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部分阅读

作品:心理黑洞|作者:524816628|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1 09:50:56|下载:心理黑洞TXT下载
  沟蒙撤虻哪谛挠n狭饲痹诘氖芘扒阆颉>」苌撤蚺拐蛭宰约耗谛牡纳送慈狈踔氖芘扒阆蚴沟盟晌四歉雠撕退吹亩酒返氖┡岸韵蟆6撤蚋盖状呙咭谎澳阕6t皇挛蕹伞钡淖缰洌苍谏撤蚩咕芏酒返呐x懈壮樾健<词挂惶炜梢宰?500美元,沙夫也没有觉得在他那相对贫穷的父亲那里获得他应该获得的尊严。

  一心想实现自己美国梦的沙夫,在曼哈顿的纸醉金迷中,成了荒唐女人和毒品的俘虏。他实现了他的美国梦,但那是美国噩梦,因为沙夫根本没有从他童年的噩梦中醒来。

  第一部分 曼哈顿 :机遇的天堂 心灵的地狱

  第7节 心理不能承受之黑(1)

  到底是人生如梦,还是人生非梦?曼哈顿,这个梦的都会,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实现自己的黄粱美梦呢?

  心理不能承受之黑(一)

  “我是美国公民,但我不是美国人。”这句话听起来很奇怪,但在美国却是真实的。美国原是一群来自欧洲的冒险家,从土著印地安人手里夺过来,并加以开创的一片沃土。所以现代美国人的鼻祖应该是那批欧洲冒险家。后来从非洲购来的大批黑奴,则成了美国人的第二大民族。随着时光的推移,美国的自由主义精神吸引了全世界的民族,前仆后继的移民潮延续至今。西班牙裔的南美人因为近水楼台,可谓蜂拥进入美国,人数以墨西哥、波多黎各人最多。“老西”(西班牙裔)坚持多子多福的民族传统,每家每户都子孙满堂。其人口增长之迅速,在美国已超越 “老黑”,成为美国第二大民族。“老中” 以厨艺打遍天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老韩”则凭跆拳道和洗衣店打天下,其拼命三郎精神可谓独树一帜,连老中也自叹不如。

  当这些具有自己独立民族性的移民成为美国公民后,他们很快就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种族歧视的阴影。我发现在美国把自己当成正宗美国人的只有欧洲白人和黑人,而第二大民族的西班牙裔则尚未把自己当成正宗的美国人,华人则更不用说了。在这么一个种族纷杂的国家里,要没有种族歧视也难。

  在美国的种族歧视已从原先赤裸裸的生存压迫,转为比较温和的“符号化种族主义”。西尔斯在1988 年提出的这个新概念中指出,美国白人对黑人和少数族裔的偏见已从原来的对自我、工作、邻居和学校的直接威胁,转为对白人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国价值”的威胁,这些传统美国价值包括:个人主义、自立精神和工作伦理。

  曼哈顿号称是世界都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曼哈顿这样,会集了全世界各种不同肤色的人种。如果说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种族歧视至今依旧在美国的某些地区泛滥的话,曼哈顿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最不受种族歧视影响的地区。然而,我却在我的诊疗室里看到了曼哈顿种族歧视的实相。

  侯赛在接受了3次心理治疗后突然中止了他的治疗,他的心理治疗医生在他的病历上写下了印象不佳的评语。但数周后侯赛又回来接受心理治疗时,我成了他的心理医生。我读侯赛的病历,预期我即将面对的病人是一个难弄的危险分子。因为他曾经坐过10年大牢,罪名是贩毒和枪击警察。我对毒贩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电影,在面对侯赛时,我想这倒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经历,我现在要面对一个冷血杀手了。

  侯赛个子不高,很结实的样子。他的双眼炯炯有神,活像一只猎豹。出乎意料的是,侯赛谦和有理,思维敏捷,道德高尚,全无冷血杀手的样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前一位心理医生会对侯赛有如此差的评语呢?

  “侯赛,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中止了前一次的心理治疗?” 我不希望自己稀里糊涂地被我的病人罢免了。

  “也没什么,我只是感觉他无法理解我的境遇。”

  “你凭什么说他无法理解你呢?”

  侯赛并不回答我的问题,只是直直地、没有表情地看着我。我从侯赛的往事中知道他和警察之间的冲突,于是我猜道:“是不是因为他是白人?”

  侯赛的笑证明了我的猜测。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我这一辈子就毁在白人警察的手里,我的青春,我的家庭,我的事业甚至我的将来,都无法逃避白人警察的迫害,我怎么可能向一个白人心理医生敞开我的心扉呢?”

  侯赛向我道出他的悲惨故事。侯赛祖籍波多黎各,在很小的时候便移民美国,住在康尼狄格州。由于靠近美国的几个南美国家都是西班牙裔,所以,在美国的移民潮中,西班牙裔可谓来势汹涌。由于大多数西裔的社会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所以,西裔移民和美国本土的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白人讨厌西裔是因为西裔成群结队地到来,破坏了白人原有的社区特色。而黑人讨厌西裔是因为勤劳的西裔抢了同处底层社会的黑人的饭碗。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警察便自然成了宣泄种族愤怒的枪手。

  年轻气盛的侯赛不满警察的无理寻事,和西裔社区的领袖们组织了一次盛大的社区请愿会。他们邀请了议员、总检察长、大法官、大报记者,前来他们这个被警察妖魔化了的社区。当那些大人物们硬着头皮来到社区时,他们被眼前的鲜花、美酒和舞蹈惊呆了。聪明的侯赛和他的朋友们成功地扭转了大人物们对这个西裔社区的偏见,但这却招来了侯赛个人生活中的一系列灾难。

  侯赛的妻子和7岁的女儿在家里,遭到警察无理的责骂和推攘。当侯赛回家时,面对妻女的哭诉却无力伸冤。

  在警察的设计之下,一个醉汉到侯赛家挑衅,用匕首试图刺杀侯赛。当侯赛成功地夺下醉汉的匕首时,大批的警察突然荷枪实弹地出现,其中一个警察毫无顾忌地向侯赛开枪,所幸那位警察的枪法实在很糟糕,侯赛才在枪林弹雨中捡得一条性命。当那位疯狂的警察换了一个弹夹后继续向侯赛开枪时,侯赛被迫还击,一枪击中那位警察的腿部。这一枪虽然是被迫还击,但对警察而言,胆敢向警察开枪的人从此成为警察的公敌,这也就注定了侯赛后来不断的灾难。

  在法庭上,侯赛据理力争,表明自己全然是自卫还击,并未有丝毫故意寻事的动机。陪审团和法官那次居然明察秋毫,将侯赛当庭释放。这个判决虽然看起来是侯赛赢了,但警察却不可避免地和他结下了怨仇。

  某一天,警察从一个毒贩口里听说,他的毒品是从侯赛那里搞来的。警察一听侯赛两字大喜,也不问究竟是哪一个侯赛,立即出发冲到侯赛家里,一见面,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痛打,然后将侯赛逮捕。当警察兴高采烈地将侯赛抓回警察局时,前面那位毒贩喊道:“你们抓错了,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

  警察们一听大惊,但立即阻止那位毒贩,然后将错就错,依旧将侯赛押入大牢。在整个警察团队的报复性迫害下,侯赛坐了10年监狱。但侯赛从来没有停止抗争,他一直梦想着有一天,真相能够大白于天下。侯赛这种死不认账的硬骨头精神,激起了康州警察的持续压迫。

  当10年大牢坐满,侯赛依旧不能获得完全的自由。侯赛不得不搬到曼哈顿,他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康州警察的持续纠缠。但很快他就发现他错了。曼哈顿的警察很快找上了他,命令他每周必须到警察局报到一次,报告自己的生活状况。他的犯罪记录也使得他无法在曼哈顿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即使这样,侯赛的灾难还是没有完了。有一天在地铁里,侯赛和一个人高马大的黑人发生了冲突,那位黑人挑衅地向他的头部揍了一拳,侯赛立即还击,两人扭成一团。这时,警察来了,在警察的记录上,侯赛被描写成一个凶残的攻击者。在法庭上,检察官提出10年到25年的重刑。

  “只是两个男人在地铁里的一次打架,并且是那个黑人引起的,为什么检察官要对我提出10年到25年的重刑呢?这不是迫害又是什么呢?”侯赛两眼发红地盯着我,我能说什么呢?我又能做什么呢?这已超出了我心理治疗的范畴。

  “我已经55岁了,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做过违法乱纪的事,但却被搞成一个江洋大盗的模样,我难道要在牢里度过我的余生?”侯赛哽咽道,他那双猎豹似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和迷茫。

  “我能到哪里去呢?到你们中国去?”侯赛咧嘴一笑,即使在这样灾难临头的当下,侯赛仍然可以开一个苦涩的玩笑,我感到无奈和哀伤。

  第一部分 曼哈顿 :机遇的天堂 心灵的地狱

  第8节 心理不能承受之黑(2)

  “我们黑人算什么呢? 美国不是我们的家,因为处处受歧视。” 我的一位黑人患者杰西对我叹道:“在美国的黑人其实连非洲的黑人都不如呢,我的老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就是想回非洲去寻根,也不知道我的根在哪里。”

  “你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

  “我们美国黑人都是精神的无家可归者。”杰西提出了一个新词“精神的无家可归者”,黑人所受到的种族歧视之深,实在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有一天,我的一位美国同学艾略克请我到酒吧去看nba决赛。这样的活动我是很有兴趣的,于是我兴冲冲地前去。在酒吧的大沙发上坐下,乘球赛还没开始,我们随便胡聊。我说:“美国黑人的球技实在是好,其他人种的人无法可比,我想上帝造人真是各有安排。”

  “你的意思是说,黑人只适合打篮球?”扎一条长辫的艾略克嬉皮似的对我一笑。

  “我想人尽其才嘛,这大概便是自由主义精神了。”

  “不对,我在你的话中听出了话外之音,你的真实意思是指黑人在高雅领域里不如其他人种。”艾略克步步紧逼,这令我有点不自在起来。

  “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所有的人都加入自由竞争,最后的结局会有此消彼长的情形,我不认为这一定要归结为种族歧视。”我点出我的观点。

  “哼,自由环境,有什么来保障?”艾略克的敌意非常明显。我看着艾略克那张白净的脸,露出一丝疑惑。

  艾略克显然敏感地觉察到我的疑惑,他低下头轻轻地说:“我的血统里一半是黑人,另一半是白人。我长得完全是白人相,但我无法否认我的黑人血统,这使得我比纯粹的黑人更痛苦。因为我听到了人们在黑人面前所不讲的话,我知道人们对黑人的歧视有多么深。”

  艾略克的话使我很尴尬,也使我很震动。我观照自己有没有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我发现在我的内心深处的确有。回想我们中国人,种族歧视可能不一定有美国这么严重,但对黑人在内心的贬低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在出国时,常有朋友戏言让我找一个洋妞结婚。

  “找一个黑妹好不好?” 我回道。

  “你脑子是不是有病啊!” 我的朋友对我的戏言当即阻止。我深感我们中国人在过去百年饱受白人歧视的同时,也在歧视那些被我们认为是低等民族的黑人。在国内的时候,所遇黑人不多,即使有歧视之心,也未必有歧视之行。直至到了国外,才惊觉我们中国人荒谬的歧视心。

  我刚到美国不久,在伊利诺斯专业心理学院的一次课堂讨论中,谈到种族歧视问题时,我对临坐的一位美国白人学生说道:“普通中国人都不会愿意嫁给黑人。”没想到,该生居然立即把我的话传给另外一个黑人女学生,一下课,那位黑人女学生马上过来追问我的原意。我知道我失言了,只能乱找理由将窘境搪塞过去。这种无意识的种族歧视在我刚到美国时特别明显,连我这样自命超越的读书人,都怀有如此非理性的种族歧视意念,当我们严词批评美国人的种族歧视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做深刻反省。

  回归主题,我在此节所要说的是一个有关对黑人种族歧视的故事。辛赛是一位年届75岁的黑人妇女,她被法院判决接受心理治疗,理由是严重妨碍执法。当我接到这个病例时,就感到有点奇怪,眼前这个体格肥胖,连走路都依靠拐杖的黑人老太太究竟是为什么会犯了一个严重妨碍执法的罪名。

  “你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吗?”我和颜善目地说道。

  “我的孙女和孙子在家里吵架,孙子12岁,孙女19岁。小孙子吵不过他姐姐,于是恶作剧报警,谎报他姐姐用手枪对准他的脑袋,威胁要杀了他。”辛赛平静地道来,在她脸上看不出什么怪异的神情。

  “然后,警察来了!”

  “对,一群警察像凶神恶煞一样闯进我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警察也不和我解释,就翻箱倒柜乱找,当然什么都没找到,他们问我把枪藏在哪里了?这不是笑话嘛,我哪来的什么手枪?我当然大声抗争。那个白人警察下令将我和我的孙女逮捕,其他警察还问他,是真的要逮捕这个老太太吗?你说说看,我在家里,又没有犯任何罪,我却被逮捕了,他们也没有找到什么手枪,但还是把我的孙女也逮捕了,这是什么警察?”辛赛说着说着,身体气得颤抖起来。

  “那么,后来呢?”

  “到了警察局,他们把我关进牢里,我说我想上厕所,那个警察要我将厕所门开着,我说开着门我无法小解,那警察还是坚持要我把门打开。”

  “那警察是男的?”

  “对,一个男警察,他居然要我这个75岁的老太婆在上厕所时打开大门,这是什么意思?是怕我逃走,还是故意羞辱我?”

  “牢里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定?” 我问道。

  “规定?什么狗屎规定。难道规定男警察可以肆无忌惮地看着女犯人上厕所?” 辛赛的回答使我感到我的愚蠢。

  “更可恶的是,第二天出庭,那个白人警察要将手铐铐在我的背后,那是对重刑犯才用的铐法。可怜我一个75岁的老太婆,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平时,我根本无法将手放到背后,那个警察用蛮力才将我铐上,到了法庭,他们才将我的背铐改成前铐,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受过如此大的污辱,这是为了什么?”辛赛的眼泪开始止不住地流下来。

  面对这样一个“心理患者”,我能做什么呢?我到底是要治疗她对警察的“恶劣态度”,还是要治疗她在警察那里所受到的心灵创伤呢?可以想像这样的故事在美国的发生概率实在是不低。我同时也在想,如果此事发生在曼哈顿上东区最有钱人住的派克大道上,一位白人老太太如果和辛赛一样对警察大声抗议,她会不会也遭受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呢?

  在美国,时有黑人被警察莫名其妙枪杀的案例,即使中国人,也同样有被警察枪杀的例子,种族歧视的阴影在美国可谓无处不在。如果在赞赏美国的优点的同时,忘记了美国所存在的黑暗的一面,那人不是愚昧无知,便是心存不良。

  给一个嗜赌者说“因果”

  在纽约有40多万中国人,曼哈顿的唐人街可谓世界闻名。然纵观整个曼哈顿,要说最乱、最脏的、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唐人街。我的一位上海朋友随商务考察团来纽约,一到唐人街,他惊呼道:“啊哟,我的妈,这不是老上海的南市区嘛。”唐人街是中国人在曼哈顿的招牌,但这个招牌实在是太脏太破了。许多没有到过中国的美国人,以为中国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有一个家住在唐人街附近的美国人对我说:“为什么唐人街的中国人看起来那么穷?” 我当然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我觉得不论我如何回答,我的答案一点都没有趣。我在本书开篇曾将曼哈顿描述成一个侧卧的女人,唐人街就在这个女人的嘴部,脏乱的唐人街就好比是一个花枝招展的绝色美女,在她的嘴唇上沾满了扬州炒饭。

  曼哈顿那些毫不起眼的破旧门面里的中国老板们,几乎个个都是百万富翁。在最讲究法纪的美国,中国人依旧保持着某种无法无天的散漫。在唐人街的主干道坚尼路两旁的破旧店面,只需10美元就可以买到假的劳力士手表,纽约市政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唐人街的老中们,也就以这种似乎百年不变的方式,将中国文化的混沌精神,年复一年地向全世界的游客毫无羞耻地展示。曼哈顿的老中们的故事是数不胜数的,但在我这本书里不是重点。我在这里写出来的几个小故事,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大家可以从中一瞥中国人眼中的曼哈顿的地狱景象。

  第一部分 曼哈顿 :机遇的天堂 心灵的地狱

  第9节 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梦里

  在美国,送外卖通常是由学生或打工仔担当。这份工作简单,虽然无法赚到大钱,小钱却是很容易赚的。有一天,诊所里有人订了中国餐,于是送外卖的自然把盒饭送来。那天,我恰巧在前厅,所以碰到了那位送外卖的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强生。

  几句寒暄后,强生表现出对心理治疗极大的兴趣,他问我是否可以找一个机会聊一聊。我知道即使在美国,中国人对心理诊所还是不太感冒,于是我答应他,可以在周末的上午到我家见个面。

  强生果然如约前来,刚一坐定,他的眼圈就红了,说道:“你知道吗?我在一年前还是一个百万富翁呢,在唐人街我也是有名有号的,没想到现在却落得如此下场。”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我的钱全部亏在股票上了,那可恶的纳斯达克将我所有的钱都吞没了,我现在不但一文不名,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我自己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梦里。”

  “你很不幸遇上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熊市。据我所知,去年绝大多数的人都亏空极大,但像你这样血本无归的可能并不多见。”

  “我回想起来,一切都好像中了魔一样。我去庙里问法师,法师告诉我是被前世的冤亲债主的幽魂所累,这前世的债叫我如何提防啊。虽然法师叫我忏悔和广积功德,但我实在是心有不甘。”

  “佛法的要义是指世间万物的生成演化皆由因缘所系,简而言之,那就是凡事皆有因。至于此因是否一定要追溯到前世,其实未必。”

  “你的意思是说我有可能是现世报?”

  “佛法和心理治疗在因果论上是相同的,但佛法更注重伦理层面,而心理治疗则注重逻辑层面。比如说,佛法的现世报是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问题是善恶的伦理标准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诸如好心做坏事又该如何解呢?相对而言,心理治疗的因果论只注重现实适应标准。你从百万富翁变成一文不名,与其说是你做了什么恶事,不如说你做事的方式有问题。”

  “我扪心自问,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但若要说做事的方式,我倒是一个冒险家。”

  “你是如何冒险的呢?”

  “我从小在福建的时候就是一个调皮大王,胆子比谁都大。后来,我偷渡到美国,虽然在海上历经风险,但我毫无怨言。我到了唐人街后,拼命工作,别人不敢做的我都敢做,所以很快我就发迹了。”

  “你有没有参加赌博?”

  “赌博?”强生干笑了一下:“我的人生就是一场赌博,但我过去赌运很好,在赌场上,我是常胜将军。”

  “你从来没有输过?”

  “告诉你吧,我的赌技高超到连赌场都将我列入不受欢迎的名单。”

  “所以,你相信只要是赌场,你必定是常胜将军。”

  “常胜将军?”强生叹了口气“这回栽在股票这个大赌场里了。”

  “你知道吗,连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这样的巨无霸在去年的纳斯达克市场上都被击昏、击倒,你的失败可以当作是人生的一堂课嘛。”

  “我是不服输的,我还想东山再起。”强生咬牙切齿道。

  “我很佩服你的精神,但你凡事皆赌的个性必须稍作调整。否则,若干年后,你会在你无法预期的情况下重蹈覆辙。”

  “你的意思是说,我的这一次失败不必归咎于我的前世,而是我今世的个性问题?”

  “心理学就是这样看的。”

  “我明白了。”强生一定要付我钱,我自然推托了一下,但看他意思坚定,我便收了他的钱,祝福他早日东山再起。

  纵观强生的一生,他的好赌性格,在他栽这个大跟斗以前,一直是他的成功要素。所幸他意志坚强,同时也愿意检讨自己,所以我相信他还会再起来。但在我的心理治疗中,我看到更多的是,有些人一辈子在犯同样的错误,接二连三地陷入恶性循环,而问题往往出在她们对自己的问题缺乏觉知。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当失败降临时,不但要探究失败本身,更重要的是探究导致失败的主角本身——那就是对自我的清醒剖析。

  听一个善男怨因果

  “在曼哈顿轻易不要做好事。”我的朋友老苏对我劝告道。

  “为什么?”我猜想老苏这样说大概有他的缘故。

  “唉,有一桩痛苦的经历让我永生难忘。” 笃信佛教的老苏开始讲述他那桩奇特的怪事。

  老苏一生乐善好施,在唐人街开餐馆,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小本经营,生意一直红火。老苏在开餐馆之余,喜欢到庙里转转,还不时做一些功德,见人就讲因果报应,小日子过得实在不错。

  有一天,老苏到曼哈顿的一家大商场去购物,一个黑人突然在他面前滑倒,这一跤看样子摔得不轻,老苏很自然地上前搀扶,没想到那位黑人突然紧紧抓住老苏的袖子高声喊道:“你将我摔倒了,你要赔我。”

  老苏顿时明白了大事不妙,仔细一看,那位黑人居然鲜血直流,很快警察来了,老苏一口生硬的广东英语和那黑人的巧舌如簧相比,自然占了下风。警察做了笔录,黑人也被紧急送医。一个星期以后,老苏接到一纸传票。原来,那位黑人将老苏告上了法庭,黑人提出赔偿100万美元。老苏乍听之下天旋地转,实在无法理解自己做好事,为何反倒落得如此下场。

  随后便是没完没了的出庭问讯和越积越多的律师费。老苏痛苦之余居然还是用他的佛法找解脱的方法,他认定自己在前世一定欠了这位黑人一大笔钱,今世看样子是无法逃避了,最后,老苏以赔偿6万美元了事。虽然老苏依旧信佛,但他已将自己一贯教人做好事的原则,改成教人轻易不要乱作好事。

  “老苏,真有此事?”我听了老苏的故事,实在有点无法相信。

  “嗨,你这人,6万美元可不是小数目,我能对你撒谎?”看老苏愤愤然的样子,我急忙赔礼道歉。看来疯狂的曼哈顿果然是名不虚传。

  后来,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美国朋友罗博听。罗博是美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他听完我的故事后叹道,正是这种不敢做好事的坏风气差点要了他的命。罗博的亲身经历是,他在曼哈顿的一条大街上被一辆汽车撞倒,那辆汽车逃之夭夭,而后面的汽车也没有一辆停下来。罗博当时感觉身体瘫痪,完全无力移动身体,只是记得无数辆汽车在他身边轰鸣而过。罗博当时恐惧得要死,但却没有一辆车停下来救他,最后等红灯亮了,他才被一位韩国人拖到路旁。

  “这个社会早就麻木不仁了。你能想像躺在冰冷的大街上,周围的汽车在你的头上轰鸣而过,没有一个人向你伸出援手的感觉吗?那些经过我身体的司机只是将车减速,他们伸出头看我,我就好像一条躺在曼哈顿冰冷的大街上的一条狗。”罗博跟我学功夫,他一有机会就向人讲述他的濒死体验,感觉好像祥林嫂,但我真的很能理解他的痛苦体验。这样的事昨天发生在罗博、老苏身上,难道没有可能哪天会轮到我们头上?

  有人邀请我做杀手

  常人对精神病患者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是因为精神病患者在处理攻击性冲动上的不可预测性。我学临床心理学至今,从来没有对这个问题有过任何的担心,那是因为我学成了一身中国武功。

  我在小的时候,一直是一个谦和懦弱的人,所幸我个子在同年龄中还算高大,因此也没有吃过太大的苦头,但一旦与别人冲突起来,我通常是被欺负的对象。我把这一切归咎于我妈对我管教太凶,我在她面前像个老鼠,到了别人面前自然也没有什么威风。

  到了我上大学,我的胆小和身体的笨拙丝毫没有改变,而我的名字却又很不协调地有大侠的名号。为了不辜负我名字的神圣意义,自1981年起,我就开始练少林武术。我那时的老师是查拳名家朱纪生先生;后来,我又跟周廷爵先生学八卦;跟都文才先生学陈式太极;跟谢炳灿先生学杨式太极;最后,拜王雷华先生为师,学螳螂拳和六合八法拳。最后的两门功夫因为是拜师学艺,所以掌握的程度相对较高。我自1989年认识王雷华先生后,交往渐深,在我离开上海前的两三年内,王雷华先生大多时间都住在我家里,我因此得窥中国武术的堂奥。

  第一部分 曼哈顿 :机遇的天堂 心灵的地狱

  第10节 震动全美国的血案

  到了美国以后,我在芝加哥为了谋生开始设馆教拳,有教老人太极的,也有教年轻人技击格斗的。没想到我的功夫还真不赖,在芝加哥教拳三年中,与老美的较量居然没有一次落败。以我心理学博士的身份,把美国空手道、合气道黑带玩于掌股,那种畅快的感受,真正使人感受到中国功夫的神奇伟大和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有关我的功夫故事多得一箩筐,在此先打住,因为我只是把我的功夫做一个引子引出如下故事:

  我到了纽约以后,虽然开始从实习生的工作中赚到一点小钱,但用来还前面几年欠下的债还是有问题,于是,我试图重操旧业再卖拳头。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者称他想拜师学艺,我当然欢迎,于是,约定一个日子见面。

  来者是一位带眼镜的中国留学生,神色慌张的样子让我马上感觉到气氛不对,我试图让他安定下来说明究竟。他看了我一眼,毫不掩饰地对我说:“我想雇你做我的杀手。”

  此言一出倒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我浑身打个颤,在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聊斋志异》中的侠客张铁臂,我定了定神问他一个究竟。

  “我和我的美国室友处不来,他总是用恶毒的语言激怒我。我不会说话,终于有一天忍不住骂了一句让他最受不了的话。”

  “那是什么话呢?”

  “我骂‘操你的耶稣’,这回他是真的被我激怒了,于是,我们打了起来。”

  “结果怎样呢?”

  “我被打断两根肋骨,而我不懂美国法律,没有及时报案。结果到了法庭,他们说我证据不足,无法定案。”

  “你在法律上失败了,那你怎么办呢?”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他一进门就想雇我做杀手的动机。对一个远渡重洋来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来说,遇到这样的事的确是个悲剧。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悲剧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他接着告诉我因为这件事,他对学业心灰意冷,硕士也没有毕业,现在失业在家无事可做,整天只想着复仇。从他的现状我依稀可以看到他的过去,他对人际关系的无知,对自己内心愤怒的失控,对自己自信的丧失。我告诉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自我振作起来,决不可自暴自弃。我当然也鼓励他学武,但他显然只沉迷在他的仇恨里不能自拔。

  “既然你不愿意成为我的杀手,那我就告辞了,但我一定会找到一个的。”他喃喃自语地离开我的家。望着他的背影,我感叹道,一个一心想圆美国梦的中国留学生,现在变成了一个满心仇恨,荒废一切的复仇者,这难道是他当初出国时的初衷,这难道是他活着的意义?我又联想起多年前发生在衣阿华大学那桩震动全美国的血案,一个中国留学生只为了一个奖励名额而开枪杀害数人。我在上面的这个中国留学生的身上,看到了那个悲剧的影子,但我居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我的家,我只有感到无奈。

  更多下载:

  声明:本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第一部分 曼哈顿 :机遇的天堂 心灵的地狱

  第11节 “9·11”后的心理重灾区

  生命是一种神秘,神秘是因为无常。

  既是神秘,那就是神的秘密。

  人们因不解神的秘密,故视其为神秘。

  但是,

  任何神秘,

  如果其意义可以被解读,

  那么人们便进入了神的自如境界。

  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我的工作之一便是帮助人们解读生命的神秘;在面对无常的突袭时,安抚人们受惊的心灵;在面对自我的困惑时,体悟人生的实相和意义。

  当无常突然在曼哈顿降临,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将我的经历在此写出,正可以让人们了解无常的恐怖威力和人们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各种反应。无常是悬在世人头上的一把利剑,这回是处在纽约曼哈顿岛上的美国人受到伤害,但有谁能保证,下回这把无常的利剑不会落在我们头上呢?

  我看到了另一种怪异的画面

  我爱纽约的秋天,因为纽约秋天的天空总是蓝色的,那种碧蓝碧蓝的天空。当我仰望那美丽的天空时,我常会感到自己的灵魂好像会被那蓝天吸附而去,而心在那仰望蓝天的一瞬也会充满一种奇妙的感觉。

  9月11日的纽约,天空碧蓝碧蓝,那天早上10点,我照例到位于第五大道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去上班。我看到在第五大道上许多的人脸上都露出奇怪的表情,还有人在莫名其妙地乱跑。我不明就里,只是觉得气氛变得奇怪而恍惚。当我走进治疗中心时,发现里面已乱作一团,大家都在焦急地打电话,而电话却无法打通,有人急得哭了起来。那真有点世界末日的味道,而我还在莫名其妙。

  治疗中心的社工格雷格见我的第一句话是:“世贸中心被袭击了,你们中国人怎么看的?”

  “世贸中心,就是那姐妹楼?”这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对,这是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战争。”格雷格嘴里念叨着。

  在一大堆乱哄哄的人群中,治疗中心的主任格兰姆博士从走廊的深处面带微笑地走过来,格兰姆博士脸上的微笑在那一大堆满脸凄楚的人群中显得古怪而不协调。他见了我的第一句话是:“那大楼里一定也有中国人死了。”给我当下的感觉好像是“你们中国人别太高兴了,那大楼里一定也有中国人死了”。

  格兰姆博士曾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那是标标准准的美国老江湖了。因为“9·11”恐怖事件发生的突然性,没有人可以事先预期到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时刻各种人的反应会是什么样子的。格兰姆博士面带微笑地说出来的这句“那大楼里一定也有中国人死了”。实在是意味深长。

  “9·11”发生的时候,中国人有没有很高兴呢?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在美国你是不可能老实告诉美国人说,有些中国人对9·11的发生很高兴。但事实上,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人在“9·11”发生的那个时刻欣喜若狂。但在冷静下来后,我们对格兰姆博士的那句话应该有新的解读:“中国人,恐怖袭击同样有可能在某一天降临到你们的头上。”

  当我听到格雷格和格兰姆博士的话后,立即跑出门去,因为在第五大道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世贸中心。但当我到了第五大道时,在世贸中心的方向只剩下冲天的烟雾了。

  凝视着那团褐色的烟雾,一股强烈的悲哀从心中涌起,我的周身弥漫了痛苦和悲哀。在那个当下,生命变得如此脆弱,理性的思维好像完全停摆。只有一个声音在脑海回旋:“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9·11”是美国的悲剧,但也同样是全人类的悲剧。这样的悲剧是不应该成为任何想活出人生意义的人类成员作为饭后茶余笑谈的素材的。我们实在很有必要仔细探究一下这个悲剧事件在人们心灵上所投下的阴影和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在我悲哀发呆的那个当下,治疗中心的另一名社工丹尼提议到圣文圣特医院去看一看。于是,我们边走边聊到了圣文圣特医院。看见医院外面已有数百人排成长龙,我问丹尼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排队,他告诉我是为了献血。我很惊讶美国人在灾难面前的这种立即表现出的互助意识,而我也马上意识到自己在问出那个问题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我对这种互助救难意识的淡漠。

  回到治疗中心,我的许多患者都取消了预约,只有一个患者照例前来。我原以为她会把交谈中心集中在这次灾难事件上,但她却像往常一样专注于她个人的心理问题,外面的灾难似乎并没有在她的内心激起太大的波澜。星期三,我的患者没有一个到诊所报到的。我给每个人都打了电话或留了言,有一个患者在电话那头以极其微弱的声音对我说:“我害怕,这个星期我都不想出门了。”

  在美国大多数的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人如何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报道。但美国人在灾难后究竟是如何想的,我在和我的美国朋友、我的心理患者的交谈中获得了另外一种怪异的结论。

  宗教悖论:应该去爱本·拉登

  主流美国人视基督教为美国国教,“9·11”恐怖事件的当天晚上,几乎所有的教堂都挤满了惶恐悲凄的人群。面对无法阻止的灾难,人们想到的第一个救助就是万能的上帝。

  教堂自然是人们心目中的灵魂避难所,当人们进入教堂,潜意识里会有一种期待,如果上帝来接引世人的话,教堂应该是上帝宇宙飞船的第一接应点吧。人们在教堂里祈祷、唱诗,互相安慰,大灾难的第一个晚上大概都是这么过去的。

  但很快人们就被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缠住了,“9·11”恐怖事件发生时,上帝在哪里?

  *上帝那时在场吗?全能全知又爱世人的上帝应该在场。但上帝既然在场,他老人家为什么不出手阻止呢?

  *上帝有可能太忙了,那个片刻他老人家正好不在场?上帝不是全知的吗?即使他老人家太忙分不出身来,他可以派一个天使来啊。

  *上帝是万能的,上帝必然知道这件事,但上帝没有阻止此事的发生,难道上帝想借此事向世人传达什么秘密?

  *如果上帝真的想借此事向世人传达什么秘密,那么上帝为什么要借魔鬼的手来传达他的伟大旨意呢?魔鬼这不就变成了上帝的仆人?上帝即使要传达他的伟大旨意,他老人家为什么要用这么一种恐怖的方式来做呢?如果上帝认为这是教育世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