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这些向四周辐射的能量若与火向上辐射的能量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坐在火堆旁,我们可以烤干湿衣服,但要坐在火堆上,我们会将自己烤熟。做饭的时候我们都将锅坐在火上,没人将锅放在火的旁边靠热辐射将食物蒸熟。”
老人的比喻还算贴切,我不用怎么思考就明白了,这可能跟我从小爱玩火有关。再者一想到夏天,那火热的天气、滚烫的地面、不断蒸腾上涌的热浪,这火行炎上的道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哦!按这个顺序,下面该说秋季了吧?我记得对应秋天的应该是‘金’。金秋,金秋,该不会是根据黄金的颜色来的吧?”一想到秋天,我就想到金黄|色,麦田也好,水稻也罢,一到秋季满眼见到的都是金黄|色,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一片肃杀的季节。
“是该说到秋季了,与‘五行’相对应的也确实是‘金’,不过用到的却不是黄金的颜色,而是金属的特性。”
金属还有特性?我能想到的除了‘冷’就是‘硬’。如果加上引申义,那可能还有意志坚定、坚强、冷漠(如:铁石心肠)、公正(如:铁面无私)等。
老人看着我充满疑问的双眼,无奈地继续说道,“秋季植物的枝叶停止生长,甚至开始凋零脱落,所有收集来的养分都被浓缩,注入到果实之中,果实变得饱满充实,所以秋天支配大自然的是一种向内收缩的气息。”
如果这么理解,秋天确实是一个收缩的季节,不但植物将所有养分通过吸收贮存到果实中,就是动物也在不断的吸取能量准备过冬。
“不过,金属有收缩的特性吗?”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当然有,金属的紧收浓缩体现在金属的冶炼过程。古人说‘炼石成金’,说的就是提炼石头中的精华,通过对顽石的浓缩冶炼从而得到金属,古人认为金属就是石头的精髓,而炼金的过程就是向内收缩的过程。你想一想,秋季这种内收的气息不用‘金’表示,还能用什么表示?”老人停下来看看我,给我充分的思
考时间。
我努力的想了想,居然没想出来哪种物质有向内收缩的特性,倒是想到一些提取、提纯物质的方法,不过细想想似乎又与炼金的道理不谋而合,而在古代那些物质提纯的方法显然没有‘炼石成金’好理解。这样想来,古人用‘金’来表示气息的内收运动,好像是再合适不过了。
古人的思维很奇怪,很难用现代人的知识去理解。和古人相比,我不知道我们的科技水平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不知道我们的思维是开阔了,还是固化了。我和古人之间仿佛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一条跨度千年的代沟,孰是孰非?谁的思想更先进,谁的科技更发达?一个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历史糟粕的五行理论,在老人妙语如花的讲述中,竟让我有一种震聋发聩的感觉。虽然现在仍然是疑问多多,如坠云雾,但我可以感觉到这五行理论绝不是历史糟粕、虚妄之说,不但言之有理,而且是大有道理。
第六章 水曰润下
第六章 水曰润下
老人已经讲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自然状态,以及在三个季节中支配大自然的三种不同的气息,这三种气息分别是春季的“展放之气”,夏季的“上升之气”,秋季的“收缩之气”,那么冬季又是什么样的气息运动支配着大自然呢?以前百~万\小!说时,书上说“冬属水”,也就是说冬季在五行之中对应着“水”。按照老人的说法,支配冬季自然界的运动气息,应该具有“水”的特性。那“水”有什么特性呢?
我想到几个诗句: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四句诗道出了“水”的四种性质:一是流动性,“时间如流水”就是用水的流动性比喻时间飞逝;二是浮力性,曹冲称象就是利用水的浮力做秤;三是水平性,古人常用水的这种性质比喻处事公平,“一碗水端平”就是劝人处事要公正;四是下落性,“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比喻的是山中瀑布,瀑布者,下流之水也。我想到了水的四种性质,但究竟在冬季支配大自然的气息,符合水的哪种性质呢?
不用我提问,答案已从老人口中说出,“冬季支配万物的是一种下沉之气,水的特性与之相符,故用‘水’代之。‘火曰炎上,水曰润下’二者气息运动方向正好相反,火者上行,水者下行。俗语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见水的特性是向下运动。冬季植物的营养水分都顺着根系输回到土壤之中,地面之上只留下干枯的枝干,天地之间一片肃杀,在冬季下沉之气的支配下,自然界的万物万灵都潜藏起来,只等来年春季展放之气到来,自然界才能再现勃勃生机。古诗有云‘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这‘下沉之气’为‘展放之气’奠定了基础,如果‘下沉之气’不足,则‘展放之气’不满。这就是‘水生木’的道理。”
哦!原来是这样,最后这句我听明白了。“是故,水润则木生,水不足则木不展,木不展则火不行。水亦不可过满,水有余则木不生,木不生则火不继。”这是我所背内功心法中的一段话,当时对这些“水水火火”的十分头疼,现在被老人一语点破,顿觉福至心灵,许多以前参不透想不破的难题,竟然迎刃而解。
心法的这一段话说的不就是:运功行气,要以下沉之气作为展放之气的基础,如果下沉之气不足,那么展放之气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展放之气发挥不充分,上升之气就不能运行。同样,下沉之气也不可太过,太过就会压制气息的展放,如果气息不能展放,那么就不会有上升的气息产生。
我如获至宝地将心法口诀一一对应,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土!”我大声惊呼。
老人像是早就料到我会有此反应,淡淡一笑,“四时对应四气,展放对应收缩,上升对应下沉,似乎近于完美,但却行不通。展放之气与上升之气是阳性之气,收缩之气与下沉之气是阴性之气。阴与阳,既对立又统一,切可相互转化。转化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进行,这一过程不是骤变,不是一蹴而就。四季中人们把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称为‘长夏’,在这段时间里,阴阳均衡,控制自然之气既不展放也不收缩,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动植物默默的吸收营养,默默的生长。因为‘土’可承载四方,化育万物,并有稳固不动之意,所以古人用‘土’来代表这阴阳转换之气、平和之气、承载之气、化育之气。五行之中,‘土’承上而启下,身兼阴阳,位置居中。”
听老人讲完,我心中疑问尽释,顿觉脑际清明,诸多口诀心法在耳畔萦绕流转,转瞬间竟已理清大半,我望向老人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季节只有一种气息?”
“哈哈,孺子可教,哈哈,孺子可教哇!能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你还有一定慧根,善于思考,敏而好学,哈哈,哈哈。”老人没回答我的问题,到先给我一顿夸奖,因为问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就变得有慧根了?我哑然。
老人见我被笑得莫名其妙,解释道,“老夫我,活了八九十岁了,在这世上可以称得上是阅人无数了,像你这样初涉阴阳五行,而能提出此等问题者,可以说寥寥无几。这问题虽然简单,但很少有人去想去问。这也是很多习武之人,内力平庸的主要原因。五行之气,同气同源,共同存在天地之间。五种气息同时作用在每一件事物之上,相互转化,相互制衡,每时每刻都会有一种气息成为主导。比如夏季,主导之气为上升之气,但其实其他四气依然存在,展放之气与收缩之气相互制衡相互抵消,下降之气弱小难于上升之气抗衡,平和之气依然平和,所以整个夏季虽然五气共存,但主导之气却是上升之气。”
哦!原来如此,现在内功心法中有关五行的部分,就算是解释清楚了。内功的练习关键在于内息的转化,而相互转化又要有所承接,有所制衡。由气海发向四肢百骸的展放之气,由大小周天循环回归丹田的收缩之气。想着想着,气随念动,不知不觉之间一股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真气从丹田升起,循经而上,我心中一阵狂喜,这不正是我久练未得的气感么,想不到今日机缘巧合,竟让我参透了这内功心法。
气息缓缓上行,经“气海”过“膻中”,直奔头顶“百会”|岤。脉络如此清晰,仿佛可以看到丝丝真气冉冉升起。正当真气汇入“百会”之时,我突然感到头痛欲裂,眼前发黑,四肢百骸麻痹瘫软,浑身上下僵硬不受控制,周围景物天旋地转,身体失去平衡,一头栽倒……
第七章 连冲三关
第七章 连冲三关
昏厥中,一股暖流自腹部升起涌入我的“气海”,这时我才发现老人正用左手抵在我的“气海”|岤上,源源不断的磅礴真气正注入我的体内,原本虚无空乏的“气海”,顿觉真气充盈,无比受用。这得耗费老人多少内力呀?我挣扎着想要拒绝,老人微笑着摇了摇头。
“我已垂暮之人,大限将至,留着这身内力实无用处,倒不如舍予有缘之人。”
“缘?”我有些迷茫。
“对,佛家称‘缘’,道家称‘定数’,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何为‘缘’,你我在这广场相遇,又都醉心于武学,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这就是缘。何为‘定数’,内力于我来说,已经毫无用处,但对你却大有裨益,你出现在我要舍弃内力之时,我就将内力传给你,这就是定数。有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我恰恰相反,‘我所不要的内力,定施于有缘之人。’”
老人一边说,一边将源源不断的真气注入我的体内。“气海”之中充盈的真气往来冲撞,强大的内力仿佛要破体而出,我有一种要发泄的欲望。膨胀,真气不断膨胀,这种磅礴真气所带来的膨胀感是如此强烈,使我感觉整个身体都要膨胀、爆裂。
我浑身颤抖,满头大汗,每一寸肌肤都有被撕裂的感觉。我知道自己正在脱胎换骨,自己正在破茧成蝶。鼓荡在体内的磅礴真气使我仰天长啸,中气十足,声震天地,枝上树叶被纷纷震落。
“运气行功不可操之过急,似你方才内息初露,便连闯三关,以至晕厥走火。皆因彼时你内力尚浅,所以虽有惊但无险。如今我将内力传你,最不济你也能获我三成功力,这已抵得上你十年修为,再要运气行功需要加倍小心,要知道内力越强,一但走火,反噬之力也就越强烈,后果也就越严重,轻者武功尽废,重者筋脉寸断,全身瘫痪,切记,切记。”
此时我周身痛苦难当,不能张口辩解,所以无论老人说什么,我只有听的份儿。浑身上下燥热难受,口干舌燥,仿佛可以喷出火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也许是由于太过痛苦的原因,我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慢得让我无法忍受,慢得让我感觉不到时间缓缓的流过。
终于老人洪水般奔腾的内力渐止渐息,我从疲惫中苏醒,望着老人苍白的脸,心中百感交集。
老人盘膝端坐,闭目调息,五心朝天,有如入定的老僧。头顶升起袅袅白烟,鼻尖渗着细汗,原本红润的脸此时有些苍白。我试着调了调内息,老人刚刚注入的内力竟如石沉大海,不见了踪影。看来我真的不是练武的材料,以前没有内力的时候拼命的想要拥有,如今真的拥有了却又不会用,我越是着急,内息越是调不上来,急得满头大汗。
“调息之道,在于静气凝神,心无旁骛,无我而忘我。”老人没有睁眼,一双手缓缓上举,又慢慢下落,左伸右展,双手互叠旋转,在空中画起了八卦。老人动作平静舒缓,中正平和,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我急躁的心也随之安静下来,一招一式,随着老人的动作慢慢的进行调息。
果然,心境一平,那丝似有似无的真气再次凝结而成。初时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后来则如万马奔腾,震天动地。真气如脱缰的野马,四处乱窜不受控制。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让他聚合一处,他却四处分散。面对这反客为主不受控制的磅礴真气,我显得捉襟见肘,狼狈不堪。
老人似乎察觉出我的呼吸有些紊乱,微睁双目,一只手搭住我的脉门。顿时一丝微弱的真气传入我的体内,这丝微弱的真气与我体内的真气比起来有些微不足道,但却如导航的明灯,驯服烈马的缰绳,将我体内往来冲撞的真气凝结、聚合,再凝结,再聚合。最后我的真气凝结成一束,重新被引入气海。
“内力于修行者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控制得好,强身健体入仙入道;控制不好,或者反受其控制,则身心俱损,入魔入障。你,少年心性,心浮气躁,练此静功极易走火,进入魔障。且冲关之时危险重重,难保万全,那时岂不怪老夫害了你!罢了,看来老夫只有好人做到底,今日就教你练气之法,助你冲关。”
老人的提议我没法拒绝,因为这真气虽然在我体内,却丝毫不受控制,倒有反客为主之势。
“老夫所教你的内功为道家的‘先天功’。”
老人神情凝重,语气庄严,仿佛正在做一件神圣的事情。这是要传授衣钵吗?怎么气氛如此庄重,我要怎么做?跪地下磕三个响头,谢老头儿的传功之恩?笑话,我可没硬要老头儿传什么功,从始至终好像都是这老头儿主动要教我的,再说这都什么年代了,尊师重教的思想早就被金钱万能所取代了。要说这练武在古代可能很有用,“学成文武艺,货买帝王家”,赶上乱世,跨马抡刀征战沙场,搏个万古流芳;或者仗剑江湖快意恩仇,当个一代大侠;最不济也能纠集一些同道中人,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大碗儿喝酒,大口吃肉。
可现在练武的能干什么?拳头再硬,硬不过大炮,镖法再准,准不过手枪。现在练武,也就和跑步跳绳一样,也就是锻炼锻炼身体,陶冶陶冶情操。
要不就是老头儿觉得,他的“先天功”很不一般,是武林绝学,也不对呀,金庸古龙的小说我看了不少,里面的绝世武功比比皆是,那一个好像都比这“先天功”名气大,名字叫出来也更有气势。
要不这套功法是老头儿的家传绝学,嗯!有可能,世代相传的武功,禁忌非常多,像什么“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慢着,老头儿该不会想让我继承香火,做上门女婿吧,这老头儿八十多岁,那他女儿……,我浑身一激灵,也许是他孙女更靠谱,要是他孙女……,这老头儿长得不赖,年轻时肯定是个美男子,如果他的孙女继承了他的显性基因,那长得肯定也……。
我继续进行着我的“哥德巴赫猜想”,老人庄严依旧, “这套‘先天功’虽不是什么震古烁今的武功绝学,但却是练气筑基的不二法门,若能勤加练习,则于武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哦!原来是练气功的基本入门手册,我已经有了老头儿十年的功力,难道还要从头练起?
“万事开头难,筑基尤其不易。你虽有我三成功力,但仍要懂得这化育之法。‘采天地之灵气,化万物之精华’为我所用,习此功法要勤练不辍,真气便会日积月累,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绵绵不断生生不息。”
“哦!我明白了,练这‘先天功’就如打造金字塔的底座,只有底座牢固厚重,才能成就高高在上的塔尖。您传我的内力就好比这塔基的第一层砖,余下的塔砖则需要通过修炼‘先天功’,自行化育产生。”
“哈哈,小伙子理解的不错,这练功筑基一定要稳一定要厚,世间的金字塔都是尖部向上,倒立的金字塔何曾出现!”
“老人家,刚才我运气走火,您曾说我‘内息初露,不应连闯三关’。当时我只感觉内息上行,至头顶‘百会’|岤时,顿觉头痛欲裂,天旋地转,难道这就是武学上常说的‘冲关’?即便是‘冲关’,也不应是连冲三关呀?”
第八章 任督二脉
第八章 任督二脉
“太极生两仪,两仪化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三才又各有三宝。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神、气、精’。”
我晕!这老头儿就是习惯所答非所问,我问他为什么说我“连闯三关”。他竟又弄出来什么两仪、三才、三宝。我真那么无知?说什么都得从头儿说起?
“这修炼内力,就如世间炼丹,所以道家称练内功为‘修内丹’。炼丹就要有‘丹炉’,人身上的丹炉有三处,俗称‘丹田’。”
三处丹田?在我还没有气感之时,我就常听人说什么“气沉丹田”,这丹田的位置应该在人体腹部的“气海”|岤,应该不会错,因为刚才我的微弱气息便是从“气海”升起,而老人给我注入内力,也是全部注入我的“气海”|岤。如果这是一处“丹田”,那么另两处又在那里呢?
“脑为髓海,会于百会|岤,为藏神之府,称上丹田;心为绛火,会于膻中|岤,为藏气之府,称中丹田;肾为生气之源,会于气海|岤,为藏精之府,称下丹田。三个丹炉分别修炼人的精、气、神。炼精、化气、存神,是修炼内功的三个阶段,其中存神最难,也最易走火。你初学乍练,便经气海、过膻中、直取百会,这还不算连闯三关吗?要知少年心性,易喜易怒,易悲易乐,世事浮云皆成诱惑。所以年少之人修习内功往往比较缓慢,停滞倒退也是常有之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千帆竟过,浮云尽逝,万事再不能萦绕于心,这时心境平和,气定神闲,修为反而一日千里。”
哦!原来如此,怪不得小说中内力高强之人,都是避世闲人,都是垂暮之人,看来书中所载也并非全是妄谈。
“我见你郁结在胸,似有心事不能释怀,所以练功之时要加倍小心,切不可盲目冲关,对于上丹田的修炼大可推后十年。”
“十年!似乎长了一点儿!”
“不长,不长,乌飞兔走,白驹过隙,十年时间,短如转瞬。再者,炼精化气需要十年,气就神交又需要十年。这十年如果你能练精化气,那你练的就是气功,再过十年如果你能气就神交,那你练的就是神功。区区二十年,不长,不长。”
正如老人所说十年确实不长,现在我回首童年时光,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也许眼前这个老人也有“惊回首已百年身”的慨叹。
“老人家刚才说要助我冲关,不知这‘冲关’又作何解?”
“‘冲关’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法,对于你来说,冲关就是助你打通血脉,疏通经络,使你的真气周游体内不受阻塞,可以畅通无阻。要知道人的周身有52个单|岤,3oo个双|岤、5o个经外奇|岤,共七百余个|岤位。有1o8个要|岤,其中有36个是致命|岤,俗称‘死|岤’。这些|岤位由密布于周身的经脉贯穿,所以冲关冲|岤,首要之责就是打通经络。”
有关|岤位的一些常识,周扒皮在体育课上也讲过,不过侧重点在擒拿格斗、一招制敌,讲的都是要|岤、死|岤。至于什么经呀脉呀,我则是在对手口里听来的,所以并没有一个系统完备的概念,只是好像听说有什么手三阳、足三阴,又什么十二条正经、奇经八脉、任督二脉什么的。我记得看人体经络图时,那纵横交错的经络,错综复杂,枝杈繁茂,倒像是交织在一起的网。
“所谓经天纬地,这经脉指的是神经纵向运行的主干脉;而络脉,则是指神经横向运行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相连,向内接于脏腑,向外连于肢节。经分十二脉,络有无数条,现在我就助你打通这十二条经脉。”
说着话,老人扣住我脉门的手上传来丝丝真气,这丝真气在我体内缓缓流动,在我的气海中轻轻一荡,那些不受控制的真气便乖乖的被激发出来。一条条分散开来,仿佛节日里夜空中绽放的礼花,向外通向四肢百骸,向内接通脏腑。
“啊!”真气通过肩、肘、膝、踝等骨间接缝处时,我感到一阵酸胀,麻痛难忍。
“疼了吧,这就是你露宿野外,风邪侵体的下场,关窍受阻,经脉不通,还说什么与大自然融合,要都像你这么个融合法,这世界上还不遍地都是瘫痪病人。年轻人,要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谓父精母血,你,我,乃至世间芸芸众生,都是父母在世间的延续。何为孝?至孝之人就是能善待自己之人,善待自己也就是善待了父精母血,善待了父精母血也就是善待了父母,因为在父母眼中,子女就是他们的延续,就是他们的全部,就是他们自己。年轻人,我不知道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不知道你为何如此自暴自弃?但有一点,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错过了也就错过了,不要生活在悔恨之中,因为那样首先你就愧对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愧对了流淌在你身上的父精母血,其次你将错过新的风景。给你一个过来人的忠告‘珍惜眼前事,珍惜眼前人。’”
我是父母的延续,以前我怎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父母把一生的爱都给了我,当然是希望我能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成长。
“嗯”一声闷哼,虽然这次我有了准备,但我还是疼得直咧嘴。真气传过我的五脏六腑,我的心一阵绞痛,胃也一阵痉挛。
“喜怒伤心肝,忧思伤脾肺。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落下如此多的病根儿。长期忧思,饮食不规律,你这心肝脾肺肾竟无一处不伤。唉!看来得好生将养了。”
这打通经脉还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儿,不但要忍受来自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阵阵疼痛,还要听老头儿没完没了絮絮叨叨的解劝。
真气在体内游走,脉络清晰,再加上老人的讲解,很快我就明白了这十二条经脉的位置、走势,以及运功的法门。像什么“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条条清晰,根根明朗。
有的从胸部开始沿臂内侧走向手, 有的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有的从脚沿腿内侧走向腹部,还有的从腹部沿腿外侧走向脚……。真气流过一条条经脉,竟比当初看人体经络图更加明晰,这种来自自身的体悟,让人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这十二条经脉为正经,一旦打通将可极大发挥身体潜能。除此之外,人体还有奇经八脉,这八条经脉夹杂于十二正经之间,统领十二经脉的气血,协调十二经脉的阴阳,对真气起着蓄积和灌输的作用。”
我刚刚清晰的大脑,又被老头儿的七经、八经整蒙了,这教学速度也太快了,拿我当神童啦?要知道古人的经络、|岤位十分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不是西医中简单意义上的神经结、神经元。
上上下下的十二条经脉上,遍布着数百个|岤位,要不是我以前死记硬背过一些口诀,现在肯定一个头两个大。
不过这“奇经八脉”好像于练气好像极有好处,心法上说“八脉乃先天之根,一气之祖”,又说“八脉通,则百脉通”。看来只有硬着头皮听下去了。
“真气在十二条正经中运行,就如同滔滔江水在江河中流淌,交错分布的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当真气过旺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真气虚乏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这八条经脉之中又有四脉对人的修为最有益处,你可知是哪四条经脉?”
四脉?你怎么不问六脉呀,我倒知道《天龙八部》中,段誉用的是六脉神剑,四脉?我记得好像‘任脉’和‘督脉’属于奇经八脉,除此之外好像还有‘冲脉’和‘带脉’,剩下的我就不记得了,反正就记着这四脉,索性都说出来,对不对另当别论。
“好像是‘任脉’、‘督脉’、‘冲脉’,还有‘带脉’。”我试探着回答。
练武之人都知道,要想武功精进就要打通任督二脉,可到底为什么打通,如何打通?就不是谁都知道的啦,“冲脉”和“带脉”心法中也常提到的,所以我也有些印象。
“对喽!正是这四脉,四脉中 ‘任脉’和‘督脉’合称为‘任督二脉’。任脉行于人身体的正前方,主导人体的手足六阴经,调节人体所有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督脉行于人体的后背,督导手足六阳经,具有调节一身阳经气血的作用,为‘阳脉之海’。身体健康之人,任督二脉都是畅通的,但习武之人所说的‘打通任督二脉’与常人不同,需要逆向打通,真气沿二脉逆行一周为一个‘小周天’。”
“哦!原来这周天之气需要逆练,怪不得心法上说‘顺行成|人,逆行成仙’,没想到普通人的‘任督二脉’也是畅通的,那‘冲脉’和‘带脉’又有什么作用呢?”
“‘冲脉’,连横十二条经脉,涵蓄十二经气血,为十二经之海,也称‘血海’。‘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对诸经起到约束作用,现在我就以内力助你打通这四条经脉。”
第九章 山间客栈
第九章 山间客栈
老实说老人助我打通奇经八脉之后,我没有感到身体与之前有什么不同,要说有,就是我现在有点儿饿了,经过这一顿折腾,时间已近中午。要知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我肚子咕咕直叫,腹内唱起了空城计,这一个上午老人耗费了不少真气,精神也有些萎靡。
看着老人疲惫的身影,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老人家,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想不到古人的‘经络’、‘五行’之说,竟有如此多的道理。这日已近午,我有些饿了,你也有些倦了,不如我做东儿,找个地方边吃边聊,不知老人家意下如何。”
“哈哈,你要不说,我还真不觉得饿,人老了就是感觉迟缓,这客儿由你来请,地点由我来挑,如何?”
“好说!我是外乡人,本就对滨城美食不甚了解,一切就听老人家安排罢了。”
“哈哈,听我安排!你可不要后悔。这滨城的消费水平高,我要去的地方尤其的贵,就怕到时候小兄弟承担不起,跟我哭穷儿。”
滨城消费水平高是出了名的,五星级酒店比比皆是,八万一宿的总统套房,万元一席的黄金大餐,到处是一掷千金的娱乐场所,歌舞升平,纸醉金迷。这老头儿不是想宰我一把吧,我摸了摸鼓鼓的钱包,心里有了底,再贵也是一顿饭,这些钱就是去星级酒店消费几次也够了,一个老人家能消费多少。
“哎呀!瞧您老说的,您就是真把我吃穷了,也是应该,这两天我在您身上没少学东西,那都是交多少学费都学不来的东西。再说了,这钱无定主,是个长腿儿的东西,今天花明天挣,从你的手流到我的手,是个最不值钱的东西,人要是执迷于金钱,那就太目光短浅,也会漏掉许多人生的美景。”
“哎呀!行啊,小老弟,小小年纪就视金钱如粪土啦。”
“老人家,不瞒你说,我从小就是败金主义者,哦!当然这个‘败’是‘败家子儿’的败,不是‘崇拜’的拜。”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小老弟这种洒脱颇具古风呀!”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邀朋会友,当然要请老人家这样的人物。”
哈哈,哈哈,二人大笑。
“老人家,但不知,您说的所在是远是近,咱们是打车,还是步行。”
“哈哈,不远,不远,走走就到。”
走在路上我才知道老人说‘不远’时,为何笑得那么意味深长。这路确实不远,但得看怎么个走法,要坐飞机也就是一起一降,不过现在我们两个是步行,从中午不到十二点,到现在夕阳西下,看看已是金乌西坠,晚霞满天,应该是下午五六点钟了。
这一路老人细心的给我讲解“先天功”的原理和修炼方法,解答我提出有关经络学的疑问。老人没有提出酒店的位置,我也没有问,只是一路不停的走,远离市区,远离城镇,甚至开始翻山越岭。这样的地方能有什么高档消费场所,最多吃吃农家菜,看来老人说“贵”,怕我消费不起,只是在和我开玩笑而已。
老人在山岭间行走,步履矫健,丝毫不显老态,我又饿又累,渐渐有些体力不支,也不知道老人哪儿来的这么强健的脚力,是因为长期练功,还是这老头儿靠吸收太阳能补充能量!要不是以前经常被逼着跑越野,现在我肯定跪地求饶了。
还好在我筋疲力竭之时,老人终于停下了脚步。这是一座山间客栈,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装修古朴典雅,亭榭楼台,假山喷泉,颇具苏州园林风格。
客栈门口一青衫女子倚门而望,见老人到来,甜甜一笑,迎了上来。
“‘喜鹊叫,贵客到’,今儿这喜鹊百灵排着队在我屋上又唱又跳,闹闹吵吵的,都一整天了,我还在想是什么样的贵客要来呀,这得多大的喜气呀!敢情是老爷子到了,哟,这后面的后生可是个生面孔,老爷子又到红尘度人去啦?”
“他呀!是我拉来付账的,别看年纪轻轻,可是个有钱的主儿,今儿这客栈我包了,腾出两间上房,让我也舒服舒服。”
两人一边说一边往里走,我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进入店门,是一片碧绿清澈的荷塘,荷叶翠绿,荷花含苞,荷塘上面是曲曲折折的回廊,随着二人的经过,含苞的荷花相继开放。
“他付钱?真是‘人老精,马老滑’,你拿我当傻子呀?两人消费,一人一根,哈哈。”
说着话,女子伸出纤纤玉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老人面前一抹,速度一流,角度更是一流,我眼睛一花,只感觉这手好像在途中长了三次,角度也变了三变。老人伸手相隔,终是慢了半拍,女子缩回手,手上已多了两根银白色胡须,笑盈盈地将胡须揣入怀中。
“你!我这一把年纪,胡须生来不易,你怎么说拔就拔呀?就不能尊重一下老人?”
“哈哈,老爷子,这开店做生意,也是有投入的,你不能让我这上上下下都喝西北风呀,再说了,你这么多胡须,我一手下去只拔两根,也算是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了。”说着话,妩媚的一笑,满眼含春。
第十章 洗髓
第十章 洗髓
我搞不懂老人与女子是什么关系,只觉得这客儿应该由我来请,于是掏出钱包,潇洒的递到女人面前,“老板,开店做生意,还是真金白银比较实惠,这拔胡子,一呢,是对老人不敬,这二呢,于你也毫无用处。今儿个我做东,客儿由我来请,这钱包里有现金,有银行卡,密码简单,是六个六。”
“哈哈,小兄弟,你还真可爱呀!我这店是见人下菜碟,老爷子来呢,我就给个面子,只拔两根胡子,要是别人来呀,那我可是要剁手剁脚的!”说着话,不屑地接过钱包,随手扔进荷塘。荷花、荷叶像躲避坑脏的污泥一样,左右一闪,我那可怜的钱包冒了几个泡,翻着跟头沉入池底。这女人扔钱包比我递钱包的动作还潇洒。
不会吧!连看都不看一眼,你知道我那卡里有多少钱?这女人就是感性动物,宁要胡子不要钱,这样做生意早晚得赔。不过,现在没了钱,那这客儿还算不算我请。
“对了,小兄弟,刚才你为何叫我‘老板’,别人可都叫我‘老板娘’?”青衫女子笑眼如花。
“这男人开店是自力更生,女人开店也是自食其力,本来没什么差别,那称呼上自然也应平等,‘老板’就是‘老板’,何来的‘老板娘’呢?”一个称呼而已,我倒没放在心上。
“呀!好可爱的小兄弟,你还真是善解人意呀!怪不得老爷子对你另眼看待,现在连我都有点儿喜欢你了呢,这‘老板娘’三个字,成天叫得我心烦,好像我非得依附于谁似的,还是‘老板’听着顺耳,就冲这两个字,今天的客我请了。”
老头儿看着我摇了摇头,惋惜的道,“小兄弟,早知你嘴甜,说话好用,我就让你先说了,现在倒好,害得我白白被拔了两根胡子,真是,暴殄天物哇!”老人摇头?br />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