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莫非忘记了,郭子此次前来,还曾问过咱们袁家工匠之事。”袁氏笑眯眯提醒道。
“莫不是郭子所说的大工程子,就是在咱们江陵。”袁翟一时说不话来,当时自己还以为郭子想拜师学艺,学他袁家工匠的本领。
“当时,当时老夫是怎么说来着的?”袁翟连忙问道,声音都有点发抖了,他潜意识中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一个机遇,百年难得一遇的机缘。
“还好意思问。”袁氏嗔怒道:“当初老爷怎么说来着,说什么家中工匠工艺浅薄,手艺不精,怕是耽搁了贤侄的事。”
见袁翟脸都白了,袁氏不忍心,才道:“不过老爷放心,奴家私下跟郭子说过了,家中的工匠闲得很,让他随时过来支使。”
袁翟忍不住亲了一下袁氏的脸颊,美滋滋道:“夫人果然是老夫的好军师。”
“看把你美得。”袁氏啜了一口,道:“人家郭子来不来咱们袁家还不一定呢?”
“呵呵,”袁翟笑了笑,道:“老夫也不至于为了这些小事去求人,只是老夫觉得这是一次机会,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心中的念头特别强。”
“现在看来,郭子无疑是接了草殿养济院的工程。”袁翟数十年也不是白混,再说他很少在人前发言,别人都以为他反应迟钝,只不过他是有些话不想说而已。
看到袁氏疑惑的表情,袁翟又把傅仪的话给他说了一遍,袁氏奇怪的看了一眼袁翟,问道:“养济院?怕只是一个小工程而已,老爷用得着这么激动吗?”
“小工程?谁说是小工程来的?”袁翟奇怪的看了一眼袁氏。
袁氏迟疑了片刻,道:“咱们江陵城内原来不是有养济院吗?只是官府不管就荒废了。”
“啊,在哪里?”袁翟惊讶的看着袁氏,他知道养济院是官府收容孤寡病残之地,却不知道江陵的养济院在哪里,而且还荒废了。
袁氏瞪了他一眼,道:“老爷,江陵的养济院不就是在点将台附近吗?当年我们两人拜祭韩将军时,不是去过吗?”
袁翟这才想起,江陵的养济院就修建在点将台附近,当年江陵还没扩建之时,养济院在点将台附近占据了偌大一块地皮,后来江陵城扩建之后,点将台也有了一点人气,但毕竟比不上开元观附近,也没有人重视,而且说到底养济院还是官府的地盘,也没有人敢抢占。
看来张贵密谋江陵也不是一天两天之事,草殿的养济院修建起来之后,点将台的养济院就顺理成章成成了官府的白地,再加上江陵纪念堂修建,点将台商铺、店铺价格大涨,这一进一出,既赚了名气,又赚了钱。
可怜江陵五大家,苦心积累就是想绑住张贵的手,让他乖乖听话,不要乱了江陵的格局,想不到别人却早已下手,点石为金,江陵所谓的五大世家,却被一个黄毛小子玩弄手掌之中,不过即使被玩弄了,袁翟却没有半分生气。
自己本领不如人,生气也没有用啊。
“老爷,老爷,你怎么啦?”袁氏连连叫唤了几声,才把袁翟叫醒。
袁翟叹气,道:“夫人,我们遇到高人了。你明天一早,赶紧去把郭子请来,袁家所有的人和物,只要他看中哪样,尽管拿去。”
“老爷,”袁氏惊讶的看着袁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袁翟把事情细细给夫人说了一遍,最后才道:“均州的商家,显然是早已闻出了风声,甚至老夫怀疑他们之前已经和张大人通过气,张大人显然是计划以商业为突破口,看来我们五大家的眼光未免太过于狭隘了。”
“那老爷的意思?”袁氏询问。
袁翟低头想了一会,才道:“小步跟上。”
第二天一早,袁翟早早的前去三叔公住所,先是耐心请安,然后问道:“叔公,郭子那天过来,好像说过他父子两人接下一个大工程?”
“束河啊,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三叔公人老却不糊涂,是袁家的掌舵人。
袁翟小心翼翼继续问道:“不知郭子有没有对叔公说过,这工程却是在哪里修?”
“不是让郭子过去找你了吗?”袁翟笑了笑,道:“那肯定就是在咱们江陵城了,据说官府要重修养济院,也不知道郭子修的是哪门子的福气,竟然就找到了他。”
三叔公啰嗦得很,见袁翟听得入神,继续唠叨:“老夫问郭子暗地里塞了多少钱给官府,你可知道郭子说什么了吗?”
袁翟耐下心,问道:“叔公明鉴,束河却是不知。这么大的工程,估计要给不少吧?”
三叔公故作惊讶,道:“没给,一个铜板也没给。”
看到袁翟惊讶的表情,三叔公继续说道:“官府只是搞了一个叫做什么招标的合同,让各家把工程的图表,用料,还有就是计划花费多少银钱写在里头。”
“郭子不是不认识字吗?”袁翟疑惑问道:“这么麻烦的事,估计郭子也做不出来吧?”
“什么不认识字?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了。”袁家三叔公瞪了他一眼,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人家郭子夜里上什么夜校,可学了不少文字。”
“什么夜校?”袁翟更加奇怪了。
三叔公摇摇头,道:“不清楚,听郭子说跟咱们书院差不多,你到时不妨问一下。”
“郭子做了一份计划,然后就交到了户曹里等消息,郭子他爹让他暗地里塞一些银子,只是郭子这人脾气硬得很,银子在手中转了一圈又回去了。”
“两人等了几天,原本以为都没有什么希望了,想不到过了三天,户曹的赵大人就亲自上门,跟他签订了契约。”
“只是这工程有点大,郭子怕一时完成不了,所以才求到咱们袁家来了,”三叔公笑了笑,露出了几个孤零零的牙齿,道:“束河啊,你不是把人撵走了吧。”
“没,没,没。”袁翟尴尬推搪,然后找借口道:“对了,叔公,郭子有没有跟叔公说这养济院要修在哪里。”
“草殿。”三叔公肯定了他心中的想法:“官府公布计划之前,会把地点、要求告诉他们,然后让他们根据地形设计房子,最后挑选最满意的计划。”
“喳喳,这想法真不错。”三叔公感叹道:“有几家抢生意,别人又不知道价格,谁也不敢报得太高,谁都只能尽心尽力把房子修好。”
一切都明白了,袁翟突然有几分心灰意冷。张贵,或许早已经在均州暗地里公布了江陵城建设的计划,均州的那些商人,哪里还看不出其中的生意?修建新的养济院,已经荒废了的养济院重新发展,好一个乾坤大挪移啊。
“束河啊。”三叔公继续唠叨,道:“郭子说了,养济院修好之后,让老头过去小住呢。”
“什么?不行。”袁翟莫名其妙大声叫了起来,开什么玩笑?您老人家可是袁家的掌舵人,袁家又不是没有后辈,让你一个人去养济院,该是让整个江陵的人笑话了。
三叔公吓了一跳,没想到袁翟反应这么大,确实也是,袁家在江陵毕竟是有头有脸之人,自己过去养济院确实不妥。
袁翟见三叔公没有说话,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跪下,道:“叔公,侄儿不孝,平日疏忽叔公,还请叔公原谅则个。”
三叔公叹了一口气,道:“束河,本家侄子,能做到你这个份上,老夫已经非常满意了,你做得并没有错。”
“只是,老夫年纪也打了,又是孑然一人,虽有众人陪伴,但时日长了,总不免觉得有点闷。”想到郭子的解释,老头又有点心动:“听说养济院有不少玩乐。”
“叔公,养济院的玩乐多得很呢?”说话间,一个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
此人却正是郭子,见过叔公,见过袁翟之后,郭子才接着道:“这养济院里可有唱戏的、对棋的,最重要的是,有十多种张大人发明的玩意,那些小玩意玩起来让人爱不释手啊。”
“叔公、袁叔,台州的陈孚陈刚中听说过吗?”郭子问道。
袁翟想了片刻,道:“莫不是均州小报的主编陈刚中,听说此人是至孝之人,在台州一地颇有名望。”
“袁叔果然是博学之人。”郭子赞叹,道:“陈主编因没有空闲,张大人亲自把他老娘接到了养济院。”
“陈主编是一个至孝之人,自然不乐意,宁愿不做均州小报的主编也要把老娘接回来,于是亲自到养济院里待了一天。”
“第二天就再也不提这件事,只是逢七、哦,也就是第七天和节假日才把老娘接回来。”
“还有这么一件事。”袁翟有点不相信。
郭子笑了笑,道:“这件事均州谁不知道?均州城内不少老头可都乐意往养济院里跑呢?”
“这是江陵养济院的按图。”郭子理直气壮的把手中的一卷纸递给袁翟,道:“袁叔若不相信,可以看一下,里面还有张大人的批语和建议呢?”
“侄儿看来,这养济院修好后,绝对是咱们江陵最好玩的一个地方,叔公主持家事,也只能平日过去玩乐一会了。”
“听说已经有人已经给了钱,要住上养济院了呢?”郭子又爆出了一个大消息:“点将台附近的两个老头,把商铺租给葛氏裁缝店的掌柜,葛掌柜帮他们预定了上养济院的房子呢?只等养济院修好之后就搬过去。”
“莫不是胡家两个老头?”袁翟问道:“他们两人没有后人,说起来也是可怜之人。”
“呵呵,袁叔果然厉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郭子傻乎乎的笑了笑。
见三人没话说,郭子把手中的山货、还有一些干货等小玩意都掏了出来,但他这次怎么也不好意思开口。
袁翟迟疑了片刻,道:“郭子,前天的事情……”
“叔,”郭子连忙道:“侄儿太过鲁莽,还请袁叔原谅。”
“官府定了日期,说三个月让侄儿完工,这工程实在太大了,侄儿若是从均州运送材料,请帮工,化费未免有点大了,所以侄儿想请叔帮忙照料一下,钱方面,侄儿可以按照比市价高,高一成。”
袁翟连忙道:“郭子,你说这话未免就有点陌生了,袁家所有的一切人和物,只要郭子你看上了,尽管拿去就行。”
“哦,叔公,你说呢?”袁翟不忘请示一下袁家的掌舵人,三叔公笑嘻嘻的点了点头。
“袁叔,这个。”郭子倒是迷糊了,从昨天的被拒绝,到今天自己想拒绝他,只因为对方答应得太快了,虽是亲戚上头,但还是问清楚一点好。
袁翟摇头,道:“你也知道,你表哥袁锋,这小子好吃懒做,郭子若是有时间,不妨带一带他。”
“不敢,不敢。”郭子连忙摆手,道:“三哥乃读书之人。”
“行了,”袁翟打断郭子的话,道:“什么读书之人,你三哥这人脑子笨,一辈子也难考一个秀才了,还不如让他跟你郭子一起,至少也能混一两餐。”
说到这里,郭子不由得不认真考虑了,虽然他来袁家之前,就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现在看来,袁翟不但看上了自己的人,而且看上了自己的事业,并且有心加入,自己应该是拒绝还是同意呢?
袁家家大业大,袁翟一旦加入自己的小作坊,恐怕会宾主不分,抢了自己的生意,但袁家加入的好处也是显然意见,一来有更多的钱物和人力,使得自己能够接下更大的工程,二来有袁家当做靠后,这江陵也不会有人为难自己。
虽然自己相信官府会治理得更好,但有地头蛇帮忙,不是更好吗?
想到这里,郭子倒有点心动了,迟疑了片刻,道:“叔,在均州城,所有的事情谈好之后都可以用契约来约束。”
“不知,不知……”
袁翟肯定说道:“郭子,按照你的说法去做,叔都同意。”
“那,那若赚了银子,赚了银子,两家三七分可否。”郭子狠下心道:“叔七,侄儿三,不知,不知可否。”
“三七,很好。”袁翟点头同意,道:“不过是郭子你七,我们袁家三。”
“还有,日后若需要银钱、材料方面,只要袁家有的东西,郭子都可以先拿过去用。”
“叔,这个,这个。”郭子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做了什么,一下子在袁翟心中的位置怎么会变得这么高。
“若不,我们袁家只占两成?”袁翟见郭子迟疑,追问。
郭子赶紧摇头,道:“叔,你太客气了,侄儿担当不起啊,叔你领一半,若不然郭子也不敢跟叔要东西了。”
两人真是奇怪,一个多给,一个少要,最后三叔公一句话敲定:“郭子,你领工程也不容易,而且又是造福百姓之事,日后我们袁家就领四成。”
“郭子,你也别反对了,这都是你应得的。”
第七章江陵纪事(7)
第七章江陵纪事(7)
杨坚脾气比较暴躁,一阵风般跑下酒馆,大声就吆喝:“杨大,快,快给老夫过来。”
在酒馆一楼喝着小酒的杨大,差点没打破盘子,三下两下跑到杨坚身边,杨坚在五人中年纪算小,但也老大不小了,只是这坏脾气成了他的标志,杨大是杨府的老人,在杨府待了十几年,对杨坚的脾气比他自己还熟悉。
“老爷,什么事?”杨大估计是跟杨坚时间长了,说话的声音也不小。
杨坚劈头就问:“管家呢?管家呢?”
杨大苦着脸,道:“老爷,小的只负责跟您身边,至于管家,不是在府上,就是在店里,也没一个准。”
“去,去点将台的店铺。”杨坚说完就往酒馆外跑,也看不出他是一个半百老头。
杨大连忙跟上:“老爷,您稍等一下,轿子马上就来。”
“快跟上,都什么时候了,还坐什么轿子。”杨坚吆喝道:“给老夫放开腿。”
杨大有点奇怪,往日老爷也不是这样,只好追上去,问道:“老爷,是不是店铺里出了什么事?”
杨坚摇头,道:“老夫怎么知道店铺除了什么事?老夫连开了什么店都不知道?”
杨大更加奇怪了,道:“老爷,点将台那边的店子,不是开了一家铁器铺吗?那老爷急急忙忙赶去,为的却是何事?”
杨坚咬牙,怒道:“该死的管家,要把那家店卖出去。”
杨大连死的心都有了,老管家卖店铺,没有您的同意敢乱来吗?不过还是劝说道:“老爷在江陵,大大小小店铺都有几十家,那个小地方,老爷何必为了一家小店生气呢?气坏了身体夫人又要找小的麻烦了。”
“再说老爷那天不是跟管家说了吗?些许小事,莫来烦我?让管家斟酌着处理。”
“看来管家平日没给你开小灶?拿了管家不少好处吧?”杨坚奇怪的看着杨大,怒道:“老夫就怕管家人老了,斟酌不成,处理不好。”
“快,给老夫跑快几步。”杨坚催促道:“你先跑过去店铺里,若老管家要卖铁器铺,说什么也不同意,等老夫过去再说。”
杨大没有办法,只好吩咐其他随从跟上,自己当街跑了起来。
杨坚年纪毕竟大了,等他气喘吁吁的来到店铺时已接近天黑,店铺里大小掌柜、伙计都在等着杨坚的到来。
等杨坚到了店铺,盖头就问:“杨义,管家呢?”
也难得杨坚还记得铁器铺的掌柜,杨府对这些掌柜也算不薄,每年都要和他们见一次面,能记起来也是正常,刚才只不过是气晕了头。
杨义是铁器店铺的掌柜,见杨坚脸色不善,连忙道:“老爷,管家和一个客商去怡和楼了。”
“杨大,你马上过去怡和楼,让老管家不要卖。”杨坚大声吩咐。
“对了,老爷真是要卖掉这家铁器铺吗?”杨义浸y铁器数十年,还真舍不得这个他一心经营的小店,忍不住道:“小的看到点将台附近很多店铺都卖出去了,老爷是不是也要卖掉呢?”
“谁说要卖了?给金山老子也不卖。”杨坚怒道:“给老夫好好守着,没有老夫的同意,谁敢卖掉铁器店?”
“老管家说了,这铁器店一个月赚不了几两银子,还不如把他卖掉。”杨义小心翼翼说道:“听说那个客商可以出一千两银子盘下这铁器店,管家有点心动了。”
纵使杨坚家大业大,不过听到一千两银子时也不由有点心动了,怪不得管家想卖掉这铁器铺,这铁器铺一个月也不过赚两银子,就算生意最好的月份,也不过是赚七八两银子,这一千两银子,足够这铁器铺十几年赚了,这也难怪管家心动。
其实别说铁器铺,就算是所谓家大业大杨坚,一年中富余的钱也不多啊。这一千两银子,实打实的一千两银子,实在让人眼红,怪不得向来吝啬的老管家,竟然舍得跑到江陵第一楼怡红楼。
杨坚想到这里,反而冷静下来,问道:“杨义,你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吗?”
杨义沉思了片刻,道:“老爷,小的虽不敢肯定,但小的可以肯定,对方也是铁匠,而且手艺不在小的之下。”
“铁匠?”杨坚更加疑惑了,一个铁匠,竟然敢出一千两银子,买下一个铁器铺,这是他们十几年的收入。
杨坚越发相信,这些来自均州的商家,绝对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他毕竟长时间不理世俗小事,不知道现在江陵的店铺是什么情况,只好继续问道:“杨义,你在铁器铺待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你认为对方出大价钱买下这铁器铺,凭什么就认为可以赚到钱?”
“是否有一种,可以迅速能够赚到钱的物品?”杨坚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这么一个理由,也只有这么一个理由。
“这个,请饶恕小的见识浅。”杨义摇头,道:“铁器铺里卖的最好的就是菜刀和锄头了,一个月最好的时间也不过是十两银子不到。”
“请恕小的无能,不能为老爷赚更多的银子。”杨义沉思了片刻,道:“或许,不开铁器铺,开其他店铺,说不定能赚到?”
杨坚摇头,道:“这怪不得你,不过对方能出这么大银子,必有蹊跷。”
“老爷说得对,小的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杨义也糊涂了:“这世道,别说十几年,就是年也说不清楚,对方凭什么就看好江陵?”
鞑子在大江以北,打了一次又一次,上次若不是张大人偷袭了鞑子的后营,说不定大江就守不住了,大江若守不住,这江陵还能守住吗?
杨义有点委屈:“去年刚打完了一场大战,粮食又涨了一半,可是……”
杨义就是一个委屈的小白领,打算跟老板申诉人工低,买房子不容易,连生活也比较苦难,但想到眼前之人是老板的老板,于是半路截住了嘴巴。
“等新粮上来,粮食肯定要降价了。”杨坚难得和下人说这些好话,安抚他们的情绪。
“那可不一定。”旁边一个小工,见杨坚也没有了往日的坏脾气,鼓起勇气道:“小的听说,均州城的三大粮商都已到了江陵,准备大肆收购粮食呢。”
“小瓶,不得胡说。”杨义斥骂了他一句,转头道:“老爷,小瓶不知道从哪里听了消息,说均州、房州的粮食可以买二两银子一旦。”
“现在荆湖的粮食都已卖到二两了,”小瓶脾气有点犟,不服气道:“是三两,不是二两。”
杨坚挥了挥手,让杨义不要责怪小瓶,好声好气问道:“你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个消息?”
“乡下,现在乡里都知道了。”小瓶呐呐说道。
杨义连忙补充道:“小瓶前几天回了老家。”
“你说一下怎么回事?”杨坚彻底冷静下来,杨坚表面上脾气暴躁,其实底下跟袁翟一个样,无非是借助表面的暴躁掩盖他的智慧罢了。
一个能够在江陵五大世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世家,虽然有他固有的传承,但没有三分三哪敢上梁山?没有他相对应的智慧,能保证杨家在江陵的地位。
作为杨家的掌舵人,杨坚从年轻时就开始揣着明白装糊涂,用脾气急躁来掩护自己,暗中发展。
当其他世家卖力的去收购土地时,他却把店铺开在了江陵的每一个角落,虽然他不知道这个举动会给他带来什么好处,但他却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方向没有错。
如今,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自己的一次机遇。这也是他在酒馆里听到点将台的店铺将会又大发展时,才急躁的跑过来的原因。
“小瓶是吗?”杨坚柔声问道:“你来铁器铺多长时间了。”
小瓶侧头想了片刻,身边的杨义实在忍不住,道:“回老爷,小瓶来了店里差不多三年了。”
“哦,很不错。”杨坚点头赞许道:“三年了,学到了不少手艺吧?”
小瓶这次很快就回答,想必他幼小的心灵还保持了固有的倔强:“回老爷,杨掌柜教的活都会了,就是干不好。”
“呵呵,”杨坚笑了笑,这才问道:“你前几天回家,都遇到什么好奇的事,给老夫说一下。”
“老爷,”小瓶不好意思,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有粮商的伙计到俺家里,跟俺爹娘说只要把粮食卖给他们,他们可以给三两银子一旦。”
“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杨坚好奇问道。
小瓶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份均州小报,递给杨坚道:“小瓶会几个字,平时也看这免费的小报,上面都有均州三大粮商的标志,很好认的图案。”
杨坚接过来,看了一眼,只见头版就是介绍均州三大粮商,从他们的发展到壮大,然后每个粮商都用彩色印刷了几个醒目的图案,意思是说看到这个图案就是他们店家的标志。
小报上的内容很简单,就说今年荆湖地区的粮食大丰收,均州粮商不会趁机打压粮价,反而会提高价格放开收购粮食,再多也不怕。
最后还有荆湖置大使、均州节度使、招抚使、均州军军头张贵的发言:均州、房州粮价保护价最低为三两银子一旦,如发现低于此价格收购粮食,则欢迎到均州户曹举报。
举报有奖励。
杨坚揉了揉脑门,他也知道均州小报向来在百姓之间流传,但是他们作为五大世家的掌舵人,自然不会关心这些小事,甚至连均州小报什么样子也不知道。
他们传承了“象山学派”的高傲与尊贵,他们看不起低沉的文化,他们认为文化,向来是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才配拥有。
看了一下日期,这份报纸却是早几天就已经发布。
“小瓶,你还有其他时间的小报吗?”杨坚突然灵犀一动,他还真想看一下张贵对江陵到底有没有野心,他从这份报纸上能看出张贵的态度是非常诚恳。
“老爷,”小瓶马上从怀里掏出一叠小报,道:“这些都是半个月前的小报,因为小报上有识字的专栏,所以小的才保存了下来。”
杨坚看了一眼,很快就发现所谓的识字专栏,在正面的一个角落下,一个画得滑稽的小人,装模作样的念着字。
这一期教的正好是一个粮字,上面用一些很丑的弯弯曲曲的文字标识,杨坚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只好问道:“小瓶,这些文字是怎么回事?”
小瓶愣了一下,尴尬道:“老爷,小的也不知道,不过听到那些粮商的伙计说,这些小文字连在一起就是这个字的读音。”
见杨坚困惑的表情,小瓶继续道:“听说均州书院的小学子,刚进书院就先学这些小文字,学会这些小文字之后就能认识很多字了。”
“那些伙计说均州书院的本子上每一个字都用这些小文字标识呢?用不了三个月就可以把三字经念好了,还劝说小的到时到书院学习呢?”
“什么?”杨坚吓了一跳,说不话来,这些看起来丑陋,突兀的文字,竟然能够使得一个孩童三个月能够认识三字经上的文字?
杨坚突然感到一种无力感,无力的翻着均州小报,上面详细的介绍了均州、房州两地的发展,官府的方向,还有就是关于蒙古人的认识。
“老爷,”杨大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道:“不好了,不好了。”
杨坚正愤怒着呢,见杨大如此鲁莽,大怒:“囔什么囔,成何体统,有话难道不能好好说吗?”
“是,是,”杨大挨了骂,但却不敢发怒,低声道:“老爷请息怒,小的赶到怡和楼,老管家已经不在了,问了怡和楼的人,说老管家笑嘻嘻的和一个陌生人走了出去,小的,小的认为老管家肯定是把铁器铺买卖了一个好价格。”
“说什么不能大声点吗?这么小声说给你自己听吗?”杨坚正在火头上,杨大的话就听了一半,刚好听到老管家把铁器铺卖了一个好价钱。
杨大连死的心都有了,大声小声都不行,只好又重复把话说了一遍,大家都低头不敢吭声了,就连小瓶,也蹲在一个角落不敢出声。
杨坚恼火的把手中的小报无意识中挥舞了一下,最后却不知道什么原因忍了下来,柔声道:“小瓶,这小报老夫先拿回去了,你明天过来府上取。”
小瓶正想说话,杨义摇头道:“老爷,这小报拿去就是了,还取什么取。”
“什么,难道我说的话都不听了吗?”杨坚见杨义也学着别人家拍马屁,就是一股气。
杨义哪里还敢说话,小瓶忐忑说道:“老爷,小的家里还有一份,这份给老爷,给老爷。”
“这小报怕不便宜吧?”杨坚刚才显然没听到小瓶说的这份小报是免费的话。
小瓶摇头,道:“老爷,这是免费的?”
“免费的?”杨坚以为小瓶讨好他,不悦道:“难道你年纪这么小,也跟着大人说谎吗?”
“老爷,真的是免费的。”小瓶委屈,道:“有时候塞到手中,有些人不要,小的就捡了不少。”
“这是怎么回事呢?”杨坚都快要疯掉了,都怪自己平日只和五大世家来往,吟诗作对,不理世事,现在这么一对比,自己怎么就像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
“老爷,这个小的倒听说有这么一回事。”杨大见立功的机会来了,赶紧道:“听说那些商人在小报上登广告是要给钱的,而且价格不菲呢。”
杨坚指着三大粮商,问道:“是这些消息吗?”
杨大点头,道:“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其他很多商人,都在小报上登广告呢?生意可好了 。”
等杨坚回到府上,早已天黑。老管家一脸尊重的守在门房,见杨坚走进,连忙拱手道:“恭喜老爷,贺喜老爷,铁器铺……”
老管家年纪大了,说到这里喘了喘气。杨坚一阵抽搐,差点站不稳。杨大连忙扶住杨坚,道:“老管家,你就说快点,铁器铺究竟怎样了?”
“老爷,”老管家忐忑道:“小的没答应卖,不过答应了跟对方合作。”
“嘘。”杨坚吸了一口气,这才放松下来。
然而杨坚毕竟是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这一路狂奔,身体也累坏了,听老管家这么一说,总算是放下了心头的大石头,肚子咕咕的 叫了起来。
杨坚平素应酬也不少,家人都已吃完饭,可怜杨大比杨坚更加劳累,这样也不分主宾了,两人和一些伙计,三下两下拔了一大碗米饭,杨坚才发现这大米饭怎么就比往常香了几十倍呢?
老管家看得莫名其妙,耐心的等杨坚吃完饭,最后才跟杨坚来到书房,从怀里掏出一份契约,道:“老爷,这事小的越轨处理了,您看一下,若有不明白之处,小的给您说一下。”
杨坚点了点头,示意老管家找凳子坐下,自己细细看了一下契约,里面说起均州铁器铺与江陵铁器铺合作,均州铁器铺提供技术、工艺和产品,江陵铁器铺提供人力和原料,当然还有店铺,双方占比例各五成。
“还好。”杨坚默默的看着这份契约,觉得自己总算是抓住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错过了怕不会再回来。
第八章江陵纪事(8)
第八章江陵纪事(8)
舒伦回到家,粮店的大掌柜正美滋滋的坐在偏房,见舒伦回来,拱手道:“见过老爷,好消息,好消息。”
“哦?大掌柜说来听听?”舒伦因为今日听了太多不好的消息,听到好消息三个字,心情也好了不好。要知道大掌柜掌握了他舒家的大部分经济命脉,他说是好消息,绝对就是很好的消息了。
舒伦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他性子虽然稳重,但当五大世家联合一起要给张贵施压时,他只好同意,不过现实的情况,他总感觉到自己在算计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算计自己。
“这几天,买粮食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大掌柜乐道:“比往常多了将近一倍,眼看就是新粮上市,旧粮还能买得这么好,也是难得一见的好事。”
“还有这回事?”舒伦也感到奇怪,往年这个时候,就是大掌柜皱眉苦脸的时候,事以反常必为妖,舒伦不由担心问道:“你看今年的夏粮,会不会歉收?”
大掌柜摇头,道:“别家的地里小的不是很清楚,但咱们舒家的地,绝对要比往年的收成要好上两成。”
江陵五大世家拥有了江陵大部分的土地,这些土地租赁给江陵的百姓耕种,每年都会给他们交上大量的粮食,然而这五大世家总不能就吃粮食为生吧?于是各家都设立了自家的粮店,吃不完或多余的粮食就拿到店里出售,可以说江陵的最大粮商就是这五大世家,只不过舒家经营得要好一些。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店里的大掌柜不用像均州的粮商一样跑到地头里收购粮食,他们只要待在店里,交租金的老农就会推在独脚车,把大量的粮食送到他们店里头,然后出售,就这么简单。
“其他的粮店呢?”舒伦不放心,虽然五大世家一体,但商场上免不了尔诈我虞,就算是亲人也没面子给,虽然江陵还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但不发生不代表没有?
“老爷,都一样。”大掌柜摇头道:“不少平头百姓,平日只是一斤半两的买,现在也变得大方起来,都是大斗的要。”
舒伦疑惑道:“这买粮食的都是什么人呢?”
大掌柜沉思了片刻,道:“老爷,多是一些进城的雇工,一些老熟客反而不着急。”
“那就更不应该了。”舒伦总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但要说出一个理由,又是没有头绪。这些进城的雇工往日一分钱都要瓣开两半用,现在怎么变得如此大方?
“那有没有问他们为何买这么多粮食?”舒伦好奇问道。
大掌柜点头,道:“问了,但都没有一个说实话,不是说家里来了人,就是说店里发了钱,有些更加离谱,说喜欢吃咱们舒家的大米饭。”
“那混小子也不想想,咱舒家的大米饭就他一个吃粗粮的人能吃得起的吗?”
“还有多长时间,新粮就可以交上来了?”舒伦问道,他心中已隐约有了一些想法,只是还不是很成熟。
“半个月。”大掌柜点头道:“往年都差不多一个时间。”
“那现在旧粮还剩下多少?”舒伦琢磨了一会,问道。
大掌柜屈指算了一下,才道:“去年荆湖大丰收,剩余的粮食颇多,虽有朱汜孙将军出征,征收了不少旧粮,但还可以支持两三个月。”
“即使像现在大规模卖出,也可以支持到夏粮上市。”
舒伦沉思了片刻, 突然说道:“明天你跟我一起出城,到田庄里看一下。”
“老爷。”大掌柜有点担心,道:“地里路不好走,老爷就不用去了吧?小的去就行了。”
“不是信不过你。”舒伦笑了笑,道:“老夫都这么多年没出城了,出外走走看看也好,再过几年就走不动了,连家里的地也认不出来了。”
大掌柜这才没话可说,约定了明日的时间,才告辞而去。
舒伦确是多年不出城了,一来城内有他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二来有大掌柜帮他打理一切,尽心尽力从来没有欺诈,他所做而且仅需要做的一切,仅是吟诗作对、研究学问。
也就是做学问,做学问是一件耐得住寂寞和耗得起时间的人才能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古代,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能保证填饱肚子,你拿什么去做学问。
古代供书教学,不是一家人的事情,往往是一族人的事情,因为多一个人上学,就意味着少一个人耕种,更意味着需要一个人甚至两个,三个人养活他。
最后,学费、上考的路费这都是一笔超大的开支,没有一族人、一村人的帮忙,谁也出不了这笔钱,当然排除了大地主大士绅。
所以很多考
电子书下载shubao2
换源: