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 16 部分阅读

  初,八路军冀中冀南鲁西和冀鲁豫地区的部分主力部队在宋任穷程子华指挥下,连续取得了南宫大营和卫东战役的胜利,敌石友三高树勋王金祥等部全线溃退,分别撤到豫东和鲁西南带。1940年6月下旬,石友三趁日伪军大“扫荡”之机卷土重来,再次占领濮县濮阳带,企图以此为依托,对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12月1日,顽军发生内讧,蒋介石密令高树勋处死了石友三及其弟石友信,石友三部嫡系文大可窜入朝城,濮阳附近的批据点被暂时放弃,石友三原部孟昭进暂编第师驻守的古云集时属濮县,今属莘县古云镇便成了突入抗日根据地的个孤立据点。为了保卫扩大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讨顽指挥部决定派南进支队消灭孟昭进暂编第师,收复古云集。8日,暂归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领导的冀中军区南进支队奉命向据守古云集的国民党顽固派孟昭进暂编第师发起强攻。

  古云集是个寨围的大村,寨墙虽为土筑,却相当高大坚固。敌人利用有利地形,构筑了强大的火力网。针对敌人的军事部署,南进支队决定以二十团在西南面主攻,二十四团在东北方向助攻,冀南军区新四旅则以七七团在东南角打援。12月8日晚,担任主攻任务的二营从西南角发起攻击,因兵力和装备悬殊太大,久攻无效,黎明前被迫撤回阵地。12月9日晚10日又组织了两次进攻,仍未攻破。11日,南进支队在总结攻击失利原因和认真组织动员后,重新部署,改由二十团三营担任正面主攻,支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张同钰帮助指挥。三营以九连为突击队,营为二梯队,准备接续三营扩大战果,二营为总预备队,向濮县方向警戒,并准备破寨后参加巷战。是日黄昏,发起总攻击,二十团三营从东南首先攻入东门。在向纵深发展的巷战中,该营遇敌多次反扑 ,伤亡重大。二营从东门进入,配合三营进攻。此时,二十四团也攻入村内,敌人知道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顽军师长孟昭进率残部,从寨北阵地上找了个缺口出逃。此次战斗,八路军歼敌2000余人,俘敌800余人,二十团指战员伤亡300余人。

  向守志:太行山上初识邓政委

  1940年3月4日,八路军第129师政委邓小平到河北省武安县阳邑镇看望冀南军区第771团,那时我任团特务营营长。这是我第次见到邓小平。

  我早就听说我们八路军总部有位领导叫邓小平。后来,他接替张浩任129师政委,机智稳健,精明干练,他与刘伯承师长徐向前副师长组织指挥我们胜利地举行了著名的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役战斗。所以,我直都渴望能有机会见到邓政委。

  这刻终于盼到了。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1939年冬至1940年春发动的第次**高嘲,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遵照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决定集中13个团的兵力,在平汉路以西发起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回击进攻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

  我所在的冀南军区第771团,在团长吴成忠参谋长郑行衢率领下,从冀南昼夜兼程赶到太行参战,驻在阳邑镇待命。

  邓小平政委听说我们这支部队执行命令坚决,不顾疲劳,远程奔赴太行战场,专程来到第771团慰问指战员。全团排以上干部集中在个农舍里,吴团长陪同邓政委出现在我们面前。我站在离邓政委不远的地方,加上我个头高,看邓政委清二楚。吴团长说:“欢迎邓政委讲话。”队伍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邓政委讲话很干脆,也很有鼓动性,他首先赞扬了我们团。邓政委说:“第771团是由老红军改编的主力部队之,保持和发扬了红军的光荣传统,战斗作风英勇顽强,敢于打硬仗打恶仗,党指到哪里,你们就打到哪里。不论在山地还是在平原,都能征善战,打击日伪军,铲除伪政权,为创建和发展太行冀南抗日根据地,战功卓著。”接着,邓政委谈形势,讲任务。他说:“如今,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制造摩擦,杀害我地方干部,袭击我分散部队人员和后方机关。我们必须遵循党中央确定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遵照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坚决进行武装自卫。”听了邓政委的讲话,我和全团其他同志样,受到莫大的教育和鼓舞,斗志昂扬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磁武涉林战役于1940年3月5日发起,我率全营指战员,在团的编成内,与兄弟部队起,在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指挥下,向顽军发起了猛烈反攻。战役仅用4天时间,就歼灭顽军1万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10余挺火炮5门步枪4000余支,迫使国民党第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同八路军坐下来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

  1941年

  1941年1月5日新4旅南援新4军。国民党部队在茂林地区,突然以7个师8万多人的兵力包围袭击我奉命北移的新4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高嘲。新4旅奉命从冀南出发,南援新4军。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为救援新四军遇难部队,冀南的新四旅不得不紧急南下,留在根据地的八路军主力就只剩下新七旅和新八旅,而新七旅在刚结束的“百团大战”中部队减员严重新八旅的战斗力又比较弱由先遣纵队和“筑先纵队”合并而成,这就使得陈再道司令员在反击日军时难免捉襟见肘。因此,129师骑兵团奉命回到冀南受军区领导直接指挥,担任战区的机动力量承担起“救火队”的重任。骑兵们没有辜负首长的信任,面对日益恶化的形势,他们积极拔除据点破坏封锁沟攻击敌交通线,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1月27日新4旅先头部队到达陇海路。此时“皖南事变”已经结束。于是新4旅即停止南进,在单县东北曹马集金乡西杨道固地区休整。后来参加了鲁西北讨顽作战。7月底该旅由鲁西北回到冀南。新4旅由鲁西回到冀南。副旅长杜义德率10团在四分区活动,旅直及771团11团在分区活动。

  8月开辟运东地区。运东地委专署和六分区机关自成立后,因高唐恩县夏 津等地敌人实力较大,直活动在运西地区。为打开运东地区的抗日局面,区党委军区决定派部队开辟运东地区。8月初区党委武装部长李力六分区司令员邹国厚率运东地委专署机关和军区骑兵团7旅19团1营等部队共1500人,于渡口驿草寺东渡运河。部队过河后,袭击小张庄渡口驿等据点,俘敌70余人,进而袭击夏津县城。8月中旬,李力和六分区政委夏祖盛率骑兵团在夏津地区活动,连遭敌袭击,遂转移到禹城。其余部队根据军区指示,亦转移到禹城与骑兵团会合。由于我大部队和机关行动目标大,不断遭敌袭击,活动困难。10月底,地委专署六分区机关以及部队经夏津清河返回运河以西地区。11月间,邹国厚又率19团两个营再次东渡运河进入运东地区,曾袭入武城县城,消灭伪军部,不久,又复返运西。

  8月1日敌“扫荡”隆平巨鹿新河等地。从月初开始,敌出动日伪军4500多人,配有各种炮十几门,轻重机枪40多挺,分四路“扫荡”隆平巨鹿新河带。二分区部队和各县游击队,分别展开反“扫荡”作战。

  9月3日攻克扈家庄甘狼冢等据点碉堡。经过三天三夜战斗,彻底摧毁了敌人经营半年之久的王高路封锁线。共攻克据点碉堡16个,击溃伪军高德林部2个团,毙敌500余人,俘450余人,缴获步枪500余支,轻机关枪27挺子弹万余发。与此同时,新4旅771团11团和分区部队破击邯郸大名公路和南乐清丰公路,打击成安周围及临漳日伪军。8月31日9月1日两天,连续攻克成安县城东及东南之路固吴家町崔营东范町等敌据点,成安郭坊之敌三次出援均被我击退。此后,我军又连克敌据点多处。同时,我军部曾袭入大名城南关以及北皋集魏县旧城等据点。临清伪军吉占鳌部百余人西进马店,我四分区部队将其全部消灭,吉占鳌被活捉。同时还将王官庄至王世公间5个碉堡全部拔掉,俘伪军70余人。五分区部队曾袭入阜城衡水城内。此次破击,共进行大小战斗155次,攻克敌据点碉堡23处,俘日军3人伪军1300余人,缴获长短枪千余支轻机枪20挺,破毁公路260余华里。我军伤400余人,牺牲50余人。

  9月10日晚,771团攻克成安东南钟楼寺据点,全歼守敌,俘百余人,缴获长短枪150余支。11团1营攻克漳河据点,全歼守敌。2营伏击由成安出援之敌,毙日军10余人,烧毁敌汽车1辆。二四五分区军民对当地驻敌及公路展开破击。

  1941年5月10日129师发出反对敌“囚笼政策”的指示。指出:敌人的“囚笼政策”在冀南的某些地区已有相当成效,如滏西及五分区之德石路以南,郑家口大营以北地区点线林立,到处有敌人。敌人的“囚笼政策”就是确实达到其由点线到面的占领,在军事上是尽可能的集中兵力,对某地区实行反复连续“扫荡”,将我切摧毁后,即逼迫民众迅速修公路挖沟筑墙,构成三角网,使我军无法深入其内,以达到确实占领的目的。为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要求各部队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积极开展对敌斗争,深入三角网内,坚决粉碎敌人的“蚕食”阴谋,巩固我之基本区。

  5月23日奇袭娄子镇。位于枣强县城以南的娄子镇,是敌之重要据点,驻有日军个小分队18人及警备队警察所30余人,经常外出“扫荡”袭扰, 对我抗日军民危害很大。冀南军区决定由新7旅19团拔掉这据点。战前作了充分准备,派人深入据点进行了详细侦察,组织了15人的奋勇队40人的突击队,伪装成民工潜入敌据点内。战斗发起后仅十几分钟即将敌基本歼灭结束战斗,击毙日军16人,伤2人,俘伪军9人,缴获轻重机枪各挺步枪15支子弹万余发及大批军用品。

  5月25日冀南军民万余人,破击滏阳河以东德石路以南敌之主要交通线,共破坏公路200余里,其中南宫至巨鹿十多天不能通车,严重地限制了敌之机动。

  6月2日滏阳南顽军高树勋部6个团,轮番进攻我驻前后陈庄之新4旅771团。我军在连续几天防御作战中,英勇顽强,每天打退敌67次冲击,予敌重大杀伤。

  6月6日晚,撤出战斗。此次共毙伤顽军600余人,俘170余人。我伤亡营长以下33人。

  7月底,新4旅由鲁西回到冀南。副旅长杜义德率10团在四分区活动,旅直及771团11团在分区活动。

  8月开辟运东地区。运东地委专署和六分区机关自成立后,因高唐恩县夏 津等地敌人实力较大,直活动在运西地区。为打开运东地区的抗日局面,区党委军区决定派部队开辟运东地区。8月初区党委武装部长李力六分区司令员邹国厚率运东地委专署机关和军区骑兵团7旅19团1营等部队共1500人,于渡口驿草寺东渡运河。部队过河后,袭击小张庄渡口驿等据点,俘敌70余人,进而袭击夏津县城。8月中旬,李力和六分区政委夏祖盛率骑兵团在夏津地区活动,连遭敌袭击,遂转移到禹城。其余部队根据军区指示,亦转移到禹城与骑兵团会合。由于我大部队和机关行动目标大,不断遭敌袭击,活动困难。10月底,地委专署六分区机关以及部队经夏津清河返回运河以西地区。11月间,邹国厚又率19团两个营再次东渡运河进入运东地区,曾袭入武城县城,消灭伪军部,不久,又复返运西。

  8月1日敌“扫荡”隆平巨鹿新河等地。从月初开始,敌出动日伪军4500多人,配有各种炮十几门,轻重机枪40多挺,分四路“扫荡”隆平巨鹿新河带。二分区部队和各县游击队,分别展开反“扫荡”作战。

  9月3日攻克扈家庄甘狼冢等据点碉堡。经过三天三夜战斗,彻底摧毁了敌人经营半年之久的王高路封锁线。共攻克据点碉堡16个,击溃伪军高德林部2个团,毙敌500余人,俘450余人,缴获步枪500余支,轻机关枪27挺子弹万余发。与此同时,新4旅771团11团和分区部队破击邯郸大名公路和南乐清丰公路,打击成安周围及临漳日伪军。8月31日9月1日两天,连续攻克成安县城东及东南之路固吴家町崔营东范町等敌据点,成安郭坊之敌三次出援均被我击退。此后,我军又连克敌据点多处。同时,我军部曾袭入大名城南关以及北皋集魏县旧城等据点。临清伪军吉占鳌部百余人西进马店,我四分区部队将其全部消灭,吉占鳌被活捉。同时还将王官庄至王世公间5个碉堡全部拔掉,俘伪军70余人。五分区部队曾袭入阜城衡水城内。此次破击,共进行大小战斗155次,攻克敌据点碉堡23处,俘日军3人伪军1300余人,缴获长短枪千余支轻机枪20挺,破毁公路260余华里。我军伤400余人,牺牲50余人。

  9月10日晚,771团攻克成安东南钟楼寺据点,全歼守敌,俘百余人,缴获长短枪150余支。11团1营攻克漳河据点,全歼守敌。2营伏击由成安出援之敌,毙日军10余人,烧毁敌汽车1辆。二四五分区军民对当地驻敌及公路展开破击。

  9月18日秋季第二次破击战。从18日至22日,军区组织了秋季第二次大破击。重点是破击敌之主要公路干线。为打破敌人“蚕食”分割临清西地区,由杜义德统指挥4旅10团和分区26团,重点破击临清至高村临清至尖冢公路。18日晚,攻克卫罗庵龙旺高村等据点,并争取老官寨据点伪军90余人反正。接着,又连续攻克临清西街台庄尖冢花牛张庄据点。由易良品钟汉华指挥7旅19团21团重点破击临清至王官庄公路。18日攻克临清县十二里庄于庄2个碉堡。

  1942年

  火烧苏家林始末

  1942年1月3日旧历腊月初〕,驻威县贺钊的日本侵略军,由于在苏家林遭到八路军新四旅的伏击,恼羞成怒,在八天之内,曾三次去苏家林抢掠和放火烧村。结果,该村各家各户所有物品不仅被抢光,而且1450间房屋也全部被烧光使昔日林茂粮丰的苏家林,倾时变成了片废墟,这就是闻名冀南的“火烧苏家林大惨案”。

  日本帝国主义者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国际上反法西斯故争的形势,加强了对抗日根据地的全面控制,采取了“囚笼”和“三光”烧光抢光,杀光政策,到处修公路,设据点,妄图借此以镇压我杭日军民。

  贺钊据点位于威县东北25华里处,是威县境内九大据点之,驻有日军个分队和个伪军中队。他们经常出来“扫荡”,烧杀抢掠无所不干。在据点里设有个规模庞大的监狱,长期囚禁着大批抗日军民,有不少革命志士和无辜的群众在这里被杀害。当时**威县县委书记任光亚就是在这个魔窟里牺性的。因此当时群众称威县城里为“南宰房”,贺钊据点为“北杀锅”,对这些凶残的敌人恨之入骨,纷纷要求八路军惩治日寇和伪军,为老百姓出口气。

  苏家林村距贺钊有六华里,全村有140多户,750多口人,村东是望无际的果树林,盛产挑杏梨等各种鲜果,这树林也是抗日军民游击活动的天然屏障地带。村西有条南北走向的威南宫公路,路的东侧是灌木丛生的坑洼地,因此,正是我军打伏击的有利地形带。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经常在这带浩劫的冀南军区新四旅七七团,通过敌工站内线关系,侦知敌人在河岔股安碉堡,并从各村征集了三十多辆大车去河岔股运送生活用品和武器弹药,要途经苏家林。侦察员将这情报连夜送往正在南宫董家庙活动的七七团总部。当时总部首长如获至宝,立即派了三个连,在夜幕中长途急行军直奔苏家林。就在腊月初的拂晓,部队到达了苏家林村西柳条坑洼地带隐蔽埋伏起来,等待敌人的到来。

  早晨八点钟左右,由20多名鬼子30多名伪军押着30多辆大车朝这边走来。这些车辆形成里多长的长蛇阵,浩浩荡荡地从贺钊出发直奔苏家林。当敌进入伏击圈,我军机枪步枪手擂弹齐泼向敌群。突然的袭击使敌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直打得敌人鬼哭狠嚎,有的仓皇溃逃到贺钊,有的束手就擒,有的被打死打伤,后边的敌人见到前边遭伏击指挥大车扭头回跑,结果有18辆大车物资被我截获。经清理战场,打死日军两名其中名小队长,伤伪军数人,俘获日本妇女二人经教育释放回贺钊,由于他们回去后宣传八路军俘虏政策被枪杀,我军则安然转移到郭固带。

  逃回贺钊的敌人求得县城日军的增援,下午点,敌纠集了200多名日伪军,名义上去马桥迫赶八路军,实际上是报复苏家林。三时许,这群色厉内茬的野兽象疯狗般的嚎叫着扑进苏家林村。在这之前,群众料到日军必来报复,年轻人早已转移到周围村去了,日伪军只好将在家的老弱病残100多名群众赶到村中央谷家祖祠大院里,命令律下跪,院子四周房子上见布满了荷枪实弹的日伪军,数挺机枪口对着片手无寸侠的群众,气氛十分恐饰。个挂东祥刀的日本头目,哇啦哇啦的大讲了什么“大东亚共荣圈”,什么“窝藏八路军皇军要杀头的”等鬼话。

  日军训完话后,他们根据威县日军抢光烧光的指令,勒令群众套了30多辆大车,挨家挨户见好东西就抢,见生活用品如锅缸坛罐就砸,结果抢的衣被和其它较贵重的物品装了满满的30大车,拉回贺钊据点。各家各户的生活用品都被砸得无所剩。随后,数百名日伪军挨户纵火烧房,霎时,熊熊烈火冲天而起,滚滚浓烟遮天蔽日,整个苏家林变成了片火海。夜间冲天的火柱照亮了十五里以内的村庄,燃烧的尘灰飘到30里以外的方家营。第次大火烧了天夜。

  外逃隐藏在邻村的苏家林老百姓,眼看着冲天的大火,眼看着他们世世代代含辛茹苦营建起来的家园被化为灰烬,人人悲愤填膺,个个心如刀绞。他们纷纷夜间冒着生命危险回村救火,因而保住了部分房子。但万恶的敌人听说还有部分房屋未被焚烧,遂于旧历初七初八两天又两次去苏家林放火,就这样,全村140户1450间房全部烧光。当时的苏林村,到处是燎绕的烟雾,到处是断垣残璧,到处是嚎啕大哭和怒骂的群众,其残酷凄凉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除房屋被烧光外,还烧掉粮食18.5万斤;各种生产工具如犁耧耙锄等达万余件,生活资料如家俱和锅碗缸盆等更是难以计算。

  总之,整个苏家林村的切,经过这场灾难均化为灰烬,而所残留下来的则是遍地的瓦砾和片废墟凶残的敌人毁灭了苏家林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无家可归,生活陷于绝境。当时正值隆冬腊月,他们被迫离开了故土,过起饥寒交迫流落异乡的生活。由于生活所迫,卖儿卖女者有之,乞讨远乡饿死者有之。更为严重的是:在灾难的第二年,就遇上了1943年空前未有的大灾荒即民国32年大灾荒,苏家林人民由于过去所有积蓄均被日本侵略者抢光烧光,使他们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水准和抗灾能力,因而在灾荒中全村饿死竟达240人之多

  惨案发生后,冀南行署和威县抗日政府极为关注,除派员到灾民所在的50多个村庄进行慰问外,并造册登记颁发救济粮两万余斤。还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为支持苏家林重建家园,还免征了二年田赋。

  苏家林惨案之所以惨,敌人是先抢光而后烧光,是“三光政策”的具体体现。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行为,徽起了威县全县和苏家林人民的同仇敌忾事后,苏家林村有十余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抗日战场,因而也推动了全县的抗日运动的开展。

  1942年1月8日新4旅统计:主力自去年12月4日至今年1月8日,在二分区先后遭敌数次合击,部队伤亡失踪500余人,损失轻重机枪11挺长短枪200余支。

  1月9日10日分区基干团和新4旅11团13两个营,在魏县西南仕望集地区遭敌2000余人九路合击。11团两个营顺利突围,安全转移到邯大陆北三分区地区,伤亡不大。其余部队在突围时又沿途遭敌伏击截击损失干部战士200多人。

  4月29日“4;29”铁壁大合围。敌为摧毁我冀南抗日根据地,日军第59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78旅团各部及伪军共3万余人,经过充分准备后,于4月29日采取突然行动对我六四分区地区进行大合围。在六分区武北地区的军区直属队区党委行署机关以及新7旅旅直21团特务团骑兵团等机关部队被合围。军区及地方机关在部队的掩护下,大部冲出合围圈,小部非战斗部队及部分地方机关人员被冲散,牺牲300多人,被捕多人。与军区被合围的同时,四分区及新4旅于威县南和邱县北东目寨摇鞍镇带被敌合围。771团及11团的几个连,及时跳出合围圈,未受损失。其余部队与敌激战后,分路突出重围。在突围战斗中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新4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原11团政委桂承志在旅部等待分配工作原10团团长陈子彬在旅部等待分配工作牺牲。此外还牺牲了些地方干部,如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科长王夫武城县公安局长梁振芝等。“4;29”铁壁大合围后,冀南区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根据地缩减了五分之三,较大片的地区,仅有六分区的枣强南地区,二分区的冀特区,四分区邢济路南的临清邱县广宗带,三分区邱县馆陶曲周边界。抗战力量也受到了巨大损失,地方党的支部垮了近二分之,大部分村政权成了“两面政权”,完全资敌。军队和游击队的减员也很大,冀南军民的抗日斗争进入更加艰苦的阶段。

  6月2日野战旅与军分区合并。为适应冀南斗争的严重形势,根据129师指示,野战旅与军分区合并,撤销旅的番号。新7旅与六分区合并,易良品任六分区司令员,文建武任政委,副司令员夏祖盛,政治部主任董启强。六地委书记文建武兼,专员郭鲁。新8旅与三分区合并,张维翰任三分区司令员,肖永智任政委,副司令员孔庆德参谋长高厚良,政治部主任王幼平。三地委书记乔晓光,后肖永智,专员孟夫唐。新4旅11团与四分区36团合并4旅机关与四分区机关11月中旬合并,新4旅改辖771团20团和骑兵团。四分区司令员范朝利,副司令员雷绍康,政委王任重兼,副政委钟汉华,参谋长郑行衢,后周光策,政治部主任季铁中。四地委书记王任重,专员肖舟。

  8月8日元城战役。伪“东亚同盟自治军”向我元城地区进攻,企图占领元城地区并向冀鲁豫“蚕食”。为打退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的进攻,我军区部队在陈再道司令员指挥下组织元城战役。8日23团袭击住大名北刘马寨之伪军,毙敌40余人,俘142人,缴获轻机枪挺步枪百余支。

  8月16日我骑兵团元城独立团以及冀鲁豫三分区基干团,进攻住大名以东的南李庄之伪军,毙俘伪团长以下280余人。

  8月31日我军进攻住大名东北金滩镇之伪军,歼其1个团。整个元城战役共歼灭伪“东亚同盟自治军”3个半团,打破了其占领元城“蚕食”冀鲁豫的计划。接着,分区司令员桂干生率部打回邯郸大名路南,恢复了魏县成安漳河等县根据地。分区领导机关也由元城进入漳河县境内。

  8月13日新4旅771团度攻克平乡县城,俘伪军百余人。同日,六分区19团两个连,于故城西苏庄伏击由董故庄去北獐鹿之敌,击毙日军5人,俘伪军14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6支掷弹筒1个。我伤4人,牺牲1人。

  8月21日六分区小部队化装袭入枣强西南敌之卷镇据点,击毙日军7人。用此办法还先后成功的袭击了敌之武官寨和乔村据点。三分区小部队化装成卖西瓜的,袭击曲周县城南关,取得胜利。27团采取化装办法袭入枣强县大屯据点,消灭日军10余人伪军30余人。

  8月24日三分区22团1个连,有10余人化装成日军,白天袭入广平北西贤店据点,俘伪军11人,获枪13支。

  8月27日奔袭成安县城。22团23团和26团各部,乘驻成安之敌外出“扫荡”城内空虚之际,奔袭该城。激战彻夜,将该县伪警备队新民会县公署全部解决。俘伪军伪职员50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长短枪240支。我伤亡2人。

  冀南区1942年的斗争比过去任何年都尖锐复杂而残酷,敌对我大块根据地施以“蚕食”分割,对小块地区则企图鲸吞消灭。年中对我冀南区“扫荡”合击袭击共737次,其中2000人至1万人以上兵力大合围13次。针对敌人不断合围“扫荡”“蚕食”,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公开与隐蔽等多种形式,灵活机动地向敌人展开进攻。全年共进行大小战斗2400余次,其中我之进攻战斗包括破击1767次,攻克城镇5座,据点碉堡72个,共毙伤日军千余人,毙伤俘伪军70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0余志轻重机枪50余挺及大批军用品。我主力部队1年减员6000余人,其中伤旅级干部7人团级干部10人,牺牲旅级干部6人团级干部11人。

  冀南军民“四二九”突围前后

  背 景

  1941年12月8日,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寇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迫切需要有个巩固的战略后方,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他们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提出了 “变华北为大东亚作战兵站基地” “建立华北参战体制”的新方针,在军事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了系列的罪恶计划与措施,妄想达到 “以战养战”的目的。为此,首先在军事上,对各个抗日根据地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进行连续的毁灭性的 “大扫荡”。

  1942年1月上旬,敌两千多人合围冀南分区,我军干部和战士伤亡失踪200余人。专署专员于光甫牺牲。

  1月下旬,我新八旅部队在三分区遭敌2000多人合围。部队大部分顺利突出重围,二十二团等部多次转战冲杀,未能跳出合围圈,与敌激战终日,才终于胜利突出重围。团政治处主任供给处处长连连长以及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2月6日,二分区二十五团部和巨鹿县大队240余人,遭敌1000余人合围。在突围战斗中,我军牺牲90多人。

  3月25日,日伪军2400多人, “扫荡”邱县 原属山东当时归冀南,今属河北广平边界地区。我军两个连陷入敌人重围。激战五个小时,敌人死伤累累,我军伤亡也不少。战斗结束后,敌人将几个村的房屋全部烧光。

  敌人对冀南的 “铁壁合围”“大扫荡”,是其华北方面军1942年度所谓 “肃正作战”的个重要部分。早在二月份,就召开所属兵团参谋长会议,传达部署了作战计划,制定了实施计划的纲要。根据这纲要,决定从四月末开始,由其十二军等部在冀南区执行 “十二号作战”计划,目的是彻底消灭冀南地区的抗日力量,配合五月初开始的对华北其他抗日根据地 如冀中军区五大扫荡的 “大扫荡”。

  敌人搞 “四二九”铁壁合围出动了日军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个师团的部分兵力计万多人,调集各地的伪军两万多人,由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茨坐镇德州统指挥,驻济南的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次,到临清指挥。敌人搞了两个大包围圈,个是以武城 当时原山东的武城恩县夏津高唐平原都划归冀南的武官寨 今属河北故城带为中心的包围圈;个是以邱县东北部为中心的包围圈。

  武城老城西北的突围战

  关于游驻冀南六分区武城县域的冀南军区区党委行署群团领导机关及其直团队与单位,和新七旅及其下属的十九二十二十团,下放冀南的129师骑兵团,以及武城县的党政群机关与县大队公安队等胜利突出重围的战况,德州地区市武城县的党史史志报刊等都已做了翔实的记载或简介,在此不再详述,只对几个小问题简单谈谈。

  是,有的文章中只提冀南军区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没提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副司令员王宏坤;二是,有的文章说宋任穷陈再道都到太行去开会;三是,有的文章讲,冈村宁茨亲临德州,指挥日军11000余人和伪军20000余人,分路从北起龙华,西起垂阳曲周,南起馆陶,东至运河,对武城运河西进行 “铁壁合围”。关于第二个问题,事实是宋任穷到太行去开会,陈再道到冀南分区去视察工作,指挥战斗,王宏坤也可能到其他分区视察工作指挥对敌斗争。第三个问题,事实是从曲周向东馆陶向北进犯的日伪军,合围的目标是邱县,不是武城;合围武城的日伪军不是其三万多人的全部。再者,十九团因驻在中心区的边缘,突出去的早,只有个别文章提到该团是有情可原的。不知何故,都没提到新七旅的旅长政委和旅机关以及直属队。另外,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的直属单位和武装,以及鲁西大队,也经常在武城带活动,为什么在所有的文章中,也都看不到他们的踪影

  邱县城东北的突围战

  在武城运西突围的同日,冀南新四旅和四分区的机关与部队,也在邱县东北部进行了英勇顽强的突围战斗。当时,新四旅旅长徐深吉率该旅机关和直属队,驻在邱县之大槐树南辛店等村;副旅长杜义德率771团老团驻在邱县城北之聂楼村;政委文建武率领10团驻在邱县东北下堡寺北的杏园带;11团驻在邱县东北之梁二庄。四分区机关及直属队驻在西孝固村,四专署和四地委驻在东孝固村,分区基干团驻在香城固村。

  4月29日晨,从临清威县平乡曲周馆陶等县出动之日伪军,向我新四旅和四分区机关部队合围而来。我靠合围圈西边的771团,首先与从曲周东犯的敌人打响。随后,杜义德副旅长率团向西突出了敌人的合围圈,没有受损失。10团遇敌后,在文建武政委的指挥下,立即向北突击,冲出了合围圈。11团发现敌情后,开始向旅直靠拢。徐吉深旅长得知后,立即命令11团迅速向外突围。11团向南突围不成,遂向东北突围,边打边走,直打到黄昏,才在下堡寺附近突出重围。

  新四旅旅部和直属队转移到摇鞍镇村,和从东面北面赶来的敌人相遇,于是向东南冲击。当冲到贺伍庄时,决定马上开始分散突围。旅长徐深吉参谋长陈明义率领的两路,分别向南向东南突围,经过反复激战拼杀,终于冲出重围,进入临清西部卫河附近。当晚,徐深吉指挥部队袭击了尖庄的日伪据点,藉以马蚤扰牵制敌人。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率领部分骑兵向东突围。经奋勇冲杀,部队突出了重围,陈副主任英勇牺牲。

  新四旅指战员在突围作战中毙伤日伪军二三百人,自己损失了300余人。

  驻邱县北孝固村地区的四分区四专署和四地委机关与直属队,受到西面之敌合围后,立即向东转移,进到东目寨地区。在由东目寨向梭庄方向突围时遇到敌人的强烈伏击,遂和敌人展开了激战。经反复冲杀,不能冲出敌人的合围圈。于是调头向北突击,终于从下堡寺冲出重围。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在指挥突围作战中不幸牺牲。

  驻香城固带的分区基干团和几个进行整训的县大队,与从威县南下的日伪军激战后,即向东北转移,突出了敌人的合围圈。分区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在率部突围中,于香城固东务头村牺牲。

  我军各路部队在突围作战中,广大指战员英勇顽强,誓死如归和敌人浴血奋战。多名优秀的指挥员都是在和敌人拼搏中牺牲的。除上述殉国的几个旅里的干部外,还有些团的干部营的干部等,也在突破敌人的 “铁壁合围”的作战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此次,敌人的 “铁壁合围”式的 “大扫荡”,从4月29日开始,直延续到5月7日才结束。在这些天里,日本侵略者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残无人道的暴行,不仅没有使冀南人民屈服,反而激起冀南人民对侵略者更深更大的仇恨,更加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决心。

  “四二九”之后,冀南区的抗日斗争形势更加恶化。敌人大修增修据点和公路,短时间内据点碉堡星罗棋布,公路沟墙纵横交错。在敌人的威副下,资敌 给敌人送粮送钱出夫等的村庄大量增加,不资敌的村庄减至很少。同时,我党政群机关和部队活动的地区也大大缩小。

  敌人 “四二九”没有达到目的,喘息之后,又纠集12000余人,于6月11日对驻枣强的我冀南党政军群领导机关和部队进行了合围 “扫荡”。我军由于接受了 “四二九”突围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些相应的措施,在 “六”反合围战斗中,虽然受了点损失,但始终没被敌人围住。再次粉碎了敌人妄图将我冀南领导机关网打尽的梦想。敌人并不甘心,经过三个月的策划与准备,又于 “九二”出动日伪军10000多人,乘汽车400辆,战马600余匹,飞机三架,重点合围活动在枣南的我冀南军区领导机关和六分区部队。由于我军有了反合围的经验教训,加强了敌情侦察,不仅适时地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并在内线外线积极袭扰打击敌人。我六分区部队 新七旅已与六分区合并歼敌100多人,缴获轻机枪挺,长短枪40余支。

  1942年,日伪军给冀南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伴随着**,空前的天灾也接踵而来。天灾**使冀南陷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为了克服困难扭转局势,**中央北方局任命宋任穷为冀南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各级先后实行党的元化领导。遵照上级有关指示,全区实施了精兵简政,整顿部队,敌进我进,深入敌后,进步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战争,开展生产救灾等措施。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严重的局面逐渐好转,到年末冀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新四旅“四.二九”反扫荡经过

  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是年春,日寇在华北集结了大量兵力,占据了所有城市。在冀南,有日独立第七**混成旅部,第四十师团部。除四十师团外,均由驻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直接指挥。主要敌据点有:邢台隆平巨鹿南宫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