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衡水枣强临清馆陶曲周永平邯郸大名等地。
四月,日军秘密调遣兵力,筹划对冀南抗日军民采取灭绝人性的“铁壁合围”扫荡。这次扫荡,日寇搞了两个合围圈:个是武城以北的武官寨饶阳地区,重点合围冀南区党政军机关和新七旅;个就是合围四军分区四地委四专署等机关部队和新四旅。
“四二九”前夕,我四分区驻扎在邱县西孝堌村,司令员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参谋长郑重。军分区下辖三十六团,团长赵鹤亭,参谋长兼副团长张世盖。该团驻孝堌村东北面的刘张云堌村,四地委四专署等机关驻东孝堌村,地委书记郭森,组织部长杨青,专员肖舟,秘书主任宁心力;新四旅旅部驻邱县大槐树村,旅长徐深吉,副旅长杜义德,政委文建武,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袁鸿化,副主任陈元龙。其所属十团在临西北杏园附近,团长陈子斌,政委桂承志;十团在邱县梁二庄附近,政委吴宗先;七七团在邱县马头镇西聂楼,团长贾建国,政委张百春,政治处主任吕琳。当时在临西邱县带活动的还有执行接新兵任务的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委鲍先志率领的个连和部分新兵,还有军区押送票子的两个骑兵连。
四军分区根据冀南军区关于敌有迹象进行扫荡的指示,决定分散兵力反扫荡。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孙毅民张世盖率三十六团三营和在军分区受训的三个县大队威县南宫广宗到邢济路济南至邢台北活动,当晚到达威县南郭庄。是日夜,日寇纠集了万余人的兵力,北起邢济路,南至邱馆路邱县至馆陶,东自临清,西到曲周,秘密组成了包围圈,并逐步向抗日根据地临西县摇鞍镇带缩围。午夜时,邱县方向有枪炮声,因敌情不明,我部队机关没有马上转移。
29日拂晓,四军分区部队正在孝堌村西下操,突然西边枪声大作,我前哨部队发现敌情,遂同敌接了火。赵鹤亭立即率该部赶到西孝堌村,杨宏明司令员命令部队掩护机关向东转移。敌人尾追其后,枪声不绝。
大约同时间,其他部队也发现敌人。孙毅民张世盖率三营向临西县务头方向撤退,三个县大队则向东北方插到敌后。七七团十团在驻地发现敌人,杀伤敌百余人,分别向北向西南方向冲出去。十团发现敌情,边打边向旅部靠拢,这时旅部已向东转移。
上午十时许,军分区地直机关和三十六团等部队先后聚集到临西县南杏园村附近。此时四面都发现了日军,敌人的合围阴谋很清楚了。我军置于东西十余里南北二十余里的合围圈的核心,情况十分危急。杨宏明果断命令部队分兵突围:孙毅民张世盖率三营向西南方冲击,杨宏明赵鹤亭率二营和分区直属队向东南梭庄方向冲击。
新四旅旅部转移到摇鞍镇,敌人立即向他们逼近,旅部遂向东南贺伍庄方向冲去。此时,鲍先志率领的部队被敌人团团围在贺伍庄。我军抢占几处高房,奋力抗击敌人,打退敌人次又次冲锋,子弹打光了,战士们同敌展开白刃战。在敌数倍于我的情况下,鲍先志率领战士打死打伤大批敌人,最后有几十名指战员杀开条血路冲出包围。新四旅部在贺伍庄附近也同敌人发生激战。陈明义带旅直属队部通讯队电台向东南突围。陈元龙跃马当先,率骑兵左冲右突,大量杀伤敌人,向东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旅长徐深吉率直属队阵猛打向南突围。十团赶到旅部驻地时,旅部已转移,遂继续向东北方向经胡官庄冲出包围。
杨宏明孙毅民率队向东南西南两个方向猛冲,均遇敌重兵阻击,复转向北面摇鞍镇方向冲去。当部队回冲到姚尔庄村东时,杨宏明司令员不幸牺牲于姚儿庄村南麦田里。
孙毅民率队继续向北,在摇鞍镇与西大屯两村间三华里长的交通沟上遇到敌密集火力封锁。几经冲杀未能成功,战士伤亡很大。下午三时许,狂风骤起,硝烟弥漫,尘埃飞扬,天昏地暗。我军利用有利战机阵猛冲,终于杀出条二百多米长的突破口向北突围。转战途中,孙毅民主任却不幸牺牲在务头村东麦田里。时年28岁。
五时左右,突围部队先后到达下堡寺。
在反围剿中,我党政军干部战士不少人是在根据地群众的掩护下突围的。有的群众脱下衣服让他们穿上;有的妇女把婴儿递给他们装扮成夫妻;有的老大爷老大娘在敌人面前把他们认作“儿子”;有的把他们藏在柴禾堆地窖里;有的群众为了掩护干部战士献出了生命
日寇未能达到消灭我党政军机关部队的目的,更加变本加厉地摧残根据地人民。敌人把群众赶在起,毒打审讯枪杀抓劳工,制造了起起惨案。在摇鞍镇家院子里关押我抗日干部战士群众百余人,其中四五十人被枪杀;姚尔庄五名无辜百姓遭日寇毒打后用刺刀挑死;在胡官庄,日寇活埋我八路军伤员二十人;贺伍庄被烧毁房屋上百间。还有许多青年干部群众被抓劳工,我四专署秘书主任宁心力同志就是被抓到东北做劳工被活活折磨死的。
在这次反扫荡中,我军大量杀伤了敌人,但有5百多名党政军干部战士群众献出了生命。
残酷的斗争并没有使广大抗日干部战士退缩。当晚,新四旅警卫连袭击了尖庄敌据点;四专署专员肖舟地位组织部长杨青高志学同志及时安排了妇女干部学校师范学校滏东中学坚持活动的问题;临清县区干部积极采取措施领导群众抢救伤员,掩埋烈士;地委书记郭森及时召开地委会议,研究坚持抗战恢复各级组织工作的措施。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上级决定将军分区新四旅合并,由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委,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长王任重同志任四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委,郭森任地委副书记,原冀南军区参谋长范朝利同志任四分区司令员,钟汉华任副政委,雷绍康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季铁中任政治部主任。组织调整后,为打开邢济路北困难局面,巩固开辟根据地,地委决定在路北成立两个指挥部:广宗威县的西半部为指挥部,由郭森范朝利负责;威县清江的东半部为指挥部,由柴保忠潘兴舆负责。他们分别率领部分军队协助县委县大队开展工作。由于采取了系列措施,抗日局势又有了好转,军民抗日情绪重新高涨起来。
郑重的回忆
1942年“四.二九”前后,四地委和四军分区领导机关驻在邱县的东西孝堌村,我当时是四军分区参谋长。4月29日,天刚破晓,约有个小分队的敌人,在西孝堌村西北角的破窑上架起45挺机枪突然向我们开火。此时我正带着两个连出操,听到枪声,我立即指挥着这两个连约200人,10挺歪把子机枪和掷弹筒,顶上去和敌人接了火,很快就把敌人的火力压下去了。与此同时,我党政军机关开始准备转移撤退。我见到了杨宏明司令员,向他简单汇报了情况,共同商量如何撤退,最后决定是向东南撤。中午刮起了大风,风沙大的让人睁不开眼。我带着两个连突围。我们是往南突的,我命令两个连个向左,个向右,必须尽快打开道路,地委的些同志就在这里突围,去了三分区大名方向,我们突出后共伤亡7人。
司令员杨宏明开始是往东南方向突的,没有突出去,后来牺牲了。这次反“扫荡”,我们受到了定的损失,排级以上干部牺牲了27名。但是我们的战士都是好样的,都是誓死拼杀英勇牺牲的。敌人在这次扫荡中伤亡也很大,其中有个分队长被我们打死了。
疯狂的敌人在我根据地扫荡了89天,妄图把我们网打尽,但我们始终在根据地里坚持斗争。冀南抗日根据地不但没被摧毁,反而更巩固壮大了。
赵鹤亭的回忆
“四.二九”时,我是四军分区三十六团团长。当时我们的党政军机关和新四旅部队,全部被敌合围在里面了。在敌酋冈村宁次的亲自指挥下,临清威县邱县曲周等地的日伪军全部出动,采取突然袭击形式,利用合围拉网式战术,对我冀南抗日根据地发起次疯狂的大“扫荡”。
我们三十六团有7个连,我带1357共4个连,驻在西孝堌村以北67里地的张刘云堌村。拂晓发现敌人后,我立即带部队去西孝堌村,见到杨宏明司令员后,他命令我向东冲,我就带着4个连队从孝堌村往东打,经过新鲜庄付辛庄王八郎寨东目寨南杏园打到梭庄,敌人越来越多,再往东就打不动了。我们随即往北冲,经过姚尔庄南杏园摇鞍镇西大屯,直到下堡寺,我们冲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突破了敌人的合围圈。这天晚上,我们是在肖子堌带村庄吃的晚饭。
在 “四.二九”反扫荡战斗中,我们牺牲了300多人。为了摆脱敌人,突围后我就带着部队到永北去了。
张世盖的回忆
1942年,日寇为了把华北做为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调集了大批兵力,大规模地对我冀南区进行反复“扫荡”,特别是4月29日的大“扫荡”,使我们分区的机关部队蒙受了定的损失,也经受了次大的锻炼。
当时,我在四军分区三十六团任副团长兼参谋长。四军分区机关分区直属队驻邱县西孝堌村,地委专署等机关驻东孝堌村,四军分区三十六团驻距孝堌村东北67里路的刘云堌村。
敌寇合围前夕,我军曾得到些关于敌人准备“扫荡”的情报,分区也做了定准备工作,确定由孙毅民主任和我带三十六团三营和在分区整训的威县南宫广宗三个县大队到邢济路北活动。但后两天再没得到新的情况,弄不清敌人进行“扫荡”的时间和规模,分区机关因而未曾及时转移。28日黄昏,我带三营和三个县大队首先出发,孙主任因研究工作,暂时留下晚走步。当晚我们到达威县南郭庄宿营,准备等孙主任来后第二天夜间过邢济路。是日夜,孙毅民主任连夜长途跋涉,拂晓赶到南郭庄,未及休息,北面发现敌情,由于孙主任身患感冒,发着高烧,需要找个安全的地方,我们就率三营往根据地南杏园带转移三个县大队则插到敌后,11时左右到达南杏园,这里已集结了许多部队,有军分区司令部直属队三十六团四旅十团的三营等。此时到处枪声大作,我们开始明确意识到,这是敌人采取分兵合击的方式在进行合围。杨司令决定分散突围:由孙主任率我们三营十团三营合力向布寨方向突围;赵鹤亭团长率三十六团二营及分区直属机关向梭庄方向突围。我们两个营还未接近布寨,敌人便轻重武器齐开火,炮弹在我们四周爆炸,机枪疯狂扫射。我军匍匐在地,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反击。我们组织了3次冲锋,同敌人展开了搏斗,但终因敌我兵力悬殊太大,被迫撤了下来,有四五十名指战员负伤牺牲,我腿部也中弹负伤。孙毅民主任让我带领骑兵班转向北边的摇鞍镇方向突围。摇鞍镇与西大屯之间有两条交通沟,下午时许,未突出部队都聚拢到这里,敌人占据有利地形,组织密集火力交叉封锁,枪炮声响成片。两点左右,狂风越刮越大,尘土飞扬,天昏地暗。我军利用有利时机猛烈反击,战斗异常激烈,最后用刺刀同敌人进行肉搏,终于打开了条200多米宽的突破口,十二连和十连的战士打得英勇顽强,双方都有较大伤亡,最后突破了敌人的合围圈。到达胡官庄后,孙毅民主任让我带九十两个连在前边探路,到下堡寺集合,十连阻击大屯之敌,十二连在胡官庄村西掩护转移。下午四时左右,些部队先后到达下堡寺,赵团长率部也来到这里。原来赵团长带领部队到达梭庄时,也遇到了敌人疯狂阻击,虽经激战亦未能冲出,复转北突围至此。但杨宏明司令员及直属队不知去向。我们在下堡寺面休息,等待孙主任,面派出人员找杨司令员联系。会儿,名跟随孙主任的警卫员仓皇跑来,哭告孙主任转移到务头村时与敌遭遇,不幸中弹牺牲,另名警卫员也牺牲了。我们闻讯都无限悲痛。为了尽快摆脱敌人,部队由下堡寺出发往西经李六寨威县老官寨,于夜间十二点到达马庄,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合围。
5月1日,经团领导开会研究,决定由赵鹤亭团长带部队及分区机关继续坚持斗争,伤员就地在群众中养伤,同时派干部掩埋牺牲的同志。这天,寻找杨司令员的人员回来了,带来了令人震惊的噩耗杨司令员也牺牲在临清姚尔庄。此次敌寇合围,我四军分区约伤亡300余人,杨司令员和孙主任壮烈殉国。5月2日至3日,敌人开始由东向西逐次进行“清剿”,在马头刘云堌带来回拉网,把沙行子蹚了遍又遍,前后又持续了六七天的时间,但我们再未受到什么损失。
陈永修的回忆
1942年的4月29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就在这天,日本侵略者向我冀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四.二九铁壁大合围”。
当时,冀南第四军分区有两个直属连:个是警卫连,个是特务连。我在特务连的通讯排里当战士,跟在张参谋身边。4月中旬,四分区司令部驻进企之县现丘县的西孝堌村,司令员杨宏明和政治部主任孙毅民也驻在那里。四专署机关驻进东孝堌村,我们特务连驻东西孝堌村中间的那个小村里。在企之县的云堌带还驻扎着我们的些部队。4月28日前,我们也曾得到些情报,说在远处的邯郸邢台石家庄济南德州东昌现聊城等地,敌人增加了兵力。近处的临清威县馆陶曲周河古庙等地也增加了日伪军,但并未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及时转移,致使在“四. 二九铁壁合围”中,我们受到了很大损失。
4月29日凌晨,天刚蒙蒙亮,我们连的战士到驻地村北的大场里出早操,这个大场旁边有块高粱地,因为上年没有长好,所以没有收割,直长在地里。有个战士到高粱地边小便,听到高粱地里有声响,紧接着就发现了敌人。因为我们毫无准备,出操的队伍下子就乱了。敌人枪声响,战士们急忙还击。由于措手不及,我们边打边往南撤。等撤到丘县的黄河套村时,太阳才出来,我们虽然带着收发报机,但却派不上用场,与上级失去了联系。我们刚把队伍稍加整顿,就发现在西南方向有黄乎乎的片日本鬼子,刺刀上挑着太阳旗,径直朝村里压来。由于敌众我寡,我们便避开敌人,向东转移到丘县的东西石颜堌。在这里又看到西北和西南方向都有敌人,只得再往东转移,很快撤到了丘县潘官寨。敌人并不轻易开枪,只是围赶,以缩小他们的包围圈,我们直往东南转移到了企之县今丘县的东目寨。该村位于丘县最东面,三十六团和十团也被敌人赶到了这里。这时候,三八五旅的那个营也从东边过来了,并说东边也有敌人。这说明我们已经被敌人包围了。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杨宏明司令员和孙毅民主任。杨司令员做了简短的动员,他说:“我们要团结致,攥紧拳头,定想法冲出去,不然就会全军覆没。”于是我们集合队伍往南冲,敌人的火力很猛,封锁了突围的路线,经番激烈的战斗,只有十团的个营冲出了包围圈。他们刚冲出去,敌人就放了毒气,我们被毒气顶了回来,未能冲出去,只好又退回到姚尔庄的村东。天已正午,天气较热,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尘土蔽日,天昏地暗,能见度很低。我们没顾上吃饭休息,就又向摇鞍镇方向突围,敌人的机枪封锁住了我们的突围口,冲了几次没有成功,于是又回头向北突围。这时太阳偏西了,我跟着部分人转移到片洼地里,在这里碰到了三十六团的第五连,并在这儿听到了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和政治部主任孙毅民牺牲的噩耗。休息了会儿,我就跟着五连向摇鞍镇西南突围。在反复突围中,五连三个排的战士只剩下60来人,我们最后在张东环同志的带领下冲出了包围圈,顺着交通沟跑到现属临西县的下堡寺。这时天快黑了,因为天没吃没喝,再加上边走边打,身体异常疲劳,整个身子像散了架样,连说话得紧儿都没有了。晚上,我们来到北杏园,又在这里见到了张参谋。然后,我们便根据领导的安排分散到敌占区去了。敌人在这带像拉网样反复“扫荡”“清剿”了整整17天,使这带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损失。
半月之后,我接到四分区郑参谋长的命令,让分散活动在敌占区的指战员马上到广曲县现广宗县东石井村集中,后在这里陆续集合了1000多人。经过整训,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1942年,春天了,冀南平原还没有返青。远远望去,野地里隐隐约约刚有了丁点儿绿意。走近了,却又让人感到失望,还是那么片干乎乎的黄土。
这年,是冀南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日伪军不断向根据地进行“扫荡”和“蚕食”。1月至3月,敌人出动千人以上兵力的“扫荡”就有5次,其中3路以上的“合围进剿”达10余次,名为“捕捉奇袭”“铁壁合围”“纵横扫荡”“辗转抉剔”,光就是这些名称,也够让人毛发悚然了。日寇对付抗日军民的手段之残酷也是前所未有的。到4月里,已经出动百人以上兵力“扫荡”了68次。被“扫荡”最多的军分区达16次,部分根据地也成了游击区和“无人区”。
在这期间,杜义德率领的新4旅直属队及771团10团,也先后7次遭到日寇的合围攻击,损失很大。新4旅11团和第1军分区基干团,在魏县仕望集遭到日寇和伪军2000余人大合围,虽然杀出了重围,但遭受了很大伤亡。
这年,冀南的春天是卷着黄土来的。春天的风,吸干了地上的水气,地上裂开了缝。人们望着老天叹气,嘴里骂的却是“真邪兴这该死的鬼子”。2月6日,敌人又“扫荡”冀南第2军分区,25团部和巨鹿模范大队共240余人,在巨鹿东板台集宿营时,因汉告密,遭敌人突然包围。虽然激战突出重围,还是牺牲了90多人。最困难的时候,2分区已经被迫缩小到新河冀县南宫之间的三角狭小地区,情况非常严重。其他军分区也是样,被蚕食被封锁。
4月29日凌晨1时多,冀南军区情报科向军区报告,发现日伪军异常集结。天亮以后,又发现敌人已经大批出动,并与19团激战。西面北面均发现大批日伪军在机械化部队配合下行动,并不断地有飞机盘旋扫射。
上午10时左右,军区机关和区党委行署机关及各部队,汇集到12里庄带。这时,日军已经占领了12里庄北面的几个村庄,并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向我军前沿部队冲击。
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形势异常严峻。原来,这就是日军蓄谋已久的“4.29铁壁大合围”也称“4.29大扫荡”。
战后获得的敌人情报显示,这是日军在华北作战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出版的华北治安战书披露,1942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在所属兵团参谋长会议上制定了关于肃正作战计划实施纲要,为消灭冀南冀中和晋冀豫地区的抗日力量,分别制定了“12号作战”“3号作战”“号作战”计划。在冀南地区实施的“12号作战计划”,由华北方面军直接指挥,不仅要彻底消灭冀南地区的抗日力量,同时,“兼起佯攻牵制的作用”,以掩护5月开始的冀中作战3号作战和晋冀豫作战号作战。对中国文化深有研究的日本军方,从中国兵法鼻祖孙武的著作里就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因此,把这行动策划得十分诡秘,以“假计划假命令散布流言”等迷惑欺骗八路军,要求各部队作战命令律用口头传达,不准见诸文字,同时对各级指挥官参谋事先集中进行教育训练,研究“清剿”“合围”的战役战术以及搜索捕捉的办法;要求参加合围的各部队,进行准备工作时,选择距离合击目标较远不宜被发现的地方进行;准备就绪后按统命令,夜间迅速而隐蔽地接近八路军驻地,然后发起突然进攻。
为了实施“12号作战计划”,日军共调集了3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师团共1万余人及大批伪军,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统指挥。驻山东济南的日军第12军司令官土桥次也带领部队增援,亲自到临清指挥从山东省调集的部队。日军在坦克和飞机的配合下,对冀南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企图举消灭冀南党政军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直到日军实施这计划的时候,八路军也没有发现。
敌人共搞了两个合围圈:个是以武城北武官寨,12里庄带为中心,重点合围冀南军区机关7旅群众团体学校等等;另个是以邱县东目寨摇鞍镇带为中心,重点合围第4军分区和新4旅四区地委和专署等地方机关。
新4旅副旅长杜义德正临时分管四分区。当时,杜义德随771团驻邱县北大省庄召开团党代会。4月28日晚,刚由大省庄带移驻马头镇西南的聂柚村。29日凌晨1时,当军区情报科发现日伪军夜间异常集结时,部队仍然没有预料到情况的严重性。军区宋任穷政委正在太行区参加会议;陈再道司令员和王宏坤副司令员在部队检查工作。在军区机关的只有参谋长范朝利和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当天凌晨,新四旅侦察科长也向旅部报告,南面邱馆公路上有枪声。那时,根本没有料到这是次规模空前的“铁壁合围”,还以为这是日军的般性“扫荡”。紧接着,11团也报告邱馆公路上的敌人已经与南面部队交火。正午过后,形势更加严峻。敌人已经占领12里庄北面几个村庄,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疯狂向八路军前沿部队冲击。敌机在上空盘旋扫射。不仅新四旅,冀南军区机关都已陷入日寇的“铁壁合围”。
各部队实施紧急突围。
是日,狂风大作,尘沙飞扬,平原大地,天昏地暗,仿佛条黄龙从天而降,日伪军吓得目瞪口呆,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来。
杜义德见状,命令部队立即行动,争取时间。突围部队在骑兵先导下,跑步前进。快到邱馆公路的时候,杜义德觉察到已经接近了敌人的合围圈,便命令大家以两路纵队快速前进。昏天暗日之中,敌人无法出击,只是从据点里盲目地向四周进行射击,机枪子弹像旋风样,擦耳而过。当八路军马队冲出重围时,敌军才察觉到八路军已趁机突围,急忙用火力封锁。但是,杜义德已经及时指挥部队进入道沟,避开敌人的火力,向外突围。各部队被截断的部分后续人员只好就地分散隐蔽,趁风沙弥漫之际,分路分批辗转北移,寻隙突围。
杜义德则率领771团继续向马头镇方向突围。这次,日寇的“铁壁合围”十分严密。在马头镇,部队再次遭到合围与敌人的堵击。密集的弹雨,象铺天盖地的蝗虫样,啸叫着迎面扑来。激战中,颗敌人的炮弹“嗖”的声落在杜义德的坐骑边。说时迟,那时快,杜义德从马背上跃而下。战马被炮弹击中,块弹片扎进他的左大腿内侧。杜义德咬牙拔出弹片,鲜血立即染红了军裤。旁边的战士赶紧用绷带给他缠大腿。杜义德不顾疼痛,沉着地指挥部队进行还击。当时,主力部队的弹药也是十分有限。杜义德命令部队,节省弹药,用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尽量等待敌人逼近以后拼刺刀。眼看担任合围阻击的日寇越来越近,杜义德声令下,率先挺起刺刀,跃到鬼子面前。只听到阵“平平旁旁”的响声,和双方的喊杀声,拼杀得尘土飞扬。杜义德瞪圆了眼睛,大喝声,扑向鬼子。想不到对方也格外的凶猛。挺着枪刺扑上来。“呀”的声,刺刀已经向杜义德刺来。杜义德毫不胆怯地用刺刀挺上去。毕竟腿上带伤,已是迟了步,鬼子的刺刀已经刺到杜义德身边。杜义德回手使劲拨,鬼子的刺刀又割破了杜义德端枪的左手。顿时,鲜血喷涌而出。杜义德忍着疼痛,往前跨,大吼声,已经把鬼子吓住了,再挺枪刺向鬼子的胸口,把鬼子生生地干倒在地上。他从倒地死去的鬼子衣服上撕下块布,咬牙缠住手上的伤口,又扑向下个敌人。经过紧张的格斗,杜义德带领部队压倒了阻击的敌人,冲过封锁线,硬生生地在日寇的合围圈子上撕开了道口子,使后续部队也全部突围成功,转移到曲周东北地区。
想不到,新4旅机关和旅直属队在旅长徐深吉率领下向东北摇鞍镇转移时,却不幸陷入了合围圈。徐深吉不顾个人安危,命令11团迅速向南突围,自己指挥10团2营杀开血路,掩护旅直属队人员向东突围。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率骑兵杀向敌人,不幸中弹牺牲。集中到旅部准备去延安学习的原10团团长陈子彬原11团政委桂承志,也在突围中牺牲。新4旅在突围中虽然歼敌200余人,但是,却也伤亡了300多人。
各路合围之敌,每到处就村村的“清剿”,户户的搜捕,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杀害八路军伤病员和干部学生无辜群众。在摇鞍镇,我军突围后,敌人次就杀害了40多名被抓的干部和群众。在姚尔庄用刺刀挑死5名无辜的群众。但是,还是有许多抗日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干部和八路军伤员。
经过了这次大“扫荡”,新4旅也吸取教训,决定把部队分散活动,以便对付敌人的突袭和“扫荡”。
1942年,是日寇在华北军事行动最疯狂的时期。敌人华北方面军为了实现“确保华北先保平原”的战略意图,在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4.29”大“扫荡”的同时,调集5万多日伪军,由敌酋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从5月1日起,对与冀南接壤的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式大“扫荡”,也就是日军华北方面军1942年肃正作战计划实施纲要中的“3号作战”计划。紧接着,又对冀南进行“铁壁合围”,被称作“6.11”大“扫荡”。
就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1942年6月,杜义德担任了冀南2军分区司令员,指挥全区军民进行反“扫荡”斗争。
冀南地处平原,开展游击战争缺少山区那样有险要地形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而且,既没有森林,也没有湖泊,是望无际的大平原,除了“青纱帐”夏季高粱玉米长高以后起来的时候可以隐蔽活动外,其他季节部队的活动就很容易暴露。根据地被分割后,日伪军碉堡据点林立,目标十分显露。有的村庄偏远些,距离敌人的据点也只有5公里左右,近些的村落,可以说,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差不多抬头可见。敌人随时可以组织实施进攻袭击。尤其是敌人的快速部队,顷刻间可以到达攻击目标,给八路军游击队的活动带来很大困难。我军几乎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可能与敌人发生战斗。1942年,冀南部队及地方武装共进行大小战斗2500余次,平均每天7次;1943年的2月里,28天就进行了大小战斗270余次,平均每天9次,随时都会有战斗发生。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避免损失,杜义德有时候也只是带小部队活动。有次,杜义德只带领了1个排的战士出去行动。仍然碰上了敌人的“扫荡”。只好拼死突围。那带没有“青纱帐”可以躲避。结果,只有警卫员和2名战士跟着杜义德突出重围。
坚持冀南抗日根据地,本身就是个艰巨而困难的任务。杜义德常常用**的论持久战来鼓励部队坚持斗争。他说:“我们第2军分区要成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堡垒。”
但是,怎样才能躲避敌人的突袭呢为此,杜义德要大家集思广益,多想办法。最初,游击队和群众把靠近敌人据点的村落进行改造,堵塞敌人可以进出的通道,另外开辟隐蔽的出路。后来,又把村里的些院落贯通,便于撤退或者进攻,并在适当的地方搞些隐蔽的射击口。
7月流火季节,杜义德带领军区的小分队和部分干部在村里活动,正在和村干部开会,附近据点里的敌人突然出动。“嗖嗖”的枪声,掠过村子上空。
杜义德正在听取村武委会主任的汇报。听说敌人突然包围村子,杜义德拔出手枪,命令部队准备作战,掩护村干部和老乡突围。随行的军分区干部汪乃惶说:“司令员,我们对突袭的敌人不摸底,不如立即撤退。”
杜义德生气地说:“都像你那么怕死,遇上敌人就跑,还算什么八路军。”汪乃惶委屈地说:“司令员的安全重要,还是想办法跑出去。”杜义德更火了,大声呵斥说:“往那跑跑你个鬼老子打仗从来不怕死。准备战斗”
场拼命流血的战斗迫在眉睫。村武委会主任对杜义德说:“司令员,我带部队占领有利地形。”于是,由武委会主任带路,杜义德行紧跟,东转西转,穿过曲折的院落,溜烟儿已经到了村后。那儿并没有敌人伏击,不远处就是片望不到边的青纱帐。武委会主任握住杜义德的手说:“司令员,你们从这里撤退,敌人是例行扫荡,并没有发现部队,群众也不会有问题。我马上去村里安排群众。”说完,硬把杜义德推过村边的最后道土墙。杜义德无可奈何,只好率领部队从村后撤退了。
打惯了硬仗的杜义德对此大为赞扬,他说:“这么搞,像个**阵,我们自己都分不清东西南北,更不用说敌人了。如果把所有的村子都进行改造,既能打,又能撤,那就等于有了平原上的堡垒和天然工事,部队的活动就方便多了。”
杜义德立即指示在全军分区进行“改造村形”,而且吸取原有的和外区的经验,把村庄的村形街道院落等等都加以改造。是堵街口胡同,二是贯通院落,三是构筑隐蔽射击口,把座座平原村庄变成座座地上“堡垒”,既可在村内进行伏击战,又可以方便部队和群众转移,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为了防备日伪军的“扫荡”,杜义德指示部队帮助群众“坚壁清野”,“挖个洞子把粮食藏起来”,“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躲人。”2军分区的部队到了各村就帮助群众挖藏粮洞。无意中,有的街坊邻居把紧挨的洞子挖通了。大伙琢磨,这样还真有好处。日伪军来“扫荡”,既可以藏粮,又可以躲避。部队把这个办法报告给军分区。杜义德听了,觉得是个好办法,就指示其他部队帮助群众挖洞的时候也照着办,把改造村形和挖地道结合起来。结果,家家户户的藏粮洞越挖越长,成了地道,又和邻村的地道接起来。日寇来“扫荡”了,群众就从隐蔽的地道口钻进去,跑到邻村去躲避。部队和游击队也可以转入地道机动活动,并且趁敌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出击。地道和“改造村形”结合起来,村子就成了“**阵”样。敌人进村出村只能走条路。进入村子后,人生地不熟,村子里几个方向的出入口都被堵死,不仅使敌人行动不便,连方向都辨别不了。村里群众却人熟地熟,各家各院畅通无阻。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随时进入地道,村子里顿时连个人影都不见,好象是“无人村”样。这样来,敌人在村子里找不到人;抗日军民既可以坚持村内游击战,又方便了群众和部队在必要时安全转移,有效地保存自己。
在杜义德领导下,第二军分区创造了把改造村形和地道战结合起来的好办法,有力地打击了轻易进村“扫荡”的敌人。这创造得到了军区领导的高度肯定,立即在冀南全区推广开来。
杜义德领导的第二军分区毗邻较早开展地道战的冀中地区。杜义德亲自去冀中考察,指示军分区总结本地和外地的经验,进步改进地道布局。在斗争实践中,二军分区的抗日军民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更加有效打击敌人的地道战。他们把入口出口通气口加以改进,搞得真真假假,用以迷惑敌人。群众还发明了隐蔽的了望孔卡口陷井等等,既可以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又可以防备敌人灌水和烟熏放毒气。在滏阳河东,还挖了以彭家庄为中心与周围几个村庄相通的连村地道,村有敌情,几个村的民兵游击队互相接应,配合作战。有天拂晓,杜义德正在村子里召集武工队开会,日军突然出动,包围了村子。杜义德立即指挥大家在区长的带领下进入地道。想不到,日军在搜查中发现了地道口,就逼迫老乡下去找八路。杜义德要大家作好战斗和地道转移准备,同时,吩咐下去的老乡上去对日军说:“八路大大的有。”地道里的武工队员也向日军喊话:“小鬼子下来吧,我们在这里。”日军吃过苦头,哪里敢下去送死。又让老乡下去“劝降”。下去的老乡都从地道里跑了。日军没办法,到处乱挖乱通,折腾到天黑,又怕挨打,就撤回据点去了。日军无可奈何地说:“八路在地下活动,我们扫荡的不行。”
在肥乡带,最多有8个村子的地道连成片。最长的地道有2万多米。这些地道,易进易出,能打能守。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形的椭圆形的,也有“井”字形的“”字形的“”形的,通道都是弯的,以防敌人直射。大的地道还可以办公开会储藏物资。挖地道成了在平原地区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坚持游击战的好办法。地道战在冀南全区推广,八路军武工队由地上斗争转入地下斗争,再把地上地下斗争结合起来,利用房上的天桥暗堡村头街中的挡墙,连接村里的地道和原野上的道沟,形成了打击日军的立体战场,有力地打击敌人,坚持和发展了冀南平原的游击战争,使日伪军队大伤脑筋闻风丧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神出鬼没,这成为冀南抗日军民战胜敌人的法宝之。
6月2日野战旅与军分区合并。为适应冀南斗争的严重形势,根据129师指示,野战旅与军分区合并,撤销旅的番号。新7旅与六分区合并,易良品任六分区司令员,文建武任政委,副司令员夏祖盛,政治部主任董启强。六地委书记文建武兼,专员郭鲁。新8旅与三分区合并,张维翰任三分区司令员,肖永智任政委,副司令员孔庆德参谋长高厚良,政治部主任王幼平。三地委书记乔晓光,后肖永智,专员孟夫唐。新4旅11团与四分区36团合并4旅机关与四分区机关11月中旬合并,新4旅改辖771团20团和骑兵团。四分区司令员范朝利,副司令员雷绍康,政委王任重兼,副政委钟汉华,参谋长郑行衢,后周光策,政治部主任季铁中。四地委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