,看一看你的骨盆究竟有没有问题。”

  “我去看过妇科医生了。医生轻描淡写地对我说一切正常,但我就是不相信。”

  “我想你其实相信你的骨盆没有病,只是你认为你的骨盆结构有点奇特。”

  “对啊,我发现我的骨盆结构与普通女孩子的不一样。”她红着脸在我这个心理学权威面前;不顾一切地谈她的骨盆。“我的骨盆向两边过度敞开,这令我非常不安。”

  和一个女孩子大谈她的骨盆结构,对我这个心理医生而言;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作为一个男人,我自然而理直气壮地进入了对这个议题的“科学”探讨。我可以就这条线持续地探究下去,这当然可以帮助女孩子了解自我,同时也无意识地满足我作为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隐私的无忌窥视。借科学道德之名,行自私隐晦之实,这是心理医生必须时刻保持觉知的一个心理陷阱。

  意识到这种探究的深层危险性,我及时刹车,把讨论的中心从狭义的骨盆结构。转向这个议题本身的心理意义:“在我看来,你对骨盆结构的担忧,其实是你对自我结构的担忧,骨盆问题是你内在自卑感在身体结构上的一点投射。当这种投射转向你身上的任何一点,那个点都会成为你日夜担忧的目标。”

  “你的意思是说我的骨盆没有问题,是我内在的自卑;使得我觉得我的骨盆有问题。”

  “对。”

  “但我的骨盆是真的有结构上的问题呀。”女孩子绕了一个圈,又绕回她的那个死结里面去了。

  患者的强迫性观念是心理治疗中最难解决的问题。那种顽固性、矛盾性和非理智性,使得强迫性观念具有极强的抗外界干预能力。对自我身体结构的困惑,如果用简单的说理无法奏效的话,有时付诸实际的外科整容手术和健美训练,可以达到言语治疗无法达到的目标。

  当对诸如骨盆这样的话题的讨论陷入僵局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对骨盆的心理意义做彻底和深入的分析;另一种是暂时放弃对骨盆话题的追究,从别的话题入手,以达曲径通幽,围魏救赵之妙。

  这里我所讲的对骨盆的心理意义,做彻底和深入的分析,似乎与我前面实际操作时,所采取的对骨盆意义的回避态度相矛盾。其实,从全面的角度去看,对骨盆的心理意义做彻底和深入的分析,就好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冒一定的风险,去解决通常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时是心理医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选择。

  骨盆很显然是与性相关的。骨盆的开合度在象征的意义上,可以被视为对异性的进入的开放度。从保守的角度来看,过分外开的骨盆,使得女性在性上有一种容易受性对象侵入的不安全感,也使得女性有一种拒绝性对象侵入的倾向。但从开放的角度来看,外分的骨盆使得性变得容易,而内合的骨盆则渴望被性对象打开。由此可见,对骨盆结构的担忧,只是女性内在焦虑的投射。这种内在焦虑的核心,是女性对自己性角色和性功能定位的不确定性。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对骨盆的过度担心,可能意味着女孩子在童年受到不良性教育或性虐待。大多数这样的病例中,最终都可以发现女孩子曾经遭受性虐待的信息。

  第四部分 坠入大海的梦

  第62节 裸猿与毛

  裸猿与毛

  如果我们完全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那么我们人类便是从远古类人猿演化而来的。与我们远古祖先不同的是,人类的毛发大大稀少了,所以人类也被称为裸猿。毛发的稀少本来应该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从逻辑来看,人类演化的最后状态应该是没有毛发的。毛发原有的保暖、遮羞功能早就被人类服饰代替,即使头发还有一点美容的功能,将来的假发应该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真发的水平。

  有趣的是,人们一方面因人体的少毛而感受到人类的尊严,另一方面却因毛发脱落而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作为长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毛发出了问题,其对心理的冲击和影响却是极具破坏性的。

  我的朋友罗伯是一位美国律师,心地淳厚,待我极好。他是武术迷,在一个偶然机会与我相逢,看了我的武功后深表钦佩,于是有一天纠集了其他3条美国大汉到我府上学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罗伯还特地带了一大箩筐的时鲜水果表示敬意。以后每次过节,罗伯必定前来问寒问暖,带来礼物敬师。

  对这么一位又有律师头衔,又会武功,又待人淳厚的人,我好奇他为什么至今依旧孤身一人。有时我直言相问,也总是没有满意结果,没想到那个结果竟然被我无意揭破。有一天,我在与罗伯一起练拳,在教完拳式后,自然要教对打。那天教的内容是螳螂拳对打,我一招过去,罗伯招架,我的身体已闪到他背后。我用手在他脑门上一摸,原本也只是一个示范,不料我的手上轻轻抓住的头发,竟然一下子整个滑落下来,在我面前出现了罗伯寸草不生的光头。

  罗伯顿时脸色通红,但他动作麻利地把假头发套在头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我心里好像顿时明白了罗伯为何保持独身的隐私。对一个男人而言,光头应该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乔丹的大光头吸引了无数球迷的心。在美国电视上,有一阶段篮球巨星卡尔·马龙出现在一个生发广告中,吹嘘那种生发剂是如何有效。在第2年的nba比赛中,我看马龙的头发比去年更少了。其实,若有生发剂广告商,能将乔丹的大光头变成一头秀发,那么他要想赚多少钱就可以赚多少钱了。一个令世界上大多数男人都烦恼的光头状态,到了乔丹身上居然变成吸引众目的招牌,可见大多数男人对光头的烦恼还是庸人自扰。

  我平时喜欢做江湖郎中,自我吹嘘对中医有多么精通,每每吸引我的朋友们不耻下问,希望能在我这里找到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的美国朋友杰夫有一天也神秘兮兮地问我,有没有什么秘方可以治疗他日渐稀少的头发。我笑道:“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杰夫听了这句中国俗语,不由地开怀一笑。我的好朋友王涛,现在正在哈佛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当年他在中国时,便担心他的头发日渐稀少。在他力邀之下,我带去整套针灸家当,到他家里为他料理头发。传统的针灸法简直就是上刑,在没毛的头部擦上姜汁,然后用梅花针不断地敲打,直至冒出绵绵密密的小血珠,我才罢手。饱受创伤的王兄以为,一次刑罚过后便可换来满头春光,但我不得不残酷地告诉他,12次为1个疗程。一般来说,3个疗程见效,王兄一听,差点没当场晕过去,我的针灸生意在他那里,也就只有那一次交易。我在此把杰夫和王涛的故事讲出,是想要以他们的真实故事,告诉天下少毛和没毛者,完全没有必要去学罗伯的样子独守空房。杰夫后来的太太绝顶漂亮,我笑问杰夫他的头发对他的爱情有何影响,杰夫嘿嘿一笑,竟不愿作答。看来他的头发可能还是夫妻俩玩笑的一个主题呢。

  男人的脱发虽然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但毕竟还是可以用别的东西来弥补的。若一位女性患了这样的毛病,其结果便不是可以用玩笑弥补和搪塞过去的。有一天,我的一位女病人丽莲对我说,她曾几次想自杀,只为了一个令她生不如死的毛病。丽莲是夜总会的脱衣舞娘,到底是什么毛病会令丽莲这样的女子生不如死呢?我当时在猜想是艾滋病之类的毛病。但在美国,号称自己有艾滋病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到底是什么毛病比艾滋病还难以启齿呢?

  丽莲犹豫再三终于告诉我她患有严重的脱发症。“你知道吗,我全身的毛发都脱光,不但头发脱光,体毛脱光;连下面的阴毛都脱光。”丽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脱毛症是由身体的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只要身体调整好了,毛发会自然长出来的。”我试图安慰丽莲。

  “我吃过一种草药,对我的头发有效,但那药太贵,我现在买不起。”

  “在我看来,草药不是关键,关键是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身体状况比草药更能解决问题。”我开始对她进行身体锻炼重要性的教育,丽莲逐渐把她的头低下来,随着我对她生理常识的教育,她的脸逐渐转向另一侧。我意识到丽莲的反应有点不对头,但还没有意识到我有什么错误或不对的地方。

  “我不想听你的牛屎。”丽莲突然转过身来满脸泪水地对我说。然后她借口想上洗手间离开了诊疗室,等她磨蹭了10分钟后她回来,但直截了当地对我说她不想和我谈下去了。

  丽莲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我好心为她讲解生理知识,但她却如此回应我的好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想是出在我对她的内心痛苦的漠视上。在我与丽莲交谈时,我完全没有体会到脱发对一个女子的心理冲击。她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她曾经为了自己的脱发而想去死,而我却对此毫无感应。我还是用一个男人对脱发的眼光,去评判一个弱女子对脱发的濒临死亡的痛苦感,难怪我自以为很了解我的病人,但对于他们自己也不完全了解的事,我是不应该轻易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的。

  第四部分 坠入大海的梦

  第63节 卖身为娼的命运

  在中国古代;一个没有阴毛的女子被称为“白虎”,是所谓克夫的特征之一。所以;一个没毛的女子只有独守空房或卖身为娼的命运。一个男人可以顶上没毛;但却不可以底下无毛。对青春期的男孩子来说;阴毛的出现是男子汉气概的象征。

  我记得在无锡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两位在学校里出名的皮大王在几十位小学生的蜂拥之下;要到厕所一比高下。比赛的内容是比谁的阴毛更长。那场比赛的两位主角在真正较量之前互相叫阵;他们后面的簇拥者自然也分成两派;势不相让;各为其偶像的阴毛押宝。所幸那场比赛发生在下课时间,直到上课铃响起;那场轰动校园一角的比赛还只是停留在口头叫阵的地步。

  我当年在华东师大时;有一位生物学李博士是我的邻居。李博士虽然才高八斗;却只有五短身材。李博士每每被老张的挺拔身材所打动;常开玩笑说要我借他一段身高。我建议他从遗传工程上多下苦工;来日我自当愿意献出我的宝贵的身高基因为他重新打造一付身材。

  李博士在老张面前有些自卑;但在夏天的某一个傍晚;当诸位博士赤膊乘凉时;李博士突然两眼发光;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你们胸口都没有毛!”李博士大呼小叫道。

  “那你有毛?”

  “当然。”

  于是大家的眼光都被吸引到李博士的胸膛上;果然发现上面有一丛不算茂密的胸毛。虽然人类学王博士笑称其为返祖现象;但我们可爱的李博士,从此在穿衬衫时总是把衣领放得低低的;让他人可以一窥他的那一小撮胸毛。

  李博士在身高上的自卑;被他在胸毛上的自豪弥补了。人类对自己长相上的心理评判真的是非常有趣;面对因长相引起的自卑;李博士向我们证明一丛胸毛比一肚皮的学问更重要。

  文身与扣环

  我刚到纽约的时候,老大姐廖婷婷对我说,曼哈顿最古怪的地方是苏豪村。我问其因,她告诉我在苏豪村有许许多多的怪人。我是喜欢看怪人的,所以我相约婷婷,还有电视台的两个朋友杨峰和施君,一起到苏豪村去。

  子夜时分正是苏豪村最热闹的光景。第一次造访闻名世界的苏豪村,心下期望能有一种梦幻迷离的感觉。到了苏豪村,那是连片的酒吧、餐馆、画廊,当然最多的还是人了。街灯昏黄,酒吧里当然是烛影朦胧。我站在苏豪村的街上,想让自己的心随历史的轨迹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我发现眼前的景象和我幼时在上海的那点微弱记忆吻合了。苏豪村的美妙在那当下的感受其实并不怎么样,只有当这种感受经受岁月的酿造,方可变得芬芳。

  婷婷所宣称的苏豪村怪人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多,那么怪。偶尔看到的怪人也不过是脸上多了几个扣环,头发被染成五颜六色。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倒是希望能有机会和这样的怪人面谈,真正了解这类人的内心世界,第五大道心理治疗中心提供了我最佳的机会。

  珊蕨是一个黑人单亲妈妈,家有6个孩子,全部是男孩,其中有两个是领养的。毫无疑问,这样的母亲负担是很重的,可珊蕨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她头上反扣一顶棒球帽,鼻中挂了一个大扣环,3颗上牙缺损,一付嬉皮笑脸的样子。作为一个抚养6个孩子的单亲妈妈,她的这付表象使得我对她的6个孩子立即产生了同情。但我并不想直接挑战她做母亲的资格,因为这只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在随后的交谈中,珊蕨表现出严重的抑郁症和人格上的幼稚。当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